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

举报
开通vip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共同家园,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加强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举措。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民主自治活力,减轻社区繁重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市民政局成立课题组,围绕如何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分析我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积极借鉴省内外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一、我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紧紧...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共同家园,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加强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是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举措。为了进一步增强基层民主自治活力,减轻社区繁重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市民政局成立课题组,围绕如何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分析我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积极借鉴省内外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提出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一、我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着力加快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政策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社区工作准入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试行意见》、《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二是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创新。推行“政社互动”试点,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组织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社区事务准入制,积极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求。全面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及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三是社区服务能力有效增强。以“为民、便民、惠民、利民”为目标,完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驻地单位优势,开展共驻共建,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利民服务圈、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15分钟应急救助服务圈,为居民创造生活方便、就医快捷、邻里互助的宜居环境。四是社会组织培育全面启动。市、辖市(区)、街道(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共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337个,扶持公益创投项目100个,“瑞文心理工作室”、“尤辉科技服务站”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五是社区经费保障有所改善。出台《关于核定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城市社区居委会经费的实施意见》,逐步提高城市社工待遇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目前全市社工工资福利待遇标准达人均5.5万元,社区工作经费每千户3万元。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社区建设呈现出喜人发展态势。“12349”便民服务平台、“义工时间服务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试点”被列入全国试点。智慧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覆盖全市859个城乡社区,被评为2013年度全省重大信息化示范工程。钟楼区等5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天宁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管理服务实验区。二、目前我市社区(村)负担重问题及原因分析总体上看,虽然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社区服务管理体制不顺、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社区自治能力不强、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特别是社区承担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不堪负重,基层社区干部群众对此反映最为强烈,突出表现在“六多”。(一)各级行政部门下派任务多。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有30多类160多项。社区是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社区已经成为市各级部门基层事务的主要承办者。一些尚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社区担负着大量的物业维护和管理任务。另外,社区还要承担拆迁、维稳、征兵、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政府职能部门交办的突击任务,2013年社区居委会填报的各类统计报表多达28类176份。(二)各类创建、指标多。市各部门下达给社区的创建任务达32项,还有省级、区级下达到社区的各类创建任务,社区忙于搞创建、争荣誉、拿奖牌,客观上挤占了为居民服务的时间。一些部门对社区工作提出硬性指标要求,如社区(村)圆桌会议的次数、纠纷调解的数量、孕前检查数量、再就业培训人数、信息撰写报送数量、社区天天乐演出场次等,很多指标超出社区业务范围和经费承受能力。(三)考评、会议、台帐多。许多部门的工作,主要靠会议布置、检查推动,检查考评就是听汇报、查台帐。经统计,社区平均一年接受各级检查考评26次、起草各类总结汇报61份、参加各类会议146次,编制社区基础台帐36类221本,专项检查台账10类51本。社区干部近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参会、迎检和做台帐,还要经常加班。(四)机构、牌子多。目前我市共有41个部门的工作进社区(村)。许多工作都要求成立领导小组、设立组织机构、要挂牌子,并列入检查考核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社区最多的有各类组织机构32个、挂牌14块。(五)信息系统多。许多部门建立信息系统并延伸到社区,设立专线专网。目前有10个部门的12套信息系统进入社区,每天要进行数据录入更新,而且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重复建设、重复录入、重复采集,造成人员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六)证明盖章多。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盈利性组织在业务审批中要求社区出具各种盖章证明,很多超出社区业务范围和法律责任范畴。盖章乱象损害了社区与居民关系,给社区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社区干部和居民均反映强烈。(以上详细内容见附件)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点:(一)社会建设相对滞后。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一方面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会问题社会化,公共服务社区化;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重心下移,许多行政事务工作向社区延伸;再一方面,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民、新市民成为城市居民,社区规模明显扩大、社区公共服务和行政事务大量增加。