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市锦江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

成都市锦江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

举报
开通vip

成都市锦江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1文本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一章总则.................................

成都市锦江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1文本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落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3第一节功能定位........................................................3第二节发展目标........................................................5第三章提升产业能级,构建产业生态圈......................................6第一节提升产业层次能级................................................6第二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7第三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8第四章优化空间结构,构筑“一核一轴、三带六片区”的城区格局.............10第一节重构空间布局,引领城市发展.....................................10第二节分类用地指引,优化三生空间.....................................11第五章倡导人本逻辑,建设和谐宜居品质城区...............................13第一节以人为本,建立公服配套体系.....................................13第二节精细管控,划定控制单元.........................................14第三节生态优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5第六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天府文化,传承城市灵魂.....................16第一节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16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建设历史文化魅力区...........................16第七章加强城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彰显城市个性.......................................19第一节控制城市形态、突出总体空间结构布局.............................19第二节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魅力与活力...............................20第八章强化设施配置,构筑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22第一节突出公交引领,构筑绿色交通体系.................................22第二节完善市政设施体系,保障基础支撑.................................24第三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26第九章明确建设时序,加强实施保障机制...................................30第一节制定近期建设计划,推动规划落地.................................30第二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保障实施机制.............................32文本目录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一章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尊重五统筹”内涵,围绕市委“中优”部署和城市规划建设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师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谋远”规划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成都特色、高点定位,以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多规合一,推进城市标位、标向、标准“三标”融合,精准标定中心城区的成长坐标和发展路径,努力建设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4.《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5.《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6.《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7.《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8.《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9.《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10.《成都市“中优”规划优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1.《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2.《成都市分区详细规划(郊区新城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成果要求》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13.《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14.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第3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锦江区行政辖区范围,下设16个街道辖区,面积约62平方千米。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6—2022年。规划对城市长远发展进行展望。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二章落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成都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承担肩负国家使命、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的重任,迎来了深度融入世界、参与全球分工和提升城市格局的重大机遇,获得了国家资源配置、核心产业布局和重大政策倾斜的宝贵机会,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点,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征程。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锦江区既面临千载难逢、务必珍惜的多重战略机遇,又肩负引领城市繁荣、发展服务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形象的重大责任使命。