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举报
开通vip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 李遵刚 颜真卿在为其父颜惟贞撰书的《颜氏家庙碑》中,将其先人来历和祖籍明确写为:“魏有裴、盛。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孝悌里的县域归属,清末民初即有临沂、费县两说。孝悌里的具体地址,近几年有费县诸满、沂南常桑行两论。孝悌里的县域归属问题,前人多有详论高见,不再附骥。本文仅就孝悌里地址两说与颜真卿后裔的关系略作探讨,以求教大家。 一、孝悌里地址两说并行不悖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费县志》记载:“孝悌里,在县城东五十里...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 李遵刚 颜真卿在为其父颜惟贞撰书的《颜氏家庙碑》中,将其先人来历和祖籍明确写为:“魏有裴、盛。盛字叔台,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始自鲁居于琅琊临沂孝悌里”。孝悌里的县域归属,清末民初即有临沂、费县两说。孝悌里的具体地址,近几年有费县诸满、沂南常桑行两论。孝悌里的县域归属问题,前人多有详论高见,不再附骥。本文仅就孝悌里地址两说与颜真卿后裔的关系略作探讨,以求教大家。 一、孝悌里地址两说并行不悖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费县志》记载:“孝悌里,在县城东五十里诸满村,古临沂之孝悌里也。”对诸满说,民国五年(1916)印行的《临沂县志》持不定论态度。编者在《临沂县志?卷九?人物》颜含传文末特加注说:“孝悌里《费志》已载,《古迹》未录。然考宋曹辅鲁公庙碑,孝悌里在费之说不确。古兹书于颜氏诸贤未敢删削。” 遗憾的是,作者没有进一步说明“不确”的原因,是因为区划变动致使两县都辖制过孝悌里,或是孝悌里本来就在临沂境内而与费县无关,还是或是孝悌里本来就在临沂县境内而与费县无关,还是临沂境内亦有孝悌里的可能,《沂州府志》记载孝悌里时,用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不确定文字:《通志》、《府志》俱定诸满村为孝悌里,有以也。”近几年,沂南县常桑行村发现了颜氏谱碑和清泉寺纪事碑,其中有“孝悌里”的文字,有研究者又明确提出了常桑行即孝悌里一说。对孝悌里的具体位置所在,诸满与常桑行两地都有证据。 诸满说的主要证据是:第一,方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沂州府志》记载:“孝悌里,县(注:费县)东五十里朱(诸)满村,传为颜鲁公居处„„北宋元祐时,鲁公十一世孙安上犹居诸满村。《通志》、《府志》俱定诸满村为孝悌里,有以也。”第二,碑文记载。宋元祐年间从诸满迁置费县城的《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载:“唐鲁郡颜文忠公有庙在琅琊之费,距县治东北五十里,曰诸满村。”费县汪沟近几年发现的颜家庄颜氏《永言孝思》谱碑,系光绪二十八年翰林院庶吉士诸满人庄清吉撰文,文中论述孝悌里的位置曰:“关内侯徙居琅琊临沂孝悌里,葬临沂县西七里,临沂县旧治,在今费东北不及五十里,遗址尚存,与孝悌里相去仅三里许。”? 常桑行说主要证据是:常桑行村后有古庙宇清泉寺,遗址现存近百方残碑,有许多碑文涉及到孝悌里。明正德十五年(1520)“正方体石碣碑”(高60cm,横截面边长50cm)有“沂州郡北坎宫之清泉寺,丧贤公和尚。