首页 MTBE操作规程

MTBE操作规程

举报
开通vip

MTBE操作规程Q/SY LLJS013—2005 Q/SY LLJS013—2005 目 次 III前 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工艺技术规程 13.1 装置概况 23.2 工艺指标 44 操作指南 44.1 原料系统操作指南 54.2 吸附、反应器操作指南 64.3 分馏系统操作指南 105 开工规程 115.1 开工统筹图 115.2 开工纲要 135.3 开工操作 205.4 开工说明 226 停工规程 236.1 停...

MTBE操作规程
Q/SY LLJS013—2005 Q/SY LLJS013—2005 目 次 III前 言 11 范围 12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性引用文件 13 工艺技术规程 13.1 装置概况 23.2 工艺指标 44 操作指南 44.1 原料系统操作指南 54.2 吸附、反应器操作指南 64.3 分馏系统操作指南 105 开工规程 115.1 开工统筹图 115.2 开工纲要 135.3 开工操作 205.4 开工说明 226 停工规程 236.1 停工统筹图 236.2 停工纲要 256.3 停工操作 306.4 停工说明 357 基础操作规程 357.1 离心泵 447.2 换热器 498 事故处理预案 508.1 事故处理原则 508.2 紧急停工方法 508.3 事故处理预案 548.4 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 549 操作规定 549.1 定期工作规定 569.2 操作规定 5710 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 5710.1 DCS概况 6110.2 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见附图) 6210.3 MTBE装置主要控制点 6211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6211.1 安全知识 6811.2 安全规定 7011.3 装置防冻、防凝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7111.4 本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7111.5 易燃易爆物的性质 7111.6 装置主要有毒物质性质 7211.7 装置环境污染说明 73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设备明细表 76(资料性附录) 主要设备结构图 77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装置平面分布图 78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安全阀定压值 81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工艺流程图 82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装置开工统筹图 83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装置停工统筹图 前 言 本规程是在Q/SY LLJS218-2005版本的基础上,根据股份公司炼油板块的具体要求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修订的目的,主要是完成对传统操作规程具体内容的修改,使之更适应操作需要;对装置开停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大型机组的开停工方案及各种单体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指南和事故处理预案采用新模式进行编写;对整个操作规程结构进行调整,使之成为联系紧密并协调的规程;使原操作规程内容更全面、更完善、更接近生产实际,以便于操作人员能按此规程进行生产操作;并作为职工培训教材。 MTBE装置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了气分—聚丙烯车间MTBE装置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操作规定、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本标准适用于气分—聚丙烯车间MTBE装置各岗位操作人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工艺技术规程 3.1  装置概况 3.1.1  概述 由于环保需要,要求降低车用汽油中苯、芳烃、硫、烯烃(尤其是戊烯)等的含量及汽油蒸汽压,并要求含有一定量的氧,而其抗爆指数仍需保持较高水平。