与此同时,社会建设却明显滞后,社会化管理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在工作措施上,一些部门为了创新工作、强化管理、打造特色,把工作进社区作为重要抓手,甚至把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业务工作交由社区办理,自己相对轻松些,却加重了社区负担,又达不到工作效果。(二)政社权责不够清晰。社区居委会职责不够清晰,协助政府工作缺乏明确的界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等方面规定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进入社区的工作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1990年施行的《社区居委会组织法》规定较为宽泛,有些基层政府和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的法律地位存在模糊认识,把社区居委会视作政府的“派出机构”,把对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变成了“领导”,把社区居委会对政府工作的“协助”变成了“承办”,向社区居委会下派工作任务“无商量”。有些街道办事处把许多应由街道承办的工作向社区转移,把区对街道的考核办法移植到街道对社区的考核上来。(三)社会组织发展不快。目前,我市社会组织培育工作虽然已开局起步,但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专业社会组织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范围局限、功能不健全,不能提供充分的社会化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要。社区指导居民建立的一些社区社会组织,同样种类单一、规模不大、架构松散。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经费资助力度不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开展公益创投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说,我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与社区居民自治的发展要求仍然差距较大。(四)保障力度有待加大。目前在社区投入上还存在明显不足,特别是社区工作经费,我市社区工作经费按户籍人口3万元/千户,而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则均在4—5万元/千户,且以常住人口数计算。社区工作量大,而人手缺、经费少,很难及时完成好各项任务。一些部门事项进社区,没有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认为这是社区应该做的,不存在提供经费保障问题,即便下拨资金也多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很多社区事实上并不能拿到经费补贴。这种做法客观上挤占了有限的社区工作经费,影响了社区工作正常开展。三、加快推进社区(村)减负增效的对策建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新形势下增强基层民主自治活力、提升社区服务群众效能,是提高我市居民幸福指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高度重视社区减负增效工作,阎立书记多次亲临社区调研视察;费高云市长也在基层调研后于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出:“要严格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组织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因此,加快工作作风转变,加快社区工作转型,切实为社区减负增效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建议:(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边查边改。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根本要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针对社区(村)的创建评比和工作台账过多过滥、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等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密切联系基层群众,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做好社区(村)减负增效工作,以此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推进,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为检验。各职能部门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认真进行梳理,列出减负清单上报,并由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二)加快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市委、市政府要加快推进社区(村)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全面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工作站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社会组织为辅助的互联、互动、互补的工作格局。各辖市、区要加快建立“政社互动”机制,大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组织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委托自治组织事务的项目内容、业务指导、经费保障和违约责任,进一步厘清行政事务、政府委托事务与社区自治事务的职责边界,真正解决社区(村)事务“哪些该做”、“由谁来做”、“经费谁出”、“谁来监管”等问题,不断提升社区(村)自治水平。(三)严格落实社区事务准入制度。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切实减轻社区(村)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的政策规定,全面清理、压缩进入社区(村)的各种会议、台账、材料、报表,规范面向社区的各类检查评比和创建达标活动,严格准入制度,反对自立门户、各自为战、条线林立。对确需保留和新进入社区的事项由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审核后予以准入,准入目录面向社会公开。同时,对依法应当由社区协助的事项,基层政府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委托社区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全面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切实强化督查工作,在社区实行准入制后,组织相关人员定期督查各部门进社区的工作内容和减负情况,并形成报告,由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予以通报。(四)有效整合社区综合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常州智慧社区(村)平台,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完善提升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功能,推进社区信息服务与政务无缝对接,实现信息数据统一采集、资源各方共享,切实提升社区公共信息化服务效率和水平。在社区大力推行能够反映社区各项工作情况、具有电子台帐功能的社区工作系统,对社区的各类创建工作检查、考核评比均采用电子工作台帐,除省级或省级以上部门硬性规定必须制作之外,原则上不再制作社区纸质台帐。(五)大力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市、辖市(区)、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制定出台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相关规定、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等方式,全面推动社区慈善超市、道德银行、志愿服务队、环保协会、邻里互助合作社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培育引导社会中介组织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承接政府职能。建立财政资金和福彩资金以及其他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扩大公益创投资金规模,将政府用于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转化为购买、补贴、奖励等多种形式,以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等方式委托社区承担,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六)抓紧优化社区工作考核办法。