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韩愈《调张籍》教案

韩愈《调张籍》教案

举报
开通vip

韩愈《调张籍》教案韩愈《调张籍》教案 韩 愈《调张籍》 【教学目的要求】 1. 体会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2. 初步了解论诗诗这一文学批评形式 3. 通过对诗歌的讲解,指导学生体认韩愈的诗学主张 【重点、难点】 1. 以歌行论诗的体制 2. 雄奇怪伟的诗歌风格 3. 作者追求险怪的诗学主张 【所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出身于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德宗贞元八年(792)成进士。曾先后作过宣武节度使董晋和宁武节度使张建封的幕僚。...

韩愈《调张籍》教案
韩愈《调张籍》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韩 愈《调张籍》 【教学目的要求】 1. 体会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2. 初步了解论诗诗这一文学批评形式 3. 通过对诗歌的讲解,指导学生体认韩愈的诗学主张 【重点、难点】 1. 以歌行论诗的体制 2. 雄奇怪伟的诗歌风格 3. 作者追求险怪的诗学主张 【所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出身于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德宗贞元八年(792)成进士。曾先后作过宣武节度使董晋和宁武节度使张建封的幕僚。贞元十九年(803)迁监察御史,时关中大旱,上疏请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当政者恶之,贬连州阳山(今广东阳山)令。顺宗即位,量移江陵法曹参军。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奉命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以韩愈兼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淮西平,以功迁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8)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贬潮州刺史。穆宗立,召韩愈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镇州(今河北正定)兵乱,诏韩愈往宣抚。有功,转吏部侍郎。后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再转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韩愈的思想比较复杂。他的主导面无疑仍是儒家思想,但并不是如他自己所标榜的“道统继承者”那样纯粹的儒家思想。他的辟佛,也是从封建政治的需要出发,不是从哲学理论方面来维护儒家反对佛教,没有抓住佛教教义的要害去批判佛教,因而批不倒佛教。并且他口里喊辟佛,但在行动上却与一些大和尚来往甚密。 韩愈在政治的表现上也较为复杂。他反对过分地剥削人民,他反对藩镇的割据,他支持比较开明和有眼光的宰相裴度。但他并没有与当时最反动腐朽的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他写诗文骂过“永贞革新”的主要负责人王叔文,但他与“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如柳宗元、 刘禹锡的私交却很深厚。柳宗元临死,把自己的孩子托给生平好友,韩愈便是被托的一个。而且韩愈对“永贞革新”的具体措施,如停进献、罢官市、禁五坊小儿扰民、出后宫女妓、赦召陆贽、阳城、贬李实这些事项,都明显地表示肯定。他在政治上虽说倾向保守,但绝没有与当时的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而是在公认符合所谓“先王仁政”的范围内,不否定某些不违反封建王朝利益的部分改革。 韩愈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 (《潮州韩文公庙碑》),他所领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发展史上,确有其重要作用。他的诗歌,在唐诗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影响。韩愈诗歌反映的生活面还是较广的,但和杜甫、白居易比起来,韩诗很少有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即使偶尔有几句,那也是描述他自己忠于唐王朝、关心唐王朝的统治的陪衬。但韩诗的风格,在当时却有很大影响。 贞元、元和间,对于大历某些诗人的无病呻吟,以熟烂轻巧之词写远离生活的传统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的风气,有些诗人感到不满。于是提倡写“新乐府”的诗人,以白居易为代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的主张。