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

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

举报
开通vip

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 引 言 8>1964年 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 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 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 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 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 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 情形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无人伸出援手,也没有人及时打电话报 警。直至最后才有一名邻居打电话给警察,警察在两分钟内抵达, 但该名女子已气绝身亡,歹徒也早已驾车逃逸。事发之后,美国各 种媒体同声谴责纽约的人性异化与冷漠 [1]。...

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
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 引 言 8><#004699'>1964年 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 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 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 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 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 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 情形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无人伸出援手,也没有人及时打电话报 警。直至最后才有一名邻居打电话给警察,警察在两分钟内抵达, 但该名女子已气绝身亡,歹徒也早已驾车逃逸。事发之后,美国各 种媒体同声谴责纽约的人性异化与冷漠 [<#004699'>1]。 为了解释该事件,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通过实 验验证并提出了旁观者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名词,指在紧急情况 下,个体在有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可能性降低,帮助的概率随着 旁观者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即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 人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低 [<#004699'>1]。 一、旁观者效应的社会心理学解释 <#004699'>1968年,美国纽约两名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认为,道德解 释失之于简单化和情绪化,未必科学,应该有更好更科学的解释。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 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以 一对一或四对一的两种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 使用对讲机通话。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事后 的统计数据是:在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 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 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组,只有 3<#004699'>1,的人采取了行动 [<#004699'>1]。 这样,对克尤公园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这 两位心理学家把它叫做“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也即 “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人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只有自己 时,与在场有其他人时,有很大的不同。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 会抑制利他(协助他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之所以会有旁观者效应出现,主要是当旁观者出现 时,会导致利他责任分散的效果,即帮助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 观者身上,每一个人都因此减少了帮助的责任,从而造成了等待 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责任分散理论似乎能够解释旁观者效应的内在原因。