根据社区居委会的性质、任务、职责设置考核内容,提高居民自治工作的权重比例,对社区(村)各类考核评比一律纳入和谐(平安、文明)社区(村)统一考核,取消台帐、挂牌、奖牌等评估指标。推行双向考核评价,建议由市政府纠风办和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检查,加强对社区工作准入实施情况的监督评议,并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每年度以区为单位,按照“民七政三”原则,即居民群众满意度占70%分值,政府工作占30%分值,对社区(村)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七)切实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能进能出的选拔、录用、激励制度,逐步建立以德才兼备和社区居民评估为主要标准的用人机制。建议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选聘优秀大学生、复转军人充实到基层社区工作,选派区、街道干部到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任职,不断拓宽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来源渠道。按照网格化“一岗多能、一岗多责”管理要求,建立培训、轮训制度,强化社区干部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社区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切实增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和激励机制,搭建社区志愿者与其他组织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联动机制建设,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摸清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各项工作事务,为下步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市于2月20日开始,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城市、集镇和农村三种类型的社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根据不同类型,我们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发放问卷、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一、社区工作基本情况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鄂州,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个,其中城市社区36个、集镇社区18个、农村新社区68个。城乡社区统一按照“1+8”服务模式设置,即“1”为一个社区组织办公平台:社区党委(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8为”八个功能性服务平台:大厅便民服务平台、综治维稳信息平台、文体康复居家养老平台、卫生计生服务平台、社会组织活动平台、教育就业培训平台、超市购销服务平台(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咨询代办服务平台等。二、社区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表现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政府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接的工作事项大有12项(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稳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网格管理、税务登记等),小有一两百项之多,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一)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政府大量工作向社区延伸,各类活动进入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政府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据了解,人社部门将新农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并与社区签订责任状,要求辖区内年满16周岁到60周岁居民每人必须参保。根据人社部门划定的人数,社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数完成参保任务,但由于社区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为了完成责任状任务,社区只好对无法联系和不愿参保的人员进行垫付缴纳,增加社区负担。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位倒末,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二)社区与政府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政府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据了解,我市在党风建设、安监、计划生育、信访、拆违控违、综治维稳等六个方面对社区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任何一个方面工作不达标就不能“评先评优”。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同时,还要求社区建立排查档案3套,分别交由市、街道、社区存档,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不说,还增加了社区经费负担。(三)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出国务工旅游担保,婚史情况,房产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同时,社区还需处理大量因盖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了社区负担。(四)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不一,“费随事转”经费过低。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所有费用由街道统一支付;农村新社区仍然属于村级体制,经济条件好的新社区,工作经费较多,经济条件差的新社区,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我市最难的应属集镇社区,年工作经费仅2万元,还要支付退休人员工资。“费随事转”经费执行中,城市社区按2009年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即计生经费按每年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街办按2:1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社区规模及工作量,按每年0.1-0.15万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集镇和农村新社区未实行“费随事转”政策。社区承接政府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必要的工作经费外,所执行的“费随事转”经费涉及的单位面窄,标准过低,有的社区甚至于无“费随事转”经费,如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环卫部门的清洁卫生治理等未执行“费随事转”政策。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五)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成员、公益岗人员和相关部门招聘的专干组成,但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了,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是专干人员待遇不一。社区专干人员是由各部门招聘,承接本部门各项事务到社区,其工资及福利待遇由各单位负责发放,出现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资低,做事少的工资反而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专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做法及建议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市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我市即将出台《中共鄂州市委、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准备上市委会议。