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

【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

举报
开通vip

【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宣城职教研究 Xuancheng Zhijiao Yanjiu 2011年第10期(总第二十二期)(电子版)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 宣城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2011年10月31日 ?领导讲话 在“宣州区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宣城市教体局副局长 郑永新 ,2011年10月24日, 各位领导、来宾和市民代表们: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在这喜庆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敬亭山下,...

【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
【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宣城职教研究 Xuancheng Zhijiao Yanjiu 2011年第10期(总第二十二期)(电子版)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 宣城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2011年10月31日 ?领导讲话 在“宣州区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宣城市教体局副局长 郑永新 ,2011年10月24日, 各位领导、来宾和市民代表们: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在这喜庆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相聚在敬亭山下,参加“宣州区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启动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市教体局,对宣州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悉心指导下,全市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近些年来,特别是去年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市社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拥有一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3个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10个市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今年又申报了5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7个省级成人文化技校。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宣州区是我市社区教育的先行者,是全省4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积极倡导和践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宣州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把举办全民学习活动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动员全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广泛参与,结合不同组织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主题活动。今天,宣州区率先启动“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为我市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了表率,他们的做法值得其他县市学习和借鉴。在此,我谨代表市教体局,向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次活动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提两点希望。 第一,希望各地学习借鉴宣州区的做法,推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开展。以举办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为载体,向全社会宣传和倡导“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全民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坚持“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原则,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学习意识和热情,用有效的载体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学习,努力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逐步形成人人皆学、时时皆学、处 - 1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处皆学的良好局面。明年,各县市区都要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要在辖区内广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条件差点的县市区可以确定试验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第二,希望各地学习借鉴宣州区的做法,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各地要以依托县(市、区)职教中心或电大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加强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区(村)教学点建设,构建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非正规教育和正规教育相互结合,各级各类教育整体配套、协调发展的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以示范创建为抓手,重点建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街道和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努力形成覆盖全市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实现市县城区、乡镇农村居民社区教育参与率分别达到50%、30%以上,逐步形成城乡一体、水平较高、特色明显的社区教育发展格局,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加速经济崛起、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同志们,宣州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是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相信,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将会在我市得到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再接再厉,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宣城跨越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宣州区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件选登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教师[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教师教育课程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个学期。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 三、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四、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通过科研立项、遴选评优和海外引进等途径,构建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大力推广和使用“国家精品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改革作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 - 2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 七、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营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围,激发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兴趣,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邀请优秀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师范生言传身教,感受名师人生追求和教师职业精神。开展丰富多彩师范生素质培养和竞赛活动,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 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 九、建立课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制度。开展师范教育类专业评估,确保教师培养质量。将师范生培养质量情况作为衡量有关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将师范生培养情况纳入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和教材管理。 十、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积极支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高校把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列入学校发展整体计划,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抓紧抓好。要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师范生培养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加大教师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 附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附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 3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略) (二)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略) (三)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中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青春期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学习指导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学会创建学习环境,鼓励独立思考,指导他们用多种方式探究学科知识;理解中学生的人格与文化特点,学会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1(课程目标 目标领域 目标 基本要求 1.1.1理解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认识积极主动的中 1.1具有正学生活对中学生发展的意义。 确的学生1.1.2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与 观和相应选择性。 的行为 1.1.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1 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教 1.2.1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相信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创造条件育 1.2具有正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信 确的教师1.2.2了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念 观和相应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 与 的行为 1.2.3了解教师的权利与责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责 1.3.1理解教育对学生成长、教师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相信任 1.3具有正教育充满了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中学教育事业。 确的教育1.3.2了解人类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认同素质教育理念,理解 观和相应并参与教育改革。 的行为 1.3.3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与学校教育相关的现象进行专业思考与 判断。 2.1.1了解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2.1.2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中学生年龄特征和 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2.1.3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学生2.1具有理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 解学生的2.1.4了解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知识与技2 理解同伴交往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 能 教 2.1.5掌握观察、谈话、倾听、作品分析等方法,理解中学生学习和发展育 的需要。 知 2.1.6了解我国教育的政策法规,熟悉关于儿童权利的内容以及维护儿童识 合法权益的途径。 与 2.2.1了解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熟悉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学会依据课能 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 力 2.2具有教2.2.2熟悉任教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会联系并运用中学生生活经验 育学生的和相关课程资源,设计教育活动,创设促进中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 知识和能2.2.3了解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学会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学 力 习。 2.2.4了解活动课程开发的知识,学会开发校本课程,设计与指导课外、 校外活动。 - 4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2.2.5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引导中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形成集 体观念。 2.2.6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学会处理中学生特别是青春 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2.2.7掌握教师所必需的语言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技能。 2.3.1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 2.3具有发2.3.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展自我的法,学会理解和分享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 知识与能2.3.3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力 会积累发展的经验。 3.1.1观摩中学课堂教学,了解中学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感受不同的3.1具有观教学风格。 摩教育实3.1.2深入班级或其他学生组织,了解中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获得践的经历与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 与体验 3 3.1.3深入中学,了解中学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 教 3.2.1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获得育 3.2具有参对学科教学的真实感受和初步经验。 实 与教育实3.2.2 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参与指导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活动,获得与践 践的经历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 与 与体验 3.2.3 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其他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 体 3.3.1在日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验 3.3具有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究教育实3.3.2了解研究教育实践的一般方法,经历和体验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践的经历完成报告、分享结果的过程。 与体验 3.3.3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获得科学地研究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课程设置 学习领域 建议模块 学分要求 三年制专科 四年制本科 1(儿童发展与学习 儿童发展;中学生认知与学习等。 2(中学教育基础 教育哲学;课程设计与评价;有效教学; 学校教育发展;班级管理等。 最低必修学最低必修学3(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学分 分 指导 科教学设计;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等。 8学分 10学分 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 4(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 德教育等。 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 究方法;教师语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等。 6(教育实践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18周 18周 教师教育课程最低总学分数(含选修课程) 12学分+18周 14学分+18周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 (1)1学分相当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程学习18课时,并经考核合格。 (2)学习领域是每个学习者都必修的;建议模块供教师教育机构或学习者选择或组合,可以是必修也可以是选修;每个学习领域或模块的学分数由教师教育机构按相关规定自主确定。 (四)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建议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分为学历教育课程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以本标准为依据,考虑教师教育机构自身的培养目标、学习者的性质和特点,并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非学历教育课程方案的制定要针对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需求,参照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框架,提供灵活多样、新颖实用、针对性强的课程,确保教师持续而有效的专业学习。 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 - 5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功能指向 主题/模块举例 当代教育思潮、教师专业伦理、学科教育新进展、儿童研究新进展、学习加深专业理解 科学新进展等;也可以选择哲学、人文、科技等研究领域的一些相关专题。 学科教学专题研究、特殊儿童教育、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学校课程领导、 校(园)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档案袋评价、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评定、教学诊断、课堂评价、课堂观察、学业成就评价、信息技术与 课程的整合、校(园)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等。 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教育经验研究、反思性教学、教育行动研究、教提升自身经验 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等。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教师教育课程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工作。依据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质量。 (二)教师教育机构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比例。根据学习领域、建议模块以及学分要求,确立相应的课程结构,提出课程实施办法,制定配套的保障措施。建立课程自我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程方案。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完善教育实践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 (三)教师教育机构要研究在职教师学习的特殊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在职教师教育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联系教育实际,尊重和吸纳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公布宣城市首届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名单的通知 (教职成函(2011)46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教体局《关于建立宣城市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的通知》(教职成函〔2011〕26号)和《关于推荐宣城市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的函》(教职成函〔2011〕27号),经各单位推荐和我局审核,现将宣城市首届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名单予以公布。 一、专家聘用时间 宣城市首届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专家聘期自2011年9月1日起至2013年8月31日止。 二、专家主要职责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职责:对全市范围内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研讨、指导以及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等。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职责: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建设的研讨、咨询论证以及有关方面评估等。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职责: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视导、检查、研讨、评估等。 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校本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职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性、校本教材建设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有关方面的规划论证、编写指导和审定等。 三、其他事宜 1.入选专家聘期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自动失去入选资格: (1)受到刑事处分的; - 6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2)受到党、政纪处分的; (3)违反廉政纪律要求的; (4)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影响市级专家库声誉的; (5)调离现任岗位的。 2.入选专家在聘期内参与市教体局有关工作,所在单位请给予支持,保证专家必需的工作时间 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3.市教体局将对专家开展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支持。 