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圣才宏观第7章

金圣才宏观第7章

举报
开通vip

金圣才宏观第7章第1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7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7.1考点难点归纳 1.汇率及其标价 (1) 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能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使用凭证和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以外币表示的支票、汇票、本票等各种支付凭证,以及外币有价证券。外汇的买卖价格即为汇率,因此,汇率是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2)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由于在汇率标价时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就出现了两种...

金圣才宏观第7章
第1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7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7.1考点难点归纳 1.汇率及其标价 (1) 外汇与汇率。外汇是指以外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能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使用凭证和支付手段,包括外国货币、以外币表示的支票、汇票、本票等各种支付凭证,以及外币有价证券。外汇的买卖价格即为汇率,因此,汇率是指买卖外国货币或对外国货币索取权所支付的价格,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的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2)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由于在汇率标价时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采用这种标价方法,如果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跌;反之则相反。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绝大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而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采用这种标价方法,则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币值的高低成正比,即外汇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本币币值上升,反之则相反。目前,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采取间接标价法。 (3)均衡汇率的决定。从本质上说,汇率由各种货币的内在价值的对比决定。在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汇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种货币各自的含金量;而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汇率由两种货币所具有的综合购买力决定。但从短期的、市场的因素来看,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外汇汇率与其需求成反方向变化,与其供给成同方向变动,均衡的汇率由外汇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2.净出口函数 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常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 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 、 均为参数。参数 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 从上式中可知汇率上升会增加净出口。但汇率上升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3.净资本流出函数 资本账户主要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国际投资和借贷。为分析方便,将从本国流向外国的资本量与从外国流向本国的资本量的差额定义为资本账户差额或净资本流出,并用F表示。即: F=流向外国的本国资本量-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量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外国的投资和贷款就会流入本国,这时净资本流出减少。反之,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国外水平,则本国的投资者就会向国外投资,或向国外企业放贷,这时,资本就要外流,使净资本流出增加。一般地,净资本流出是本国利率r与国外利率rw之差的函数。假定这一函数是线性的,有: F=σ(rW-r) 式中, 为常数。根据上式,在国外利率水平既定时,本国利率越高,流出的资本就越少,流入的资本就越多,即净资本流出越少;反之则相反。故F是 的减函数。上式称为净资本流出函数。 4.国际收支的平衡 结合开放经济中的IS曲线和净资本流出函数就可以导出国际收支函数或BP曲线,从而说明国际收支平衡。每一国家每一年都可能产生经常账户的顺差或逆差,以及资本账户的顺差或逆差。将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BP)。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0,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0,则称国际收支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从上式可知,BP曲线的斜率为正,即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BP曲线还可以用图形的方法推导出来。具体推导过程参见简答题第3小题。 5.IS-LM-BP模型 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可以用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表示如下: ① ② ③ 方程①为IS曲线方程;方程②为LM曲线方程。方程③为BP曲线方程。上述方程组要决定三个未知量 和实际汇率 。 相应地,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这一模型可以用三条曲线,即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来表示,如图7—1所示。 图7–1 IS-LM-BP模型 图中,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相交于E点,表示经济内外同时达到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被称为内部均衡或国内均衡。BP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即国际收支平衡被称为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因此,图7—1中的E点反映的是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同时得以实现的状态。其中,IS曲线给出了在现行汇率下使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给出了使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BP曲线给出了在给定汇率下与国际收支相一致利率和收入的组合。 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分析财政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它将封闭经济下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并按照资本国际流动性的不同,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资金流动性 0 + ∞ 0 + ∞ 扩张性货币政策 0 0 0 扩张性财政政策 0 >Y0 >Y0 0 其中,0表示资金完全不流动或者政策完全无效;+表示资金不完全流动;∞表示资金完全流动; 表示期初收入水平; 表示在封闭条件下的这些政策相应造成的收入变动( )。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建立的),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而且,他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涵义十分明确: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因此,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毕竟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资本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化解货币因素的外部冲击,并且使财政政策纠正经济失衡的效果达到最优。 