在汽油中加入醇或醚等含氧化合物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主要措施之一。醚类化合物的辛烷值很高与烃类完全互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蒸汽压不高,其综合性能优于醇类,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含氧化合物添加组分,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甲基叔丁基醚(MTBE)。 3.1.2  MTBE反应机理 3.1.2.1  以异丁烯和甲醇为原料合成MTBE的反应式为 CH3 CH3 CH3—C=CH2+ CH3OH CH3—C—O—CH3 (主反应) CH3 3.1.2.2  在合成MTBE的过程中,还同时发生少量的副反应 CH3 CH3 2CH3—C=CH2 CH3—C—CH2—C= CH2 (异辛烯) CH3 CH3 CH3 CH3 CH3—C=CH2+ H2O CH3—C—OH (叔丁醇) CH3 2 CH3OH CH3—O—CH3 (二甲基醚) 上述反应生成的异辛烯、叔丁醇、二甲基醚等副产品的辛烷值都不低,对产品质量没有不利影响,可留在MTBE产品中。 3.1.3  催化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3.1.3.1  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3.1.3.1.1  具有催化活性的磺酸基因(-SO3H)型态变成非氢型。 3.1.3.1.2  反应过程中副产品的胶质物、低聚物等在催化剂内沉淀。 3.1.3.1.3  催化剂的磺酸基团脱落。 3.1.3.2  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3.1.3.2.1  醚化反应使用的原料中不应含有碱性离子、金属离子、碱性氮化物等杂质,控制在2PPm以下。 3.1.3.2.2  严格控制反应物料的醇烃比,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 3.1.3.2.3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保证转化率的前提下,应选用较低的温度,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1.3.2.4  严格控制反应物料中的水份含量,以减少叔丁醇的生成。 3.1.4  工艺流程说明 自气分装置来的约40℃混合碳四组分进入缓冲罐(V102),经P103加压与P102来的甲醇以醇烃比为1:20(体积)的比例混合,经过混-1的充分混合后进入吸附器(F101),脱除原料中少量碱性物质后,混合组分经预热器(E101)加热至60℃左右进入反应器(F102A/B),反应温度控制在(40-80℃),反应后的产物直接进入分馏塔(T101),经塔底重沸器加热,共沸蒸馏,塔底温度控制在130℃,顶温60℃,顶压0.65MPa,顶部产品碳三、碳四等经塔顶冷却器(L101A/B)冷却后进入塔顶回流罐(V103),在分馏塔回流泵(P105)的加压后,一部分作为回流打回塔内,另一部分经碳四冷却器(L103)冷却后送至罐区。底部产品MTBE经外送冷却器(L102)冷却后由P104送至罐区。 3.1.5  工艺原则流程图 图1  工艺原则流程图 3.2  工艺指标 3.2.1  原料及产品指标 表1  原料及产品分析指标一览表 单位:%(m/m) 组成 组分 原料 产品 气分来混合C4 MTBE 混合C4 C2 +C3 0.033 丙烯 5.19 丙烷 6.06 异丁烷 44.41 39.25 异丁烯 13.19 4.36 丁烯-1 9.64 27.57 正丁烷 7.58 反丁烯-2 7.75 20.31 顺丁烯-2 5.5 碳五 0.68 甲醇 0.11 未反应C4 0.27 叔丁醇(TBA) 0.20 0.25 MTBE 96.90 0.89 甲基仲丁基醚 0.83 乙基叔丁基醚 0.054 甲基叔戊基醚 0.32 2,4,4-三甲基-1-戊烯 0.65 2,4,4-三甲基-2-戊烯 0.14 其它(C5以上) 0.50 1.40 合计 100.00 100.0 100.0 3.2.2  装置公用工程指标 表2  装置公用工程指标一览表 项目 指标 1.0MPa蒸汽 压力,MPa> 0.8 温度,℃> 176 新鲜水压力,MPa> 0.4 循环水压力, MPa> 0.3 氮气压力, MPa> 1.5 净化风压力, MPa> 0.4 3.2.3  主要操作条件 表3  主要操作条件一览表 项 目 仪表号 控制范围 项 目 仪表号 控制范围 V101顶压力 PRC111/112 0.2±0.05Mpa T101底液位 LIC102 55±15% F102A中部温度 TIC107/108 67±8℃ V102液位 LIC101 45±15% F102B中部温度 TIC111/112 67±8℃ V103液位 LIC104 45±15% T101顶温 TIC119 59±4℃ T101底温度 TIC116 130±5℃ T101顶压力 