附件:宣城市首届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名单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 宣城市首届中等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政府部门专家:19人 市教体局:章爱玲 高利兵 章学斌 市发改委:汪东来 周 毅 市住建委经济审查中心:周 阳 市农委农广校:陈晓虎 市公共重点工程建设局:凤晓松 祝仕贵 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张贤友 宣州区教体局:程延文 刘桂林 宁国市教体局:金良忠 宁国市财政局:齐春兰 张跃进 宁国市林业局:潘志强 宁国市旅游局:费勤魁 宁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薛 亮 旌德县教体局:叶财宝 行业企业专家:9人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邢春荣 安徽威能电机有限公司:许 权 金川电力旅游公司:万汝伟 宁国市东方碾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赵金斌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严江威 安徽鼎益典当有限公司:朱小红 安徽省建信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何 凡 安徽森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王明虎 广德金鹏置业有限公司:杭志峰 职业院校专家:58人 芜湖地区卫生学校:齐永长 市信息工程学校:姚 琢 裴鹏飞 巩祥玲 宣州区周王职高:汪 柏 汪荣华 郎溪县职教中心:许玉平 张 海 罗小凤 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杨世新 周承平 陈远清 李国安 简光军 吴自成 谭昌荣 沈传顺 何福发 陈道才 张有全 吴国成 迟传兴 - 7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夏永强 易秉政 程胜林 朱本明 谢树方 方成东 万 涛 王廷鸿 周建平 杨庚年 吴继霞 陈水根 汪文平 王剑平 胡孝森 市工业学校:洪小龙 孟国新 范建平 胡新华 俞小平 丁美龙 秦凤英 朱红云 徐宗保 丁艳芳 黄政平 翟民鸣 绩溪县职教中心:黄一相 胡小龙 周春飞 胡跃清 许启东 姚家应 朱忠荣 旌德县职教中心:鲍 庆 吴跃男 胡劲松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28人) 章爱玲 高利兵 汪东来 周 毅 周 阳 陈晓虎 凤晓松 祝仕贵 张贤友 程延文 金良忠 齐春兰 张跃进 潘志强 费勤魁 薛 亮 叶财宝 邢春荣 赵金斌 王明虎 夏永强 程胜林 徐宗保 杨世新 姚 琢 黄一相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51人) 农林牧渔类:高利兵 洪小龙 周建平 胡劲松 薛 亮 潘志强 陈晓虎 王明虎 土木水利类:吴国成 胡孝森 周 阳 凤晓松 祝仕贵 何 凡 张贤友 杭志峰 加工制造类:迟传兴 万 涛 方成东 丁美龙 许 权 赵金斌 章学斌 石油化工(材料)类:朱本明 严江威 轻纺食品(造纸)类:丁艳芳 邢春荣 信息技术类:胡新华 王庭鸿 裴鹏飞 何福发 罗小凤 刘桂林 医药卫生类:齐永长 巩祥玲 财经商贸类:李国安 王剑平 秦凤英 齐春兰 张跃进 朱小红 旅游服务类:汪文平 许启东 孟国新 张有全 王汝伟 费勤魁 文化艺术类:简光军 谭昌荣 体育健身类:夏永强 姚 琢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77人) 德育:沈传顺 杨庚年 许玉平 叶财宝 鲍 庆 俞小平 朱忠荣 语文:谢树方 程延文 翟民鸣 吴自成 周春飞 数学:陈水根 黄一相 汪荣华 周承平 英语:陈远清 汪 柏 黄政平 胡小龙 张 海 物理:易秉政 胡跃清 朱红云 农林牧渔类:高利兵 洪小龙 周建平 胡劲松 范建平 姚家应 薛 亮 潘志强 陈晓虎 土木水利类:吴国成 胡孝森 周 阳 祝仕贵 何 凡 张贤友 杭志峰 加工制造类:迟传兴 万 涛 方成东 丁美龙 吴继霞 吴跃男 许 权 赵金斌 章学斌 石油化工类:朱本明 严江威 轻纺食品(造纸)类:丁艳芳 邢春荣 信息技术类:胡新华 王庭鸿 裴鹏飞 何福发 罗小凤 刘桂林 医药卫生类:齐永长 巩祥玲 财经商贸类:李国安 王剑平 秦凤英 齐春兰 张跃进 朱小红 旅游服务类:汪文平 许启东 孟国新 张有全 王汝伟 费勤魁 文化艺术(素质拓展)类:简光军 谭昌荣 体育健身类:夏永强 姚 琢 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校本教材审定委员会(45人) 农林牧渔类:高利兵 洪小龙 周建平 潘志强 陈晓虎 土木水利类:吴国成 胡孝森 周 阳 祝仕贵 何 凡 张贤友 加工制造类:迟传兴 万 涛 方成东 丁美龙 许 权 赵金斌 石油化工类:朱本明 严江威 轻纺食品(造纸)类:丁艳芳 邢春荣 - 8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信息技术类:胡新华 王庭鸿 裴鹏飞 何福发 罗小凤 刘桂林 医药卫生类:齐永长 巩祥玲 财经商贸类:李国安 王剑平 秦凤英 齐春兰 张跃进 朱小红 旅游服务类:汪文平 许启东 孟国新 张有全 王汝伟 费勤魁 文化艺术(素质拓展)类:简光军 谭昌荣 体育健身类:夏永强 姚 琢 ?职教要闻 我市在第八届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四部委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圆满结束。我市荣获65个单项奖,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30个,优秀奖12个;宣城市工业学校获得安徽省唯一的优秀组织奖。 宣州区启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10月24日,宣州区在我市率先启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省教育厅副调研员肖建荣,市教体局副局长郑永新出席并讲话。宣州区委书记杨业峰、副区长钟军华、区教体局局长胡旭明、各县市区分管职成教的副局长及职成科长出席开幕式。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代表也参加了开幕式。宣州区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主题为“永远跟党走——人人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城市”,时间从10月24日至10月30日。活动周期间,全区各社区、各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终身教育宣传活动、群众文化活动、读书及征文活动以及培训活动。 省资助工作检查组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 10月20-21日,省学生资助工作检查组来我市检查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组由安徽第一轻工业学校谢红祥副校长,省学生资助中心曹玉建科长,长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葛群主任等三人组成。检查组一行对宣城市、宣州区、广德县和部分中职学校的中职资助和免学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市教体局局长张宣标、副局长王柏寒、广德县副县长刘群和区、县教体局的负责同志等先后陪同了检查。 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市江南职校申报省级示范进行评审 10月18-19日,省教育厅专家组一行5人莅临我市对宣城江南职校申报省级示范中职学校进行现场评估。专家组通过检查资料;实地查看校容校貌、办学及实训条件等方式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估。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公示,江南职校基本达到省示范中职学校标准,这是我市第一所民办中职学校获此殊荣。 省教育厅副调研员肖建荣来我市调研社区教育工作 10月24日,省教育厅职成处副调研员肖建荣应邀参加了“宣州区201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并对我市进行社区教育调研。肖建荣在郑永新副局长的陪同下,先后来到郞溪县新发镇、建平镇、宣州区周王镇,分别听取了3个乡镇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汇报,并到成技校、综合文化站等社区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察看。 我市中职学校参加省第二届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获佳绩 10月12-14日,我市七所中职学校参加了在马鞍山工业学校举行的“安徽省第二届国家级重点和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田径运动会”,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获得男子团体总分第六名,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获得女子团体总分第九名,市信息工程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市教体局获优秀组织奖。 市工业学校被列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学校 日前,2011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拟立项支持的项目学校名单公示结束,宣城市工业学校正式被列为2011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拟立项支持的项目学校。 宣城市“宇博杯”第四届高级中学排球赛开幕 10月15日,由市教体局主办,宣州区教体局协办,市信息工程学校承办的宣城市“宇博杯”第四届高级中学排球赛开幕。宣州区政府副区长钟军华、市教体局副局长张春霞、市政府督学陈美平、区教体局局长胡旭明等出席开幕式,仪式由市教体局群众体育科科长江年满主持。共有来自全市26个高级中学的代表队参加本次排球赛。 - 9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宣进到市信息工程学校调研 10月13日,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明阳委托,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宣进一行,到市信息工程学校进行调研,实地查看了学校的体育卫生、教育教学、学生生活等设施,并听取了市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高中兴的汇报。市政府督学陈美平,宣州区教体局局长胡旭明、副局长王德喜,区政府督学杨英东等陪同调研。 省教育厅职成处领导视察广德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 10月13日,省教育厅职成处肖建荣副调研员、赵博智主任在市、县教体局领导的陪同下,冒雨视察了广德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实训基地。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两名教师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赛中出线 10月9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安徽省选拔赛在安徽经济技术学校举行,来自全省有关中等职业学校50余名教师参加了选拔赛。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汪志敏、徐勇获得代表安徽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资格。 省教育厅职成处领导视察广德县邱村镇成人技校 10月17日,省教育厅职成处肖建荣副调研员、赵博智主任在市、县教体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广德县邱村镇成人技校及镇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县市区动态 宁国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王公锋莅临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调研 10月17日,宁国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王公锋带领人武部政工科科长童俊峰、干事贡晓峰莅临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调研征兵工作,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晏国成陪同调研。 周凤月到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调研 10月13日,广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凤月在县文广新局、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负责人陪同下,视察市机械电子工程学校参演省农运会开幕式节目排练情况。 湖南省宁乡县政府职教考察团到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考察 10月14日,湖南省宁乡县政府职教考察团一行8人,在副县长钟利仁的带领下来到安徽材料工程学校考察交流。宁国市教体局局长晏国成、副局长俞晓友、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校长夏永强等热情地接待,并陪同参观了校园、实训车间。 ?校园简讯 泾县皖南国际大酒店新员工培训在市工业学校开班 10月8日,泾县皖南国际大酒店新招200多名员工为期一个月的入职培训在我校实训中心隆重开班。泾县皖南国际大酒店总经理张伟进先生作了入职培训动员报告,泾县政协副主席、市工业学校校长李宏武讲话。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召开2009级月考表彰暨高考动员预备会 10月8日,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召开2009级月考表彰暨高考动员预备会。学校党支部书记易秉政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扬华主任主持。 市工业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宣城市工业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郎溪县职教中心举行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10月14日,郎溪县职教中心举行2010-2011年第二学期优秀中职学生表彰大会。副校长刘昌林、工会主席柏平安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主任岳学胜主持。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领导到合作企业调研 10月12-13日,由程胜林副校长领队,培训中心周金辉主任等分别深入五星集团、爱普科斯(安徽)飞达电子有限公司参观、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实践。 广德二职高举行经典朗诵比赛活动 10月19日,广德二职高红色经典朗诵比赛拉开了帷幕,二十个班级的三十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市信息工程学校落实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10月24日,市信息工程学校党总支召开了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总支副书记操东林同志宣读了学校深入开展 - 10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并要求全体党员牢固树立民生优先、服务第一的理念,确立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积极投入到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努力实现“服务我最优、作风我最好、形象我最佳”的目标要求。 市工业学校举行第十届“新秀杯”辩论赛 10月24日,市工业学校第十届“新秀杯”辩论赛隆重拉开帷幕,高一、高二年级的32支代表队参加比赛。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召开2012年技能大赛动员会 10月25日,安徽材料工程学校2012年技能大赛动员会隆重召开。会议由程胜林副校长主持,夏永强校长、易秉政书记、朱本明副校长、程晓辉主席、及实训处和信息中心负责人以及技能大赛辅导教师参加了会议。 市工业学校第七届“青春杯”篮球赛开赛 10月27日,市工业学校第七届"青春杯"男子篮球赛正式拉开战幕。党委书记管长寿,副校长徐宗保,教导、政教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全体运动员和裁判员参加仪式。 市信息工程学校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10月28日,市信息工程学校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6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教育观点 人民日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次全会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再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推动着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无论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还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还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 11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这一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这一目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必将大大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热情,凝聚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开启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这“五个坚持”,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遵循。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按照《决定》确立的目标、谋划的战略、提出的举措,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这既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和谐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朱步楼 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工程~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和谐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和谐教育,就是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发展相适应,并为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处于最优化状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教育工作以育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工程,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实践。 和谐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就是要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追求,把德智体美融入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实现全面发展;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人民满意为检验标准,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又满足人民群众选择教育的需 - 12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要,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以高质量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和谐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公平。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收入不公平影响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一生。所以,应采取切实措施,以加快发展促公平、以优化资源配置促公平、以完善资助促公平、以规范管理促公平。首先,要让人们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由于地区发展差别、城乡二元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其次,应充分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区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优质均衡,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学有优教。然而,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促进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因此,应在全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同时,科学引导群众预期,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与国情国力相契合。 和谐教育的基础是和谐校园。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互动的人文家园,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和谐校园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一是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师与生是教育中的辩证统一体。“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引者,师之功也”,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这就决定了爱生与尊师的统一性。二是和谐互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于一炉,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潜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形成民主、平等、宽容和鼓励创造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让教师在充满职业幸福感中迸发智慧、搞好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追求新知、不断成长。,来源:人民日报, 生命如花 教育美丽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教育源于生命,促进生命的教育乃教育之本。大学教育是现今社会的轴心,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责,但培育生命的理念却被满足社会需要的工具化所取代,成为了“无人的教育”。在日益科技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这一现象已经变得尤其严重。因此,启迪生命意识、提升生命关怀、呼唤生命教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教育的主题。 生命教育与终身教育 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无任何国家建立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制度。不管生命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向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事,而是关涉到人的一生。因此,生命教育不仅是人的一种需要,而且更应成为人的一项权利,必将会贯穿于人的全部生命周期。 现代大学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很大一部分人经由生命的第一次诞生,到生命的第二次诞生的重要关口。生命的第一次诞生是一个自然事实,而生命的第二次诞生则是一个社会事实。经历了大学教育即第二次生命诞生的人将承担起个体与社会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分享应有的个体和社会角色,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在新的生命中体悟新意义,从而为自身找寻生命生存的基本方式及其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命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 生命教育与通识教育 生命教育并非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或技能考核之类的教育,而是一种人人都应接受的有助于提升生命品质的教育,是一种需要将所掌握的知识性学问进一步转化为智慧的教育。在实现内涵拓展的基础上,生命教育也应不断扩大其实施的时空范围和对象,以切实发挥对社会大众的教化功能,体现普及性与通识性,最终实现敦化民俗、提升民族素养之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阶段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9年,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政策,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其中,通识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纷纷 - 13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开展不同形式的通识教育。复旦大学从2005年起设立复旦学院,作为学校全面系统实施通识教育的学术研究和管理机构;清华大学2006年秋季学期实施新的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方案,其突出“亮点”就是以人文社科教育为重心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高校如将通识课程与生命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果,就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人”。 生命教育与信仰教育 信仰是生存的一个重要维度,如果失去信仰,人变兽其实只是一念之间。树立生命教育的信仰是指培养个体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之情,从而实现对生命的关怀。信仰是无形的,但它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超越于世俗生活之上的精神力量,是维系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支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比较缺乏对生命问题的终极关怀或精神层面的深度关照。 大学生命教育主体和所有人一样,无法逃离生命问题。人的生命弥足珍贵,接受生命教育会使人对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充满敬畏。 事实上,人都有趋生避死的本能,唯有如此,人的“类”才能不断地得以繁衍,“人道”才能得以发扬。可令人痛心的是,在天之骄子的象牙塔里,并非都如天使般给生活带来欢欣。偶尔会有大学生放弃生命的消息传来,令人扼腕叹息。生命如此美好珍贵。本来,人都有避嫌的美好祈愿,对伤心事的再次提起总是很残忍的。可是,这里如果不举部分触目惊心的事件,无法痛定思痛。大学生生命力的强旺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出来,其所产生的破坏性更具负面的震撼力。 因此,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为生命教育理念的充实提供了丰富滋养,尤其是其中对于生命问题的终极关怀,更是对生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或启示作用。生命教育的信仰应合理借鉴达观、开放的元素。因为,人类生命问题的终极求解,既要仰赖科技的发达与昌明,又离不开哲学与信仰的启明,科学认知与智慧悟解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生命教育信仰的充实与完善。 因此,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生命教育应同社会、个人的发展以及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在高校赢得自己的重要席位,并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作者:宋延兵 来源:光明日报, 重新构建今天的教育 在黄武雄看来,人在这个世界中生存、打拼,是因为人有三个原始趋向或者说内在需求,分别是维生、互动和创造。维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维生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是外在的,人要获取这些资源,必须要向外索取,索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互动、创造。通过与世界的互动,并由自己创造出一些东西,借此融入到文明的创造活动中,互动与创造对人内心的满足同等重要。维生、互动和创造这三样内在的需求如果能够均衡发展,人的日子会过得自在愉快,心智也会趋于成熟。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学校的着眼点~在于借助一级级的考试~把学生划分出等级~人们看着一个个孩子的个性、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压抑直至消失~却束手无策。】 黄武雄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比较开明的态度了解并尊重学生,用全副精神带领学生与世界互动,引发讨论和思辨,拓展他们的视野。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而是为了兴趣、“人与事争”,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力投入到文明的创造活动中,自由地发展自己,教师的努力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喜悦和成就感。 当下的学校教育,离黄武雄所期望的理想学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学校的着眼点,在于借助一级级的考试,把人划分出等级,让考试成绩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谋取不同的职业。学生自踏入学校开始,小小年纪便承受着难以挣脱的压力。功课与规矩,时时刻刻盯着他们,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虽然大家都知道孩子参与世界的热情--互动与创造的欲望是天生的,而这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但在行动中却急着要抹杀他们身上这些最珍贵的特质,硬是用升学、谋取好出路--维生 - 14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的压力逼迫孩子学习。所有的人好像都被挤压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里,无助无奈又忧心忡忡地看着一个个孩子忍受着千百次考试的煎熬,看着他们的个性、好奇心和创造力一天天被压抑直至消失,却束手无策。 