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

举报
开通vip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doc 绪 论 一、语法 按一般理解,语法是词、词组、句子,甚至句组的组织规则、结构规则。以句子而论: 我把他请来了。 小老虎把大驴子吃掉了。 梁生宝把稻种买来了。 …… np1,把,np2,vp 这是一种习惯。对一般人来说是习焉不察的,是大家都遵守的。当然,这是简单叙述,进一步考察,还有很多内容。 语法的两重含义:规则、学说。规则是一套,学说可以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语料选择不同等等,导致不同的看法)。但检验的最终依据是事实。 有人把“语法”理解得很宽。...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
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doc 绪 论 一、语法 按一般理解,语法是词、词组、句子,甚至句组的组织规则、结构规则。以句子而论: 我把他请来了。 小老虎把大驴子吃掉了。 梁生宝把稻种买来了。 …… np1,把,np2,vp 这是一种习惯。对一般人来说是习焉不察的,是大家都遵守的。当然,这是简单叙述,进一步考察,还有很多内容。 语法的两重含义:规则、学说。规则是一套,学说可以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语料选择不同等等,导致不同的看法)。但检验的最终依据是事实。 有人把“语法”理解得很宽。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关于语法是这样说的:“某些当代的语言学家把语法看作包容一切的语言分析理论,如转换生成语法、系统语法、法位学、层次语法就是这样。”(汉译本第149页) 语法有共时语法、历时语法之分。共时语法是指一个时期断代的规则。历时语法是语法要素的历史发展。 语法有学校语法和专家语法之分。学校语法又称教学语法(专为教学目的而制定的语法常常叫作学校语法)。专家语法又称科学语法(研究一般语言或特定语言的语法叫科学语法)。 语法有规范语法和描写语法之分。“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试图提供普遍有效的规则,表明某种语言必须这样说,这样写”。“今天大多数语言学家赞成语法应该是描写性的,即语法应该把实际的惯用法记录下来,系统地阐述生成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规则,这样,语法就成为能使学习者无论对本族语还是对外语的运用臻于完善的有价值的工具。”(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 语法又分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构造和分类(外语里加上“形态”)。句法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则,包括词组结构规则,句子构造规则。 二、 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或称概括性) 语法规则是从无数词、句子里概括出来的。学习语法也要有抽象能力。比如: 教科书、练习本:词性相同 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来客人:词组结构相同 这种书不看、不看这种书:词组结构不同 2.稳固性 语法规则也在缓慢变化。在语言三要素中,语法变化最慢。 例如: 王正尸方。(甲骨文,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 贞:今日壬申其雨,之日允雨。(又)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大郎,你却吃得酒下~有场天来大喜事投奔你,铲地坐得牢里~(《古今小说》) 解释。 3.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语法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这特点体现了语法 的民族性。比如: 共性:名词、动词的划分。单句、复句。 特性:比较而言。同英语比较,汉语没有形态(带“子”的并非都是名词,带“了”等不都是动词)。 4.系统性 《现代汉语词典》:“系统: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系统是指不同的语法现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分别处于不同层面,构成一个整体,一个网络,任何一个语法成分、任何一种语法现象都是这个系统、这个网络的一部分,都处于特定的关系之中。语法研究的是关系。 5.生成性 语法规则可以使人造成无数新的句子。 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传统的说法: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因而词序、虚词特别重要。这是现代汉语的两个手段。有人讲这就是特点。现在又有人说汉语词序灵活、虚词常常省略。那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语序重要,这话是对的,但不限于汉语。以法语为例: 根据[法]g.mauger《现代法语实用语法》,cher在名词后表示“昂贵”,在名词前表示“亲爱的”: un manteau cher 昂贵的大衣 mon cher ami 我亲爱的朋友 法语、英语等语言中词序都重要,不能单单说汉语词序重要就是汉语的特点。 虚词也很重要,但不光是汉语如此。不能说虚词就是汉语的特点。 我们提两点: 1.汉语实词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复合词的构造和词组的构造,以及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遵循同一套规则。 四、 中国的语法研究 中国的语法研究可以推到很早的古代。古人在注解古书时就开始谈论句子结构。研究较早的是虚词,古人称为“词、助字、助词、虚字”,最早的虚词著作是元代卢以纬的《助语辞》。 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著作。马氏称语法为“葛郎玛”。20世纪8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语法丛书》,收1898—1948这50年间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10种: 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 国文法草创(陈承泽,1922) 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1922) 新著国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法(黎锦熙,1924) 高等国文法(杨树达,1929)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等,1943) 中国文法论(何容,1942)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194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1943) 汉语语法论(高名凯,1948) 解放后有几部语法学著作值得推荐: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1952/1961) 汉语口语语法/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1968) 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吕叔湘,1979)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 语法讲义(朱德熙,1982) 语法答问(朱德熙,1985)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1993)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1995)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张敏,1998) 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1998) 中国最早称“文法”,“语法”是后来的术语。按说“文法”偏重指研究文言文,书面语的,“语法”偏重指白话文、口语的。现在一般称“语法”。 据陈望道考证,“文法”最早出于《史记》,指规则、法律而言。到宋代,“文法”成了文理、文势、作文、修辞的同义词。从《马氏文通》开始,“文法”成了现在的通常用法。“语法”最早见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跟宋代的“文法”义同。从1913年,胡以鲁编《国语学草创》,取得今天这种用法。 100多年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在印欧语语法学影响和启发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促进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一些学者养成了以印欧语语法学的眼光看汉语的习惯,这也阻碍了我们认清现代汉语语法的真实面目。弄清汉语语法的特点,进一步摆脱印欧语语法学的羁绊,是汉语语法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第一节 语法单位 我们设立了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以及句组)。 一、语素 定义: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橱|子|里|有|许|多|残|破|而|能|将|就|使|用|的|啤|酒|杯|,香槟|杯|,和|各|式|各|样|的|玻璃|与|咖啡|盒|子|。(《四世同堂》) 香槟 [法]champagne确定语素,大体上和汉字一致。但是不能认为一个语素就绝对地是一个汉字,也不能说一个汉字就一定是一个语素。从音节上说,汉语的语素是单音节形式占优势。 语素分类:1.词根与词缀。2.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成词是说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写、字、红、吗、为、和。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永远作为词的一部分:,子、老,、视、民。 因此,有三种情况: a.只能独立成词。 b.可以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语素构成另外的词。 c.不能成词。 a、b两种情况是成词语素表现出来的,c是不成词语素表现出来的。 二、词定义: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无论|如何|不|能|理解|怎么|会|有|这样|默默|忍受|的|人|,中国|妇女|就|是|这样|奉献|的|吗, 哎呀|妈|嗳|,可|把|我|憋|死|了~ 语法上研究词,主要研究其活动能力,即研究词性(语法功能)。 三、词组(短语) 定义:词和词组合起来形成的语法单位是词组。又近似地称为短语、句法结构。 对词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结构上分,如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连谓、兼语,以及“的”字结构、介词结构、方位结构、数量结构等等。 一是从功能上看,有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等。 例如: 伟大祖国 名词性的偏正词组 好人的戏最难演 谓词性的主谓词组四、 句子定义:词/词组带上特定的句调,前后有较大的停顿,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赵元任说:“一个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截话语。”(《汉语口语语法》汉译本第41页) 词/词组 句子 我去 我去。 快 快~ 谁 谁, 真好 真好~ 句子从结构上说(撇开语调)就是一个词或词组,句子构造和词组构造是一致的。 “真好~”是句子,“你真好。”“真好啊~”中的“真好”被包含,不是句子。句子可以从结构上分类。 首先分为单句、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我看见一架飞机。(主谓句)飞机~(非主谓句)主谓句、非主谓句以及复句又可以进一步分类,这在以后还会具体讨论。 句子可以从语气上分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和呼应句。五、 句组有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在复句后面简单讨论。 第二节 词 类 一、词类概念及分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为什么要分词类,这是为了讲语法的需要。(吕叔湘) 把语言中所有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可以划分为几类、那几类,这是词的分类。类 分好了,确定一个一个具体的词应该归入那一类,这是词的归类。现在把词分类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了,归类的问题也有一些复杂性。 分类、归类方面的困难有二:主观的,标准问题。客观的是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恩格思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度。”(《选集》第三卷第535页) 标准: 1.意义。过去讲“词义?语法范畴”。 2.形态。形态对内没有普遍性,对外没有排他性。 3.功能。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的总和。分布的总和。具体说,充当那些成分、跟哪些词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结合。 有主张三个标准的。从逻辑上说,三个标准不合逻辑。又,根据意义,“战争”表示行为,该归入动词,同于“打仗”。根据功能,“战争”是名词。这很难统一。又说,以一个为主,其他参考,不一致时怎么办,我们主张根据功能。 词义和词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词缺少形态,形态不能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按词的功能给词分类,这和词类的含义是一致的。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实词:名词、数词、量词(以上为体词)、动词、形容词(以上为谓词)、区别词、副 词、代词(代实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叹词、拟声词。 1.实词和虚词:按传统的处理方法,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2.体词和谓词:谓词作谓语能力最强,体词作主语能力最强,作谓语能力较弱。 资料 我们曾经对8153个常用词的词性进行过粗略的分析统计,各类词比例大致如下: 名词 3465 42.5% 动词 3046 37.36% 形容词 842 10.32% 区别词 122 1.5% 数词 25 0.3% 量词 126 1.54% 代词 55 0.67% 副词 309 3.79% 介词 46 0.56% 连词 82 1% 助词 13 0.16% 语气词 5 0.06% 叹词 12 0.14% 拟声词 5 0.06% 三、名词 电灯、书、笔、桌子 个体名词/可数名词 水、面粉、黄沙、布 物质名词/不可数名词 师生、父母、子女、枪支 集合名词 学说、礼节、思想、良心 抽象名词 北京、鲁迅、《诗经》、赵州桥 专有名词 宋朝、今天、上午、刚才 时间名词 门口、亚洲、头里、教室里 处所名词 上、下、左、右、东北 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功能: 1.做主语、宾语、定语能力比较强,有时可以做谓语。少数可以做状语。 2.一般不能重叠。 3.名词能够受定语修饰或做介词的宾语(在/到),不能受副词修饰。 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名词,程序是:先确定是体词。体词中能受数量词限定,或能放在 介词“在/到”后面的是名词。 问题讨论 山山水水、花花草草 山不山水不水、人不人鬼不鬼 管他政策不政策 你已经大学生了 方位词有单纯的、复合的。复合有两种:一是单纯的加“边、面、头”等。二是单纯的互相结合。