PRC109 0.64±0.06Mpa 醇烃比 1:10—30(体积比) 3.2.4  主要能源及原材料定额消耗 表4  主要能源及原材料定额消耗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消耗量 综合能耗 kg标油/t 单位耗量 小时耗量 年耗量 单位 数量 单位 数量 单位 数量 数量 1 循环水 t/t 88.21 t 794.79 104 t 635.83 8.821 2 热水 t/t 24.97 t 224.99 104 t 179.99 29.91 3 1.0MPa蒸汽 t/t 0.309 t 2.79 104 t 2.23 23.484 4 凝结水输出 t/t 0.309 t 2.79 104 t 2.23 -2.287 5 电 kW·h/t 35.60 kW· h 320.77 104 kW·h 256.62 10.680 6 压缩空气 Nm3/t 0.399 Nm3 3.59 104 Nm3 2.87 0.012 — 合计 — — — — — — 70.62 4  操作指南 4.1  原料系统操作指南 4.1.1  操作原则 负责将气分装置来的约40℃混合碳四组分经缓冲罐(V102)由P103加压后,与P102来的甲醇以醇异丁烯比为1:1(摩尔)的比例混合,经过混-1的充分混合后进入吸附器。此操作应严格执行原料岗位的工艺操作指南,保证原料的正常供应。同时必须按规定定期对原料罐脱水,白班9:00前、夜班18:00前进行脱水。加强巡回检查力度,并做好本岗位的交接班和原始数据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保证整个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要严格按工艺要求控制甲醇进料泵P102出口流量稳定,发现出口流量波动,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同时控制原料缓冲罐V102压力及液位,防止压力、液位大幅度波动,严格控制进料醇烃比,从而保证反应系统温度的恒定。 4.1.2  原料罐V102液位 控制范围:原料罐液位:50+20% 控制目标:LIC101:30~70% 控制方式:原料混合碳四组分由气分T101底来,通过原料罐液位控制阀LIC101控制原料罐液位。原料罐液位过低,P103易抽空;液位过高,对安全不利。 图2  V102液位控制图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 表5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V101液控阀失灵 改付线控制联系仪表处理 气分T101底流量偏大 增大MTBE处理量或气分T101底走旁路去罐区。 异常现象处理: 表6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原料罐内混合碳四外送量偏低 P103故障,流量偏低。 启动备用泵,联系检查处理故障泵;如果泵切换后流量仍然偏低,检查P103入口管路是否畅通,查找原因,消除隐患,恢复流量。 4.1.3  原料醇烃比 控制范围:甲醇:混合碳四=1:10—30(体积比) 控制目标:甲醇:混合碳四=1:15—25(体积比) 控制方式:通过甲醇进料FRC101和混合碳四进料FRC102来共同控制。尽量控制FRC102流量的稳定。 表7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反应器压力的变化:压力升高,流量降低。 适当调整泵出口流量,使流量与原来保持一致。 原料罐压力的变化:压力升高,流量升高。 增大甲醇进料,保持醇烃比的稳定。 甲醇罐压力的变化:压力升高,流量升高。 调整甲醇罐压力,并控制甲醇流量稳定。 异常现象处理: 表8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引起异常的原因 异常处理方法 混合碳四进料大幅度波动。 原料罐液位低,P103抽空。 降低P103流量,增大原料进料量。 甲醇进料大幅度波动。 反应器温度发生变化,引起P102出口流量波动。 调节反应器反应温度,同时调节泵出口压控和流量,保持醇烃比的稳定。 甲醇进料为零。 甲醇罐空造成P102抽空或入口过滤器堵塞 切换甲醇罐或清理入口过滤器。 4.2  吸附、反应器操作指南 4.2.1  操作原则 吸附器的吸附效果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在反应器温度不明原因大幅度下降时,应及时考虑对吸附器的催化剂进行更换。反应器反应的好坏影响着反应深度和转化率,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控制好反应器的反应温度和压力,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由于来料比例已经固定,在反应温度发生波动时,应及时调整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4.2.2  F102A/B中部温度 控制范围:TI108、TI111:40℃~80℃ 控制目标:TI108、TI111:55℃~75℃ 控制方式:F102A/B的反应温度主要由反应器入口换热器E101来控制,通过调节FRC103的热水流量来调节进料温度,从而控制反应器的反应温度。 