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举报
开通vip

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意见征求稿)主编单位:广西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1.总则........................................................................................................................................21.1编制目的........................................................................

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
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意见征求稿)主编单位:广西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1.总则........................................................................................................................................21.1编制目的.......................................................................................................................21.2适用范围.......................................................................................................................21.3编制依据.......................................................................................................................21.4编制原则.......................................................................................................................41.5与其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一致性..................................................................................................52.名词术语................................................................................................................................6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93.1一般规定.......................................................................................................................93.2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93.3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94.海绵城市规划指引.............................................................................................................134.1一般规定.....................................................................................................................134.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154.3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154.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174.5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194.6城市水系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214.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海绵规划............................................................................214.8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中的海绵规划............................................................................224.9防洪工程规划中的海绵规划....................................................................................234.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海绵规划..........................................................................245.海绵城市设计指引.............................................................................................................265.1一般规定.....................................................................................................................265.2设计程序.....................................................................................................................265.3建筑与小区.................................................................................................................285.4城市道路.....................................................................................................................295.5城市绿地广场............................................................................................................315.6城市水系.....................................................................................................................325.7外围生态绿地............................................................................................................336.径流计算..............................................................................................................................346.1推理公式法.................................................................................................................346.2容积法.........................................................................................................................396.3水量平衡法.................................................................................................................396.4设计降雨量.................................................................................................................397.海绵城市设施技术资料.....................................................................................................437.1海绵城市设施类型....................................................................................................437.2海绵城市设置的选择................................................................................................457.3常用海绵城市设施....................................................................................................587.4设施规模计算方法....................................................................................................787.5海绵城市模型应用....................................................................................................808.附件......................................................................................................................................838.1广西黑臭水体名单....................................................................................................838.2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868.3广西土壤数据查询方式............................................................................................878.4广西地下水资源查询方式........................................................................................888.5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查询方式....................................................908.6国家地质图数据库....................................................................................................918.7模型应用案例............................................................................................................921前言为了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60号)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本导则。