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

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硕士学位论i戀论文题目文叉科学由滿及文叉科学人牙培养类战路径研堯作者姓名王云命学科专业科学故术哲学导师姓名注&狀梭完成时间二〇—九年五月三十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作者姓名:王云峰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导师姓名:汪凯副教授完成时间:二〇一九年五月三十日University...

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硕士学位论i戀论文题目文叉科学由滿及文叉科学人牙培养类战路径研堯作者姓名王云命学科专业科学故术哲学导师姓名注&狀梭完成时间二〇—九年五月三十g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作者姓名:王云峰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哲学导师姓名:汪凯副教授完成时间:二〇一九年五月三十日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Adissertationformaster’sdegreeTheResearchontheConceptofInterdisciplinarityandPracticalApproachestoCultivatingtheTalentsAuthor:WangYunfengSpeciality: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Supervisors:A/Prof.WangKaiFinishedtime:May30th,201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己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宄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孓签字日期: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査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W开□保密(_年)作者签名:导师签名:7^^_签字日期:签字日期:摘要摘要当前,交叉科学引领科技创新的战略价值正日益凸显,世界主要科教强国正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交叉科学发展,以期为科技创新增添力量。因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及社会价值,交叉科学已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领域的一个研宄焦点。本文采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的综合视角对交叉科学的内涵与理念进行了阐释,并分析了我国交叉科学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在理论研宄指导下通过相关案例研宄为深化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寻求可供借鉴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探索。本文所呈现的主体研宄工作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首先,透过“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第二章以系统、环境、边界、自我生产、功能运作和沟通等概念为线索,先对“科学”与“学科”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再进一步阐明“交叉科学”的内涵。在揭示交叉科学所蕴涵的深层理念后,论述其与我国崇尚“博通”的传统学术文化、价值理念的关联性。第二,第三章梳理我国近代科学建制化的演进脉络,进而借库恩的“范式”概念归纳概括近现代“中学”范式遇到反常、危机并最终与“西学”易位的阶段性特征。在揭示这种阶段性演进的社会、文化动因后,论述我国交叉科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从一而终”、“门户之见”这类科学观念障碍的历史成因。最后,从科学与文化互动的角度,深化对我国“博通”理念与交叉科学关联性的探讨。第三,聚焦于我国交叉科学建制,从高校学科专业视角分析我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第四章着眼于高校专业口径过于细窄、专业封闭和高等教育学科目录中交叉学科门类长期空白三个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总结国外髙校的跨学科实践和学科目录(CIP)管理经验,以资借鉴。第四,交叉科学的发展与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密不可分。第五章以我国交叉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选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StateUniVerSity,ASU〉作为案例进行研宄。以系统呈现ASU促进交叉科学发展及跨学科研宄生培养的举措为基础,本研究的创新之处还在于有机融合“交易区”理论和虚拟组织理论,分析ASU跨学科“新学位”所依托组织的发展机理,进而形成关于优化我国交叉科学促进机制的建议。本研宄的成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首先是对交叉科学认识论内涵的揭示,二是对交叉科学与“博通”理念关联的探讨,三是论述中、西学范式易位对中国学科观念的影响,四是对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所面临困境的探析,最后是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案例的研宄。