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 gdi)

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 gdi)

举报
开通vip

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 gdi)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gdi) 关键词:图元;MFC;画图系统 摘   要 本系统是利用VC++这个强大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绘制图元、图元修改、图形或图元的拾取、图元的移动、图元的删除、图形文件的保存等功能。本文介绍了如何完成上述功能,同时详细阐述了画图系统的实现过程以及对画图系统所做的功能扩充,并对于图元数据的组织策略进行了阐述。在画图系统设计上,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绘制图元”、“图形修改...

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 gdi)
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gdi)

关键词:图元;MFC;画图系统

摘   要

本系统是利用VC++这个强大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开发的,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绘制图元、图元修改、图形或图元的拾取、图元的移动、图元的删除、图形文件的保存等功能。
本文介绍了如何完成上述功能,同时详细阐述了画图系统的实现过程以及对画图系统所做的功能扩充,并对于图元数据的组织策略进行了阐述。在画图系统设计上,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绘制图元”、“图形修改”两项功能。
本系统具有实用性、稳定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的特点,应该说它应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功能进行扩充、完善与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要求。总之,本系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系统。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4
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发展
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1.3 C++对面向对象技术的支持
1.4 Visual C++的发展
第二章 开发工具的选择和介绍  7
2.1 MFC简介
2.2 使用C++和MFC的好处
2.3 MFC设计思想
第三章 MFC程序结构分析  9
3.1 WINDOWS程序工作原理
3.2 程序结构剖析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0
4.1 系统可行性分析
4.3 系统目标
4.4 需求分析
第五章 概要设计 11
5.1 设计思路
5.2 数据流程图
5.3 类的设计
5.4 程序要求
第六章 详细设计 14
6.1 功能模块图
6.2 主要类详细设计
第七章 系统测试 33
7.1 测试概要
7.2 测试结果及发现
7.3 测试结论
第八章 结束语  40
第九章 致谢 40
第十章 参考文献  40
Abstract

This system utilize VC ++ the strong visual tool to develop programming originally.The main function of System including drawing Element of the figure, revise of Element of the figure, picture or element of the figure to pick up, element of the figure movement, deletion and figure saving function of file to Element of the figure.
This text introduces how to finish above-mentioned function, explain and draws realization course of system and to draw function that system make expand in detail at the sam e time, organization tactics of Element of the figure explain too. In drawing the systematic design, its main task is: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draw element of the figure “, “revise of Element of the figure”.
This system have characteristic of practibility, stability, apt to expend, and maintainability originally, I can say that it is one open system, user can expand , perfect and revise according to need to its function, Make it accord with one's own request. In a word, this system is a progressively perfect system.

Keyword: Element of the figure; MFC; Draw system
1.3.2 C++对继承机制的支持
在C++中增加了一种重要机制——继承和派生。可以从一个或多个已定义的基类中继承属性和服务,同时也可以重新定义或加进新的数据和行为,这样建立起类的层次结构。

1.3.3 C++对多态机制的支持
多态性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多态性是在编译阶段根据操作数据从多个同名函数中选择响应的调用;动态性是在执行阶段才根据产生的信息需要调用函数,调用不同的函数即意味着执行不同的处理方式。在C++中,对静态多态性的支持是通过对函数的重载功能,命名相同的函数,其实现的功能不同,C++会依据所给的数据来选择相应的功能函数。C++通过派生类、虚函数,对象指针等概念完成动态多态性功能。