而另一些和孟郊、韩愈接近的诗人,则以“横空盘硬语”(韩愈《荐士》)、“险语破鬼胆”(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为工。所谓“硬语”、“险语”,就是摒弃陈词滥调打破诗歌格律。具体表观在诗歌中便是以散文入诗、以议论入诗,用奇字险韵。这样确实摆脱了熟滥的习气,但有时故意力求奇险生硬,便往往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感,损害了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而使人感到“佶屈聱牙”晦涩难读。 陈师道指出:“韩以文为诗,故不工尔。”(《后山诗话》)沈括也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惠洪《冷斋夜话》引)。而王船山的批评则更尖锐:“若韩退之以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辐辏(堆砌拼凑)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姜斋诗话》)但也有肯定的。如司空图说:“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如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题柳柳州集后》)而吕惠卿则说:“诗正当如是”(《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些不同的评价,正反映韩诗的特色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韩诗中的那些夸奇斗险的逞才之作,确实有如上所说的特点,如《陆浑山火和皇甫浞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南山》、《嗟哉董生行》、《忽忽》等篇,便是以文为诗、以赋为诗。但韩诗中那些抒发真情实感的作品,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等诗,又确以运用散行单句,洗净浮滥,而显得古朴苍劲,气势雄健。 诗歌不能不注重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才有永久的艺术生命。韩派诗歌以拗劲奇崛来纠正大历的平庸纤弱诗风,有其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内容方面的现实意义不很强,仅以这一种形式来反对那一种形式,自然不免又出现另一种偏差。中唐某些韩派诗人及宋代的以文为诗的风气,都是学习韩诗的优点的同时又学了韩诗的缺点的结果。 三、文本详析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时期的两位伟大诗人。但在中唐时期,他们并没有受到后世这样的推重,在彼此褒贬抑扬之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韩愈是主张李、杜并重的人,他的诗中多次提到李、杜二公。如《荐士》云:“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威春》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石鼓歌》云:“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在《调张籍》中,他又一次热情讴歌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了无限向往与倾慕之情。并以李、杜为依托,表明了追求“险怪”之美的诗歌思想。 诗的前六句为一层,开头即以饱满的热情盛赞李、杜的诗歌文章流存于世,必将放出万丈光芒,照耀千秋。其后则笔锋一转,讥斥那些诽谤中伤李、杜的人是何等愚蠢,就像是蚂蚁要撼动大树一样不自量力。 中间二十二句为一层意思,写作者对李、杜二公的钦羡敬佩之情,赞美他们的诗歌成就。“伊我”四句,言自己生在李、杜之后,只能伸长颈项遥遥地仰望二公的风采。夜间常在梦中见到他们,白天时想起他们来反倒觉得模糊渺茫。这正是“萧条异代不同时”的遗憾。“徒观”六句,以夏禹治水为喻,形象地描述李白和杜甫的杰出创作成就。读到他们千锤百炼写成的作品,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形:就像夏禹治水一样,挥动着巨大的刀斧,江崖峭壁一下子被劈开,洪水倾泻而出,天地间震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惟此”六句,慨叹李、杜命运多舛而不遇,老天爷要使诗人永远发出感人的歌唱,因而故意赐给他们升沉不定的坎坷命运,使他们好比剪去了羽毛的鸟儿锁在笼中,痛苦地看着笼外百鸟的自由飞翔。这是具体地哀伤李、杜的怀才不遇;同时,也是从创作的角度,论述他们诗歌创作何以取得至高成就。平生”六句,惋惜李、杜的诗作多已散佚。他们写了千万篇诗歌,就像金薤插在美玉中,仙官下令六丁神将,行雷闪电降临人间,将它们收走了。流落人间的不过是泰山中的一毫一芒而已。 末十二句为一层意思,是这篇论诗诗的核心。韩愈以李、杜为依托,鲜明地提出了追求“险怪”之美的诗歌思想。“我愿”八句,写作者努力去追攀李、杜,希望能生出两只翅膀,在天地中追寻李、杜的诗歌精神。