Ii摘要关键词:交叉科学学科专业“一般社会系统理论”“博通”理念人才培养IIAbstractABSTRACTThestrategicvalueofinterdsciplinarityinleading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hasbecomeincreasinglyevident,andtheworld’sleadingscienceandeducationpowersaretakingeffectivemeasurestofacilitatethedevelopmentofinterdisciplinarityinordertoenhancetheircapacity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Duetoitsacademicalandsocialvalue,interdisciplinarityhaslongbeenafocusinthearenaofSTS.Thisdissertationemploysthecomprehensiveperspectivesofphilosophy,sociologyandhistoryinexplainingtheconnotationofinterdisciplinarity,andanalyzingthemajorproblemsemerginginthedevelopmentofinterdisciplinarityinChina.Therelevantcasestudiesareconsequentlycomplementedundertheguidanceofthetheoreticalresearch,servingasthereferenceforthesolutiontotheproblems.Theresearchasdocumentedinthisdissertationconsistsoffourparts:Thefirstpartbeginswithanalysisoftheconceptsofscienceanddiscipline,anditproceedstoclarifytheconnotationofinterdisciplinarityfrom"generaltheoryofsocialsystems^CGTSS)perspectivewiththeoreticalframeworkcomposedbysystem,environment,boundary,autopoiesis,functioningandcommunication.Withtheconceptualimplicationsofinterdisciplinarityrevealed,itsrelationshipwithChina’straditionalacademiccultureandvalueideaisidentifiedaswell.Secondly,bysortingouttheevolutionoftheinstitutionalizationofmodemscienceinChina,thisdissertationsumsupthephasedcharacteristicsofabnormality,crisisandtranslocationoftheChineselearningparadigmwithWesternlearningintermsofKuhnianparadigm.Afterexamingthesocialandculturalfactorsmotivatingthisphasedevolution,thechapterthreecategorizesthehistoricalcausesoftheobstaclesofsectarianbiasinscientificconceptsencounteredinthedevelopmentofinterdisciplinarityinChina.Finally,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actionbetweenscienceandculture,the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ceptof''Botong1'andinterdisciplinarityinChinaisintroduced.Thirdly,fromtheperspectiveofinstructionalprogram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hapterfouristoexplorethereasonswhythedevelopmentofChina'sinterdisciplinaritylagsbehindinmodemtime,focusingontheproblemsincludingthatcollegemajorsaretoonarrowandenclosedaswellasthatinterdisciplinarycategoryisabsentfromthedirectoryofinstructionalprogramsoveralongtime.ThenillAbstractthepapersummarizestheexperienceofinterdisciplinarypracticeandinstructionalprogramsmanagementoverseasforreference,aimingatsolvingthoseproblems.Fourth,chapterfiveconcludesthatthedevelopmentofinterdisciplinarityisinseparablefromtalentscultivation.ArizonaStateUniversity(ASU)oftheUSAischosenasacasetostudy,focusingontheproblemthatisconfrontedbyChina?sinterdisciplinarity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ThekeypointistobrieflypresentthemeasuresthatASUtakestofacilitateitsinterdisciplmarityandinterdisciplinarygraduateeducation.Toanalyzetheorganizationalmechanismonwhichthe66Newdegrees”depend,the“Tradingzone”theoryandvirtualorganizationtheoryareadoptedinthestudywhichisdesignedtooptimizethemechanismfortheimprovementofinterdisciplinarityinChina.Theresultsofthisresearchmainlyincludethefollowingaspects:firstofall,therevealingoftheconnotationinepistemologyofinterdisciplinarity;secondly,thediscussionoftheconnectionbetweeninterdisciplinarityand"Botcom*'concept;thirdly,theinfluenceoftheparadigmshiftofChineselearningandWesternlearningontheconceptofdisciplinesofChina;fourth,theanalysisofthedilemmaofinterdisciplinarydevelopment,andfinallythecasestudyofinterdisciplinarytalentscultivationpractice.KeyWords:interdisciplinarity;disciplineandspecialty;“generaltheoryofsocialsystems”;“Botong”idea;talentcultivation/IV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1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1交叉科学引领科技发展11.1.2交叉