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当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第一节功能定位第5条锦江区功能定位为商业商务中心、国际时尚标杆、天府文化窗口、品质生活典范锦江区的一切工作必须着力提升商业商务中心、国际时尚标杆、天府文化窗口、品质生活典范的城市功能,履行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践行城市总体目标,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核心功能承载,有效疏解非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功能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功能定位相一致。第6条商业商务中心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辐射力的春熙路商圈为重点,坚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径,针对国际商旅和西部高端人群,瞄向纽约、迪拜、香港等先进城市,创新商业模式,发展跨境电商,拓展保税体验,广泛聚集全球范围内的品质消费形态,推动“实体消费”与“虚拟消费”融合发展,不断巩固强化西南地区不可替代的“顶级商圈”地位。依托东大街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消费金融、外资金融、金融安全,依托金融城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总部金融、传统金融、资产管理,打造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金融产业集聚区。第7条国际时尚标杆依托锦江区区位优势,发挥IFS、太古里等时尚标杆的带动作用,集聚国际一线品牌,引进新的时尚发布、时尚创意等优质产业,打造潮流新前沿,国际新标杆。第8条天府文化窗口通过建设产业走廊、产业集聚区,打造西部文创中心核心区、国际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现代传媒与原创艺术高地,展示天府文化。通过建设国际酒店,建设国际化配套,打造国际组织与机构集聚区、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都面向世界的文化展示窗口。第9条品质生活典范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需求,着力解决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居住环境、休闲环境、服务环境等多方面的配套能力,打造品质宜居生活典范城区。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二节发展目标第10条建设“新经济高地”新经济是因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而催生的全新经济形态,其核心在于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具有高成长、高聚合、高智慧的特征,引领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要加快推进三次产业、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的新业态、新平台、新服务,抢占产业分工的价值高端,促进服务经济的突围发展,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推进、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从中高速向中高质转变,为锦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第11条建设“国际化城区”国际化的要义,在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参与世界交流合作、塑造全球比较优势,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要顺应快速发展的国际化趋势,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审视谋划整体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丰富国际元素,完善国际功能,加快集聚国际企业、国际人士,充分吸引国际旅游、国际消费,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和产业合作,增强全球视域下的要素聚集和辐射能力,大幅提升锦江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三章提升产业能级,构建产业生态圈突出主业主责,构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实力支撑。锦江区将聚焦“1+1+3”主导产业,强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全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推进、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锦江区将坚定走高端融合发展之路,瞄准高端市场发展高端服务业,切实增强金融商务、总部办公、国际交往、文化创意和都市休闲旅游功能。强化产业有机更新,全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第一节提升产业层次能级第12条强化总部经济发展优势一是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总部;二是重点扶持、培育壮大本地总部企业;三是大力发展本地新兴产业总部企业,以网络信息服务、数字传媒创意、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为突破,培育本地知识密集型总部企业。第13条加快发展新经济产业一是注重产业、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楼宇精加工、检验检测、节能环保服务等2.5产业,规划布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慧服务等未来产业;二是大力引进区域性功能总部和新兴业态总部,以创意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智慧经济产业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启动白鹭湾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千亿级新经济总部园区建设。第14条建设三大商圈一是打造国际购物天堂核心区,将春熙路商圈打造成为世界级商业商务中心,二是将攀成钢商圈、东村商圈打造成为区域级商业商务中心。第15条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一是大力提升金融业国际化水平;二是鼓励发展新兴金融业;三是大力发展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第16条打造文创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现代传媒、创意设计、文化旅游、音乐影视演艺、教育服务、原创艺术与交易、信息服务与动漫游戏、健康养老等核心产业层,补强文创产业链条,提升文创产业层次。第二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第17条规划形成“一基地、四园区”的总部经济产业布局“一基地”指依托仁恒置地广场等超甲级商务写字楼,打造锦江区总部经济发展基地。“四园区”分别指红星路三十五号园区,做大做强创意类总部经济;东大街总部经济区,依托现有金融基础,积极引进金融类总部企业;创意产业园总部经济区,依托四川日报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企业,大力培养本地数字传媒创意类总部企业;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园区,发展平台经济、信息经济、共享经济、服务经济为代表的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全新经济形态。第18条重点发展“环城生态区新经济产业圈”重点发展锦江区环城生态区周边新经济产业园,形成教育新经济、金融新经济、健康新经济、创意新经济、新经济总部、大数据等产业集群。第19条规划形成“三大商圈”的商业商务产业布局提升春熙路商圈,建设世界级商业商务中心;提升攀成钢商圈和东村商圈,建设2个区域级商业商务中心。