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

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

举报
开通vip

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论语》选读和自选模块 专题十五 《论语》选读 [考纲在线] 浙江省自从进入新课标高考开始~就把《〈论语〉选读》列为高考语文卷的必考点。在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古诗文阅读考查的总体要求和考查目标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比原来增加了“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条目。《〈论语〉选读》的考查正是这一条目的体现。对《〈论语〉选读》的考查目标具体规定为“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对《...

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
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论语》选读和自选模块 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十五 《论语》选读 [考纲在线] 浙江省自从进入新课标高考开始~就把《〈论语〉选读》列为高考语文卷的必考点。在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古诗文阅读考查的总体要求和考查目标是:“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比原来增加了“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条目。《〈论语〉选读》的考查正是这一条目的体现。对《〈论语〉选读》的考查目标具体规定为“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 对《〈论语〉选读》的考查~旨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品德修养~树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观。《论语》是古老文化根植于现代社会土壤中的一朵奇葩~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和高考试卷的考点定位~具有深远的意义。 [考情透析] 浙江省进入新课标高考以来~对该考点的考查从未间断~并形成了自己的命题特色。从选材来看~考查的热点一般是那些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理据充分的片段~命题者更青睐于那些和现代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对当代人们安身立命仍有指导意义的章节。从命题形式来看~涉及填空题和简答题两种~填空题比较少~只有2011年和2013年各出现了一次。除2010年是1道题之外~其他年份都是2道题。从设题的权重来看~2009年和2010年的分值是4分~2011年—2013年都是5分~总体而言比较稳定。从考查的目标来看~涉及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赏析、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概括和评价是考查的主流。 从命题特点来看~浙江《〈论语〉选读》的考查特别重视联系其他古代典籍或现实生活。只有2009年单独取材于《论语》~后来四年~每一年除从《论语》中选一小段材料之外~还从中国古代其他典籍中选取一段材料~起到内引外联、旁征博引的作用~旨在扩大《论语》的内涵~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比较、迁移和拓展~分析或归纳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答题时不能照本宣科。体现了对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的追求。 真题指导 1(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 ???? [答案] 颜子 恶衣恶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语〉选读》的熟悉情况~包含了对人物精神的把握和课文文句的记诵。解答此题时~应回想《君子之风》选段中提到的并且要求背诵的有关孔子歌颂弟子颜回的文句。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 [答案] 答案及解析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1 [答案] (1)?贵人贱马 ?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它融合了理解、评析等多种能力~做题时既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又要结合孔子的思想~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3(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 ?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答案] 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 从《论语》选文中~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孔子的为政观~即“为政以德”,而从《韩非子》选文中~学生可以筛选出“不务德而务法”的信息~可概括为“以法治国”。另外~学生也大多知道韩非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案]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旨的评析能力。 本题并未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所以只需要对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即可。孔子认为用“政”“刑”来治国~百姓会缺乏羞耻感,所以应该用德治与礼法来感化他们。韩非子认为教人自我完善只能针对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无法自律的~应该用法治。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也各有不足~若是能将两者结合~德治与法治并举~就更为全面了。当然~此题为开放题型~只需言之有理即可。 4(2010?浙江卷《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答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析] 第一问要求理解题干语段内容~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调动平日的背诵积累~便可写出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二问要求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是考查内容理解。首先明确这里的“它们”应该指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材料中欧阳修的话,然后分别阐述这两句话的内涵~即它们所表达的思想。要点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明确他们的区别在哪里,还要揭示出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即欧阳修在这句话中阐述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交友价值观正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这个题目的第二问~相对于2009年的《论语》探究题~有更大的限制性~第一问其实也是概括成语的变相问法~所以掌握好教学指导意见上规定的10篇必读课的内容是答好这类题的关键。 [2013?浙江卷] 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分)(原文见本专题“真题体验”) 教你 审题 ?要求在理解选文语段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对孔子的思想和观点有较 审题要点 深刻的领悟和准确的把握。?把握核心主旨:孔子的贫富观和礼义观。 ?题干要求“简析孔子的观点”,即把这种贫富观和礼义观具体化,当 2 然必须“根据上面的材料”,即建立在对上述材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对《〈论语〉选读》的考查,通常是把两则或几则材料放在一起,进行 比较阅读。几则材料要么内涵截然相反,要么主旨基本相同,当然更多 的是有同有异。几则材料往往互相参照,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这样的分析思路 命题形式,往往要综合所给的几则材料,求同存异,或取差分异。解答 时更多的是找出其共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孔子某个方面的观点 进行深入挖掘 教你 答题 “贫”“富”两个字在材料中反复出现。但综观材料来看,并非谈 “贫”与“富”的关系,而是要分析孔子对待“贫”“富”与“谄”“骄” 答题有据 关系的不同看法,对处理“贫”“富”与“谄”“骄”,“贫”“富”与“礼” “乐”的关系的正确态度,并渗透了礼与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 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富有思辨色彩 ?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 参考答案 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 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不要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考点技法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论语》选读”本来是新课程标准诞生之后应运而生的一门选修课,以语文出版社编写的教材《〈论语〉选读》为课程依托。浙江省开设了这门选修课。为提升这门课程的地位,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在进入新课标高考之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把这门课规定为“必考科目”。所谓“必考科目”,其地位介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低于必修课而又高于选修课。但从高考卷中必考这一点来说,它和必修课的地位同等重要。 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使“《论语》选读”这门课在学习和考试中,形成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由粗到精的三个层次:第一层,《〈论语〉选读》教材内全部的15篇课文,是这门选修课的基本内容,这是最外、最浅、最粗的一层,也是最宽泛的一层;第二层,在这15篇课文当中,又选取了10篇课文作为教读课文(其余5篇为自读课文)。这10篇教读课文是:《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这是三个层次中的中间一层。第三层,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必考的背诵篇章,是从10篇教读课文遴选出来的精华篇章,也是《论语》中的亮点篇章,是最核心、最深入、最精华的一层。浙江高考语文卷中的《〈论语〉选读》题,其选材范围虽然不一定局限于第二个层次,但至少会由第二个层次的材料引申、迁移和生发出来,但所考查的儒家(孔子)的核心思想一般都在第二个层次之内;而名句默写题(规定可以有一句出自《〈论语〉选读》)则必定出自第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次。 《〈论语〉选读》在浙江高考卷中,有两个题考到它,一是默写题,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默写题当中,可以有一句出自《〈论语〉选读》,但必然在其规定的背诵篇目范围内;二是简答题,一般要求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 《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中对《〈论语〉选读》提出的建议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主要评价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3 层次 教学内容 价值目标 文字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读懂文章、积累知识 文章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学习章法、培养能力 文化 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传承文化、提升思想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论语》选读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第一,《论语》选读的复习应从语言文字入手,破解语言障碍。 做文言文阅读题,读懂文句是前提,理解文意是关键。《论语》属于先秦诸子散文,因而在理解文意这个问题上显得更加突出。由于语言的发展,先秦时期的文言,特别是《论语》中的文言,已经与两汉以后的文言语言有了较大的差别。有人说,《论语》的语言是一种“超文言”,即许多词汇语句按两汉以后的文言语词来翻译是行不通的,必须做出超常规的解释,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比如:在“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一句中,“谅”是信用的意思,这个意思在一般文言文中是没有的。又如:在“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一句中,“摄”作兼职解,这是在一般文言文中找不到的解释。“归”的含义尚存争议,至少有三种解释:一则因古时“归”有嫁娶的意思,有人据此释“归”为“妻妾”,此句译为“管仲娶了三个老婆”;二则用作名词,释为“三归之台”,此句译为“管仲有三归之台,作为游览观光的处所”;三则用作动词,释为“收租”,此句译为“管仲家收取老百姓大量的市租”。而教材中取第一种解释。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超常规的,按一般文言文义项解释是行不通的。像这种存在争议的地方,我们要以教材为准。再者,《论语》中有许多高度省略的语句,有时需要补充好几个词语甚至半个句子,才能使整个句子意思表达完整。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和备考《论语》的过程中,一则要注意超常规解释的文言语词,将它牢记于心;二则要注意省略句,尽可能将句子意思补充完整,全面理解。