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动态11.1.3理论与现实意义21.2国内外研宄概况31.2.1国外研究概况31.2.2国内研究概况41.3论文结构61.4主要研宄内容与主要研宄方法71.4,1主要研究内容71.4.2主要研究方法81.5创新之处81.6概念界定91.6.1学科91.6.2交叉科学与交叉学科9第2章“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交叉科学112.1“一般社会系统理论”概述112.2“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交叉科学132.2.1“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学132.2.2“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学科142.2.3“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交又科学142.3交叉科学与中国传统“博通’’理念的关联162.3.1“中学”崇尚“博通”的总体特色162.3.2“中学”崇尚“博通”的典型观点172.3.3“博通”理念对于交叉科学的意义182.3本章小结19第3章中国近代科学建制化演进与学科交叉发展213.1中国近代科学建制化演进脉络213.1.1“中学”范式的常规发展阶段213.1.2“中学”范式的反常阶段223.1.3中、西学范式的转换阶段243.2近代科学建制化对交叉科学观念的影响253.2.1中、西学范式转换的总体特征和影响253.2.1科学与文化:中、西学范式转换的历史启示253.3本章小结26第4章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困境探析:基于高校学科专业视角27Vm目录4.1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困境的分析视角274.2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交叉科学发展之困284.2.1专业口径过于细窄284.2.2专业封闭294.2.3交又学科门类空白304.3相关对策探讨314.3.1拓宽专业口径314.3.2促进专业的横向沟通324.3.3设置以统计功能为主的交又学科门类324.4本章小结33第5章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案例研究355.1ASU的交叉科学保障机制355.2ASU新兴交叉科学学位研宄365.2.1学位培养目标365.2.2学位课程体系375-2.3指导教师队伍395.3复杂适应系统研宄组织的学科互动网络特征分析395.3.1文化兼容性395.3.2组织运作的虚拟性415.4本章小结42第6章结论与展望456.1研宄结论456.2研宄展望46参考文献47致谢I5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宄成果.52VI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本章阐明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论文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之处及概念界定。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交叉科学引领科技发展当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和重大复杂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跨越彼此之间的理论、方法、文化与建制边界进行协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更有成效的综合研究范式。如,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两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纳米科技,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物理、化学、生物、医药、材料、信息技术、精密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参与互动,以解决单个学科无法解决的难点,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学科、专业协同创新集群。与此同时,出于对纳米科技可能引发的安全、环境、法律、伦理等社会问题的关切,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对这类问题展开积极研究并提出独到见解,从而激发了跨度更大的文理交叉。此外,大量有待长期持续探索,在认识论上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课题研宄,如,生命起源、意识的起源与本质之谜、古文明起源与演变历史复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都内在地要求多门学科参与协同攻关。交叉科学为科学事业发展及科学知识演进提供了众多创新生长点,已经成为和单学科体系并驾齐驱的两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部科学门类中,交叉科学数目占比高达46.58%1,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活跃在学科边缘的新兴领域。而在先进成果产出数量上,交叉科学的贡献也接近半数。如,在1900至2000年一个世纪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奖项中,跨学科性质的奖项数量所占比例从1901-1925年的36.23%,攀升至1976-2000年的47.37%2。从交叉科学的活跃程度来看,这一上涨趋势趋向稳健。1.1.2交叉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动态鉴于交叉科学为科学事业发展及科学知识演进的推动作用,当前世界主要科教大国已经认识到,通过大力推动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可以支撑交叉科学发展,1吴维民,林永寿.关于交叉科学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研宂,1986(3):2-7.2张春美,郝凤霞,闫宏秀.学科交叉研宄的神韵一一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6):63-67.1第1章绪论进而促进科技创新,并以此作为国家战略。如,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CenterforEducationStatistics,NCES)在制定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CIP)时,将交叉科学单独列为一个门类,使之具有与其他各大传统门类同等地位。