第20条规划形成“两区”的金融服务产业布局两区指东大街集聚区、金融城集聚区。东大街集聚区重点发展消费金融、外资金融、金融安全;金融城集聚区重点发展总部金融、传统金融、资产管理。第21条规划形成“一廊三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一廊”指红星路文创走廊,重点发展现代传媒、广告设计;“三区”指环川师文化创意集聚区、东村文创集聚区和文创产业集聚区。第三节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第22条中央商业商务集聚区北至武成大街,南至大慈寺路,西至红星路二段,东至东安南路,主要包括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商圈区域,现拟增加大慈寺路至武城大街区域,主导产业为商贸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23条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规划范围包括红星路35号园区(红星路一段东侧,红星路二段东西两侧,东至东较场街,南至华兴东街,西至梓潼桥正街,北至东城拐下街)和创意产业园区(位于南三环外侧,东至锦华路,南至锦江大道,西至锦江,北至三环路),主导产业为文化创意,重点发展广告传媒、新闻媒体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和数字新媒体。第24条东大街金融服务集聚区规划范围为东大街两侧,北至东风路、南至东大路、西至清安街、东至通源路,主导产业为消费金融、外资金融、金融安全。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四章优化空间结构,构筑“一核一轴、三带六片区”的城区格局坚定不移疏解非核心功能,为提升城市功能、发展水平腾出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布局。统筹把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增加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用地,减少工业、居住用地,形成生活用地和办公用地的合理比例。综合考虑城市环境容量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实现更有创新活力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平等均衡的公共服务,形成产城融合、功能完善、健康安全、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第一节重构空间布局,引领城市发展第25条按照有机更新、城市修补、生态文明理念分区引导城市发展为进一步承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落实城市功能定位、推动城市永续发展,充分考虑锦江区资源环境本底、城市发展阶段等现实条件,通过分片区来指引城市发展。府河以内区域,按照有机更新理念,弘扬天府文化;府河与三环路之间的区域,按照城市修补理念,改善城市面貌;三环以外区域,按照生态文明理念,塑造新城典范。第26条构筑1136的空间格局规划构筑“一核一轴、三带六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引导锦江区发展。1.“一核”是指天府锦城。按照“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定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位,通过降低开发强度、减少居住人口、疏解非核心功能、增加文化功能、增加旅游功能、增加开敞空间的方式,聚集高端要素、调优消费业态、缩短消费时差,以提升功能品质、弘扬天府文化、彰显锦城魅力,通过有机更新来传承天府文化,打造世界文化名城。2.“一轴”是指东大街产业发展轴,通过增加产业空间、优化天际轮廓、突出重要节点等方式,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塑造现代都市形象。3.“三带”分别指锦江、沙河、9号线生态带。锦江生态带,重点突出文化休闲功能。通过赋新历史遗存,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点;通过聚集文化设施,新增一批美术馆、博物馆;充分用好滨水空间,植入一批时尚消费业态。沙河生态带,突出亲水宜居功能。注重生态修复,提升景观品质;强化参与体验,增加慢行系统;优化开敞空间,植入艺术小品。9号线生态带,突出生态休憩功能。通过建设生态走廊,联通金融城和东村片区;植入高端产业,增加功能配套,强化生态休闲功能。4.“六片区”指六个特色功能片区。攀成钢片区突出区域性商业中心功能,琉璃场片区突出艺术生活功能,狮子山片区突出环川师文创功能,金融城片区突出金融和新经济总部功能,东村片区突出区域性商业中心和文创艺术功能,环城生态区突出生态文创旅游休闲功能。第二节分类用地指引,优化三生空间第27条加强产业布局,实现持续发展规划引导商业服务业用地集中布局,重点提升商业商务服务能力,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强化轨道站点支撑,满足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研发创新等功能用地需求。加大存量挖潜力度,鼓励低效工业用地置换升级,合理保留部分工业用地。第28条适度调减居住规模,增强公共配套,提升宜居品质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优化居住用地,提升宜居环境品质,增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公共支撑。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五章倡导人本逻辑,建设和谐宜居品质城区区内积极承担城市级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区级及以下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均等化、优质化”布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服务标准的高品质城区。在城市有机更新和新城建设的契机下,积极增加生态用地,见缝插针地安排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并发展立体绿化,以形成区内更健康、更安全的生态环境,提高区内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节以人为本,建立公服配套体系第29条构建公共中心体系结合城市功能,构建“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公服配套体系。第30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级-区级-街道级和基层社区级四级文化设施体系。第31条建成公平、优质的教育设施体系教育科研体系主要由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幼儿园构成。第32条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立城市级-区级-街道级-基层社区级4级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完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善公共体育设施。第33条构建覆盖均匀、服务优良的医疗卫生设施构建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第34条建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第二节精细管控,划定控制单元第35条综合划定控制单元结合街办范围,按照约5-8万人划定分区控制单元,作为控规编制的基本单元。对各控制单元内的中小学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幼儿园)、图书展览用地(省、市级)、体育场馆用地(市、区级)、社会福利用地(机构养老设施)、公园绿地、城市道路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市级)等的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各单元确定居住人口,建筑容量,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历史文化点位、交通市政设施的数量及规模,具体布局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落实。