复合方位词比单纯方位词自由。方位词构成方位词组,一表时间(上大学以前),一表处所(楼梯旁)。 四、 动词、形容词 都是谓词。鉴别方法:不/没有。 用带宾语和加“很”来分清两类的界限(见下页表。表中用到的例词是“休息”、“光 荣”、“修理”、“赞成”、“纯洁”。) ,很 ,宾语 例词 结论 , , 休息 动词 , , 光荣 形容词 , , 修理 动词 , ? , 赞成 动词 , ? , 纯洁 形容词/动词 例词:满意、害怕、恨、后悔、怀念、怀疑、讲究、同情、同意、赞成、重视、注意、尊重、 尊敬。 动词 1.动词的功能。 2.动词的小类: 及物不及物。能带受事宾语的是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但不是非得带了宾语 才是及物动词。 趋向动词。有单纯的、复合的两类。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以作动词后的趋向补语。 助动词。汉语的助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小类。它就是谓宾动词的一部分。助动词使用不当 的例: 他们爱护庄稼,不肯踏坏庄稼。 他不得不躺倒在病床上。 动词“是”。a是b是否表示a,b永远成立,未必。 3.动词重叠: a,aa(看看) ab,abab(研究研究) ab,aab(散散步) 不是每一个动词都能重叠,如“姓、企图”。 4.带“了、着、过” 有的能带,有的不能带。而且具体词与这三个形式结合还有参差。 形容词 1.功能。 2.重叠: a,aa儿的(高高儿的、红红儿的) ab,aabb(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ab,abab(碧绿碧绿、金黄金黄) 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能重叠:光荣、幸福。 3.形容词小类: 高、大、红、整齐、美丽、行、悬 通红、红通通、高高兴兴、灰不溜秋 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4.关于形容词使动转化问题。兼类问题。 五、 区别词 区别词的例: 单、棉 男、女 正、副 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恶性、良性 急性、慢性 不法 宽映幕、莫须有 功能 作定语。加“的”。 不作谓语。 不断增加:高新技术、跨国公司、高架双向双行四车道立交桥。 与副词的关系:兼类问题(非常、共同、同步、暂时)。 六、 数词、量词 1.数词 分两类:基数词表示数目大小。序数词表示事物的顺序。基数词包括整数、分数(含 百分数)、概数、小数等。序数用“第”放在基数词的正整数前面构成,但习惯上又常常省 去这个词缀。此外还有一些习惯用法:老三、元月、初八。 2.量词 分两类。 名量 个体量词:个、张、条、棵、颗 集合量词:把(一把米)、堆、部分、些、点儿 单位量词:克、米、升(千克(公斤)、吨,千米(公里),毫升) 斤、两、尺、寸、里、亩 复合量词:架次、人次、秒立方、吨公里 借用量词: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词。 “捆儿、挑儿”也是量词,因为有“儿”,看成借用了动词“捆、挑”有点儿勉强。 动量 专用:次、下、回、阵、顿、番、遍、场(cháng)、场(chǎng)、趟、通(tòng) 借用:借名词(看一眼、咬一口、打一枪、砍一刀) 借单音动词(看一看、想一想) (地球也要抖三抖、嘴唇又撇了几撇、这里的房租得往上提那么一提) 关于量词,有几点要强调: 个体名词,乃至于某些动词,都用量词,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名量词同动量词的结合,有的可以说出理由,有的说不出理由。 3.数量词使用问题 ?“二”和“两” 先说“二” a.单说。 b.百以内基数中的“2”。 c.构成序数。 d.放在“百、千、万、亿”前. e.放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词前。 再看“两” 只有上面所说“二”的d、e两项用法,而且在d这个用法上不出现在“百”的前面,在e 这个用法上可以用在所有量词前面。 此外,“两”可以用于表示成双成对的事物。还表示数目不大的不定数。 ?倍数 ,全国现有双眼盲人450万,单眼盲是双眼盲的一倍。 ,我接过章鸡一看,是麻灰色,比家鸡小一倍。 倍数往大里说,说“大/多/增长”多少多少倍,不往小里说,不说“小/少/减少”多少多少 倍。 “番”也值得注意。 设原有数为100,翻n番,100×2n 《现代汉语八百词》:“‘翻几番’本来是乘以几个2的意思,如100翻3番就用2乘3次(100×2×2×2,800)。但是现在有另一种用法‘翻几番’就是乘以几,如100翻3番就是乘以3(100×3,300)。”(第172页)(说明:这个分析意见值得讨论。) 数字表示法应该很严格,无模糊不清之处。 ?数量词重叠问题 有些量词可以重叠: 华联无假货,件件请放心。 数量词重叠: 妈妈一点一点有了进步。 二诸葛一夜没睡,一遍一遍地念:“大黑怎么还不回来~大黑怎么还不回来~ 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对这件事一一加以说明。 请思考:哪些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位置有什么特点,数量词重叠有几种情形,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七、 副词 语法功能:只能作状语。反之亦然。有几点要讲。 1.副词的识别。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而不是能作状语。能作状语的还可以是形容词等等:“突然”和“忽然”)。 副词作状语可以连接分句的有:就、才、都、也、却。 2.副词内部比较复杂。 书上把副词又分若干小类。不同小类的副词表达的语法意义不一样。没小类又有好几个副词,虽然副词的概括意义相同,但是具体的又有分别。 有的副词可以属于好几个小类。比如“都”是范围副词,但是又表示语气。又如“就、才”。 这带来句法上的一些复杂情况: 这些书都看了。 我们都看了。 这些书我们都看了。 3.在北京口语中,有的副词可以单用:何必、简直、未必、大概。至于“不、没有”从来就是可以单用的。 4.与区别词兼类的问题。 八、 代词 在列词类表时,把代词与其他实词并列,这是因为代词可以代替各类实词。 代词是替代其他词,或指称、区别事物的词。代词好象一个变量,他的值要由具体的 语言环境来赋予。 代词分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代词的运用: 1.要避免指代不明: 阿么依一路上唱个不停,见什么唱什么,简直“出口成歌”。当他把我们领到黑龙潭时,看到有位同志正和他爱人并排坐在潭边观鱼,于是这又成了他歌唱的好材料。 2.注意人称代词的活用: 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干起仗来。 那些机器整日整夜地响个不停,吵得你没法休息。 3.您: 帖木真说:“我的马被人劫去了~”说了,别勒古台说:“我赶去~”合撒儿说:“你不能,我赶去~”帖木真又说:“您都不能,我去~” (《元朝秘史》,刘坚《古代白话文献选读》第370页) 在上面引用的《元朝秘史》的用例中,“您”指第二人称复数。 4.第三人称: “它”在口语中一般做宾语,不做主语。“它们”则在口语中不大用。 “他、她”读音一样,受西文的影响,把它们在书面上分开,是有作用的: 这时候前面一张面庞在他的眼里显得更大了,顺受的、哀求的表情显得更动人。他想安慰她,给她一点东西。可是他想不出他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她。他无意间想到了她的命运。他明白她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家》) 他,觉慧;她,鸣凤。 5.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任指 (谁派你来的,)谁也没有派我来。 (我怕谁啊,)我谁也不怕~ 问谁,谁也不说。 他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打听,什么都要亲自看看才好。 看见什么都觉得有趣。 虚指 想说点儿什么,可是又不知该说什么好。 凤儿,这屋子我好象是在哪儿见过的。 (对了,牛大姐哪儿去了,)半天了,总觉得少个谁,就是想不起来。 九、 介词 介词包括两种情况: a.把、被、关于、对于、自从、按照„„ b.在、到、朝、向、为(wèi)、替、经过、通过„„ 前一类是纯粹的介词,后一类是正在变化中的介词,与动词存在一个划界的问题。 在:李有才还在家吧, 在家编快板儿。 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介词。 功能: 1.不能单独做谓语。介词结构也不能单独作谓语。 2.介词没有动态变化。 3.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 介词也要逐个研究。比如“关于”和“对于”:“关于”重在确定范围;“对于”指明对象。“关于”形成的介词结构在主语前,“对于”不一定。使用“对于”防止主客颠倒。 十、 连词 可以分为两组: a.和、同、跟、与、及,或 b.不但、而且、如果、既然、尚且、何况„„ 这里讨论a组,b组在讨论复句时再讨论。 “和”的用法: 1.基本用法:连接体词。不同于英语的and,英语的and可以连接谓词,还可以连接句 子。 现在“和”也可连接谓词,但是这样形成的联合词组不能单独作谓语。(举例) 2.连词“和”与介词“和”: a.小王和小李是山东人 b.小王和小李过不去 a里的“和”是连词,b里的“和”是介词。分辨方法:换位、插入、删除。 3.连词“和”与介词“和”在一起出现,要穿插使用。下面的用例有语病: ,在这两本书中,作者使用的参考框架不仅意在区别这些意义,而且是要将 这些意义和它的来源和影响联系起来考察。(《读书》1995年第2期) 前一个“和”是介词,后一个“和”是连词,应该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前一个改为“同”。 十一、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动态助词:了、着、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1.结构助词: “的”字结构。“所”字结构:我所知道的情况。 2.动态助词: “了”表示完成。“着”表示正在进行,表示状态:看着他。门口站着一个人。“过”表示经验。动态助词表示的意义与时间可以分离。 3.比况助词: “一样”要读轻声。 十二、语气词 附着在句末或句中某些词的后面,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气。 你拜年去的时候,就手辞一辞吧。(《正红旗下》) 不应酬吧,怕女儿受气;应酬吧,钱呢,(又) 一般认为语气词是“啊、吗、吧、呢、了、罢了、来着”等等,“的”有争议。 要注意区分:助词“了”和语气词“了”。语气词“啊”和后面要讨论的叹词“啊”(仅仅书面形式相同)。 十三、叹词、拟声词 这两类一般单说。赵元任先生认为,叹词是最典型的句子。 叹词、拟声词可以借用: 定大爷哈哈地笑了一阵。(《正红旗下》) 定大爷极细心地听取二哥的陈述,只在必要的地方“啊”一下或“哈”一下。(又) 凡是他不愿明说的地方,他便问一声“啊”,叫客人去揣摩。(又) 每逢遇到教友们,他必咔咔几下。(又) 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刷刷的一片雨声。 (《骆驼祥子》) 十四、词的兼类 1.兼类的定义: 一个词如果可以归入两个/两个以上的类,就是兼类。词的分类和归类要作到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词的兼类是少数。 2.主要的兼类情况: 名/动:代表。 名/形:科学。 动/形:活跃。 动/介:在、朝、向。 介/连:和。 3.活用和同音词: 活用不能视为兼类,因为不是同一个词。 广告词:梦娜袜业,真的很女人。 同音词是指两个/两个以上的词之间的关系: 白:白1纸、白2跑。 老:老1人、老2不讲话。 怪:脾气很怪1、这事儿不能怪2他、怪3好的。 六、 语素、词、词组、句子的比较“四级”语法单位。所谓级指的是质不是量。语素构成词。词构成词组。词或词组形成句子。一般把语素到词归为词法;词构成词组、词或词组形成句子,归为句法。 第三节 词组和层次分析 一、词组的类型 分析词组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词组的内部构造,即结构关系;二是词组的功能, 即观察词组形成句子的能力或充当其他词组直接成分的能力。 1.偏正词组 先看例: 中等学校 深厚(的)友谊 热烈欢迎 认真学习 非常高兴 比较方便 偏正词组由两项构成,前一项叫修饰语,后一项叫中心语。一般说来,两项之间可以插入“的”或“地”。不过,有些词组不能插入“的”或“地”;有的插入“的”或“地”以后,意思可能不一样,比如“中等学校”指学校的档次;“中等的学校”则指学校的规模。从功能上说,偏正词组可以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根据整个偏正词组的性质,修饰语可以分为两类,动词、形容词性的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是定语,名词性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 2.述补词组: 看例: 走进来 站稳 说得清?说不清 看得清清楚楚 好极了 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述补词组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述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插入“得”。述补词组都是谓词性的,两个直接成分都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根据中心语的性质,述补词组可以分成两类,即动词性的或形容性的。 3.述宾词组 看例: 看书(受事) 教我(与事) 去上海(处所) 写信(结果) 洗凉水(工具) 等天亮(时间) 来客人(施事) 乐死人(致使) 述宾词组也由两项构成,前一项是述语,后一项是宾语。宾语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其他语义角色:与事、处所、结果、工具、时间,甚至施事。带宾语的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词语(比如末一例,述语由形容词性的述补词组充当)。一般认为,述语和补语之间可以插入“了、着、过”,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述宾词组是动词性的。 4.联合词组 看例: 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 调查研究 又高又大 联合词组由两项或更多的项构成。构成联合词组的各项一般词性相同或大致相同。不过有些联合词组的直接成分词性不同。联合词组的各项意义大致同类。根据构成联合词组的词语的性质,联合词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联合词组各项语义上是平行的,各项可以交换位置。有些联合词组的直接成分不能交换位置,这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联合词组各项之间可以是相加关系,也可以是选择关系。 5.主谓词组 看例: 他说(施事) 信寄走了(受事) 信写好了(结果) 大笔写大字(工具) 小王通知过了(与事) 上海没有去过(处所) 春节盼来了(时间) 主谓词组由两项构成,前一项是主语,后一项是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语常常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结果、工具、与事、处所、时间等等。主谓词组的谓词性的。 6.连谓词组 看例: 吃过饭看电影 坐船去汉口 站着说 连谓词组由两个谓词性成分构成。谓词性成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因此连谓词组各项不能改变顺序。有的连谓词组似乎可以改变顺序,但是意义可能不一样。比如“坐船去汉口”是先坐船,再说目的地是汉口。“去汉口坐船”则是从汉口坐船,还存在如何去汉口的问题。连谓词组是谓词性的词组。 7.兼语词组 看例: 派我去 选他当组长 称他为傻瓜 兼语词组是一个传统的划分,它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动词1+名词+动词2”。名词对于动词1来说是宾语,对于动词2来说是主语。兼语的划分已经有了几十年,不过这个划分是不合理的,所以近年来有人主张取消兼语式的划分,把它归入连谓词组中去。这些问题以后再讨论。 8.同位词组 看例: 首都北京 厂长老王 同位词组的两项指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同位词组是名词性的。 二、复杂词组的分析 1.复杂词组 先讨论复杂词组的概念。 写文章?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用“一篇文章”替换“写文章”里的“文章”就形成了“写了一篇文章”,再用“很好的文章”替换“文章”就形成了“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次一次地替换,就形成了很复杂的词组。