1.4 Visual C++的发展

随着C++逐渐成为ANSL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这种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迅速成为程序员最广泛的使用工具。众多C++语言的开发环境也随之不断的推出,竞争十分激烈。1986年Borland公司开发了Turbo C++程序语言,而后又推出了Borland C++版本。Microsoft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 Microsoft C 6.0的基础上开发了 Microsoft C/C++7.0,同时引进了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 (MFC)库1.0版本,完善了代码。以前的这些版本都是依赖DOS环境,或在Windows环境下的DOS模式下运行。不久Microsoft公司推出了Microsoft C 8.0,即Visual 1.0 版本,它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第一个真正的基于Windows环境下的可视化的集成环境,将编辑、编译、链接和执行集成为一体。从Visual C++1.5版本以后,Microsoft公司决定不在花更多的精力在16位编程上,虽然Visual C++2.0仍然提供对16位的支持,但从2.0以后,Visual C++更多的用来创建32位程序。在版本上,Microsoft公司没有推出3.0版本,版本号直接从2.0跳到4.0,这样,Visual C++与MFC的版本号取得一致。由于Internet的流行明显影响了产品的设计,在4.0版本,Visual C++引进了为Internet编程而设计的新类库。5.0版本也增加了一些新类,但注意力更多更多的集中在改善产品的界面上,以提供一个更好的在线帮助系统,更高级的宏能力和对开发者内部进行类和其他代码的支持。6.0和7.0版本在功能上做了进一步改进。Visual C++经历了从1.0到7.0等版本的发展,软件系统逐渐庞大,功能日益改善。


第二章 开发工具的选择和介绍

2.1 MFC简介
Microsoft提供的MFC是放置Windows API的面向对象的包装的C++类库。MFC6.0版本封装了大约200个类,其中的一些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而别一些则主要作为用户自己的类的基础类。一些MFC类极其简单例如CPoint类,它代表一个点(一个由X和Y坐标定义的位置)。有些类较复杂,例如CWnd类,它封装了窗口的功能。在MFC程序中,用户并不经常直接调用Windows API;而是从MFC类创建对象并调用发球这些对象的成员函数。在类库中定义的成员函数有几百个,其中许多是Windows API的简单封装,甚至与相应的API函数具有一样的名字。这种命名约定的一个明显好处是它加速了C程序员转变为MFC程序员的过程。想要移动一个窗口?一个C程序员可能会调用SetWindowPos API 函数。但实际上MFC也SetWindowPos。它是CWnd类的一个成员,这可以理解为将窗口作为主个对象,而SetWindowPos是希望在该对象上进行的操作。
第四章 需求分析

4.1系统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专用于绘制简单矢量图形。当前市面上有很多矢量图形软件,比如CoreDraw、AutoCAD,这些软件功能都非常强大,要开发一个在功能上能和它们抗衡的软件有很大难度,对个人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只是做简单的图形,并不需要有这么强大的功能,相反,功能强大所带来的体积庞大、操作复杂是它们的负担。因此,开发一款用于简单矢量图形绘制的软件,将会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4.2系统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对常用基本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对已有图像的基本修饰与处理。提供完全的图形绘制、编辑等功能,完成图形的绘制、删除、修改等功能。
4.3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重要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需求分析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基础,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和软件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软件需求进行严格的审查验证。
①功能需求:
图形绘制:包括绘制直线、无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曲线、画、椭圆、画弧、椭圆弧、矩形、圆角矩形。
图形修改:包括修改图元线型、填充类型、形状。
保存文件:可以保存为扩展名为ed的矢量图格式文件和扩展名为bmp的位图格式文件。
打开文件:可以打开本系统建立的扩展名为ed的矢量图格式文件。
页面设置:可以设置页面的大小和背景颜色。
属性设置:能够设置画笔和画刷的类型、颜色。
②性能需求:
 图形生成速度快,耗用内存少。
③界面需求:
 界面简洁,各工具容易识别,用户只需少量时间的学习便可使用。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应用技能很重要。本文介绍了笔者上这门课多年的教学尝试、体验和总结,并制定了认真、严谨的教学计划,认为将编程环节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形式的结合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软件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近些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它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为基础,主要面向应用领域,涉及科技、人文、民生等方面。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常用术语、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等,具备一定的系统包括软硬件设计实施的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校是高职院校,特别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解决日常遇见的网络方面问题的能力。
  
