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 【标题】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 【作者】戴 玲 【关键词】 【指导老师】韦 济 木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 言 林语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他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在文学、历史、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一生创作了多部散文,小说,并且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代表作分别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女子与知识》等,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文明留...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 【标题】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 【作者】戴 玲 【关键词】 【指导老师】韦 济 木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 言 林语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家和学者,他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在文学、历史、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一生创作了多部散文,小说,并且翻译了大量的外国作品。代表作分别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女子与知识》等,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林语堂研究也呈逐渐升温之势。但与许多作家相比,林语堂远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这与林语堂的丰富多彩、博大深厚以及广泛影响是很不相称的,但是在国外,林语堂的影响却非常大,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甚至有些神化的境地。林语堂研究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过程,国内对林语堂的研究经历了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的滥觞期,40年代到1979年沉寂期和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复苏发展期之后,在21世纪之初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研究中最负盛名的有具有林语堂研究开荒意义的万平近先生,王兆胜博士,陈旋啵,周可,朱艳丽,傅文奇等。世纪之交以来,林语堂研究出现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研究论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研究著作出版速度加快,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林语堂研究会”和“闽台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建立,以及研究水准的提高,无一不显示出林语堂研究的美好前景和希望。 一、对女性最本真崇拜的来源 从林语堂,,,,年出生到他,,,,年,,岁逝世,在他的一生中,有好几位女性对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首先是母亲杨顺命,林语堂曾说对他影响至深的一是他的父亲,二是他的姐姐,三是漳州的山水。他并未提及母亲,很容易使人误认为母亲对他的影响较小。其实不是这样的,他曾这样叙说母亲:“说她影响我什么,指不出来,说她没有影响我,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长成,我成人,她衰老,她见背,留下我在世说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但是我之所以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你想天下无限量的爱,一人只有一个,怎么能够遗忘,”?这样看来,母亲是林语堂女性崇拜的起点。其次,他的二姐是他生命中的另一重要女性,她拥有出众的外貌,乐观的性格,但不幸的是她的早逝。直到晚年,林语堂仍念念不忘这位早逝的二姐,二姐出嫁那天,给了她四毛钱,并教诲他要好好用功念书,必要成名,这一教诲成为林语堂一生不断追求的动力。这可以说是林语堂一生不断关注女性的最初动因了。