否则,读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将成为你解题答问的拦路虎。高考命题虽不故意在语言上设障碍,但其中关键的词语一定会是间接考查的对象。 第二,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在考试中,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即所谓“思维建模”。《论语》选读的答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理解字词~疏通文意。这是解答题目的第一步,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全段选文的意思。注意难点1( 字词,特别是“超常规解释”的词语。当然,如果上课时对文意的理解已经做到了烂熟于心,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2(提炼观点~总结道理。在全面准确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需要,提炼出孔子或其他人物的观点。准确提炼观点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对“仁、孝、信、义、友爱、德政、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3(分析道理~进行评价。在提炼观点的基础上,考生要对选文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或处世立命的道理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要客观、准确,符合时代的主流意识。注意,有些观点可以进行两面性评价,即你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必须能站得住脚,能自圆其说。但有些观点的评价是唯一的,只能赞成或只能反对,不能进行两面评价。同学们一定要谨慎下笔。 4(联系生活~沟通古今。在分析评价完选文所包含的道理之后,要把这个道理或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这个道理去分析和评价社会问题,或将其用于弘扬正气,或将其用于针砭时弊。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这样答题才能深入到一定的程度,答题才算完整深刻,才可能得高分。 第三,在《〈论语〉选读》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精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孝”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天命思想;?教育思想。在复习备考时,要把孔子和儒家的这些思想牢牢掌握,做到滚瓜烂熟,了然于心,应考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时我们要紧紧把握好这10篇课文的孔子思想的精髓。下面将10篇考查的教读课文中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整理如下: 《为政以德》: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 《克己复礼》: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了解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知其不可而为之》:理解并默写相关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 4 可而为之)。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 《仁者爱人》:明确“忠恕”的内涵。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君子之风》: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结合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 《诲人不倦》: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高山仰止》:探究《论语》中叠句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 《沂水春风》: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 《中庸之道》:理解孔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深智慧。 训练?检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圣经?马太福音》) (1)根据以上文字,分别概括《论语》和《圣经》在为人处世上的观点。(2分) (2)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心止于一忠者~谓之忠,持二忠者~谓之患。”(董仲舒) (1)孔子的“忠”的含义是什么,(1分) (2)简要评价孔子和董仲舒的“忠君观”。(4分)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鞅曰:“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之母也„„罚重 ~爵尊,赏轻~刑威。爵尊~上爱民,刑威~民死上。故兴国行罚则民利~用赏则上重。”(《商子?说民》) (1)在为政问题上,孔子与商鞅的主张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主张。(2分) 孔子:__________ 商鞅:__________ (2)请对孔子和商鞅的主张进行简要评述。(3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 注[]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注] 与:一般解释为“赞同”~而清人刘逢禄的《论语述何》则将其解释为“和~同”。 (1)根据“与”字的两种解释,分别说出画线句的意思。(2分) (2)联系孔子善于施教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两种解释的看法。(3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如果一个死刑执行者请求受害者宽恕~在我看来~这种事总是缺乏人性的~是对正义的嘲弄。一个人不能~也不该到处快乐地杀人~折磨人。然后~时限一到~就简单地请求别人的宽恕~接受别人的宽恕。在我看来~这样做还是在犯罪。(赫伯特?马尔库塞) ?我理解~它不是说用正直之直报答怨~而是说以对等的东西报答怨。这里的“直”~其实应该为“值”~是以怨报怨。(李零) (1)?段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思想,??段体现孔子的____________思想。(2分) (2)你认同李零的观点吗,请结合孔子的有关思想加以分析说明。(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6 甲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 乙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1)甲文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2分) (2)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离娄上》) [注] ?存:观察。?瞭:明亮。?眊:昏暗。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2分) (2)对这两种“察人观”进行简要评析。(3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杨伯峻《论语译注》) (1)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译注,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2)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学记》) (1)简要概括孔子和《礼记》中的“教学观”的共同点。(1分) (2)孔子与《礼记》中表述的“教学观”有所不同,请进行简要评析。(4分) 1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质而恶饰。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衰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韩非子?解老》) (1)子贡在反驳棘子成时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意在强调________的重要性。(1分) 6 (2)根据这两段文字,请你对棘子成、韩非子的“文质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课时作业(二十二) [《论语》选读]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曲礼上》) (1)孔子提倡“正名”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上述《论语》和《礼记》的选文,你认为“礼”的作用是什么,(3分) 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 (1)这两个材料的基本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2分) (2)结合当今社会,简要评析上面两则材料的基本观点。(3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注[]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程颐《周易程氏传》) 君子当困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当推致其命~以遂其志。知命之当然也~则穷塞祸患不以动其心~行吾义而已。苟不知命~则恐惧于险难~陨荻于穷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为善之志乎, (程颐《周易程氏传》) [注] 晨门:掌晨启门。盖贤人隐于抱关者也。出自朱熹《论语集注》。 (1)你认为晨门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在嘲弄还是在赞美孔子,说说你的理由。(3分) (2)儒家和道家对待“命”的态度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在“义利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请简要概括。(2分) (2)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义利观”。(3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语?卫灵公》)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 (1)孔子和老子对“无为”的认识有着怎样的共同点,(2分) (2)结合现实情况谈谈你对“我无事,而民自富”的理解。(3分) 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7 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 (《庄子》) (1)孔子与庄子的人生态度是不一样的,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2分) 孔子:__________ 庄子:________ ) (2)针对文中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谈谈你的看法。(3分 7(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对曰:“ (《论语?颜渊》)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孔子与孟子共同的观点。(1分) (2)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分别谈谈你对上述两则材料中所反映出的政治观的理解。(4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备内》) (1)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2分) 孔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材料?中董仲舒的“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 ) 要说明理由。(3分 9(阅读《论语》中的三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 ?终食:吃顿饭的工夫。?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1)从《论语》选文来看,孔子强调“文质彬彬”才能成为君子,结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概括出文和质的具体内涵。(2分) (2)“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请就选段中的论述,谈谈你的理解。(3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注[]?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 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女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 子贡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 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荀子?子道》)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8 [注] 练:白色的熟绢~此指服练的祭礼。父母死后一周年进行祭祀~因祭祀时需披戴白色熟绢而得名。 (1)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说明材料?中孔子回答子路“吾不知也”的原因。(1分) (2)结合上面三段文字,对孔子“为尊者讳”的做法进行简要评析。(4分) 专题十六 自选模块 [考纲在线] 1(考试科目设臵说明。浙江省进入新课标高考之后~就加入了自选模块高考试题~即所谓的“18选6”~简称“IB”。就是每个学科有两道试题可供考生选择并解答。考生在答题时只要从这18道题中任选6 道就够了。满分为60分。 语文(IB)的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两大板块~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选考一类科目的考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考试说明》和浙江省高考《高考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并考虑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两个选修模块教学实际而确定考试内容。 