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化复习资料

生化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生化复习资料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NH2)与另外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COOH)脱水缩合而形成的酰胺键。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构象病: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的疾病。蛋白质在溶液中,当PH﹥P...

生化复习资料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由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NH2)与另外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COOH)脱水缩合而形成的酰胺键。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构象病: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的疾病。蛋白质在溶液中,当PH﹥PI时,蛋白质带阴离子,PH﹤PI时,蛋白质带阳离子,当PH=PI时,蛋白质则以兼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克百分比=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8.蛋白质溶液时亲水胶体溶液,维持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是水化膜和带同种电荷。9.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组成蛋白质分子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共300种。氨基酸的连接方式:肽键11.蛋白质分子结构:一级结构(基本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空间结构)主要化学键:一级结构(肽键),二级结构(氢键),三级结构(次级键),四级结构(非共价键)二级结构的分类: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蛋白质紫外吸收性质,波长为280nm第九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天然核酸可分为DNA和RNA核苷酸由戊糖、碱基、磷酸组成。核苷酸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4.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5.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结构三级结构:倒“L”形结构6.核酸共轭双键紫外吸收最大峰值为260nm试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①DNA分子由两条平行但走向相反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键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形成的双螺旋结构。②双螺旋结构的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的亲水性骨架,内侧是疏水的碱基,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A=T,C≡G配对的规律称为碱基互补规律,两条链则为互补链。③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每一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两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④DNA双螺旋结构的横向稳定靠两条链键的氢键维系,纵向稳定性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碱基堆积力维系。8.DNA与RNA之间的区别。核酸碱基核糖DNAACGT脱氧核糖RNAACGU核糖9.RNA的分类及功能。mRNA为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提供直接模板tRNA作为氨基酸的运输工具rRNA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第四章维生素1.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E(生育酚)维生素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活性形式缺乏病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夜盲症、干眼病1,25-(OH)2D3婴儿——佝偻病成年人——软骨病α-生育酚不育、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溶血性贫血)2-甲基-1,4-萘醌皮下肌肉,胃肠出血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抗脚焦磷酸硫胺素TPP脚气病(手足麻木,四肢无力,气病维生素)心力衰竭,下肢水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维生素B(核黄黄素单核苷酸FMN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结膜2素)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炎维生素PP(抗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皮炎、痴呆、腹泻、癞皮病癞皮病维生素)+(NAD,又称辅酶Ⅰ)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又称辅酶Ⅱ)维生素B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多胺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和血6清铁增高泛酸CoA、ACP生物素生物素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抑郁叶酸(蝶酰谷氨FH4(四氢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同型半酸)胱氨基酸血症,孕妇摄入不足可致胎儿发生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维生素B12(钴甲基钴胺素,5'-脱氧腺苷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胺素)胺素疾病维生素C(L-抗本身具有活性坏血病、缺血性贫血、影响胆坏血酸)固醇转化第三章酶酶:具有高效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均不同的一组酶。3.Km:是指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激活剂: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酶活性增加的物质。抑制剂:能与酶结合使酶活性降低,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酶蛋白决定反应的专一性,辅助因子决定反正种类与性质。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的作用: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特定空间构象。心肌梗死:LDH1、CK2、AST升高,肝脏疾病:LDH5、ALT升高酶原激活的本质: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酶促反应的特点:高度的催化效率、高度的专一性、不稳定性、可调节性。磺胺药(抗肿瘤药)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作用。第六章糖代谢+NADPH+H的功能+NADPH+H糖酵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乳酸的过程。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4.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血糖的正常浓度为3.9~6.1mmol/L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途径有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7.磷酸戊糖通路产生的5-磷酸核糖可用于核酸的合成,还可产生+NADPH+H作为许多反应的供氢体。三羧酸循环有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可导致蚕豆病。10.糖异生原料为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反应部位在肝,肾。11.升高血糖激素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降低血糖激素有胰岛素。糖酵解的特点及生理意义。1)糖酵解全程无氧参与,但有氧化反应发生2)葡萄糖糖原消耗2ATP1ATP产能4ATP4ATP净身成2ATP3ATP3关键酶为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2)为某些组织细胞的主要功能方式(成熟红细胞、视网膜)13.三羧酸循环的特点(1)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不可逆反应。