现在分析“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层次分析示例) 复杂的词组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词组。 2.层次分析: 现在分析几个词组: 认真学习外语 (层次分析示例) 买了一本书 (层次分析示例) 他走了进来 (层次分析示例) 这三个词组层次一样,主要靠标出结构关系来区别。 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比较; 很有办法 很有办法 (层次分析示例) 分析到词,才可以发现前一种划分是错的。因此层次分析的要求是:划分层次,标明关系, 分析到词。(结合以上分析,进一步介绍切分三原则:成结构、能组合、合原意。) 三、歧义词组 一个词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解释,这个词组是歧义词组。 下面讨论歧义的成因。 1.一个词组中如果有词语多义,可能引起整个词组歧义: 分析用例: 这是小李的朋友 我可以三天不吃饭 2.词性不同: 分析用例 饭不热了 他原来是个工人 3.层次划分不同 分析用例: 救过他姐姐的学生 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年老的男人和女人(old men and women) 优秀的中篇小说的作者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 4.结构关系不同 分析用例: 他没有病 车没有锁 要学习文件 5.语义指向不同 分析用例: 这个人谁也不相信 连我也不相信 反对的是他 以上讨论的是引起词组歧义的一些主要原因,此外还可以有其他一些原因: 他不会写诗(逻辑重音位置不同。示范分析。) 有时还可以多种原因共同起作用,使一个词组歧义: 她的鞋做得好(多种原因。含语境。分析。) 研究歧义现象的意义:对歧义现象的分析表明,不仅用不同词语造出的语句会有不同的意义, 相同词语造出的语句也会因为词的义项的不同选择、词语的语法功能不同、组合时的不同层 次、不同结构关系、词之间不同类型的语义联系、不同的语音形式,甚至出现在不同的语言 环境之中,而影响到语句的意义。歧义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探索语句结构的奥秘。 第三节 词组和层次分析 一、词组的类型 分析词组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词组的内部构造,即结构关系;二是词组的功能, 即观察词组形成句子的能力或充当其他词组直接成分的能力。 1.偏正词组 先看例: 中等学校 深厚(的)友谊 热烈欢迎 认真学习 非常高兴 比较方便 偏正词组由两项构成,前一项叫修饰语,后一项叫中心语。一般说来,两项之间可以插入“的”或“地”。不过,有些词组不能插入“的”或“地”;有的插入“的”或“地”以后,意思可能不一样,比如“中等学校”指学校的档次;“中等的学校”则指学校的规模。从功能上说,偏正词组可以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根据整个偏正词组的性质,修饰语可以分为两类,动词、形容词性的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是定语,名词性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 2.述补词组: 看例: 走进来 站稳 说得清?说不清 看得清清楚楚 好极了 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述补词组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述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插入“得”。述补词组都是谓词性的,两个直接成分都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根据中心语的性质,述补词组可以分成两类,即动词性的或形容性的。 3.述宾词组 看例: 看书(受事) 教我(与事) 去上海(处所) 写信(结果) 洗凉水(工具) 等天亮(时间) 来客人(施事) 乐死人(致使) 述宾词组也由两项构成,前一项是述语,后一项是宾语。宾语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其他语义角色:与事、处所、结果、工具、时间,甚至施事。带宾语的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词语(比如末一例,述语由形容词性的述补词组充当)。一般认为,述语和补语之间可以插入“了、着、过”,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述宾词组是动词性的。 4.联合词组 看例: 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 调查研究 又高又大 联合词组由两项或更多的项构成。构成联合词组的各项一般词性相同或大致相同。不过有些联合词组的直接成分词性不同。联合词组的各项意义大致同类。根据构成联合词组的词语的性质,联合词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联合词组各项语义上是平行的,各项可以交换位置。有些联合词组的直接成分不能交换位置,这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联合词组各项之间可以是相加关系,也可以是选择关系。 5.主谓词组 看例: 他说(施事) 信寄走了(受事) 信写好了(结果) 大笔写大字(工具) 小王通知过了(与事) 上海没有去过(处所) 春节盼来了(时间) 主谓词组由两项构成,前一项是主语,后一项是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语常常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结果、工具、与事、处所、时间等等。主谓词组的谓词性的。 6.连谓词组 看例: 吃过饭看电影 坐船去汉口 站着说 连谓词组由两个谓词性成分构成。谓词性成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因此连谓词组各项不能改变顺序。有的连谓词组似乎可以改变顺序,但是意义可能不一样。比如“坐船去汉口”是先坐船,再说目的地是汉口。“去汉口坐船”则是从汉口坐船,还存在如何去汉口的问题。连谓词组是谓词性的词组。 7.兼语词组 看例: 派我去 选他当组长 称他为傻瓜 兼语词组是一个传统的划分,它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动词1+名词+动词2”。名词对于动词1来说是宾语,对于动词2来说是主语。兼语的划分已经有了几十年,不过这个划分是不合理的,所以近年来有人主张取消兼语式的划分,把它归入连谓词组中去。这些问题以后再讨论。 8.同位词组 看例: 首都北京 厂长老王 同位词组的两项指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同位词组是名词性的。 二、复杂词组的分析 1.复杂词组 先讨论复杂词组的概念。 写文章?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用“一篇文章”替换“写文章”里的“文章”就形成了“写了一篇文章”,再用“很好的文 章”替换“文章”就形成了“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次一次地替换,就形成 了很复杂的词组。现在分析“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层次分析示例) 复杂的词组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词组。 2.层次分析: 现在分析几个词组: 认真学习外语 (层次分析示例) 买了一本书 (层次分析示例) 他走了进来 (层次分析示例) 这三个词组层次一样,主要靠标出结构关系来区别。 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比较; 很有办法 很有办法 (层次分析示例) 分析到词,才可以发现前一种划分是错的。因此层次分析的要求是:划分层次,标明关系, 分析到词。(结合以上分析,进一步介绍切分三原则:成结构、能组合、合原意。) 三、歧义词组 一个词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解释,这个词组是歧义词组。 下面讨论歧义的成因。 1.一个词组中如果有词语多义,可能引起整个词组歧义: 分析用例: 这是小李的朋友 我可以三天不吃饭 2.词性不同: 分析用例 饭不热了 他原来是个工人 3.层次划分不同 分析用例: 救过他姐姐的学生 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年老的男人和女人(old men and women) 优秀的中篇小说的作者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 4.结构关系不同 分析用例: 他没有病 车没有锁 要学习文件 5.语义指向不同 分析用例: 这个人谁也不相信 连我也不相信 反对的是他 以上讨论的是引起词组歧义的一些主要原因,此外还可以有其他一些原因: 他不会写诗(逻辑重音位置不同。示范分析。) 有时还可以多种原因共同起作用,使一个词组歧义: 她的鞋做得好(多种原因。含语境。分析。) 研究歧义现象的意义:对歧义现象的分析表明,不仅用不同词语造出的语句会有不同的意义, 相同词语造出的语句也会因为词的义项的不同选择、词语的语法功能不同、组合时的不同层 次、不同结构关系、词之间不同类型的语义联系、不同的语音形式,甚至出现在不同的语言 环境之中,而影响到语句的意义。歧义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探索语句结构的奥秘。 第五节 述宾词组:述语和宾语 一、 述语和宾语的意义 述语表示某种行为、动作,也可以表示判断、存在等意义。宾语是述语所涉及到的对 象。 宾语对述语的意义: 读书、看见一个人、怕他 (受事) 写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包饺子、挖河 (结果) 给他、帮助我、教你 (与事) 打枪、吃大碗、洗凉水 (工具) 上船、下馆子、去北京 (处所) 斗鸡、急死他、气气你 (致使) 唱梅派唱腔、写魏碑、游蛙泳 (方式) 来客人了、站着一个人 (施事) 表哥姓蔡,人都叫他蔡铁匠,又叫他“黑老蔡”。 宾语分受事、施事、其他三类。这样分类,不仅说宾语常常是受事,更强调宾语还可 以是施事。 宾语不一定是施事,宾语不一定是受事。主语是已知的,宾语则常常是未知的。 二、宾语的构成和动词的分类 1.宾语的构成 体词性词语作宾语,这不必说;谓词性词语也可以作宾语: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从宾语看动词 ?有的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骑、吃、修理、养成、给 ?有的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 a.表示心理活动、认识活动: 认为、以为、希望、主张、觉得 b.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开始、结束 c.虚化动词 给予、予以、加以、进行(“进行”有时可以带某些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如 “战争”) ?有的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看、喜欢、怕、爱、知道、是、通知 3.动词“是”的宾语 “是”的宾语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比较: 我′大学生,我是′大学生,我′是大学生 我′不去,我是′不去,我′是不去 妈对不起你,是妈对不起你。(《雷雨》) 曾皓 究竟文清走了没有, 愫芳 走了。 曾皓 你可不要骗我。 愫芳 是走了~(《北京人》) “是”表示肯定、强调。有人认为“是”在谓词前表示“确实”,应该分析为副词。这是按 意义分类。 “是”作述语有一种特殊格式: 这孩子真是头是头,脑是脑。(《日出》) 一是一,二是二。 今儿是今儿,昨儿是昨儿,没关系。(《皇城根》) 交朋友是交朋友,作生意是作生意,送人情是送人情,放垫本是放垫本, 都要分清。 (《烟壶》) 表示毫不含糊,毫不凌乱。 这件衣服好是好,就是颜色淡了点儿。 他写是写了,但不那么认真。 表示转折前的让步。即使作主语的动词、形容词不出现,也同样表示让步。 三、双宾语 我给了他一本书 双宾语是述宾结构带宾语。能带带两个宾语的动词是给予义动词:给、送、赔、赠、卖、教(阴平)、告诉、问、通知。此外,有些动词带“给”也能带双宾语,如“交给”、“寄给”等等。有些动词在带了受事宾语后又可以带一个与事宾语:安排(“安排他”,“他”是受事;在构成“安排住房”,“安排”有了受事宾语后,可以再带一个与事宾语形成“安排他一处住房”)。讨论:取得义动词后面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不是双宾语。 四、存现宾语 山上长着一棵树。 前面走过来一个人。 他家丢了一只鸡 存现宾语是存现句的宾语。存现句的格式是: 名词性词语1+动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2 用公式表示是:mp1+vp+np2 存现句由三个部分构成。np1是主语,由表示处所的名词性词语充当;vp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方式,它的构成是“动词+着/了”或动词带补语;np2是宾语,所谓存现宾语,由偏正结构充当,偏正结构的修饰语通常是数量词语。 第六节 述补结构:述语和补语 一、述语和补语的意义 走出去(趋向) 长高了、吃完了(结果) 走得出去、长不高(可能) 走得远远的、写得谁也看不懂(状态) 高兴得很、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程度) 补语说明述语表示的行为、动作的结果、可能、状态,性质的程度。 打一枪、去一趟、等了三天 走在宽阔的大道上、生于1818年5月5日(自、在、于、向、到) 这些动词后面的词语有人看成补语,这是动量、时间、处所补语。 二、述语和补语的构造 述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构造一般比较简单。 补语(除动量、时间、处所补语外)都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简单,也可以比较复杂。此外,数量词组(数词和动量词的组合)、介词结构也可以充当补语。体词性成分不能作补语。 补语是谓词性词语的述补结构,中间往往有“得/不”,或者可以加上“得/不”。这个“得”是结构助词,附在述语后。 三、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表示动作的趋向。 注意趋向补语的虚化或引申用法: 起来:笑起来、唱起来、高兴起来、(天)亮起来了、富裕起来了。 下去:作下去、唱下去、(灯光)暗下去了、瘦下去了、友好下去。 “起来”虚化,表示状态的改变、新状态的开始。“下去”虚化表示状态的持续。补语虚化,带补语的就不限于动词性词语了,有时形容词也可以作虚化补语的述语。 四、结果补语 补语表示述语所显示的动作、行为的结果。述语是动词,补语是形容词或动词。 打垮、打倒、掀翻、拿走、卖完 装满、吃饱、走累(了)、忘光(了)、挂正(了) 述补结构后面可以有宾语,前面可以有主语。以“砍”为例: 我们砍倒了一棵树(补?宾(受事)) 我们砍坏了一把斧子(补?宾(工具)) 我们胳膊砍累了(补?主(施事的一部分)) 我们砍慢了(补?动态) 我们砍迟了(补?时间) 补语的语义指向是比较复杂的。 小结 以上两种补语都可以在前面插入“得,不”,述语和补语凝固程度较高,整个述补结构后面可以用上“了”,述语和补语结构都比较简单(有人曾经把它称为动趋式复合词、动结式复合词)。 五、可能补语 补语表示可能性。主要有三种类型: ,.进不来,进得来、打不倒,打得倒、洗得干净/洗不干净 ,.吃得,吃不得、“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吃得了,吃不了、走得了,走不了 ,类由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扩展而来。表示主观或客观上有无取得动作结果的可能性(趋向的实现也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结果)。 ,类由“得/不得”(?de/?bu?de)充当,主要表示客观上、情理上是否允许。 ;类由“得了/不了”(?deliǎo/?buliǎo)充当,主要表示主观上有无能力,也可以表示情理上是否允许。 六、状态补语 对述语表示的动作的结果所达到的状态进行描写。补语可以很复杂,成语、复杂的动 词和形容词性词组、主谓结构都可以充当状态补语: 骂得头皮发热,打得落花流水,洗得干净、洗得干干净净 “洗得干净”列在可能补语中,这里又列入了状态补语,就是说“洗得干净”是一个歧义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 肯定形式 否 定 形 式 疑 问 形 式 补语前能否停顿 补语能否扩展 a.洗得干净 洗不干净 洗得干净洗不干净 不能停顿 不能扩展 b.洗得干净 洗得不干净 洗得干净不干净 可以停顿 可以扩展 仅仅观察肯定形式,看不出a和b有什么区别。