2(测试能力。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自选模块”部分~语文(IB)要求深入测试考生以下语文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鉴赏评价能力。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探究能力。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这三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3(考查目标: (1)分析综合:?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2)鉴赏评价:?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3)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情透析] 各学科的自选模块组成独立的一份试卷~试卷中的语文(IB)部分由两个小阅读组成~每个小阅读两道题~共4个小题。每个小阅读10分~可以在本阅读的两个小题内根据难易程度分配分数。在选材上~往往是古代和现代搭配~诗歌和散文结合~并且这两种搭配有轮流考查的趋势。例如~2009年考查古代诗歌 轮流考查的趋势”在2011年被打破~2011年和2012和现代散文~2010年考查现代诗歌和古代散文。但“ 年连续两年均考查现代诗歌和古代散文,而“诗歌和散文结合”的规则却又在2013年被打破~2013年考查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没有考查散文。 第1讲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指导 真题 1(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幸存者 高 凯 昨夜外面走过去一场暴风雨 一棵大树被拦腰撞倒 清晨 一只小鸟 独自在我的窗外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我一推窗就飞走了 9 一整天我都想去问那只孤单的小鸟 是不是想找人诉说自己一生的命运 其实 我能想象得出昨夜的情景 一场巨大的暴风雨 突然将一窝小鸟 噼里啪啦打翻在地 结果只有一只小鸟幸运地活了下来 无枝可依 内心都是人世没有的伤痛 描写暴风雨,为什么,(3分) (1)这首诗的第一句用“走”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7分) [答案] (1)?使用比拟手法~与下句“拦腰撞倒”相呼应。?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暴风雨凶猛且持 久。 (2)答案及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 2(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采采卷耳 朱巧玲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臵彼周行。 ——《诗经?周南?卷耳》 用群山、河流和铁轨衡量我们之间的距离 三千诗句~算不算长, 我相信爱的辽阔一如采采卷耳 覆盖每一寸肌肤细微的感觉 每当老虎从白雪里跃出 我会获得释放~像蒲公英 散落四方 用地理和祖国容纳我们之间的落差 每一棵树木都是升起的太阳 每一只小兽都成为可爱的孩子 走在苍穹下 是什么在呼唤我的名字, 我相信爱的自由一如采采卷耳 当我抬头~那些洁白的云朵聚拢而来 挡住了倾斜的光线 (1)本诗以《诗经?周南?卷耳》为引子有什么作用,(4分) (2)从意象、手法、结构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案] (1)点明题意~借助《诗经?周南?卷耳》所表达的古典情怀来传达诗人的怀人情感~使诗歌内涵 深广~意境丰盈。(意思相近即可) (2)略。(只要从意象、手法、结构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3(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陈 酿 李 琦 酒瓶是酒的家 酒从瓶里被倒在杯里 像是做客 10 却一去不返 那种积蓄了多年的香 像一场梦的精华 在短暂的瞬间~烟消云散 酒香散尽的过程 让人伤感 倾尽陈酿的酒瓶 被酒瓶爱好者珍贵地收藏 然而谁会去多想 它与陈酿相守的岁月 还有那些 曾被把守的烈性 (1)本诗为何不以“酒”而以“陈酿”为题,(4分) [答案] ?诗歌所咏对象为贮藏多年的酒~即“陈酿”~故以“陈酿”为题更贴切。?“陈酿”和“酒”相比~更具有时间性~体现出积淀感和沧桑感~以“陈酿”为题~更能突出诗歌的主旨。?“陈酿”给人以“香醇”“美好”的感受~比“酒”更富有内涵~也更适合用作美好情感(或“追求”“事物”)的象征。 [解析] 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意象含义的理解和探究。诗歌的鉴赏~实际上就是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其比喻意义、象征意义~从而领会诗歌的主题。“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本诗中的“陈酿”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 (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对某种消逝的美好情感(或“追求”“事物”)执着的眷恋。?对曾经拥有、执守的美好情感(或“追求”“事物”)刹那间消散的伤感。?对物是人非、无人相知的遗憾和惆怅。 [解析] 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探究。探究诗歌的情感~主要是通过欣赏诗歌所选择的形象感受美的力量。其次~要探求诗的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此外~有时候细节描写最能反映情感的内容~所以在做题时~也要根据主题对有关细节描写进行细挖。 [2013?浙江卷] 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7分)(原诗见本讲“真题体验”第1题) 教你 审题 题干的关键词,一是“赏析”,二是“艺术手法”。既然是赏析,就 审题要点 不能答成理解,更不能对诗歌进行翻译和复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 在作品中所运用的、能体现某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技巧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艺术手法”的概念和范畴。“艺术手法”即 分析思路 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答题时可以 依次从这三个方面对诗歌进行梳理和思考 教你 答题 “小鸟”是诗中的主人公,诗人仿佛在讲述一只小鸟所经历的一场悲 伤的遭遇,但诗人不仅仅是为写小鸟而写小鸟,写小鸟是为了象征某一答题有据 种人,有所寄托。小鸟在诗中完全被人格化;也可以从语言风格特点等 方面去思考 ?象征手法。小鸟的形象是一种象征,其意蕴指向人类社会,给予读参考答案 者多元的联想空间。?拟人手法。小鸟遭受了“人世没有的伤痛”,就 11 有了向人诉说的欲望,形象鲜明生动。?散文化语言。诗歌语言质朴, 接近口语,虽不押韵,但却富含韵味 考点?技法 从2010年到2013年,浙江省自选模块语文试题,都考查了“中国现代诗歌欣赏”。2010年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作用和赏析重要的语句;2011年考查标题的含义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012年考查“引子”的作用和从意象、手法、结构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2013年考查理解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和赏析全诗的艺术手法。由此看来,赏析全诗或片段(句子)的表现手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是“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重点考查内容。除此之外,标题的含义、“引子”的作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鉴赏也是其考查内容。 一、盯着诗眼细分析 “诗眼”是关乎主旨的词语或句子,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有着深刻的意蕴和强烈的艺术效果。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全诗的“诗眼”,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死水》中的“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 二、抓住意象深考量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揭示自己对母亲、妻子、故乡、祖国的深深思念和热爱的感情。 三、细品词句感抒情 多数现代诗都具备抒情的特质。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力求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也在于此。诗歌的抒情固然可以直抒胸臆,但更要关注寓情于景等间接抒情形式。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读这首诗,要特别注意通过品味词句来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为什么要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因为“嘶哑”表示歌唱的次数之多)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暴风雨”喻指正在神州大地上发生的革命风暴)黎明为什么“无比温柔”,(因为它喻指即将到来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这样品读才能悟透作者的感情。 四、斟酌语句明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对拟人、夸张、排比、衬托、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的掌握。这些艺术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如臧克家的《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 诗歌运用排比句式,为我们刻画了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写出了他们世世代代与土为伴的艰辛,既有对农民的同情,也有对农民的礼赞。 再如韩瀚写张志新烈士的诗歌《重量》: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诗人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精心构置了一个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生命的天平。抽象意义上的“生命”本来是无形的,因而也无所谓轻重。诗人借助“天平”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赋予无形之物以有 12 形,并且衡量出不同生命的轻与重。 训练?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往 向 何 玦 你是一滴晨露 滋润春的心田 我是一棵枯草 遗失荒野乡间 不知何时 才能如你高贵模样 不知何时 才能似你晶莹轻扬 西风的凛冽 已让我不辨方向 寒冬的朔雪 把我埋葬在土壤 明年的今天 春会赋予我新的希望 到那时 我会看见你 闪烁晨光 1(标题《向往》在诗中有哪些具体的内涵,(4分) 2(这首诗情感真切、动人,试从表现手法方面简析取得这种效果的原因。(6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屋顶之树 羊令野 星。 孤独的~照着 屋顶之树。而那一撮 根须~遂有亚热带梦之孤独享受。 你的名字呢, 你的家族呢, 你不落脚于土地。 很像你的弟兄们: 云之闲逸。 星之孤高。 你们是孪生的~那样呼吸着。 呼吸着每座星球之土壤。 而你: 不属于辽远的丛林。 不属于哪一只手植。 不属于这都市的 屋顶之树。 13 乃如我的额发一样孤独的: 无花。 无果。 一种不属于土壤之植物。 (屋顶之树有什么特点,(5分) 3 4(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选自《无题抒情诗》~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 5(诗人从“杜鹃花”写到“蔷薇色的海浪”,选取的众多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6(结合全诗的主旨,赏析画线诗句。(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西 藏 海 子 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 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 7(请结合诗歌赏析诗中的“石头”意象。(6分) 8(在这首短诗中,“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出现了三次,请分析其作用。(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14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1917年~10月北京 9(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传承了古典诗歌的技巧,试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主题的。(5分) 10(本诗的人物语言为表现主题服务,富有特色,试加以说明。(5分) 第2讲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 真题?指导 200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10分)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鲍尔吉?原野 标题这句话是冯至的一首诗。这首写于1941年的诗颇值玩味。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 把“我们”和“夜”写在一起~显出艳。“有时”添加神秘~仿佛说情侣。往下读~觉出是说房子~或旅舍。冯至在写“它”~而不是“我们”。 旅舍~很少有人记述旅舍。谁还记得旅舍的模样,大的小的~坐落在各地的旅舍~人们曾住过。 我也想一想旧日的旅舍。 这些旅舍如做过的梦一样记不起来了。即使把记忆坐标放在只去过一次的城市~也想不起那个住过的房间。是的~冯至说房间~而没说旅馆的外貌或大堂。 细心的旅行者~或者说真正的旅行家不是过客~而是住客~住在流动的家。他们像冯至一样体味以及从远处观赏旅舍~这样才对得起旅行或者说光阴。 我拼命回忆旅舍~哦~想起一间客房(忘记是哪个城市)洗手间白瓷面盆靠近身体部分的小洞长出一株苗(像豆苗)~我从镜子里发现。是什么人~为了什么~把一粒种子放进这个洞里,我看了半天~豆苗从幽深的洞里趋光而出。心里默念它不要再长了~免得被下一位好事的旅客拔掉。我想把这棵豆苗拔下栽进楼下的土里~试了试劲儿~它不愿出来。 