陈锦端,语堂深爱的女性,她拥有才华与美貌,充满着灵性,虽因门第差异二人未能终成眷属,但直到,,岁,林语堂仍然对她念念不忘,再有就是他的妻子和三个活泼可爱、天真质朴的女儿,林语堂生活在一个女人国里,他周围的这些 女性都无声的以不同的方式将各自的美好德行渗入到林语堂的灵魂中,林语堂也因此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之情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红楼梦》以及老庄道家思想中的“女性崇拜”对林语堂的影响也是不小的,林语堂沉浸《红楼梦》多年,他曾说过“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简易的方法,莫如问他喜欢黛玉还是宝钗”?另外,他的女性崇拜思想还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道家的母性崇拜思想《老子》第六章说:“玄牝之门,是谓天之根”由此可见,老子的哲学就是基于“母”“牝”的本根意义,参透世界与宇宙万物,从而形成了以“道”为核心的独特哲学从宗教意义上说,还较少有哪一种宗教能象道家文化这样对女性、母性如此重视到了林语堂这里,他就把母性崇拜推而广之成为女性崇拜了。再加上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他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妇女解放运动”,又在女权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美国居住数十载,1929年,林语堂将妇女解放者罗素夫人的《女子与知识》译成中文,罗素夫人对于女性自主?自由权力的倡导,对伟大母性的赞美,对理想女性的界定等都深刻地影响着林语堂的文学思想?另外,他还翻译了丹麦作家布兰地司的《易卜生评传》和萧伯纳的剧本《茶花女》,对易卜生和萧伯纳的女性解放思想尤为关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林语堂一直对道家文化推崇备至,老庄哲学中对女性和母性的重视更是成为他关爱女性的基础和源泉?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林语堂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对女性从各个角度进行观照与审视,不管是在其小品文中还是在其小说创作中,对女性的描写都占据着绝对重要的位置? 林语堂从女性的立场出发,关注着女性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呼吁社会应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位置与权力?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男性一直占据着中心位置,儒教的发展将女性不断地推向边缘,从属于男性?在《妇女的从属地位》?中,林语堂于不动声色中嘲讽了儒家的“三从四德”,他认为男女在很多方面是可以平等的,即使是在政治上也不例外,所以,他说女性“也具有治理能力,因为如果用女人们来治理这个世界,她们至少不会比男人们在欧洲那样弄得更糟”??林语堂在对女性所遭受的禁锢和束缚表示同情的同时,也对女性与男性同样具备的智力水平和潜在的综合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观照,不带有任何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甚至对女性中的特殊群体——妓女表现出更多的热情和关爱?他称李香君为“以秉节不挠受人赞美的女子”,说她的“政治志节与勇毅精神愧杀多少须眉男子”?;他称赞陈圆圆在吴三桂助清灭明以后,乃坚决求去,了其清静之余生于商山特建之别院中;在其文章《为卖淫者辩》中更是将以出卖美色为生存手段的女性称为淘金者,并认为“在当代社会,淘金姑娘就某一层次来说,比她们的姐妹神志更清爽,因为女人群中有她们,正如男人群中有‘大商人’?‘房地产经纪人’?银行家和一切成功的谎言家”??他不否认淘金者是道德上的罪人,但他更认为在生存面前的各种谋生方式原本并无本质的差别,更何况女性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一步步沦为了男子的掌上玩物,被迫地失去了自我,而男性将女性逐渐地变为女奴之后再来嘲笑女性的生存状态似乎更显得荒唐可耻?因而,在林语堂的作品里总会看到他流露出的对女性的褒扬之情,在他看来,“女性决非男权主义者认为的卑贱劣物,她们是水,高尚纯洁?灵光闪动而又无坚不摧”?? 二、用鲜活的生命和独立的存在来打造完美的女性形象 林语堂站在“女性”的视角,打破男性中心的传统文本模式,把女性推到中心的位置,并将其作为有着鲜活生命和个性的言说者而给予了女性广阔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女性也在林语堂的笔下获得了独立存在的自由和权力? 在林语堂的七部小说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以女性作为主人公,他凭借着自己对女性 的爱戴与尊敬,将小说的女主人公塑造得至真至纯,可亲可爱,她们虽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接受着不同的文化教育,但却都能体现出“美”的存在?作品中一系列令人为之感佩的善良?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都散发着“圣洁的光辉”,体现着林语堂对女性由衷的赞美和欣赏之情? 