本导则的编制,是以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所提出的“两个建成”为总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根据广西各城市的发展定位与目标,结合各地区的降水、地表径流和黑臭水体等的实际情况,总结近年来广西各城市在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以及黑臭水体整治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关的标准、计算方法、设计要点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和指引,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导则。本导则共分八章,内容包括:1.总则;2.名词术语;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4.海绵城市规划指引;5.海绵城市设计指引;6.径流计算;7.海绵城市设施技术资料;8.附件。2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生态环境现状,有效改善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水生态环境,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和城市降雨面源污染控制,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指标。针对自治区内14个地级市,因地制宜的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管理等各方面规范城市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工程。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内容,特制定本导则。1.2适用范围本导则主要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广西14个地级市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及管控;二是指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维护;三是指导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1.3编制依据1.3.1相关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水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国发[2015]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决定》(建城[2015]130号);《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2016年,住建部)《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定办法的通知》(南府办[2015]11号);1.3.2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3.3规范性引用文件除上述文件之外,本导则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部分条款。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41.3.4其他相关标准规范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城市的地方标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安徽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嘉兴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武汉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1.4编制原则1.4.1规划引领城市各层级、各相关专业规划以及后续的建设程序中,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1.4.2生态优先城市规划中应科学划定蓝线和绿线。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设施,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1.4.3因地制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海绵城市控制目标与指标,选用适用于本地的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海绵城市设施及其组合系统。1.4.4安全为重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1.4.5统筹建设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海绵城市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海绵城市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5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5与其他标准的一致性广西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现行相关规定。62.名词术语2.1海绵城市spongecity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下垫面能够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经适当的迁移和转化作用,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本质是要科学的考虑城市生态需求并改善城市的水循环过程,让水在城市的迁移、转化和转换等过程中更加“自然”。2.2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基于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采用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通过构建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实现雨水径流总量和污染控制、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基本一致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模式。2.3低影响开发设施lowimpactdevelopmentfacilities依据低影响开发原则设计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工程设施的统称,包括透水铺装、渗井、渗渠、入渗池、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屋顶绿化、干塘、湿塘、人工湿地、雨水罐、调蓄池、植被缓冲带、砂滤系统等。2.4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2.5年径流污染削减率annualrunoffpollutionremovalrate雨水经过预处理措施和海绵城市设施物理沉淀、生物净化等作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占全年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比例。2.6土壤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ofsoil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2.7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runoffcoefficient形成峰值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2.8雨量径流系数pluviometricrunoffcoefficient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2.9径流深度runoffdepth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径流量除以断面以上流域面积所得值。72.10孔隙率voidratio土壤或砾石等材料中可存水部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2.11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路面、绿地、水面等。2.12汇流时间concentrationtime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径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2.13入渗设施infiltrationpractices使雨水分散并被渗透到地下的人工设施。包括渗透井管、渗透洼地、渗透沟等。2.14滞留(流)设施retention&detentionpractices通过滞留或滞流雨水、沉淀等方式达到海绵城市目标的设施。2.15水质预处理设施pretreatmentpractices为满足海绵城市设施进水要求,用于初步处理雨水径流的设施。2.16过滤设施filtrationpractices采用沙、土壤或泥炭等介质过滤雨水达到海绵城市目标的设施。2.17雨水收集回用rainharvesting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宜的处理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2.18合流制溢流combinedseweroverflow(CSO)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时,超过截流能力的水排入水体的情况。2.19面源污染non-pointsourcespollution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造成受纳水体污染的过程。2.20初期雨水径流firstflush一场降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2.21雨水滞留rainwaterretention将雨水存储下来予以入渗、蒸发、蒸腾的过程。2.22下沉式绿地depressedgreenspace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2.23蓄水模块rainwaterstoragemodule8以聚丙烯为主要材料,采用注塑工艺加工成型,并能承受一定外力的矩形镂空箱体。2.24不透水地面impervioussurface通过人工行为使自然地面硬化形成的不透水或弱透水路面。2.25透水铺装permeablepavement可渗透、滞留雨水的地面铺装结构。包括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2.26绿色屋顶greenroof表面铺装一定厚度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屋面。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2.27植草沟grassedswale一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包括排水型和入渗型两种类型。