教育何以沦为升学的工具 【教育生病了~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是升学主义。校长和教师都最重视升学率。然后是管理主义~管理主义的着眼点是把学生划分等级。】 黄武雄认为,教育百病丛生,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第一是升学主义。每个学校的校长和教师都最重视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常决定校长的升迁、教师的聘用等。学校不仅不去保护学生,使他们尽量不受升学的污染,反而推波助澜。教师沦为升学工具,好的教师失去了施展抱负的空间,在升学现实中妥协、消沉,而靠体罚与恶补提高考试成绩的教师则大受肯定。 升学主义的背后,是文凭附加利益的诱惑。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就可以谋取好的职务;有了本科以上的文凭,就可以成为国家干部。这进一步加剧了升学主义作祟的能量。 其次是管理主义。教育行政部门办教育的着眼点不是为了让学生尽量学到、得到最好的东西,而是把学生划分等级,这是管理主义最典型的标志。高中招生,不同学校按照分数线依次录取,使得学校和学生从起点就不公平,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大学的录取。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按比例将学生划分成5个等级,而学生的等次高低,不是取决于自己学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别人学得是否不好,这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 德育上的管理主义更是司空见惯。是非对错的观念,只能经由孩子与外在世界的互动,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才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价值观,但现在我们相信的是标语、口号、宣传、教导、训斥和小乖乖形象,以为这就是德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学会了顺从与乖巧,以迎合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其结果可想而知。 学校教研组的功能只是执行行政命令,讨论统一命题,规定评分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考试,就像制造工业品,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抹平在统一标准前。 教育要符合教育的特质 【教育符合教育的特质~教师才能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做朋友。推动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推广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创造。】 黄武雄认为,重建我们的教育,要进行结构性变革。 落实小班小校,在环境上发展出人性化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消除管理主义。在芬兰,一所小学的学生总数约在60人左右,一所初中的学生总数也就在150人左右。面对的学生人数少,教师才能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与日常生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引导学生走向未来宽广的路途。我们做不到这样小,但是那些动辄两三千人的大学校是绝不符合教育特征的。 学校大,为维持秩序以求安静,必须仰赖口令、扩音器以指挥学生行动一致。而教室内的秩序落在教师身上,使教师无法让学生通过日常讨论与尝试错误,逐步建立起由内而发的价值观,也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不只是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它所触及的是精神与制度。教育现代化的精神是:尊重个人的自由与创造,强调个体发展,重视各族群与弱势阶层的主体性教育,并由此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策略;教育的主要课题不是将人分类分等,而是健全教育环境,提供教育资源,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其自由选择,求取最大的内在发展。(作者:常生龙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台湾教育的重建》~黄武雄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重新思考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历来是非常紧密的。我国工业化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中期,加上世纪之交兴起的知识经济以及越来越快的高新技术革命,都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思考教育的今天和明天的切入点。 - 15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教育的昨天:三次革命性变化 我们正处在传统向现代教育演进的关口。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同现代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是联系在一起的,会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而不仅仅是经济的驱动力。我们讨论各种教育形式,包括讨论现代远程教育,就需要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来考察,这就有必要回顾一下最近30年来全球范围内与教育发展相关的革命性变化,也许是巧合,差不多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这很引人注目。 第一次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报告,这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文献,使人们重新思考,原来以批量化为特征的教育,是否能被更加个性化和多次性的教育所替代。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因此而引入了各国政策的视野。 第二次是80年代开始的新信息通讯技术革命(NICT),使人们学习的时间、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也提供了很多机会,全日制面授的教育有可能转变为一种更具弹性的学习制度。我们今天讨论的现代远程教育,其实这样的革命20年前已经悄然兴起了,只不过我们在世纪之交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场革命对教育所带来的冲击。 第三次是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服务贸易,在最近十多年间有了显著增长,特别是WTO而并非其他国际组织把教育也纳入服务贸易总协议的框架之中,这意味着在跨国的网络教育、出境留学、合作办学和聘请外国教师等方面有了新的行为尺度。目前有1/3的成员国(包括我国)在不同程度上签订了教育服务贸易减让表,把部分教育活动视为可被“购买”的一类服务,由学习者自行承担成本。 这三次与教育相关的革命性变化,分别从教育的理念、手段和支付方式开辟了新的境界。新信息通讯技术一旦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势必促进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进程,然而,除少数福利国家外,各国财政均难以完全支付国民一生学习的成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资和分担。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教育开始有了国际通行的参照系。联合国教科文在70年代试行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基础上,1997年做了重新修订,不仅重申了初中阶段以后不同类型教育分流的方向,而且在高中阶段以后加入了职业培训和大学预科,在高等教育阶段,本科教育与短期职业性教育是平行的,发挥着不同功能,这表明在国际视野中,本科与高职(高专)其实是“苹果”与“梨”之间的差别,而绝不是好次苹果之分,同样,在研究生教育中区分为专业性和研究性的,也符合多数国家的现状。 在一个人得到第一份全职工作之前,正规学校教育体系提供着一整套从基础性到职业(专业)性的教育,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还有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即岗前、在岗、转岗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及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的远程教育包括网络教育,还有企业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等等,它们都将在终身学习的平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而且彼此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相互衔接的,需要有一定的认可机制、评估机制,使人们在完成一次性学校教育之后还有不断进行学习进修的机会。 教育的今天:中国的跨越和在世界的位置 今天,各国的教育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有很多衡量指标,仅从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初等教育净入学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的初等教育普及的差异明显缩小,但在学前教育、中等及以上教育方面的差距还相当显著。其中,人均GDP2.6万美元左右的高收入国家,几乎各项指标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出于占据国际人才竞争有利位置的需要,越是经济实力强的国家,越是在利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型社会发展上投入更多力量,像芬兰等国专门为教育信息化制定了国家战略。 整个世界的教育如同经济一样,已经分成若干个不同板块,而这些板块是多年积淀形成的,任何一个后发国家要想移动自己在这些板块中的位置,就必须实行符合本国需求的策略和战略。如果来估计一下中国在这些板块中的位置,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摆脱了人均GDP400多美元低收入国家板块的位置。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00美元,然而,三级入学率、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情况已经大体相当于人均GDP1800美元左右国家的水平。在教育的数量规模、入学机会状况等方面,我国要好于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当然,仅就高中以上入学机会而言,我们要赶上 - 16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发达国家20世纪初的水平,恐怕还需要30年以上,如果再去衡量师资、衡量办学条件、衡量各个地区发展均衡的程度,还存在非常显著的差距,需要创造条件,逐步去减小差距。 中国教育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实现了非常显著的跨越,这种跨越为中国在世纪之交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可以设想,如果我们不是在90年代抓紧时间、抓住机遇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话,把这个任务挪到今天才去实现,那么,整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将会非常被动。我们在历史上曾错过了几次机遇,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各次重大的机遇教育系统基本上都抓住了。尤其是1993年以来,教育有了一个大的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几乎翻了一番,接近95,,初中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了20个左右百分点。其中,跨越步伐最大的还是1999年以来的6年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毛入学率从不到10%增加到近20%,为我国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这就是今天中国教育发展大的格局。 教育的明天: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责任到位 今后15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而这段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报告中已经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若干方面明确的要求,为我们描绘了长远蓝图。这个长远蓝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在整个中华民族文明史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后,我国要搭建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将立足基本国情,参照前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逐步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联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新体系。同时,这个体系也是一个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依托的、开放的终身学习平台。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样的构想是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有可能会覆盖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不是50年、100年的事情,也许会延续几百年。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现在所要做的,除了要应对国际范围内出现的三次革命性变化之外,也需要思索在新世纪当中是不是有同教育相关的第四次革命性变化。我们的战略选择也可以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那里找到参考证据,更重要的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第四次革命性变化有可能是“更加以人为本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随着对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认识的逐步深化,我们一定能够准确定位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找到破解难题的答案。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明确政府教育责任方面,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一脉相承。围绕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责任,这意味着,政府从经济竞争性的领域中逐渐退出,不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为了当好“裁判员”,同时,会腾出更多精力、财力投入到社会公共事业中去。这种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转型,的确是非常深刻的一次管理革命,结果是政府将对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等方面负起比以前更大的责任。 从区域现代化的进展来看,我国“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域增长极已形成大的气候,而环渤海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新的增长极,正在出现一些好的态势。今后,沿海地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各项战略的实施,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不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乃至其他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区域增长极以及周边地域内可能越来越呈现聚集的趋势,甚至占到全国总量的60~70%。那么,在中西部生态脆弱、环境不利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国家将长期实施“输血”为主、“造血”为辅的策略,既要培育本土化人才,更要其他地区固定联系和对口支援。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版图的右半部地区积极带动左半部一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其中,现代远程教育将有很重要的契机,特别是在西部地广人稀的情况下,采取远程教育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是事半功倍的途径之一。 - 17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人们为什么学习,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多年调查表明,公民参与终身学习最主要的动力,还是为了就业和谋生,出于闲暇兴趣爱好需要的,毕竟是支流。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发,未来社会需要的教育势必趋于多样化,更加富有弹性,我国的终身学习应该辐射到各个阶级和阶层,逐渐覆盖到绝大多数劳动力人群和专门人才,而不限于学龄人口或者老龄人口。而且,针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运作。其中,政府也要面向不同类型的教育,选择重点作为、有所作为、委托作为和不须作为的方式。当远程教育面对公共的、非排他性的以及弱势群体的需要时,政府应当予以必要的经费资助和政策扶持。但是如果属于对个人回报率较高的学习需要,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分担成本。我们期待着,我国能够在借助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搭建终身学习平台方面,拿出自己的经验,探索出新路,从而使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之上。,作者:张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本文据其在“2005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来源:, ?职教视窗 职业教育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高职不到八年,却已自主研发了13种实验实训设备,被推广到清华大学、天津职师院等全国108所院校。你们学校申请知识产权28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靠前。 记者: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高职不到八年,却已自主研发了13种实验实训设备,被推广到清华大学、天津职师院等全国108所院校。你们学校申请知识产权28项,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靠前。同时,为企事业单位服务的横向科研项目完成了60多项。今年6月28日,学校又成立了“制造技术创新研究所”,为“苏州智造”服务。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从何而来? 马长世:苏州近年来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它在全国发达地区中率先打破了简单的经济规模叠加的发展模式,通过新兴产业的培育加速城市转型发展。我们感觉到,职业教育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紧跟区域转型升级的步伐,依靠自身创新释放活力,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区域发展保持“同频共振”,提高为苏州本地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才能彰显自身价值并保持生命力。 记者:今年8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成为全省市属院校成功入围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学校的发展定位有没有因此而调整? 马长世:目前,苏州正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由“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转型。紧跟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这一步伐,借助建设省级示范院校这一契机,我们确立了“立足苏州本土,培养专门人才;紧跟转型升级,提升技术能级;定位先进制造,突出创新特色;扩大研发平台,助推中小企业”的学校建设思路,通过“八个项目”的建设,3年内,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先进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记者:职业教育要做到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关键是看有没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师资培育方面,苏工院有哪些举措? 马长世:学院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创新的关键也在人才。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不可能办成一流的学校,也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在未来三年,我院将投入2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工程化和国际化”。 记者:高职院校的一切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苏工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马长世:首先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以机械、电子等苏州区域发展所需的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为载体,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推行教室、实训室、创新工作室“三室”学习和到企业识岗、习岗、顶岗“三岗”实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其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门开发《创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三年内我们将与企业合作成立14个研发机构,每个研发机构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成立学生创新工作室,指定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导师,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 18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选拔部分学生参加项目研究,力争进入创新工作室的学生毕业时都能拿到一个发明专利。,来源:光明日报, 华康清,一个职业学校校长的教改观 ,作者简介,:华康清~出生于1961年11月。1998年8月至今~在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任校长、书记。现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分会副会长、金华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2005年8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2005年11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功勋教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发展态势。但我们也要看到,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特别在基层,职业教育到底该怎么办,还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创新思路和方法。今天刊登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在长期实践中对办好职业学校的思考和尝试,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 九年的校长生涯里,我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新疆有些地方是养马的,而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搞五金工业的。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怎么能使职业学校与当地企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 浙江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省份,而今社会发展了,变为以工业为主了。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根据2006年2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18.3万名企业职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7.7%,无技术证书的占96.77%。企业老总已经发出呐喊:“我们需要技术工人~” 永康市的一些私企已经有能力生产1台或者2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器,但是很难生产出几十万台、几百万台这样的机器。道理非常简单:这些企业有钱,他们可以聘请到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工程师,但是他们有钱却请不到成千上万的优秀技术工人。例如,永康市有个企业以5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两位上海的高级工程师,设计出1台电动工具样品拿到广交会上,外商一看,这个样品与德国的同类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价格却只是德国的一半。这位外商连叫“OK”,立即签订了10万台的订单。这位老板怀着发财的美梦、唱着歌坐飞机回到永康。可是在第一批1万台电动工具交货时,没有1台是合格的。这个企业只能承担违约责任,损失了500多万元。在原因分析会上得出的结论是:那1台样品是由高薪聘请的工程师与高级技师生产的,而那1万台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生产的。 记得在2002年,杭州顿力公司选中我校作为培训基地,准备把他们的职工分多批送到我校培训。然而他们送来了第一批的30人后,就没有送第二批。原因是什么,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的需要,教学方法不符合学员的特点。由此我也想到,学生是未来的企业员工,而我们的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去教,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感兴趣,这怎么行呢,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逼着我们去思考,去改革。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连螺丝往左转还是往右转都不知道,那么职业教育就没有完成自己担负的使命,就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许,领导不会追究我们的责任,老百姓也不会来兴师问罪,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按照老思路办职业教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我们的责任感到哪里去了, 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将被边缘化,将被企业遗忘。不是吗,我们既不能用升学率与普高相抗衡,又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那么职业教育如何在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不是人家要我们改革,而是我们自己需要改革,通过改革办出特色,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 “教学改革是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 19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当地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并使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这里的“技术工人”不一定就是开车床的人,还包括能够进行产品设计、车间管理,甚至创业当老板的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上,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100个缝纫工人与之相配套,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与之相配套,如果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院校将培养什么人, 有人说:“要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工资是不可能的,改革也是800元,不改革也是800元。”