但是, 由于每个个体都有旁观和报警两种选择,人越多,尽管按照责任 分散理论,旁观的可能性会提高,但与此同时,报警的可能性 也在增加,毕竟只要有一个人出来报警就可以了。接下来,我 们以博弈论为工具来定量地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不仅任何一个个体报警的 概率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变小,而且存在某个个体报警的概率 也在变小。 二、旁观者效应的博弈论解读 假设旁观者博弈的每位参与人均为理性经济人,即每位 参与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准则,不考虑道德、心理等任 何其他因素。我们先考察有 2个参与人的旁观者该博弈,并 做如下假定:如有人报警,每个人(包括报警人在内)都能得到 <#004699'>10 个单位的收益,但报警者将支付 3 个单位的成本(例如,报 警消耗的时间、精力和电话费,甚至可能承担的风险代价)。 于是,我们有表 <#004699'>1 所示的旁观者博弈赢利情况。 表 <#004699'>1 旁观者博弈 路人乙 路人甲 旁观 报警 0,0 <#004699'>10,7 旁观 报警 7,<#004699'>10 7,7 在表 <#004699'>1中,当目睹犯罪现场时,路人甲和路人乙均可以选 择旁观或者报警。如果两人都不报警,均选择旁观,那么两人 就都没有赢利;如果两人都报警,那么两人都得到 <#004699'>10个单位 的收益,由于报警需要付出成本 3个单位,这样,两人的最后 赢利均为 7;如果只有一人报警,那么报警者的最后赢利为 7, 而旁观者的赢利为 <#004699'>10。很明显,表 <#004699'>1所表征的旁观 者博弈有 两个纯策略均衡:(报警,旁观)和(旁观,报警)。我们知道,纯 策略均衡[2]对具体的行动选择没有定量的指导价值,因而,我 们需要设法求得混合策略均衡[2],即某一参与人以什么样的 概率进行策略选择,则另一参与人在其全部可能的策略(这里 共有两个策略)之间没有赢利差别,从而,另一参与人必须在 其全部可能的策略之间进行随机选择。 假定路人甲以概率 p选择旁观,那么他选择报警的概率 就为 <#004699'>1- p,而路人乙选择不同策略的预期赢利分别如下: 路人乙选择旁观的预期赢利:0*p+<#004699'>10*(<#004699'>1- p) 路人乙选择报警的预期赢利:7*p+7*(<#004699'>1- p) 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 冯浩文 (上海政法部学院 新闻传播与中文系,上海 2000<#004699'>10) 摘 要:旁观者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视点揭示人在危机场合行为取向的内在原 因。该理论指出,在只有自己时,与在场有其他人时,有很大的不同。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该理论的不 足在于它只能提供定性的解释。为此,我们以博弈论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工具,定量地分析旁观者效应的内在机制,令 人信服地得出了“旁观者越多,报警的可能性越小”和“报警的成本越高,就越没有人愿意报警”这两个结论,并提出了相应 的破解策略。 关键词:旁观者效应;博弈论;混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9:C9<#0046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04699'>1000- 8772(2009)22- 0009- 02 <#004699'>10-<#004699'>12 收稿日期:2009- 2009年第 <#004699'>1<#004699'>1期(下)总第 337期 中外企业家理论前沿?Theoy Forefront 9 路人甲以多大的概率 p选择旁观能够使得路人乙没有优势 策略可以选择,从而不得不随机选择呢,显然,这样的概率 p能够 满足使路人乙选择旁观和报警的预期赢利相等,即有 0*p+<#004699'>10* (<#004699'>1- p)= 7*p+7*(<#004699'>1- p)。展开计算可得:p=0.3。 这就是说,路人甲 以 0.3的概率选择旁观,而以 0.7的概率选择报警,即路人甲采取 的混合策略为(0.3,0.7)。 同理,可以计算出路人乙采取的混合策略也为(0.3,0.7)。 于是,表 <#004699'>1 所表征的旁观者博弈有一个混合策略均衡: {(0.3,0.7),(0.3,0.7)},即路人甲和路人乙都会以 0.3的概率选择 旁观,而以 0.7的概率选择报警。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两人都报警的 概率为 0.49,两人中有一人报警的概率为0.3*0.7+0.7*0.3=0.42,两 人都旁观的概率为 0.09。因此,警方获得报警的概率为 0.49+0.42=0.9<#004699'>1。由此可见,报警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但是,如果旁观者博弈的参与人很多,情况就将发生变化。假 定该博弈有 N位参与人,对其中任意给定的某一参与人,不妨假 定为路人甲,如果路人甲选择旁观,而其他 N- <#004699'>1位参与人也都选 择旁观,那么,路人甲的赢利为 0;如果路人甲选择旁观,而其他 N- <#004699'>1位参与人中至少有一人选择报警,那么,路人甲的赢利为 <#004699'>10; 如果路人甲选择报警,那么无论其他 N- <#004699'>1位参与人如何选择,路 人甲的赢利均为 7。假定路人甲认为其他参与人选择旁观的概率 为 q,那么: 路人甲选择旁观的赢利为: 0×qN-<#004699'>1+<#004699'>10(<#004699'>1- qN-<#004699'>1) =<#004699'>10- <#004699'>10qN-<#004699'>1 路人甲选择报警的赢利为: 7×qN-<#004699'>1- qN-<#004699'>1)=7 <#004699'>1+7( 因此,均衡状态下路人甲的最优混合策略应该使得上述两式 相等,即有:<#004699'>10- <#004699'>10qN-<#004699'>1=7 由此可得:q=0.3 <#004699'>1 N- <#004699'>1 由于每位参与人均假定与路人甲一样均为理性人,该博弈存 在对称混合策略均衡解,即每位参与人选择旁观的概率 为 q=0.3 <#004699'>1N- <#004699'>1 。 