《京华烟云》中的木兰是林语堂理想中的女性化身?虽出自豪门,木兰却毫无半点骄奢傲慢之气,对长辈尊敬有礼,对下人真诚平等?她在充满智慧与知识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既具备传统文化要求的美德,如节俭?勤劳?知礼?谦让?服从?善理家事,又接受了一定的先进文化和新式教育,有着极好的文学和文化的知识和涵养,行文则才思敏捷,写字则笔法奔放?她生性活泼,胸襟坦荡又洒脱自然,会享受财富,却又从不依赖金钱?出嫁之后,她更是以开阔的胸襟和诚挚的热情待人处事,成为曾府上上下下都佩服?尊重的管家奶奶? 由于受重道逍遥的父亲的道家自由思想影响,木兰能脱离于礼数缚而自由、健康地生活、成长:她一双天足,不裹脚;会吹口哨儿、唱以及收集、鉴赏古董;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思想,相信男女应当平等。正因为天性自由热情,向往和追求美的事物,木兰的性格、人性都非常的健康、美丽,拥有与曼娘,暗香纯洁而热烈的女性友谊,与立夫超乎友谊之上的真挚、美好感情,与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子女浓烈的亲情,与荪亚的婚姻也和谐美满,在情感和命运上没有留下太多的缺憾。至于木兰跟孔立夫之间的感情纠葛,木兰应该是没有缺憾的。不凭别的,就凭他们婚后的美满生活和两人之间一生的相知相助。木兰和立夫之间是有着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爱情味道的,只是,他们各自的婚姻,就如傅先生的五行命算所预示的:“五种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男女婚配,就是这种命型配合的学问。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辅,彼此相成。”木兰的金命配荪亚的水命,莫愁的土命配立夫的木命。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幸福的婚姻,并且,木兰与立夫还能终生相知相助,何憾有之。 尽管一个立夫值三个荪亚,木兰自身才华也远超荪亚,但木兰仍用智慧把与荪亚的婚姻经营得美美满满,与立夫的感情也经营得有声有色,相比于现时代女性事业、婚姻的众多困惑,木兰无疑是一个理想。木兰思想自由,坚毅刚强,在关键时刻有大智大勇,在众人束手无策时能机智地救出立夫;木兰谋事细致周全、眼光长远。在家庭财政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上,量人为出,精打细算,善于理财和投资;因此,若是在当今社会,木兰的事业肯定会青山不老、长盛不衰。但不管木兰的事业再怎样蒸蒸日上,回到家庭和婚姻,木兰仍旧只会做着她的妻子、母亲和女儿。因为木兰本质上对生活有着由衷的热爱和理想,虽然儒家的俗世理论使她精于人世,在生存智慧上超于众人,但道家的逍遥思想更能使她超脱于世俗的生存智慧,真正地体验自身的感受和思想。也就是说,世俗的生存智慧只是木兰适应社会的一种必要,指向木兰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木兰的追求和理想,她的婚姻家庭和爱情才是真正目的性的东西。 在塑造木兰时,林语堂意图构设出的是一个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期,兼具传统和现代精神的女性形象:既有自己的独立主见,又保留着中国传统人文赋予的美德。她会用宽容和大度,妥善而周到地将婚姻从可能触礁中顺利地引领出来;木兰打扮鲜亮地约请丈夫的情人曹丽华见面的行为,是中国只会逆来顺受的旧式女人无法做到的,甚至还超越了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的自私和冷漠的做法。尤其在小说的结尾处,林语堂让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木兰,放弃锦衣玉食的富家女的生活,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普通的农妇(融入到广大的平民百姓中去的情节描写,既表达出林语堂对生命“富贵如浮云”的一种传统认知,同时也是他对生命境界的一种理解。 纵观木兰的一生,她勇敢坚强,才气焕发。对人友好。胸襟开阔,无限热情。亲密恳切,洒脱自然,穷达不变,甘苦与共。她夜访司令部,勇救立夫;痛失爱女,坚强地活着;特别是最后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抗日民众之一的两次升华,更使得木兰有了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密切关注,从而转变为一个全新的时代女性。 除木兰外,小说中其他各具特点的女性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美”的存在,即使是不能完全体现出女性的美好,他也不忍心将人物写成完全的恶人,所以在评价颇有争议的银屏时,他写道:“银屏算不算个好女人呢?不错,天下有坏女人吗?只要环境地位变动一丁点儿,银屏在人生所占的地位也就和木兰的母亲一样了——是财产万贯之家的女主人,能干的主妇,热爱子女的母亲,儿女心目中的完人?”?甚至在塑造素云这一做了许多坏事,置廉耻道德于不顾,一心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的形象时,林语堂也没有将她完全置于恶人之列,而是为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幡然醒悟?