可是我们看否定形式、疑问形式、语音形式、扩展形式,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差别,这是结构上的差别。通过比较可以看出,a式是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b式是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 五、程度补语 述语有形容词充当,补语的形式比较多: 好极了、乐坏了、糟透了、高兴死了、大多了 热得很、忙得不亦乐乎、急得团团转、急得什么似的、(你看他)急得 “极”、“坏”、“透”、“死”、“多”后面都带“了”。程度补语有时仅仅是形式,哪怕 补语没有出现,也可以显示程度深。 问题 能否说程度补语都表示程度深,有没有表示程度浅的程度补语, 六、宾语和补语的比较 宾语和补语都在述语的后面,这就发生了两种成分的区分问题。区分的目的是为了完 善分析方法。不要地说这两种成分难以区分,要看看问题的症结。 1.如果述语是形容词,后面的成分无疑是补语。 2.如果后面的成分是名词性词语,肯定是宾语。 3.如果述语是动词性词语,后面的成分是谓词性词语,后面成分可能是宾语,也可能是补语。 4.如果述语是动词性词语,后面的成分是数量词组,数量词组可能是宾语,也可能是补语。 现在讨论后面两种情况。 a.爱干净(不能插入“得/不”) b.洗干净(可以插入“得/不”) a和b都是第3种情况,辨别的方法是看能否插入“得/不”。a是述宾结构,“干净”是宾语,b是述补结构,“干净”是补语。 c.买三尺(加上述语动词的相关名词性词语,比如“布”) d.去三次(加上述语动词的相关名词性词语,比如“上海”) 现在看动词后面的数量词组与加上的名词能否构成偏正关系。c中“三尺布”是偏正词组,作“买”的宾语,当“布”不出现的时候,“三尺”就取代“三尺布”充当了“买”的宾语。d中“三次上海”不是偏正关系,所以“上海”是宾语,“三次”则是补语。 再看: e.请了三天 f.当了三天 e的“三天”后面可以加上“假”,“三天假”是偏正关系,这里的“三天”是宾语。f的“三天”后面可以加上“工人”之类的词语,“三天工人”没有结构关系,这里的“三天”是补语。 七、宾语和补语的位置 拿一本书进来、拿进一本书来、拿进来一本书 吃饱了饭 你看得起我、我怎能看不起你呢, 看了艾艾一眼、瞪了一眼艾艾 等他一下、等一下他 敲一下锣、削一削铅笔 概括 1.谓词性词语作补语,宾语在补语后;与趋向补语共现的宾语可以在补语后、补语前,也可以插在中间。 2.数量词组作补语,宾语由指人的名词充当,宾语可以在补语前,也可以在补语后;指人的代词作宾语,以放在补语前较为多见。宾语指物,一般放在补语的后面。 状态补语不与宾语共现,可以充当宾语的词语出现在其他地方: 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第七节 偏正结构:定语和状语 一、定语和状语的意义 先看定语: 红花、鲜牛奶、高楼(性质) 精美的地毯、鲜艳的色彩、高高兴兴的样子(状态) 水泥路面、木头桌子、砖木结构(质料) 雪花的形状、大桥的桥墩、汽车的引擎(领属) 一幢幢高楼、三天时间、一脸的不高兴(数量) 画油画的笔、捆行李的绳子、包衣服的布(用途) 定语分类,就可以有解释作用。比如“同志的信任”有两种解释:一是来自同志的信任(领 属定语),一是同志式的信任(性质)。 再看状语: 热烈欢迎、整整齐齐地放着、慢慢儿走(状态) 很高兴、十分友好、极其恶劣(程度) 从车站来、在门口站着、屋里坐、向前看(地点、方位) 明天见、星期天去买票、一年回家一次(时间) 用毛笔写下来(方式) 中心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的中心。 从语法上看,中心语的词性和整个偏正词组的性质一致。但是,这不是绝对的: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潭水的绿”是名词性的,可是中心语“绿”是形容词。 语义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语。比如: 你去吗,——不去。 “不”重读,它是语义重心。同类的例: 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的慢走,骆驼怕滑(《骆驼祥子》) 标准理论?扩充的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 二、定语的构成 形容词可以作定语。但有区别: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比较自由,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往往要 加“的”。加“的”的,双音节比单音节多。 高大(的)身影 苦恼(的)人 代词作定语,加不加“的”有各自的情况。“什么”可以作定语,“谁”作定语要加“的”。 什么花,/什么的花, 谁的书, 我的书谁拿走了,,我书谁拿走了,,这是什么,,我书。我的书。 人称代词作定语,如果偏正词组被包含,可以不带“的”;不包含,要加“的”。 名词作定语可以不加“的”: 铁路大桥,水泥结构 有的加“的”和不加“的”意思不一样: 狐狸尾巴,狐狸(的)尾巴 数量词作定语比较自由: 五斤苹果 动词作定语有两类: 劳动态度,调查材料,学习时间,跳高(的)姿势 大体上可以说,体词性定语、比较短的定语,后面以不加“的”为多见;谓词性定语、比较 复杂的定语,以加“的”为多见。 三、复杂定语 1.所谓复杂定语,是从形式上说的,即一个词语前面有几个词语处在定语的位置上。但仔细 分析,有这么三种: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 ?一件珍贵的衬衫 ?勤劳勇敢的人民 2.定语的次序 我们把第?种情况里的定语称为多层定语。多层定语的次序可以概括如下: ?带“的”的定语在不带“的”定语的前面: 大的黑狗 黑的大狗 ,大黑的狗 ,黑大的狗 例外有二:数量词作定语不带“的”,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 一朵红红的花/红红的一朵花 领属定语即使不带“的”,也要前置: 我那件红红的衬衫 ?定语都不带“的”: 领属定语,数量词,形容词,名词 我,那件,红,的确良(衬衫) ?都带“的”: 领属定语,主谓词组充当的定语,动词性定语,形容词性定语,名词性定语 我们学校的,刚盖的,新的,教工的(宿舍楼) 老舍写的,叙述洋车夫一身的,最优秀的(小说) 四、状语的构成 1.副词、形容词作状语 快来、热烈地欢迎 非常地高兴 2.动词(助动词作状语,一种传统的分析意见) 会来的、可以不去 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 明天见、屋里坐 4.数量词 一个一个地进、三天去了(两次) 5.介词结构 在马路上乱跑 6.主谓词组 背靠背地站着 7.其他词组 很吃惊地说道 坚决而又果断地解决了问题 小结 状语如果比较长,一般要有“地” 五、复杂状语 1.复杂状语的概念 ?很高兴地说 ?很不容易 ?严肃认真地说 2.顺序 研究得很不够,或者说比较灵活。 昨天,跟他,在街上,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时间状语,表示对象的状语,处所词语,副词,形容词 “又”可以移动位置。 第八节 句 型 一、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 现代汉语句型表(表里应有花括号) 动词谓语(其他) 述宾谓语 动词谓语句 述补谓语 连谓谓语 主谓句 兼语谓语 形容词谓语句 单句 体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句子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 体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拟声词句 复句 动词谓语句中的其他动词谓语,包括单个动词、动词带状语以及动词性联合结构。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 1.“把”字句 介词“把”带上宾语形成的介词结构称为“把”字结构。“把”字结构在谓语里作状语的主谓句称为“把”字句。“把”后面的词语一般是谓语中动词的受事/结果,当然也有 其他情况。 我们把窗户擦干净了。 学习“把”字句要注意几个问题。先看句子: ,我们把这个病人苏醒过来了。 ,我们把这个病人抢救。 ,我们把这个病人不抢救过来不休息。 ,我们把一本书买来了。 ?“把”字句谓语中主要动词必须是表示积极意义动作的及物动词,以及少量可以代替这些动词的代词(如“怎么样”)。 ?“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必须是复杂形式,即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少量的述补式复合动词例外。 ?“把”字句中如有其他状语,特别是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充当的状语,一般放在“把”字的 前面。 ?介词“把”的宾语一般是确定的形式。 有一种“把”字句,“把”的宾语是动词的施事: 我急得团团转 把我急得团团转 这表示致使。又: 把个小偷跑了。 这也是表示致使。 以上说的有例外。比如诗歌及唱词中,“把”字句谓语动词可以简单: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把我急得 跟“把”相当的是“将”: 将革命进行到底 2.“被”字句 “被”字结构在谓语中作状语的主谓句叫“被”字句。 ,这个病人被我们苏醒过来了。 ,这个病人被我们抢救。 ,我被他没有骗过。 ,一本书被我买来了。 ?谓语动词及物。 ?谓语动词是复杂形式。 ?如有其他状语,特别是副词、助动词充当的状语,一般放在“被”字的前面。 ?主语是确定的。“被”字句传统用法是表示主体不企望的,是一种不幸遭遇。不过这个限 制现在已经突破。“他被选为车间主任。”这个句子表示的就不是不企望的。 口语中“被”的替代形式是“叫、让、给”。书面上还有“为„„所”式(古代遗留),用语 书面语。 3.“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np施,把,np受,vp,np施,被,np受,vp 我们把这个病人抢救过来了,这个病人被我们抢救过来了 但这两种句式的转换是有条件的,有的就不能互相转换: 你赶快把书收起来 这件事被我知道了 请思考不能转换的原因。 三、连谓句和兼语句 1.连谓句 连谓词组作谓语的主谓句是连谓句。 我站起来往里走(先后) 这些纸留着以后用(目的和手段) 他跳远扭了脚(原因和结果) 我们有事找老王(假设、条件、原因)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方式和动作) 这件事说起来挺激动的 他站着不动 2.兼语句 兼语词组作谓语的主谓句叫兼语句。 我们请你参加。 格式:v1,n,v2 这是第一种,v1有使令意义:请、派、委托、命令、使。 我们选他当班长 这是第二种,固定形式:选„„当、称„„为。 这件事有人不同意/是他帮助了我 这是第三种,v1由动词“有(没有)”、“是(不是)”充当。 比较 兼语句和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谓语的构造都是“动词1,名词,动词2”: (我们)派他去 (我们)主张他去 区分这两种结构的方法:看动词1,语音停顿,插入。 四、非主谓句 下雨了。/禁止吸烟。 快~/热死我了。 白糖水~/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嗨~/哎哟~ 五、句子分析 老的分析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 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分析用例。符号难打,省略) 特点:句子成分与词对当。尽量不承认词组可以作句子成分。这样可以归纳“句型”。可是 句子成分分析无法贯彻到底。 第九节 复句 一、复句的定义和特点 先看例: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1.两个/两个以上分句按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句子叫复句。 从结构上看,一个复句至少要有两个分句。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马克思注意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以上不是复句。有些句子的状语、宾语、主语比较长,或者需要突出,用逗号隔开, 不要误判为分句。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即使我也没有看见过。 哪怕在炎热的中午,他也不休息。 忠于科学,勤于钻研,勇于创业,这是保罗?杨森终身执着坚持的信条。 有些连词可以把主语、状语等联系于整个句子,主语复指,都不要误认为复句。 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克服。 他不但很勇敢,而且有智谋。 不应酬吧,怕儿女受气;应酬吧,钱呢, 以上是复句,因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主谓句充当分句时,各分句的主语可以都出现,也可以有省略。省略常见的是承上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后一分句的主语,也可以蒙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前一分句的主语。 2.分句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这种关系常常可以通过关联词语来显现。没有必然的语义联系,无法形成复句,即使强行地加上关联词语,也不能形成合格的句子。比如: 因为雪是白的,所以草是绿的。 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所以对党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没有特定的语义联系,也不能强加特定的关系: 因为这部书出版已有多年,所以作者作了较大的修改。 有人用下面的句子可以加不同的关联词语,夸大关联词语的作用: 明天下雨, 我 不去了。(p?q) 因为明天下雨,所以我 不去了。 如果明天下雨, 我就不去了。 只要明天下雨, 我就不去了。 这些(因果、假设、条件等)句子表达的逻辑关系(复合命题的支命题之间的关系)都是蕴涵关系。可是语法上所说复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比命题逻辑上所说命题之间的关系要丰富、具体,其中包括时态、说话意图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因不同语境而异。体现逻辑关系和语境差异的是自然语言里的关联词语。自然语言里关联词语的含义比逻辑联接词的含义丰富得多。不是不同的关联词语改变了意义,而是不同的意义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来显现。 所谓关联词语是指连词、某些副词以及某些实词。连词就是前面讨论词类时所说的b组连词,如“如果、虽然、但是、何况、既然”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指“才、却、也、都、就、又、反而、然后”等。起关联作用的实词,如“那么、这样”、“谁„„谁”等。 连词可以连接分句,也可以连接句子(在句组中)。当然,连接分句的连词与连接句子的连词有的有重合的部分,但也有差别。 3.分句之间有语音停顿,全句只有一个统一的句调: 明天下雨{。/,}我不去了。 他推着车子{,}出去了。 二、复句的类型 复句的类型是指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型。可以借助关联词语来辨别,但根本上是靠分句之间的内部联系。 1.并列 各分句是语义上是平行的。 ?几个分句说几件事情,或同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 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雷雨》) 关联词语:既„„又、一面„„一面、„„也、一来„„二来: 开船前两天,鸿渐夫妇上山去看辛楣,一来拜见赵老太太,二来送行,三来 辞行,四来还船票等等的账。(《围城》) 也可以借助结构平行来表示: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只有两个分句,用两种事实互相对比,正反相衬。 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干燥多风。 他是装糊涂,不是笨。 这是对比。 2.顺承(连贯) 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时间先后,前面分句表示先出现的情况,后面分句表示后出现的情况。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我们先谈原则,然后再谈具体问题。 乔厂长前脚走,沈秀琼后脚就跟了出来。 关联词语主要是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等等。 3.解说 后面分句对前面分句作出说明(狭义的说明)。 