去年在伊尔库斯克~住在中国人统一下榻的旅馆。房子小~但窗外吹进来的风有森林的香味。我不期然想起冯至这首诗~顺着背了下来~此诗第二段是—— 一望无边地在我们窗外展开 我们只依稀地记得在黄昏时 来的道路~便算是对它的认识~ 明天走后~我们也不再回来。 那一刻~我觉得冯至好像来过伊尔库斯克~在贝加尔湖边游吟。“五四”的人们哪儿都去过。我仔细看这间房子——假设冯至当年住过这里——宽大的木制窗台上乳黄色的油漆已经裂缝~冯至来时还像镜子一般光亮。窗外有一条河~男女喁喁从枝叶摩擦声中传来~月亮得意地在水面仰泳。冯诗第三段是: 闭上眼吧:让那些亲密的夜 和生疏的地方织在我们心里, 我们的生命像那窗外的原野~ 不幸的是~我当时没闭眼~一直是雪花的电视机屏幕出现普京的画面~我的思绪被迫与冯至分开~好像他并没有来过这里。 冯至最后写道: 15 我们在朦胧的原野上认出来 一棵树、一闪湖光~它一望无际 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 读到这里~觉得他写的并不是房子~是原野。那么~“我们”是谁,“过去”和“将来”又在说什么, , 谁在“亲密的夜” 这首诗写出60多年了~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虽然读过说不出什么~却要说它真是好诗。疑问是不必要的~冯至知道一切~但我们失去了询问的机会。 好诗像登上黄山巅峰~在大铁链锁上一把黄铜锁~“咔哒”~锁死了~把钥匙丢入深涧。深涧下~堆着像山一样的钥匙。 (本文有删节) 1(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语段。(80字左右)(5分) [答案] 内容:“我”在不经意间发现一株豆苗~豆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幼小的生命令“我”感动~它的命运使“我”担忧。语言:细腻真切~自然流畅~形象生动。 [解析] 要从内容、语言上赏析画线文段~怎么作答才是“赏析”呢,通常的答题要点是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怎样。有了这样的思维才能拿更高的分数。 2(结合文中所引诗歌,探求末句“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意蕴。(80字左右)(5分) [答案] 答案及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 2009?浙江卷结合文中所引诗歌~探求末句“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意蕴。(80字左右)(5分)(原文见本讲“真题体验”) 教你 审题 审题要点 ?所引用诗歌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诗歌末句的意蕴 认真思考文章和诗歌的关系,重点理解和分析所引用诗歌在文章 分析思路 中的作用,品味最后一句的思想内涵,然后探究它的意蕴 教你 答题 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将“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直白 化,考生答题前应考虑到要探究这个句子的意蕴,就必须探究“藏 答题有据 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本质意思,并用总分或分总 的结构拟写答案 生命像一望无际的原野,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人生旅途中有许多 参考答案 深藏着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渴望,要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 考点?技法 浙江省自选模块语文(IB)考试,只有进入新课标考试的第一年考了现代散文,之后在语文(IB)考试中都没有考到,究其原因,可能是2012年和2013年的高考卷,前面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都考了散文,为避免重复,所以这两年没有考现代散文。如果文学类文本再向考小说转变,那么自选模块就很可能要考现代散文。 2009年自选模块所考查的散文,是鲍尔吉?原野的《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诗中有文,文中有诗,似乎是命题者有意要兼顾现代散文和现代诗歌两个方面。然而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或许以后会被摒弃。试卷中的两道题,一道要求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考查的是对有特殊意蕴句子的赏析);另一道要求结合文中的内容,探求诗歌末句“藏着忘却的过去,隐约的将来”的意蕴。这一道题重心在诗歌上,与前一道题形成了互补。从命题角度来看,两道题并没有拉开距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命题者兼顾诗歌和散文的命题思想。反映了开设此考试科目初期题型的不稳定性。估计以后不会再用这种兼顾散文和诗歌的思维来取材,现代散文和现代诗歌分开命题的可能性较大。 从命题的角度上来说,中国现代散文欣赏主要从文章的整体或是某一个方面,甚至是一个细节进行简要的欣赏、评价。它往往涉及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语言特色等方面。试题一般要求选取文章思 16 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特色的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读懂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评论的中心。选择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 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来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较为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语言要有文学评论的意味,要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要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术语,增加文学评论韵味。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散文的线索 分析散文时,只有先弄清散文的线索,才可找到分析的途径。这是散文赏析的突破口、入手点。散文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人物的行踪、感情的变化、事物的性质特点等都可以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找散文线索大致可分三步:第一步,理清文章层次,即按文章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概括大意;第二步,把握文章结构,即弄清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第三步,弄清行文线索,即找到文章各部分的内部联系。 二、体验散文的感情 抒情散文虽然也叙事、说理、状物、写景,但重心在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因此,这类散文分析的重心应放在对作品感情的分析上。一般应注意:研究散文的抒情方式,弄清感情的缘起。 三、领会散文的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对象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联想补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和领会原文所创造的意境,得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至高艺术享受。文章产生意境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作者对所写对象有真切的感受;二是能把这种真切感受表现出来。所谓赏析,就是既要对作品的意境有所感受领会(这里强调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有所知,更强调有所感);又要进一步研究作品是怎样营造意境的,为什么有这种感染力。 四、探究散文的技巧 每一篇抒情散文,不仅内容和感情上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抒情方式、写作方法都不尽相同。在具体写作方法的赏析上,研究各类各篇散文独具的特点,是散文赏析的个性,也就是赏析的具体落实。抒情散文在写法上或借物(景、事、人)抒情,或托物言志,或触景生情,或用象征手法等。 五、品读散文的语言艺术 作为文学一大门类的散文,其作者都注重追求作品的语言美。而阅读散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正是学习作家运用语言的功夫。因此,品味散文的语言,是散文赏析的又一个重点。 训练?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秀美东湖 熊泽民 东湖不能不令人神往。它的秀美~令人惊诧~又让人着迷。这实在是一个好去处。 水趣~湖光山色~构东湖的美赢在一个水字~水是辽阔的~且几十座山峰环绕而立~水借山势~山映成东湖的奇妙胜景。古人游东湖也罢~今人游东湖也罢~都逃不脱一个水趣。让水在心头沐浴~水随心而舞蹈。水构成了一个奇特的世界。往水边一站~多让人快哉。这东湖的水啊~招徕八方游客~吸引眸子无数。翩翩起舞~促膝而歌。让心在山水间放飞。 水绿~花美~重重叠叠的花让东湖尽现胜意~你无法想象东湖有着怎样的花之海。近万株梅花~近5000株樱花~还有大片的荷花~每到盛开之时~美艳之极~令人目眩。实去看湖的~而掉入花的画屏里了。湖宜心~花怡情。让心随花舞。花凋谢了~心的怒放则不息。 隐隐的~让人醉~东湖实在是一个绿色的海洋~穿行在这里~能见到雪松、水杉、樟树~有数字显示~东湖现有各类树木300万株。300万株啊~为东湖增添多少秀色。树青青~水碧碧。树绿水秀。东湖在绿的枕椅上沉浮。 17 东湖是一个真实的所在~很早就有人游东湖~宋人袁说友的《游武昌东湖》~写了他对东湖的感怀:“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这是我们见到的关于东湖的较早的文字之一。东湖很早就是一个人们眼中的闲适之湖。它的静谧在经历了若干年之后仍然保持着。 东湖一年四季游人如织~人们不仅仅冲着这里的山水~更冲着这里的山水文化积淀而来。伟人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让人品味不已,还要到“听涛酒家”去品尝品尝,人们游东湖~免的“ 不了要在“沧浪亭”旁屈子纪念馆前躬行一番~还要吟诵几句他的《离骚》~甚至手舞足蹈,还要去看上两眼为纪念朱德元帅而建的“朱碑亭”~到“九女墩”行个注目礼~畅游所有的楚风物所~让楚韵长风灌满心胸。 1(试从句式、修辞、感情三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6分) (文章最后两段引用古诗词和历史掌故,有何作用,(4分) 2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树木的美感 李汉荣 ?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达的语言~而树~它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吗,那么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树也有物我两忘的时刻, ?在正午时分~太阳、树、树的影子垂直在一个浓缩的黑的瞬间~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那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我们~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我们。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臵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 ?是午夜了。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它有些累了~它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它看见了~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鹊儿。月亮真的躺进喜鹊窝里了。可惜只有一会儿。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珠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圆这一小会儿的梦。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贴在深蓝的天上~贴在月亮行走的路旁„„ 3(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4(文章的第?段说“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课时作业(二十三)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 蛇 敏彦文 蛇爬过窗口 盘住你的心灵 寂静的屋子里 18 灿烂的阳光打开鲜艳的花朵 激情地扬起头颅 眼中流溢绚丽的光芒 心与心之间架起温馨的彩桥 阳光汹涌 心灵的歌唱澎湃 如粮食堆满仓库 如金子铺满道路 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在泪水中死去 心灵枯萎了 鲜花一一凋落 不等风雨洗礼 1(请从“诗的意象”入手,赏析这首诗,写一篇鉴赏短文。(不少于150字)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在高原上听歌 出门在外~最让我发怵的就是那漫漫长路的艰辛和枯燥。可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在高原上边走边听~甚至还加上唱。 那是行走在黄土高原上。从陕北的延安到山西的平遥古城~我在黄土高原上行走了整整一天。这一天~有时围着一座山转悠几个小时~有时沿滔滔黄河爬行半天。眼里望着车窗外的壮阔美景~耳里听着高亢悠扬的陕北民歌~那种醉心的感受啊~是很难用文字来形容的。它是一种什么味呢,是穿进了无尽头的漫漫黄沙帐里~融化在了古老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变成了一棵古树、一道山梁、一弯小路,是飞进了古老民谣的旋律里~在黄土高坡上空一叹千年~变成了一个音符、一段歌词、一句唱腔,是凝进了亘古不变的黄土层里~夹在绵绵深厚的历史中~变成了一个字、一页书、一个故事。 在雪域高原上艰难跋涉~是在我心情极度糟糕的日子里。那里的山路崎岖而险峻~一走往往就是一天。但好处是有好歌相伴~让我时常心灵出窍~身体与精神分离~并不感到旅途多么乏味。 有个导游小伙是摩梭人~称得上少数民族歌唱家~那天七八个小时的旅程~他几乎一直在唱。他的歌声悠扬空旷~带几分空灵~似乎把我的灵魂带到了碧波荡漾的泸沽湖水面~带到了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带到了神秘莫测的少数民族宗教仪式里。 当然~让我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让我心灵的颤抖经久不息的~还是听韩红在青藏高原放歌。一首《家乡》~唱得我心柔似水~融化在了万千藏民虔诚的心海~心甘情愿地同他们跪拜在一起~接受高洁的雪山的洗礼~享受无边的高原的大爱。 当我真正走进雪山的怀抱~仰望雪山极顶上太阳的光环时~随着《天路》音乐响起~我的心就开始剧烈地颤抖起来。