改邪归正,最后为了正义而死于日本人刀下的结局?林语堂对女性的美好品质是毫无保留地赞美,对女性的某些弱点是大度的宽容和理解,而不管是宽容还是赞美都基于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女性的尊崇和热爱? 三、完美女性身上折射出的男权文化痕迹 尽管林语堂给予了女性足够多的同情?赞美与尊崇,却始终以男性的审美标准来设计理想中的女性?作家的主观尊崇,其实仅仅是停留在表层意识之上,作品的深层含义仍基于中国几千年积淀而成的男性本位立场之上,当他以自己的审美理想去打造心目中美好女性时,于不经意间就符合了男性的审美指向,留下了男权中心的文化的痕迹? (一)作家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和行为要求 林语堂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有着美丽的外貌,他毫不吝啬地用大量笔墨对这些美丽的女性进行描绘和赞美?在《京华烟云》中,他这样形容木兰的美:“美如满月”,“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音乐美,她的身段儿窈窕,令人目迷心荡”,“喜爱身材高一点儿的,觉得她够高;喜爱身材矮一点儿的,觉得她够矮;喜爱体态丰满的,觉得她够丰满;喜爱削瘦一点儿的,觉得她够苗条”??这一系列的描述完全是从男性的眼光出发,符合男性的审美期待并且满足男性的审美需求?有学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学史上,对一系列美女形象的刻划除了手法略有翻新外,美的内涵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这些男子目光审视下的女性生理特征,再加上男性所需要的仪态和服饰,构成了女性美的全部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身为男性作家的林语堂,同样未能避免这种男性特有的审美视角,他所表现的女性美也是为男性需求的意向所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是为占据中心位置的男权意识形态服务的? 除了对女性容貌的极高要求外,林语堂对女性的行为?意识也都做了最为男性所喜爱的设计?“在古老的中国,一个人若向上,若要强,就在于要光宗耀祖,勿坠家声,勿败家产”?11?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木兰才从小就想成为一个男儿,因为在封建意识极强的中国,女性的职责是要做贤妻良母,振兴家业之事只能由男儿来完成,所以林语堂为作为女性几乎是尽善尽美的木兰设计了一个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那就是两性差别中女性地位的从属与低下,是女性永远不能和男性相提并论的“平衡”? (二)为女性设计最理想的职业—婚姻 林语堂在《婚嫁与女子职业》中写道:女性“最理想的职业是婚嫁”,“在中国,女诗人李清照也是嫁了丈夫,解决饭碗问题,才能做出好词来”?他认为,女性最好的归宿是嫁给一个好丈夫,中国古代女性所受的最大压迫是找到一个不懂体贴的丈夫,而如果丈夫是一位通情达理?细心关怀的男性,那么女子就找到了完美的婚姻?在其思想里,男性始终是女性生活的寄托,也始终主宰着女性的生活,而女性的独立 则是相对的?有限的,是在男权统治之下某些特定领域内的自主?因而,在塑造木兰形象时,虽然赋予了她出众的能力与才气,但这些都只能为维护婚姻家庭发挥作用,虽然木兰和自己深爱的人立夫在一起时,“真正感觉到自我个人的独立存在”,“体味到她是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生活”,但仍会理智地放弃自我,努力维系好自己和荪亚的婚姻?但是在塑造小说中另一个奇女子莫愁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她凭借着聪颖的智慧和不温不火的处世态度,迎得了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幸福。完成了林语堂认为的女性最理想的职业。 姚莫愁是姚家的第二个女儿,与姐姐姚木兰相比较,莫愁如弓,是静止的,而木兰如箭,是要运动的,弓和箭的搭配是协调的(姐妹俩没有为任何事起过争执(可在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上。莫愁变成了一根箭。初遇立夫,姚木兰表现得较为激动,莫愁的心中也是起了波澜的(可她并未表现出来,木兰热情地与立夫交谈,渴望更进一部的深层及了解。而莫愁却在一旁安静的做一个旁听者,用无声的方式观察着立夫,可以说,她对立夫是满意的。在姚先生邀请立夫一家到姚府暂住后,莫愁以实际行动来对立夫的母亲展示了她的优秀。莫愁以女性的温柔和娴慧来主动帮助立夫烫衣服,这本是一件小事。可当莫愁烫完衣服后心中那一点点表情泄露了秘密。在想表达自己督促立夫擦鞋时(她的聪慧不禁让人宛尔,同样也泄露了她心中事。