我对自己提出的目标也曾经怀疑过,然而有一件事让我坚定了信念。2005年,我校培养出50多位数控高级技工,他们在企业的平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其中有一个叫吴超的同学,成为数控技师,一个人能够开两台数控车床,有两家企业以5000元的月薪争着聘用他。这个事例充分证明,通过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在企业里拿到高工资。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要让他们得到较高的工资,这就决定了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否则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无法实现。 “教学改革是由学校的生源决定的。” 我当校长的第一天就问自己:“我这所职业学校应该招收什么样的学生,”答案是招收成绩不好的学生。我认为这个生源定位是明智的,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重点普高占尽“天时”,把优秀的学生吸引到自己旗下,一般普高占尽“地利”,把成绩稍好的学生囊括其中。然而一大批成绩不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普高的培养,我们职业教育正好占这个“人和”,帮助这些被“应试教育”遗弃的弱势群体打出一片新天地。 “你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分数高一点,”坦率地讲,我何尝不希望生源好一些,希望招生的分数高一些。但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中考成绩不好的学生,那些农民工的子女,到底由谁来培养,作为一个国家级重点职校,我们要不要培养这些孩子,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与理念,我坚定地把生源定位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应该知道,10年前与10年后,职业学校的生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0年前,尽管我们学校也是最后一批录取,招进来的学生也是当时最差的,但是当时永康市的高中普及率只有30%,我校招进来的学生相当于现在普高的可以考取本科的学生。而现在浙江已经普及高中教育了,去年我们永康市高中入学率是96.5%,剩下的3.5%的学生并不是成绩最差的学生,而是那些因贫困上不了学的学生。由此可见,那些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那些英语、数学只考了十几分的学生,那些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会默写的学生进入了职校。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没有变。这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呢,我们不应该主观设置一种教育模式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 2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 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考不上大学是会原谅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学好,然而学生上课睡觉却不能被原谅。我说的“睡觉”并不是只指趴在课桌上睡觉,而是泛指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有一位普高的数学名师在我校上了一堂示范课,表面上课讲得很精彩,然而事后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学生没有听懂。其实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里就没有学好数学,连三角函数的公式都没有记住,叫他们如何接受高中的数学知识,按照现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许多学生想学也学不会,于是就只能睡觉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如果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流失问题。” 学生流失问题在中职学校里非常严峻。我考察过的许多职校,年流生率一般都要达到10%以上。有的职校100个人进来,毕业时只有六七十个人了。家长是不会原谅职校存在这么严重的学生流失问题的,家长会问:“普高100个人进去100个人毕业,你们职校怎么有那么多学生流走了呢,” - 20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我曾经挽留过一位不想继续读下去的学生。他说:“不是学校不好,我知道我们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天天都有人来参观取经;不是你这位校长不好,我知道你是全国杰出的校长;也不是老师不好,他们对我都很关心。可是我在上课时什么都听不懂,犹如坐牢一样度日如年啊~你还是让我走吧~”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我们的教学改革不就是应该留住这些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吗,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教师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 目前一些优秀教师的首选并不是职业学校,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收入。我们通过努力,让我校的教师收入超过当地的重点普高。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教师想走。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教师的教学兴趣问题,有一个成就感问题。 有一位想调走的教师对我说:“论校长,你有魄力也有人情味;论学校,发展很快前景很好。可是我一走进课堂就头疼,确实感到呆不下去。”是啊,在普高里,学生很想学习,上课时学生都认真听课,教师上课感到很有味道。而职高呢,学生对老师教的东西不喜欢,上课不认真,作业也做不好。于是一些教师就害怕呆在职校里。不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应该解决教师的教学兴趣与成就感问题,让他们愉快地留在职业学校里。 “教学改革需要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 前几年,社会很关注就业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比大学生还要高,自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亮点。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就业率,而是就业质量,不能让学生与农民工一样一个月只拿800元的工资。而要提高就业质量,就需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呢,需要“能说会写善干”的人,这要求我们的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 “能说”,是指学生要具有表达交流能力,这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前不久,有位企业老总对我说:“华校长,现在好了,你们学校实训设备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可是有一次我们召集你们学校毕业的职工开个会,没有一个会发言的。要求每一个职工写一份调研报告,许多人不会写,即使写了也不成样子,还有许多错别字。”这席话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两个实习的学生在企业的食堂里打架,有人说是品德问题,而我却认为不完全对,还有表达交流能力的问题。因为甲踩了乙一脚,乙说了句“你干吗”这样的话,接下来就全是“你想干吗”这类话,不打起来才怪。假如“说”的能力好一点是绝对不会打架的。数学英语差一点不一定会影响人的一生,然而没有交流能力却不行,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能力。可是至今我们的教育,包括大学都还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校有位女教师,在聘任中没有一个学部肯要她。原因是什么,不是她知识不扎实,也不是她人品不好。而是她不会与人交流,并且说话的声音太低,上课时学生听不见。 “会写”,就是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企业需要的应用文,比如调研报告等。假如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又能够把企业的情况记录下来,告诉老板企业存在什么问题,用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那么第二天就可能被老板提拔为车间主任。 “善干”,自然就是指要掌握职业技能。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几本书,在黑板上开机器,怎么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呢,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写善干”,那么他们不但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得到发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曾经与我的学生讲过这样的故事:我有一个女儿,想把她嫁出去。这时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与一个职高毕业生同时向我女儿求爱。把女儿嫁给谁好呢,坦率地说,哪怕是我这样的职校校长开始也肯定喜欢大学生。然而见面后,职高生能说会道,与我聊国际国内的事,聊企业学校的事,很有亲和力;我家的电视机坏了,这位职高生说是小菜一碟,马上帮我修好;需要写对联,职高生一挥而就,几个字也写得很漂亮;我家的汽车出毛病了,职高生说没有关系,他会修理;他 - 21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还动手做菜,味道特别好。而那位大学毕业生却呆呆地站在一旁,什么也插不上手。这时,我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位职高学生了。 3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如何改,我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此处只介绍其中几点。 “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在我的眼里,我们的教师主要问题不是学历不够,不是知识缺乏,而是观念落后。有的教师总是责怪学生基础差、不肯学习,认为职校的学生不可教,就是没有想到人无全才,没有想到这些学生只是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适应传统的评价机制而已。在我们学校里,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换一种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学生,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与信心。 有一次我到汽修班上课,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是全校最差的。我对学生说,今天我是企业的总经理,专门来招工的,请大家主动站起来发言,用最精彩的语言打动我。可是全班5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发言。我看情况不对,就说:“看来大家都很客气,那我就点名了,说一句话给20分,两句话给40分,如果能够说上三句话就及格,我就录用你。”我点了班长的名,他笔直地站在那里,只说两句话就说不下去了。我问:“你猜今天我给你打几分,”“40分。”“不对。我要给你打80分。”全班同学都感到奇怪,我接着说:“说两句话是40分。但是你站立的姿势很好,笔直地站着,始终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显得你很有礼貌,所以我要给你加40分。”“华校长,谢谢您。”这位班长坐了下去。我立即找到了激励他的灵感,“你在失败的时候还能够说谢谢你,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可以预言,你的前途将不可估量。”我向他说。这时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去的课就很好上了。 职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小学、初中时就饱受责难与批评,受到过严重的心灵创伤,需要我们以宽容的胸怀去包容他们,以适合他们特点的方法教育他们。 “改革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我校已经开发出30多种校本教材。有人说:“你们的水平能超过课程专家吗, 有这个必要性与可能性,”只要知道我们的校本教材是写些什么的,就会明白编写校本教材不但是必需的,而且是可能的。 一是写企业需要的内容。例如,我们永康有电动工具企业200多家,这方面的技术工人十分缺乏。当地有句俗话,叫做“谁懂电动工具谁发财”。尽管我们的课程中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但是没有电动工具的内容,如永康的电动工具是如何生产的,需要哪些技术,有哪些种类与型号,如何销售,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内容在统一的课本上是没有的。我校有一位教师到企业挂职后,详细研究了这些问题,写出了《电动工具》教材。我们用这个教材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教材北京的专家不会帮我们写,然而企业却十分需要。 二是写学生喜欢的内容。现行中职教材有些内容太深太难,学生一看就头疼,说句实在话,就是用枪逼着他们,他们也会说“你开枪吧,我真的学不了”。所以开发校本教材需要解决学生“喜欢学”和“学得了”的问题。我们不是去改变生源,而是改变教学内容。例如法律课通常是讲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学生不喜欢听,什么也记不住。于是我们就对法律教材进行改编,插进去大量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感悟法律。当我们把这本《中等职业学校法律教程》发到学生手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出现了:那天早自修,90%以上的学生都不听英语老师的劝告,而在看这本书。 三是写教师擅长的内容。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擅长。教师所擅长的内容,不管是人生理念、人文科学还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需要的。开发校本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写他们擅长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某一个领域钻进去,钻深钻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当然,要教师在短期内写出一本教材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写一个或几个教案是能够做到的。于是我要求教师写“特色课教案”,把这些教案搜集起来,形成《特色课教案集》。时间一长,这些“特色课教案”就可以变成一本本的教材了。 - 22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我校一位教师,是位研究生,原先不喜欢职校,老是缠着我要求去普高。后来他根据我的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把数学与专业、生活结合起来,还公开出版了校本教材。在一次同学会上,在一些已经是市长、局长或者老板的同学中,他什么也没有说,只给每位同学发一本自己的书,顷刻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我们的同学里有人出书了~”班主任惊讶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给全班同学争了光。”你说,这样的教师还会想走吗,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开设特色课与巡回课。” 数学知识犹如链条,一环扣一环,小学、初中的数学没有学好,高中数学就无法学下去。我们要把这种链条剪断,允许教师不讲究逻辑顺序,让那些在小学、初中学不好数学的学生照样能够学习。这种不拘泥于教材讲授的课就是特色课。我们鼓励教师开展特色课教学,只要企业需要,学生能学喜欢学的内容,就大胆地教吧。我们还开展巡回教学,或者到各个班级去讲,或者就在多媒体教室里讲,同一个内容,一个班接着一个班地讲下来,教师内容也记熟了,说话也流利了,课也讲得精彩变成专家了。而学生呢,他们不用长期面对同一个面孔,能够吸取200多位教师的知识精华,综合素质哪能不提高, “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做中学’。” 说实在的,中职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那一套,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在黑板上画图,在作业本上开机器,重知识、重理论而轻视了职业技能训练,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这些被职校学生所厌恶的教学方法还在一直煎熬着他们。 要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产品讲技术。例如我校有一节电动工具原理课,教师把事先设置好线路故障的手电钻发给学生,每人一台,告诉学生今天的任务就是把电钻拆开,找出里面的毛病,弄清故障的原因并把它修理好。这样的课,学生们可认真了,大家都在寻找故障,都在想原因,不懂就问,没有一个人睡觉。 技能是练出来的。我校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24个种类47个实训工场,添置了先进而充足的实训设备,可供2000个学生同时上岗实训,在教学中实行“做中学”。例如讲机器原理,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不管教师如何讲呀画呀,学生还是听不明白,太复杂了。任课教师把学生带到实训工场里,让学生把机器拆开再装上,反复几遍,学生就明白了。 “改革评价机制,实施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 现行的评价机制与企业需求背离,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开展与深入。引起我思考的其实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能歌善舞,但是数学与英语的成绩很差,在普通中学里呆不下去,前来投奔我校。当时许多班主任还不愿意接收她。然而这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以后,被安排到一家企业工作。几年以后我回访她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长到了7万元。企业的老总对我说:“华校长,你的这位学生真是太好了,很会说话会唱歌,会接待会策划,又会组织企业的文艺活动,把我们工厂都搞活了。”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竟然有如此大的反差~对于企业的评价标准,我这个校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能够做到的只是改变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九年前我刚来到职校当校长,当时要会考、统考,我校的一个教务处老师问我:“华校长,要不要把一个差的学生和一个好的学生排在一起坐,”我说这是什么意思,他说:“不排在一起坐,差的学生就考不及格,考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不能毕业人家就不来读,我们学校就办不下去了。”我说:“绝对不行,怎么能这样做呢,”如果学生到职校读书,都是可以偷看的,可以抄的,他们还会努力学习吗,今后当他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还会把子女送到职校来吗,职业教育以后怎样立足, 通过考试,考不及格就用补考来意思一下,然后让学生毕业,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而我却认为这是断职业教育后路的做法,必须进行改革。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解决评价机制问题,找到一种有理有利的做法,让学校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这也就是我校发明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真正动机。 实施过程学分。过程学分就是把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分。过去,学生通常都是在期末考试及格后才能得到学分。但是,职校的学生怕考试,他们是考试的“常败将军”, - 23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平时学习自然不会用功。而现在目标直接了,取得学分的门槛降低了,他们知道这样的任务能够完成,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实施替代学分。职校学生数学、英语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好,然而他们却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为什么不能用职校学生的特长来替代其弱项呢,于是我们想出了替代学分。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参评“三好学生”。我校的施鑫寅同学,尽管他的数学成绩很差,然而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书法竞赛一等奖,他的作品已经能够卖钱。对类似这样的学生,我就发布校长令,把他们树为学习的榜样,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来源:中国校长网, 中职教改应在体制改革中寻求出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中职教育发展上相当给力,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如启动国家助学金制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今年起对第三学年顶岗实习专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学费等。 一方面,中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已经达到2238.5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另一方面,有关中职教育的“坏消息”时不时地曝出,这段时间的关键词集中在“顶岗实习”、“学生工”上。一些学校强制学生到指定单位实习,被指有贩卖学生做廉价劳力、从中牟利之嫌。 对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或出台相关规定,或下发各种通知予以禁止。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中职生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安排非相关专业的学生到夜总会、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收入标准,对没有报酬的特殊专业,学校要报请相关部门给予补助;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 对此新规,在感到欣慰的同时,笔者还是痛心。培养人的学校,居然需要上级专门发文规定“学校不得安排学生到夜总会、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笔者又很担心,单靠行政发文通知,很容易陷入“一纸空文”的重复泥淖之中。 首先,一些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不是为教育,而是为赚钱。新生代调查公司曾披露过《中职教育新利益链调查:被贩卖的青春》,又如某加工企业以“实习”为名,滥用学生劳动力。在这些新闻中,中介机构和中职学校的校长现身说法,讲述“贩卖劳动力”过程中的众生相。令人心寒的是,办学者认为“职业教育就等于劳务输出”。 其次,发展中职教育已成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主导工程,这势必导致一些地方只重视发展规模,而忽视质量,中职教育的内核空心化。在实习与就业的安置上,政府、学校、中介、企业早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办学者一方面享受着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借各地“用工荒”契机,把中职生作为劳动力贩卖,克扣学生的工资,想尽一切办法赚得盆满钵满。 第三,顶岗实习中的“专业对口”现象更值得思考。当前,的确存在实习岗位不足的情况。顶岗实习的前提是企业要有可提供的岗位,一所学校一届毕业生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大部分职业院校都选择在最后一年顶岗实习,企业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岗位。况且,每个学生完全做到专业对口,也难以实现。再者,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含量不高,大量需要的还是流水线上的普工,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的岗位对实习生入职的要求往往较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巨大,社会能提供的岗位也相对宽裕,学校为了学生的实习,不得不“团购”,将学生一刀切分配下去,这便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印象——学校对学生不负责任,这种做法与“贩卖劳动力”无异。 第四,一些学校因为顶岗实习的操作流程不规范,没有完善的培养计划,朝令夕改,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时间一再压缩,或是实习的时间调整来调整去,课没上完突然接到实习通知,让人感觉学校的管理很混乱。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学校不分专业将所有学生“打包”安排到企业的操作流水线上或是超市、夜总会、洗浴中心,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没有任何用处,交了这么多学费,可是读中职的前途究竟在哪里,即使学校的实习安排依照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规范操作,学生们还是很容易往“贩卖劳动力”上想,形成心理“阴影”。 - 24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贩卖劳动力”成为中职教育发展中的热词,归根结底在于中职教育发展不成熟。中职教育的发展不能只重规模,不重质量,不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给中职教育的发展造成种种困难,降低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接受度,也就会毁了中职教育。,作者:若尘 来源:中国青年报, 解决生源荒、技工荒,政府掏钱享免费职业教育 阅读提示 一头是农村上学难、农民就业难~一头是职校生源荒、企业技工荒~到底如何布局“人口红利”这盘棋,有限的资金使在哪里最划算,难坏了一些政府“当家人”的算盘。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找到的突破口是:免费职业教育~把“代金券”直接发到群众手里。此举不仅避免职校套取国家补助~还大大提高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由此改变劳务输出“候鸟式、无技能、欠保障、收入低”~实现群众有活干、企业有工人、政府有收益。 许力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七桥村人。2010年高考落榜后,因家里困难无力复读,外出务工又没有技术,一筹莫展的许力被村干部动员参加区里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他在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内的工程机械学校学习挖掘机技术。经过两周的理论学习和两个半月的实车操作后,许力在家门口开上了挖掘机,每月收入1500元左右。 平桥区免费职业教育实施一年以来,已有8400人次的平桥籍中职学生、860名平桥籍返乡毕业生、退役复员军人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受益。 人人可领“代金券” 避免职校套取补助,投入产出达到1?20 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给记者出示了一张精美的卡片——“职业教育代金券”,卡片和百元大钞大小相当,正面印着“平桥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代金券”,背面印着面值“500元”。 “我们把‘代金券’发放到乡镇和区直单位,凡是有培训需求的平桥籍群众都可以申请领取,在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的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可以使用,培训机构凭‘代金券’和结业证书到财政局统一报销。”王继军说。 “代金券”有效避免了职校套取国家补助。平桥区财政局局长徐明春介绍,职业技术学校套取补助的方式是用假学生的身份报名,其实根本不开课。而平桥为了最大限度杜绝造假,规定“代金券”必须与本人相关的身份证明资料一起使用,且不得转让。负责登记、发放、审核、验收的部门互相分离。财政部门对兑付后回收的培训券审核报账后,妥善保管一年。 “代金券”暗合了农民“不用白不用”的心理。