我仿佛被雄鹰托起~落到了雪山顶上一尘不染的国度里~心灵极度宁静~身体非常舒适~整个身心感到梦幻般的安逸~且随着悠远的音律在雪国里到处飘荡~自在而闲怡。 很难忘怀的一次帕米尔高原之旅~和广西桂林的几个驴友同行。夕阳西斜时分~彩霞满天~倦鸟低回~车还在千回百转的路上艰难盘旋着~不知何时~全车人被一个人的歌声强烈感染~不由得踊跃高歌起来~此后~只要一个人起头~全体人都会跟唱~虽南腔北调~虽五音不全~但十分尽兴。我被这浓浓的热闹气氛深深感动~被这单纯至极的人际关系迷恋不已~不由自主地陷在歌的意境里了~幻想着就这样在车里待着~听着~唱着~一连几天也别走出这崇山峻岭。 2(从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至少说出三种表现手法)(6分) 3(在高原上听歌,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4分) 19 第3讲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真题?指导 1([2013?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悲落叶 注[]] 萧 综 [北朝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注] 萧综~字世谦~梁武帝次子~封豫章郡王~后投奔北魏。 ) (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答案及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 (2)?作者以落叶自况~悲叹命运不济。人生如风中飘零的落叶~虽繁荣一时~终难免随风凋零~化作尘土。 ?作者慨叹世事兴衰、朝代更替,曾经的繁盛朝代~显赫的王族、贵胄~都如落叶凋零。 2(2009?浙江卷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0分)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 雁 柳 菊 竹 莲 象 征 意 味 [答案] 意象 雁 柳 菊 竹 莲 象 征 意 味 乡思 别情 淡泊 虚心 怜爱 信使 送别 清高 高风亮节 洁身自爱 思念 温柔 纯洁 奋发向上 清纯 凶兆 随风倒 死亡 恶意扰乱 苦命 [解析]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意象象征意味的理解。题目要求是从5个意象中任选3个~写出它们的象征意味~答案不限于参考答案提供的这些。考生答成“象征什么”也可以~如“菊”象征“隐士”。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100字左右)(7分) [答案] ?“柳”与“留”谐音~象征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古人常常折柳送友人。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饱含了作者对离去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寄托着作者的思念~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动形象地写出莲洁身自好的特点。作者托物言志~ 20 借用莲这个意象~既表达出他对莲的喜爱~又表达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013?浙江卷]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5分)(原文见本讲“真题体验”第1题) 教你 审题 题干中的“语言特点”是关键词,是命题者要考查的目标。“简要分审题要点 析”说明不必展开,只要点出其特点有哪几个方面即可 分析诗的语言特点:一看句式特点;二看修辞和表现手法;三看语言 分析思路 风格,或朴实,或华丽,或沉郁„„;四看表达效果。这里较难的是后 两点——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 教你 答题 这不是一首格律诗,而是一首具有赋的特点的旧体诗。?从句式特点 来看,有三言句、五言句、七言句,这也是旧体诗的一般特点。?从修 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来看,运用了顶真(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对仗(夕 答题有据 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反复(悲落叶„„悲落叶„„)、拟人(各随灰土 去,高枝难重攀)。全诗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对落叶寄寓了悲悯深惋 的感情。?从语言风格来看,华丽而形象生动。?从表达效果来看,借 物喻人,托物抒情,字里行间渗透着无限的悲伤叹惋之情 ?全诗三、五、七字句长短错落。?运用反复、对仗、顶真等修辞手参考答案 法。?节奏起伏、顿挫,韵律哀婉动人 考点?技法 根据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的内容可知,古代诗歌鉴赏有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主一次两卷中,其考查内容和命题角度的重复是客观存在的。而2009年的自选模块语文(IB)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主要从命题形式上与主卷的诗歌鉴赏题加以区别。正卷中取一首古诗词,命两道简答题;而自选模块语文(IB)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是考了一组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具有常识性和基础性的意义,而这道题本身带有高度的概括性;其二是结合具体诗歌,简析其中一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这道题带有明显的求证性质,是一种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2013年的自选模块语文(IB)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则主要从选材上与主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加以区别。这里选的不是五言、七言格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体裁如同古风或乐府,具有一定的赋体风格。在命题形式上,与主卷中诗歌鉴赏题没有太大的差别,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都是着眼于整体,而不具体到个别词句。 1(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的“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的用词上,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融注上,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的“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开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21 2(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要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又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元代伊士珍《琅嬛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 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愁思扭结,于“ 主旨。 3(探究用典化用诗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 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 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用诗句的妙处,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4(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柳树形象。因此,鉴赏古诗词只有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5(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词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孤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它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衬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为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词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训练?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1(写景类诗歌中,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这是通过________描写来突出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通过________描写来反衬____________。(4分) 2(在诗歌创作中,虚实结合的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法,一般认为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请从你所学过的诗歌中列举一例来鉴赏这种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过白沙 刘 黻 出郭才数里~片景尽渔家。 夜静惟闻犬~潮平不见沙。 22 寒风欺槿叶~淡月让芦花。 世路几销歇~一翁常施茶。 3(前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5分) 4(“欺”和“让”炼字奇妙精当,试从修辞的角度,综合赏析它们的妙处。(5分)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5(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愁”是诗人词人经常表现的一种情绪,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抒写 愁绪的名篇名句。请你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谈一谈古诗词中写愁的艺术。 要求: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指出诗歌中“愁”的具体内容,并 分析它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文中至少要举出两个与“愁”相关的诗(词)佳句。150字以上。 )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 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6(赏析这首诗是样表现“愁”的。(4分) 7. 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知识,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6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王维《竹里馆》中所蕴之情,不少于150字。 第4讲 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真题?指导 1(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吃野菜说 [清]龚鼎孳 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 ?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 馔、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在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 ?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不继无耶, 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言哉: [注] ?土膏:土地中的膏泽。?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藜藿: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答案] (1)“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 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 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 (2)答案及解析见本讲“现场指导”。 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金山夜戏 [清]张 岱 23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 ?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 ?僧以手背采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选自《张岱散文选集》) ] ?噀(xùn):喷。?摋(sà):按揉。 [注 (1)指出第一段中两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写法上的主要差异。(4分) [答案] 前者磅礴空蒙~后者清冷幽静。从写法来看:?前者写动景~后者写静景。?前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后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前者写远景~后者写近景。 [解析] 这道题考查古代散文的景物描写特点和表现手法~是对鉴赏评价能力层面的考查。做题时~要注意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和作者多角度多侧面细致真实的描绘。通过具体的语境~找出不同的表现手法。 (2)归纳“余”的性格特点,并联系第二段简析文章描写这一人物的手法。(6分) [答案] 性格特点:狂放不羁~率性而为~近似怪诞。描写手法:?通过“呼”“唱”等行为直接(正面)描写人物,?通过刻画僧人的神态~对人物进行间接(侧面)描写。 [解析] 这道题是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手法~塑造人物使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的方式主要用来叙述故事情节~而人物、环境主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从这些方面入手~人物性格特点才能全面把握。 