今有孝弟建?塔”,“敬俊空阳门孝弟里之”等文字。古时弟、悌通用,碑文记载此地名孝悌里毋庸置疑。清康熙十二年修建的《创修雹泉殿碑记》载:“夫沂州之北七十里名曰孝感乡,为汉之诸葛、晋之王?(当为祥字)而唐之颜真卿故里也。”同年《创修雹泉殿碑记》残碑,落款为“山主?后裔颜鲁公嫡派奉祀生员颜伯录”。 ? 以上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表明,从明代以来,客观存在的孝悌里具体地址就有“诸满村”和“常桑行村”两处。但《沂州府志》在记载孝悌里在诸满时用了“传为”、“有以也”两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对长桑行清泉寺碑碣中有关孝悌里的记载,未有整理入志。《沂州府志》之所以有如此的态度,笔者认为这不仅是慎重严谨,也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所然。 两个孝悌里各有所据,都客观存在,显然不能以方志或碑碣有记载与否,简单的非此即彼,否定其一。两个孝悌同时存在抑或有先后之别,是值得两地抛开功利,全 面的运用古史料(不是断章取义或对己论不利的资料视而不见避而不谈),从纯学术的角度进一步共同探讨的。笔者认为,孝悌里名称的由来和颜真卿后裔迁回祖居地的史料中,有可资求证的线索。 二、常桑行鲁公后裔毋庸置疑 颜真卿后裔迁回祖居地一事,未见史志记载。仅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兰山《颜氏族谱》记载了回迁一事。回迁的大体背景和过程是:颜真卿之孙(次子颜硕之长子)颜琮,任陕西韩城令,被安禄山叛军后裔所害,葬于同州(今陕西大荔)。颜琮长子宏式(次子仲式、幼子法式)闻父被害,痛心不已,愿殉父难。从堂叔工部尚书颜讚、从堂侄金乡县丞颜君佐二人劝说颜宏式曰:“颜氏被禄山所害者多,今公又被贼裔所害,尔其应以苟活者承先人之嗣续耳。”颜宏式听从劝说,在同州守墓三十年。命其子曰:“倘余既没之后,尔其归临沂,祭扫先人之灵墓。”唐朝末年,颜宏式之子颜君杰(颜真卿玄孙,赠敦仕郎),遵父命回临沂籍。到五十一代安上时,颜氏一直定居于“临沂之西村”,即“盛公所居之孝悌里”。安上之子景哲(五十二代)为右廸功郎,宋靖康元年(1126年)徙居凤阳府灵壁县。颜景哲在灵璧县的后裔即五十五代颜全,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赠从仕郎、修武县令,未受职,遂隐河间府宁津县(案:元代宁津属河间路,今属山东德州市),越二十四年(1332)回籍。五十九代颜敏,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任江西游击,卒葬灵壁县,子颜聪,居灵壁县颜家冲。颜聪,于永乐二年(1404年)袭职,自灵壁县钦调沂州卫左所正千户,历升指挥使。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征交趾(越南)阵亡,葬临沂城南金雀山。聪生子颜忠。 再看常桑行环境及颜氏情况。清代以前,常桑行村隶属于临沂县。南距临沂市驻地30公里。往东5里为沂河,往南5里为蒙河。村后及左右三面环山,村前一片平原。因村北山上有一清泉,泉水流经村中,农民世代广植桑园,故名为长桑行,后改为常桑杭。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一支颜氏族人,现有一百五十户,六百五十余人。常桑行颜氏祖林中现存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颜氏谱碑》,碑文明确记载了颜子二十四代代孙颜盛由曲阜迁居琅琊临沂后,自颜盛至怀仁共四十八代的世系源流及后代的繁衍和宦绩情况。