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 (《正红旗下》)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毛泽东)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 这一次的旅行,使我更明白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巴金《朋友》) 中国人有三把刀为世界所不及,第一把就是厨刀。(夏丏尊《谈吃》) 4.递进 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你以为你聪明,人家比你还要聪明。 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 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自家的兄弟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呢, 仇人想见本来是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递进是说话人强调的地方不同: 他不但懂俄语,而且懂法语。 他不但懂法语,而且懂俄语。 5.选择 相容选择 或者我去,或者你去,或者咱们一块儿去。 我跟你是亲戚,是老朋友,还是我欠你的, 不相容选择 要么你来,要么我去,反正咱们得谈一谈。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取舍 与其这样等着,不如找点儿事情做做。 宁可找点儿事情做做,也不这样等着。 供选择的两种可能都是不如意的,不过相比之下,选择一项,舍弃一项。下面的例就更明显 了: 与其跪着生,比如站着死。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6.转折 尽管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收效不大。 后一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义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方向。有重转和轻转两种情况。 重转 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 关联词语:然而、但是、却、可是。 轻转 人样儿满说得过去,不过听说她声名不正。 关联词语:不过、只是、其实、就是。 前一个分句如有让步意味,可以用上“虽然、固然、纵然”等关联词语: 能够去固然好,一时去不了也不必灰心。 这里“固然”不能用成“虽然”。“固然”侧重于确认某个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 表示让步的又一种方法是前一分句用主宾同形的形式,谓语动词用“是”: 睡是睡了,可怎么也睡不着。 八路军苦是苦些,可正正道道的叫人学好。 笔倒确确实实是支笔,可就是写不出来。 不用关联词语的: 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围城》) 《马氏文通》:将飞者翼伏,将跃者足缩,将转者先诺。(这是对让步转折的绝好描写。) 7.假设 虚拟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所谓虚拟条件,只是说话人的表达策略。有的条件是实实在在的,是事实,说话时依然可以把它表达为虚拟的)。 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假使能使中国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条蚁命。 关联词语:倘若、假若、假使、如果、要是、要(口语色彩越来越浓)。 一般说来,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是配对使用的。通常情况下前一个可省,但后一个不能省。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 速转递,不得扣压。(《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一条,2002年11月14日通过) 受译文的影响,书面语中有用假设关系表达相关的事实和道理的表达形式: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刘白羽《长江三日》) 如果说,汉语史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的丰富遗产,那末文字改革的 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汉语的书面表现形式的远大前途。 (吕叔湘《汉语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 有一种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归类。有人归入假设复句: 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 (多年来他天天锻炼)即使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 即使天塌下来,我们也要顶住。 讨论:否则 汉语速记要天天练,否则很难学会。 幸亏来得早,要不然就赶不上车了。 ,汉语速记要天天练,否则如果不天天练,就很难学会。 “否则”的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这里有假设关系在,但不是在“否则”之前,而是在“否则”的内部。所以,用“否则”的句子总体上不是假设关系;“否则”后面再重 复假设条件是多余的。 8.条件 ?唯一条件 a)充分条件 只要他不是个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 只要你把每一件事当事干,那就会一天到晚有事干。 (《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 b)必要条件 只有先当群众的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 一个特定的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有时是跟看法有关系的: 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好。 只要天天锻炼,身体就会好。 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 除非你去请他,他不来。 “除非„„才”、“除非„„不”按说表示的意义是相反的,可是意思一样。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是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除非„„才”表示一定要这样 的条件,才能产生某种结果。“除非„„不”表示一定要这样的条件,否则不能产生某种结 果。 ?不拘条件 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不论什么人,都要遵纪守法。 所谓不拘条件,是指任意条件。关联词语是“不论、不管、无论„„都/也”。 “不管”等关联词语后面,一是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二是并列的几项。都表示周遍意义。 “都/也”是副词,肯定形式都用“都”,否定形式用“都”和“也”都可以。 ?倚变关系 街上越乱,祥子的心越紧。 谁愿去,谁就去。 y,f(x) ,.因果 ?一般因果 主要是“因为„„所以”一类。 因为下大雨,所以他不来了。 几房的本家大约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你又不识字,人家要你呀, 这些委屈,她可不敢对丈夫说,怕引起是非。(《正红旗下》13) 我爸我妈我爷爷都是我伺候,谁让我是闺女呢, 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 (《正红旗下》37) 一个有良心的人,没法不佩服他,大伙受了洋人多少欺侮啊~(又84) 有事快说,我正忙着呢~(又102) 下面看“以致、致使、以至”: 他不听别人的劝告,以致上了当。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新知识层出不穷,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 “以致、致使”引出不好的结果,“以至”引出好的结果。 ?推论因果 既然矛盾已经暴露,就不应该再回避。 既然时间还早,何不顺便去看看他呢, “既然”强调原因是既成事实,结果也就是很自然的推断。“因为”则仅仅是指明原因。 10.目的 你把材料准备好,以便开会时讨论。 衣服脏了自己洗,省得麻烦人。 前一分句指明手段或措施,后一分句指明目的。目的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指努力追 求某种结果,关联词语是“以便、借以、就是为了、为的是、以、好”等;一类是消极的目 的,关联词语是“省得、免得、以免”等。 三、多重复句的分析 1.多重复句的概念 他 不 恨,也 不 恼,只 是 悔 恨。(分析用例)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定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是多重复句。具有两个 层次的是二重复句,三个层次的是三重复句,等等。 2.多重复句的分析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形式。 (a)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就错了}。 (b)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那就错了}。 (c)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如果(不但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而且强 调到不适当的程度)],那就错了}。 以上只是一种构拟。把a的花括号里的部分用一个复句去替换,就得到b;再把b的 方括号里的部分用一个复句替换就得到c;删除c里的一些关联词语,就得到就得到d。 (d)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 那就错了。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复句由分句组成。如果一个复句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复句,这就是多重复句。 复句的分析 两个程序,一是划分层次,二是标明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多重复句的扩展过程, 有助于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一般认为分号所在的地方层次较高,但不是绝对的: 这些人虽然很客气,但是他总觉得在谈话上,在举动上,他们跟他不是一类 人;而且他也奇怪为什么以前就很少看见这种人。(《家》36) 关联词语之间的呼应可以帮助我们划分层次,辨别关系: 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施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 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 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四个现代化而奋 斗的力量。 划分到一边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则这些分句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 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 以上两例中划线的部分都不能看成合适的复句,把它们划分到一起是不恰当的。 补例 粮食贵,贵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骆驼祥子》12) 父亲是党的工作者,曾经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现在“敌人”战斗在他的心 脏里,得了心脏病。(《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263) 方家恨孙家简慢,孙家厌方家陈腐,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围城》321) 鸽子是随心草儿,不爱,白给也不要;爱,十两八两也肯花。(《正》39) 如果没有氧气,光有氢气,或者光有氧气,没有氢气,都不能生成水。 我们不管读什么书,都必须认真地去读,不仅了解书的内容,而且要通过 书的内容去了解其反映的时代和社会,否则就不能算读懂读透。 一篇好的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提出一个什 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的。 四、紧缩复句 语法学界把下面的形式称为紧缩复句: 不提媳妇不生气。 人越丑越爱打扮。 这几个字一看就懂。 你不信也得信。 所谓“紧”,是没有停顿;所谓“缩”是省掉了一些词语。这些句子可以“还原”成 普通的复句。其构造特点在于,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有副词连接。用来连接的副词,可以 是两个互相配对,如“越„„越”、“不„„不”、“一„„就”、“非„„不”;也可以独用, 如“也”、“却”等。 五、句组 几个句子(单句或复句)形成的语法单位叫句组。其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说的,有一 定的连接手段: 午后,山谷里的太阳像一盆火,烤得四周的空气都发烫。似乎点一根火柴, 满山谷的气体就会燃烧起来。骑在马上,蒸得我头昏眼花,口燥舌干。牲口也伸 出舌头,呼呼直喘重气。 第十节 句子的语气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和语气词 一般把句子按语气分成四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陈述句) 走~快走~,行行好~,帮帮忙~(祈使句) 谁来了,,你是江苏人吗,,你今天去,还是明天去,,是不是他,(疑问句) 靳以,你死得太早了~(感叹句) 不过这个分类框架并不能使所有的句子都能从语气上进行归类。下面的例引自《雷雨》: 蘩漪的声音 四凤~ 鲁四凤 哎。 一个呼喊,一个应答,分别都是句子,可是应归入哪一类呢,这就不得不另设一类,称为呼应句。 句子语气分类也不是绝对的。下面的例出自《骆驼祥子》: “甭摆闲盘,你怎办吧,”虎妞心里扑通,嘴里可很硬。 “你怎办吧,”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是祈使句。 句子语气可以主要靠语调来表示,也可以既用语调又用语气词来表示。语气词是哪些,说法不一。先写几个大家公认的:啊、吧、呢、吗、了、罢了、来着、欸、呕、嚜(、的)。 语气词归入虚词,但是不能忽略它的作用。比如我接待人民来访。我有以下两种问法: a 你是什么地方人, b 你是什么地方人啊, 来访者听了a、b两种问话,感觉是不一样的,a句有点儿生硬,b句显得和气多了。其中的关键是语气词。 二、陈述句 陈述句报道一个事实,说明一个道理。在传统逻辑看来,表示一个判断。 a 我会了。,b 我会的。 “我会了”表述一种新情况,“我会的”表示本来就会。a、b两句除语气词之外,其他部分都相同。这两句的差别主要是不同的语气词造成的。我们把a、b两句意义上的差别归结为语气词“了”和“的”的差别:“了”表示新的情况,“的”表示本来如此。 说“了”表示一种新情况,这“新情况”可以是新出现的,也可以是新发现的: c 三年不见,这孩子长高了。,d 水涨起来了。/花儿红了。 e我看电视来着。,f刚才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 (一般分析:表示最近的过去。) g我考了70分呢。,h你考了70分罢了。 “呢”和“罢了”又正好对立。用“呢”有夸张色彩,让人确信;用“罢了”有故意往小里说、故意缩小的意思。 以上讨论的是肯定句。陈述句还可以是否定形式: 我不会。 他没有会(呢)。 花儿没有红呢。 他考不到70分。 我不能不说出真相。 三、祈使句 祈使句表示指令、祈求等意义。 二嘎子,你一清早就跑出去,是怎么回事,说~ 你给我说实话~ 小妞子,还不过去谢谢王奶奶跟二姑姑哪~ 咱们走吧~ 请多多关照~ 别哭了~ 命令、建议、祈求人家做某事,或禁止人家做某事。“吧”带有商量的口气。“了”多用于否定形式。 祈使句比较短小。常常省略主语(主语是第二人称,或包括第二人称在内的第一人称)。 四、疑问句 疑问句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提问。分析疑问句,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构造、回答方式、使用语气词的情况。 疑问句分四类。 1.