截至目前,己有29个成熟阶段的一级交叉学科被收录其中,部分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交叉学科也被以or&r(其他)之名初步认证为一级学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则从丨998起,持续推进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工程,现已有41个州、超百所大学、约278个项目、6500名师生得到该工程的赞助,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欧洲研宄型大学联盟(LeagueofEuropeanResearchUniversities,LERU)指出,优化交叉科学人才培养过程是大学科教任务的重中之重,海德堡大学、剑桥大学、巴黎第六大学等联盟成员,都积极通过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以响应号召2。2017年,中国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三大部委共同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提出要“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并“鼓励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近年来,这份兼具现实指导性和远景前瞻性的文件已对国内各研宄型大学的学科交叉教育探索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而推动了中国交叉学科科教事业的健康发展。1.1.3理论与现实意义“一般社会系统理论”(generaltheoryofsocialsystems,GSST)从一般意义上“系统”与“环境”的区分和相互作用出发,确定了系统自我生产功能运作的目的、作用及机理,为交叉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该视角下的“学科”可视为对不同“环境”进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重构和简化并具有边界的自我生产功能运作系统,“系统”基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层级嵌套关系,为增进认识的完整性而将化约间接“环境”作为边缘任务,构成了交叉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GSST对系统“沟通”媒介的阐释,也为研究交叉科学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带来了启发。据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跨学科的整体性认识论指向与中国“博通”理念的契合性。然后梳理中国近代以来科学建制化的历史脉络,并借用库恩(KuhnT.)的“范式”概念分析“中学”与“西学”易位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最后总结这种易位对中国单学科观和跨学科观两者关系的影响。以上述理论探究为指导,本文进一步采用实证案例研宄,以中国交叉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境为出发点,以交叉科学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总结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交叉科学发展的政策1IGERT.TheIntegrativeGraduateEducationandResearchTraineeship:Mission,History&Impact[EB/OL].http://www.igert.org/public/about/history-and-mission.html.2018-11-5.2WemliD.Interdisciplinarityandthe21stcenturyresearchintensiveuniversity[R].Leuven:LERU,2016.2第1章绪论性建议。本研宄发现,交叉科学在认识论上强调“环境”以及“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社会学上着眼于不同“系统”的“沟通”,这两种特性内在地要求交叉科学人才培养注重跨学科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及相应培养机制的优化。髙质量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处理复杂性现实问题的需求,兼具重大认识论意义和现实性战略价值。1.2国内外研究概况1.2.1国外研究概况1926年,美国心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伍德沃斯(woodworthR.)教授在出席美国社会科学研宄委员会的发展规划会议时指出,学界存在一种各分支之间横向联系不足的弊病,并提出应当争取为多学科参与的“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arywork)创造机会〗。“交叉科学”这一'概念也由此首次正式进入学术话语体系,并于1937年被《新韦氏大学词典》(第九版)和《牛津英文词典》(增补版)收录成为正式词条,继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继伍德沃斯之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于1972年发表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论文集《学科交叉一_大学的教学与研宄问题》,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深入解析了交叉科学概念,并提出了经典的“交叉科学三层结构体系”模型,即“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三层2,该模型成为辨析交叉科学概念的基础。此外,这部著作所讨论的交叉科学人才培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问题也对当代交叉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各国交叉科学研究领域也无法回避人才培养制度优化这个与交叉科学发展息息相关而又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1990年,美国学者克莱恩(KleinJT.)在其代表性著作《交叉科学: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厘清了从二十世纪早期开始,以维也纳学派(ViennaSchool)的“科学统一,,为标志,一直持续到90年代的科学交叉运动的历史脉络,并且对交叉科学的起源、目的、结构、意识形态及具体实践作出了全面的论述,在OECD的研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3。