由于作者的至诚,忽然与李、杜感应交通,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作者的构思之中;反手拔出大鲸的牙齿,举起大瓢酌取天上的酒浆,腾身跨越到浩渺的宇宙中发天籁之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这里值得指出的是,韩愈眼中的李、杜,已远非历史真实的李、杜,而是被他“韩愈化”、艺术化了的李、杜。李、杜诗歌,雄放有之,怪奇则未。韩愈描述的上述诗歌境界,正是他自己提倡的“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刻”的雄怪诗境,是一种全新的,迥异于李、杜、元、白的诗美。他不过是凭借着对李、杜的赞颂抒发自己的诗学思想罢了。诗的最后四句为点题之笔,劝诫老友张籍,不要老是寻章摘句,惨淡经营,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李、杜,创造诗歌新的境界。 这是一首论诗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形象为议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作者本人及其诗歌的 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精湛观点。批评贬斥李、杜的“群儿”及他们的不自量力,并以“蚍蜉撼树”为喻;谈到李、杜诗歌的伟大成就,以大禹治水作比;以“斧凿痕”喻文章的千锤百炼;以“治水航”喻写文章惨淡经营的过程。均恰切、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表达追求险怪诗美的诗歌思想的诗,在艺术风格上亦雄奇怪伟,可谓内容与形式载体达到了高度统一。全诗探险入幽,造意颇奇。用“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这样的奇思怪想来状写李、杜诗歌,真是匪夷所思。讲作者与李、杜“精诚交通”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这“百怪”既有“剌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诗人的幽峭奇思上天下地,雄阔壮丽,令人叹惊。皇甫湜评韩愈的诗歌创作:“及其酣放,豪曲快字,凌纸怪发。”司空图则云:“吾观韩吏部诗歌累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奔腾于天地间。物状奇变,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都是深谙韩诗艺术风格的中的之言。 三、其他参考资料 1.韩愈生平资料汇评 韩退之诗,爱憎相半。爱者以为虽杜子美亦不及,不爱者以为退之于诗本无所得。„„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苏黄门子由有云:唐人诗当推韩、杜,韩诗豪,杜诗雄,然杜之雄亦可以兼韩之豪也。此论得之。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子美笃于忠义,深于经术,故其诗雄而正;李太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诗豪而逸;退之文章侍从,故其诗文有廊庙气。退之诗正可与太白为敌,然二豪不并立,当屈退之第三。 (《岁寒堂诗话》) 今观昌黎之博大而文,鼓吹六经,搜罗百氏,其诗骋驾气势,崭绝崛强,若掀雷决电,千夫万骑,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而莫能止者。又《秋怀》数首及《暮行河堤上》等篇,风骨颇逮建安,但新声不类,此正中之变也。 (《唐诗品汇》) 钟云:唐文奇碎,而退之舂融,志在挽回。唐诗淹雅,而退之艰奥,意专出脱。诗文出一手,彼此犹不相袭,真持世特识也。至其乐府,讽刺寄托,深婉忠厚,真正风雅。读《猗兰》、《拘幽》等篇可见。 (钟惺《唐诗归》) 韩公挺负诗力,所少韵致,出处既掉运不灵,更以储才独富,故犯恶韵斗奇,不加拣择,遂致丛杂难观,得妙笔汰用,瑰宝自出。第以为类押韵之文者过。 (胡震亨《唐音癸签》) 唐人之诗,皆由于悟入,得于造诣。若退之五七言古,虽奇险豪纵,快心露骨,实自才力强大得之,固不假悟入,亦不假造诣也。然详而论之,五言最工,而七言稍逊。 (许学夷《诗源辩体》) 退之五七言律,篇什甚少,入录者虽近中晚,而无怪僻之调;七言“三百六旬”一篇,则近宋人。排律咏物诸篇,偶对工巧,摹写细碎,尽失本相,兹并不录。 (同上) 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而俗儒且谓愈诗大变汉、魏,大变盛唐,格格而不许,何异居蚯蚓之穴,习闻其长鸣,听洪钟之响而怪之,窃窃然议之也。 (叶燮《原诗》) 2.《调张籍》辑评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雪浪斋日记》:退之参李、杜,透机关,于《调张籍》诗见之。自“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以下,至“乞君飞霞珮,与我高颉颃”,此领会语也。从退之言诗者多,而独许籍者,以有见处可以传衣钵耳。 《竹坡诗话》:元微之作李杜优劣论,谓太白不能窥杜甫之藩篱,况堂奥乎,唐人未尝有此论,而稹始为之。至退之云:“李杜文章在„„那用故谤伤”,则不复为优劣矣。洪庆善作《韩文辨证》,著魏道辅之言,谓退之此诗为微之作也。微之虽不当自作优劣,然指稹为愚儿,岂退之之意乎, 《岁寒堂诗话》:元微之尝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而复以太白为不及。