显然,该函数的数学性质为:参与人数 N越大,每位参与人 选择旁观的概率也越大,N趋向无穷大时,每位参与人选择旁 观的概率为 <#004699'>1,即百分之百地选择旁观。 由于每位参与人选择旁观的概率为 q=0.3 <#004699'>1 N- <#004699'>1 ,那么 N位参与 人均选择旁观的概率为 q=0.3 <#004699'>1 N- <#004699'>1 。同样明显的是,参与人数 N越 大,每位参与人选择旁观的概率也越大,N趋向无穷大时,每位参 与人选择旁观的概率为 0 .3,即以 30%的概率选择旁观。 p 更重要的是,N 位参与人中存在某个个体报警的概率 为<#004699'>1- q=<#004699'>1- 0.3 N N- <#004699'>1 ,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并当 N趋向无穷大时, p等于 0.7,即有 70%的概率有人报警。 不失一般性,如有人报警,假定每个人(包括报警人在内)都 能得到 a个单位的收益,但报警者将支 b个单位的成本。如果 b, a,即成本高于收益,那么一个理性参与人就不可能去报警,所以, 我们只考虑 0,b?a的情形下某一位参与人 X的收益表如表 2 所示: 表 2 某一位参与人的博弈收益表 其他 N- <#004699'>1个人均旁观 其 N- <#004699'>1个人中有人报警 X旁观 0 a X报警 a- b a- b 由于每位参与人均假定为是相同理性人,都是对称的,我们 假设每个人不报警的概率为 q仿上可以得到混合策略的纳什均 衡在 q= ba? ? N N- <#004699'>1 达到。注意,b?a是随着人数 N增大而增大的~ 而无人报警的概率为 q= ba? ? N N- <#004699'>1 ,同样随着人数 N增大而增 大的。因此,N位参与人中存在某人报警的概率 p为 <#004699'>1- q=<#004699'>1- ba? ? N N- <#004699'>1 显然,存在某人报警的概率 p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当 N趋向无穷大时,p等于 <#004699'>1- ba? ?。此时,当报警成本 b越 接近 收益 a时,有人报警的概率就越接近 0。这就是说,旁观者的 报警概率成本的大小直接有关,成本越大,就越没有人报警。 三、破解策略 从以上的推导,我们有两大结论:(<#004699'>1)旁观者越多,报警的 可能性越小;(2)报警的成本越高,就越没有人愿意报警。 旁观者博弈模型表明:一个社会利他行为的水准,如不考 虑任何社会和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将由成本 b和收益 a 的比值决定。如果受益 a是确定的,那就完全由成本 b决定。 这里的成本 b可以是指提供帮助时可能需要支付的时间、精 力,以及有可能遭致的打击报复,甚至是可能被救者忘恩负义 者的反咬(例如南京彭宇案中的情形)。 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破解旁观者效应是和谐社会建设 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两大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强制性的责任分配机制,强制某些人 承担报警救助的责任。例如,我国就有法律明确规定,军人、警 察和政府公务员必须承担报警救助的责任;否则,将被追究相 关责任。这样,这些人就必须在危机时刻勇敢地站出来。社会 历史传统赋予了教师社会道德楷模的角色,教师对这一社会 道德楷模角色的认同程度越高,就越可能在危机场合受到内 心驱动而站出来设法施救。有时,甚至只需要有人出来呼叫一 声,从而打破沉默,激发出其他旁观者的施救行为,很多时候, 实际上大家都可能是跃跃欲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完全可 能应者云集。呼叫一声的成本尽管很低,但作用不可小视,值 得提倡大家去做。 其次,我们可以设法尽可能地降低报警救助的成本,例如 给予报警求助者以精神与物质双重奖励,在报警救助者有可 能招致打击报复时,由警方及时提供人身安全保护,在不幸遭 遇被救者忘恩负义者反咬时,由政府或社会公益组织提供免 费的法律支持服务,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被救者必须承担起 举证责任,并面临诬告反坐的法律后果,必须竭力避免南京彭 宇案的重演,以实际行动大力提倡良好的社会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彰显 社会正义。 结 语 旁观者效应提示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除了诉诸道德和 情感之外还有其他或许更有效的解释途径。本文以博弈论为 工具,定量地分析了旁观者效应的内在机制,令人信服地得出 了“旁观者越多,报警的可能性越小”和“报警的成本越高,就 越没有人愿意报警”这两个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策略。 参考文献: [<#004699'>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 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 2006. [2]吴广谋,吕周祥.博弈论基础与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邱碧君) <#004699'>10
本文档为【博弈论视点下的旁观者效应解读及其破解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25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