2.28渗井infiltrationwell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2.29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以雨水沉淀、过滤、净化和调蓄以及生态景观功能为主,人为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和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2.30暗渠underdrain为疏导入渗的雨水,在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具有雨水下渗功能的海绵城市设施底部设置穿孔管或开槽管将雨水排向下游。2.31雨水断接disconnection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的方法。2.32前池forebay设置在海绵城市设施前,对雨水径流的水位和流量起到调节作用的构筑物。9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3.1一般规定3.1.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目标为:通过土地开发和雨水管理手段,维持城市水环境的自然循环,最大限度发挥雨水利用效率,降低暴雨径流,净化水质,提升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保障公共安全和创造舒适生活环境。3.1.2基于海绵城市的相关理论,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3.1.3海绵城市雨水系统构建的理念和内容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相关规划中贯彻落实。3.1.4海绵城市雨水控制设施建设完成后明确管理维护责任单位,落实具体管理人员,确保设施的正常运作。3.2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中,通过海绵城市设施减少城市内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实现防治内涝、防治黑臭水体、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营造多功能景观等目标。3.3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3.3.1径流总量控制率一般采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目标。各市、县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土壤性质、江湖水系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情况,选取当地至少近30年(反映长期的降雨规律和近年气候的变化)降雨资料,分析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制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资料缺乏的城市可参照与其长期降雨规律相近城市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选择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3.3.2径流污染削减率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不低于50%。3.3.3径流峰值控制目标10县城及以上城市(含县城)在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中相关标准执行。3.3.4单位不透水面积调蓄容积调蓄设施容积计算应满足以下要求:(1)雨水调蓄设施包括具有调蓄空间的景观水体、降雨前能及时排空的雨水收集池、雨水桶、雨水调蓄池等,但不包括下沉式绿地。(2)雨水调蓄设施计入总调蓄容积的大小不应大于对应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下该设施收水范围内实际降雨径流量。(3)不透水面积为建设用地面积扣除水体、绿地面积(包含绿化的屋顶)和透水铺装用地面积后剩余的面积。3.3.5雨水利用水质标准雨水利用水质标准根据实际用途确定,CODCr和SS指标应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JB50400-2006)要求,其余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定。雨水同时用于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执行最高水质标准。3.3.6其他标准(1)下沉式绿地率:既有居住区改造,下沉式绿地率不宜低于30%;新建居住区下沉式绿地率不宜低于50%。(2)透水铺装率:既有居住区改造,除机动车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30%;新建居住区,除机动车道以外的硬化地面,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75%。改建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40%,新建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率不宜低于60%。(3)绿色屋顶率:新建区建筑绿色屋顶绿化率不宜低于20%。(4)雨水管渠设计标准:应以暴雨重现期作为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根据城镇类型、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气候特征和(5)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雨水管渠对应的暴雨重现期。11表3-1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城区类型城镇类型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3~52~35~1030~50大城市2~52~35~1020~30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32~33~510~20注:引自《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6)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应以暴雨重现期作为内涝防治设计标准,根据城镇类型、内涝集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对于功能重要的地区,应计算确定地面集水时间。表3-2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城镇类型重现期(年)地面集水设计标准超大城市1001、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2、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过15cm。特大城市50~100大城市30~50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0~30注:引自《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7)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标准:屋面一般取2mm,小区路面取3~5mm,市政路面取4~8mm。水生态敏感地区,应取上限值。(8)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标准:合流制排水系统年均溢流频率不超过20%。改建的截流式合流制管网的截留倍数不小于2倍。(9)城市防洪标准:应以暴雨重现期作为城市防洪标准,根据防洪保护对象受洪潮水威胁程度,结合防洪保护对象的所在地的经济、政治、环境、防护的需要等因素确定防洪标准。城镇规划设计中常见的防洪保护对象为城市防护区和乡村防护区,其他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相关规定确定。12表3-3城市防护区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防护等级重要性常驻人口(万人)当量经济规模(万人)防洪标准[重现期(年)]I特别重要≥150≥300≥200II重要<150,≥50<300,≥100200~300III比较重要<50,≥20<100,≥40100~50IV一般<20<4050~20注:引自《防洪标准》GB50201-2014表3-4乡村防护区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防护等级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防洪标准[重现期(年)]I≥150≥300100~50II<150,≥50<300,≥10050~30III<50,≥20<100,≥4030~20IV<20<3020~10注:引自《防洪标准》GB50201-2014134.海绵城市规划指引4.1一般规定4.1.1自治区地方人民政府应落实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责任主体,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道路、交通、园林、水文等职能部门,在各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建设内容。4.1.2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要求和相关措施应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各市可单独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加强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对总体规划的有力支撑作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原则、目标要求等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满足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专业)规划对规划地段的控制目标要求;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条件下,确定建筑、道路交通、绿地等工程中海绵城市设施的类型、空间布局及规模等内容。