  2改变教育理念
  
  计算机是典型的应用学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教学也一样不能脱离生活这个大环境。例如QQ是现在很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估计大多数人会使用网络的人都会使用它。但是有些对计算机网络现状不太了解的人会认为QQ聊天是在玩,和教学是冲突的,会影响教学质量。一些学校对上机课使用QQ是不允许的。殊不知QQ是一种软件,而且是网络软件。从这个角度看来QQ就不会是洪水猛兽了,它不仅可以给教学带来便利,而且如果我们启发学生自己开发一个类似QQ的软件,那么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必然就很透彻。笔者认为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课程完全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在放松、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善于把握好玩和学的关系,做到寓教于乐,这样才能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学生可以很容易接触到网络,在他们眼中网络并不神秘。笔者觉得计算机网络是一种不用特意教的一门技能,因为每个学生都会上网,都会用QQ,学生对网络都有感性的认识。相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例如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结构等,更容易接近一些。但从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和交流经验来看,发现很多学生学不好这门课程,或者感觉学这门课有难度。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觉得现在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材为指导,教材的名称如果是计算机网络,那么里面的内容就是专门讲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似乎心无旁骛地把编者的网络知识说出来就可以了。一些授课教师虽然也想摆脱教材的束缚或者补充进一些自己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清楚如何做才能对授课有益,而且可能会增加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的难度。
  
  4理论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教师怎么教会对学生怎么学产生决定性影响。有些基础知识例如TCP/IP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这是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可回避的内容,是一定要讲的。但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究其原因,太理论化了。他们喜欢QQ,但是却不想关心和QQ关系紧密的TCP/IP。现有的教学思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笔者觉得有些章节的教学要打破惯有的教学思想,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就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什么,TCP/IP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包含哪些协议,解释一遍就完事了,这样教的话,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就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番了事。这样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里除了有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有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
  
  5借助编程提高学习兴趣和深入程度
  
  笔者觉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浇自己的自留地,要具备一定的全局思想。因为笔者本人经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在和大多数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想借助软件编程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网络,并能实际的做出一些和网络教学相关的软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网络知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笔者曾经将网络教学中用到的系统工具集成到自己开发的一个工具包中,并特意做成图形界面在课堂上演示,学生看了以后就会有启发,知道原来ipconfig、ping等工具也能自己开发,而且功能可以更强。这样就激励了学生去探究一 些更深奥的知识,学习也不再变得被动。
  再例如,在上Tcp协议的数据包封装的时候,一般是介绍Tcp数据包分为头部和数据两部分,然后将在RFC793文档规定的Tcp数据包头部的各字段介绍一下。虽然这样教也很完满,该说的都说了,但是恐怕没有几个学生能将“知识变成生产力”。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个软件和网络结合的一个实验,要求学生用C++语言编写一个TcpEncap.exe的程序,格式为TcpEncap output_file,output_file为输出文件。程序的功能是构造TCP包结构,填写各个字段,并将封装后的TCP包内容写入输出文件。输出字段包括总长度、IP校验和、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头部与数据字段、TCP长度、源端口、目的端口、TCP校验和以及数据字段。为了让学生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编写文档,并写出程序的开发思路、工作流程、关键问题、解决思路以及后续改进等。提出关键问题,(1)如何定义TCP头部与伪头部的数据结构;(2)填充数据包与计算校验和。并给出程序流程图作为参考,如图1所示。
  这样学生就对Tcp的封装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知道如何深入地对网络传输实施更精确的控制,也更有成就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将其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对于后面数据包的捕获、分析,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的介绍,都打下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6教材改革是关键
  
  笔者觉得现有许多计算机网络教材是比较滞后的,教学理念还是停留在知识灌输这个层面,缺乏启发性,也比较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将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都交给任课教师,让教师自编辅助教材等,恐怕也不现实,由于教师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以及工作经历的不同,教学效果必然会参差不齐,所以要想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统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落在教材改革上。这几年,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的同行,都开始重视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也出了不少好的教材。但是笔者觉得有的教材改革还不够彻底,或者说不够大胆,有的教材的变化只是内容上加入了近年一些比较新的网络技术,而像和软件编程等相融合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就很少看见。因为本人在实践教学中已经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这种教学形式,认为也许是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一条可行的办法。
  
  7如何解决改革带来的相关问题
  
  在我们制定的教学计划里,计算机各专业的网络课程一般是放在第三学期以后,之前学生都已经学过C++或者VB等编程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因此引入编程环节并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但是改革所带来新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教学内容如何调整、避免成为软件类课程、网络基础知识和编程所占比例分配等。笔者的看法是编程是网络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变成一门编程课程,因此编程环节在理论和实践授课环节中所占比例不宜超过30%,还是以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为主。
  