平桥工业园牌坊村村民罗晓龙说,“以前村里的大喇叭经常动员农民去参加技能培训,说是免费,没人信啊。现在好了,1000元的代金券发到手上了,不能转让,不用白不用。”罗晓龙说,他初中毕业后辍学,就是用“代金券”学习了挖掘机技术。 王继军算了一笔账:政府每年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免费职业教育,可培训5000名学员,通过培训后他们年薪最低在2万元以上,仅此一项收入就达到1个亿,投入产出达到1?20,还可以带动5000个家庭走上致富路。这是回报率多高的一笔账啊。 真得感谢政府,我去年参加培训时发了1000元钱的“代金券”,后来又领了1500元钱的国家补贴,学费是1800元。我今年几乎每月的工资都在3000元~——信阳市平桥区居民 韩书文 职校抱团“滚雪球” 组建职校集团,职高普高生比例1?1 平桥区地处中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80%,富余劳动力近23万。2010年8月,《平桥区开展免费职业教育实施办法》出台,平桥籍职校在校生学费全免,并对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复员军人、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光说不练假把式”,职业教育最忌讳“嘴上功夫”,免费教育也要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技术工人。平桥区委、区政府意识到,职业教育规模小了不行,单一培训也不行,必须联合起来,“抱团”才是可行之路。 - 25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2009年,平桥区委、区政府在科学论证后,确定以信阳市六职高为依托,联合市三职高、电子学校及区内部门培训机构和部分企业等21家单位,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平桥区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信阳强人职业教育实训管理有限公司。将3所农村普通高中改办成职业高中,为实现职高普高在校生比例达到1?1奠定了基础。 “职教集团成立后,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职高学生有了实习操作的场所,企业节约了培训和时间。”平桥区区长柳自强介绍,扩大规模后的实训基地实现了“滚雪球”效应,越来越多职教集团慕名而来。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CCC国际统一承包公司、台湾著名职业教育集团能仁家商、韩国现代汽车维修中心教学站、专门面向机场服务的信阳航空学校等21家学校(院)、企业入驻实训基地,形成了大职业教育的良好格局。 信阳航空服务学校校长刘品生说:“在基地办学真是太方便了,我们只负责给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后勤这块都是职教集团负责,住宿和伙食这两样就为我们省了很多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职教是就业的出路。通过这种形式,把全区所有上不起学、上不到学的孩子,一个不落地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免费轮训一遍,让他们学一门技术、谋一个出路。——平桥区区委书记 王继军 招商招工两不难 “量身”预定工人,建厂即可投产 平桥职业教育集团虽然还不到“3岁”,但已经培养了10000多名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马明强去年毕业,学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灯光装饰工程,结业后在平桥区总工会的帮助下,和两个同班同学成立了一家装潢公司,主要做灯饰工程安装。今年全区元宵大型灯展他们公司做了37盏巨型花灯,仅此一项就赚了120多万元。这位20多岁的老板高兴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明年在信阳市内和罗山县各开一家分店,今年年底要做到2000万元的工程量。还准备到母校招兵买马,争取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更高兴的是企业。你建厂、我送工,你发展、我获益。工厂还没建成,政府已经为企业“量身”招聘一批工人在职教基地培训,生产线一建好就可投产。“前校后厂”的新路子乐坏了来这里投资办厂的老总们,他们再也不用为招工难、技工缺发愁了。 超越服饰集团是“前校后厂”模式的首个受益者。今年2月,超越服饰在平桥实训基地建设了6条电动生产流水线,首批招聘的680名工人已经开始进行培训。年底一期工厂建成后,工人马上就可以进厂生产。超越集团负责人张泉溪说,他受邀来平桥考察时,区委书记王继军带他参观的第一站就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他感到这是一个在内地很难见到的巨大人力资源市场。 而与超越集团有同样想法的企业正越来越多,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已经成为了平桥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目前,平桥纺织服装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在超越服饰等企业的带动下,园区又与瑞孚集团、金源(香港)贸易公司、东莞永联童装有限公司、浙江凤竹、杭州北杭等数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签订了建设协议,吸引投资77亿元,形成了龙头带动、齐头并进的局面。 “筑巢引凤,职教集团的建立实现了群众有活干、企业有工人、政府有收益。”王继军说,下一步,平桥区委区政府将全力建设平桥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将职教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全面实行免费职教;创新职教发展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对劳动力密集型地区来说,要破解“人往哪里去”的根本出路在于促进就业,就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以解决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难题,平桥的探索或许对其他地区有借鉴意义。 依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也破解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超越服饰集团负责人 张泉溪 ,记者 曲昌荣 来源:人民日报, - 26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中职学校“三难三高” 中职教育历史欠账太多 “我理想中的中职校长只管教学,就抓质量,不需要为经费担心,但估计我是等不到这一天了。”邓国平半开玩笑地说。 邓国平是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的校长。作为湖北省中职学校的“排头兵”,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级首批示范建设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多达10000余人。 “中职学校有„三难?、„三高?: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招生成本高、教学成本高、管理成本高。”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社会上有一种印象,觉得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已经够多了,而邓国平认为“历史欠账太多”,中职投入依然不足。 教学设施不足:学生“会”而不精 邓国平分析,对于中职教育的投入,武汉市在湖北省力度最大,而湖北省则在中部省份处于前列。如自2005年以来,武汉市两次投入近3亿元,用于武汉市中职学校改善教学条件。 但他认为“投再多也不够”,中职教育太“烧钱”。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于湖北省重点专业,在武汉市数一数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不仅需要学习操作数控车床,还需要学会操作普通车床、铣床、钻床。每一种设备有进口、国产之分。一个学校,全部买齐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所学校,目前数控技术应用和相关性很强的模具制造专业总共有150台(套)设备,其中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各占一半。这些机床数量不够,更谈不上先进。 教学设备不够,逼得有些学校只好减少实训时间。2005,2006年,中职学校处于招生的高峰期,学校的设备三班倒,周末也开班。据邓国平的了解,大多数学校的实训教学都停留在让学生“会”的层次,而不能达到精通。 除了购置设备,日常的消耗性投入也很大。车床上用的刀具,好的上千元一个,差的也要几十元一个。车床一开耗电就是几千瓦,光水、电、设备维护的成本就不小。 比如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一个头模需要200多元,几剪刀下去,一个头模就消耗掉了。一个学生要精通,起码要练习几百个头模,投入几万元。而一个学生一年才交2400元,按照精通的要求培养,学校就要倒闭。 从2001年开始,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而不少中职学校只能维持基本运转,很难拿出钱来改善教学设施。 邓国平曾到上海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参观,对于单台价值高达5000万元的进口设备印象深刻。“按照这样的标准,任何地方政府都投不起这么多钱。” 他认为,在教学设备的投入上,存在专业不平衡、校与校之间不平衡、地区不平衡,历史欠账太多,只能向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倾斜。 中职师资:校长看中的人事部门不认可 对于师资的现状,邓国平坦言自己很不满意,不满意到学校的老师对他都有意见了:“我们真的这么差吗,” 而在邓国平看来,不少中职学校的教师做的还是“知识拷贝”的工作——把自己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再拷贝给自己的学生。 开学后的一天,他去学校巡查,发现有5个班在上计算机课,统统都是在教室上,了不起有个投影仪,都没有用电教室,1000多套计算机成了“摆设”。搞讲授型教学是老师根深蒂固的习惯。 去年学校招了5个老师,不需要培训上岗、符合邓国平理想中的中职教师要求的只有一个。这位老师是教美发和形象设计的,作为社会人员考进来,本身学的是油画,在北京开过面部化妆工作室,为很多明星化过妆。 邓国平分析,中职学校的师资,从存量上看,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目前只能进行培训。对于新进的老师他希望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人事部门的招人制度和中职学校的实际需求不符。学校提出新招教师至少要有5年的工作经验,人事部门不认同这一点。而对工作经验的严格要求在德国是职业学校招聘的“硬杠杠”。 - 27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令他苦恼的是,他看中的企业工程师调不进来,更别说技术工人了。按照现有人事政策,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作为事业单位,需要市级人事部门定编,而事业单位“逢进必考”,这些工程师或技术工人很难通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 政府投入:根据质量标准定预算 近年来,武汉市中职学校一直处于生源减少的压力之下,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人数为7.8万余人,比去年减少近1.4万人。武汉市属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只有一两所与去年持平,其他的基本都萎缩了。 其实,高中少招几个学生不会怎么样,但中职会“垮”。 从统计数据看,坐落在国家级高新技术示范区——武汉光谷的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85%的毕业生在光谷就业,被称为“光谷中专”。“我们现在招不到学生,就意味着产业招不到工人。而目前我国的企业大量还处于低端制造业阶段,在很长时间内都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以前来武汉市投资的企业首先关注的是地价是否便宜,现在关心的首先是能不能招到工人。” 邓国平认为,除了资金投入外,宏观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对初中毕业生有序地分流。 据统计,湖北省中职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8,2009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邓国平算了一笔账。学校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武汉市财政每年固定投入约2000万元,二是学费,每生每年2400,2800元,三是一些专项费用。比如学校刚搬新校址,政府有补贴。武汉市政府分两次投入近3亿元资金,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属于分得蛋糕最大的学校之列,目前已获得800余万元。 目前财政实行的是固定拨款,而不是生均拨款,学生多的时候,人均才1500元,学生少的时候能达到人均3000元。 邓国平分析,根据预测,2013年,初中生源将见底,然后进入缓慢回升、相对稳定阶段。学生人数不会有太大变化,变化的是政策。 关于投入,邓国平认为不可能得出一个静态的数字。国家应该为中职教育制定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的预算,并按照该预算来进行相应的财政支持。,来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行业职校面临经费不足等问题亟待“破冰”前行 在面向市场自谋发展中~针对办学经费不足和师资保障缺失等问题—— 行业办职业教育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随着国家政府机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些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在面向市场自谋发展中,办学经费不足、行业特色弱化、师资保障缺失等问题逐渐凸显。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职业教育与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对话活动上,十几名有色金属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校长,纷纷针对各自学校的办学情况与教育部和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导进行了座谈,亟待“破冰”前行成了他们共同的心声。 行业办职教 课程安排和实践优势明显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命题。”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丁学全介绍说,最初的职业院校绝大部分是行业办的,面向社会招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院长李海峰认为,行业办职业教育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一是师生进车间,生产工艺方法进教材;二是学校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判断人才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三是能在企业的氛围中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和企业标准化学习。 安徽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梁赤民对此深有感触:“以我们学校为例,企业的技术能手就是我们的实训教师,企业的车间就是学校的实训室,学校的实训室也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场所。” 梁赤民介绍说,作为马鞍山钢铁集团下属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计划由企业统一下文,要求下属各个厂矿接收,每年一次的教学计划讨论会,企业专家都是核心成员,“我们的教学计划也绝大部分跟着企业走,尤其是龙头专业如冶金轧钢、数控等,2000多万元一台的最先进的设备都能让学生上手实践”。 - 28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失去企业支持 遇办学经费和师资等难题 近日,云南省政府召集当地发改委等相关厅局,专门讨论了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两所有色金属行业所属职业院校提出的办学定位不明、政策支持不够的问题,最后决定同意两所学校享受社会力量办学的收费标准,即提高收费标准。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陆磊介绍说,该校隶属于昆明钢铁集团,以前集团每年给学校拨付人头费,待遇与集团其他部门一样,但2005年后,集团在改革过程中就把学校推向了社会。学校失去了企业的资金支持,又不能和其他公办职业学校一样享受教育附加费,“最后的结果却只是让学校提高收费标准,这样一来,学校的问题没解决,反而使得招生更困难了”。 “从前年开始,集团已经不给学校经费了,目前学校主要的办公经费就是学生的学费。”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院长张跃春认为,企业面向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教育是公益性的,完全推向社会会使其基础建设投入无法保证,特别是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失去了企业的资金支持,又不能享受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普遍缺乏资金。 “职业教育的消耗通常比较大,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弱化行业特色,迎合市场需要。”洛阳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是洛阳铜加工集团所属的职业学校,校长杨伟宏介绍说,由于企业效益不太好,学校很早就开始面向市场自谋发展。为了缓解招生数连年下降的影响,学校开始变招生为招工,为周围其他企业培养“准”员工,行业特色削减不少。 与其他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相比,安徽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日子好过不少,其所属的马鞍山钢铁集团每年都拨付给学校3000万元左右的办学经费,而且在科研、师资和学生实训就业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但院长梁赤民仍有隐忧:“虽然行业职校在师资方面有优势,但他们毕竟还是企业员工,以后企业如果发展不好,他们也就失去了退休后的保障。” 解决利益分配问题调动行业办学积极性 “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首先要解决好利益分配的问题,让企业觉得办教育对自己是有益的。”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赵文亮认为,国家应该出台一些针对办学企业的减免税收、按比例返还企业教育附加费等优惠政策。 “现在我们所属的集团内部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企业招工就像去饭馆点菜,想吃什么菜系就去对应的餐馆就行了,没必要自己培养人才,原因在于很多行业没有建立准入制度。”陆磊介绍说,职校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资格证书在行业企业招工时并没有特别的体现,因此建立行业的准入制度势在必行。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办学成本是比较高的,一直期盼能和其他公办职业学校一样享受教育附加费。”杨伟宏说,由于行业所属的职业院校没有划归地方政府管理,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在制定本地教育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些学校纳入其中,这也制约了行业职校的发展。 对此,教育部和行业协会的专家表示,将来可以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职业院校培养一名人才,国家支付其一定培养成本的方式来解决目前行业职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协调指导企业用好自身的职工培训资金支持和发展职业教育,随着相关政策的日益完善,行业职教发展的春天将不再遥远。,记者:李丹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1第2版, ?域外视点 陕西实施“四大计划”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创新 新华网西安10月4日专电(记者 许祖华)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民生改善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陕西省日前制定了《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1,2013年)》。根据行动计划,陕西省将着力实施“四大计划”,推动中职教育改革创新。 - 29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针对陕西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陕西承担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试点项目,陕西省将着力实施“四大计划”,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带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出特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据介绍,这“四大计划”分别是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推进计划、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校长能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与制度建设计划。 陕西省将通过校企一体合作办学试点,使试点项目学校的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业教师50,,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取得“双证书”比例均达到95,以上。 围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到2013年,建设30个农村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形成支撑陕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体系。 依托现有农林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县级职教中心,建设30个涉农专业示范点,培训300名农业类骨干专业师资,努力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招生规模,三年培养10万名涉农专业毕业生。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陕西还将继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快完善教师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011年起,每年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100人,“双师型”教师1000人。,来源:新华网, 河北,中职学校所设专业每年招生不得低于30人 新华网石家庄,,月,日专电(记者齐雷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若不合理,往往使学生付出时间和金钱代价,最终却难以就业。一些学校虽不具备招生资格却肆意招生,侵犯学生利益。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获悉,为了引导学校根据社会需求依法自主设置专业,日前出台《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中职学校所设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不得低于,,人,未经备案与公布的学校和专业,原则上不得招生。 这一试行的细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研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使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避免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低下、办学质量不高的专业要及时停办。 按照细则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须有稳定的人才需求,每年专业招生人数不低于,,人;每个专业必须配备两名以上具有与所开专业相应或相关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从事该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应保持相对稳定,比例适当。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医药卫生、公安司法、教育类等国家控制专业,应严格审查办学资质。开设“保安”“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农村医学”“中医”等医学类专业,应当符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关条件,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开设。开设享受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的涉农专业,需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来源:新华网, 福建,2014年全面实现中职教育免学费 记者从福建省财政厅了解到,福建省政府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的意见》,提出多项措施加大中职教育投入,到,,,,年全面实现中职教育免学费。 该意见指出,福建省要合理安排财政教育经费,新增的教育经费应优先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和图书标准化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注重对教育发展薄弱环节、关键领域的投入。 同时,福建省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公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逐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年、,,,,年各地每年教育费附加增量一半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教育费附加总额的,,,。 - 30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根据该意见,福建省将继续对中等职业教育一、二年级学生全部实行助学金制度、对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从,,,,年秋季起,实施对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免除学费,到,,,,年全面实行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提前实施。,作者:康淼 来源:新华网, 河北,中职学校就业率不高专业将被限期整改 新华网石家庄,,月,日专电(记者齐雷杰)为了避免中等职业学校因专业设置不尽合理而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发生,河北省近日出台细则,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做出详细规定。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将定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将被限期整改直至暂停招生。 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了解到,为了规范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具备的条件、设置专业应遵循的程序等做出详细规定。 按照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定期对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审议,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则要建立由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单位相关人员组成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组织或机构,发挥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中的作用。 这一规定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将定期对所管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管理不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不高的专业,责令学校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暂停该专业招生;对已停止招生三年及三年以上的专业,再次开设按新设专业办理。 今后,每年,月中旬,河北省向社会集中公布当年具有招生资格的所属学校和专业。未经备案与公布的学校和专业原则上不得招生。学校应及时在学校公共网络明显位置,将所有已备案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向社会集中公布,接受社会和家长检查和监督。