故退之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退之于李杜,但极口推尊,而未尝优劣,此乃公论也。 顾嗣立《韩昌黎诗编年笺注》:此诗极称李、杜,盖公素所推服者,而其言则有为而发。《旧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白居易传》:元和十年,居易贬江州司马。时元微之在通州,尝与元书,因论作文之大旨„„是李、杜交讥也。元于元和八年作《杜工部墓志铭》„„其尊杜而贬李,亦已甚矣。时其论新出,愈盖闻而深怪之,故为此诗,因元、白之谤伤,而欲与籍参逐翱翱。要之,籍岂能颉颃于公耶,此所以为“调”也。 3.韩愈的“以文为诗” 韩愈,自退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世人誉为“一代文宗”。但是对于韩愈的诗,却历来是毁誉参半;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就是韩愈的“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主要是指以下这几个方面:即诗多记叙铺陈,好以议论直言感受和情绪,还有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以及不太讲究平仄、音韵等。 韩愈的诗中,五、七言长篇古诗多叙事,律诗和小诗则侧重写景和记事。他善以古文章法为诗,把古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加之起承转合的气脉,贯彻到诗歌创作里去。他还善于把古文描绘事件、刻画人物、摹写物状的笔法运用到诗中,或有意把古文句法引入诗中,屏除骈句,力求造成错落之美。另外,韩愈的诗还经常突破诗的一般音节,并用虚字入诗。 五言诗的音节一般是上二下三,七言诗的音节一般是上四下三,韩愈却有意打破这种常规,努力营造一种别出心裁的反均衡、反圆润的美,打乱原有的节奏感。 韩愈的以文为诗是对诗歌传统表现手法的一种革新,在矫正中唐以来柔弱浮荡诗风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正因为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所以自然也会有不足之处。 以文为诗,有时侯运用不当,便会削弱诗歌语言的精练和魅力。铺陈过多,会使诗缺少含蓄的诗境和诗情;太多的抽象化议论,也会造成诗歌语言的松散,损害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像《谢自然诗》中长达36句的议论,几乎完全失去了诗歌应有的抒情性和音乐美。至于以文言虚字入诗、虚字押韵,也有不足取的地方。 总而言之,韩愈的以文为诗,正是有失有得,这是毋庸讳言的,应正确的加以分析和借鉴。 韩愈的诗在唐代为别派,不过从小李杜等人的古诗中,已能感觉到受韩愈诗影响的痕迹了,如李商隐的七古《韩碑》。不过韩愈诗真正受到重视,则是在宋代。后人对此做过如下的概括: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舜卿)、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端,可谓极盛。 唐朝诗人在诗坛上建立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这样“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韩愈的以文为诗,开拓了诗体,丰富了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诗歌语言的解放,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而这种作法,正合了有志于变革创新的宋代诗人们的需要,成为他们扫除宋初西昆派浮艳诗风的有力武器,为他们确立新的一代诗风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这种诗风后人称之为“散文化”。散文化虽不能完全概括宋代诗歌的全部特点,但是经过了反对西昆之后,散文化成为宋诗的主流,这的确也是事实。 四、思考题思路提示 1. 古人评价韩愈的诗“雄奇险怪”,你看本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风格, 如“伊我生其后”一段等。 2. 你是否喜欢李、杜诗歌,你如何看作者对李、杜的评价, 结合导读,由学生自己理解 3. 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相关观点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差别,分析原因是什么。 白居易认为杜甫的诗歌成就高于李白,而且总的来说,他对李杜评价不如韩愈评价得高。原因是白居易主张文学反映社会,泄导人情,也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韩愈更多着眼在艺术性上。 4. 与下面的论诗诗相互参照,分析以诗歌的形式说理,其优劣何在, 论诗诗大多短小精练,内容集中。或评论作家、议论作品,或发表主张,都将观点凝缩在一两句诗中,给人印象深刻。其缺点则是因其篇幅所限,内容不容易展开,论述的内在逻辑性较差。
本文档为【韩愈《调张籍》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11-26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