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轼人物简介

苏轼人物简介

举报
开通vip

苏轼人物简介苏轼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 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

苏轼人物简介
苏轼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 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 公文 公文种类及格式公文写作资料选粹公文的语言应当是常见公文批示用语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 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 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 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 (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 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 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编辑本段]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 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 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 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 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 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 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 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 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 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 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 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 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 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 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 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编辑本段]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 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 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 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 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 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 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 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 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 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 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 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 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 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 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 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 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 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 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 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 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 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 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 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编辑本段]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 (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 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 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 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 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 遣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 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 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 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 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 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 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 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 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 石。当时人的笔记里曾记载其事。 说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 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幺会在花心上 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幺,小孩说, 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 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幺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 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幺鸟叫? 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这段记载的真伪已不可考。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轼,错改两句诗似乎不是王 安石讨厌苏轼的真正原因。其实质上的原因,当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 [编辑本段] 苏轼才会在仕途有所不顺。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 州。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 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 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 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 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 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 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 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 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 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真正的农人的生活,并乐 在其中。 第三,在风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溢清。 就词作而言,纵观苏轼的三百余首词作,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却为数不多, 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类似的作品占苏轼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 州,是那个时期创作的主流。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却着实反映了那段 时期苏轼积极仕进的心态。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风貌,也有娱宾遣兴, 秀丽妩媚的姿采。诸如咏物言情、记游写景、怀古感旧、酬赠留别,田园风光、谈禅 说理,几乎无所不包,绚烂多姿。而这一部分占了苏轼全词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间大 有庄子化蝶、无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对现实的对政治的不满、歇斯底里的 狂吼、针尖麦芒的批判全部驱逐了。其题材渐广,其风格渐趋平淡致远。 [编辑本段]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年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年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7 年 北宋亡 [编辑本段]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 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 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 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 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 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 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 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 “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 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 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 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 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 但不幸的是,朝云也先于苏轼在惠州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 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 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 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 „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杭州西湖风景区名胜之地,是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云墓 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遁,可惜不久就夭 折了。 [编辑本段] 注:以下轶闻仅因流传甚广,为后人津津乐道而摘录于此,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1“”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 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欧阳修自然也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 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欧阳修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 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欧阳 修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 这使欧阳修更加赞赏苏轼。 2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 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3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 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 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 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 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4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 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 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 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5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 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 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 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 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6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 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 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 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 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 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7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 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 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8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 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 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 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 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 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 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 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9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 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 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 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 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 10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 夫人有急事。