14图4-1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总规、控规、修规各层面)技术路线图,来自:《海绵城市建设使用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规划层次规划内容规划步骤主要内容分解城市总体规总体规划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的前期调研前期调研明确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建立基础数据库,研究历史和现状水系统\自然气候条件\城市建设等明确海绵城市规划的重点,识别海绵城市建设可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原则与要求确定总体规划层面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与指标规定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井明确各分区的控制指标规划定位目标建构布局优化相关专项(专业)规划的协调与落实(水系、防洪排涝、道路、绿地)提出用地布局及相关要求,确定海绵城市设施重点建设区域及建设要求专项优化措施整合在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原则中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念和重点从“源头、中途、末端”,组化实现海绵城市的控制和目标优化生态敏感保护区和修复区、蓝线等,建立指标体系在总规的专项规划中明确与海绵城市空间布局、控制目标和指标相关的内容综合各方面措施,明确重大设施、建设时序、规划管控、近期实施计划等确定各地块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目标与指标细化分区根据地表竖向、水系、管网、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等因素综合划定分区,明确各分区的低影响开发原则、目标和策略等确定各地块控制指标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单位项或组合)确定防涝,防洪设计重现期标准空间布局优化地块控制指标分解规划条件优化优化用地布局、蓝线、水系统、交通、绿地,特殊地区等规划采用水文计算与模型评估或其他方法分解指标,明确强制性和指导指标将控制目标和指标落实到分解图图则,体现在规划条件之中,用于规划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设计场地设计竖向建筑道路交通绿地水体排水防涝防洪落实和细化控规中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指标落实和细化海绵城市相关设施类型和布局要求场地勘探和分析场地优化场地优化项目评估对降雨,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地形地貌、土壤、地下水位、用水供需情况、水环境状况、现状竖向、绿地、管网等建设情况等进行全方位勘探和详细分析设计径流路径,落实上位规划中低影响开发的指标,优化平面布局和景观格局合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排水设施,选择并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管渠、调蓄池等设施,明确位置关系综合评估低影响开发的空间布局和设施组合的可行性、经济性、时效性等,初步估算投资154.2海绵城市专项规划4.2.1编制要求综述广西各地市应加快编制海绵城市专线规划,规划应与城市总规、控详规、防涝规划、水系规划、绿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及排水规划相结合,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将其分解,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4.2.2编制的技术要点(1)因地制宜的分析评价不同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分析城市区位、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现状和降雨、土壤、地下水、下垫面、排水系统、城市开发前的水文状况等基本特征,识别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具体指标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六个方面。(3)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针对现状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4)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结合城市自然地理、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雨涝灾害风险、建设标准及改造条件等实际情况,对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明确保护及修复要求,提出建设指引。(5)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通过评估、分析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对城市水生态和水环境的贡献率,根据城市水环境与城市水生态的要求,确定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将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同时,明确径流污染控制方式并合理选择海绵设施。(6)明确近期建设重点。明确近期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提出分期建设要求。(7)提出规划保障措施和实施建议。4.3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4.3.1编制要求综述城市总体规划应从战略高度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与方向,结合城市所在地16区的实际情况,将海绵城市的规划内容系统地融入到规划的定位、目标、指标、空间布局以及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内容中,增加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4.3.2编制技术要点(1)城市定位。各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中应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将生态、绿色等相关内容纳入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中,将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予以明确。(2)四区划定。切实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划定城市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已经建设区。在城市用地选择中,要切实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科学分析城市规划区内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尤其是要注意识别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纳入城市非建设用地(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范围。分析识别城市局部低洼地区、潜在湿地建设区、内涝高风险地区,并尽可能划定为城市限制建设区。已经确定为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适宜建设区内,需根据海绵城市的相关控制指标,合理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3)规划指标体系构建应根据城市水文地质条件,城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及近远期发展目标,科学的构建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分别提出各类指标近、中、远期的目标值。明确重点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4)用地空间布局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中,要切实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从用地选择的源头确保城市开发建设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原有水文过程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划定为禁止建设区的,不得布置城市建设用地。划定为限制建设区的,应在明确限制因素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开发量。水敏感区域应以保护为主,确需建设的,优先布置为绿地、广场等用地。根据城市地形标高和河流水系,识别城市排水通道,并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进行有效衔接。17(5)保护水生态敏感区应将河流、湿地、湖泊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范围,划定城市蓝线,保护城市水生态敏感区。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灌渠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6)在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安排中充分考虑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的需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计算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时应充分考虑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治理的需求,并在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需求中予以落实。(7)在城市污染治理中充分考虑黑臭水体治理的需求。黑臭水体的治理需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与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融合,避免新增黑臭水体形成。通过查询《全国黑臭水体清单》、《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明确规划区内是否存在黑臭水体。如果存在,应在图中标出黑臭水体的位置、分析水体黑臭的汇水区域、污染来源、点位、总量等信息,并针对水体黑臭问题、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制定措施,进行相关工程规划;如果不存在,应对规划区内的地表水系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确定污染情况和成因。4.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4.4.1编制要求综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中海绵城市控制和要求,并将指标落实到基本地块,确保整个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满足控制指标要求。具体内容包括: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确定海绵城市控制指标等内容。4.4.2编制技术要点(1)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水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和细化水体、湿地、洼地、自然径流通道、洪泛区等水生态敏感区,通过保护水系统的关键空间格局来维护水文过程的完整性,并结合用地功能和布局,明确蓝线及绿线控制范围,给出界址、规模。(2)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在上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的指导下,明确海绵城市相关的强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181)强制性指标在总体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特点进行分类分解,制定具体的分区、分类用地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针对规划区内的河流、水景、湿地、湖泊等水域的水质标准,明确提出水体不黑臭的要求,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具体实施。2)指导性指标结合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控制指标,提出地块的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指标,通过设施优化组合,确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满足要求。