《意见》围绕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一)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社区工作职能,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职责范围内的需委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需通过签订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办。(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1、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00户居民以下社区不低于6万元/年、2000—3000户社区不低于7万元/年、3000户以上社区不低于8万元/年的标准、党员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便民社区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10万元/年的标准由区(开发区)、街道(乡镇)负责落实。2、社区干部工作报酬。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按照社区主职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社区主职、副职和其他社区干部之间的基本报酬按照1:0.9:0.8的比例确定,社区干部每人每年绩效报酬不少于基本报酬的10%。3、社区干部待遇。要求为社区干部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建立社区干部体检制度,提倡有条件的街道(开发区、乡镇)每3年对社区干部组织一次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对连续3年符合《鄂州市社区“两委”班子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实绩“五比”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鄂州办发[2013]12号)(以下简称《办法》)考核“优秀”或连续任主职15年以上的社区主职干部,在继续任主职期间享受街道(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对严格执行计生政策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社区干部,应享受与在岗职工离退后工资提高5%的同等待遇。(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建议由上级部门出台一份规范性的社区准入制度文件。明确规定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由谁准入、准入什么,社区公章使用管理范围,如社会救助、劳动保障、计生服务、社区矫正等。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社区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市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程度非但没有明显的增强,反而有弱化的趋势,从而影响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社区居委会日益繁重的行政性负担仍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剖析社区居委会“减负增效”这一问题,我市采取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社区居委会“减负增效”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咸宁市社区居委会基本情况咸宁市于2010年开始启动社区建设。目前,咸宁市有社区144个,600多个小区、40多万户。社区辖人口150多万人。全市共有社区干部517人,专职工作人员876人。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平台的社区工作运行体制,初步实现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自治。二、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突出表现及原因2月下旬,我市组成调研组,深入赤壁市、崇阳县、通城县12个社区居委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社区居委会普遍反映社区居委会工作任务太多、太重,下达工作的部门(单位)太多太杂。百分之九十的社区居委会工作在50—60项以上,多的达100多项。由于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不断增多,社区承接政府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社会事务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公共卫生、劳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综合治理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都在社区基层开展,还有司法宣传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社区矫正进社区、绿色社区创建进社区等,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各部门不断把工作任务下放到社区,居委会压力大,负担重,有人笑称在社区干工作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社区干部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服务居民群众上,不是放在下小区,走家串户,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上,只是应付各种超负荷的上级分派任务,完全没有时间开展贴心周到的服务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文艺活动。社区工作“负担重”主要表现以下方面:(1)行政事项无序进入。政府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都往社区延伸,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明显行政化。社区里的牌子多,检查多,原因在于各部门热衷于在居委会设机构,挂牌子,把“进社区”作为政绩和工作亮点。行政事项无序进入导致社区存在各类创建活动多、报表多、台帐多、盖章多、考核多等负担过重的问题,社区服务效能得不到提升。(2)上级政府交待的任务繁杂。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主要事务是“政府交办的事务”,显然,目前的社区居委会实际上仍是基层政府的“一条腿”。社区每年除了创建文明卫生、平安创建等名目繁多的达标考核外,还要勤于应付综治维稳、“两实“登记、经济普查等行政任务,同时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像城乡结合区、企业开发区和新建住宅区集中的社区面临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等繁杂棘手的工作任务。(3)经费存在缺口,影响社区工作开展。从调研中了解到,一方面,每个社区居委会承担着18个部门的55项工作,但是多数部门的工作进了社区,工作经费并没有“费随事转”,社区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给社区增加了经费负担。另一方面,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存在差额,资金拨付形成“五花八门”。如2011年咸宁市区社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每个社区年工作经费10万元,其他县每年拨付、给社区居委会有8万的,也有5万的,少数乡镇社区只有3万元。社区居委会人员工资和“两保”也参差不齐,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社区找“共驻共建”单位筹措,缺乏长效机制。(4)社区人员管理模式、待遇各异,影响工作效率。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共有三类。一是社区干部,2012年,社区换届选举共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517人,其中主职干部年龄都在50岁以上占35—40%,年龄偏大,干部队伍学历普遍不高,特别是文体、法律、文秘等方面的人才匮乏。二是协理员。全市144个社区共有民政、计划共协理员500多人,这部分人的报酬由政府公益性岗位解决。每个县市发放报酬标准不一,且没有落实“两险”。三是网格员,近年来,我市各级综治委相继考录聘用的“两实”信息员转化而来,共300人,每月工资700元,没有落实“两险”,人员管理和工资发放均由县级政法委负责,社区只有使用权,没有管理权。