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土高原--教案

黄土高原--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4.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探讨其原因。 5.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发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

黄土高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4.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探讨其原因。 5.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知道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初步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发展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二、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通过对黄土高原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环境,而具有独特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地关系的矛盾与协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尝试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意义。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导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下这是我国的哪一个地形单元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黄河穿过,成了地地道道的黄河。 学生思考,随时抢答。 (“黄土高原”) 小结: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新的区域──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解:学习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知道黄土高原在哪儿?也就是它的位置。 作为一个地形单元,它分布在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范围之内。(指中国地形图讲解) 板书:where 提问:根据以往学习区域的经验,对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往往有几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方法。谁能到讲台上来,一边指地图,一边用与老师不同的角度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学生1:黄土高原所跨的省区。 学生2:黄土高原的经度和纬度范围。 学生3:黄土高原在亚欧大陆和中国的位置。 学生4:黄土高原与黄河的位置关系。 小结: (指图概括)同学们从不同的侧面表述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和宁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位于温带亚欧大陆中部偏东的、我国第二级阶梯上、黄河上中游地区。正是在大家表述的这样一个位置上,有着这一独特的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黄土高原。 板书: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提问:刚刚我们确定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在这儿会形成黄土高原?──也就是黄土高原的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是得到了广泛支持的观点。虽然不能像科学家一样周密严谨的进行研究,但我们仍然可以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材P67大家可以找出哪些“风成说”的证据? 第一,从图8.3“黄土形成过程示意”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在黄土高原的北部是分部在内蒙古高原上的沙漠,如毛乌素沙漠等,在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部是分布在新疆、甘肃和蒙古境内的戈壁。因此,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第二,从以下的证据中不难得出“风成说”的结论: “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说明黄土从天而降的,只有风才能将黄土均匀覆盖在不同的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由于风力从西北到东南是由强到弱的,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越细。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质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这一点就更加说明了黄土高原的黄土不是本地基岩受侵蚀和风化形成的,是外来的,而外来的动力只有风最合适。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这些多层的古土壤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气候适宜而形成,更加证实了“风成说”。 引申:还有同学能提出其他的支持风成说的观点的证据吗? 学生:沙尘暴过后,一地不管何处,沙土的沉积厚度是均匀的;不同的地点,距沙尘源地越远,沙土的沉积厚度越小。 引申:有没有同学不同意“风成说”的观点,你的疑问是什么? 过渡: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风成说”能很好地回答,那么这种学说会更加完善;如果暂时不能回答,还需要人类进一步去探索。 黄土高原的存在是一个事实,而且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要看看它的样子。顾名思义,高原──海拔较高,我们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可以读出其海拔高度在1 000~2 000米之间。 黄土:由黄土组成的。 我们从图8.2中仔细观察一下黄土高原的景观特点? “黄土塬”:黄土覆盖得较厚的平地,又称“黄土平台”。四周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面积一般在数平方千米以上,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地区。 “黄土梁”:长条状的黄土高地,由两条平行的沟谷分割地面,或黄土塬被切割而成。一般长几百米至数十千米。顶面一般比较平坦。 “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陵。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由黄土塬和黄土梁经长期侵蚀切割或黄土覆盖原来的丘陵而成。 小结:由远及近,深厚的黄土分布区;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较大的坡度,深深的沟壑,植被稀少,暴雨冲刷,水土流失。 板书:what 提问:大家看到什么样的特点? 板书:严重的水土流失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这是黄土高原现在的面貌。据考证,其原来植被茂密,沟壑稀少。提问: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变成今天的面貌? 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而且这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板书:why 提问: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 学生:三个学生配合做课本P69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关系的实验: 实验一:植被覆盖很好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实验二:植被破坏掉的坡地,被雨淋后的水土流失情况(看量杯内的水量和土量)。 教师:(拿着实验后的两个量杯)请同学们谈谈这两个实验说明的问题。 学生: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是由黄土高原缺少植物保护造成的。 教师:对,地表缺少植被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读图8.4,分析归纳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②降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土壤)。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小结: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 板书:自然(地形、降雨、土壤、植被) 人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8.7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是因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千沟万壑?还是因千沟万壑导致的水土流失? 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 教师: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千沟万壑 后果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后果2:水土流失后留下了更多、更大更深的沟谷,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教师小结: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使黄土高原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而且会破坏土壤,造成生态坏境的恶化。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地区,同时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事实上,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哪些地区? 2.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学生: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华北北部山区等地。 2.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都分布在高原、山区和盆地,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上。 3.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教师:综上分析,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具备了什么条件? 学生:第一是地形条件: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第二是降水条件:降水量大或者是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大(如北方的黄土高原,本身年降水量不大,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又多暴雨)。 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师承转:看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教师:请同学们做P71的“活动1”。阅读图8.11、图8.12和图8.13,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从图8.11、图8.12和图8.13,不难看出,黄土高原非常容易发生旱灾和涝灾。因为从图中看出,黄土高原各月降水量非常不均衡,容易发生春旱和夏涝。同时,这里降水的年际变化也非常大,如:1993年到1994年间降水量超过600毫米,而1994年到1995年之间降水量仅300多毫米,因此我们判断1993年是涝年,1994年又是大旱年。从图8.13中看出旱灾多于涝灾。 那我还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结果?学生1: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的自然灾害。 学生2:还会破坏农田、住房和道路等设施。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图8.9那位农民爷爷的话,并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能否用一句话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学生: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很脆弱。 教师:对,请同学们做P72的“活动2”:“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下面是三位同学的讨论,请你加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一是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本身造成的,这里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二是人们的破坏很难恢复,造成脆弱的生态环境。比如生火做饭,需要大量的柴火。人口过快增长,而农田亩产量不高,粮食供应不足,需要更多的耕地,因而在坡地上开荒。 三是这里植被稀少,暴雨来势凶猛,水土流失严重。 四是沟沟坎坎,地形破碎,雨大了,就把坡上、田里的庄稼给冲了。 五是暴雨来势凶猛,经常会造成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切断公路、铁路交通不说,连救灾都很困难。 教师:对,这说明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好环境,并且还要控制人口,否则人和环境之间就是一种恶性循环。请同学们阅读图8.10,理解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恶性循环。 教师: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板书:四、生态建设 教师:黄土高原的人民如何做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种草,修挡土坝,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学生2:应该控制人口,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3:应该加强科技的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科学种田。 学生4:在不该种粮食的地方,如坡地,就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发展畜牧业。 学生5:应该研究发展生物饲料,让羊不吃天然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学生6:把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方的人们转移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好。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课堂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黄土高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的认识,让我们懂得了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为人类营造美好的家园。
本文档为【黄土高原--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21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