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举报
开通vip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 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2010年第4期 No.4,2010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CHINAN0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EDITION) 2010年8月 Aug.,2010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 —— 关于音乐分析-9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杨凌云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中图分类...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 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2010年第4期 No.4,2010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CHINAN0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EDITION) 2010年8月 Aug.,2010 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 —— 关于音乐分析-9演奏中的情感表现 杨凌云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55(2010)04—0134—02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是他为钢琴而作的 特性小品.该曲创作于1892年,其中包含了三首间 奏曲,属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 的眷恋之情和对现实生活的悲观情绪.这部作品以 其简洁洗炼的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勃拉 姆斯钢琴创作的精品之一.本文对该作品的体裁, 结构,音乐要素,材料间的关系和音乐形象诸方面进 行研究,并探求演奏该作品时的情感表现. 一 ,Op.117No.1 在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力求在创作中保持纯音 乐的特色,并显现出对德国民歌的关注.第一首问 奏曲有一首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诗,就选自赫德的德文版民歌集,是一 首苏格兰摇篮曲里的诗作——”安睡吧,我的孩 子”,这种音乐借助于文学的做法,显然受到浪漫主 义所盛行的将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风潮的影响. 第一首间奏曲的结构图式如下: 结构图式:A16(a4+b4+a4+a4)+Re4+B17(c8 +c9)+A20(a4+b4+a4+a8) 调式调性:Eae E 呈示段以柱式和弦织体为主,调性为明朗的E 大调,旋律以下行阶梯型及环绕型的旋法营造出平 稳安宁的气氛,摇曳的6/8拍节奏型,像是摇篮的摆 动.呈示段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型的写法,演奏者如 果将其看成是跨小节的切分法节奏,则会更形象地 表现出”摇篮”所特有的摇动感.这种隐含的”跨小 节的切分节奏”是勃拉姆斯的创作特征之一,它使 节奏充满活力. 中段的调性为忧郁,暗淡的O小调,是呈示段 的同名小调;在节奏方面,呈示段”隐性”的切分节 奏写法在中段变成了”显形”的切分节奏;在织体方 面,左手以分解和弦织体为主,使音乐呈现出”摇 曳”感;在音调上,右手的旋律大量出现了呈示段的 主导音程:二度音程,此外,旋律开始的三音音调实 际上是呈示段第2小节旋律声部F一E—G三个音 的倒影;在和声上,该段运用了色彩和声,例如运用 副属和弦和II和弦等来表现出母亲的忧虑情绪, 表达了诗中第二句的意境:”看见你哭泣,我心里 难受.” 再现段回到E大调,出现扩大音区范围的写 法,体现了不同音区的音色,丰满了音响效果,演奏 者要表现出丰富的音色层次;此外,a段出现了半音 化的中声部写法,使音乐充满了殷殷的期待和淡淡 的忧虑,形象地表达出母亲的心境. 二,Op.117No.2 第二首间奏曲虽然在速度上与第一首差别不 大,但却完全沉浸于内心感份隋绪的抒发,全曲笼罩 在一种萧瑟,孤寂的气氛中,似是勃拉姆斯孤独的晚 收稿日期;2010—01—14 作者简介:杨凌云(1972一),女,广西南宁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 教授. 134 年生活的写照.第二首间奏曲的结构图式如下: 结构图式:AI8(a9+aa9)+Re4+Bl6(b8+b8) +回头过渡l2+A33(alo+a23)+Coda2 调式调性:b一D一b 呈示段为b小调,以分解和弦的音型为特点, 使用了双手连接的织体组成了流畅抒情而又充满忧 郁感的音调.旋律处在高声部,两个音的动机以跳 进的形式不断交织着忧郁与期望之间的矛盾和无 奈.有意思的是,这段音乐的旋法与第一首间奏曲 中段”顶真”式的旋法是相同的,下行结束的句式也 一 样. 中段转入D大调,分解和弦的音型被柱式和弦 的音型所替代,但动机仍然来源于呈示段,音乐从呈 示段阴郁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演奏者要奏出四声部 织体的层次变化,并呈现出其中的波音音型所具有 的幻想性和诗意. 再现段为减缩再现,调性为b小调,戏剧性的 力度对比仿佛反映出对无奈现实的不甘.这一段落 在属长音进行中,左手有一个小二度进行,这个/J’,Z 度进行象挥之不去的命运的阴影出现了七次,使全 曲结束在黯然的气氛中.而全曲最后两小节的尾 声,减弱的音量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幻想. 三,Op.117No.3 这首间奏曲的开头比第二首更为阴郁,哀伤的 齐奏织体的主题,显露出勃拉姆斯对死亡的不祥预 感和悲观情绪.这种”悲观”和”孤寂”不仅是因为 作曲家内向的个性和终生独身的个人生活所致,也 曲折地反映了他对每况愈下的处在19世纪后半叶 的德国残酷社会现实的感叹和失望. 