第36条构建全覆盖、均等化、优质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构建步行“15分钟生活圈”,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配置日常生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活所需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体育、商业金融、安全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鼓励建设社区综合体,实现“全覆盖、均等化、优质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第三节生态优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37条规划目标增加绿化空间,提升绿化品质,发展立体绿化。三环内以“见缝插绿”的原则,安排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增加公共绿地。第38条优化绿地结构体系,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规划形成生态区、绿道、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五级绿地体系。1.生态区:环城生态区。2.绿道:构建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3.城市公园:打造六个大型城市公园,包括狮子山公园、洗瓦堰公园、东湖公园、塔子山公园、绿轴公园和森林体育公园。4.小游园:结合居住区、景区、公服设施、产业区周边的公园绿地、小区绿地和广场用地,打造小游园。5.微绿地:结合产业区、居住区、景区及慢行系统周边的各类绿地打造微绿地。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六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天府文化,传承城市灵魂锦江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拥有清晰的历史文脉,素有“濯锦之江,源远流长”的美誉。为凸显锦江区历史文化价值、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特色文化,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多样化利用展示,构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继承弘扬成都优秀传统文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管控,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第一节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第39条完善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形成重点突出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第40条加强历史城区格局保护,推进保护工作实施历史城区传统风貌和街巷空间格局保护研究工作。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加快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历史环境的整治工作。第二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建设历史文化魅力区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41条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锦江区内大慈寺、水井坊、耿家巷-崇德里和四圣祠4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暑袜北1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对其他有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加强普查,积极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应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行保护,并明确紫线范围。1.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保护与更新应体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进行建筑的分级保护、整治和更新;严格保护传统街巷道路和空间尺度,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功能;完善市政设施和绿化环境系统。2.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或改建的建筑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要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相协调;避免大拆大建,保护街巷肌理和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自然和人工植被景观;对于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近期改造其外观形式,远期逐步更新或拆除。第42条加大文保单位保护力度、实现文保单位全面保护严格保护锦江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严禁擅自拆除、改建、迁移地面文物。第43条精心规划设计,保护提升历史建筑遵循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保护的原则,依据《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44条保护工业遗产、体现时代记忆保护锦江区内的工业遗产,分别为四川机械局碉楼、红星路35号、水井坊博物馆和成都电力金具总厂。1.四川机械局碉楼已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2.红星路35号和水井坊博物馆已实现再利用。3.成都电力金具总厂的改造、修缮,应体现特色元素,保留时代记忆。第45条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严格保护锦江区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川剧、四川竹琴、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和成都糖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深入挖掘、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恢复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通过设立各类文化空间活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的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七章加强城市设计,彰显城市个性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和保护提升,使锦江区拥有富有文化魅力的历史建筑、令人赏心悦目的现代建筑、舒适整洁的街道、清新宜人的绿色开放空间和美观清澈的河流,构建“成都面向世界,传统融入现代”的魅力城市特色。第一节控制城市形态、突出总体空间结构布局第46条整体形态控制引导自然山水景观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筑核强心,蓝绿交织,构建“一核、一轴、三带、六片区”的城市空间格局。1.“一核”:即天府锦城,围绕传承天府文化,彰显文化特色;强化文化功能,集聚文化产业;推进有机更新,塑造城市品质;倡导慢行交通,引领“慢生活”等四个策略彰显天府锦城。2“一轴”:东大街产业发展轴,塑造城市形象,集聚高层簇群,展示城市名片。3.“三带”:三个生态带。锦江生态带突出文化休闲功能,沙河生态带突出亲水宜居功能,9号线生态带,突出生态休憩功能。