在婚后(立夫感觉自己被慢慢地改造了“在结婚后的头一个月,立夫发现了完全使他吃惊的事”“生平第一次看到女人的特点,为人妻者的特点”“莫愁毫无疑问,自然认为这是她的家,只有她,没有别人来治理,她似乎,对吩咐厨子做什么菜,什么饭,注意洗衣裳,哪些是预备洗的,哪些是已然洗好的,每天早晨在花瓶里插花,带着针笸箩,坐在自己屋里有阳光的墙角儿做针线活—对这些事,她有着不言而喻的喜悦,这是天性,是很厚的女性的特点”“这样的生活是宁静平和的,是莫愁在尘俗生活里的美梦”“这个美梦是清洁整齐调理井然的家”“这样的家,立夫不知不觉中得到了” ?12莫愁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了立夫的身上,对她来说,她最大的快乐就是丈夫和家人的快乐,在这一范围内,她是一把软尺,可进可退,也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水母(而她的这一性格特点正符合了老子的“曲则兮,柱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莫愁在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中总是大方得体 ,只是偶尔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见地 ,若心里有什么喜欢的事情 ,在无法抑制之下 ,也不过嘴唇上流露一丝微笑而已。虽然莫愁也像宝钗一样 ,认为女人不应该看太多的书 ,说女人不要太聪明 ,但是她自己却是眼睛雪亮 ,在不言不语中已将人事和利害关系尽收眼底。莫愁虽然实际 ,但并不虚荣 ,也不看重金钱和社会地位 ,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嫁给了没有家庭背景、较为清贫、但是自己崇拜的立夫 ,是因为有了爱情也因为她有着把握这种生活的坚定信心。她对生活本身的要求甚少 ,对她来说 ,在崇拜与照顾丈夫儿女之时 ,便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莫愁向往宁静平和的生活和清洁、整齐、条理井然的家。婚后的她期望丈夫立夫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 ,而不要求他大富大贵 ,当然 ,这也是莫愁所认为的在当时社会较为安全的工作方式。对于丈夫生活中的日常琐事 ,她总是呵护备至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 ,她也可以不眠不休 ,莫愁全身心所想所行的 ,就是为了丈夫的舒适 ,为了他的幸福。小说中,当莫愁知道了姐姐木兰冒着失身的危险救出了自己的丈夫立夫时,她的心里已然清楚木兰对立夫的感情,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对姐姐木兰充满了感激,也坚信自己经营的婚姻犹如铜墙铁壁,刀枪不入。 或许,在林语堂看来,对于女性,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美满的婚姻,没有爱情的婚姻同样可以使女性感到幸福?所以,他笔下的女性大多局限于家庭的藩篱中,她们是温顺乖巧的女儿?美丽忠贞的妻子?谦恭孝敬的媳妇?无私奉献的母亲,而她们所体 现出的温顺?谦恭?忠贞不渝与自我牺牲精神则是传统的男权价值标准及男权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全部期望?林语堂以他的主观意识塑造着女性的无私与奉献,甚至在涉及婚姻制度中纳妾这一陋习时,他也认为“正妻的地位只有在侧室的陪衬下才愈加巩固,好比总统的职位只有配上两位副总统才显得尊贵而难得”,虽然这是一句“幽默”的比喻,但实际上林语堂在将男性自私的占有欲合理化的同时,却完全忽略了女性的感受?如果具有了这种所谓的“无私”?“大度”的品质才算完美,那么现实生活中恐怕很难发现如此“完美”的女性! (三)对男权意识本位的维护 在中国社会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位置,他们执掌着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切的权力,并且要求女性“未嫁从父,嫁后从夫,夫死从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林语堂同样也持有这种观点,在他的作品里,男性的位置虽然相对的边缘化,但男性的权力与威严始终没有任何弱化?他们是家中的尊者,妻子的主导,儿女的老师,不管是严厉苛刻还是和蔼儒雅,都在有形或无形中控制着女性?《京华烟云》中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是一位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以道家哲学来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并常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逆来顺受”的观点来教育儿女?正是在这位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木兰没有任何挣扎地放弃了自己的心爱之人,顺从了父母对自己婚事的安排,其父亲虽未采取疾言厉色的管教方式,同样也实现了对儿女的控制?林语堂否认中国女性所受的压迫,他说:“人们对中国人的了解越多,越会发现所谓的妇女压迫是西方人的看法,似乎并不是仔细研究观察中国人生活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一评语肯定不适用于中国的母亲这个家庭的最高主宰?”?13然而,在中国的家庭中,即使是做了母亲的女性有了某些管理家庭事务的权力,她实际上也是在行使着“夫”的权力,成为“夫权”的代言人,所有问题的处理都是要以维护“夫权”为最终目的的,比如姚太太对家庭的管理?她们在盲目地为“夫权”服务时却又很难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男权统治的奴隶,这种于不动声色中对女性的同化恰恰是对女性最彻底的压迫?