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举报
开通vip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耶律阿保机于公元 916 年称帝, 正式建立了 辽朝, 史称辽太祖。 阿保机掌握契丹族军政权力 后,便开始对外掠夺扩张,先是吞并邻部,接着讨 伐党项、吐浑,并于 926 年灭亡渤海国。辽代曾大 规模迁移渤海族, 辽河流域成为渤海族的主要迁 入地。一方面,渤海族将相对于契丹族而言较为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带到辽河流域, 对当地 的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在契丹族政 权统治之下,渤海族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 了进一步汉化的趋势。 本文试以辽代生活在辽河 流域的渤海族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其在契丹族 统...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耶律阿保机于公元 916 年称帝, 正式建立了 辽朝, 史称辽太祖。 阿保机掌握契丹族军政权力 后,便开始对外掠夺扩张,先是吞并邻部,接着讨 伐党项、吐浑,并于 926 年灭亡渤海国。辽代曾大 规模迁移渤海族, 辽河流域成为渤海族的主要迁 入地。一方面,渤海族将相对于契丹族而言较为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带到辽河流域, 对当地 的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在契丹族政 权统治之下,渤海族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 了进一步汉化的趋势。 本文试以辽代生活在辽河 流域的渤海族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其在契丹族 统治之下的变化、发展情况。 一、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生产状况 渤海国在灭亡以前社会经济就已具有很高水 平,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渤海上京及东牟山一带 都曾发现过铁锄、铁镰等农具,这与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渤海国有 稻、豉、李、布等物产的记载相印证,说明渤海国农 业生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当时渤海国 著名区域性产品 “显州之布、 沃洲之绵、 位城之 铁”① 可以看出,渤海国的手工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 1.农业方面 耶律羽之建议辽太宗将大批渤海居民迁徙到 梁水之地,也是看中了这里“地衍土沃,有木铁盐 鱼之利”,只有使渤海人从事农业生产,才能使其 “安居乐业”。② 渤海人被迁徙到这里以后,与其他 民族主要是汉族交错杂居, 有的州县以渤海人为 主体,有的州县则是渤海人与汉人杂居。由于生产 力水平低而且人口数量有限, 辽代在对辽东地区 进行开发的过程中, 只在农业民族定居地周围形 成了农业区,农田分布较分散。 辽朝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辽东地区的农业生 产。太宗继承太祖神册以来“未有榷酤盐曲之法, 关市之征亦甚宽驰”③ 的政策,有利于推动这一地 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也对巩固这一地区的统治起 到了重要作用。太宗会同年间,“诏有司劝农桑,教 纺绩”,“诏征诸道兵, 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 论”④,这些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了辽东渤海 人居住地区农业的发展。至圣宗时期,多次下诏减 免租税,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针对契丹民族四 时渔猎的特点,下诏“禁诸军官非时畋牧妨农” ⑤, 并且“诏诸道置义仓”⑥ 以备急需之用。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圣宗太平年间,“燕地饥, 户部副使王嘉 请造船,募习海漕者,移辽东粟饷燕”⑦。连作为辽 朝财赋依赖之地的南京地区遇到灾荒还要从辽东 地区调集粮食, 可见当时当地农业生产是很发达 的。以后的兴宗、道宗两朝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 兴宗即位不久,便“遣使阅诸道禾稼”⑧,并检括户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张利锁 宫 岩 [内容提要] 渤海国灭亡以后,渤海人被大规模迁到辽河流域。