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二酸脱氢酶复合体。α-酮戊2)是机体的主要产能途径。3)TCA循环中间物质需不断补充(草酰乙酸)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1)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2)TCA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3)TCA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联系的枢纽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①作为生物合成中的供氢体②参与肝脏中生物转化作用③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2)生成5-磷酸核糖(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合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途径)16.糖原合成分解的特点。合成特点:1)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2)UDPG为葡萄糖的直接供体,也称之为“活性葡萄糖”(3)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消耗1分子ATP和1分子UTP4)糖原合成需要小分子糖原作为引物5)糖原是在胞质中合成分解特点:1)磷酸化酶是糖原分解的限速酶2)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肌肉中不含有,所以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糖异生的限速酶及生理意义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维持空腹或者饥饿状态下血糖水平的相对恒定;利于乳酸的利用;调节酸碱平衡。血糖的来源及去路来源:(1)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的分解3)糖异生去路:1)氧化供能2)合成糖原3)转变为其他糖及糖的衍生物4)转变为非糖物质第四章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生命活动中,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成CO和HO并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222.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并释放能量的同时,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是体内合成ATP的主要途径。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有b、c、c1、a、a3体内ATP的生成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以氧化磷酸化为主。5.CO2的生成方式:有机酸脱羧胞质中NADH转运机制:α-磷酸甘油穿羧(脑、骨骼肌,产生1.5个ATP)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肝、肾、心肌,产生2.5个ATP)第七章脂类代谢脂肪动员:贮存在脂肪组织总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逐渐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并释放入血,在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被氧化利用的过程。2.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的正常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3.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白(VLDL)(LDL)(HDL)形成部位小肠肝血浆肝,小肠主要功能转运外源性甘转运内源性甘转运胆固醇到逆向转运胆固油三酯油三酯肝外组织醇到肝备注代谢迅速,空腹形成IDL与LDL诱发动脉粥样防止动脉粥样12-14小时血硬化(致AS因硬化(抗AS因浆中不含CM子)子)脂肪酸的β-氧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它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个连续步骤。每次β-氧化生成的产物是乙酰CoA、脂酰CoA脂类分为脂肪和类脂。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酮体合成原料:乙酰CoA,限速酶:HMGCoA合酶。+8.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乙酰CoA、ATP、NADPH+H脂肪酸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胆固醇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的来源和排泄:来源:从食物中获取;以乙酰CoA为原料自身合成转化: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B3排泄:转变为粪固醇随粪便排出第八章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方式有转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3.各种转氨酶均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该辅酶含有维生素B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心肌梗死是,血清中AST活性明显上升,急性肝炎时血清中ALT活性明显升高。蛋白质每日摄入量80g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氨基酸脱羧基的辅酶:磷酸吡哆醛一碳单位的载体:FH4活性硫酸根:PAPS,活性蛋氨酸:SAM苯丙酮酸尿症是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白化病是酪氨酸酶缺乏,儿茶酚胺: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氨的来源:①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及胺的分解产生②肠道细菌腐败作用产生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转运:①丙氨酸-葡萄糖循环②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去路:①合成尿素②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或其他含氮物③合成铵盐随尿排出第十章核苷酸代谢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是痛风,治疗药物是别嘌呤醇。第十二章肝的生物化学1.生物转化:是指机体将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使其极性增强,水溶性增加,易于排出体外的过程。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素俗称“尿三胆”,常作为肝功能检查的指标之一。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额第二相反应,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的生物的转化方式。胆汁酸的合成原料:胆固醇,限速酶:7α-羟化酶,生理意义: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胆红素的合成原料:衰老红细胞,运输方式:胆红素-清蛋白复合物、转化方式:葡萄糖醛酸胆红素。6.黄疸的分类: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简述肝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1)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2)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第十一章基因信息的传递表达1.复制的基本特征: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半不连续复制。起始密码子:AU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3.mRNA中遗传密码的特点:方向性、连续性、简并性、通用性、摆动性。4.核糖体循环:有一个核糖体重复进行的过程,包括进位、成肽、移位的循环过程每完成一次,肽链上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称为核糖体循环。5.复制转录反(逆)转录模板两股连均复制模板链RNA原料dNTPNTPdNTP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反转录酶引物需要不需要配对A-TG-CA-UG-CT-AU-AG-CA-T产物子代DNAmRNAtRNArRNAcDNA方向模板链3'-5'新链5'-3'
本文档为【生化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09027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5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2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