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 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 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11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 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 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 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 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 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 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 12 朝廷保守派复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盘被 废。此时,同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否定,应存良箅渣区别对待,因 此与司马光发生激烈冲突,再度被贬瓜州。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 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 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 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 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的吧!话题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这时 候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 没有真才实学,是个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不 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亏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 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 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 13“” 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 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14 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15 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 人答对:三光日月星 。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 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 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16 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黄庭坚抢对为:轻风 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 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 “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 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17 苏轼挚友佛印。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 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 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 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 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 拿来共享吧” 18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 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 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 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19 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 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合为“朋”字。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 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20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 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 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 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 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 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 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mǎo,“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 „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21 到了晚年,苏轼临死时,问环伺在床边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说,死了好不好?!” 小儿子神秘的抢答道:“一定很好。”苏轼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 儿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还不都回来吧。千百年下来没一个人回 来,可见死了一定很好!” 22 《水浒传》第二回讲述太尉高俅的发迹史,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浮浪破落户子 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 良,却是不会”。在临淮州住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 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转荐他到“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结识了当时为太子的宋徽宗,由 于踢得一脚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读者诸君大概不清楚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 个卑微小吏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是《水浒》的作者笔下之误,应该是鼎鼎大名的“大苏学士”,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 卷七对高俅的发迹言之较详,我们再结合其他相关资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苏东坡府中 的小吏,苏学士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 苏轼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今河北省定州市)知府,便将他举荐给翰林学士承旨曾布, 曾布府中属僚本已不少,所以没有接纳,苏轼又将高俅转而荐于驸马都尉王晋卿。高 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 “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渐升为枢密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兄高伸也借着高俅 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 再说苏轼由于朝廷内部党争,屡屡遭贬,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亲政。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知道自己的政见为新政所不容,很识趣地自请外补为 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变得越来越坏,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朝臣弹劾他在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的制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被贬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 知州,还没到任,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这个所谓的“节度副使”,不 过是皇帝给大臣留的一点面子,实际上他已是被监视居住的犯人了。这还不算,没过 多久,他被再贬为琼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别驾,居住在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西南), 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归,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说,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正是苏轼遭遇灭顶之灾之时。此后二人 之间尚有何联系呢?《挥麈后录》说: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奖 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以周济 其贫。由此看来,苏轼把高俅荐给王晋卿,并非是由于厌恶他轻薄浮浪,恰恰是出于 对他才干的欣赏。苏轼一生磊落豪侠,对人从不设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闲录》说: “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 乞儿。?子由(其弟苏辙,人称„小苏学士?)晦默少许可,尝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人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苏轼和 高俅在政治上见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径庭,可以说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 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 宋重振家风,这或许正得益于苏轼一生“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 这里顺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高俅护送徽宗南逃,到了临淮突然发 病,不得不返回京城。当时大奸臣童贯、梁师成等人都由于民愤极大而被朝廷诛杀, 蔡京被流放。惟独高俅免于此祸,后来病死于家中。这大概是由于他这一生对得起苏 学士,阎王老子没有让他做刀下之鬼。 23 传说宋代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起初主考大人不 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对,若对得出, 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出的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 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可视为巧对。 24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地人李方叔很同情他的遭遇,常去探访,两人 结为至交。后苏东坡被召回京,仍与李方叔书信往来,亲密如前。宋元祐中,苏东坡 奉命知贡举,李方叔也参加了考试。史书上称:李方叔落榜,后知情者去见苏东坡, 求他给个“人情”,但苏东坡没有答应,他在写给李方叔的信中说:“君子之交,务相勉于道,不务相引于利也……”方叔读后,深为感动,两人的友谊更加深笃。 但近读明朝胡俨所著《胡氏杂说》,却有另一种说法。胡在书中说,苏东坡颇为 欣赏李方叔。考前某日,苏东坡令其子苏叔党持一书简给李方叔,恰值李方叔外出, 李的仆人就代收了信函,放置在茶几上。随后不久,章惇之子章持和章援来访,李方 叔仍然未归。章持、章援二人顺手在茶几上取简拆阅,是《刘向优于扬雄论》二篇。 章持、章援兄弟知其中必有消息,于是悄悄将此书简带了回去,仔细研读。 不久,苏东坡入帏命题,果然是《刘向优于扬雄论》。榜出,章援高中第一名, 章持中第十名,而李方叔竟告落第。李方叔之母叹道:“苏公知贡举,而吾儿竟不第, 命也。”苏东坡初以为第一名必为李方叔。及至出帏,方才知道是章援,不禁大为惋 惜,还寄诗给李方叔,其中有诗句说:“平生浪说古战场,遇镜空迷日五色。”也是莫可奈何解嘲的意思。《胡氏杂说》附记云:苏东坡此诗“真迹今在南昌李士濂家,与 徐铉书稿及张即之手帖,共为一卷,字画皆可爱也。”胡俨在明亦为名儒,颇有盛誉, 不像胡说之人,只是他未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故事自何而来。 苏东坡若真的以考题暗示于所属意者,应该构成“泄题罪”。幸亏章氏兄弟只想获第,不想害人;若想害人,即以苏东坡手简持出申告,追查起来,苏东坡纵令不死, 也得流放若干年。 25 有一次,苏轼与关系还不错的谢景温一起在郊外散步,忽然有一只受伤的小鸟从 树上掉了下来,谢景温抬脚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旁。苏轼看了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 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已之徒,不可深交。谢景温的妹 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所以谢景温受到王安石的重用,王安石提拔他任侍御史知杂事一 职。后来,他见苏轼与王安石不和,为讨好王安石,便诬陷苏轼运售私盐,企图将苏 轼治罪。 早年,有个和苏轼过从甚密的人姓章,两个人几乎无话不谈。章任商州令的时候, 苏轼任凤翔府节度使判官。一天,两人在山中游玩,游到仙游潭的时候,前面是悬崖 峭壁,只有一座独木桥相通,桥下是万丈深渊。章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 迹,苏轼不敢。章神色平静轻松走过独木桥,把绳子系在树上,像玩杂技似的在陡峭 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字。苏轼不由抚着他的背长叹道:“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章大笑。苏轼认为,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也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后来章当上宰相,大权在握,整治政敌毫不手软,他甚至提出掘开司马光的坟墓,暴 骨鞭尸;又因与苏轼政见不同,对苏轼也大下辣手,把苏轼贬到偏远的惠州。苏轼在 惠州以苦为乐,写诗日:“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诗传到京城,章睡不着觉了,他嫉妒苏轼在逆境中也能这么逍遥,就再贬他到更偏远的儋州(今海南)。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由此可见章之狠。 1085年,苏轼在登州做官的时候 ,有一个主薄,每次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事情都特别麻烦,苏 轼很厌烦他.有一次,主薄又来禀报,苏轼就敷衍他道:“晚上来吧。”到了晚上,主薄单独来了,苏轼勉强出来见他。苏轼正在看杜甫的诗,就故意问道:“„江湖多白鸟,天地有青蝇?,这„白鸟?指什么?是指鸥鹭一类的鸟儿吗?”主薄马上答道:“白鸟,并非指鸥鹭,而是指蚊蚋之类的虫儿,以此暗喻吸人血的赃官。如今世界,君子太少,小人太多啊!”苏轼本来想用“白鸟”来嘲讽主薄说话像蚊蚋那样嗡嗡不止,让人厌烦, 哪知主薄不但很有学问,而且他很正直。从此,苏轼对他另眼相看,特别厚待他。 苏轼以细节识人,大都无误,这是和他自身的言正身端分不开的。 26 相传,苏轼请邻居吃饭。桌上有一盘油炸麻雀,一共4只,客人毫不客气的吃了3只,还剩1只。这时,邻居对苏轼说:“还剩1只,你把它吃了吧!”苏轼却说:“我不忍心拆散它们,还是你吃了吧!” [编辑本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微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人间有味是清欢。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後风流陌上花。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编辑本段]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1、。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 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3、。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 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本文档为【苏轼人物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19
浏览量: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