,来源:新华网, 北京“十二五”时期将向18个职教专业实行分级 “十二五”时期北京将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交通等18个专业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该“分级制”将现行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设置为1级至5+级,突破了目前的学历层次体系。 据了解,按照分级设计,北京职业教育将分成1级到5+级,共六个级别。1级和2级大致相当于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3级和4级大致相当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或大学专科教育;5级大致相当于目前的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而5+级大致相当于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着眼于培养既有高级实践技能,又有一定理论创新素养的应用人才或管理人才。,来源:北京日报, 江西实施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干部双向交流挂职 新华网南昌,,月,,日专电(记者李兴文)为深化校企合作,实行学校与园区对接,江西近日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制度。 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中小企业局党组日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从各工业园区和有关职业学校副职中择优选拔优秀干部进行双向交流挂职,挂职时间为一至两年。挂职干部的基本条件要求年龄一般在,,岁以下,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热爱工业园区建设、热心职业教育事业。 据介绍,此次双向交流挂职实行就地就近的原则,江西省有关部门将安排本市、县(市、区)职业学校和当地工业园区开展双向交流挂职,同时鼓励省属职业院校和市、县工业园区在全省范围内自愿结对交流。 江西省教育厅表示,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将有助于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办学一体化办学模式改革,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水平,缓解全省,,个工业园区企业招 - 31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工难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等矛盾,建立工业园区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来源:新华网, 福建职校生实习责任保险全覆盖 学生免交保险费 由校方或企业承担 本报讯(记者 龙超凡)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中职学校、高职高专院校均要全面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经费可从职业院校学费中列支,免除学费的可从免学费补助资金中列支,或由相关合作企业支付,不得向学生收取保险费用。 在投保和理赔方面,中职学校可根据自身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等实际情况,选择为最后一年学生投保全年学生实习责任保险,或为全部学生投保与其实习期间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高等职业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保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方式。保险责任范围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人身意外事故和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认定为工伤情形下校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相关法律费用和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 据悉,福建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承保机构,承保机构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行安全教育及相关风险管理知识培训,提供有关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参与伤害事故调查、定损和赔偿协商等工作,协助学校索赔。福建要求各地各校不得违规代理代办实习保险事宜,不得收取保险公司任何形式的回扣和其他违纪违规费用,坚决杜绝商业贿赂的发生。,来源:中国教育报, 河南在全国首创推出“职业教育教学专家队伍” 新华网郑州,,月,,日电(记者梁鹏)近日,河南省首批评选出了,,,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这是河南省在高层次专家评选上在国内的首创。记者了解到,新增设职业教育教学专家队伍,是河南省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举措。 作为人力资源大省,近几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从,,,,年起便提出了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年,河南省政府再次下发文件,其中,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是河南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河南省人社厅介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参照河南省特级教师评选办法,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科研等单位中,长期在一线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在岗人员。 此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人,每人每月发放专家津贴,,,元。,年后由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综合考核,不合格者将取消其专家名称和待遇。,来源:新华网, 河南首批125名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出 10月14日,记者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经河南省政府审核批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卫宪、商丘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马爱菊等125名同志被评选为2010-2011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 “职教专家评选是实施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全省人力资源优势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河南省高层次专家评选上是一个首创,在全国也尚属首次。”该厅专技处处长苗国强说,这是我省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打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举措。 据悉,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去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工作。参照河南省特级教师评选办法,职教专家评选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主要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科研等单位中长期在一线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科研的在岗人员。被批准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的人员,将自批准之日次月起比照中小学特级教师待遇,每人每月发放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津贴300元。 - 32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据了解,为确保申报人员上报材料的真实性,此次评审工作改变了过去评委单凭文字材料选拔人才的传统模式,创新性地加入了答辩环节,让评委能够深入地了解申报人员情况,防止“移花接木”等学术造假行为。,作者:杨凌 来源:河南日报, ?工作研究 我市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对接情况调查 市教体局课题组 如何使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用工紧密对接,是职业教育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最近,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我市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对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具备了较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10年,全市有普通中专、职业高中19所,其中国家示范1所,国家重点4所,省示范4所,每个县市区都有合格职教中心;招生1.04万人,在校生2.91万人。但是,我市职业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特别表现在与企业用工的对接上。 ,一,企业职工现状及用工的主要问题 1.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一方面,职工文化素养不高,48.7%的职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21.9%的为普高,这些职工上岗之前一般都没有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意识比较差;另一方面,职工技能水平较低,46%的职工没有专业技术,20.2%的为初级工,技术工人相当缺乏。而且,不少职工在岗位上表现出知识面狭窄、技术与实践能力薄弱、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等突出问题。 2.职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差较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为职工购买“五险一金”不全的现象。 3.职工生活条件不尽人意。我市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相对滞后。不少企业生产运营条件有限,职工宿舍、食堂、文化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有些企业只注意经济效益,不注意抓职工业余生活,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活动相当缺乏,提供的生活服务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特别是外地员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缺乏市民的归属感。 4.职工离职情况较为严重。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职工离职跳槽现象,不少企业职工流失率相当高。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低;职工能力发挥受限、晋升机会少;工作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如意、人际关系不融洽等。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开展不够普遍。尤其表现为企业的积极性不高,2/3的的企业没有校企合作经历,部分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损失。有的企业经济实力有限,虽然用工上需要技能型人才,却不愿意参与职业教育,不注意与职业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对于校企合作,双方出发点不同,加上缺少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理念不能相互融合。不少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存在顾虑,出现了企业一方面不断向政府提出技能型人才短缺阻碍其发展的抱怨,另一方面又对校企合作相当冷漠的怪现象。 2.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有所缺失。虽然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但地方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优惠政策。校企合作多表现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自发行为,主要靠关系和信誉来建立和维系,组织程度不高,形式不够多样,缺乏深层次合作,难以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 ,三,企业用工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用工数量需求与职业教育培养能力的矛盾。目前,我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企业用工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毕业生赴苏浙沪等发达地区就业的比较多。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我市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增强,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大,特别是车工、钳工、模具工、缝纫工及各类机械维修等技能性工种严重匮乏。 - 33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2.企业用工岗位需求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矛盾。我市工业除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传统产业外,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广泛。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等因素制约,许多学校专业设置不能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出现了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相“脱钩”的现象。 3.企业用工素质要求与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矛盾。现代企业要求职工不仅掌握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由于受到当前教育制度影响,中职招收的多是经普高多次筛选之后留下的“三流”生源,许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遭受不同程度的“挫伤”,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加上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尤其实习实训装备差,专业教师缺乏且不少教师实践能力薄弱,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难以有效对接,培养的学生质量与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对接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切实履行主导责任~加强领导与统筹~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1.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职业教育在承接产业转移、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发展和加大投入的责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要像淮北市一样成立职业教育委员会,设立职业教育局,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与领导。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职业教育工作的督查考核,并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按照省政府皖政〔2009〕83号文件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长效机制,市、县(市、区)政府要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的50%用于职业教育,财政按照不低于城市教育费附加30%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方面重点工程建设。各级政府要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加强统筹,由人社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 3.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要制定《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的实施细则。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有力的、可操作的措施,对企业和学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的规定。支持职业学校在编制范围内自主招聘专业教师,开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学绿色通道;对于支付实习学生报酬、为学校提供专兼职教师、接受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制定吸引技能型人才和促进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技能型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职业资格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的管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4.力促校企合作。要借鉴外地经验~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激励性措施。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组织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搭建校企合作互动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如信息咨询公司搜集企业用工信息,为职业学校提供信息,在校企之间建立常态化的信息互动机制。 5.优化企业用工环境。一要引导和敦促企业更新用工观念。引导企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的强势地位,鼓励企业以提高薪酬水平、实行人性化管理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二要制定鼓励技术工人发展的地方性政策,适当提高其工资标准,使他们能获得与同等贡献的科技人员同样的工资福利待遇、晋升晋级、社会名誉、深造发展的机会。三要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劳务代理,为企业职工提供生活服务。四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企业用工、工资福利待遇、养老保险、职工培训、劳动就业准入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二,学校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强专业和质量建设~以内涵提升实现科学发展。 1.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学生发展。根据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对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前瞻性的市场调研,听取企业对专业设置的建议,有针对性开设相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置与开发,构建符合企业需求、 - 34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适合企业岗位要求、对接职业标准、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建设精品化专业,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2.加强专业建设、增强办学实力。一要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对接的教学环境。争取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型的“教学工厂”,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二要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吸纳补充专业教师,聘用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专兼职教学,改善专业师资结构。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 3.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发展。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二要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实施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三要改革办学模式。以国家示范、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他职业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四要创新教育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入改革教学内容。五要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核心,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模式。 ,三,企业应不断增强参与意识~改善用工环境~推动校企合作有效地开展。 1.增强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意识。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双重需求主体特征,企业是职业教育需求的应然主体。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强化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意识,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2.改善职工的工作待遇、生活条件。一要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企业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履行劳动合同,依法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缩小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落差。二要着力改善企业“软环境”。探索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实行人性化管理,塑造企业精神,创建企业文化,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改善职工生活质量,做到以情感待人,以待遇留人,以精神凝聚人。 3.提升参与校企合作的能力。一要健全现代职工培训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职工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和员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以校企合作为主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建设学习型企业。二要提高校企合作的能力。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要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技术、信息、场地与资金上为职业学校提供支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过程和教育评价等,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义务。 ,课题组成员:张宣标 郑永新 章爱玲 高利兵 徐 艳 章学斌 执笔:高利兵, ,本文刊登在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政研室,《决策参考》第11期,2011年10月11日,上, ?课题研究 关于职业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吴继霞 赵小勇 【摘要】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促进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为宗旨~以职业中学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切实解决一些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无 效教学的现象和问题。我们依据“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和“有效教学的内涵”~运用 “调查研究分析、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资料统计”等方法开展研究。通过两年的研究 与实践~探索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新模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今 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明确了方向。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 课堂教学新模式 学习方式转变 教师成长 - 35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一、背景与目的 1、研究背景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总体来说,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基本上都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基础素质能力薄弱,学习无兴趣、无方法、无目标的现状。因此作为站在职业教育前沿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研究、探索、实践职业学校在课堂教学管理上适合职业学校学生与国家职业素质要求的方式方法,使职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尽量适应国家素质教育目标和社会职业需要,为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为此我们需要冷静正确地对待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摸索实施怎样的有效的教与学,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其目的旨在通过反思、合作、互助等研究与实践的方式,充分利用备课组内教师的个性特长,切实解决我们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进行系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2、研究目的 2.1 探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实践,课堂教学形式上可以设计小组学习、多媒体教学、活动课等,注重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任务的习惯。选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地改革,以求教学的有效。 