在辽朝统治者的统治之下,渤海族的 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随着契丹统治者汉化进程的加 快,其统治下的渤海人的汉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本民族的习俗也进一步汉化。 [关 键 词] 辽代 辽河流域 渤海人 社会状况 [中图分类号] K2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5241 (2010) 01 - 0058 - 04 [作者简介] 张利锁 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河北 廊坊 065000 宫 岩 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辽金史研究 58· · 口。道宗时期,任用耶律唐古、马人望等一批能吏, 督促各地农业发展,渤海人聚集的“东京如咸、信、 苏、复、辰、海、同、银、乌、遂、春、泰等五十余城内, 沿边诸州,各有和籴仓,依祖宗法,出陈易新,许民 自愿假贷,收息二分,所在无虑二三十万硕”⑨。天 祚帝末期,辽东地区首先遭到了女真人进攻,由于 圣宗、道宗朝兴建的义仓、和籴仓仓储殷实,所以 即使在战乱时期,依然可以“权时掇借贷五万石, 赈济民户”⑩。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当时辽东地区农 业发展一度繁荣的状况。 而辽代辽东地区作为渤 海人主要聚居区, 其对当地农业发展所作出的贡 献是极为重要的。 渤海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粟、高粱、荞麦、 麦等。粟在辽东地区种植范围相当广泛,不然圣宗 时期户部副使王嘉就不会献计造船 “漕粟以济燕 民”輥輯訛 了。辽河流域高粱和荞麦的种植主要在上游 地区, 沈括出使辽国称庆州永安山一带 “谷宜粱 荞,而人不善艺”輥輰訛。庆州位于上京临潢府以北,气 温较低,其他地区自然条件要比这里更好,高粱和 荞麦种植也较为广泛。对于小麦的种植,文献中没 有明确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史书记载勿吉“土多 粟、麦、穄”輥輱訛 推断出,迁徙到其他地区从事农业生 产的渤海人也应该种植小麦。除了粮食作物以外, 渤海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麻是主要物种。麻是渤 海麻丝业的主要原料, 产地原来主要在海兰江一 带,著名的“显州之布”便产于此地。随着渤海人大 量迁徙到辽东或其他地区, 麻的种植也开始在迁 入地推广。 麻类产品不但是渤海人与其他民族进 行贸易交换的重要物品, 而且也是向朝廷纳贡的 重要物产。东丹国建国之初,向朝廷“岁贡布十五 万端”輥輲訛 ,太宗天显五年“人皇王献白苎”輥輳訛,这些应 该是麻类制成品。 2.畜牧业方面 渤海人一直比较重视猪、羊、马、牛的饲养。养 猪是肃慎一系民族的传统,“俗所贵者”中有“鄚颉 之豕”,迁徙到其他地区的渤海人也将这一习俗带 了过去。猪和羊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用于贸易, 例如“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契丹王耶律德光及 其弟东丹王各遣使,以羊马入贡。别持羊三万口、 马二百匹来鬻,以其价市罗、纨、茶、药,烈祖从之”輥輴訛。 可见,辽河流域畜牧业是很发达的。游牧民族起家 的辽朝统治者特别重视畜牧业发展, 设有群牧使 司等官职管理放牧事务。 渤海人原本就很喜欢养 马,在归入辽朝以后,每年也要向中央交纳一定数 量的马匹,“东丹国岁贡马千匹”輥輵訛。辽朝后期群牧 衰落的时候, 向各地征调马匹,“厥后东丹国岁贡 千疋”輥輶訛,以缓和当时马匹缺少的危机。此外,东京 道大量渤海军的存在,对马匹有大量需求,很难仅 依靠契丹族原居地畜牧业供给, 必然要在当地发 展畜牧业以满足需要。 辽河流域渤海人从事农业 生产,必然会对耕牛有很大需要,也应该促进当地 养牛业的发展。 3.手工业方面 早在渤海国时期, 渤海人的手工业生产已经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前所举显州之布、沃洲之 绵、龙州之紬、位城之铁,都是当时很著名的渤海 手工业产品。这些产品除了供给本国贵族享用外, 还是同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交换、 贡纳的重 要物品。阿保机在对渤海国征服战争过程中,就已 经注重对工匠的掠夺, 史称应天皇后随太祖平渤 海“俘掠有技艺者,多归帐下,谓之属珊”輥輷訛。由于社 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历代统治者对手工业生产的重 视,辽代渤海人在纺织业、采矿业及金属加工业等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渤海国灭亡以后, 每年仅向辽朝政府就要贡 纳“细布五万疋,粗布十万疋” 輦輮訛,可见当时渤海人 纺织业的生产规模。