并将上述指标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并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指标,指导下层次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设计。(3)用地布局结合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及排水防涝(雨水)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通过地表竖向分析及排水分区研究,结合区域排水分区,GIS等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低洼易涝高风险区域,对规划控制单元内地块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竖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综合采用降低城市建设开发可能面临的风险。(4)竖向规划竖向规划应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尊重自然排水方向,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统筹协调开发场地、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的布局和竖向,使场地及道路径流有组织地汇入周边绿地和水系。(5)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开发应考虑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在满足地下空间功能所需面积的前提下,对于采用雨水径流入渗的海绵城市设施所需的地下空间应予保留。(6)易涝风险区治理在用地布局、竖向规划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措施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发生频率,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有条件情况下,还可开展地形GIS分析,结合地势低区设置超标地表雨水漫流的行洪通道,使超标雨水安全、快速排出。(7)其他相关要求191)严格保护禁止建设区,并对区内的裸地、荒草地、闲置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减少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增强水保能力。2)位于山体周边的城市建设区,应布局山体截洪系统,降低汛期山洪对城市建设区的危险性。3)城市建设区内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应结合场地竖向,增强其雨水入渗、滞蓄能力,并可作为城市建设区雨水径流调蓄、排放的辅助通道。4)对于城市水系,应统筹考虑流域、竖向、水资源、河流水体功能、水环境容量等因素,结合河道沿线绿地、蓝线、滞洪区,优先落实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物浮岛、生态型雨水排放口等海绵城市设施,提出水系断面形式。5)结合道路建设特点及本地道路雨水径流水质,在确保道路安全的前提下,明确适宜各地市的海绵城市道路断面形式。城市道路系统宜利用侧分带,建设植草沟和生物滞留设施,并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确保雨水径流有组织汇入。6)基于绿地系统的竖向、建设形态、功能要求,结合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在保障绿地景观和公共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增强绿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等复合功能,消纳、净化自身径流,并考虑周边地块雨水径流。7)结合公园、街头绿地和广场的改造建设,增加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人工湿地、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技术措施。8)结合易涝区分析、排水管网竖向规划和雨水回用需求,进行雨水调蓄规划布点及规模设置,并协调好各市政设施的地下空间使用。4.5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4.5.1一般规定应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约束条件,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并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内涝防治、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相协调。采取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通过对场地的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采用水文、水力计算或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落实和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发控制指标。4.5.2编制技术要点(1)建设条件分析通过对自然气候、水文及水资源、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水环境现20状和用水供需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场地现状,识别竖向、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方面的主要问题。(2)平面布局与设计在考虑地形地貌、景观、现状建设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不透水面进行合理分割,结合屋顶绿化、渗水道路、绿地、水系等,合理组织径流路径,布局相关设施,并计算和校核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和指标。(3)依据不同的绿地类型、规模、土壤渗透能力以及地下水位,选择不同的绿地布局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将绿地设计为植草沟和生物滞留设施。(4)宜采用绿色屋顶滞蓄、净化雨水。(5)综合考虑地域特点、植物特性、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配置,优化场地的绿地系统。(6)布局海绵城市设施时,应控制积水时间,避免产生蚊蝇滋生等环境问题。(7)海绵城市设施设计1)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2)通过水文、水力计算或模型模拟,确定建筑、道路、绿地等工程中海绵城市设施的类型、空间布局及规模等,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海绵城市开发建设的总指标以及各分项指标。3)景观水体设计时,在满足水体基本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应考虑雨水调蓄功能,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因素确定景观水体规模。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宜采用植被过滤带进行净化。4)应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件。可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或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8)道路设计在满足道路功能与安全、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面源污染控制和地表径流削减,宜采用雨水渗滞、净化、调蓄等措施。(9)竖向设计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依靠自然排水。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海绵城市设施。214.6城市水系规划中的海绵城市规划4.6.1.一般规定城市水系规划应在水系保护、水系利用、水系新建、涉水工程协调等方面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4.6.2编制技术要点(1)基础研究与评价分析水系在流域、城市、生态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水面率、水系连通、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2)水系保护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水面率目标,明确受保护水域的面积和基本形态。保护水体完整性,进行蓝线划定,并提出控制要求。(3)水系利用统筹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之间的功能,在促进城市水系多功能复合利用的同时,尽量保护与强化其对雨水径流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功能,优化城市海岸、河道、湖泊和湿地等水体的布局,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岸线利用应体现保护优先的原则,划定生态岸线,并对受破坏的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在生产性、生活性岸线周边,应结合地块开发功能及建设形态,合理布局植被缓冲带,优先采用自然岸线。(4)规划新建水系新增水体应兼顾城市排水防涝及景观功能,并考虑周边地块的雨水径流控制要求。(5)涉水工程协调应与给水、排水、防洪排涝、水污染治理、再生水利用、道路等工程进行综合协调,以促进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提高城市水系的利用效率,减少各类涉水工程设施的布局矛盾。4.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海绵规划4.7.1一般规定城市绿地应明确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在满足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优化布局海绵城市设施,实现复合生态功能。224.7.2编制技术要点(1)提出不同类型绿地的海绵城市控制目标和指标。根据绿地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各类绿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控制指标(如下沉式绿地率及其下沉深度等)和适用的海绵城市设施类型。(2)合理确定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应统筹水生态敏感区、生态空间和绿地空间布局,落实海绵城市设施的规模和布局,充分发挥绿地的渗滞、调蓄和净化功能。(3)城市绿地应与周边汇水区域有效衔接。在明确周边汇水区域汇入水量,提出预处理、溢流衔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平面布局、竖向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将海绵城市设施融入到绿地规划设计中,尽
本文档为【广西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envis19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7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7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07-13
浏览量: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