严格控制生态带周边形态,塑造良好的滨水、临公园的城市空间界面。4.“六片区”:指六个特色功能片区。分别为攀成钢片区、琉璃场片区、狮子山片区、金融城片区、东村片区和环城生态区,除环城生态区外,其他片区核心可提高开发强度和高度,布局综合服务中心。第47条落实形态分区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建设用地分为核心区、一般区和特别区域,规划指标控制按照《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1.核心区指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轴线、城市中心区,为建设强度相对较高的区域。2.特别地区指中心城历史街区、滨水区、依山区、城市风道区,环城生态区等区域。3.一般地区指除核心区及特别地区以外的城市区域。第48条优化高度分区以塑造望山看水、透风见绿、簇群错落的景观风貌和打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天际轮廓线为目标,依据视廊、城市风廊、“四边”管控、天际线、城市中心体系等对高度进行优化,强化空间秩序。1.引导高层簇群布局,突出城市形象。在重要轴线、功能节点提升高度,并塑造超高层地标建筑。其中重要轴线包括人民南路和东大街,功能节点包括城市中心和片区中心。2.控制重要视线廊道,落实市级风廊管控要求,并加强“四边”管控地区对高度管控的要求。其中滨河地区包括锦江、沙河以及主要沟渠等,历史文化片区包括大慈寺、耿家巷-崇德里、水井坊及四圣祠片区等,主要公园周边包括东湖公园、塔子山公园等。第二节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魅力与活力第49条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突出“优雅时尚、品位锦江”的整体形象定位,结合片区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由城市中心向外延展,打造“老城-旧城-新城”三城并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存、时空交错的城市风貌格局,展现“成都面向世界,传统融入现代”的整体风貌特色。第50条加强公共空间设计加强公共空间与城市重要交通节点的联系,强化与城市重要商业、文化、体育类设施的互动,以提升公共空间覆盖范围及品质。整合全区开敞空间,构建城绿相融、城景相映、环境宜人的开敞空间体系,包括功能层级丰富的公园体系、网络化的绿道系统以及大众游憩休闲网络。第51条进行特色风貌分区根据功能定位及历史文化特征,结合现状色彩基调,塑造特色风貌片区,包括历史古城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休闲宜居风貌区、艺术创意风貌区和生态田园风貌区。第52条打造特色街道示范区改造提升特色风貌街道,包括历史型街道、文化型街道和景观型街道等。  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八章强化设施配置,构筑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锦江区绿色低碳发展,需构建层级完善、功能融合、便捷高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突出公共交通引领带动作用;并着力完善区内市政配套设施和安全基础设施,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人居环境奠定重要基础。第一节突出公交引领,构筑绿色交通体系第53条规划目的建设多方式协调的绿色交通体系,引导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导的绿色出行,引导与支撑城市空间发展,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第54条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实现通达交通联系1.构建区域交通系统。依托新机场高速路、成自泸高速路、成渝高速路、成简快速路、三环路、锦江大道-十洪大道区域环路、四环路、红星路南延线、天府大道等区域性干道,实现锦江区与武侯区、成华区、东部新城、天府新区等其他区(市)县之间便捷道路交通联系。2.优化区内道路网络。通过推进未按规划形成道路建设、现状道路改造以及增加地块内街巷等措施,完善区内道路系统,构建“八横八纵”道路网络体系。第55条优化轨道交通网络,引领带动城市发展完善轨道交通网络。通过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形成“11线29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站”轨道交通网络。第56条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及设施布局,构建多层级公交体系1.优化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以常规公交支线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2.优化公交场站布局。优化轨道交通站周边常规公交站点布局,实现出站可便捷换乘公交,提升网络融合便捷性,促进绿色交通出行。第57条打造安全便捷慢行系统,促进绿色低碳出行1.打造自行车专用道。依托道路和绿地等公共资源,打造自行车专用道网络及配套驿站,构建独立、连续、舒适的生态骑行空间。2.优化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断面。针对城市主次干道进行非机动车道断面提升,增加机非物理隔离,拓宽非机动车车道,构建安全、通畅的城市骑行网络。3.规划通学优先路。针对小学周边道路规划通学优先道,通过保障慢行空间及降低车速,提升通学安全。4.提升步行空间品质。选取生活服务、购物休闲及游憩娱乐等慢行功能突出街道,打造步行特色道及步行优先道,提升慢行环境品质,满足多种慢行需求。5.完善慢行过街设施。规划三环路等城市干道沿线公交站点附近慢行过街设施,破除快速路对公交换乘的阻隔影响,提升慢行接驳公交效率。第58条综合化开发地下空间系统,提升城市功能活力1.按照“地下空间成街坊”理念,推动春熙路-东大街商业地下空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间综合利用,突出功能复合和开放共享,强化便捷联通,形成地下街坊,打造国际领先、连片发展、特色鲜明的地下空间系统。2.结合地铁站点周边土地出让情况,划定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区域,规划慢行通道便捷连接站点周边建筑,慢行通道内结合实际需求适当融合商业、景观等多元功能,提升活力,带动发展。第二节完善市政设施体系,保障基础支撑第59条构建安全可靠的给水网络1.规划目标构建全区满覆盖的供水体系,实现全区供水普及率达100%。2.水源规划规划将锦江区纳入成都市中心城区统一供水。3.给水管网规划输水干管沿绕城高速路敷设,给水干管沿三环路、二环路等敷设,形成供水环网,保障供水安全。第60条完善雨、污水排放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体系1.规划目标至2035年,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2.排水分区全区分为2个排水分区,污水Ⅰ区为东村以西区域,污水排入新生污水处理厂;污水Ⅱ区为东村片区东南区域,污水排入陡沟河污水处理厂。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规划保留现状污水处理厂。4.雨水工程规划按照地形、流域和规划组团划分雨水区域,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雨水主干管网,以重力流的形式就近、集中排至沙河、锦江等水体或海绵受纳体。第61条打造“稳定、智慧”的供电网络1.规划目标建成布局合理、高效集约、安全可靠的供电输配网络,城市供电主要性能指标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电源规划由市域500千伏电力环网供电。第62条构建“多源、灵活”的燃气输配系统1.规划目标制定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天然气最大程度取代液化石油气。2.气源规划气源主要依托于成都市,通过规划范围内的高压管网、次高压管网和中压干管与成都市燃气供应系统相连。5.燃气管线规划压力级制统一采用高压-次高压-中压三级管网系统。第63条建成畅通、安全的通信基础设施1.规划目标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通信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与区域经济、人民生活的和谐发展。