表9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原料中异丁烯含量发生变化引起反应温度波动。 根据温度变化调整FRC103流量。 热水温度变化引起反应温度波动。 根据温度变化调整FRC103流量。 表10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引起异常的原因 异常处理方法 FRC103流量不发生变化。 FRC103调节失灵。 联系仪表处理。 4.3  分馏系统操作指南 4.3.1  操作原则 严格执行分馏岗位的工艺操作指南,保证分馏塔的正常生产。负责本岗位的开、停车及事故处理,分离出合格的MTBE产品;同时负责分馏系统所有的冷凝器、重沸器及机泵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和工艺管线的日常维护工作。必须按规定定期对回流罐脱水,白班9:00前、夜班18:00前进行脱水。加强巡回检查力度,并做好本岗位的交接班和原始数据记录,保证整个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T101操作主要把握物料平衡、气液平衡和热量平衡的原则: 温度:温度是系统热平衡和物料平衡的关键因素,要想保持系统的平稳操作,就要严格控制好各点的温度。 压力:压力控制的平稳与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系统的热平衡和物料平衡,甚至威胁到装置的安全生产。在对塔压力进行调节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尽量找出影响塔压的主要因素,进行准确而合理的调整使操作平稳下来。在进行压力调节时要缓慢,不要过猛,不要随便改变给定值,防止大幅度波动造成冲塔事故。 液位:液位是系统物料平衡的集中体现,塔底液位的高低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品质量及平稳操作,液位过高将会造成携带甚至冲塔现象,液位过低易造成塔底泵抽空,以致损坏设备。所以平衡好塔液位尤其重要,它是系统稳定操作的基础。 4.3.2  T101顶温度 控制范围:T101顶温TIC-119:(50~65)+6℃ 控制目标:TIC119: 59+5℃ 控制方式:主要通过回流流量FRC105及回流温度来控制塔顶温度。塔顶温度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影响塔顶产物的组成和数量。温度高塔顶拔出物偏重,温度低,拔出物偏轻。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 表11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塔底温度的变化:塔底温度升高,塔顶温度升高。 适当降低底温,使之平稳。 塔顶压力的变化:塔压升高,塔顶温度升高。 控制塔压,使之平稳。 回流量及回流温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回流量大,回流温度低,塔顶温度低。 降低回流量及回流温度,使回流比平稳。 塔顶冷却器,冷却效果差,或冷却器超负荷,塔顶温度升高。 加大循环水量或降低进料量,在装置停工检修时对冷却器进行清理。 循环水压力低,水温高或停水,塔顶温度升高。 联系调度提高循环水压力,降低水温,停水时则按紧急停工处理。 冲塔时塔顶温升高,淹塔或漏液时塔顶温度下降。 冲塔现象发生时,降低塔底温度,适当提高回流量;淹塔现象发生时,加大塔底采出量,降低塔底液位,以降低全塔负荷;漏液现象发生时,增加进料量,改善原料性质,提高塔底温度。 进料量增大,进料组分变轻,顶温升高。 降低进料量,联系调度,改善原料组分。 顶温显示失灵 联系仪表工处理 异常现象处理: 表12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引起异常的原因 异常处理方法 回流流量低或为零 回流泵自停或抽空 迅速启动备用机泵,检查V103液位是否正常;如短时间无法控制塔顶温度时V103液态烃打全回流,待操作正常后恢复出料。 4.3.3  T101底温度 控制范围:T101底温:(100-125)+15℃ 控制目标:TIC116: 130+5℃ 控制方式:由T101底重沸器蒸汽量控制FRC104和塔底温度控制TIC116串级控制调节。温度低,轻组份汽化不出去;温度高,重组份汽化率增加。为维持塔底,塔顶产品质量,必须适当控制塔底温度,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图3  T101底温度控制图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 表13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进料量及组分的变化:进料量减少,组分变重,塔底温度高。 