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修养

举报
开通vip

教师道德修养教师道德修养知识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修养知识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    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1)、继承性    (2)、时代性    (3)、全面性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    (2)乐教勤业原则    (3)人格示范原则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层次:    厌教—功利—热爱—乐教    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热爱学生的层次性: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    A、教育爱的广泛性    B、教育爱的引导性    C、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    D、爱与严的结合    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及原因分析    (1)、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    A、心罚。表现为: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    B、体罚。表现为:罚站、罚跪、罚晒、罚冻、罚淋风雨、罚劳役、罚跑、罚饿、罚喝水;脚踢、手打、扯头发、拧耳朵、扭胳膊、掐肌肉、扇耳光等    C、变相体罚。表现为罚抄作业等。    D、经济惩罚。表现为对学生考试不及格、    上课不认真、迟到、作业不完成等进行罚款。    (2)教师待学生非人道性致因:    A、陈旧师生观的影响    B、伦理观念上的误区    C、应试教育的影响    D、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3、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4、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    (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    (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6、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7、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是立法的基础    (2)道德是执法的基础    (3)道德是守法的基础    (4)道德是自律性的,法律是他律性    8、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    特点:表率性、律己性、统一性、真实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新课程理论考试资料  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止管理。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遍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未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开发与管理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资源。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课程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课程管理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画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2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考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建立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学生评价: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救民于水火,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析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生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学科学习目标以各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师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它能力发展的现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地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参考题  一。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案要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瑕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  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4)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
本文档为【教师道德修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飞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2-07-02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