该模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只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缺乏对浮动汇率下的开放经济平衡的研究。(2)蒙代尔-德明模型假定价格水平不变,可见该模型从方法论上讲,属于短期分析范畴。短期分析的主要弱点在于仅仅考虑国际收支调节和内部平衡实现的政策效应,忽略了自动调节机制(如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和内部平均的影响。(3)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假定与现实世界差距较大,该模型忽略了交易成本、预期等因素对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因而削弱了模型的理论解释能力。后来许多学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展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7.实现国内外均衡的政策 当国内外处于非均衡状态时,需要依靠政府宏观政策的干预,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调整政策等。但政府宏观政策的调节,应针对本国所处的具体状态,实行不同的政策组合。如:(1)经济处于国内均衡与对外不均衡时,只需采取有助于恢复对外均衡的措施,如调整汇率。(2)经济处于国内不均衡与对外均衡时,只需采取有助于使投资与储蓄趋于一致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3)经济处于国内、外非均衡时,又要区别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①如果是失业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贬值。②如果是失业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③如果是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并存,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④如果是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并存,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时使货币升值。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2.1 概念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财政部2004研) 2.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武大2001研) 3.边际进口倾向(北航2005研) 4.净出口函数(武大2002研) 5.托宾税(复旦大学2000研) 6.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武大2002研;人行2001研;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7.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对外经贸大学2001研) 8.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武大2001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9.BP曲线(人大2002研,武汉理工大学2007研) 10.政策指派理论 11.浮动汇率制(中南财大2005研) 12.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s) 13.米德冲突 14.丁伯根原则 15. 爬行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制(人大2006研) 7.2.2 简答题 1.简述“托宾税”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及其意义和实施条件。(人行2002研) 2.什么是BP曲线? 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武大2000研) 3.在“三元悖论”说中,在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固定和货币政策独立三个方面,一个国家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特性。请问为什么?(武大2003研) 4.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5.IS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中有何不同? 6.简述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 7.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偏离呢? 8.在市场经济中,如何使国际收支自动得到调节? 9.什么是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10.A国采取单方面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一美元兑换8.27A元。A国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为3000A元,如果政府采用直接对央行发行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 (1)问每年A国的外汇储备变化量,能否平稳进行? (2)该汇率制度崩溃前后,说明汇率,价格,名义和实际货币的变化情况。 (3)如果改成对公众发行国债,能否无限期的推迟通货膨胀,为什么?(北大2005研) 7.2.3 计算题 1.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下: 收入Y=C+I+G+NX ① 消费C=80+0.63Y ② 投资I=350-2000r+0.1Y ③ 实际货币需求M/P=0.1625Y-1000r ④ 净出口NX=500-0.1Y-100(EP/PW) ⑤ 实际汇率EP/PW=0.75+5r ⑥ 其中政府支出G为750,名义货币供给M为600,假定其他国家的价格水平PW始终为1.0,该国的价格水平为1.0。 (1)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2)求由模型所决定的Y、r、C、I、NX的值。 2.在不考虑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已知某经济社会的宏观模型为: 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Yf=500。求: (1)外贸乘数。 (2)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及贸易收支。 (3)使贸易收支均衡的产出水平。 (4)实现充分就业时的贸易收支。 3.参看下表: 年份 a国物价水平 b国物价水平 a与b的汇率 a与b的实际汇率 1 100 100 每b兑换10a 2 120 100 每b兑换10a 3 120 100 每b兑换11a 上表中给出了a与b国的物价水平以及a国货币(以a代表)和b国货币(以b代表)之间的汇率。试问: (1)计算每年a与b的实际汇率。 (2)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3)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如何变动? 4. 利用数学方法证明开放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上海交大2006研) 7.2.4 论述题 1.用资本流动下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北大2000研) 2.在开放经济中,怎样理解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怎样的均衡状态最为理想?如何实现这种均衡?(中央财大2000研) 3.试述蒙代尔政策指派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4.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5.试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及效果。 6.为什么1995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现了“双顺差”? 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的后果? 7.试述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8.采用购买力平价(PPP)计算汇率的依据是什么?该方法有什么局限性? (北航2005研) 9.