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7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7

举报
开通vip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7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南丰县第二中学  李爱珍     第七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设计理念1、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如果老师一味地越俎代庖只能是事倍功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其重要。 2、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生活,那么在学习过程必须再还原其生活的本来面目,才能使之富有亲和力,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课程分析:新教材的知识点在编排上基本上呈现出跳跃式的特点,也就是说,知识点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7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南丰县第二中学  李爱珍     第七 单元 初级会计实务单元训练题天津单元检测卷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设计理念1、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如果老师一味地越俎代庖只能是事倍功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其重要。 2、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生活,那么在学习过程必须再还原其生活的本来面目,才能使之富有亲和力,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课程分析:新教材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在编排上基本上呈现出跳跃式的特点,也就是说,知识点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虽然“燃烧与灭火”和此前此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存在未学第一、二、三章便听不懂本节知识的可能;反过来说,即便漏掉了燃烧三个条件的学习,也不会影响关于溶液、酸碱盐部分的学习,即旧教材上出现“承上启下”之类的描述在这里已经失去了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难度不大,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但是鼓励学生将之应用到生活情景中更有价值。 学情分析: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研究学生已经具备的背景知识很重要,否则学生将难以顺利地接受新知识,但是如上所述,燃烧三条件和其它知识点联系不强,所以如果需要分析的话,也只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燃烧知识的积累情况。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现象之一,由于燃气灶的大面积普及,学生对于燃烧的认识很不全面,而且有逐渐弱化的趋势。 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基本学习方法是实验探究,即通过三个小实验的操作,对其现象的观察,得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的结论。 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分小组进行实验,通过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物质未燃烧的原因,举出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3、情感目标:防范火灾的意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学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    1、创设情境,引导情绪发展。 [引入新课]:火是人类使用的第一种工具,有了火,人类文明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有了火,人类文明进步翻开了新的一页;有了火,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大大地加快了。在许多民族的历史上,都有关于火的美丽传说。 (1)展示三个图片,即普罗米修斯被缚在山岩上,古人钻木取火,拜火教徒对火的崇拜。 讲述三个故事。 [教师小结]:普罗米修斯是一位宅心仁厚的神明,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了个人的幸福;燧人氏很富有创新精神,找到了解决火种问题的根本办法;古代拜火教的祭坛上整年累月燃烧着熊熊大火。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人类的祖先认识到了火的重要性。那么火对人类的意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什么地方呢? (2)请学生分析火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发散思维]:以组为单位,将关于火的用途写在纸上,比赛看哪一组写得多。 ①火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屏幕展示:烤鱼片的图片。 [教师小结]:有了火,人类的饮食由生吞活剥茹毛饮血,变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②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屏幕展示:蜡烛燃烧的图片。 [教师小结]:有了火,人类的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白天未完成的工作,也可以在灯光照耀下继续。 ③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 屏幕展示:烤火的图片。 [教师小结]:有了火,人类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境况得到了改善。 2、提出问题,激发探究动机。 [温情过渡]:火是人类使用的第一种工具,从故事和传说可以看出人类的祖先极其重视火,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火种来之不易。我们通常所说的火,指的是火焰和光,火焰和光又是物质燃烧时出现的现象。可见研究火还得要研究燃烧。 那么物质的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结论。 实验一 器材:酒精灯,坩埚钳,蘸水小棉球,酒精棉球。 操作过程: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现象:蘸水的棉花未燃烧,酒精棉球开始燃烧。 结论: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实验二 器材:小蜡烛,玻璃杯。 操作过程: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待其将要熄灭时拿开玻璃杯,反复几次。 现象:蜡烛火焰在玻璃杯下将要熄灭。拿开杯子后重新旺起来,如果不拿开杯子,便会完全熄灭。 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在氧气存在。 实验三 器材:坩埚钳,酒精灯,小木条,小煤块。 操作过程:分别将小木块和小煤块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哪一个更容易被点燃。 现象:小木条更容易被点燃。 结论: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重点讲述]: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左右,意味着放在手心里,就会燃烧;而红磷的着火点超过了200℃。 [知识深化]:请学生谈一下对“加热”的新认识。 [课堂小结]: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学生回答)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4、情境应用,分析灭火原理。 (1)屏幕展示:燃着的蜡烛。 学生讨论:蜡烛为什么会被吹灭。 学生结论:吹气时,空气流动,带走了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2)屏幕展示:扑灭着火的油锅图片。 学生讨论:盖上锅盖,即可以扑灭油锅着火,什么原因? 学生结论: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3)屏幕展示:燃气灶图片。 学生讨论:关闭阀门即可熄灭燃气灶火焰,为什么? 学生结论: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课堂小结]:灭火的三种方法。 (学生回答) (1)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高潮。电脑屏幕显示了火灾的危害,学生产生了危机意识,所以在这一部分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地更加积极。) [课堂讨论]: (1)、屏幕展示四种安全标记。 你知道这些图标代表什么意义吗? ①禁止烟火; ②禁止吸烟; ③当心爆炸; ④禁止堆放易燃物。 [教师小结]:知道这些标志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十分重要,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场所搞一些恶作剧,那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 (2)、屏幕展示: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图片。 你知道其中用到了什么原理吗? 答案: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陈毅元帅在梅山被围敌人烧山时,命令警卫员将周围的草割去,形成隔离带,利用了什么原理? 答案: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教师小结]:遇到火灾这样的危险,关键是沉着应对,而不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4)、原始人获得火种最困难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难以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板书设计]: 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灭火的三种方法。 (1)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绝。 教学评价设计: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儿,因此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将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满堂生色,不在于将学生管理得服服 行书字帖3500常用字图幼儿笔画描红字帖田字格空白字帖簪花小楷字帖乐善堂 帖正襟危坐。教师有更重要的工作,便在于创设条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理论注意到了这一基本点,主张通过诱发、诱导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产生学习或者说强烈的探究欲望。 也就是说为学生创设一个“以情激情”的环境是诱思课型成败的关键。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三个历史故事,即普罗米修斯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盗取天火送给人类,古代波斯人的祆教即拜火教徒对火的崇拜,中国古代关于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等,还有火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现在唾手可得的火种,为什么被古人这么看重呢?——因为在远古时代,人类获得火种是很不容易的。从而诱导学生产生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的动机。 孔子说“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比奈的智力理论将90%以上的个体都划为了“中人”,——而这些中人更有值得老师下功夫的地方。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学生不愿意学。张教授要求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还学生以主体地位”不仅是目的,也是手段。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他们不能在课堂上当家作主。反过来说,一旦真正地实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种状况会得到比较彻底的改变。 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实验操作、对现象的观察、做出结论等都由学生来完成,而不是一个木偶或傀儡身不由已。在本节学习中,三个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不加干涉。老师的工作主要是相当于主持人而已,也就是要安排小组之间的交流等活动。 本节课的探究也有不尽完美的地方。比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学生来完成,实验的程序也是既定的。不过,张教授一再强调,“诱思探究”并不是老师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有条件的探究,这种条件便是老师的适当调控。
本文档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_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2-09
浏览量: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