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举报
开通vip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言】重症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样原由致使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阻碍危及生命或拥有潜伏高危要素的患者,实时供给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
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言】重症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样原由致使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阻碍危及生命或拥有潜伏高危要素的患者,实时供给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向的定性和定量察看,并经过有效的干涉举措,为重症患者供给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良生计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应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表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记。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当切合国家有关标准。为促使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定《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建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二)ICU一定装备足足数目、受过特意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三)ICU一定配置必需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目依据医院等级和实质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依据实质需要合适增添。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出80%则表示ICU的床位数不可以知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当扩大规模。【ICU的人员装备】(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平时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深造医师。ICU医师构成应包含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一定起码装备一名拥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以上。(三)ICU能够依据需要装备合适数目的医疗协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装备有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一)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二)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有关学科轮转培训。(三)ICU医师一定具备重症医学有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有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有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观点。(四)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术:(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态;(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阻碍;(7)严重肝功能阻碍;(8)胃肠功能阻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阻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杂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均衡杂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冷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阻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杂乱。(五)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达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成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暂时心脏起搏技术;(10)连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六)ICU医师每年起码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有关连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停增强知识更新。(七)ICU护士一定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娴熟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术,经过专科查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ICU的医疗管理】(一)ICU一定成立健全各项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拟订各种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断惯例。除履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样制度外,应当制定以下切合ICU有关工作特点的制度,以保证ICU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断及医疗护理操作惯例;(3)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急救设备操作、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7)特别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备与报告制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交流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人员紧迫招集制度。(二)ICU的患者由ICU医生负责管理。患者的有关专科状况,ICU医生应当与专科医生共同磋商办理。(三)ICU的收治范围: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实监护和增强治疗短期内可能获取痊愈的患者。2、存在各样高危要素,拥有潜伏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实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实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本来状态的患者。4、慢性耗费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行逆性疾病和不可以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取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ICU病房建设标准】(一)ICU应当有特别的地理地点,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地区并考虑以下要素:靠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没法实现“靠近”时,应当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靠近”。(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装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绝病房的建立,能够依据患者专科根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往常装备负压隔绝病房1~2间。鼓舞在人力资源充分的条件下,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单间或分开式病房。(三)ICU的基本协助用房包含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歇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换衣室、洁净室、污废物办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余协助用房,包含示教室、家眷招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协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四)ICU的整体布局应当使搁置病床的医疗地区、医疗协助用房地区、污物办理地区和医务人员生活协助用房地区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相互之间的互相扰乱并有益于感染的控制。(五)ICU应具备优秀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置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地区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理系统应当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备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起码每2床1套。(六)ICU要有合理的包含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经过不一样的出入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样扰乱和交错感染。(七)ICU病房建筑装修一定按照不产尘、不积尘、耐腐化、防潮防霉、防静电、简单洁净和切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八)ICU的设计要求应当知足供给医护人员便利的察看条件和在必需时赶快接触病人的通道。(九)除了患者的呼喊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状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依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日的噪音最好不要超出45分贝(A),夜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当尽量采纳高吸音的建筑资料。(十)ICU应成立完美的通信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ICU必配设备】(一)每床装备完美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供给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置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当是独立的反应电路供给。ICU最好有备用的不中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二)应装备合适ICU使用的病床,装备防褥疮床垫。(三)每床装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起码装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四)三级医院的ICU应当每床装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依据实质需要装备合适数目的呼吸机。每床装备简略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起码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五)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装备,此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必定数目的肠内营养输注泵。(六)其余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剖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急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样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余急救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起落温设备等。(七)医院或ICU一定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供给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ICU选配设备】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一)简略生化仪和乳酸剖析仪。(二)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三)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四)输液加温设备。(五)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六)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七)体外膜肺(ECMO)。(八)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协助循环装置。(十)防备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办理仪器。(十一)胸部震荡排痰装置。《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经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频频酝酿、议论制定,跟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本会将依据我国的实质状况合时做出订正。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4月《中国重症增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工作小组组长:管向东组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于凯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隶属第一医院),马晓春(中国医科大学隶属第一医院),方强(浙江大学隶属第一医院),刘大为(北京协和医院),安友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邱海波(东南大学隶属中大医院),严静(浙江医院),康焰(四川大学隶属华西医院),覃铁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管向东(中山大学隶属第一医院)
本文档为【ICU建设和管理指南规范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春天花园
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经验丰富。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3-01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