三类工作人员的进入渠道和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加之各种待遇也不一样,一个平台工作,三样工资,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挫伤了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研中发现,我市社区工作,协助党委、政府部门开展事务性工作的工作量占90%,而居民自治和社区服务工作量不到10%,归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区行政化倾向较严重;二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落实到位,社区事务无序进入;三是社区内部组织体系不健全,尤其是社区内民间组、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内互助服务组织不够健全,同时,社区信息化应用和社区服务管理手段滞后也是重要原因。三、我市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情况如何更好地为社区“减负”,让社区工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服务居民群众中去?我们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11]26号)文件精神,针对社区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居民自治,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六个建设目标,加强社区建设管理。通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从原来的单一管理体制,发展到城市社区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围绕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整合社区社会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逐步建立的同时,努力探索社区“减负增效”的各项制度。(1)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对确实需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有关工作和经费一并交给社区,保障社区事务责、权、利统一。(2)推进社区“一站式“服务。我们发挥社区公共服务站的作用,整合政府部门办事办事机构,实行行政放权,重心下移,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将社区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放在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工作相对分离,把居委会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去,更好地做好服务居民的本职工作。四、存在的主要问题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社区工作者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归居委会工作的本源:服务居民。但是,社区“减负”要在社区自治与协助政府工作之间平衡,社区“减负”仍会出现“政府热,社区累”,效果并不明显。这涉及到我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问题在于:(1)工作经费保障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城区各社区工作经费每年不足2万元,社区工作人员年平均工资1.3万元,专职工作人员年平均工资不足1万元,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在全省处较低水平,造成工作人员对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居民的积极性不高,在服务民生、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工作不断增多,工作负荷增大等因素下,社区整日疲于应付,造成服务工作滞后,影响了基本职能的正常运行。(2)组织网络关系不顺,服务效能偏低。社区服务功能不齐全,专业服务机构缺少,社区社会组织资源没有优化开发出来,服务内容、方式目前还处在较低层次。(3)社区工作管理理念落后。社区办公场所大部分机关化,社区工作人员把社区管理行政化。社区办公场所用于办公开会,领导检查,将社区服务用房的综合功能分散,没有向居民开放,为居民服务的意识,只等居民群众上门办事,大多数社区干部没有把走家串户联络居民感情,发动群众开展各项活动作为自己主要的工作内容。五、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建议及对策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当前社区工作的重心,必然会影响到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造成居民对社区事务的漠视,更谈不上参与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1)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严把社区的“门”,清理社区的“墙”,规范社区的“账”,整理社区的“网”,避免部门“各自为战”在社区设机构、挂牌子、建设施。对社区的各项考核评比、台账资料等要精简。让社区居委会有时间去做社区服务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搭建各种类型的互动平台,让居民互相认识和交流,增加社区的凝聚力。(2)强化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首先是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基本”、“七个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围绕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全覆盖,加快拓展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的社区为老服务、面向未成年人的社区帮教服务、面向残疾人的社区助残服务、面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面向广大居民的社区安全服务等“七个服务领域”。其次是要进一步改善社区服务条件,重点加强对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社区信息化建设。采取多功能多用途的办法,完善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开展社区服务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服务设施的综合效益。同时,把社区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安排,实现社区办公自动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减轻社区工作负担,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3)大力培育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利用专业的社会组织,使其成为社区减负的好帮手。如各类数据统计、经济调查、人口普查等,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委托专业性社会组织来实施。(4)强化资金投入,探索社区运行保障新机制。按照“财政拨付、费随事转、社会资助”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无可争辩,建立稳定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完善社区建设的财务和支撑体系,保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区组织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必要的经费。福彩、体彩筹集的公益金要适当对社区服务项目和体育活动的开展给予资助。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公益事业。(5)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社区全部服务管理功能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做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实现省、市、县、乡镇、社区连通互动的社区信息网络。优化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通过社区网络、呼叫热线、短信平台、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社区服务。同时,提高社区居委会办公自动化水平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为【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汇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王淇
热爱文库,热爱新浪。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1-04
浏览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