特指问句 你找谁,,你怎么办,,哪儿有不费什么力气却可以挣到很多钱的工作, 特指问句从构造上说,必须有表示提问的疑问代词(注意表示任指或虚指的),回答时要根 据疑问代词的要求做具体说明,可以不用语气词,如果用语气词,可以用“呢”,也可以用“啊”(“啊”可以用于任何问句,可以用于任何语气的句子,不是显现疑问句特点的语气词)。但是不能用“吗”或“吧”。 2.是非问句 看例: 今天星期五。 今天星期五, 从构造上说,是非问句是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回答时得表示肯定或否定。可以不用语气词。如用语气词,则只能用“吗”或“吧”,也可以用“啊”。那么用“吗”和“吧”有什么不同呢, a今天星期六吗,,b今天星期六吧, a和b的区别就在于语气词不同。用a句发问,说话人完全不知道答案,需要听话人来说明。用b句发问,说话人对答案有一定的猜测,只是拿不准,需要听话人加以证实。a、b两句意义上的差别,是语气词“吗”和“吧”造成的,由此可知这两个语气词的差别。 是非问句不能用语气词“呢”。 “你想买点儿什么,”是特指问句,“你想买点儿什么吗,”则是一个是非问句了。这里两个因素发生了变化:疑问句的类型由特指问句变为是非问句,“什么”由用于提问到用于表示虚指。 3.选择问句 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骆驼祥子》) 你们那里用水电用火电, 我招谁惹谁了, 句子提供几个选择项目,让听话人从中选择(从构造上说,选择问句可以是选择复句,但不限于选择复句。可以看上面后两个用例)。回答时,要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可以不用语气词,要用则用“呢”,也可以用“啊”。但是不能用“吗”或“吧”。 4.反复问句 你去不去,,他是不是不同意,,他已经走了,是不是, 反复问句的谓语中心由谓词性词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构成。回答时得表示肯定还是否定。这有点像选择问句的回答,又像是非问句的回答。可以不用语气词,如用,则用“呢”,也可以用“啊”;但不能用“吗”或“吧”。 反复问句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形式。下面看例: a.你去上海不去上海, b.你去不去上海, c.你去上海不去, d.你去上海不, e.你去不, 看起来,a的说法比较笨拙,说的人不多。请学生说说,应该取哪一种说法。讲解:b种说法多为南方学习普通话采用的说法,老北京多采用c种说法(可看老舍的小说),d、e两种说法,是北方的说法,比如东北人多用e种说法。 在江苏省的方言里,较多的有这样的说法: 你可[k?]去上海, 你阿[q]去上海, 现在讨论一下疑问句的省略形式“np呢,” a.我明天去南京,你去那儿呢,,我明天去南京,你呢, b.我明天去南京,你明天去南京,还是去上海呢,,我明天去南京,你呢, c.我明天去南京,你去不去呢,,我明天去南京,你呢, “你呢,”是什么类型的问句,看它替代的是什么类型的问句。在a中,它替代特指问句;在b中,它替代选择问句;在c中,它替代反复问句。当然,句末语气词是“呢”,它不可能的是非问句。 在讨论了几种问句以后,现在讨论以下反问句。 a.大立:那怎么行, 金枝:怎么不行, b.这是你的,,这不是你的, c.人家吃烙饼有过你的份,你喝的不是稀饭,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d.我跟你是亲戚,是老朋友,还是我欠你的, 反问句表示的不是问句的意思。它表示陈述、祈使、感叹的意思。反问句比一般的直陈的句子更有力量。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反问句相当于一次否定。反问句可以由各种类型的问句构成。 下面讨论一下回声问。 先看例: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 还不是和祥林嫂, 祥林嫂,怎么了, 老了。 死了,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你由哪儿学来的这么一套, 哪儿学来的,我跟妹妹常讨论这个问题。(老舍) 用问句形式把说话人所说的话(多半是人家的问话)重复一遍,问说话人:你是问(或说)这个吗,有的回声问,又是反问句的形式。 反问句、回声问,都是疑问句的特殊用法,不是疑问句的另一种类型。 五、感叹句 感叹句用于发抒情感。例: 血沃的中原啊,古老的神州, 有多少风流人物千古不朽~ 君不见:江山代有才人出, 现代人比祖先更加风流~ 感叹句常用的语气词是“啊”。运用感叹句关键是真有感情。现在可以见到不少没有感情的感叹句。 第十一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语法错误概说 1.语法错误包括几种情况。比如,结构上的毛病,词类使用上的毛病,一些特殊的词 (代词、数词等等)用法问题。 2.习非成是与规范问题。语言里有些说法是有问题的,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讨论的“恢复疲劳”,80年代讨论的“贵宾们所到之处都收到了热烈的欢迎”之类,这些不规范的说法,至今在语言中存在着。语言中有习非成是的情况,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必要的规范工作。要保持语言的准确、优美,适合信息时代的需要,我们要推进语言(包括语法)的规范化。当然,规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的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规范的标准也要不断也在发展。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的研究。 3.一般说来,所谓语法错误,有时包括语义的问题。比如: ,这块石头得了糖尿病。 这个句子如果有毛病的话,毛病不在语法,而在语义。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里举过两个例子: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无色的绿色的念头在狂怒地睡觉。) ?furiously sleep ideas green colorless.(狂怒地睡觉念头绿色的无色的。) 乔姆斯基指出,例?和例?都有毛病,可是让会说英语的人回忆例?比回忆例?要容易得多。因为例?语义上有毛病,但是符合语法;而例?不仅语义上有毛病,而且语义上也有毛病。符合语法的句子尽管语义上有毛病,但它赋予词语的条理性,人们可以理解。可见,语义和语法不在同一个平面。我们讨论语病,主要讨论不符合语法的情形,当然也会讨论到语义上有毛病的句子。 下面讨论常见的结构上有毛病的情形。 二、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 1.主语残缺 ?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 一步。 ?他俩高超的技艺,富有幽默感的动作和形象,总是受到观众的偏爱,称 他们为中国的杂技英豪。 ?自成趁着敌人慌张,接着又射一箭,从那个走在前头的小校的喉头穿过, 登时倒下马去。 例?多用了介词“在”,把本来可以做主语的词语放到了介词结构中;或者说是多用 了动词“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例?和例?前后的分句更换了主语,但是没有把更换的主语表示出来,这叫做暗中更换主语导致主语残缺。 2.宾语的中心语残缺 ?国防科技大学担负着为国家和军队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工程科技人才。 这个句子说全了,还应该有“的重任”之类的词语,这应是充当宾语的偏正词组的中心语。这就是说,如果宾语前面有一个长修饰语,可能说完了修饰语,忘掉了中心语,导致宾语中心语残缺。 3.谓语残缺 谓语是一句话的主要信息所在,一般不会出现谓语残缺的问题。但是如果句子长了,结构层次多了,也可能出现毛病。 ?近年来,空军各部队针对广大官兵对改革开放的“热点”、“难点”问题, 近万名团以上领导干部纷纷深入部队做形势报告。 “针对什么什么问题”应该先有如何如何动作,然后才是派干部下去做报告。写这个句子时, 前面的意思还没有说完,就忙着说后面的句子,导致谓语残缺。 4.定语、状语残缺 ?我们在这个村调查了案件的全过程,期间访问了所有有关的人员。 ?这个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累计吃国家财政补贴一亿多元。 例?的“期间”是需要定语说明是什么“期间”,但是没有这个定语。例?说吃国家 财政补贴一亿多,这个数字是多少年的情况呢,这里缺少了表示时间的状语。 三、相关的成分搭配不当 主语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等的直接成分之间都有搭配问题。所谓搭配不当,大量的是语义上的。 1.主语和谓语的搭配 ?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 ?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一例谓语“低”不能与“经济基础”搭配,之所以不能搭配,是词义问题;后一例谓语中有好坏两面,可是前面只是说好的一面,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 2.述宾搭配不当 ?凡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的,必须给以严厉的行政处分,严重的要负刑 事责任。 ?我们愿和大家一道,为提高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努力。 ?调查和听取了这里的情况。 例?的“执行”和“指挥”不能搭配,应是“服从指挥”才对。例?的“提高”不能 与“纯洁和健康”搭配。例?的谓语“调查和听取”是联合结构,其中“调查”可以和“情况”搭配,“听取”不能和“情况”搭配。这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当某一个句子成分是联合结构时,相关的成分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被纺织部评为全国十大名牌服装之一的北京蒙妮莎时装有限公司走出国 门到海外办企业。(光明日报) ?他们重新深入到一所重点中学,观察、体验校园生活,把写出的初稿一次 次地征求师生意见,有一遍遍修改。(光明日报) 例?定语是名牌服装,中心语是公司,不能搭配。例?的“把”字结构与后面的谓词 性成分不能搭配,实际上是“把”字句使用问题,分析开来说可以说是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 4.联合成分的类别混乱 ?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自行车、手机、书籍杂志、儿童玩具 等,也比去年同期增加很多。 ?新长铁路西北起自江苏新沂,途经淮阴、盐城、江阴、无锡、宜兴、南通 海安,东至浙江长兴,全长六百四十七公里,(中新社,1998.1.9.南通电) ?没有阳光,没有空气,人就要窒息。 例?的五项联合成分不都是“日用工业品”;例?中所列地名从地理位置上说是混乱的;例?是一个复句,前两个分句讲到两种情况,后面说的“窒息”仅仅是没有空气的结果。 四、词语位置不对 主要是修饰语位置问题。 ?1991年我国第一条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这部电视片是名导演李翰祥生前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所执导的电视连续剧。 ?考古、历史、科学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 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争取超额完成植棉任务,以奠定棉花的丰收基础。 所谓“第一条”是全国第一条,例?在“沈阳”前应该重复一下“高速公路”,否则只能理解为沈阳到大连将会有第二、第三条高速公路。?“所执导的”应移到“生前”的后面。例?“两千多年前”(后加“的”)移到“文物”前。例?是虚词“的位置不对”,应把它移到“基础”前面。 五、杂糅 这是两种句子结构混合在一起形成的语病。主要有两种情形。 1.同一个意思两种说法的混用。 本书俄文原文选自俄罗斯书刊中有关俄罗斯国内旅游的文章编辑而成的。 这个句子本来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 ?本书俄文原文选自俄罗斯书刊中有关俄罗斯国内旅游的文章。 ?本书 由俄罗斯书刊中有关俄罗斯国内旅游的文章编辑而成。 说话人在表达时,起先想用?的表达方式,中途上改用?的表达方式,把两种方式揉合到了一起(下画线的部分接在一起了)。 2.两个句子“焊接”在一起 曾获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的青年导演黄军最近又创作新片《悲烈排帮》在京 试映引人注目。 这是两个句子: ?曾获金鸡奖最佳处女作奖的青年导演黄军最近又创作新片《悲烈排帮》。 ? 《悲烈排帮》在 京试映引人注目。 说话人把两句话中下画线部分柔合到了一个句子里。 杂糅句修改时,表面上看是删掉一些成分。这似乎是一种赘余。这样改没有切中要害,对于避免词类语病没有帮助。确切地说,前一种杂糅修改时是采用一种说法,后一种杂糅修改时是分成两个句子来说。 六、修改语病的原则 两句话:保留原意,尽量小改。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 一、什么叫修辞 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修辞的客观规律;二是指修辞活动,也就是在说话或写作时,根据特定的语境和表达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使话语更加准确、鲜明、生动,以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三是指修辞学,也就是研究运用语言的艺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我们这门课是在第三种意义上使用“修辞”这个术语的。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当然,不是以某一个语言要素作为研究对象的,也不是一般地综合研究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要素,而是研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各种要素提供的可能性,自如地驾驭语言,更好地达意传情。 二、语言环境 英国学者r.r.k.hartmann(哈特曼)、f.c.stork(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context 上下文;语境 (a)上下文。在话语或文句中,位于某个语言单项 前面或后面的语音、词或短语。„„(b)语境。话语或文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 世界的特征。语境和情况的概念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表现说话人周围世界的方式。 语言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说话的时间、说话的地点、说话的话题、说话的目的,以及说话人、听话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修养、处境、心情、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乃至文化背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等等。 语言环境是选择表达手段的依据。 语言环境是理解话语的根据。 三、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概况 古书中关于修辞理论、修辞实践的记载,可以看郑奠、谭全基编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80年)。 中国第一部以“修辞”命名的著作是元朝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不过,这部书主要说明诗文批评、鉴赏、写法以及学习写作的门径,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修辞。 中国第以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是唐钺的《修辞格》(商务印书馆,1923年)。此书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高级英语作文》(1910),把汉语修辞格分为五大类二十七格。 创立中国第一个科学修辞学体系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1932)。这部修辞学著作影响很大。陈望道把汉语修辞方法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类。所谓消极修辞,就是要作到明确(意义明确)|通顺(条理清楚)、平匀(语言平易纯正)、稳密(词句安排符合内容的需要)。前两点说内容,后两点说语言形式。所谓积极修辞,就是采用一定的修辞方式,创造一定的意境,或增加语句的情趣。