  8结束语
  
  学校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自然是想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在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解决各类问题,所要用到知识不可能只是片面的,在碰到网络方面问题的时候,如果仅仅会使用操作系统GUI或者系统工具肯定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操作系统本身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供使用者调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操控系统和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这样就需要自己开发一些软件来调用API接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网络和编程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会编程不懂网络,就无法开发出高效率的网络软件,或者只会网络不懂编程,那就只能成为低层次的网络技术人员。计算机网络将来的应用场合还会拓宽,以后工程人员除了要在桌面、服务器环境下应用它,可能还会碰到嵌入式设备,如信息家电、手持设备等环境,但它们的原理和桌面环境是相似的。所以编程和网络相结合这样一种教学形式,不仅仅是有利于教学,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竞争力的手段,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如此。
  
  参考文献:
  [1] 胡作进, 陈炼, 卢加元.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 福建电脑,2008,(2).
  [2] 李志强. 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策略[J]. 计算机教育,2008,(3).
  [3] 吴英. 计算机网络软件编程指导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4).

项目背景:为帮助高校讲述最新业界技术等,依靠高校现有师资力量难以在短期内开设的课程,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员工组成教学团队,直接参与授课。微软员工义务授课的课程,由双方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微软公司员工负责完成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制作和讲授,而学校相关教师作为教学协调人,全程跟踪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指导。
  
  缘起
  
  中国人民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由于身处强势的人文社科环境中,一直走的是小规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教员较少,而且主要力量集中在数据管理方向上。但是,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在中国人民大学也能够接受到一流的教育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引进外援,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杨芙清院士、王阳元院士等就给我院研究生上过课 。我在人大念书时的高级操作系统课程是由中国科学院的张尤腊、陆维明等大家上的,至今印象深刻。因此,邀请专家来学院开设课程在我们学院是有传统的。
  我们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马维英副院长、文继荣主任研究员带队的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有过多次接触。2006年底在FDM2006研讨会上,马维英、文继荣、聂再清三位研究员作了三场学术报告,他们的工作代表了未来搜索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看到了数据库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为了加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合作,我们报经学校同意,聘请文继荣博士为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2007年9月27日,我们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一次“互联网数据管理主题学术报告”的活动,由文继荣、刘铁岩、聂再清三位博士作主题演讲,同学们反映热烈。就是在这次会上,文继荣介绍了他们在清华大学等高校给学生们开设搜索技术课程的情况,于是我们萌生了将这门课程完整介绍到人大的想法。当我将这个想法和继荣商量,他也正有此意,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策划
  
  尽管将搜索课程引进人大的意向已经确定了,但是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事情。
  首先是经费,给授课人报酬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担心按照人大官方的标准是否能承受得了有关费用,当我有些不安地询问继荣有关费用的时候,他明确地告诉我,他们给大学上课并不收费。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去外地上课的飞机票还是他们自己掏的。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感到很吃惊。我想这也许就是微软之所以强大的文化力量,也是他们尽管在市场上不断受到挑战,但是始终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吧。
  其次是课程设计。微软的课程已经在其他学校和各种场合实施过多次,自成体系。虽然整个课程是以讲座的形式出现,每个人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涵盖了IR(Information Retrieval)技术的各个重点和基本内容。由于授课对象主要是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检索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不一定了解,作为一门课程,既要让同学们了解最新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们掌握基础概念和理论体系。另外,讲座之间内容的交叉和重复也是要极力避免的。所以我希望能够合作开设,由我根据人大的具体情况进行内容的选择。对此,微软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也很认同。在高校关系部陈雯的协调下,作为课程设计所需要的材料,微软方面都及时地提供给了我。最后确定了课程的教学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课程以我和文继荣共同主持的方式确定下来,相关课程信息得以及时在学校研究生院的网站上发布(见表1)。
  
  第三是教学目的。考虑到这是一门两个学分的选修课,经过与继荣的多次讨论确定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通过对信息搜索技术的前瞻性课题的介绍,使学生能对信息搜索技术和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正如我在开班仪式上所说的,希望通过这种合作开设课程的形式为信息学院的学生带来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理念,感受学者追求真理乐在其中的精神境界。
  最后是教学过程。教学不仅仅是讲课,除了课堂讲解还有其他的教学环节,还要求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比如作业、练习、考试、课程报告等。考虑到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最后确定要求同学们按照论文的方式完成课程报告,微软的研究员们主动提出来承担批改部分课程报告的任务。
  这样,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就具备了,等新年一过就可以鸣锣开课了。
  