所以说,不管是让男性自己出面来操纵女性,还是用其代言人来行使统治的权力,林语堂都没能摆脱意识深处对男性立场的维护和认可! 四、中西文化冲撞下反封建的不彻底 作为一个有着西方教育背景的作家,林语堂一方面通过小说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存在和“离经叛道”的言行举止,对中国传统的旧道德、旧传统进行抨击和贬抑。但是在另一方面,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一个在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却始终在挣扎着维护封建传统的秩序和尊严。同时西方特殊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的主观理想,让林语堂在小说中加入了不少先进的元素。这种元素在孙曼娘这个人物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曼娘,一个处处折射着东方文化传统美德的女性,却成为林语堂向读者展示的封建礼教祭品,她的遭遇也透露出封建伦理的阴暗。在曾家老祖母的安排下,曼娘自幼便被许配给了其长孙平亚。在情窦初开的日子里,她与平亚互相爱慕却谨守礼法,矜持自重。当平亚已经病危时,她依旧习“冲喜”嫁入曾家,意图挽救平亚,但这并没有留住平亚,婚后不过几天,平亚便去世,一个年轻美貌的少女开始了其独枕孤灯的处女孀居生活。读罢小说,谁都会为温顺柔弱、美丽贞静的曼娘这一旧式女儿痛惜。细想之下,这条路曼娘似乎也走得合情合理。对于“冲喜”一事,曼娘母亲孙太太曾说“不过我已经告诉她们,这一定要问问曼娘„„曼娘,这件事关系着你的一辈子,我做娘的,也不能勉强你。”如果当时曼娘否决的话,以后就没有孀居的凄冷生活。而孙太太的这一席话,仿佛是这些年长的人给了曼娘关于婚姻选择的自由。然而从曼娘所受的教育、她对平亚的感情以及孙曾两家的家境和关系,曼娘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当曼娘听完孙太太 的话后,“简简单单的说:‘妈,您决定吧。’这跟说她已经愿意是一样。”一个在严格的封建礼教制度下所教化出来的女子,一个有着“容、言、德、工”良好教育的女子,在面对自己所爱的、即将亡故,而通过“冲喜”可能重生的平亚时,在一边是财大势粗的曾家而另一边是已近颓佚的孙家家境相比之下,曼娘除了走上这条路别无选择。她不能自主,当然她也放弃了自主,她放任平亚随时可能死去,自己随时可能成为寡妇的偶然因素左右自己,但也无可奈何。 不过,我们在看到曼娘对封建传统维护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她对封建樊篱的轻微冲撞,看到她追求自由的一缕曙光。曼娘虽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下,她却不至于像公婆曾氏夫妇一般的迂腐刻板,她是个很矛盾的人。从思想上来说,她是忠于那个社会主流价值的,她拼命压抑自己的人欲,去迎合那个社会的规范,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有时她却有着一些和那个社会相抵触的做法。她对既是弟媳,又是好姐妹的木兰的洒脱虽然有时觉得不可思议,但却没有表现出反对,有时还很欣赏,甚至参与到其中。在娱乐生活上,她一个寡妇可以随着木兰一起去西山别墅小住,她也可以去看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电影,只是这些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去西山别墅小住,公公曾文璞 “处处防备,使她不致于心中别有所思”,而且还要木兰保证“她可以跟我睡在一个屋里,睡在一张床上,我对她一切负责。她连山都没有见过呢”才得以成行;对于看电影,也是被木兰带着去,甚至回来木兰还要被曾文璞一顿数落,大吼:“什么~木兰,„„电影这种东西,寡妇能看吗,”“木兰,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偏偏还带她去。她跟你不一样,她是个寡妇”,?14而这看电影的经历,成了曼娘有生之年第一次看电影,然而也是她最后一次看电影。这是封建礼教下青年寡妇多大的不幸。 除了曼娘这样一个封建女子与封建社会的冲突行为外,林语堂也通过小说中其他不少人物,让我们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出身寒门的孙立夫毫无阻碍地和姚府千金莫愁结为联理;后来已颇具身份和地位的孙立夫之妹可以去爱上来京寻母的仆人之子。门第的概念,门当户对的规则仿佛已经荡然无存。更明显的,作者在人物命运的安排上也有意体现他对封建传统和思想的否定。小说中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如姚思安、姚木兰一类的人物均以喜剧而终;固守封建旧统的曾家却不断走向颓衰,牛家则彻底败亡,就连深受封建礼教毒害曼娘也没能逃脱悲剧的命运。然而,作者并没有彻底走出封建的阴霾,他对封建的伦理制度依旧恋恋不忘。曼娘是为“冲喜”而嫁入曾家的,一过门就是终生的处女孀居生活,而且还不得不谨守着各种各样的封建旧习;姚家少爷体仁与婢仆银屏的爱情也让银屏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冤死鬼;木兰还打算为丈夫荪亚纳妾。