2.2 尝试在教与学的方法上加强指导,以求得职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查阅资料,了解课程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根据职业中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文化课、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学习将主要采用适合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方法,在课程学习方法培养上力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3 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益 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上我们将在我校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配合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践,使学生都能够在教师成功教育理念的帮助下做到学习上自信、习惯上主动、工作上自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诚实守信、明礼守法、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正确面对社会竞争,自强不息。 二、研究成效 1、探索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主要场所。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初步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对教师而言,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三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课堂教学又包含以下几个环节:规范课堂的学习行为?明确教学的目标?高效的课堂导入?创设学习的情境?有效的学习和操练?精心编写的练习巩固?必要的知识总结和反馈?合理具体的教学评价。以上的各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规范课堂的学习行为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只有做到课堂学习行为的规范,学生才能明确自己上课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形成必要的约束力,明确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这一行为一旦形成,那将为其进行更好地学习,甚至是终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在此过程中得以慢慢的培养。明确教学的目标除了对课程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以 - 36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情况,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高效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创设学习的情境和有效的学习和操练这两个环节,是针对学习的规律而考虑的。 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如果设置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精心编写的练习巩固主要指教师在教完新的知识以后,当堂让学生在课堂里完成的练习,我们也称之为当堂练,这对于学生的自我小结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结果,再进行必要的知识总结和对学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该评价可以让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反馈可以是一节课的,也可以是一周的,甚至是一个月或者是更长时间的。一旦形成了以上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能做到合理的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针对具体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操练,直到达到有效的效果。 (2)就学生而言,主要也是由合理的课前准备、高效的听课习惯、及时的反馈小结和查漏补缺三个环节构成。在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对每个环节都做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乐于接受这些要求,就能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学习的动机也就越端正,学习的要求也会越强烈,学习的质量也就越高。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加强对其学习意志和毅力的考验,帮助其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探索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发展就是个体在活动中不断同化、顺应环境,将外部活动内化为内在心理结果的过程。个体参与活动是外部活动得以内化的前提,没有个体参与活动,就没有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就没有学习。学生平等参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感情态度才能养成,自主学习品质才能形成。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课题组成员积极探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课题组教师通过大量借鉴实践,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主要有: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创设“问题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提示的方式,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另一种是活动的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而产生问题。比如从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等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难以回答,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的要求。 ?学习内容分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 ?教学方法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专心致力于一项工作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也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效率也就最高,促进学生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等等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能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及时评价利用刚刚留下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 3、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两年以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实践探索等活动方式,个人的专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尤其对试卷的命题工作和考前考后的试卷分析工作,进步更为明显。彻底改变了“填鸭子”似的教学习惯,注重课堂的有效教学和研究。对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无 - 37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效”现象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4、改变了教学的方式,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最主要的成果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中学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分化严重。虽然大部分学生十多年,但效果很差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几乎失去了兴趣。加上教材的内容并不适合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更是无所适从,无法适应学习节奏的步伐。但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思路,要求我们要大胆地积极地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注重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的力度。两年以来,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和实践,课题组所在的年级段学生学业成绩有了较大地提高。 5、积累了教学的经验,建立了丰富的资源 两年来,课题组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有论文在宣城市市、宁国市级评比中获奖(见附件7),对职高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在市级课题中成功立项。对于这些资料,为我们今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三、讨论与思考 1.改变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更新观念是行不通的。新的课程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要把机会交给学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这在老一套的教法中是做不到的。 2.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离不开集体的分工与合作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对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是离不开集体的分工与合作的。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只有把大家的缺点和长处一起拿出来,才能总结出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这样做不但减轻了教师工作的压力和时间精力过多的投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师研究的能力。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工作的重心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的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落实到每堂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目标,就有了不断奋进的动力,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创新,在课堂的交互活动中,减少做这做那的死规定,尽量多给学生一点选择。这些做法的转变为我们这次课题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让我们明白只有增加对学生的投入,才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乐于参与课堂的研究活动,才有利于教师及时改正和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4.教师及时的进行小结和反思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在上完每节课后,我们都写出教学反思,它可以是寥寥数语,也可以是长篇大论。只要对有效的教学起到帮助,均可以接受,作为经验的积累。这样做的效果,使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与不好,也能明白哪些活动是高效的,低效的还是无效的。增加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我们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只是一些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一种方法的推广和实施。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还有待于今后大家的继续参与研究和交流小结。 5.争取学生的配合是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倡导实事求是、大公无私的精神,只有做到这一点,各位研究者之间才能敞开胸怀,毫无保留地交换自己的教学方法、经验总结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脱离学生实际的研究也是不符合实际的研究,因此教师一定要把这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 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过去,两年以来,伴随着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所有成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获得了多项的荣誉称号。这于我们一直在关注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分不开的,加上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已经有所见效。鉴于成功的经验,我们将继续进行职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争取研究的成果更好,更有利于实施。 - 38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参考文献 [1]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本文为全市第二十届职业教育研究会暨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论文, ?学校发展 突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张扬华 傅本刚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次,作为地方中等 职业学校,要从服务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突出办学特色、明确办学理念和思路,才能使 学校稳步发展。 【关键词】办学特色 服务经济 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突出特色,多层次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原宁国职高)创办于1985年。二十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职教人凭着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气概,脚踏实地,锐意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高,2003年、2008年均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复评,2010年进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2011年4月,学校又成功升格更名为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的揭牌,开启了宁国市职业教育事业服务社会、育人成才、发展壮大的新纪元,昭示着宁国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创新发展的新天地。 一、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培养一名学生,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校作出了准确的定位和大胆的改革探索。 ——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跨越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和一专多能的初、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等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中职教育为主、短期培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校企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全面提升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我校确定了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办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与市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确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首先成立以学校为主体的合作办学组织。自2002年开始,我校即尝试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成立了以分管就业副校长为组长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成效明显:2002年开始我校先后与上海电机厂、上海神明集团、江苏东南交通工程监理公司、中鼎集团、亚新科集团、北大青鸟集团联合开设相关专业。2007年以后又分别与中鼎集团、五星集团、江苏恒力集团、杭州安费诺集团建立稳定而长期的订单培养、冠名办班的校企合作关系。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并成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其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实际,我校逐步形成和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如《校企合作发展规划》、《企业骨干教师聘用与考核办法》、《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监控及质量评价方案》等。 - 39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采用灵活多样校企合作模式。如专家研讨与咨询,“请进来、走出去”的师资培训、技术服务、教学见习、生产模拟、订单培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 订单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办学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而订单培养则是我校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 “冠名办班”,实施“订单培养”更是标志着校企之间正在走向深度合作。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不仅使学生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也为企业自身发展提供和储备了人力资源。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渗透,能使同学们及早树立“未进公司门、先做公司人”的准员工观念。近几年,各种类型的冠名班在我校应运而生,如:中鼎机械班、东南监理班、五星养殖班、恒力机械班、飞凤电子班,目前仍在论证并即将实施的有天合光能班、方太厨具班、颐和数据班。 在订单培养合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签定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宣传材料,合作招生;学校选派教师参与企业培训;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合作开发教材;冠名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承担专业教学、进行实训指导;学生到冠名企业参观见习;暑期勤工俭学;第四学期的工学结合;第五、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上岗后1—3年的跟踪服务与学生发展备案管理。目前,我校的订单培养、冠名办班已成为我校专业班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学校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2007年,我校被确立为安徽省工学结合试点单位,学校制定了《宁国职高工学结合实施方案》。 近年来,与本地及苏浙沪多家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实践,在有效促进学生成才的同时,学校也积累了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经验,实现了办学模式的革新和办学区域的拓展,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并探索出勤工俭学型、生产线承包型、技能培训型、季节性用工需求型、工学择业型等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 产教结合:2005年以来,我校利用校内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先后与安徽卓尔电器有限公司(原宁国市塑料四厂)、安徽中鼎集团、宁国阿斯丽电器有限公司、盛鼎密封件有限公司签定产教结合协议,为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产教结合的实施,把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术工人,而且提高了我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教结合的实施,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学校为企业、社会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学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获得了合理的经济收入。 其他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模式。围绕“职业教育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主旨,针对学校现有专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大力开展实训、实习工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技能需求型人才。如:宁国中鼎模具、宁国聚隆实业、宁国卓尔电器、宁国和盛电器、宁国恩龙集团、宁国都市阳光度假村、幼儿园、宁国金光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 “校中企”的模式、“企中校”的模式。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设备、场地和学生人力资源的优势,为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在学校内建立企业生产车间,当然学校也可借助企业的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也可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变。1、中鼎集团、聚隆实业等在学校在学校建立的生产车间2、鹏辉电子生产线等。这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生产,同时也培训了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针对安徽省目前出台的《关于在全省大力推进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通知》,我校已开始运作,首先在安徽卓尔电器进行揭牌并试点实施。 目前,校企合作工作也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指标。应该说,我校在多年的职业教育中始终坚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出现了校企合作模式向深度发展的喜人局面。 虽然学校先后与数十家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双方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现信息互通,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技师进学校授课实现人员互动,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实现设备共享,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实现人力资源保障等。但在进一步的模式创新、内涵提升、专业引领、社会认知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空间需不断的探讨、挖掘、实践。办学类型多样、 - 40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办学形式灵活和独具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省乃至周边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人才,有效实现了校企共赢。 二、成就学生,就业服务网络化 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把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作为长远发展战略,逐年加大就业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完善了学生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对在校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努力缩短毕业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逐步构筑起了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网络。就业服务网络化,建有 “一年就业保证,三年就业跟踪,五年就业指导”的毕业生跟踪服务体系,形成了立足宁国,面向苏浙沪等稳定的就业网络。 加强对实习生的岗前培训教育 学校积极参加不同形式、不同区域的人才交流会,尽可能收集多方就业信息,拓宽就业市场。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岗前培训教育,做到安排有序、针对性强。 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出口畅、进口旺”,我校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力求创新。坚持学生顶岗实习“1、3、6”跟踪管理原则;与企业签定实习协议;建立与企业的人事及生产部门直接对话制度;关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与思想;建立学生—学校“直通车”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实习生手册》、《实习生管理教师职责》、《“二次实习”管理办法》、《实习班班主任管理考核办法》、《实习生安全文明承诺书》、《实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习生责任保险制度》等制度建设。学校配有专职法律顾问,负责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负责相关事件的协调与处理。 努力做好就业跟踪服务这一直是学校就业工作中的亮点,做到一年就业保障、三年就业跟踪、五年就业指导。多渠道、多方位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 2006年我校历时一个月对03、04级学生进行“情系学生、服务万家”就业家访活动,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2010年11月我校将进行第二轮就业家访活动,重点是针对我校05、06、07级学生。在就业服务中,注重班主任作用的发挥,制定了《宁国职高实习班班主任考核办法》,成效明显。2005年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单位”称号。经统计,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2009年、2010年均高达99.5%,对口就业率达76%以上,在苏浙沪就业的同学平均月工资1800元左右,有的高达3500元以上,在宁国本地就业的同学,因行业区别,月平均工资在1200—2500元。至今,我校已与杭州飞凤、宁波方太,上海电机厂、江苏恒力、常州天合光能、安徽海螺、中鼎集团等市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生就业合作关系。 2009年3月份开始,我校持续对1985年办校以来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2010年11月份出版了《千百十优秀毕业生名录》, 推出了一批创业成才典型和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才。如:安徽太阳禽业董事长吴启有、安徽中鼎集团上市公司副总经理程小伍、安徽飞达集团副总经理杨志刚、广东省中山市高鼎橡塑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向东、上海互展橡胶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喜林、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现就职上海地税局)戴芬等。 