2.工程设施规划邮政支局结合电信局设置,结合服务设施布局。第64条建设“绿色循环、智能高效”的环卫设施系统1.规划目标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至2035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100%。2.生活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垃圾处理主要由龙泉驿区万兴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置。3.环卫隔离要求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确定各垃圾转运站与相邻建筑距离、绿化带隔离宽度提出要求。4.公共厕所规划城镇内用地应按照用地性质及周边道路人流情况设置公厕,以满足流动人群如厕需求。公厕设置密度及间距应符合《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012)。第65条分区打造海绵城市,提升城市韧性按分区管控原则,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大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比重。第三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66条按城市抗震要求设防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规划区Ⅱ类场地峰值加速度均为0.10g,其他各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应根据Ⅱ类场地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调整系数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确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按此参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剧场、大型商业公共建筑等重要公建和生命线工程提高一级设防。其他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论进行抗震设防。城乡建设应充分考虑断裂带的地震危害性,并按相关要求合理避让,建设项目必须满足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第67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1.防洪排涝设防标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按200年一遇设防,非城市建设用地按100年一遇设防;锦江、沙河按200年一遇设,其余河渠按50年一遇设防。2.防洪防涝措施河道尽量按生态河堤断面设计,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加固城区堤防、排涝设施,清除河道行洪障碍。加紧旧城改造,逐步完善老城区雨水排水系统,作到雨水顺畅排入河渠。结合城市市政建设,适当提高局部低洼地带的地面高程。积极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制定城市防洪抢险预案。充分利用环城生态区的湖泊湿地调蓄雨洪。结合城市建设,利用低洼地带建设海绵设施蓄滞雨水。在立交桥、下穿隧道等无法自排的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局部低洼地带设泵站排涝,并设独立的排水系统,保证出水口出水条件。第68条完善消防体系规划1.消防设施规划规划区内消防设施包含市级消防指挥中心、特勤消防站、城市一级消防站、消防物资储备中心等。2.消防给水以市政给水为主要消防水源,市政给水管道环状供水,公共消火栓沿道路两旁设置,两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3.消防通道城市的道路均作为消防通道,当街坊长宽超过150米时,均应设置穿过街坊的消防车道,大建筑物之间也应按消防规范设置消防车道。4.消防通信应逐步建设现代化的火警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增设无线通信联络。第69条提升人防工程建设水平1.人防标准锦江区属于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范围。2.规划指标规划确定战时留城人口约站全区总人口的20-30%,人防工程面积按1平方米每人的标准设置。3.人防措施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新建居住区、小区应按国家规定标准统一规划修建防空地下室。主要用于战时一般人员、车辆、物质等的掩蔽。结合轨道交通及站点,逐步形成由内向外延伸、“点、线、面”相结合的地下空间结构,可作为战时人防工程使用。第70条健全应急避难系统1.应急避难场所规划Ⅰ类、Ⅱ类、Ⅲ类应急避难场所。其中,Ⅰ类避难场所主要满足中长期避难需求,Ⅱ类避难场所主要满足短期避难需求,Ⅲ类避难场主要满足临时、就近的避难需求。用地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广场、公园、体育场(室外)、大专院校操场、中学及小学操场和露天公共停车场等均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2.应急避难通道规划沿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新成仁路、成龙路和东大街形成避难主通道;规划沿一环路、中环路、锦江大道等形成避难次通道;规划避难通道沿主要放射路向外延伸,确保疏散通道顺畅。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第九章明确建设时序,加强实施保障机制在区内新定位、新空间、新功能、新产业和新形态的规划要求基础上,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制定近期建设计划,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快区内新经济高地、国际化城区的建设。做好区内组织实施和服务工作,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保障实施机制,推动城市功能布局良好、运行有序,各项建设和管理按照城市分区规划有效实施。第一节制定近期建设计划,推动规划落地第71条近期建设目标紧紧围绕“中优”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和城市能级提升工程,适度降低开发强度、美化城市形态,提高产业层次、增强辐射带动力,扩展休闲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彰显社区人文特色、增强识别性归属感,力争一年有明显变化,三年有大变化,五年实现整个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努力建设全面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品质生活城区。第72条划定近期建设重点地区强化成都中央商业核心区,推动“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合江亭-水井坊”连片聚合发展,建设国际顶级的春熙路商圈。重点打造攀成钢商圈和东村商圈。以牛市口、锦华路片区为重点,整合二环路沿线商业商贸资源,形成商业、商务、会展、国际社区等功能集聚的片区商业中心。根据成都东村承载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着力推进绿地468、华熙528等载体建设,强化商贸与艺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术、创意的结合,建设艺术博览区、商业步行街等,打造品质一流的成都东部新城片区商业中心。着力提升东大街金融一条街能级,结合特色街区打造,增强东大街吸引全国性、区域性银行、金融、证券等公司总部的能力。推进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锦江片区的开发建设,精心做好片区产业规划、载体建设、招商引资,努力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第73条制定近期行动计划近期开展七大行动计划,推进多项项目建设。1.开展商业中心建设工作计划:通过扩大商业规模、提升商业品质、完善商业功能,推动全区商贸业向价值链最高端延伸。