序言全文是:“我颜氏二十四代祖叔台公,始自鲁迁居琅琊临沂,由汉魏迄隋唐,忠孝节义,功业文章,代不乏人,后先辉映,举萃于斯。厥后,子孙虽繁盛,或以仕宦流止四方,继遭饥馑丧乱,辄转徙流离者多矣。唯六十四代嗣惠兄弟,实为清臣祖鲁公嫡裔,恪守祠宇,不敢离去。今传至六十八代,有绍汉设建谱碑,昭后昆,冀不没其本源云。” 《颜氏谱碑》碑阳中间是颜氏谱系,世系由颜子二十四代颜盛至七十一代孙颜怀仁。谱系记载,四十代颜真卿生二子:颜頵、颜硕。颜頵、颜硕之后是四十二代颜琮(次子璋、三子湘、四子证),颜琮之子颜綖。颜頵、颜硕以前谱系,前后代都有递传符号“—”。四十二代琮直至七十一代怀仁,前后代之间都有递传符号“—”。颜頵、颜硕与颜琮、颜璋、颜湘、颜证两代间没有递传符号“—”。 《颜氏谱碑》谱碑序言中有两条重要信息。第一条是,居住在这里的第六十四代“嗣惠”是颜真卿的嫡裔。第二条是,“嗣惠”的后人即第六十八代颜绍汉倡建谱碑,以昭示后人不忘本源。但是谱系正文中有两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其一,为什么颜頵、颜硕之后未注递传符号“—”,其二,为什么《颜氏谱碑》颜琮生子颜綖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兰山《颜氏族谱》所记颜琮生三子即宏式、仲式、法式不一致, 《颜氏谱碑》是常桑行颜氏族人的自述,那么曲阜颜翰博府是怎样认定的呢,清道光十四年(1834),兰山县族人颜崇文、颜怀汉具文禀颜翰博府:“切有常桑行村久无户头,实系缺典。兹保得颜怀津忠厚老实,堪可充膺。为此,伏乞恩准给牌。”四月初九日,颜翰博府委任常桑杭颜怀津为“户头”(即宗族长),负责管理颜氏如祭祖、续谱等族 务,并发给盖有“颜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钤记”的《信牌》。同月二十七日,颜氏世袭翰林院责成常桑杭户头颜怀津认真办好族务的《札》中写道:“户头颜怀津知悉:查常桑杭一支久缺户头,殊乏统束。兹崇文等既保举尔为户头,务当恪遵祖训,谨身约族,并协同举事颜怀清,每逢祭期,敬慎致献。凡族中事宜以及租田等项,仍遵旧章,毋得妄自改易,致生事端。当悉。凛之,慎之,毋忽此札。”同治四年(1865年),颜翰博府就恩准常桑行颜氏一族续修族谱给沂州府兰山县正堂备案的《移文》中说:“据兰山县族人颜怀泾、颜怀善等禀称‘为叙修支谱,恳恩钤印,移县备案,以照世守事。且族等实为清臣公嫡裔,自六十四代嗣惠祖昆仲二人恪守祠宇,不敢离去,迄今二百余年。奉祀勿替,唯我颜氏世受。„„复圣一脉所传,则世世沾在,上叩恩准钤印,移县备案,施行等情到院’。据此,查颜怀泾等的系清臣公嫡裔,并无紊乱冒宗情事。除已准其叙谱盖印,拟合录禀移会。为此,合移贵县,烦为查照验谱备案,实为德便。望速施行,须至移者。” 由兰山县族人保举常桑行户头一事,以及具文中提到“切有常桑行村久无户头,实系缺典”,和颜翰博府“查常桑杭一支久缺户头,殊乏统束”之句可知,在此之前常桑杭一支并没有与颜翰博府有直接的联系;这一年只是委任了这一支的“户头”,还未认定是否为颜真卿后裔。直到同治四年(1865年),颜翰博府才正式认定常桑行颜氏是颜真卿的后裔。颜翰博府是曲阜颜氏掌管和认定颜氏族谱源流的权威机构,认定常桑行的世系源流当是十分严肃的。根据由委任“户头”到正式认定是颜真卿的后裔,前后历经31年这一过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与乾隆三十三年(1768)《颜氏谱碑》所载谱系中四十一代頵、硕与四十二代琮、璋、湘、证之间未注递传符号“—”,可能有直接关系。 