稳定进料量,减少原料中的重组分;联系调度,分析原料或换罐。 回流量及回流温度的变化:回流量增大,回流温度降低,塔底温度下降。 降低回流量,提高回流温度,稳定回流比。 塔液面过高,塔底温度提不起来。 增大塔底采出量,或减少进料量和回流量。 塔底液面过低,引起底温不稳而升高。 减少塔底采出量,使塔底液面控制在车间规定的工艺指标范围内。 塔压的波动,引起温度的变化。当塔压突然升高时,底温会随之升高而又复而下降。 稳定塔顶压力 蒸汽压力和回水压力的变化,蒸汽压力低或回水压力升高,引起塔底温度降低。 联系调度提蒸汽压力或降低蒸汽回水压力 热水温度低,塔底温度下降。 提高热水温度,使之平稳。 塔底温度控制失灵,引起底温不稳。 塔底温度改为手动控制,或用付线和现场指示控制,联系仪表处理。 异常现象处理: 表14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引起异常的原因 异常处理方法 塔底液面升高 原料中大量带水 加强原料罐脱水;单塔循环脱水。 塔底温度提不起来 重沸器管程堵塞 停工处理重沸器 4.3.4  T101顶压力 控制范围:T101顶压力:(0.58-0.68)±0.1MPa 控制目标:PRC109:(0.58-0.68)±0.1MPa 控制方式:由T101顶气相热旁路PRC109A和不凝气排放PRC109B分程控制调节。液化气的特点是沸点低,蒸汽压力大,如塔压力稍有变化,液化气液体就会以很快速度蒸发而产生携带现象,降低分馏效果,影响塔的正常操作。所以恒压下操作是搞好气体精馏的操作基础。塔内的压力波动范围不得操作±0.05MPa。塔顶压力由冷凝冷却器的热旁路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节,一般均不采用调节冷凝冷却器冷却水流量来改变冷后温度达到调节压力的方法。塔的操作压力的变化可以改变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压力增加,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降低,分离效率降低,反之则分离效率提高。引起塔顶压力波动的因素很多,如进料变化、原料含水、压控调节失灵等,应看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图4  T101顶压力控制图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 表15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进料量及组分的变化:进料量大,组分轻塔压升高。 降低进料量,减少原料中轻组分含量。 回流量、回流温度、回流组分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回流量大,回流温度高、组分轻,塔压高。 减少回流量,降低回流温度,稳定回流比。 塔顶冷却器冷却效果差或冷却器超负荷,塔压升高 降低处理量、加大循环水用量,在装置停工检修时对冷却器进行清理。 循环水压力低,水温高或停水,塔压升高。 联系调度提循环水压力,降低水温,如停水则按紧急停工处理。 回流中断,塔压升高。 查出回流中断原因,相应进行处理。 塔底温度控制失灵,引起塔底温度升高,塔压升高。 将塔底温度改为手动控制,或用付线和现场温度指示控制,联系仪表工处理。 塔顶压控阀失灵,热旁路关不严或不凝气调节阀失灵,塔压升高。 联系仪表处理,压力高时可用不凝气调节阀付线控制。 塔底液面过高或装满,塔压升高。 降低或停止进料,加大塔底外送量,适当降低塔底温。 回流罐满、憋压,塔压升高。 加大回流罐外送量,适当降低塔底温度。 发生雾沫夹带、冲塔等现象塔压升高。 大幅度降低塔底温度,根据情况相应处理。 原料或回流带水,塔压升高。 加强原料罐和回流罐脱水,原料罐带水严重时向调度汇报。 异常现象处理: 表16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引起异常的原因 异常处理方法 液态烃外送流量为零,V103液面快速上升 塔顶后路流程不通 当塔压高于0.78MPa,短时间不下降可通过PV109B付线泄压控制塔压;检查流程确保流程畅通。 4.3.5  T101底液位 控制范围:T101液位:30~70% 控制目标:LIC102:50±20% 控制方式:由T101底出料流量FIC107和塔底液位控制LIC102串级控制调节。塔液面必须维持在30~70%之间,以保证足够的蒸发空间及停留时间。塔底液位过低塔底物料停留时间较短,对分离不利;液位过高停留时间过长,严重时会引起液泛,使得分离效果大大降低。 图5  T101底液位控制图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 表17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进料量及组分的变化:进料量大,组分变重,塔底液面升高。 减少进料量控制原料组分,或调整塔的操作使塔出料组分平稳。 塔底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液面下降。 降低塔底温度,使之平稳。 