  实施
  
  2008年2月15日,元宵节的晚上,由马维英博士主讲第一讲“互联网信息搜索:历史与未来”。马博士比规定的上课时间晚到了半小时,原因是司机想当然地以为马博士是要去北大,等到了北大才发现错了,于是再掉头往回赶。也许是这个原因,马博士觉得对不起同学们,当天的演讲他特别卖劲,慷慨激昂。窗外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就像是掌声,在为马博士热情的演讲鼓掌,也像是庆祝的礼炮,预祝我们与微软的合作成功。这样的结果也让我从开始有些郁闷的心情中高兴起来。
  后面的三讲由我来讲解。主要是分两类模型来介绍。一是基于文本内容的模型,包括经典的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模型等,也包括统计语言模型,语义网络模型等。另一类称为与内容无关的模型,包括协同推荐模型、Page Ranking模型、Link Analysis模型等。
  第五讲,宋睿华博士介绍一种在信息检索中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Cranfield范式,以及其他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如MAP和NDCGweb等。她还介绍了检索所面对的新挑战,通过SIGIR'07的一篇论文展示了如何在信息检索评价领域开展研究。
  第六讲,李航博士介绍了互联网信息检索基础和主要课题,包括相关性排序、重要性排序、网页理解、查询理解、抓取、索引、反垃圾、搜索结果展现以及搜索日志数据挖掘等。
  第七讲,张磊博士介绍互联网图像搜索。在回顾了图像搜索的历史后,介绍了传统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的一些基本技术,包括特征抽取,相关回馈以及图像标注,讨论了Web图像检索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改善搜索结果相关度、质量以及结果的组织形式,同时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该领域的几项相关工作。
  第八讲,刘铁岩博士主讲链接分析技术和网页排名欺诈,主要讨论超链如何影响搜索引擎中的网页排名。介绍了链接分析的一些最新的工作如Topical Page Rank,基于层次的链接分析,同时介绍了Web垃圾制造者是如何欺诈这些算法以提升他们网站的排名,典型的欺诈技术包括链接交换,链接场等。最后对检测和清除链接垃圾的算法,如Trust Rank和Temporal Spam Detector进行了讲解和评述。
  第九讲,刘铁岩博士提出了将排序作为机器学习问题的新思路。在评价了信息检索中的一些传统模型(如布尔模型、Okapi模型以及语言模型等)后,介绍了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训练模型以及将排序转换为分类和回归而提出的方法,如Ranking SVM,RankBoost和 RankNet。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对排序和信息检索问题的深入理解而提出的一些新算法,如ListNet,AdaRank,SoftRank, SVM-MAP等,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第十讲,由史树明博士介绍信息检索领域近年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模型,包括逻辑模型、基于引力的模型等。
  第十一讲,聂再清博士介绍对象级别的互联网搜索。他首先介绍了对象级别搜索引擎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大规模的Web分类,对象级别信息抽取,对象识别与集成,以及对象关联挖掘与排序。然后演示了三个已经实现并实际运行的系统实例:Libra 学术搜索、Windows Live产品搜索, 以及Renlifang社会关系搜索,并概要介绍了这些系统中所用到的一些核心技术。

第十二讲,文继荣博士主讲搜索引擎综述:系统、算法和挑战。概述了当前的Web搜索引擎技术,包括搜索引擎的架构,主要的组件和算法,对搜索引擎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挑战。
  第十三讲,谢幸博士带给我们的是关于移动搜索与基于位置的搜索。他介绍了移动搜索领域的研究近况,其中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研发的一些用来改善移动搜索和浏览体验的新技术。
  第十四讲,李航博士再次来到人大,介绍信息抽取技术。首先介绍了信息抽取的一些方法,包括隐马尔科夫模型、最大熵模型,以及条件随机场;然后给出了一个实例说明了如何在Web搜索中应用信息抽取技术。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了实施的内容和计划有一些出入。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毕竟是在工作之余在大学授课,难免受到一些工作临时安排的影响,所以,不可避免会有些变动,好在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就有所准备,并不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由于上课时间的关系,研究员们每次都是提前半小时到达教室,空着肚子来上课的。教师需要的正是对学生的这份感情。
  