清代同治四年(公元1878年)曲阜颜翰博府发给沂州府兰山县正堂的《移文》有“族等一支流寓兰山长桑行已二十世有奇矣”的结论。根据《移文》涉及的世系推算,按照一般规律平均三十年一代计,迁入时间者约在1300年前后(元代)。这个时间,在颜景哲(颜真卿十二世孙)徙居凤阳府灵璧县以后。景哲外迁后,孝悌里仍有颜真卿后裔居住是肯定的。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费县教谕葛尧民应颜真卿裔孙颜琇之请撰《重修两颜公庙记》就是例证。那么,常桑行颜氏颜怀泾等一支,极有可能是颜景哲外迁以后,由诸满迁来的另一支颜真卿后裔。 另外,清嘉庆二十一年兰山县《颜氏族谱》记载,沂州府兰山县(今临沂市兰山区)颜氏系颜真卿嫡裔,并有琅琊临沂颜氏族人“迁居沂州府兰山县常桑行”的记载。?因未见到《颜氏兰山支谱》全文,不知记述了兰山颜氏何支于何时从何处迁居到常桑行的。特列出线索,供同仁进一步考论。 不论是从诸满迁来,还是从兰山迁来,常桑行村颜氏是颜真卿的后裔是毋庸置疑的。当然,颜真卿后裔之所以迁到常桑行村,可能是卜居新地,也可能因为这里早就有颜氏族人居住的缘故。此地是否更早就有颜氏族人居住,还有待于考证。 三、鲁公后裔迁入应是孝悌里名世之因 孝悌里名称的由来,《曲阜颜氏总谱》说得很清楚:颜盛“始自鲁国徙居琅琊临沂,代传孝恭,号其居为孝悌里”。这段表述文字,至少传达出以下两条信息:第一,始称孝悌里源于颜盛或颜含。古人以恭敬长辈为“孝”,友善同辈为“悌”。自颜盛起,“代传孝恭”,至曾孙颜含更以善事父母、敬爱兄长闻名于世。显然最早的孝悌里之名是在颜盛颜含居住时期。第二、“号其居为孝悌里”,可以理解为原地名改名为孝悌里,也可理解为原地名尚存,同时自称或他人称之为孝悌里,孝悌里是个别称,以后逐渐以孝悌里之名替代了原村名。 现在,还没有发现史籍或碑碣文字,直接表述常桑行颜真卿后裔与常桑行名称由来的因果关系。但是。历史上凡因孝悌名世者其故里多以“孝悌里”名世,其后裔 徙居地亦有沿用祖籍地雅名的可能。如岳飞的出生地河南汤阴县永和岳家庄(今河南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宋代曾号孝悌里。江西婺源,宋代惠季青焚顶割耳哀求以身代罪父死,诏赐諡节孝公,旌所居嘉福里为孝悌里,至今沿称之。? 又如,唐代泉郡(今福建泉州)第一个状元徐晦故里因之名徐公店,其长子徐潘奉父命徙居之地名徐公店(今沂南徐公店村),三子徐江徙居泉郡华洲地名徐公店;其十八代孙徐定迁居地后称徐公店(今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其二十一代孙徐德闻、徐雷闻迁居地亦名徐公店。? 常桑行颜氏类比可知,以孝悌载入史册的诸满孝悌里颜真卿后裔徙居后,新居也称孝悌里是可能的。两个孝悌里可以并行不悖,并非非此即彼。两地研究者应该避开功利,携手论证,以期取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引资魏宝玉王友瑞《颜真卿故里考》。作者认为现费县所辖方城镇古城里村是华县治所华,华县割属临沂县时,曾作过临沂县治。(中华书局出版《翰墨忠烈颜真卿》) ?引刘存祥《琅琊临沂孝悌里考》( 2004年第02期《寻根》 ) ?嘉靖戊申(1548)《新安庐源詹氏宗谱前序》 ?《泉郡徐公店状元尚书公徐晦家谱》、泉州《温陵英彦?泉州历代文武状元全传》 作者单位:沂南县政协 (责任编辑: )
本文档为【 孝悌里与颜真卿后裔李遵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4-02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