3(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识周生《清秘图》后 [明]袁宏道 不才之木~得子而才~故知匠石不能尽木之用。嗟夫~岂独木哉,世有拙士~支离龙钟~不堪事务。头若齑杵~不中巾冠,面若灰盆~口若破盂~不工媚笑,腰挺而直~足劲而短~不善曲折。此亦人下之至不才也。而一入山林~经至人之绳削~则为龙为象~为云为鹤~林壑遇而成辉~松桂荫而生色~奇姿异质~不可名状~是亦生物之类也。嗟夫~安得至人而与之~竟不才之用哉: 拙士”形象的特点。(4分) (1)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拙士外貌丑陋~不善处世。经高人指点后~成为奇异之才。 [解析] 概括人物的形象~重点是后半部分写“拙士”的变化不能丢~否则就不全面了。 (2)探析本文的结构特征。(6分) [答案] 本文短小精悍~结构精巧。开篇写木由“不才”而“才”,接着描写“拙士”的形象~“木”与“拙士”构成类比,进而写“拙士”从“不才”到“才”~前后形成对比,结尾呼应开头~点明全文主旨。 [解析] 文章的结构是对行文形式的考查。 2012?浙江卷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原文见本讲“真题体验”第1题) 教你 审题 审题要点 ?对文章写作特色的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 整体把握全文,选择答题的几个视角,如内容、表现手法、写作 分析思路 技巧等,然后抓住突出的几点进行回答 教你 答题 看文章内容,针对性很强。文中的“民”与“士大夫”形成鲜明 答题有据 的对比。文章画龙点睛,最后充分表达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 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 24 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 喻色彩 考点?技法 浙江省自选模块语文(IB)考试试题,从2010年到2012连续三年都考查了“中国古代散文欣赏”。2010年考查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和探析文本的结构特征;2011年考查两处景物描写的不同特点及写法上的差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描写人物的手法;2012年考查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赏析全文的写作特色。由此看来,从人物形象分析到景物描写的赏析,从景物描写的方法到人物描写的手法,从分析文本的结构特征到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从理解个别句子的深刻含意到挖掘全文的思想主旨都考到了。其命题的涵盖面是非常广的。 自选模块的语文试题,如果考古代散文,一般选文都比较短小,不超过250个字,内容通俗易懂,文质兼美。信息量也许并不丰富,但足以命出两道含金量较高的题。 命题形式上,不再像正卷中的文言文阅读一样,考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断句、翻译等,也不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而是直接以简答题、论述题的形式考查。所以在答题时,侧重整体理解而不纠缠于一词一句。 一、知人论世、具体分析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据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分析一篇古代散文,必须了解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即便是同一时代的作家,他们有不同的遭遇、思想历程和创作追求,他们的作品也就各有不同的艺术特点;一个作家一生的创作是随着他的思想、艺术的发展而变化着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必然具有思想、艺术上的差异。分析一篇古代散文,应当具体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生活遭遇、思想状况及艺术进展等等),这就是知人论世。如果分析作品仅限于就事论事,就作品分析作品,就很难认识这一作品的特点,更难做出恰当的历史评价。 二、从分析结构入手 读懂作品要从分析结构入手。古代散文结构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的格式,所以我们分析作品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标明文体,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缘由等。这三篇记都遵循并达到了这些格式要求,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要写的内容具有限定框架的作用。文体有格式要求和框架限制,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会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义,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 三、对古代散文艺术形象的分析 一篇散文的艺术形象是由作品所写的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交融而成的。 一般地说,客观形象通常是由作品具体题材综合而成的,自我形象则是作者对主题的认识、感情、态度、倾向的特征表现或流露的总和。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象,其实就是要求回答:是什么样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手法技巧表现的,表现或流露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具体地说,分析说理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其中例证的特点和表述;分析叙事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其细节的特点和描述;分析抒情文的形象性,就是分析借以抒情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和表现。例如韩愈的《原毁》是说理文,其客观形象就是文中用形象化方式表述的例证,是那种见贤思齐的人物类型,思想明确,栩栩如生;它的反面例证便是几种妒贤嫉能、党同伐异的人物类型,特征鲜明,丑态毕露;正反对照,反 25 复比较,从而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诽谤的缘由和丑恶。 一篇散文中作者的自我形象,通常并不是通过自我描写刻画而表现出来的。在第一人称散文中,是通过所述主题形象而显示出来的;在第三人称散文中,是通过所写的人和事而流露出来的。一篇散文中的自我形象是作者在所写的主题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倾向,并非作者本人的整体形象。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所表现的自我形象可能颇不相似。例如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和《醉翁亭记》两文所表现的作者自我形象几乎是两个人。《与高司谏书》中的自我形象显得尖锐激烈、斩钉截铁,而《醉翁亭记》中的自我形象则忠厚坦荡、怡然自乐。 四、对古代散文语言的分析 散文可谓是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读者从弄懂字句开始接触作品,而最后要归结到欣赏它的语言艺术。古代散文大多属于文学性较强的应用散文,其语言表达的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具体应做到:首先,要求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正确运用语法规律,恰当利用修辞技巧;其次,古 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不断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口语,代散文作品语言的一个优良传统是“ 提炼成为生动的书面语言;最后,每一位优秀作家的散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这也是分析语言艺术时应当注意到的。 训练?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注[]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 康乐:东晋谢灵运~性喜游览。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4分) 2(试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雁山观石梁记 李孝光 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杖履。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 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起地上~如大梯倚屋檐端~檐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始见~谓踯躅花~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至俱醉。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3(文章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游览的感受,为了表达这种感受,文章是从哪两方面来进行表述的,(3分) 4(此篇居《雁山十记》之首,亦最为后人所称赏。笔墨简隽,善于生描造境。请找出本文中的写景之处进行赏析(至少两处)。(7分)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水尽头 刘 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皆石~石皆壁之馀。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故 ??难竹~至此~林林亩亩。竹~丈始枝,笋~丈犹箨,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孙大于母。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竹者~渠泉而役乎竹: ?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众声澌澌~人踏石过~水珠渐衣。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音则伏~于苴于沙。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 26 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卧佛无泉。” 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曰:“ [注] ?委:水的下流。 ?燕(yān)故难竹:谓北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燕:北京古属燕国~故称。 ?箨:笋壳~此用作动词。 ?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意谓泉水在未为花、竹服务时~它仍不过是岩石和泉水罢了。言外之意为泉水灌溉滋养花、竹~同时也点缀了自己。 5(有人说:此文既有“山水情趣,又有格物理趣,独具风味。”请结合文章进行赏析。 课时作业(二十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读下面的一段诗话,回答后面的题目。(10分) 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知此三者~可以言诗矣。凡上官临下官~动有昂然气象~开口自别。若李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语也。凡下官见上官~所言殊有条理~不免局促之状。若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堂下语也。凡讼者说得颠末详尽~犹恐不能胜人。若王介甫“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此阶下语也。 附: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你是否同意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说法,请说出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择下面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写一段赏析作品的文字。(不少于150字)(10分) 宫 行 [唐]元 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宋洪迈《容斋随笔》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请从乐景写哀情的角度,谈谈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 ?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 ??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 ?这是哲宗元符二年苏轼在海南儋州贬所写的一篇小品文。?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4(本文大致以“已再鼾矣”为界分为两部分,试分别概括其大意。(4分) 5(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含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游媚笔泉记 [清]姚 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 27 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馀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 媚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薑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6(简要分析“水”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4分) (结合有关内容,试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技巧。(6分) 7 参考答案 第四部分 《论语》选读和自选模块 专题十五 《论语》选读 训练?检测 1( (1)《论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经》:以德报怨。 (2)赞同《论语》: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而“以德报德”也是直道以行的表现。