这些都是几千年封建思想枷锁下人们扭曲自己的结果,这也正好体现了林语堂在追求自由时传递出来的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始终跳不出男性立场这个阈限。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尽管风采各具,引人入胜,但是都有作者男性理想的痕迹。林语堂虽然相当程度地超越了男权意识的制约,但仍不能跳出男性立场的局限,不能真正反映女性的真实的心理状态,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显得过于理想化。林语堂毕竟脱胎于有着父权文化历史的旧中国,男权社会所培植的男性的利己与自私已经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溶解在其血质中,诉之为文,便形成了其女性观中矛盾的一方面。 结 语 林语堂凭借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宽容的理解态度,对传统文本中的男权神话进行颠覆与解构,并以高扬的姿态来宣扬其“男女平权”的女性观。放眼在当代文坛,许多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将眼光放到了对女性的关注以及对女性意识的解构上。贾平 凹就是突出的一位。贾平凹笔下的女性们虽然百般娇媚,但我们不难看出她们似乎比一般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多了积分阳刚之气,多了几分力量,他无论是塑造女神还是女妖,都不是把她们塑造成一颗柔弱无力的小草,而是让她们柔中带刚,外柔内刚,咋看还有几分男性的刚强猛烈和野蛮不羁的个性,刚柔并济使贾平凹笔下的商周女子显得超凡脱俗,从而显示了一个男性作家的特征。贾平凹的女性崇拜心里,使他创作了一大批清爽女儿形象,她们使男性作家阿和男主人公的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慰藉,但无疑使这些女性在文中显得无自己独立的个性空间,她们无法展现女性的真是个性,可以说这是女性崇拜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女性的地位与权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女人不再是男性社会的附属品。她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走进社会,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有自己的事业与爱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社会的发展中,女性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每一位女性身上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她们用自己傲人的才华书写人生,用独特的审美情操品味生活,用自信和智慧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并且,在她们的身上依然能清晰看见中国女性独有的传统魅力,她们热爱自己的家庭,重视亲情,坦诚又好,善良务实,对待爱情既有着纯真的向往,也有不卑不亢的高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小部分女性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自甘堕落,贪慕虚荣,将中华女性之美德视如糟粕,既无自然快乐的天性,也无超人的智慧与勇气,一味的附拥在男性社会,丧失了做人应有的起码的尊严。通过研究本课题,希望能让身边的女性朋友能从中有所感悟,做到“自然快乐的天性和超人的智慧与勇气”的双结合。 注 释 ?李勇《本真的自由—林语堂评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 ?万平进 ,《林语堂评传》,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版 ?林语堂:《中国人》,郝志东?沈益洪译,杭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林语堂经典作品选——论读书论幽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王兆胜:《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1期? ???11?12?14林语堂:《京华烟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 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页? ?13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京华烟云》[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2 ]天水 杨建选编.《林语堂作品精选》[C].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4. [3] 张振玉. 《林语堂自传》[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4. [4 ]王兆胜 .《林语堂 两脚踏中西文化》[M].