近三年来,学校累计向社会、高校输送了将近6000名合格的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需求型的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宣城日报》等省市电视台各大媒体对我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内部管理、科研文化等方面给予广泛宣传和高度评价。为当地乃至周边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积极影响,赢得了相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青睐。 三、服务“三农”,短期培训效益化 我校拥有专门进行职业培训的办学实体——宁国市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它是宣城市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短期培训基地。按照“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的原则,积极开展培训教育的各项工作。我校自2007年8月至2010年7月的三年,共计完成培训教育人数16574人,年均人数5525人,三年职业培训总人次达552.5248万人次; 在职业培训中,我校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为重点,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再就业职工的在岗、转岗培训,以及企业在职人员的提升性培训等类型。几年 - 41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来,我校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稳中求进,职业培训的人数、规模和质量都比2007年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07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农村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办学单位”。2008、2009连续两年,由安徽省农委主办的“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在我校成功召开。2010年—2011年学校将把短期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短期培训基地。 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职业高中发展到全国重点职高、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再升格为省普通中专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创造了一个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加强特色建设,为建设安徽职业大省、服务地方经济及我市构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全市第二十届职业教育研究会暨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论文, ?职教发展 优化机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绩溪县职教中心 黄一相 我们正处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攻坚克难阶段,机遇和困难并存。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我认为提升教育质量固然重要,但相比较而言,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更加重要。 一、强化“三限”,落实“准入”,优化职普比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提出职普比是1:1,职普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就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而言,这个要求已经偏低。就中职学校招生实际而言,这个要求偏高,或是很难达到。 与普通高中招生门庭若市相反,中职学校招生是“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家万户”、“千言万语”,这是职业学校的无奈之举。如果不走出招生的“困境”,或是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影响学校的快速发展,或是陷入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如何定位职普比,我认为应该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科学定位职普比,改变或逐步消除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技工用工荒的尴尬局面。 实现职普比的目标,关键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一是强化“三限”。“三限”的重点是限普高招生人数。按照当年初中毕业生数、各普高的办学规模、留有余地原则、全省一盘棋,从严审批控制普高招生数,无论公办、民办,均不得突破。此举既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为职教留下了发展的空间,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结构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是落实“准入”。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仍停留在口号。落实“劳动准入”,对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意义重大,对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是众所周知的。如何落实劳动准入制度,我认为:一要限时,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确定完成的时间,这项工作就必定不落实,永远停留在纸上。二要根据目前企业“用工难”的实际,对未上岗的人员限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或技术等级证,持证上岗。对已上岗的人员限定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参加培训,取得相应的证书。我相信,只要措施得力,用一、二年的时间,最多三年,实行劳动准入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强化“三限”,落实“准入”,对于化解中职学校招生难,优化职普比,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都有积极而有效的意义。 二、“二元”分流,中高职对接,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中职学校招生难,生源素质相对较差,导致学校管理难,而且吃力不讨好,社会对职业学校一直有偏见。 技术工人是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急需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 高中阶段教育已实行“二元”分流,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初中级技能型人才,高校也应该实行 - 42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二元”分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 实行中、高职对接,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一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初、中级为主),二是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的生源(技能型)。如果说中职学校培养初级工、中级工或高级工。那么,高职院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培养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 高等职业院校与中职对接,实行“学历+技术等级证”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可以弥补我国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奇缺,可以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形象,从而也可以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实行“二元”分流,中、高职对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做成大而全。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将本校特色专业建设成品牌专业,这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 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要形成地方的特色,如永康的五金、义乌的小商品和农村的一村一品等。这是我们中职学校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职学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一方面是学校要发挥地域的优势,优化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政策的配套,尤其是中、高职对接。要改变高职院校从中职学校选拔学生的途径和方法,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出发和借鉴技能大赛选拔的一些方法,重在选拔有技能提升的基础和潜力的苗子,而不是现在的对口高考模式。要把高职院校招生与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品牌专业中职学校就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生源基地,高职院校支持或参与中职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组织或参与品牌专业的技能大赛,从中选拔学生,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本文为全市第二十届职业教育研究会暨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论文, ?专业建设 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品牌专业建设 广德县职教中心 近年来,品牌专业评审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展开。开展品牌专业建设,有助于职业学校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会影响。那么,如何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包括争创品牌专业、提升品牌专业内涵等就成为摆在职业学校面前的课题。 广德县职教中心一直重视重点专业建设。学校财会电算化、电工电子技术两个专业为安徽省重点专业,财会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维修、机械加工技术为宣城市品牌专业。目前,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幼儿艺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计划在短期内将这两个专业争创为市品牌专业,同时,加大投入,不断改革,致力提升现有品牌专业内涵。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广德县职教中心尤为重视一体化教学,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际操中用不到,而一些实际操作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从而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其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现代生产企业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一体化教学”作为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 - 43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做中教”,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它的基本特征是:1、课程理论适度化,即在专业理论的讲授上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2、课程内容综合化,即有机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教学模式一体化,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有的课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实习课题组合成一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有机的整体;4、教学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即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广德职教中心重在做好三方面的事: 1、培养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或一体化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建设品牌专业的关键,也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培养“双师型”教师主要采取三种途径:1、引进来。一是引进对口升学以后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后备培养人才。近年来,广德职教中心引进本科毕业生5人,其中财会专业1人、机电专业4人、计算机专业3人;二是从企业引进所需专业且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前年,广德职教中心从中鼎公司引进机械专业1人;三是从其它学校挖掘符合条件的“双师型”教师调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补充教师队伍。近年来,广德职教中心从其它学校引进专业教师5人,其中财会专业1人、机电专业4人。2、开展校企合作,带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学校与广德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口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优秀企业中技术工人的精英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对实训项目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学校可以选聘企业技术工人中的精英到校任教,担任兼职教师。此外,学校还选拔专业理论基础好、潜力大、学风正的中青年教师2人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养学习使其快速成长。 3、加强学校内外培训工作。一是做好学校内部培训工作。学校每年暑期的开展校内培训,利用本校师资、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及本校设备进行相近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技能,促进教师转岗;二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活动。近年来,广德职教中心先后选派4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专业与技能培训班,还选派了1名教师到马鞍山职教中心汽修专业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4、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制定了教学、教研、进修奖励办法,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组织的技能竟赛活动,既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 2、建设教学实习一体化场地 从一定程度上说,硬件设备教学空间是建设品牌专业的基础。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一体化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广德仙女职教中心投入40余万元,新建了两个多媒体机房,供计算机专业、财会电算化专业一体化教学使用;再投入近40万元,改进机械加工实训室(含数控仿真室等),使其与一体化教学想适应。此外,学校还投入近20万,建设幼儿艺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引导、管理教师利用该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编写一体化教材 近年来,广德县职教中心相继推出了《计算机基础》《珠算实训》《机械基础》《数控加工技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等校本专业教材。这些教材都是在理解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 - 44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在编写时,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回顾学校在以一体化教学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实施过程,我们觉得,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于中等职业的先进教学模式,但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实践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但只要不断实践探索改革完善,一体化教学必将能提升品牌专业内涵,为职业教育带来莫大收益。 ,本文为全市第二十届职业教育研究会暨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论文, ?教改探索 中职教学必须凸显职业特色 旌德县职教中心 童德明 目前,中职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无法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标准,忽略了职业特色化培养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职业水平低下,实践能力有限,而且更直接地影响着中职学生职业发展,所以中职教学必须凸显职业特色。 一、中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的原因 1.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年来,学校一直沿用对口高考的模式,专业设置与社会及职业岗位需求缺乏有效结合,形成有专业但无专门化方向。由于缺乏明确的专业针对性,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看似什么都学了其实一无所长。而且,学校在新专业设置方面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盲目地按照其他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来运作。不顾自身的的师资、实训条件盲目设置热门专业。 2.教学模式不科学。学校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或是教学模式过于花哨、不实用。更存在着理论课时过多、学生接触专业晚、实践课时太少、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等问题。而且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也是中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的一个原因。 3.教师职业特色化教学不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培养目标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人才为主。这样中职教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偏重于实践和应用,是一种既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对于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来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深厚基础。但是目前,学校大多数教师是从普教转型而来,即便参加过“省培”、“国培”,也只是“君子”——动口而不能不动手。学校从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虽然是技术能手,但由于为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样中职教学就和普通教育的教学并无多大差别,致使中职课堂教学无法突出中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二、关于中职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几点改革探索 基于对学校教学中缺乏职业特色的成因分析,本文从学校教学改革中凸显职业特色这一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思考: 1.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和设置专业。面对中职教育的新形势,学校应与当地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学校应从学校自身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以其独到之处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学校应当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只有加强特色,学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突出职业特色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要深入研究就业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及时掌握人才需 - 45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求信息及变化,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只有专业设置合理,才能保证中职教育教学方向的正确,以及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建构能力型中职课程体系。学校应当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课程模式。在课程建构中,应突出产学研结合特色,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管理课程、人文社会课程和基本素质训练课程,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中要以能力为本,围绕职业技能开发课程,还应当建立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体制,围绕能力培养,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尤其应重视实际操作方面的考核工作。中职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彰显教学过程的实践特性,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教师是具有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其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的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即使是基础课的教师也需要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程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书,要求学生拿到双证,教师也应该拿到双证,即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所以,与普通教育相比较,学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更为全面,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相关知识面,“常识”丰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同社会的有关单位及人员交际和合作。只有真正构建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够担负中职教学重任的教师队伍。 4.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论证得出:教师在愉悦、饱满的情绪中进行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情绪体验,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一般情绪状态下的教学效果。伴随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伴随有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则会使活动受到抑制。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积极情感体验,建立主动学习的良好教学心理环境。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加以尊重信任,态度和蔼,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及时排除不良干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保持积极情绪的基础上和教材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有效生成。 5.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中职的教育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结合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改造或更新基地设备,营造学生技能实践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接受科学、严格的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运用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有效操作、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校除了校内应有较完备的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训设施外,还要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一实训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实现:一是直接将企业作为实训和工作场所,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二是由企业提供设备,在校内按企业要求建立实训和工作场所。实训教育模式是学校必要实施的教学策略,对凸显中职教育职业特色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善基础设施及教学环境,努力实现规模化、高层次的发展目标,但是往往忽视了对学校生存最重要的教学改革因素,没有将突显职业特色摆在中职教学的核心地位,这会限制学校的教学水平,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中职教学改革中凸显出职业特色方面重点讨论,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为全市第二十届职业教育研究会暨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论文, 主编:郑永新 副主编:章爱玲 责任编辑:高利兵 地址:宣城市教育体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科 投稿邮箱:xczjky@163.com 联系电话:3033929 - 46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 47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 48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 49 - 宣城职教研究2011.10 - 50 -
本文档为【【精品】宣城职教研究201110.doc3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1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