(结合内容分析1分)儒家强调情感要以理性为原则~注重社会公德~不能做无原则的“乡愿”。(行为的本质1分)这样做了~个人会成为坚守道义的勇者,社会能实现公平与正义。(作用结果1分) 赞同《圣经》:《圣经》反对“以怨报怨”~认为应以完全的善对待一切人~包括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那些伤害你的人和道德上的“恶人”。(结合内容分析1分)这种表面的“懦弱”~其实源自于内心博大的爱与悲悯~是一种济世救人的宗教情怀。(行为的本质1分)以恶报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让人心和世界充满仇恨。只有那种无私的真诚的大爱~才是引人向善的方法~世界才会更和谐。(作用结果1分) 2( (1)“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分) (2)孔子认为君主与臣子都要各守本分~君主要以礼待臣~臣要以忠事君~即以忠于职守的行为和态度来侍奉国君~体现的是一种诚信与尽责~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态度~与直接忠于君主本人的行为不同。(2分)而董仲舒则认为“忠”只有一种理解~只能一心一意忠于“上”(皇上)~不论是非曲直~唯君主的意愿是从~否则为“患”(祸害)~这是一种愚忠、盲忠~不值得提倡。(2分) 3( (1)德政(仁政) 法治(严刑峻法) (每空1分) (2)孔子强调仁政的重要意义却轻视法治~商鞅强调法治的重要作用却否定仁德礼乐才干的作用~两者都有失偏颇。(2分)我们应提倡依法治国~以德辅政。(1分)[或回答:孔子重仁德轻视法治~在礼乐崩坏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商鞅重法治藐视仁德~在乱世具有积极意义~但都有失偏颇。(2分)我们应该提倡依法治国~以德辅政。(1分)] 4( (1)?我同意你(子贡)的看法~(你)是不如他(颜回)。?我和你(子贡)~都不如他(颜回)。(各1分~省略部分不做要求。) (2)第?种解释虽推崇了颜回~但对子贡太过生硬~何况子贡已有自知之明且不失诚实谦虚之态~此乃孔子问话的用意所在。因此~第?种解释更高一筹:既褒赞了颜回,也嘉许了子贡~维护了他的自尊,还显现了孔子谦逊的态度。 (看法~1分,前后两点理由~各1分,意思对即可。) 5( (1)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2分) (2)?认同。孔子反对乡愿~认为君子要有所恶~以对等的东西报答怨~符合孔子的观点。(观点1分~ 28 原因2分) ?不认同。孔子一向温文尔雅~主张仁者爱人~反对冤冤相报~体现出孔子伟大而不失客观的胸怀~李零的观点不符合孔子的思想。(观点1分~原因2分) 6( (1)“长幼之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秩序合礼言行。“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出仕~ ) 辅佐君王治理天下。(2分 (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1分)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1分)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则听从了内心的呼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理解2分~评价1分~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分) 7( (1)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动(行为、经历、习惯和兴趣等)察人。(1分)孟子: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眼 ) 神变化)察人。(1分 (2)孔子的“察人观”~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有长期、全面、深入的交往~有一定难度。孟子的“察人观”~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是~观人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识~否则容易武断。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相互补充。 (答对孔子或孟子“察人观”的优缺点得2分~全部答出得3分) 8(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分) (2)“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在一定的原则中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是保持个性的统一~是差别的多样的统一。 “同”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无差别的同一。 (“协调”或“和谐”1分~“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或“差别的多样的统一”1分。“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1分~“无原则的调和”或“无差别的同一”1分。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理解~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9( (1)主张“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1分) (2)孔子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把握恰当时机~要在学生有所“愤”“悱”时~再进行适时开导和点拨。(1分)孔子着眼于操作。(1分) 《礼记》则认为教学就在于让人明白道理~要引导但不强迫要求~要严格但不抑制个性~要启发但不全盘告知~从而营造使人亲近而又能主动思考的理想氛围。(1分)《礼记》偏重于理念。(1分) 10( (1)文(文饰) (2)棘子成认为君子只需良好的本质~无需文饰~这种认识过于片面,(1分)韩非子认为君子是喜欢本质而厌恶文饰的~文饰只能掩盖本质之丑~而不能发扬其美。这种认识将内在本质与外在形式根本对立起来~过于绝对。(2分)正确的“文质观”应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分) 课时作业(二十二) [《论语》选读] 1( (1)“正名”是为了复兴礼乐~并使刑罚得当~这样~百姓的行为才能有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社会才能有秩序。 (2)“礼”的作用:使百姓行为规范,使人人有尊严~相互尊重,使社会安定和谐。 2( (1)一致。老子说~老百姓不怕死~你用死来威胁他们有什么用呢,在这点上~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孔子对季康子说~不要用杀戮来进行统治~而要用德行来进行感化。 (2)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单靠道德文明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只有将道德文明和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使国家走上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 3( (1)?是嘲弄。晨门是隐士~明白当时的形势~也了解孔子的遭遇~是在嘲弄孔子不知难而退。 ?是赞美。孔子的态度非常可贵~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献身)精神。 ?既是嘲弄又是赞美。晨门作为隐士~不同于一般的民众~他们有能力判断时势~也有能力认识孔子的精神。他们虽然不赞同孔子的态度~却也能看出孔子精神的伟大。(三种观点皆可。观点明确得1分~能说出依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1,2分。) (2)都主张了解现实~面对现实~但儒家提倡积极进取~道家主张消极无为。(异同各1分~意思正确 29 即可。) 4( (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人应该重义轻利~追求财富应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要去追求。但孟子喻“义”为“人之正路”~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理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决不能丧失气节~背“义”而生~这已把“义利观”提高到了人生的根本高度。(意思对即可) 2)在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 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坚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意思对即可) 5( (1)都强调统治者以自己的高尚德行来感化人民~使天下大治。(2分) (2)这句话是说统治者如果不给老百姓增加种种不必要的负担~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足。(1分)它强调为 )从政者要合理采取措施~政者不能只为了政绩而加重老百姓的负担~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分 既不无所作为~也不滥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滥用民力。(1分) 6( (1)入世(积极用事) 出世(顺其自然)(一空1分。) (2)为了维护“礼”~实现仁政~达到最理想的人生追求~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具有积极意义~但有脱离当时客观现实之嫌。庄子把依循本真、顺其自然当作人生最完美的追求而轻视仁义~有失偏颇。我们既要积极用事~又要顺应自然。(孔子、庄子各1分~自己的观点1分。) 7( (1)共同点:二者都强调了要注重民生问题~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回答出注重百姓等相关词语皆可得分)(1分) (2)第一则反映了儒家的“富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出现民不聊生的现象~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1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加上自己的解读~语言合理即可得分)(1分)第二则反映了孟子主张执政应以民为本的思想。(获得天下有办法即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即获得民心~便可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即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1分)这在先秦时代可以说是十分先进的思想了。(加上自己的解读~语言合理即可得分)(1分) 8( (1)孔子:重义轻利。 韩非子:重利轻义。 (2)不同意。董仲舒的“义利观”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完全排斥利~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孔子不完全排斥利~他认为追求正当的利是可以的~但反对见利忘义。 9( (1)“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或符合礼的要求。(1分)“质”指内在的仁德。(1分) (2)一个人只有具备内在的仁爱之心~同时又能以礼的形式表现出来~方可谓“君子”。(1分)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地把握。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或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地结合~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2分) 10( (1)非礼勿言。(1分) (2)孔子编撰《春秋》时“为尊者讳”~是对地位尊贵者的过失取隐瞒回避的态度。(1分)它和“居是邑~不非其大夫”(不非议所住城邑的管辖大夫)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样~目的都是维护君主的统治和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秩序。当然~“为尊者讳”的做法也有历史局限性~容易强化对居高位者的盲目崇拜~用之不可不慎。(答出一层意思得2分~答出两层意思得3分。) 专题十六 自选模块 第1讲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训练?检测 一、?对晨露的向往~向往晨露高贵的模样和晶莹轻扬,?对春光的向往~向往明年春天来临时~“春会赋予我新的希望”~让“我”从由枯败到重生~重新看见晨露上闪烁的晨光。 2(?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枯草和晨露以人的特征~具备了人的思想和情感。?运用了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直接表白的方式~便于直接地抒情~使人感觉更加真切。?语言清新明丽~抒情表意细腻真挚。 二、3( 这是一棵孤独的树。虽然活得潇洒~承受星光的照耀~享受亚热带的梦幻~像云一样悠闲~ 30 但它长于屋顶~根无附着~没有同类的关怀~无花也无果~命运辛酸无奈。 4( 这首诗处处写树~并以人自况。诗人借树喟叹身世~却含而不露~在低沉、清冷、孤苦中有一种凄婉的美。 三、诗歌中的杜鹃花、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看似写实~实为写意~既写出了祖国 )又暗示了中华文化的神奇美丽、历史悠久~(1分)从而突出了炎黄子孙山川的广袤壮丽~物产丰富~(1分 对这块神奇土地的永远思恋之情(或“从而突出了炎黄子孙在这块土地上‘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的原因”)。(2分) 6(这几句诗写人:“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写出了民族的性格特征——敦厚温柔和顽强勇敢~刚柔相济,(2分)葡萄“挂霜”~并且“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表明思想已经成熟。(2分)由外貌写到性格~再写到内心的精神状态~层次分明~表现了饱经风雨洗礼的中国人民已经摆脱了幼稚 ) 与愚昧~祖国正走向复兴与昌盛。(2分 四、7(石头就是整个青藏高原。?它具有清醒的、独立自主的特点~(第一节)?它是自爱的、冷峻的~(第二节)?它是坚强的、不屈服任何势力的~(第三节)?它是孤独的、高傲的、伟岸的。(全诗) 8(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把“石头”孤独、高傲的姿态表现出来,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既有作为线索的一唱三叹之妙~又起到强调和强化该意象的作用~深化主题。 五、9.本诗通过两个反差极大的场景——老爷的热不可耐与叫花子的寒冷难耐进行对比描写~鲜明、具体地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和贫富的悬殊对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10( 人物的语言描写简洁凝练~人物的语言鲜明有个性~诸如老爷的语言漫不经心~显示其富贵而傲慢,而叫花子的语言语气强烈~节奏突兀~令人感受到了他的愤懑之情。 