塔底采出量的变化:采出量增大,液面下降。 控制塔底采出量,使之平稳。 塔顶压力的变化:顶压升高,液面下降而后又升高。 控制压力,使之平稳。 液面控制失灵 联系仪表处理 异常现象处理: 表18  异常现象处理一览表 现象 引起异常的原因 异常处理方法 发生淹塔现象,塔液面上升,压力升高,塔顶温度下降。 塔盘堵塞;塔负荷过大,使下降液体过大,塔内气相超负荷,阻拦液体下流;塔内长时间液位过高。 停工处理塔盘;降低塔负荷;加大塔底采出量,控制正常液位。 发生漏液现象,塔底液面急剧升高,塔底温度急剧下降,塔压急剧下降。 进料量小,或轻组分含量低;塔底温度突然大幅度下降。 增加进料量,改善原料性质;提高塔底温度。 4.3.6  V103液位 控制范围:V103液位:30~70% 控制目标:LIC104: 50±20% 控制方式:通过V103液面调节LIC104碳四出装置流量FRC106串级调节控制V103液面。液位过低,P105易抽空;液位过高,气相分离空间减少,易引起雾沫夹带。 图6  V103液位控制图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 表19  影响因素及操作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调整方法 回流量及回流罐外送量的变化:回流量增大,外送量增大,回流罐液位下降。 降低回流量及回流罐外送量,使回流比稳定。 进料量及组分的变化:进料量大,组分轻,回流罐液位上升。 控制进料量,并联系调度,调整进料组分,使之稳定。 塔底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液位升高。 降低塔底温度,使之平稳。 塔顶压力的变化:塔压升高,回流罐液位下降。 控制塔顶压力,使之平稳。 回流罐液位控制失灵 改手动,联系仪表处理。 4.3.7  T101回流 由P105向T101回流量FIC105控制。回流量直接控制塔顶温度的高低。其它条件一定时,回流增大,精馏效果变好,其会增加塔底热负荷和塔顶冷却器的负荷从而增大消耗。回流应在保证塔顶塔底产品合格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另外,回流还受回流温度的影响,其与温度成反比。 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表20  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一览表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回流控制阀失灵 改付线控制回流量,联系仪表处理。 回流泵故障,回流量降低。 启用备用泵,联系检修处理故障泵。 塔顶物料冷却不下来 增大循环水量 5  开工规程 [ ] —操作 [ ] —同时操作 M —班长 图示 ( ) —确认 [ ] I —中心控制室操作员 〈 〉 —安全 P —现场操作员 生效 签字 日期 执笔:胡春佳 车间主任 年 月 日 参加编制: 安全环保部 年 月 日 生产运行部 年 月 日 主管领导 年 月 日 打字排版: 版本 No. 年 月 日 校 对: 5.1  开工统筹图 (见附图) 5.2  开工纲要 A级 初始状态S0 检修结束,验收合格,MTBE装置开工 5.2.1  确认MTBE系统达到开工要求 5.2.1.1  检查开工所需的各种工具是否准备齐全 5.2.1.2  检查所属工艺管线、流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2.1.3  检查所属各塔、容器、冷换设备是否符合开工要求 5.2.1.4  检查各机泵是否达到正常运转条件 5.2.1.5  检查公用工程系统是否具备条件 5.2.1.6  检查仪表电气系统 5.2.1.7  检查安全环保设施是否齐全好用 5.2.2  MTBE系统N2置换、气密操作 5.2.2.1  原料系统N2置换、气密 5.2.2.1.1  原料系统N2置换 5.2.2.1.2  气密操作 5.2.2.2  吸附器、反应器、塔系统N2置换、气密 5.2.2.2.1  F101、F102A/B、T101系统N2置换 5.2.2.2.2  气密操作 5.2.2.3  安全线系统置换 5.2.3  吸附器、反应器进行甲醇浸泡 状态S1 原料系统气密完毕,保持N2正压。吸附器、反应器、塔系统N2气密完毕,保持N2正压。吸附器、反应器甲醇浸泡完毕。具备引液化气条件。安全线并系统投用。 5.2.4  液态烃置换及投料生产 5.2.4.1  原料F101、F102A/B、塔101系统液态烃置换 5.2.4.2  MTBE系统进行开工 状态S2 各系统液态烃置换完成。引液化气、甲醇进料,进行开工。对塔进行单塔循环。反应器温度不大于70℃,塔参数达到操作指标,塔101顶压力:0.60Mpa 底温:130℃; 5.2.5  调整操作、产品合格后出装置 5.2.5.1  调节反应器温度、塔调整操作。 5.2.5.2  产品合格后转入正常生产。 最终状态S3 调整操作,质量合格转入正常生产 5.3  开工操作 B级 5.3.1  检查确认MTBE装置系统达到开工要求 5.3.1.1  检查开工所需的各种工具是否准备齐全。 (M)- 确认开工所需扳手到位 (M)- 确认开工所需防护器具到位 5.3.1.2  检查所属工艺管线、流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P)- 确认所有放空阀、排凝阀关闭 (P)- 确认管件连接合格 (P)- 确认装置施工中所加的临时盲板全部拆除 (P)- 确认各阀门、法兰、盘根、垫片保持良好状态