结构图式:A45[A20(a5+a5+b5+b5)+A20 (a5+a5+b5+b5)+补充终止5] 调式调性:c +B3o[c(5+5)+d(5+5)+C(5+ 5)]+Re6+A2o(a5+a5+b5+b5)+Coda6 调式调性:AEfD Ac 呈示段调性为c小调,由四个5小节的乐旬构 成.a主题的二度音调营造出徘徊不定,阴沉的气 氛,旋法与第一首间奏曲的旋法有了共同之处,演奏 者要注意体现出音乐徘徊不定的情绪;b句是一个 新的主题,旋法与前旬相同,但出现了下行四度跳进 音程,演奏者弹奏时要注意表现其悠长的气息. 中段转人A大调,而后出现了E大调,f小调, D大调,最后回到A大调.中段由三个乐句构成, 音乐突然呈现出与阴暗抑郁的呈示段截然不同的色 调和情绪,作曲家使用了”扩大音区范围”的写法, 音调在中高音区呼应和反复吟唱,旋律在跳跃的距 离间摇摆不定,似乎是晚年的勃拉姆斯对虚幻中美 好过去的眷念和幻想.中段的音调素材与呈示段 的b主题有密切的联系,当然,呈示段的b主题与 a主题的音调素材也密不可分,谱例1是呈示段的 a主题: 谱例1: L/.’?|J————/,——_—,一 一l南 谱例2是呈示段的b主题,相同序号1是两者 相同音调的部分: 谱例2: 谱例3是中段的音调素材,它与呈示段的b主 题的相同序号2,3是两者相同音调的部分: 谱例3: 再现段回到样c小调,旋律在中声部,织体加厚, 并扩大伴奏音型的音距,音量减弱.a主题再现时 织体有新的变化,b主题则与呈示段b主题相似. 最后,全曲结束在更为缓慢的速度中,a主题再次作 了最后的回顾,织体仍有微妙变化,这里的渐慢标 记,使音乐有悲叹,感伤之感. (下转第138页) 135 得仿佛”气沉丹田”之感,即成功达到了歌唱所必须 的深呼吸阶段;歌唱发声时,即呼气阶段,气息作用 于声带,气息只能呼出,不可能再吸人肺部,随着肺 部气体的排出,腹肌收缩,迫使内脏器官恢复原状, 横膈膜松弛呈上升态势,完成歌唱.声乐教学中,老 师们常常强调要吸着唱,仿佛歌唱发声阶段,仍然能 够不断将气吸入.因为这样的意念可以很好将气息 保持,达到持久歌唱的效果,而这又往往会导致学生 气息僵硬,不流畅的结果.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学生在歌唱”中心线”意识的指导下,不但能够获得 深的呼吸,而且还能够有效地保持.因为中心线意 识的主观感受只能是”置气体”不断向两头拉长,即 歌唱呼吸生理器官的上拱下凹,并能无限向两端延 伸的深呼吸歌唱状态.这样,就能够在歌唱(呼气) 的同时,又有效的保持了气息;在歌唱发声时就获得 了唱在气上的歌唱感觉无疑,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 都要在上下贯通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变化,并赋予弹 性,方便调整.这正与歌唱垂直中心线不断延伸的 道理高度统一. 综上所述,歌唱”中心线”意识,不仅能够获得 高度统一的腔体共鸣,而且能够获得强有力的深呼 吸支持.事实表明,良好的歌唱从技术层面上看,就 是要是建立一种整体的声音概念,即最低音和最高 音的统一,自然声区与非自然声区的统一;尽可能是 (上接第135页) 四,结语 勃拉姆斯的《间奏曲》Op.117有以下几点创作 特征:(1)在第一首间奏曲中引用德国民歌诗句作 为标题,使音乐与诗句相结合.(2)作曲家不追求 三首间奏曲速度上的对比和华丽的技巧,用相似的 速度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形象,但忧郁的性格成为三 首间奏曲隐含的主线,使三首乐曲在基调上有了内 在的联系.(3)三首间奏曲在节奏上,音调上,旋律 的写法,织体的运用上有密切的关联,体现了勃拉姆 斯严密的创作思维.(4)这套间奏曲旋律简洁,明 晰,织体的多层次写法以及大量的隐伏声部写法使 得音乐极富层次变化. 这三首看似”简洁”的间奏曲所蕴含的深刻与 138 用一种方法,一种感觉,而非一个音一个音地寻找方 法;尽可能在不改变声音位置的情况下,使声音能够 自如地变大变小,变高变低;声音与声音之间的过渡 尽可能平滑,不露痕迹,既可以让强音适应弱音,又 可以让亮音适应暗音,使声音和方法的变化总能在 一 条可以不断延续的垂直的直线管道腔体中进行. 在这种”中心线”理念的指导下,所有的调整都只能 是所占比例的调整.当然,歌唱垂直线即科学歌唱 状态的建立无疑是要经过千锤百炼地训练,体悟才 能够获得歌唱作为生理及心理的实践行为,确立正 确的歌唱心理意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 实践中,笔者从学生张口发声这一动作的开始,到最 后音的收尾,都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如拳击大师 那样始终护住其身体的”中心线”,集中意念深刻领 其中劲,仿佛要将声音嵌进自己的身体”中心线” 里.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建立自己的歌唱”中心线” 意识,也就建立了科学的歌唱的状态——统一的共 鸣与深呼吸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汪明洁.声乐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121. [2]顾旭光.中国民族声乐论.jE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7:20. 【责任编辑:二月风】 感人之处来于勃拉姆斯音乐中流露出的悲天悯人的 胸怀和返璞归真的高贵心灵.他的孤独,是对充满 矛盾的情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并怀着 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事物的幻想和对人间永桓主 题的赞颂! 参考文献: [1]BENISMATTHEWS.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于少蔚, 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2]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j匕京:奥林匹克 出版社,1997. [3][英]保罗?霍尔姆斯.勃拉姆斯.王婉容,译.南京:江 苏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二月风】
本文档为【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7——关于音乐分析与演奏中的情感表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29
浏览量: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