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该怎么读

书该怎么读

举报
开通vip

书该怎么读书该怎么读 近日读了《跟高层领导学读书》一书,觉得很不错,有一些感悟和体会。但我觉得读书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也无需非要照搬高层领导人的读书方法不可。下面和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说的不见得都对,请多批评和包涵。 一、要有选择的去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本身要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需要博览群书的。但是书籍作为人类精神财富和知识的载体,实在是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不仅老书多如牛毛,且新书不断上市,如果这么多的书都要去读的话,绝对是穷其一生的精力...

书该怎么读
书该怎么读 近日读了《跟高层领导学读书》一书,觉得很不错,有一些感悟和体会。但我觉得读书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也无需非要照搬高层领导人的读书方法不可。下面和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说的不见得都对,请多批评和包涵。 一、要有选择的去读书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本身要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需要博览群书的。但是书籍作为人类精神财富和知识的载体,实在是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不仅老书多如牛毛,且新书不断上市,如果这么多的书都要去读的话,绝对是穷其一生的精力和财力也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读书是要有一定选择范围的。我的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书目。凡事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凡事对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益的都要多看看。比如你是搞教育的那你就多看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演说学、修辞学(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之类的书籍。 二是要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志趣去选择。但是一定要选择健康有益的,格调高尚的。有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弯路,往往都是因为看了一些有害的书籍。看一本书就如同交一个朋友,一个人喜欢看什么书,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他的个 人品位、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所谓“不知其人观其友”,我说“不知其友观其书”。 三是要多看历史类书籍。有句话叫做“学史明理,温故知新”,还有一句话叫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懂得了历史就知道今天该怎么做了。建议大家读一读《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有的叫《二十五史》)等历史经典,看了之后对你的言谈举止,气质修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一定会大有帮助。读史是提高一个人的品味和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的首选。 四是要研究一点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最基本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学问。哲学的范畴也是非常广泛的,有德国的古典哲学,比如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吸收和借鉴德国的古典哲学发展起来的。还有中国的传统哲学《易经》、《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等等。不要一听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就觉得空洞枯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处理好生活、工作、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问题非常有帮助。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运动的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懂得了这条规律就不会用静止的眼光来看一个人,看一件事。就不会给一个人或一个事轻易的下一个错误的结论,说话办事就会留有余地。 五是要多读马列和毛主席的经典著作。马列和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到什么时候读起来都不过时,我们在不同的时期读起来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当年,某部队政治机关从基层调来一位新干事,目的就是培养笔杆子。但是这位新干事却不能胜任工作,写起材料来无从下笔,不知所措,他本人和领导都很着急。于是向领导请教该怎么办,领导沉思片刻告诉这位新干事,我也没什么好教你的,回去把《毛泽东选集》和马列著作好好学学,可能会有所帮助。后来这位干事潜心研读了半年的经典著作,再写起材料来竟神奇般的上路了,后来还成长为该机关首屈一指的笔杆子。 六是要看几本医学和养生书。我们这个年龄都是在40岁左右,是人生中工作的黄金时期,也是生活上的多事之秋,工作压力大,生活上事情也很多,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担子都很重。这个时期身体各种机能和免疫力开始衰退,是健康上很容易出毛病的时期。故,我国古代民间有“人到四十需识《本草》”之说。现在人往往事业心很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却忽略了对自己身体的关爱。近几年常常听到某某名人英年早逝的新闻,这些都是不懂养生之道的反面教材。有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封建社会的很多帝王和贵族官僚对这一点都很注意,有些帝王或者朝中的高官,不仅政治上地位显赫,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医术。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精通中医,常常自己配方煎药。上古圣贤神农氏是我国中医的先祖,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还有宋代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苏东坡,明代的钱乙等也都有很高的医学造诣。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医方剂图解》、《抱朴子》以及中西医基础理论等等。 二、读书一定要用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有的似是而非的问题,不要轻易放过去,只有看到字里行间去,才会读到精华,品味精神实质。读书时要眼道心到,边读边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你的读书质量才能有保证,否则看再多的书也没有多大意义。读书不怕少,但是要读得精。建议大家在读书时准备好三样东西:一个笔记本,一支笔,一本字典。重要的东西要及时摘录,精彩之处要有标注,不认识的、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搞清楚。有很多字人们一直是将错就错很多年了,而且根本就意识不到有错误。尤其是一些古代地名、国名、人名,往往容易出错。比如:虢(国)国、妫(规)河、李悝(亏)、饕餮(涛贴)、蒯(kuai)车、角(决)色、酗(旭)酒、校(叫)对,皈(归)依佛门,吐蕃(波)、郦食其(丽意机),夬(怪),玄奘(读藏族的“藏”),大月氏(之)等等。 三、读书最好一气呵成 读一本书,最好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气呵成。这样便于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连贯的认识。如果断断续续 的读,往往是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还要在翻开前面的对照,这样读书印象就不深刻,效果和效率都不好。 四、不要一次买很多书回来 书多了是读不过来的,一大堆书放在那,不知先读哪本好,结果是哪本也没看。总认为反正这都是我的了,跑也跑不了,想什么时候看再说。这样一想就没有动力了,往往是几本书买回来就束之高阁了,甚至过了几年也没有去碰它。所以建议每次就买一本书,看完了再买下一本。最好是到图书馆去借书读。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书非借不能读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要经常温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说读书要经常温习,不要看完了就再也不碰他了。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态下对同一本书的理解是不同的,每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收获。对一些重要的内容经常重温,有助于强化记忆,有时自认为有些书看过了,有印象,可是要引用里面的一些内容时,却忽然发现已经记不清了。 六、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 一方面,读了某一本书不要急于向别人卖弄炫耀。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要卖弄的东西,也许正是人家的强项,那你就是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了。
本文档为【书该怎么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25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