增强全球视野下的商贸业要素集聚和市场辐射能力,大幅提升锦江商贸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春熙路商圈、攀成钢商圈和东村商圈。2.开展金融中心建设工作计划:瞄准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金融领域,全力引进法人金融机构,全力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3.开展特色街区打造工作计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的要求,深度挖掘“濯锦之江”的优秀文化内核,系统梳理街巷肌理和历史文脉,精心打造一批有特色的街区。4.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工作计划:按照“要推进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做到背街小巷与主干道一个样”的要求,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对全区背街小巷开展全面治理工作。5.开展街头绿地建设工作计划:全面挖掘地块资源,按照“景观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休闲空间。6.开展生态建设工作计划:通过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全面实现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常态化监管,实现重污染天气错峰排污,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开展工业企业及重点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修复。7.开展市政交通建设计划:加快推进锦江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道路建设、路面黑化、断头路打通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交通体系,实现“内畅外通”的出行目标。。第二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强保障实施机制第74条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水平1.依法治理深入推进法治锦江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培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企业合法经营、市民守法自律,营造全社会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良序。深入推进平安锦江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立体防控和信息化“云防”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城区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2.系统治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快转变自上而下、一元单向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成都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社会组织学院建设,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依法发挥作用,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范围和力度,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市民等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增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沉,强化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3.智慧治理依托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治理城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快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构建“大联动、微治理”体系。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建立完善B2G、R2G、S2G互动平台,推动安全网、民生网、服务网联动融合,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折腾,让群众少跑腿。第75条优化保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1.人才保障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倡导“工匠精神”,加快创新人才、企业家人才、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坚持以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发展,探索“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助力优秀人才圆梦锦江,力求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兴办一个企业、培育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提升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社会保障机制优化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强化政策兜底,构建起全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构建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长效机制。3.工作保障机制优化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一是领导带头机制。发展没有局外锦江区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公众意见征集稿   人,区领导对口联系街道,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拆迁,带头参与中心工作,人人肩上有目标,确保全区重点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工作运行机制。充分授权、权责对等,全面实行分工负责、分级负责、各负其责,一律下放能授给部门和街道的权限,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运行效能。三是目标考核机制。深化目标管理,将专项工作方案中涉及的重点工作,纳入区级专项目标考核,完善“平时考核、跟踪考察、回访评价”的绩效评价机制。四是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扶正祛邪,鼓励担当,容错纠错,奖惩斗硬,做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不一样。强化纪律约束,加强干部工作日志管理,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的惩处力度,广泛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本文档为【成都市锦江分区详细规划(2016-2035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envis198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5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1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03-15
浏览量: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