  反馈
  
  同学们对这门课的评价如何呢,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声音。
  一位四年级的同学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大四本科生,我全程旁听了‘智能信息检索’这门课程。这个课程好就好在不同知识层次的人都能从课程中学到知识,无论你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生。这门课有对基础问题的超强归纳与总结,也有对热点问题的全新解读与展望,内容深入浅出,论述详实透彻。授课风格或风趣幽默,或朴实深刻,每一堂都令人流连忘返,不舍归去。‘智能信息检索’课程中还能听到极其新奇的理论,类似万有引力的信息检索模型令在座的每一个人咋舌,原来信息检索还可以这么玩……”
  一位硕士生则在他的课程报告中总结到:“这个课程最大的收获,是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很多搜索方面的课题看得更加清晰。这门课程也许会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无穷的益处。”
  一位同学这样评价:“微软的研究员们个个身怀绝技,上课风格各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乐观向上的科研态度,真正让人体会到了知识探索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从第一次马维英院长的精彩演讲,到文继荣博士、刘铁岩博士的深邃严谨,还有宋睿华研究员的敬业,李航博士的幽默等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如果这门课能让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充分重视教学改革。本文旨在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重构高职课程结构、建立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也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体现高职特点,重新构建课程结构
  
  研究职业特色和工作过程,以现场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位入手,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按照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选修课四个模块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基础理论课程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职业课程设置不应以学科知识和技能内容综合起来,着重整体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避免课程内容相互重叠和分量过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现代企业生产广泛适应性。
  选修课程应结合职教实际向微型化即注重特定技能培养方向发展。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应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其中包括具有地方特色、行业特点以及能够体现个人特长的选修。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的理解,又能照顾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促使其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
  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跟踪21世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和拓宽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
  改革实践教学,切实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按照实验与检测、实习与实训、工程设计和施工来构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纵向上与理论教学交叉进行,横向上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和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教学体系
  
  3.1整合课程内容,优化体系结构
  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针对“学分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减少专业必修课,按照网络工程、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安全三个方向增加选修课。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宏观性课程,充实新兴的高科技成果和传播宏观、战略思想与观念的课程内容,删除陈旧的课程,减少过时的内容。以体现研究型教学方法,即讲思路、讲方法、讲要点,使学生存疑求异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和质疑,达到“讲一练二考三”,如计算机科学知识更新快,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取舍,增加课题性讨论,反映应用前沿的知识,技术精华(如宽带网、接入网,网络数据库等)。
  3.2继承传统,强调创新
  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各有关院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的改革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实践,但对教学方法上的考虑还有些欠缺,根据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重新审视继承下来的教学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建符合研究型教学方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通过控制学生实现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能动地去继承、组合、批评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进而构建起自己新的认识结构,达到“活学活用”,并有创造。
  3.3提炼基础,注重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不是一个“层次”,更不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它也应该在专科、本科、第二学位、以至更高的学历层次上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向高层次延伸”也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在培养模式上也应提倡“宽基础”,才能有较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但随着科技进步,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学体系中,一定要提炼基础性内容,并注重向应用性内容延伸,前期的基础课不仅仅是为专业教学和专业课程服务,其意义在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潜能和悟性结合,内化为学生的科学与文化素质,凭借它去开辟新的领域,适应新的专业。
  3.4贴近就业市场,重视资格认证
  加大将行业培训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采用“实践、技术、应用”的案例讲解替代“原理为主”的授课模式。使日常授课达到或接近社会认证的强度和难度,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原来老师授课“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为学生要“适应老师的授课特点与强度”。
  