- 确认所有安全阀按要求定压,铅封合格 (P)- 确认控制阀合格好用 5.3.1.3  检查所属容器、冷换设备是否符合开工要求 5.3.1.3.1  检查所属容器是否符合开工要求

- 确认V-101A/B安全阀投用

- 确认T-101安全阀投用

- 确认V-101A/B安全阀投用

- 确认V-102安全阀投用

- 确认V-103安全阀投用

- 确认F-101安全阀投用

- 确认F-102A/B安全阀投用 5.3.1.3.2  检查所属冷换设备是否符合开工要求 (P)- 确认E-101具备投用条件 (P)- 确认E-102具备投用条件 (P)- 确认L-101A/B具备投用条件 (P)- 确认L-102具备投用条件 (P)- 确认L-103具备投用条件 5.3.1.4  检查各机泵是否达到正常运转条件 (参考基础设备操作规程) (P)- 确认P-102具备正常运转条件 (P)- 确认P-103具备正常运转条件 (P)- 确认P-104具备正常运转条件 (P)- 确认P-105具备正常运转条件 5.3.1.5  检查公用工程系统是否具备条件 5.3.1.5.1  引1.0MPa蒸汽 [P ] - 改好1.0MPa蒸汽流程 ( P ) - 确认各支线阀门全部关闭 [M] - 联系调度准备引1.0MPa蒸汽 [P ] - 缓慢打开1.0 MPa蒸汽界区阀门 (P ) - 确认流量计下排凝阀见汽 (P ) - 确认蒸汽蒸汽主线末端排凝阀见汽 5.3.1.5.2  引N2 (P ) - 确认系统内支线阀门全部关闭 [P] -拆除N2界区盲板 [M] - 联系调度准备引氮气 [P] - 打开界区阀门 (P ) - 确认N2线内有压力 5.3.1.5.3  引循环水 (P ) - 确认装置内各用户阀门关闭 [P ] - 打开各冷换循环水副线阀 [M] - 联系调度引循环水 (P ) - 确认循环水循环正常 [P ] - 打开各换热器出、入口阀 [P ] - 关闭各循环水副线阀 (P ) - 确认各换热器循环正常 5.3.1.6  做好开工前的联系准备工作 [M] - 联系化验做好开工分析化验的准备工作 [M] - 联系维修部门做好开工维护的准备工作 [M] - 联系气分准备合格的原料,并做好化验分析记录 [M] - 准备好操作记录、机泵记录及交接班日记 5.3.1.7  检查仪表电气系统 (P)- 确认压力表现场指示与操作室指示相同 (P)- 确认温度测量组件等安装完毕,且现场与DCS指示相同 (P)- 确认控制阀安装完毕且动作准确灵敏 (I)- 确认DCS、具备开工条件 (I)- 确认主控制室的通讯设施信号良好、语音清晰 5.3.1.8  检查安全环保设施是否齐全好用 (M)-确认岗位员工按要求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P)- 确认现场干净整洁,无污油、无垃圾,排水沟、下水井畅通无阻 (M)-确认消防设施、消防器材、防护用具齐全到位 (M)-确认H2S气体报警仪测试合格投用 (M)-确认可燃气体报警仪测试合格投用 (M)-确认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测试合格投用 (M)-确认正压呼吸器备用 (M)-确认过滤式防毒面具备用备用 5.3.1.9  开工前盲板确认 确认以下盲板处于盲位 (P)- V102 N2线 (P)- F101底蒸汽吹扫线 (P)- F101顶、底N2吹扫线 (P)- F102A/B底蒸汽吹扫线 (P)- F102A/B顶、底N2吹扫线 (P)- T101底蒸汽吹扫线 (P)- T101底N2吹扫线 5.3.2  开工操作 5.3.2.1  MTBE系统N2置换、气密 5.3.2.1.1  原料系统N2置换、气密 5.3.2.1.1.1  N2置换 (P)-确认N2进装置线总阀盲板拆除 导通原料系统置换流程 MF101←LV101←V102给N2→P103A/B→FV102→混101→F101入口 [P ] - 打开LV101主副线阀门 [P ] - 打开V102出入口阀门 [P ] - 打开MF101主副线阀门 [P ] - 关闭V102出口安全线排放阀门 [P ] - 打开P103A/B进口阀门 [P ] -打开FV102主副线阀门 [P ] -打开混101主副线阀门 [P ] -打开FV101主副线阀门 [P ] - 打开P102A/B跨线及进口阀门 ·  置换操作 [P] — 原料系统各低点放空 [P] — 打开V102进N2线阀门 [P] — 每隔1小时取样一次 [I]- 样品分析N2中O2≤0.5%(v/v) 5.3.2.1.1.2  气密操作 ( P )- 确认原料系统各低点放空关闭 [P]- 开V102 N2入口阀向系统充压 ( P )- 确认V102压力达1.65MPa (P)- 确认V102处压力表指示正常 [P]- 关闭V102 N2入口阀 [M]- 联系仪表保运气密 (M)- 确认仪表气密完毕 [P]- 