“统和元年十二月丁亥, 以显 州岁贡绫锦分赐左右”輦輯訛,这里的显州是指迁入到 医巫闾地区的原渤海国居民所居之地。另外,辽上 京设有手工业作坊“绫锦院”,院内有“绫锦诸工 作”輦輰訛 ,在这里从事绫锦织品生产的主要也是渤海 人和汉人,“班院祗候蕃、汉、渤海三百人,供给内 府取索”輦輱訛。 辽东渤海人从事冶铁业的很多, 属于延庆宫 的饶州长乐县,有“户四千,内一千户纳铁” 輦輲訛,应 该是专门从事冶铁业的宫户。同样,属于彰愍宫的 同州东平县,“产铁,拨户三百采炼”輦輳訛,以“随征赋 输”輦輴訛 方式向统治者提供劳动产品。据魏国忠先生 考证,在饶州、东平寨、柳河馆大约有铁户一千五 百户之多, 并出现了许多新式作坊, 而且规模较 大,分工较细,能够生产出质量较高的各种器具輦輵訛。另 外,史书中还有关于“银冶”輦輶訛 的记载,说明辽代辽 河流域渤海人也有一部分从事银器加工生产。 总之, 在辽政权统治下辽河流域渤海人在继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59· · 2010·1 承前代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 使辽东地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总体上得到 了很大发展, 为辽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二、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习俗 渤海国灭亡以后, 渤海人仍作为一个族群存 在于有辽一代。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契丹民族统治 并且与其他民族杂居共处, 尤其是迁到辽河流域 的渤海人,他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 了本民族习俗与其他民族习俗杂糅共存的时代特 征。 以公元 1007 年辽圣宗迁都中京为分界点,在 此之前迁到辽内地以上京为中心的渤海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 较多的契丹化现象, 而辽东地区渤海人则较多地 保留了本民族习俗;在此之后,随着契丹民族汉化 速度加快,渤海人的汉化趋势也明显加快,到辽朝 末年,渤海人汉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在婚姻习俗方面, 渤海人长期保持严格的一 夫一妻制传统,男女平等。輦輶訛 《松漠纪闻》记载: “(渤海)妇人皆悍妒。大氏与他姓相结为十姊妹,迭 几察其夫,不容侧室。及他游,闻必某置毒,死其所 爱。 一夫有所犯而妻不之觉者, 九人皆群聚而诟 之,争以忌妒相夸。故契丹、女真诸国皆有女娼,而 其良人皆有小妇侍婢,唯渤海无之。”这一传统在 渤海人的生活中一直被保存下来, 妇女在婚姻关 系上保持着较高社会地位。 但是进入契丹社会以 后,随着渤海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相处,族际之间通 婚越来越普遍, 原有的具有原始遗风色彩的专偶 婚制首先在契丹贵族上层和渤海王族之间被打 破, 一些渤海女子被契丹贵族上层纳为侧室、小 妾,一些契丹公主也下嫁给渤海世家大族。受上层 社会影响, 渤海人和契丹普通民众通婚现象也越 来越普遍,逐渐与契丹民族的婚姻形式接近。 在衣着服饰方面, 辽代渤海人穿着契丹服饰 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如“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翰 兵,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輧輮訛。显 然,这支军队是由渤海人组成的,不过其穿着服饰 已经很明显地契丹化了。 在居住方面,《王沂公行程录》记载说,王曾从 幽州往中京途中见到渤海人家“所居室,皆就山墙 开门”輧輯訛。房门开在朝东山墙上,是具有拜日习俗的 契丹人、 奚人的居住习俗, 并非渤海人本来的习 俗, 这表明迁到这一地区的渤海人居住习俗方面 受到当地奚人和契丹人影响。 这里所说的是在去 往中京沿途所见到的情形, 那么迁到上京地区的 渤海人,受当地习俗影响肯定会更大。 契丹统治者将原渤海国举族迁徙到辽东地区 后,一方面给予原渤海国世家大族特殊的待遇,使 其可以参加到地方政权中来, 继续保持他们的地 位,管理本族人民;另一方面也使得辽东地区渤海 人比较集中地生活在一个地区, 在较长时间内保 持了本民族传统。 在礼乐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方面, 渤海人保持了原来的仪卫 礼乐制度,“天显四年(929),太宗幸辽阳府,人皇王 备乘舆羽卫以迎”輧輰訛,乾亨五年(983),圣宗东巡,东 京留守也是具仪卫迎车驾,“此故渤海仪卫也”輧輱訛。 渤海人有打马球的习俗, 然而这种具有战斗 风格的娱乐活动, 曾经一度被契丹统治者禁止。 《辽史·萧孝忠传》记载:“重熙七年(1038)为东京留 守。时禁渤海人击毬,孝忠言:‘东京最为重镇,无 从禽之地,若非毬马,何以习武?且天子以四海为 家,何分彼此?宜弛其禁。’从之。”