  4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综合性,实践性强,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同时,教学时间相对不足,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且近年来学生的基础差距比较大,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一,某些教师知识相对较窄,工程实践少,既不能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又不能很好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新思维,这不但使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且更难以适应社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方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4.1精讲多练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和目前师资状况,实施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讲授重、难点及关键知识与课外上机练习,借助教学软件上机自学相结合,并注重上机练习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可随时上机。
  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应该充分利用当今的网络技术,基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为以“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为教学四要素的教学模式,建立集课件、作业、答疑、讨论、考试为一体的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既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2现场教学
  计算机网络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无处不在,网络的设备先进,应用广泛,给我们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在校内有局域网(校园网),在社会有城域网、广域网、企业内联网、企业外联网,以及各大网络公司的先进设备。我们可以超出课堂,带领学生到各现场教学,使学生即学即用,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网络技术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方式远远所不及的。
  
  5强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方法更能体现高职的特点,更适合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研究型教学包括理论有启发式,问题的讨论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实践教学的多样性。
  5.1采用理论启发和问题式方法教学
  理论教学中,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采用理论启发和问题式方法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系列课程中有很多概念、名词、定义、定理、规则,对学生而言,几乎每一节课上均要接受数十个新的术语或定理,这显然有很大难度,而且很易产生枯燥甚至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中,要分门别类准备各种问题可提前交给学生,讲课中对问题引而不发,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讨论和回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对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理解掌握,起到良好的效果。
  5.2抽象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许多课程中的概念、定义、规则,教材中对其描述的很精练,初学者感到很抽象,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讲解时,我们可和校运动会的“程序册”和“运动会进程”相结合,使学生既理解了进程的概念,也弄清了程序与进程的关系。


  6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用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实验作业、综合练习、课程设计、面向应用和开发服务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综合”和“实践—理论—实践”的逐步深入中,理论基础掌握得到加深,应用能力得到升华。
  6.1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实验选修课,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结合各门课程的实验进度,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实验选修课,支持学生创新。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几乎每门课都有大量的实验上机。开设选修实验后,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这样就保证了实验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培养的学生不再是“千人一面”,个性将得到较好的发挥。
  6.2大作业与课程设计结合,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对不同的课程门类,进行大作业与课程设计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综合设计和多环节的综合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技术进步与发展动向,从而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3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或它们的结合
  毕业设计和结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企事业部门(含校内)的一个实际的开发课题,课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重要性、独创性和相对完整性。在毕业实践的过程中,做到五个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毕业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师生结合;教学相长;毕业实践与就业相结合。
  