《修辞学发凡》讨论的38种辞格。当然在大类种有不同的小类。如果把小类独立出来,陈先生讨论的修辞格远远不是这38种。 吕叔湘先生说:“那种认为修辞学主要研究修辞格的想法恐怕是不妥的。”(《中国语文》,1978年第1期)我理解,修辞学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是修辞格;或者说,某些内容比修辞格的研究更具重要性。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划分语言和言语。言语指言语行为、言语作品,语言指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言语的研究。把整个言语作为修辞学研究的对象,这是现代修辞学的趋势。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词语的锤炼,又称炼字。 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 1.词语要规范 这是用词的最起码要求。使用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都要考虑有无必要,不能滥用。外来词还有一个翻译方式问题:已经有音译加意译、音意兼译的词了,或者已有汉语新造的词了,就不必用音译词了。音译也有个书写规范问题。这在词汇部分讲过了。 还有一个词与非词的问题。有的语素,如“桌、椅、窗、袜、衣、语、素、骨、丰”等是不能单独作为一个词来用的。一个字的姓氏、人名、地名、国名,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个词来用。john本来是一个音节,翻成汉语是“约翰”,两个音节;laos本来也是一个音节,翻译成汉语是“老挝”,也是两个音节。 2.用词要准确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义词、同义成语选用问题。 朱××教授通读了全部的手稿,并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书) 自己写了一本书,初稿请别人看,不应该说成“手稿”给别人看。“书稿”和“手稿”着眼点是不一样的。 1983年,47岁的刘××来到濒临倒闭的北京塑料纽扣厂(凤凰公司的前身) 任党支部书记。„„他处心积虑地改善经营,支持技术人员研制出国内首创的不饱 和聚酯树脂纽扣;„„(光明日报) 二、选择词语的进一步要求 1.力求使寻常词语艺术化 用词不在于堆砌美丽的辞藻,而在于恰到好处。尤其要注意一句话中的动词。 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骆驼祥子》) 2.注意词语的声音配合 一般会说到压韵、平仄、叠音等等,其实这里最重要的是音节匀称的问题。 不少知名作家跻身其中,有滋有味地写文章、著起书来。(whb) 3.用词要富于变化 在同一句话里,或相邻的几个句子里说到同一个对象时,要尽量把词穿插开来,避免单调、呆板。 原先他就不喜欢说话,现在就更不爱开口了。 第三节 句式的调整和使用 句式的选择和使用,修辞学上称为炼句。 表达基本相同的意义,但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上有细微差别的几个句式,称为同义句式。所谓句式调整,主要是同义句式里选择问题。 一、句子成分易位 句子成分易位,也就是通常说的倒装。 招谁惹谁了我, 写好了,编者按。 老头是干吗的我说早先, 干吗呢,站在街上, 气都喘不过来了,跑得。 他已经回来,听说。 挤兑谁呢,你们这是, 快回去,叫他。 这是上哪儿啊这是, 这些句子出现在口语中。一般情况下,句子的信息在句子的后部。但是,出于急切表达的需要,把要说的意思提到前面先说出来。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最典型的主动句是“把”字句,最典型的被动句是“被”字句。 由于宣传哥白尼的新宇宙观,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坐了七年牢,最后被处 火刑;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七十岁时受到宗教法庭审判,并被终身监禁。 (钱三强) 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这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修辞学上讨论肯定、否定,限于那些本来可以用肯定形式表达的意思,却用的否定形式,这里就有特定的修辞效果了。不是一般地讨论否定句。 《龙须沟》赵老讲他老婆:她长得不寒伧。 (我们不能过多地责备长春光机所和骊山微电子公司没有照顾好蒋筑英和 罗健夫)但是痛定思痛,我们仍然不能不想到,在这些方面未必没有许多欠缺。 (胡乔木) 双重否定的语气究竟是加重,还是减轻,要看上下文。一般来说,显得婉转。可是正因为婉转,也就显得更有力量。 四、长句和短句 长句指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短句指字数少、容量小、结构比较简单的句子。长句严密,多用于书面语,短句活泼,口语中用得较多。当然,很多长句是复句,但长句不一定非得是复句,短句也不一定非得是单句。例如: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 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不管是吉是凶,逃~ 前一句是长句,可是它是单句;后一句是短句,可是它是复句。 长句之所以长,有两个原因,一是修饰语长,二是句子里联合成分多。上面举的第一个句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点。 按照汉语的习惯,句子一般都不太长。我们常常要把长句改写为短句,这叫做长句化短。长句化短的方法,一般有两个。一是把长句中的复杂修饰语独立成为分句,或句子,让去掉修饰语的主体部分成为另外的分句,在他们之间添加适当的词语,把他们联结起来。下面是一个长句: ××教授是针对近期有专家认为中资企业的换汇成本已接近或超过人民币对 美圆汇价,一些企业出口困难、亏损扩大,因此1998年某时人民币将贬值的论 点提出进期人民币近期不会贬值的观点的。 这个句子化为短句,可以是: 近期有专家认为,中资企业的换汇成本已经接近或超过人民币对美圆汇价, 一些企业出口困难、亏损扩大,因此1998年某个时候人民币将要贬值。××教 授针对这个看法提出了人民币近期不会贬值的观点。 这中长句化短的方法,是用于修饰语复杂而形成的长句。如果因为并列成分多而导致句子变长的,则要用另外的办法来化短。 为了使学龄儿童能进学校读书,( )使孩子们小学毕业后能继续就读,( ) 有效地用科学文化知识改变山区落后面貌,我们必须认真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加括号的地方重复一下“为了”,这样每念完一个分句就可以停顿一下。这也可以说是长句化短。这种方法叫采用词语叠用的形式,使并列的成分之间更加舒缓。 五、整句和散句 整句指相邻的几个句子或分句结构相同或相似;散句指相邻的几个句子或分句结构参差。辞 格里讨论的排比、对偶等等也都是整句。整句有整齐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用整句。散句有参差美。一般情况下,要把整句和散句结合起来使用,这叫做正散兼行。比如: 南西门外不远是草桥,那里的人从明朝以来就靠种花为业。春天出迎春、碧 桃;夏天卖芭兰、晚香玉;秋天菊花品种齐全;冬天的腊梅、水仙誉满京华。 (邓友梅) 本来讲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都可以用整句,可是这里讲春夏用述宾结构,讲秋冬用主谓结构,互相参差。当然,秋冬的主谓结构也有差别:讲秋是主谓谓语举,讲冬是一般的主谓句。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讲“写文章,做演说”时本来也可以用陈述句分开说,可是这里把两种情况捏在一起,并且用反问句。这就有了变化。 六、紧句和松句 句子结构紧凑的为紧句,结构松弛的为松句。 她不能,不肯,也不愿看别人的苦处。 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 这是两个紧句。可以把它改写为松句。比如: 她不能看别人的苦处,不肯看别人的苦处,也不愿看别人的苦处。 这里重复使用的加线的部分。如果把加线的部分改为成分共用,则回到了紧句。 七、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本节讨论的各种句式(包括这里讨论的两种句式),都不是同一个平面上的。 口语句式结构比较简单,句子短小,附加成分少,常用口语色彩浓的词语,单音节词用得多,语气词用得比较多,关联词语用得少。书面语句式结构可以很复杂,句子较长,常用书面色彩浓的词语,双音词较多,常可以有欧化句式、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关联词语也用得多。下面是几个书面语句式: 作为既是鲁大海的母亲又是周萍的生母的她,看到周萍他们一伙施行淫威, 她恨。 我第二次到仙台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很及时的。 人民创造了并将继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细心地、周详地发现新苗,加以培养、扶持。 第四节 常用的修辞方式 一、比喻 1.比喻的构成 无论哪一类比喻,都由三个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这人的相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赵树理) 例?本体是“脸”,喻体是“葫芦瓢子”,比喻词是“像”。 本体、喻体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行为、动作、道理等等。 下面看几个用例: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虎妞一把将他扯 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例?的本体不能简单说成是“我”,喻体也不能简单说成是“牛”,应该把相关的修饰语考虑进去,否则“我”怎么会是“牛”了呢,例?的本体和喻体都是行为、动作。 构成比喻的核心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2.比喻的分类 按本体和比喻词的表现形式,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前面举的三个例都是明喻的用例。明喻通过“像、仿佛、„„似的、犹如”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打比方。 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之类: ?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 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谊。(巴金)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本体,因而也不需要比喻词: ?(韩老六的大老婆是一个中间粗两头尖的枣核样的胖女人。)大枣核存心把 剩下的钱往少数说。 以上是比喻的基本形式。按本体、喻体的外部特征,有些比喻还可以有另外的一些名目: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反喻) ?远远近近全是电灯,比天上的星星都密。(较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 [宋]陈骙《文则》讲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足。”博喻展示本体多种形象特征。 3.比喻的修辞效果 一般说明:可以把本体表述地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 特别要说到的是,比喻是一种认识手段。这种修辞方式已经突破了修辞的范围,在词汇平面、语法平面,都有表现。认知语言学很重视隐喻。 4.注意点 要通俗。通俗的实质是,喻体比本体更为听话人所熟悉。 要贴切。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相似的程度越高越贴切。 要新颖。喻体和本体之间联系的建立,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二、借代 借代是用乙名称去代替甲事物。 1.借代的构成 ?细眼睛(指杜善人)恭恭敬敬坐在萧队长对面一条板凳上。 例?就是借代用例。它由本体(杜善人)、借体(细眼睛)构成。一看便知,借体与 本体有直接联系。借代是通过相关性联想建立关系的。不过,借代的本体不出场,而是借借体代本体。 2.借代的分类 《修辞学发凡》把借代分成两类。一类叫旁借。“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用主干事物代替随伴事物”,“事实上是多用随伴事物代替主干事物;用主干事物代替随伴事物的,虽不是完全没有,却是不大有的,名为旁借,便是为此”。 特征、标记相代。 例见上。 事物所在、所属相代 ?百年积弱叹华岁, 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 万众瞩目清凉山。 作家、产地相代 ?现在为了成为女诗人,她却成天读起莎士比亚来啦。 质料、工具相代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 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其一块班驳陆离的洋布。 陈望道所说借代的另一类叫对代:“这类借来代替本名的,尽是同文中所说事物相对待的事物的名称。” 部分代全体 ?你替我看着点,我出去买点好吃的,请请你,活着还不为吃点和点老三点 吗, 特定代普通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千千万万个诸葛亮。 具体代抽象 ?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结果代原因 ?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正红旗下) 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有这么几点。 从内容上看,构成借代的是相关性联想;构成借喻的是相似性联想。 从形式上看,借喻可以改写为明喻,借代不能这样改写。 (分析用例:大枣核。细眼睛。) 三、比拟 1.构成 ?春天来了,百花拉着手,唱着柔婉的曲子。 比拟由本体和拟体构成,不过拟体不在句子里出现,直接把本体当成拟体来写。 2.分类 拟人 ?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殷勤地照看这花草 的世界。 ?别了,延安~人们将永远记着你。 ?(阿丽思对耗子说英语,以为它不懂英国话,料它一定是法国耗子,便开 口道:ou est ma chatte?)那耗子听了,在水里猛一跳,吓得浑身直抖。阿丽 思一看不好,怕伤那小畜生的感情,连忙赔罪道:“哎哟,对不住,对不住~我 都忘了你是不喜欢猫的。”“哼~不喜欢猫~”那耗子尖着嗓子急着嚷道。“要是你 做了我,你也喜欢猫吗,”(赵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以上分别是动作性拟人、描写性拟人、跟它讲话、让它讲话。 拟物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崇明岛越长越大。 3.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的拟体不出现,比喻的喻体一定要出现。 四、夸张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作扩大或缩小、强化或弱化的描述,或作超乎事实的描写,使对 象的本质特征更明显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普通夸张 ?鸿渐气得心头火直冒,仿佛会把嘴里香烟衔着的一头都烧红了。 ?(假若她大胆地去请假,她知道,婆婆必定点头,连声地说:克吧,克吧~ (“克”者,“去”也)可是,大姐知道,假若她依实地“克”了,哼,婆婆的毒 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正红旗下) ?湖边上有个鼻子眼大小的胡同,里边会有个小店。尤老二的地面多熟,竟 自会不知道这家小店。 2.超前夸张 ?李二汉刚掀酒罐,就觉醉意已有三分。 3.注意点 夸而有节。注意使用场合。 五、反语 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上一个意思,实际上是另一个意思。有两种。 1.嘲讽性反语 ?没见过这样的宝地~房子没有一间整的,一下大雨就砸死人,宝地~ ?在那年代,北京在没有月色的夜间,实在黑得可怕。大街上没有电灯,小 胡同里也没有个亮儿,人们晚间出去若不大着灯笼,就会越走越怕,越怕越慌, 迷失在黑暗里,找不着家。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按照那时代的科学说法,这叫作“鬼打墙”。(正红旗下) 嘲讽性反语构成的关键是褒义词语贬用。 2.喜爱性反语 ?他抗议无用,苏小姐说什么就要什么,他只好服从她善意的独裁。 