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平均分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三维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下册教学案 课题 平均分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1 课时 总序第 3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三维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 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 盒 。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 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2 课时 总序第 4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三维 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 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 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教学 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3 课时 总序第 5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三维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 难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   教学 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4 课时 总序第 6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三维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 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四、课堂总结。   教学 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练习课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5 课时 总序第 7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 三维 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6 课时 总序第 8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三维 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 难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 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 样想呢?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学案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编写教师   授课时间 第 7 课时 总序第 9 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 三维 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 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放多少个包子? 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需要多少个笼屉? 一共包了24个包子,需要6个笼屉,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本文档为【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0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5-29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