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职《药物学基础》

中职《药物学基础》

举报
开通vip

中职《药物学基础》第1节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药物、药物学基础的概念2、说出用药注意事项一、药物和药物学基础的概念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诊断疾病及用于计划生育的物质。药物学基础是阐述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用法等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二、学习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基本掌握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习方法1、联系基础医学知识2、掌握药物的特点3、重视实验课程四、用药注意事项1、给药前 要明确治疗目的,包括患者的疾病诊断,当前...

中职《药物学基础》
第1节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药物、药物学基础的概念2、说出用药注意事项一、药物和药物学基础的概念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诊断疾病及用于计划生育的物质。药物学基础是阐述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用法等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二、学习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基本掌握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习方法1、联系基础医学知识2、掌握药物的特点3、重视实验课程四、用药注意事项1、给药前 要明确治疗目的,包括患者的疾病诊断,当前的病情,服药史,病史,有无禁忌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有关防病及药疗知识。2、给药医护人员进行药物治疗前,应当看清药名、仔细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对其批号和有效期、浓度、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必要时应阅读药品说明书。给药时再仔细核对,对有多种给药途径的药物、联合用药,可能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或剧毒药物等,使用时更应慎重。3、促进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说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疗效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介绍有关药疗知识及治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医护、患者及家属三方共同合作,以提高药疗效果,减轻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第2节药物的作用——药效学学习目标1、解释药物的基本作用、防治作用、副作用、超敏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2、比较受体激动剂、拮抗剂的异同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兴奋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者称为兴奋作用。过度的兴奋往往呈现痉挛或惊厥。2、抑制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减弱者称为抑制作用。以下哪些属于药物的兴奋作用,那些属于药物的抑制作用?1、肌肉收缩增强、2、肌肉松弛、3、腺体分泌减少4、腺体分泌增加、5、酶活性提高二、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2、其他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等。三、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1、防治作用:预防作用、治疗作用。2、不良反应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1)副作用:(2)毒性反应:(3)超敏反应(4)后遗效应(5)药物依赖性四、药物作用机制1.受体的概念2.药物与受体结合直接引起效应的条件3.受体的调节与药物作用的关系表1-1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比较表小结药物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是药物和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既可产生防治作用,也可引起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超敏反应、后遗效应等。副作用最为常见,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随用药目的的不同而相互转化。药物的基本作用有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药物-受体作用机制:根据其有无内在活性及内在活性的大小,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阻滞剂)等。第3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动学学习目标1、说明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应用首关消除、药酶诱导剂与药酶抑制剂的概念,联系其临床意义3、比较药物的消除与蓄积的决定因素和药物血浆半衰期、坪值的概念;初步评价半衰期、坪值的临床意义一、吸收1、药物的跨膜转运(1)被动转运(2)载体转运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等(2)给药途径(3)首关消除二、分布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流从血液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分布。影响因素1、与血浆蛋白结合率2、其他体内屏障组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三、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是药物自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之一。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灭活:绝大多数药物转化后的产物其药理活性和毒性均减弱或消失,故称为灭活或解毒。活化:从无活性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变为有活性药物,称为活化。药物生物转化的方式有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体内药物代谢酶(1)特异性酶(专一性酶)(2)非特异性酶(非专一性酶):这类酶一般指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又称肝药酶或药酶,能转化体内数百种药物。药酶不仅参与许多药物的生物转化,且某些药物也可明显地影响药酶的活性。药酶诱导剂:凡能增加药酶活性的药物称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称药酶抑制剂,表1-2药物诱导剂与抑制剂对药物转化的影响四、排泄1、肾脏排泄表1-3尿液酸碱度对药物排泄的影响2、消化道排泄肝肠循环有少数药物随胆汁排入肠腔后,可部分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3、其他排泄途径某些药物可通过呼吸道、乳腺、汗腺等排泄。五、药物的消除与蓄积1、消除是指进入血中的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使血药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称为药物的消除。2、蓄积当反复给药时,若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大于消除速度,血药浓度不断升高,称为药物的蓄积。3、血浆半衰期(t1/2)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第4节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学习目标1、说出小儿体重及药量的计算方法2、说明生理、心理和病理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3、解释剂量、常用量、极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的概念及其意义4、说明给药方法及联合用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一、机体方面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年龄、体重2、性别3、个体差异(1)质的差异:超敏反应、特异质反应(2)量的差异:高敏性、耐受性(二)心理因素(三)病理因素二、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1、剂量:2、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多数药物随剂量的增大其药物效应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剂量不断增加,则会引起毒性反应,甚至死亡。最小有效量:最大治疗量(极量)又称最大有效量:治疗量:常用量:中毒量和致死量:3、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TI)安全范围(MS,又称安全指数):4、效价强度与效能效价强度(效价)效能三、用药方法方面的因素(一)给药途径1、口服法2、注射法3、吸入法4、舌下给药5、直肠给药6、皮肤黏膜给药(二)给药时间和次数(三)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1、联合用药2、联合用药目的3、药物相互作用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本文档为【中职《药物学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3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1-01-25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