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doc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doc

举报
开通vip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doc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doc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作者:刘金凤 宋春梅 高娟娟 祁美苹 【关键词】 桡动脉 冠脉造影术 护理观察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doc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doc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作者:刘金凤 宋春梅 高娟娟 祁美苹 【关键词】 桡动脉 冠脉造影术 护理观察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出现焦虑、尿潴留、造影剂滞留时间过长,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为1 650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经桡动脉680例,经股动脉970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 650例,从中随机选取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各400例。其中桡动脉组男247例,女153例,年龄38,76岁,平均57.83岁;股动脉组男208例,女192例,年龄35,77岁,平均59.87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桡动脉组:术前均行Allen试验[1],评价手掌是否存在双重供血及其程度如何,阳性者(<10s)入选。右手自然平伸外展30?,50?左右,手腕下垫自制小枕,常规消毒铺巾,选桡骨茎突近端上方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1 %利多卡因0.5,1 mL局部麻醉,使用21G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穿刺成功后送入0.021″软头直行导丝,确认无阻力后至肱动脉,撤出穿刺针,沿导丝注入1 %利多卡因0.5 mL,切开皮肤,插入5F桡动脉鞘,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100 μg、利多卡因20,40 mg、肝素2 000 IU。造影导管多选5F Terumo TIG共用型、JL3.5、JL4、JR4导管,导丝用0.035″、180 cm超滑型[2]。股动脉组:常规消毒铺巾,以JUDKINS法完成,置入5F、6F股动脉鞘,经鞘管注入肝素2 000 IU。造影导管多选5FJL4、JR4导管,用0.035″、150 cm J型导丝,方法同前。 1.3 术后拔管及止血 桡动脉组:造影结束后拔除鞘管,穿刺点压迫5,10分钟,用弹力绷带环行加压包扎或用TR BAND(桡动脉充气止血带)直接充气加压包扎,2,4小时拆除。股动脉组:造影结束后拔除鞘管,穿刺点压迫20,30分钟,用弹力绷带8字法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后拆除。 1.4 术后护理 (1)共同点:两组术后均立即予心电、血压、心率监护,以观察其动态变化。给予术后心电图一份与术前进行对照。嘱咐病人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除。术后要密切注意病人的液体入量及饮水情况,准确记录排尿量,以2小时内排尿量1 500 mL,2 000 mL为宜。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胃复安一支,以缓解症状。如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2)不同点:桡动脉组:术后用示指、中指摸桡动脉有无搏动,并仔细观察穿刺侧手的温度、颜色,有无疼痛等。股动脉组:术后用示指、中指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对比术肢与正常下肢的皮温、颜色,仔细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若出现排尿困难,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诱导排尿如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按摩腹部等,以上措施无效时可行导尿术,以保证造影剂的及时排除;同时长时间卧床,易使患者感到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焦虑烦躁等,护士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在保证患肢制动的情况下,给与局部按摩。指导患者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以防穿刺点大出血。一旦发现大出血,立即用拇指在针眼上方1,2 cm处用力压迫止血[3],要注意肢体远端供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以防加压过大出现动脉血栓形成。在患者制动期24小时内,应注意肢体按摩,指导患者做肌肉收缩运动。预防的关键是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切忌过紧,并避免直接压迫静脉。 1.5 观察指标 (1)住院天数;(2)住院费用;(3)术后并发症。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差(x?s)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 2.2 桡动脉组发生并发症的有 31例,发生率为7.75 %;股动脉组发生并发症的有174例,发生率为36.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 讨论 选择性CAG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可提供明确的病变部位、程度、范围及相关的解剖、功能信息,选择进一步治疗措施。目前,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常规经股动脉途径进行,但该途径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相对较多,高达5 %,10 %,如出血、血肿、低血压及假性动脉瘤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更容易止血等优点, 特别对于难以坚持久卧的中老年人、肥胖及不习惯卧床排尿患者更容易接受。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且周围无重要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也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本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在出血、血肿、低血压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途径,又因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即可,与股动脉比无需卧床制动,患者痛苦小,精神心理压力轻,从而增加了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另外,对于有病变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股动脉路径。 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难点之一。因桡动脉血管管腔较细,反复穿刺或疼痛刺激,容易引起血管痉挛,造成穿刺失败,宜改为股动脉入路。因此造影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良好的桡动脉穿刺技术[4]、有效的预防和处理血管痉挛的发生。我们的经验是选择桡动脉旁边进行局麻,避免直接刺伤桡动脉引起其痉挛,初次麻醉药量宜少,以免影响桡动脉触摸;选择合适桡动脉穿刺针(21G),进针角度比股动脉穿刺大,进退针宜慢,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选用超滑导丝和5F造影管;导管置入前给予适量解痉药物如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或硫氮酮等,可基本避免血管痉挛。 总之,与股动脉比较,桡动脉途径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活动,无体位限制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
本文档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46;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