2000年以来,国外学界在解释跨学科机理时,愈加重视使用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理论工具,其中“交易区”(TradingZone)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1FrankR,BailisS.KleinJT.etal.“Interdisciplinary”:TheFirstHalfCentui7[J].IssuesinInterdisciplinaryStudies,1988....2ApostelL.InterdisciplinarityProblemsofTeachingandResearchinUniversities[R].Paris:Organizationt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1972.3KleinJT.Interdisciplinarity:History,theory,andpractice[M].Detroit:Waynestateuniversitypress,1990.3:?j第1章绪论(Actor-NetworkTheory)这两种理论的应用最为集中。此外,将其他社会学概念引进交叉科学研宄的尝试也取得了若干代表性成果。如,英国国家研究方法中心(NationalCentreforResearchMethods,NCRM)于2009年发布学科与交叉学科研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时,就使用“劳动分工”(divisionoflabour)、“职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去职业化”(deprofessiona丨ization)、“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等概念解释了科学的分化和交叉现象h次年,德国学者维恩加特(WeingartP.)引进“沟通”(communication)概念并提出,学科的实质是一种“自我参照”(self-referential)学术“沟通”共同体2。而GodemannJ.认为,跨学科的关键在于“功能分化”(functionallydifferentiated)“系统”(system)之间的“沟通”3。在卢曼(LuhmannN.)的“一般社会系统理论”中,“沟通”、“自我参照”等属于核心概念范畴,这为采用该理论解释学科、交叉科学内涵提供了合理依据。在2010年出版的77ie(<牛津交叉科学指南>)一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斯特莱杰博斯(StrijbosS.)评述了系统哲学的动态及其重要价值,并着重介绍了系统哲学代表人物之一,拉兹洛(LaszloE.)的主要贡献4。拉兹洛的《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和《系统哲学引论》两部专著为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交叉科学概念提供理论指导。1.2.2国内研究概况1985年,全国交叉科学大会以极高的规格举行,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田夫、马洪等科技界重要代表人物与会。经过全面、深刻的商讨,与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即各类传统学科经过长期发展,总体渐趋饱和之态,内部突破空间减小,但交叉科学尚有巨大潜力,在中国必将大有可为5。“交叉科学”这一概念也从此次会议开始,正式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继“三钱”之后,乌家培、孙小礼、陈传康、吴维民、姜振寰、徐飞、王续琨、刘仲林等又从含义、类型、形成机理、人才培养等角度,对我国交叉科学的研宄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丰富和拓展,并在1990年代建立了中国交叉科学研宄的基础框架。1KrishnanA.Whatareacademicdisciplines?SomeobservationsontheJisciplinaritv\s.inicrdisciplinarilydebatelR].Southainplon:NationalCentreforResearchMethods,2009.2WeingartP.Ashorthiston-ofknowledge*formations[AJ.FrodemanR.TheOxfordhandbookofinterdisciplinari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7:3-15.3GodemannJ.Knowledgeintegration:Akeychallengefortransdisciplinarycooperation[J].EnvironmentalEducationResearch,2008,14(6):625-641.4StrijbosS.Systemsthinking[A].FrodemanR.TheOxfordhandbookofinterdisciplinarity[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7:463-468.5柯亚.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J].科研管理.1985(3):82-82.4第1章绪论这段时期,中国交叉科学研究不但较为系统地吸收了欧美的研宄成果,而且开始转入本土原创阶段,其中,刘仲林于1998年出版的《现代交叉科学》最具影响力。该书开篇即指出,交叉科学的深层问题是科学、学科观念的变革’然后将交叉科学观与中国的经典命题“天地交而万物通”联系起来,结尾又从“君子不器”出发,阐明“交叉之道”。这为国内学界也自然为本文提供了从科学与文化互动角度考察交叉科学的切入点。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交叉科学的“六层结构,,概念(见表1.2),现已成为国内学界的通用概念体系。同时,作者对交叉科学的思维、人才、组织、理论及方法的全面研究与呈现,为国内学者描绘了一幅非常完整的交叉科学研宄图景、在交叉科学的理论解释方面,《军事技术发展中的技术动力机制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交叉学科的一般系统论分析》(借用一般系统论的哲学思想)等论文均具典型性。而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交叉学科”并按学科分组浏览,结果显示,中国在“交叉学科”这一话题域内最大子话题是“高等教育,’(见图U)。这说明交叉科学人才培养问题是交叉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应当重点加以考察。关于该课题,硕士论文《髙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侧重探讨其微观机制,而《“交叉学科”学科门类设置研宄》则较多关注宏观制度分析,两者均具代表性。