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背景是:人民币盯住美元;采用结售汇制,即贸易收支外汇统一由国家购进和卖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周边国家货币普遍贬值,人民币汇率不变。之后,我国出现了长达40余月的通货紧缩。 (1)假定总供给对价格为完全弹性(即在P-Y平面上,AS曲线为一水平直线),论证我国这次通货紧缩的机制。 (2)通货紧缩之后,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其原因如何? (3)以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有何含义?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有何启示?(中山大学2006研) 9. 假定某类小国开放经济实行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该类经济体正处于衰退期,产出水平低而失业率高,且有巨额政府预算赤字。试结合开放经济下的有关宏观经济学模型分析:它们为什么不能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若它们能忍受高额预算赤字,为什么财政扩张将是有效的政策?为什么货币贬值将会同时导致产出增加和政府赤字的降低?(武汉大学2007研)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7.3.1 概念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表。该表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它表明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对外支出和从国外得到的收入的对比,表明该国从国外所收款项的用途、对外支出资金的来源。国际收入平衡表包括三大部分:(1)经常项目,包括商品与劳务项目;(2)资本项目,包括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项目;(3)平衡项目,包括官方储备资产与错误及遗漏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研究国际收支状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能帮助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因而对于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有积极作用。 2.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国内均衡指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国外均衡指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国外均衡理论主要是指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3.边际进口倾向:指进口量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即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所能引起进口变动的比率。国民收入变动之所以能影响进口量,是因为,如果一国的国民收入增加,那么该国的消费,特别是对奢侈品的消费将增加,于是将向外国购买更多的商品,即进口量增加;反之,则进口量减少。边际进口倾向反映了国民收入对进口量的影响程度。 4.净出口函数:国民产出账户中的一项,表示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减去商品和服务的进口的函数。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观经济学中,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被认为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常将净出口简化地表示为: 上式被称为净出口函数,式中, 、 均为参数。参数 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 从上式中可知汇率上升会增加净出口。但汇率上升或者说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5.托宾税:指由托宾提出的针对全球外汇交易,为抑制投机而课征的交易税。1972年托宾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提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经济学家后来把这种外汇交易税称为“托宾税”。 托宾税具有两个特征:单一低税率和全球性。托宾税的功能有两个:第一,抑制投机,稳定汇率;第二,为全球性收入再分配提供资金来源。托宾税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引起热烈反响和争论,但由于这一方案有若干问题难以解决,至今并无任何国家在实践中实施此税。 6.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指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2美元和1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2美元兑换1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①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②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③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④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①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②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西班牙学者的著作。李嘉图等学者也由于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被视为是该理论的先驱和开创者。但其奠基人和代表人物被公认是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提出这一理论,1916年后发表的数以十计的论文和专门著作中都专门论述或涉及到购买力平价,其中以1922年发表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文的论述最为详尽。但是,购买力平价只是指出了价格水平和对汇率的作用,没有揭示出这种作用发生的详细过程及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关系,不能完美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经济中汇率变动的经验。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汇率理论,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解决汇率决定问题。 7.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指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P. Lerner)在研究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提出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假定以X表示本币计值的出口量,M表示外币计值的进口量,E表示外汇汇率,B表示以外币计值的贸易收支差额,则有: B= ① 对外汇汇率E求导、并变形有: ② 令:ηx、η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弹性的绝对值,则有: ③ 由于假设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ME=X,有: ④ 很显然,当ηx+ηm>1时, ,即本币贬值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条件 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越大。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8.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贸易收支变动额之比。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所决定的。假定消费、进口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 Y=C+Z+G+X-M C=C0+cY (0
本文档为【金圣才宏观第7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32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8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14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