  7加强教材建设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编写一批反映教学改革成果,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适应高职高专需要的专业主干课教材。
  教材内容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放在理论、原理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操作技能及安全分析等。突出通俗性、趣味性,适应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体现改革的精神。
  教材建设要逐步规范 概 述: 本文作者依据中国药科大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实践状况,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从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纲要等方面对学生和教员状况停止相关调查研讨,为今后课程的展开提供有效的资料。
  中心词汇: 计算机毕业网 中国医科大学 体育舞蹈课程 教学状况 开展处置方案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规范交谊舞”,其来源于现代土风舞,历经对舞、圈舞、行列舞、团体舞等演化进程,最后与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结合,成为传达普遍的社交舞[1]。
  体育舞蹈是集“体育”与“艺术”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其锻炼健身价值和文娱交际功用较强,因此成为高校体育课中所选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但这也给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以及体育舞蹈师资力气的装备和体育舞蹈看法培育等方面的效果,都有待深化探求。所以,我对中国药科大学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状况、体育舞蹈教学状况等停止了调查和剖析。
  1.研讨对象与方法
  1.1研讨对象
  全校本专科生选修体育舞蹈的学生800人,其中女生727人,男生73人。体育部体育舞蹈教员4人。
  1.2研讨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讨需求,搜集和查阅关于体育舞蹈课程和教学等的相关论文、书籍作为本文的参考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针对体育舞蹈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效果针对性地设计了调查表,共收回调查表800份,回收790份,回收率98.75%。
  1.2.3访谈法。
  对局部学生停止访谈:能否喜欢这项课程,课程中存在些什么缺乏,等等。
  2.结果与剖析
  2.1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看法和态度的调查
  体育舞蹈在我校展开多年,不时遭到学生的喜爱,在选修体育舞蹈的学生中有775人是由于感兴味而自愿参与的,占到98.1%;2.03%的学生表示选什么课都无所谓;1.01%的学生是由于别的课选满了才选体育舞蹈的。这标明了现代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社交才干的培育、自身素质和笼统的提高。学生经过体育舞蹈的教学既能丰厚专业生活,完善自身,又能为以后任务上社交奠定基础。
  2.2大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的目的的看法
  在自愿参与体育舞蹈课的学生当中,在选择参与的缘由时,有87.97%的学生以为可以提高社交才干;70.00%的学生以为在美丽 的音乐中跳体育舞蹈可以调理心思熏陶情操;有44.94%的学生以为可以提高气质;30.00%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29.11%的学生选择了把握 一项体育技艺;18.99%的学生是为了有利于以后任务。体育舞蹈所具有的社交性、文娱性、修身性等多种功用对大学消费生了不可顺从的诱惑。
  2.3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的状况
  2.3.1教学内容和课时。
  我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拉丁舞的伦巴、恰恰恰为主,牛仔、桑巴为辅。拉丁舞以铜牌和银牌规则举措为基本内容,金牌为引见内容;交谊舞的华尔兹和探戈主要以自编举措为教学内容。举措难度依据年级上下而有所增减,一到三年级均可选修体育舞蹈课程。一到二年级每学期32个学时,其中有4个学时为实际课,主要给学生引见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如体育舞蹈的来源开展,编排规则,裁判知识,等等。三年级的选修课为16学时,以提高为主。
  2.3.2教学纲要、教材。
  教学纲要与教材是完成教学义务的重要指点文件,但是我校目前没有一致规范的体育舞蹈教材,教学纲要是教员依据相关资料和自身的教学阅历并结合学生的实践状况自己编写的。体育舞蹈是直观性很强的项目,假设没有完整的教材与纲要,学生要想课后练习,只靠自己的记忆是完全不行的。
  2.4师资状况
  2.4.1师资装备和场地条件。
  目前我校共有体育舞蹈教员4名,副教授2人,助教2人,年龄结构有利于课程树立,但是教员的原始专业散布不合理,有的是从体操等项目转过去的,有的是经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员。教学场地是在空地上,音乐用录音机播放,所以硬件还有待提高。
  2.4.2学生对教员的评价与意见。
  一名合格的体育舞蹈教员除了具有普通体育教员的条件外,还必需把握 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教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只要这样,才干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把握 所学的内容,在舞蹈中体会到美的感受,焕收回新的生机。我从教员的教学方法、技术水平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调查了学生对教员的评价,结果如下。(见表1)
  2.5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的满意度调查
  自体育舞蹈课程开设以来,不时备受学生的欢迎。我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效果、教学硬件三个方面调查了学生的客观评价,具体如下。(见表2)
  3.开展处置方案
  3.1提高教员的业务素质和才干,增强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请出去”或许“走出去”的方法提高教员的业务水平,增强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
  3.2教学场地等硬件的缺乏是制约我校体育舞蹈开展的瓶颈。教员职称散布合理,但专业结构差,没有体育舞蹈专业教员。意见设置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室并装备音响,引并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员。
  3.3添加教学的时间,丰厚课堂的内容。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国际舞的华尔兹和探戈,拉丁舞在规则举措的基础上也可以添加些复杂且欣赏性强的举措和套路。
  3.4组织教员与专家停止调研,依据学生的实践状况来编写操作性强的教学纲要和教材,供往常教学所用。
  
  文献资料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
  [1]江玲等.舞蹈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注:本文中所触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外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基于局域网的视频聊天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视频聊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和交流工具,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灵活、全面的音、视频信息的传递和服务,具有极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本文介绍了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6.0编程开发视频聊天系统的一套比较常用的解决方案。文字聊天采用TCP模式;语音视频聊天采用UDP模式,在客户端之间点对点的进行。在该方案中,通过函数库VFW来实现视频捕获、影像压缩以及影像播放。微软公司提供的专门用于视频捕获开发的工具包VFW,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实现视频捕获提供了标准的接口,从而大大降低了程序的开发难度。在视频传输方面,则通过组建视频帧,将位图形式的视频帧压缩成帧格式的Mpeg4流,传输到客户端后,解压并显示影像。同时,在本方案中,采用了线程来实现语音录制和语音回放,最终实现了通过服务器中转的文字聊

本文档为【VC269简单图形编辑器设计((画图程序vc gdi)】,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98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3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2-04-06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