20001S00■1600_1400§1200■400■■2〇J赞X,糊、专业图1.1以“交叉学科”为主题的文献分布(前10位)但就整体而言,中国交叉科学研宄在理论层面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对此,“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的启发价值有待学界深入发掘,并且现己有吴立保2、王红雨等学者相关论文可供参考。而关于交叉科学观与中国“博通”文化的关联性,左玉河的《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史料支撑。该书对厘清了从先秦一直到清代的古代中国学术分科观念演进,并借鉴了王国维、钱穆I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丨Ml.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旲立保.论人织的分化1J和浙发展——椹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视A教探索,2010(2):54-5第丨章绪论等学者大家关于“中学”强调会通特质的研究成果,进而论证了“中国学术崇尚博通”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1.3论文结构选题背景及意义敝研宄综述—般a:会系统理论概述1学的内涵H交叉科学的(学科的内涵交叉科学与传统博通理念的关联中国中、西学范式转換的历史脉^范式转換对学科观念的影响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困境探析专业口径](专业横向联系)|专业目录结构I—晒|丨案例研究卜交叉科转位f交叉科学组织f交叉科学门类’L设酽究JL运作研究JI趟研宄1I对策探讨结论与展望图1.2论文结构示意论文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中“选题背景及意义”、“相关研宄综述”对应6第1章绪论第1章,从“一般社会系统理论概述”到“交叉科学与传统博通理念的关联”为第2章主要内容,“中国中、西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脉络”、“范式转换对学科观念的影响”为第3章主体,“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困境探析”及从三个角度的展开研宄为第4章主体,从“案例研宄”到“对策探讨”对应第5章,“结论与展望”对应第6章。1.4主要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1.4.1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绪论。详述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宄概况进行综述,说明论文结构及主要研宄内容,并交代论文主要研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透过“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以系统、环境、边界、自我生产、功能运作和沟通等概念为线索,先对科学与学科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再进一步阐明交叉科学的内涵。本章重点包括,解析交叉科学的认识论和社会学内涵,揭示交叉科学所蕴涵的深层理念,以及初步论述这种深层理念与中国崇尚“博通”的传统学术价值理念的关联性。第三章,首先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梳理中国近代科学建制化的演进脉络,归纳“中学”范式遇到反常、危机和并最终与西学易位的阶段性特征。在揭示这种阶段性演进的社会、文化动因后,论述中国科学观念上“从一而终”、“门户之见”这类惯性障碍的历史成因L最后,从科学与文化互动的角度,深化对中国“博通”文化与交叉科学精神特质关联性的探讨。第四章,首先从高校学科专业视角分析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着眼于高校专业口径过于细窄、专业封闭和高等教育学科目录中交叉学科门类长期空白三个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总结国外高校跨学科实践和学科目录管理经验,以资借鉴。第五章,交叉科学的发展与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密不可分,互为因果。本章以中国交叉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选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StateUniversity,ASU)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重点在于,对ASU促进交叉科学发展的路径进行集中呈现,并采用“交易区”理论和虚拟组织理论分析其发展机理,进而形成关于优化中国高校交叉科学促进机制的建议。第六章,对前五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研宂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将来可能采取的改进措施。1程妍.跨学科研宄与研宄型大学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7第1章绪论1.4.2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理论分析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理论是卢曼的“―般社会系统理论”和库恩的范式理论。前者用于分析当代科学既分化又交叉的现象,后者用于概括中国科学建制化的阶段性特征。其次采用的理论是“交易区”理论和虚拟组织理论。前者用于分析跨学科活动的文化机理,后者用于归纳所选案例的跨学科组织运作特征。第二,历史研究法。本文通过史料整合,首先明确中国传统学术崇尚“博通”的事实。继而结合社会与文化背录梳理中国科学建制化的历史脉络,揭示引起“通人之学”和“专家之学”两种理念失衡的历史因素。最后以史为鉴,总结关于发展交叉科学的历史经验。第三,案例研宄法。本文选取ASU与CIP作为案例,对其促进跨学科发展的实践路径进行研宄,并从中萃取可供中国参考之处。1.5创新之处第一,采用“一般社会系统理论,,对交叉科学内涵进行了探讨。当前,在应用该理论解释科学发展规律方面已有成果可供参考,如,吴立保于2〇1〇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就涉及到了科学分化与学科整合这一论题!。但类似成果较少更鲜有对交叉科学的专门讨论。本文通过“一般社会系统理论,,视角,在科学哲学认识论意义上分析了科学与学科两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宄了交叉科学的认识论意蕴和社会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研宄方向的不足。第二,借库恩的“范式,,概念总结了晚清至民初时期中国学术转型,即中、西学范式易位的间断性特征,并从科学与文化互动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单学科观和跨学科观关系严重失衡的历史成因。