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举报
开通vip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就像初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当我的目光触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时, 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满怀着崇敬与爱戴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 教育者的心底。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 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主题是培养真正的人——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他从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就像初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当我的目光触及《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时, 心中荡起震颤的喜悦与激情,满怀着崇敬与爱戴一气读完了这部著作。 这位老人痴情着心爱的教育事业,用崇高的品格和对教育的痴情点燃人性的灯盏,照彻 教育者的心底。这部书是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伦理教育的好教材,它会使你在迷茫困顿 中洞启心扉,收获丰裕的教育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主题是培养真正的人——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他从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 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在他看来, 所谓"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即"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 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 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 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 庭的建立者。"?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全面发展是指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劳动 和美感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忽视哪一方面或只偏重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个性 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则要求"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 相交织,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但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能够不停地从一 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 "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于是,全面和谐发展就与个性发展有了必然的联系。在他看 来,人的全面发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识、同积极的社会活动和劳动活动、同任意选择职业的可 能性联系着。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职业则应适合于人的天赋和志 向。因此,可以说,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没有个性发展,全 面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以当前上海市、青浦区 “二期”课改“人本”理念观照大师充满人性的教育思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课改中的诸 多倡导在其中早有精辟的阐述。他无意要穿透什么,而是依循了教育的的本真——人的相互 关系。在新课改大潮的背景下,阅读大师的书,感到无比亲切与温馨。 苏霍姆林斯基把“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认为,假如我们 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看世界,周围的世界都能向他展示美丽、精细、温和色彩,他就会 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接受教导和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 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可以读出,大师的“培养接受教育的能 力”并非是教化孩子,而是通过与孩子和谐交往,给孩子的生活以无比的欢愉和幸福。而我 们眼下又在做什么?我们的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与“管束”,将生动活泼的心灵拘 囿于所谓道德条例的狭小空间里,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求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 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德育条例的执勤者,尽管有些教 育者摆出一副和蔼的动人姿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但最终还是将学生温柔地奴化。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不会仅剩余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而是关注孩 子健康的心态、昂扬的情绪、以及忠诚奉献、慷慨无私等敏锐崇高的道德感。这就需要教育 者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 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在学生心灵,使那些冥思苦想的话语,成为孩子无比的欢乐, 这时的学生就成了灵动的受教育者。“要照着应该做的那样去做,不是为了给人看,不是为 了让人看到你的好举动而夸你,而是凭着良心办事”,这样的话语似乎每一位教育者都会给 孩子讲述,苏霍姆林斯基却认为,这是心灵中最细微、最娇嫩的一角——自尊心的轻微触及。 要让孩子创设这样的感受:在他周围没有任何人监看,而是他自己善于扪心自问,让“自我” 的声音在“人”的身上说话,也就是练就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反思在日常的教育中:要么 是不厌其烦地催促,机敏地注视着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使学生最后变得麻木和意志的虚弱无 力;要么是通过表扬或物质奖励来督促,使学生的良心依附于外在利诱。一旦形成这种外力 的惯性,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能力就会弱化或丧失。也许他的一生都不会善于控制自己,靠 自己的力量处理问题。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 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内心 的道德法则!”只有外在的社会要求要求转化为自我内在的价值取向,内心的道德法则才会 如星空一样发出璀璨的光芒。从“人”的相互关系来讲,启迪孩子用良心支配自己的行为, 也意味着信赖和至诚,意味着“人性”的唤醒。 夜色阑珊,那些充满人性的话语如醍醐灌顶,强烈撞击着心灵,“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 像尘埃那样无影无综地消失,而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 我们的身后 是发展中的一个个丰满的生命,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教育者 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用激情和智慧奉献自己衷爱的教育。 ?[苏]B.A.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05-01.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B.A.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8-01 第1 版.
本文档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