第2讲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 训练?检测 一、句式:多用整齐句式~构成对称之美。如“水借山势~山映水趣” “招徕八方游客~吸引眸子无数”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修辞:多用对偶、回环、拟人等修辞手法~对偶、拟人如“招徕八方游客~吸引眸子无数”~回环如“水借山势~山映水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把东湖山水交相辉映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把东湖的水写得灵动而优美。 感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尽情描绘东湖的水~极力赞颂东湖的美~感情强烈~扣人心弦~富有感染力。 2( 既展示了东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感觉到东湖不仅有湖光山色、山水辉映的自然之美~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内涵之美~从而提升了东湖在读者心目中的美的品位。 二、3. 手法:拟人。作用:树木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性情~从而具有了无穷的魅力,也表现出了作者对树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树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经历~这些经历给树以启迪和教诲~树善于吸纳接收~从而具有丰富的情感与美感。(注意结合现实生活谈) 课时作业(二十三)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1( (1)“蛇”:从到来至死亡这一过程~象征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没等经历风雨磨炼而夭折的感情)~一颗心从流光溢彩到渐渐枯萎的过程。蛇的闯入开启了心灵之门~心灵之间架起了彩桥,随后就到了感情的饱和点,最后心灵的脆弱注定了长久激动后感情的终结。(2)“寂静的屋子”指空虚的心灵。“花朵”也指心灵。“阳光”指人间种种美好温馨的情感。(3)能说明“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在泪水中死去”的原因即可。如:?因为心灵的阻隔不能真正被打破,?因为激发出的丰盈而细腻的情感难以持久,?因为期待却难以完全得到回报,?因为情感复杂、易变,?因为美好的感情经不起俗世纷扰,?因为美 31 好的感情未经受考验便已早早被拒绝了。 (第一点5分~能准确说明“蛇”这一意象指心路历程或感情经历~给2分。能比较准确地对经历的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给3分。第二点3分。每个意象1分。第三点2分。大意写对即可) 二、2( ?奇特的想象:把自己在高原上听歌的感觉想象成“变成了一棵古树、一道山梁、一弯小路”“在黄土高坡上空一叹千年”“凝进了亘古不变的黄土层里~夹在绵绵深厚的历史中”~这些想象大胆而奇特~形象而生动~富有表现力。 ?化抽象为形象:借“一棵古树、一道山梁、一弯小路”等具体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感受~写出了在黄土高原上听歌的特殊的“味”。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写出了自己在高原上听歌的特殊感受~形成气贯长虹的语势~感情热烈而充沛。 ?能让“我”忘却漫漫长路的枯燥~让“我”时常心灵出窍~身体与精神分离~并不感到旅途多3( 么乏味,?能让“我”忘却漫漫长路的艰辛~消除旅途的疲劳,?全体行人群唱的时候~“我”被浓浓的热闹气氛深深感动~被这单纯至极的人际关系迷恋不已~甚至想一连几天也别走出这崇山峻岭。 第3讲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训练?检测 一、1(静态 山中的静谧 动态 山中的宁静 2(示例: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景象~这一虚一实形成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予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二、3(描绘了一幅远郭近村相对~水边渔家犬吠~风吹草木~月照芦花的恬静优雅的乡村月夜图。这幅画面由村郭相对、水旁渔家、夜闻犬吠、潮平隐沙、风吹草木、月照芦花等景物构成。从视觉、听觉与触觉等角度营造出恬淡幽静、闲适平和的月夜意境。 4( “欺”是欺负的意思~“让”有谦逊的意思。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寒风恣肆和月光柔和的特点~一刚一柔~对比强烈~“个性”鲜明。 三、5. 提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抒写亡国之痛~化抽象为具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乱象丛生~诗人李白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还受到压抑和排挤。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需具体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四、6(秋天本是令人多愁善感的季节~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愁善感的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从而引发了下文的怀人念远之情。“五更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登楼把酒~应该有朋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上酒楼”~也无法摆脱天涯寂寞之感受~从而表现出深深的“愁”。 7. 答案略。 五、8(本诗抓住了“幽篁”“深林”“明月”的意象和“独坐”“弹琴”“长啸”的人物动作~营造出幽静、空明的意境。在这样一个幽静、空明的场所~一人独坐~与明月相伴~弹琴、长啸~悠闲自得。可见此人必是一位隐士高人~他此时的心情当是淡远平静、尘虑皆空。(具体分析略~言之有理即可) 第4讲 中国古代散文欣赏 训练?检测 一、1(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生志趣。 2(运用丰富的色彩写山川之美~动静结合使景物充满生气~以声响反衬环境的宁静~以此表现作者对这美妙山水的喜爱。 二、3(常如遇故人万里外。景美~人美(景物、人物,陶醉之景、陶醉之人亦可)。 4( ?冬日妍燠~立石如僧。袈僧状拔地而起的奇峰~以寥寥数语~形神毕肖~栩栩如生~喻中有喻~形成了文中有画的意境。 ?日落尽紫~鸟如归人。日落鸟还的现象被作者想象为“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极富人情~这是比喻兼拟人。 32 ?石梁奇景~绝壁霜花。雁山以峰、岩、洞、瀑的奇特闻名。石梁的特点就在于奇特、可爱。 ?月没云流~堕瓦击叶。皎洁、清寒、幽寂~以动衬静(白云、流水)~以声衬静(橡栗掉落声、天籁之音)。他善于渲染环境~烘托氛围~突出人的感受体验~创造独特的情境~达到生动的效果,还善用白描手法写人状物~橡栗掉落的“三级跳”~经作者慢镜头分解和音响陪衬~声状毕现。月没云流~橡栗堕击积叶~如睹如闻。(选取其中两点即可~涉及其他描写景物之处如能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我家距离雁山五里~每年都要去山中三四次~每次去就像遇见远在万里之外的熟人。 泰定元年的冬天~我和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各自的仆人又来到雁山~带着被子~准备了拐杖和登山的鞋子。冬天天气暖和~黄色的落叶布满大地。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就像一个弓着腰~自己背着被子的和尚~客人微微一笑。这时阳光直射在东南方~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岩石拔地而起~就像有架梯子靠在房檐下~房檐下是一个中空的石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的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一看见踯躅花就觉得很是可爱。石梁下有一座寺庙~寺中的僧人沏茶端素酒~主人和客人都醉了。 月亮消失了~如流水般的白云从西面飘来。风吹掉的果实落在瓦上~又弹到岩石下的小屋上~顺着屋沟掉下来~掉在地上的落叶上~发出如钟的声音~就像尘世间敲击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到来~铺了两张床~面对面躺在床上~子约还有些醉意~天明时还唤他的仆人~却不知道自己是夜宿在岩石下面的。 三、 5(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构思很有特色。一方面通过探游和议论~引导人们要通过实践以探索究竟~不要浅尝辄止,(3分)另一方面又在议论中对樱桃沟的风光景物做了重点突出的描述~显出这沿沟山野花竹草木构成的美景妙趣。(3分)它一开头就点出“溪皆泉之委”~但它被引人注目的“林林亩亩”的竹子遮掩了。然后写“泉流长而声短”~水流平缓~灌溉了花竹~活泼了小鱼~而自己却被忽视了。接着写沿沟山野花木的美景妙趣~令人兴致勃发。然后写泉水尽头~泉源所在~不过是乱石中的小窟窿~而满耳只听见鸟声和树声。如果不是有心人~那就听不见那淹没于鸟树声中的泉声了。至此~找到泉源~证明有泉~也说明了一般游人误以为无泉的原因。最后点明主题~指出所谓“卧佛无泉”是错误的。整体读 ) 来既有山水情趣~又有格物理趣~独具风味。(具体分析4分 [参考译文] 观音石阁的西面~都是溪~溪都是泉水下流而形成的,遍地都是石头~这些石头都是陡峭的山岩多出来的。它的南岸~都是竹子~竹子长在溪水的周围~石头倚靠着它。北京以前很少能见到竹子~到这个地方~竹子却成林成亩。竹子~长到一丈高才分枝杈,竹笋~长到一丈高~笋壳还没有脱落,竹的花粉从竹节枝上长出来~笋尖都高出竹林~笋都长到篱笆之外了~看起来比竹子还要大。 过了隆教寺再向西~就可以听到泉水声。泉流幽长而流水声音小~是因为泉的下流平缓。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它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泉水在未为花、竹服务时~它仍不过是岩石和泉水罢了。泉水在石缝中乱流~发出嘶嘶的声音~人踏过石头~水就会溅湿人的衣服。小鱼安静从容地在石缝间游动~听到人的脚步声就伏下来~有的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许多杂花和水藻~山僧、经营园艺的老人都不能叫出它们的名字。草多不可分类~客人们就以采集花作为竞赛游戏~所采的花不过百余步之遥~(游客)把各自采的花拿出来~彼此采的花中竟有一半互不相同。 然而春天的花还比不上秋天的柿叶~(秋天)叶子紫紫~果实红红。风和日丽流动着美感~清早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到傍晚则像漫山燃起野火。(能形成上述迷人景色的果树)在香山是杏树叶~在仰山是梨树叶~在寿安山就是柿子树叶。 向西走到圆通寺~看太和庵前~山里人指着水的尽头~说那就是泉的源头。到达后则发现众多石头中有两个形状似坑~泉水从当中流出。小鸟在树上声音极响~泉水声不能马上听见。坐久了~才可以分辨~说:“这是鸟声~那是树声~这是泉声。” 又西上广泉废寺~往北面半里远是五华寺~然而游人们看到卧佛后就返回了~说:“卧佛寺并无泉水。” 课时作业(二十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3 一、1( 同意。李白的诗有一种富贵气~又是黄鹤楼~又是玉笛~没有哀怨~没有牢骚~民间疾苦也不在他的心上~两眼向上~只顾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刘禹锡的诗~感叹人间兴衰~感情复杂~大致可以推想他没有享受过王谢家族的富贵生活~说话很委婉、小心翼翼,王安石的诗写庭院景象~两句诗一说再说~唯恐说得不细致~有点絮絮叨叨。(若不同意诗话作者的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二、2. 这首诗字少而意多。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寥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季,第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时进宫的老宫女,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深刻的意味。 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3( 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古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三、4( 第一部分记述作者在上元夜应几位海南文士之邀~出游赏月观景的一个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写作者由“欣然”出游而悟得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 5(苏轼的“笑”包括“自笑”和笑人。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思度拘滞~不善超拔。苏轼的“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的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的自解的特殊心态。 [参考译文] 己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我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鼾声如雷。我放下竹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四、6( “水”是这篇文章的描写中心~也是线索。文章由“龙溪”发端~进而及泉~中间又杂有“积雨始霁”“深潭”“池侧”“群泉”等水色波光的描绘。其他景物~如像马的大石~如重楼的连石等~莫不与“水”相关~从而使全文脉络分明~又显得凝练紧凑~浑然一体。 7(?以声响反衬幽静。游人循溪西入后~便听到“溪上大声然”~一路上~始终与淙淙流水为伴~还不时夹有杜鹃婉转动听的鸣叫。最后一段以“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的描写~写出森严、令人悚然的极静气氛。?以动态写静态。如文中写潭中大石:“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将石头写成动物~刻画细致入微~不仅写石如马~还写那匹“马”刚从潭中“浴起”~抖动着鬃毛~仰天一啸~回首望着自己的伴侣~石头的形状跃然纸上。?化静为动。作者把山崖上的“连石”~想象和描绘成“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将重叠的石块比作楼阁~而且就像鸟儿展翅一般~靠在溪旁。“翼乎”二字~化静为动。(答出以上两点即可) 34
本文档为【语文《论语》选读及自由选考内容-第四部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3KB
软件:Word
页数:77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