文津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2003.3. [5]朱艳丽.《幽默大师林语堂》[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9. [6 ]李勇.《本真的自由 林语堂评传》[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 [7] 林语堂.《诗样的人生》[M].京华出版社 2005.10. [8 ]王兆胜.《林语堂与中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12. [9] 万平近.《林语堂评传》[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8.1. [10]万平近.《林语堂论中西文化》[M].前言.福建论坛, 1988,6. [11]万平近.读《林语堂传》[M].印象记.台湾研究集刊, 1991,2. [12]万平近.各有特色的民族正气之歌:《京华烟云》小说与电视剧比较谈[N]. 1990,6. [13]吴秀英.李学思. 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复杂思想. [J]松辽学刊,1996,1. [14]阎开振.论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人道精神与爱国情感. [J]齐鲁学刊, 1994,4. [15]周可.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思想的人文偏至.[J]河北学刊, 1996,4. [16]朱东宇.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J]大庆社会科学, 1997,5 [17] 施建伟.林语堂的幽默观[J]社会科学,1990,2. [18] 王兆胜.论林语堂的家庭文化观[C]1996,4. [19] 王兆胜.论林语堂的生命悲剧意识. [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1997,(3) [20] 林淑娴. 从姚木兰看林语堂的女性关.[J]台州师专学报.1999.2. [21] 李炳艮.对《京华烟云》人物塑造的几点看法.[J]文艺争鸣.1987.6. [22] 林语堂《我怎样写<京华烟云>》,陈子善编《林语堂书话》,[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23]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见《林语堂名著全集》第二十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致 谢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在长江师范学院的学习时间即将过去。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五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对我而言,是磨砺青春、挥洒书生意气的五年,也是承受师恩、增长才干、提高学识的五年。我将以一个长师人的面貌,投入到火热的工作和事业中。在此,谨对培育我的母校、教导我的老师、抚育我的父母致予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毕业论文的完成,标志着我的学生生涯已进入了倒计时。我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定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都离不开我的指导老师韦济木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在整个论文的写作中,韦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论文的选题、研究理论、框架结构、资料整理,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韦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在跟随韦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全新而实用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也领会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都让我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韦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与文学与新闻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 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本文档为【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4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