渤海人一直喜欢 这种击球娱乐活动, 正说明渤海人依然保持着本 民族的强悍性格。 在宗教信仰方面, 渤海人信仰佛教的传统由 来已久。渤海历代国王都笃信佛教,到唐朝去的使 者也往往到佛寺顶礼膜拜。 渤海王子在 713 年出 使唐朝的时候,就提出入寺礼拜的要求,渤海向唐 朝贡纳礼品中也有精致的金银铜佛像。 在渤海上 京、中京、东京等地区发现了许多佛寺遗迹,还有 许多佛像, 这些说明当时渤海人信奉佛教是一种 普遍现象。 被契丹统治者迁徙到辽东地区的渤海 人依然保持着自己宗教信仰,即使到了金代,依然 有关于渤海人信佛的记载。 金初完颜蒲路虎在出 任东京留守时即曾遇到一位渤海僧人。輧輲訛 到了辽朝后期, 随着契丹族封建化水平不断 提高,渤海人的汉化程度也在加深。辽河流域渤海 人汉文化已经达到很高水平, 出现了许多诗人和 文学家。如出身于渤海家庭的辽天祚帝文妃,史称 “工文墨,善歌舞”輧輳訛,曾做讽谏诗来劝谏天祚帝, “莫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 奸邪之路兮,选取良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 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輧輴訛 表现出很 高的文学艺术水平。 60· · 综上所述,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由于生活环 境的变化,长期与汉、契丹、奚、女真等民族交错杂 居以及受高度发达的汉族文化影响, 社会经济迅 速发展。与之相伴随,生产生活习俗也发生很明显 的变化。在 1007 年迁都以前,由于契丹统治者的 分化控制政策, 迁徙到辽内地的渤海人在一定程 度上出现了契丹化现象; 而被迁徙到辽东地区的 渤海人,由于保持了相对聚居的方式,使得渤海人 的传统习俗得到了保持。 到辽圣宗将都城迁到中 京以后,辽代社会封建化进程加快,辽河流域的渤 海人也加快了汉化步伐。辽朝被女真人灭亡以后, 渤海人习俗进一步汉化,到了金朝后期,本民族习 俗已所剩无几。 [注 释] ① 《新唐书》卷 138《渤海靺鞨传》。 ② 《辽史》卷 75《耶律羽之传》。 ③ 《辽史》卷 17《圣宗本纪八》。 ④ 《辽史》卷 4《太宗本纪下》。 ⑤⑥⑦⑧⑨ 《辽史》卷 59《食货志上》。 ⑩ 《全辽文》卷 11《来远城致高丽牒》。 輥輯訛 《辽史》卷 17《圣宗本纪八》。 輥輰訛 〔宋〕沈括:《熙宁使契丹图抄》,载《奉使辽金行 程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第 85页。 輥輱訛 《北史》卷 100《勿吉传》。 輥輲訛 《辽史》卷 72《义宗倍传》。 輥輳訛 《辽史》卷 3《太宗本纪上》。 輥輴訛 《南唐书》卷 18《契丹列传》。 輥輵訛 《辽史》卷 72《宗室列传二》。 輥輶訛 《辽史》卷 29《食货志下》。 輥輷訛輦輰訛輦輱訛輦輲訛 《辽史》卷 37《地理志·上京道》。 輦輮訛 《契丹国治》卷 14《诸王传》。 輦輯訛 《辽史》卷 10《圣宗本纪一》。 輦輳訛輦輴訛輦輶訛 《辽史》卷 38《地理志·东京道》。 輦輵訛 魏国忠、朱国忱:《论渤海经济》,《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 2期。 輦輷訛 程尼娜:《辽金时期渤海族习俗研究》,《学习与 探索》2001年第 2期。 輧輮訛 《契丹国治》卷 23《兵马制度》。 輧輯訛 (宋)王曾:《王沂公行程录》,载赵永春《奉使辽 金行程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第 29页。 輧輰訛輧輱訛 《辽史》卷 58《仪卫志四》。 輧輲訛 《松漠纪闻》,参见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卷 1 《总略上》,第 244页。 輧輳訛輧輴訛 《辽史》卷 71《后妃传》。 责任编辑:祝立业 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 刊 公 告 自 2004年始,我社 CN22-1273/C 刊号一直出刊《东北史地》(学问),2008 年以 来出现的《学问》、《学问》下半月、《学问·科教探索》,均为假冒我社合法刊号的假刊。我 社唯一社址为: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 5399 号,三部办公电话为 0431-84688038、 84688039、84667400, 社长邮箱:dbsdsz@126.com, 主编邮箱:dbsdzb@126. com,公用邮箱:dbsdzz@yahoo.com.cn。提醒广大作者、读者谨防上当。对提供有效 查处线索者,我们将予以奖励。 《东北史地》(学问)杂志社 2010年 1月 61· ·
本文档为【辽代辽河流域渤海人的社会状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6215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0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1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