检查系统漏点 [M]- 联系保运处理漏点 (P)- 确认1.65 MPa系统无漏点 5.3.2.1.2  吸附器、反应器、塔系统N2置换、气密 5.3.2.1.2.1  吸附器系统N2置换 确认以下盲板拆除 (P)-进F101 N2线阀 F101系统置换流程 F101给N2→E101→F102A/B入口 [P]— 打开F101出口阀门 [P]— 打开E-101出入口阀门 ·  置换操作 [P]— 打开F101上部N2线阀门 [P]— 打开F101底、E101底排空阀门及各低点放空置换排气 [P]— 每隔1小时取样一次 [I]- 样品分析N2中O2≤0.5%(v/v) ·  F101系统气密 (P)- 确认F101系统各低点放空关闭 [P]- 开N2阀F101系统增压 (P)- 确认F101压力表指示正常 (M)- 确认系统压力升至 1.21MPa [M]- 联系仪表保运气密 (M)- 确认仪表气密完毕 [P]- 检查系统漏点 [M]- 联系保运处理漏点 (P)- 确认系统1.21MPa无漏点 5.3.2.1.2.2  反应器器系统N2置换 确认以下盲板拆除 (P)-进F102A/B N2线阀 F102A/B系统置换流程 F102A/B给N2→PV108→T101进料 [P]— 打开F102A/B出口阀门 [P]— 打开F102A/B串并联线阀门 [P]— 打开PV108主副线阀门 ·  置换操作 [P]— 打开F102A/B上部N2线阀门 [P]— 打开F102A/B底、PV108底排空阀门及各低点放空置换排气 [P]— 每隔1小时取样一次 [I]- 样品分析N2中O2≤0.5%(v/v) ·  F102A/B系统气密 (P)- 确认F101系统各低点放空关闭 [P]- 开N2阀F102A/B系统增压 (P)- 确认F102A/B压力表指示正常 (M)- 确认系统压力升至 1.1MPa [M]- 联系仪表保运气密 (M)- 确认仪表气密完毕 [P]- 检查系统漏点 [M]- 联系保运处理漏点 (P)- 确认系统1.1MPa无漏点 5.3.2.1.2.3  塔101系统N2置换 确认以下盲板拆除 (P)-进塔101 N2线阀 塔101系统置换流程 T101底给N2→底排污 →L102→P104A/B入口 →TV123出口排污 →PV109A→V103→P105A/B →L101A/B出口 →L101A/B入口排空→V103底入口 [P]— 打开E102出入口阀门 [P]— 打开L102出入口阀门 [P]— 打开P104A/B出入口阀门 [P]— 打开LV102主副线阀门 [P]— 打开MF103主副线阀门 [P]— 打开L101A/B出入口阀门 [P]— 打开PV109A主副线阀门 [P]— 打开V103出口阀门 [P]— 打开P105A/B出入口阀门 [P]— 打开TV123主副线阀门 [P]— 打开L103出入口阀门 [P]— 打开LV104主副线阀门 [P]— 打开MF102主副线阀门 ·  置换操作 [P]— 打开T101 N2线阀门 [P]— 打开塔101底、V103底排空阀门及各低点放空置换排气 [P]— 每隔1小时取样一次 [I]- 样品分析N2中O2≤0.5%(v/v) ·  塔101系统气密 (P)- 确认塔101系统各低点放空关闭 [P]- 开N2阀塔101系统增压 (P)- 确认V-103压力表指示正常 (M)- 确认系统压力升至0.84 MPa [M]- 联系仪表保运气密 (M)- 确认仪表气密完毕 [P]- 检查系统漏点 [M]- 联系保运处理漏点 (P)- 确认系统0.84 MPa无漏点 5.3.2.1.2.4  安全线系统置换 (P)- 确认V102系统压力不低压0.5MPa (P)- 确认塔系统压力不低压0.5MPa (P)- 确认F101系统压力不低压0.5MPa (P)- 确认F102A/B系统压力不低压0.5MPa [P] - 缓慢打开V-102安全阀副线 [P] - 缓慢打开T-101安全阀副线 [P] - 缓慢打开F—101安全阀副线 [P] - 缓慢打开F—102A/B安全阀副线 (P) - 确认安全线系统置换合格 [P] - 关闭V-102安全阀副线 [P] - 关闭T-101安全阀副线 [P] - 关闭F-101安全阀副线 [P] - 关闭F-102A/B安全阀副线 (P) - 确认装置安全线系统与火炬系统并网 5.3.2.2  吸附器、反应器进行甲醇浸泡 甲醇浸泡催化剂流程: 甲醇V101A/B P102A/B F101 甲醇V101A/B F102A/B [P]— 打开F101顶部甲醇线阀门 [P]— 打开F102A/B顶部甲醇线阀门 [P]— 启动P102对F102、F102A/B进行喷淋 (M)—F101、F102A/B床层温度不在发生变化,甲醇充满F101、F102A/B [P]— 打开F101甲醇出口线阀门 [P]— 打开F102A/B甲醇出口线阀门 (M)—甲醇循环8.0小时 (M)—甲醇含水小于0.5%,停止循环 [P]

本文档为【MTBE操作规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268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0-08-10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