喜爱性反语构成的关键是贬义词语褒用。 六、双关 让一句话关顾两种不同的事物,有两种理解,产生明暗两种意思。 1.谐音双关 ?如今,我也有了儿女,他们也有剩饭的毛病,害得我多次为一双小儿女 打扫碗底,并因此被他们郑重授予“大尉”军衔。(文汇月刊) ?你的健康是“天大”的事——天大药业。 谐音双关的关键是利用词语的同音现象。 2.语义相关 ?阿庆嫂对沙奶奶说:“你说呀。一说出来,不就什么都完了吗,” 这“什么”在刁德一听来是实事,在沙奶奶听来是新四军的安全。 ?周蘩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风暴就要来了。 七、婉曲 故意不直白本意,而用迂回曲折、委婉含蓄的话来暗示、烘托。 ?1957年我们先后遭到不侧。 “不测”指被打成右派。 ?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任重而道远。 是说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还有很多工作没有作好。 ?安排下岗人员就业问题不容乐观。 不是说形势不太好,而是换一个婉转的说法。 ?我们觉得有些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实际是说不同意,但不直说。 八、排比、层递、反复 1.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句法结构(句子/分句/词组)巧妙地组成一串,表达相关的内容,这是排比。 ?友谊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是理想土壤中 的两朵花,是宏伟乐章上的两个音符。 ?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儿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 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 例?是很严格的排比,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的词语;例?是比较宽的排比。 2.层递 层递也可以说是排比的一种,现在把他独立出来,与排比对立。层递的关键是各项在内容上递进,或递降。 ?听说四川有一则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我爱我的国家,爱我的石头城,爱我的家。 3.反复 为了突出、强调某种内容或某种感情,或造成某种气氛,让一定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 连续反复 重复出现的词语连续出现,不被其他词语隔开。 ?他恨不能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掐~掐~掐~一直到她翻了白眼~把一切都 掐死,而后自己抹了脖子。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间隔反复 重复出现的词语被其他词语或句子隔开。 有一首诗,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这样: ?十里桃花,/十里杨柳,/十里红旗风里抖,/江南春,/浓似酒。 4.排比、层递和反复的比较 排比与层递的区别是明显的。在形式上都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区别在于,排比各项在意义上互相平行,层递各项有递进或递降的特点。 排比、层递和反复的区别在于,前两种要求句式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后一种要求词语或句子重复出现。问题在于,前两种辞格可能与反复综合运用。这就是说,从形式上看是排比或层递,可是有相同词语出现可能有兼有反复这种辞格。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在这个用例中,“这是„„春天”是反复出现的词语,我们可以将它归并而不影响句子的结构。例?是排比兼反复的用例。 九、对比、映衬、对偶 1.对比: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加以对照,从而突出双方的特点。 ?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 ?正是夏天农忙的季节,王十成忽然来到北京~王掌柜又惊又喜。喜的是儿 子不但来了,而且长得筋是筋、骨是骨,身量比爸爸高出一头,虽然才二十岁。 惊的是儿子既没带行李,又满身泥土,小褂上还破了好几块。 2.映衬:用相关、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要表达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大舅妈的身量小,咳嗽的声音可很洪亮。 3.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相似的两个词组/句子,表达相关、相反的内容。 正对:上下两联互相对称。 ?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 ?今年真是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反对:上下两联意思互相对立。 ?海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流水对(串对):上下两联有因果、连贯等关系。 ?女排三连贯,神州齐欢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除夕刚饮祝捷酒,新年又看报春花。 对偶在对仗方面要求很严格。杜甫的试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得很工整,结构完全对仗。从语音上说,很讲究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对联的下联,末字应是平声。《大宅门》一开始说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副对联排反了。河南嵩山有个嵩阳书院,有一副对联:“一片丹心育新人,满园春色催桃李”。这是中央电视台报道时展示在屏幕上的,一看便知,摆反了)。 4.比较 对偶、对比的比较: 对偶重在形式,对比重在内容。两种辞格可以交叉。 对比、衬托的比较: 对比是突出两面,衬托是突出一面。 十、拈连、通感、仿词 1.拈连 当互相关联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连说时,巧妙地把适用于具体事物的词语移用到平常不适用的抽象事物上,陈述/支配抽象事物,这是拈连。 ?我们人穷志不穷。 ?招娣,招娣,你不仅招来了一个弟弟,还招来了一个世界冠军。 拈连,前一项是正常搭配,由此出现的后一项是转义搭配。构成拈连的关键是动词、形容词的本用和移用。 2.通感 把甲种感官获得的感觉,说成仿佛是乙种感官的感觉,这种修辞方式叫通感。 ?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 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 心理学家有所谓“伴生感觉的过程“。在日常经验中,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获得的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往往可以互相沟通。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这是通感的心理基础。 3.仿词 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深刻性,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些语素,临时造出心的词语,这叫仿词。 反义仿词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雨中等泰山) 近义仿词 ?咀嚼着青梅,啜饮着香茗,聆听着茶话,陶醉了的艺术家们诗兴大发,画兴 大发。 ?(父亲老朋友本县省立中学吕校长„„请鸿渐向暑期学校学生演讲“西洋文 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所以当天从大伯父家吃晚饭回来,他嘴严 迷离,翻了三五本历史教科书,凑满一千多字的讲稿,插穿了两个笑话。)这种准 备并不费心血,身血倒赔了些,因为蚊子多。 谐音仿词 ?妈妈告诉她大弟受伤,并叫她到唐山看爸爸去。她说爸爸有个好歹,那里 有组织。没有“震亡”的话,那就更不用去了。(雷加散文特写选) ?大中城市年轻人,超前消费成“负翁”。(电视) ?默默无“蚊”的奉献。 ?居高“淋”下 4.比较 拈连和比拟的比较 拈连要出现词语的本用,动作性拟人、拟物不出现词语的本用。 拈连和通感的比较 拈连的词语本用在句中出现,通感没有这个要求。通感是感觉相通,拈连不是。 拈连和仿词的比较 拈连是词语临时取得一种新的用法,仿词是词语临时的创造。 十一、设问和反问 1.设问 为了提起听话人注意,先提出问题,引起对方思考,然后自己来回答。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人类的远古时期,有没有生产劳动,当然有。有没有生 产力,当然有。但是有没有科学技术,那就说不上了,大概只是生产劳动的经验而 已。 (钱学森《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些思考》)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 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着三项 实践中来。 设问的修辞效果是引人注目。做文章标题,或文章的开头,启发思考,帮助读者掌握主题思想。段落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起过度作用。分析阐述问题,可以避免平板,使文气有变化。收尾用设问,可以点明主题,增加回味。 2.反问 ?如果说贪污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那么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反问句包含激情,语气强烈,比陈述句更有力量。 3.比较 设问是自文自答,反问句是只问不答。 十二、顶真和回环 1.顶真 前一句结尾和后一句开头词语相同。 ?文学是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需要灵感,灵感来自生活积累,生活的积 累是作家对所写对象心灵的感受后认同。 ?布匹是哪儿来的呢,是织布厂用纱织成的。纱呢,又是纺纱厂用棉花纺成 的。棉花呢,必须从地里种出来。地呢,也得经过耕作播种,还要两次三番地浇 水。水呢,又得挖掘灌溉渠,从河里引到地里来。 例?是严式的顶真,例?是宽式的顶真。 2.回环 前后相继的句子词语相同,排列顺序相反。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我们两家搞了一辈子的戏,戏就是我们的命,命就是我们的戏。 ?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例?和例?是严式的回环,例?是宽式的回环。 3.比较 顶真不具有回环往复的形式,用顶真的句子,其轨迹是一条线;用回环的句子,其轨迹是一 个圈。 十三、警策 陈望道先生认为,有三种。 1.将自明的事理极简练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格言的味道。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2.将表面上无关的两事物捏成一句,初看似不可解,其实含有真理。 ?事实是事实。 3.话面矛盾反常,而意思还是连贯的。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十四、辞格的综合运用 1.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种辞格或异种辞格各自分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先后是反复、拟人、拟人三种辞格,他们没有分布上的交叠。 2.套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辞格一层套一层,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例?总的是暗喻。中间套着两个比拟(这两个比拟又是连用的例)。 3.兼用:同一个语言片段,既是甲辞格,又是乙辞格。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例?从一个角度看是对比,换一个角度看又是对偶。 4.以上三种情况的同时出现 ?队伍虽然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 例?总的看是对比和对偶,这是两种辞格兼用。“罗网”和“铁窗”分别是借喻和借代, 这两种辞格的分布是连用。这两个连用的辞格被对比、对偶包含,这又是套用。 第五节 语体 一、语体及其划分 语体是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方式,长期使用特定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语言特点的体系。 不同交际领域如:社会活动、科学技术和文化活动、日常生活等。 不同交际对象如:对上级、对下级,对同行专家、对外行,对干部、对群众,对本国人、对外国人或外交使节等等。 不同交际目的如:说理,说明情况,抒发感情,发指示,鼓动,等等。 不同交际方式如:口头,书面等等;一般交际方式或电话、传真等现代通信手段。 在将到语体时,总要涉及公文、政论、科技、文艺等等,但这几种形式本身并不是语体,这些形式所体现的语言特点才构成了语体。 语体的划分,第一层分为口头语体和书卷语体。口头语体现在研究得很不够。书卷语体下又分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二、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是使用范围:政治事务,如批复、公告;外交事务,如照会、国书、公告;军事事务,如命令;经济事务,如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协议书;机关团体日常事务,如通知、证明、介绍信函;人与人之间的事务往来,如领条、请假条等。 公文的特点:有固定的格式,话语简明扼要,遣词造句准确,不能含糊。规格性。简要性。明确性。 语言特点。 1.有专用词语 比如,介绍信常用“兹有”、“为荷”(荷:承受恩惠。)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执行。” 有些还常用到一些文言词语,因为这些公文庄重、典雅,有的人信函讲究雅,表明自己文化品位高,如用到“顺颂 教祺”之类。 2.语句上看,多用陈述句。因为表达一些明确规定,以说清楚为好。当然也有祈使句,这在命令、指示中更加明显。 3.从修辞上说,可以有整句,整句为对偶句、排比句等。公文一般不要求形象生动。 三、科技语体 使用范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论文论著,以及向大众宣传科学知识的科普论著。 科技语体是发布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科学知识的论著所使用的语言体系。 语言特点: 1.词语。有专门用语。不断吸收外来词。 2.句式。不要求有什么修饰,讲清楚、讲准确为好。科技语体比较严密。 3.科技语体的一些特殊手段。如图表。 四、政论语体 主要体现在社论、评论、报告等里面。 政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逻辑性强。 语言特点 1.使用政治色彩浓厚,评论色彩浓厚的词语。 2.长句多。 3.引用。引证。 政论不一定都是板着面孔的。毛泽东的一些政论文就很活泼,让人喜欢读。 五、文艺语体 表现在文艺作品中。文艺语体在书卷语体中最具特色,重在给人以美的享受,重在形象思维,重形象性、生动性、变异性。 文学家很喜欢这个变异性。变异就是偏离。应该思考的是,变异到什么程度。现在语言又有粗俗化现象。这些都值得探讨。 1.散文体。包括狭义的散文,以及小说等,这是与韵文相对的。有人称散言体。散文体的风格是繁丰、华丽。但并非都如此。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同一个作家后期与前期也有不完全相同的风格。 2.韵文体。主要是诗、词、快板、顺口溜等。更讲究音乐美。讲韵律、节奏等。 3.戏剧体。特别是人物语言、剧本的对白,讲求个性化。口语色彩浓。 六、语体风格互相渗透 把书卷语体分为四种,其实往往互相渗透。如: 1.文艺语体向科技语体渗透,形成通俗的科技语体。 2.文艺语体向政论语体渗透,形成文艺政论语体。一些老作家写的政论性文章很富形象性。 3.口语语体向书卷语体渗透,形成书面口语语体。有些作家作品力求通俗化。
本文档为【现代汉语笔记(语法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0KB
软件:Word
页数:93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