从中得到的一个重要历史启示是,中国“博通”文化与交叉科学在理念层面具有契合性,应重视“博通”这种思想结晶在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中可能发挥的激励作用。综合“范式”、历史、科学与文¥互动三个视角对交叉科学展开探讨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和创新。第三,以髙校学科专业建制为中心,分析了中国当代交叉科学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选取ASU、CIP等案例进行研宄,从中提取对中国跨学科发展机制优化有益的经验,并形成政策性建议。这些研宄丰富了国内交叉科学研宄的参考案例和政策性建议探讨。,吴嫌论大倾织的分化』j和賭发M—_舒卢艱会系统理论的视細驗探索,删⑵W8第1章绪论1.6概念界定“交叉科学”这一概念,通常包涵了“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两层具体含义。前者一般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作用与整合的过程,后者一般是指作为这类过程结果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学科是交叉学科存在的前提。1.6.1学科判定一门学科的存在,通常需要六项标准,即拥有(1)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2)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3)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4)专业语言;(5)行之有效的研宄方法;(6)高校教学科目、高校院系、专业协会等建制要素k在本文中,学科被定义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研宄对象和较为完备的概念、理论、方法体系的社会组织。1.6.2交叉科学与交叉学科交叉科学是学科交叉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统称,而以交叉程度作为标志,又可将交叉学科分为若干层级以便细致研宄和有效管理。对此,瑞士科学家皮亚杰(PiagetJ.)最早提出了著名的多学科一一跨学科一一超学科“三层结构”理论,奠定了交叉科学概念辨析的基础。其中,“多学科”的含义是不同学科共同参与解决一个复杂问题,但学科之间缺少实际互动,因而没有互相改变;“跨学科”的实质是不同学科进行协作进而实现相互拓展和改进。例如,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会通过语言学的结构主义视角解释一系列神话传说,与此同时,这种解释又有助于阐明神话传说的符号特征,从而推动语言学所期待的一般符号学的建构;“超学科”在皮亚杰看来,是交叉科学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需要不懈追求的理想状态。超学科不仅要求不同学科的深度相互作用,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综合理论系统。比如,“波粒二象性”理论将原本冲突的“波动说”和“粒子说”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改造和综合,其解释效力更是超过两种学说之和。在皮亚杰的研宄基础上,英国学者博登(BodenM.)与中国学者刘仲林各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交叉科学概念体系(见表1.1、表1.2)1KrishnanA.Whatareacademicdisciplines?Someobservationsonthedisciplinarityvs.interdisciplinaritydebate[R].Southampton:NationalCentreforResearchMethods,2009.9第1章绪论表1.1博登的交叉科学概念体系w交叉科学类型I特征I例子(涉及学科或领域)百科全书型(encyclopedic〉 ̄"学科之间基本没有互动百科全书(几乎所有学科)情境型(contextualizing)一门学科以其他学科为背景 ̄ ̄生命伦理学(生命科学、伦理学〉分配型(shared)学科之间存在研宂结果沟通 ̄ ̄古气候学(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协作型(cooperative)学科之间通过“交易区”纽带曼哈顿工程(数学、物理学、频繁沟通,并相互借用方法以化学、工程学等)解决各自的问题推广型(generalising)一门学科向多门学科辐射理控制论(生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整合型(integrated)两门或以上的学科通过有机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结合形成新的学科领域科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哲学)表1.3刘仲林的交叉科学概念体系3交叉科学类型|特征|例子(涉及学科或领域)比较学科学科内子学科相互比较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边缘学科两门或以上学科在边缘地带生物物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结合软学科参与学科多以管理和决策问决策科学(心理学、管理学、题为中心,髙度综合信息论、控制论等)综合学科多门学科参与并且综合程度环境科学(地质学、化学、生态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横断学科以物质的结构、运动形式等方系统论(生物学、社会学、心面的共性为研究对象,普遍性理学、经济学等)和通用性很强—超学科以学科发展规律及彼此联系科际整合哲学(哲学、交叉科为研宄对象,超越一般学科层学)^以上两种理论,清晰地刻画出了交叉科学整体的层次结构和基本特征。在本文中,交叉科学被定义为两门或以上学科有效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统称,其理想形态是能够统一原有学科的综合理论系统。而两门或以上学科有效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即交叉学科,与交叉科学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1BodenMA.Whatisinterdisciplinarity?[A].CunninghamR.InterdisciplinarityandtheOrganisationofKnowl
本文档为【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慧眼资料馆
一线基层教师
格式:pdf
大小:4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9-10-19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