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兵团屯垦戍边史(修改)

兵团屯垦戍边史(修改)

举报
开通vip

兵团屯垦戍边史(修改) 兵团屯垦与戍边 根据自治区党委要求和兵团党委有关在兵团范围内进行兵团精神教育的指示精神,结合同志们实际,我编纂了这本小册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简史》。这本小册子适用于兵团各师团干部。是对同志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补充读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简史》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力求通过对兵团近六十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回顾、分析,对兵团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做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并作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兵团屯垦戍边史(修改)
兵团屯垦与戍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自治区党委要求和兵团党委有关在兵团范围内进行兵团精神教育的指示精神,结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志们实际,我编纂了这本小册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简史》。这本小册子适用于兵团各师团干部。是对同志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补充读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简史》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力求通过对兵团近六十年屯垦戍边历史的回顾、分析,对兵团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做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并作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这本小册子着重突出以下问题:第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开发建设新疆的特殊道路;第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中流砥柱;第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铜墙铁壁;第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屯垦戍边事业中的建设大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与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统一、团结、进步是主流。这两点既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是我编纂这本小册子的主导思想。 同志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兵团发展的基本史实、基本线索,主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增强热爱兵团、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信念,为实现兵团和新疆的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力量,这就是我编纂这本小册子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因为我是从开发同志们德育教材考虑的,所以在编纂过程中我尽量参考和吸收了迄今为止有关兵团屯垦戍边的研究成果。 由于时间有限,更限于我的学识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 2011年2月28日 目 录 4第一章 新疆历代屯垦沿革 4一、公元前101年至公元25年新疆的屯垦 5二、魏、晋、南北朝的屯垦 5三、元、明、清时期的屯垦 6四、民国时期的屯垦 7第二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产生及发展 7一、新疆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 8(一)国内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8(二)国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8(三)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农村极端贫困 9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 9(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 10(二)新疆建设兵团成立前的生产活动 12(三)新疆驻军整编 成立生产建设部队 13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 14创建国营农场时期 15(二)大发展时期 16(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16(四)农垦总局时期 17(五)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与振兴 21第三章、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作用 21一、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充分发挥了建设大军的作用 22二、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2(一)兵团承担着重要的维护稳定的职能 24(二)兵团是构筑国防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24(三)兵团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态的体制机制 25三、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充分发挥了铜墙铁壁作用 25(一)兵团的开发建设使新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26(二)兵团的发展壮大,能够为国防军提供有力的后勤补给保障、后备力量支持 27(三)兵团与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和亦兵亦民的形式,有利于联系军队和各族群众 28第四章、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28一、新疆兵团屯垦戍边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与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8二、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成功探索 29三,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创造出了辉煌而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0四,新疆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30第五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性质 31第六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机构设置 32附 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垦区分布示意图 34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新疆历代屯垦沿革 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随着疆域的不断拓展,在新开辟的边疆地区进行屯垦就成了历朝历代守边固边的重要国策。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民国2000余年,相沿至今。屯垦事业有兴有衰。对屯垦事业的评述,毁誉兼有。纵观两千多年的屯垦史,凡屯田兴,西域兴,边疆就迅速得到发展,经济繁荣,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团结就加强,边防巩固,祖国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当屯田废弛的时候,边境就不安宁,甚至产生分裂祖国统一的封建割据政权,往往招致强敌入侵,经济凋零,生灵涂炭。 一、公元前101年至公元25年新疆的屯垦 “屯垦”的本义是指军队在屯营的地方开荒种地。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国家通过驻扎军队和安置居民,大规模地开垦荒地和从事各种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公元前101年,西汉驻军在仑台(今轮台)、渠犂(今库尔勒)两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领护,统领和保护这些地区屯田事宜,以解决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公元前68年—公元前62年,西汉相继派兵车师交河,设置戊己校尉专司屯田。公元前60年,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立都护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总领天山南北两道。从此西域正式划入祖国版图。当时,屯田遍及西域各地。仑台、渠犂、焉耆、龟兹(今库车)、车师前(吐鲁番西)、楼兰(今罗布泊周围)、伊循(今若羌县东米兰)、姑墨(今阿克苏)、赤谷(今乌孙国都、今伊塞克湖东南)等地都是重要屯田区。西汉时期屯田近70年中逐渐形成都护、戊己校尉、曲侯和屯长四级组成的管理体制,直属中央大司农管理。屯田士卒达2万余人,屯垦约50万亩。每个屯兵平均种地20亩,屯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由国家供给,劳动产品全部交官府。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国建立新朝后,实行民族歧视、残酷镇压的政策,西域大乱,屯垦事业中断。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再通西域,沿袭西汉成例,继续设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管理西域。以“军屯”为主,有少量’犯屯”。规模小,人数少。约5000人,屯垦约10万亩。先后在伊吾卢(今哈密西)、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柳中(今鄯善县的鲁克沁一带)、楼兰、疏勒(今喀什疏勒县)、且固城、高昌壁(今吐鲁番城东的阿斯塔纳附近)、精绝等地屯田。 二、魏、晋、南北朝的屯垦 在此后,魏晋南北朝近400年内,中原政治势力此消彼长,较之一统天下的两汉政治局面,衰弱得多。因此,对西域的管理也相对削弱。但对西域遣官设职,推行中央政令却从未中断。西域各地方政权,仍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贸易关系或贡使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积极组织军民屯田。魏晋时期西域的屯田主要是军屯。隋代,隋炀帝即位后积极经营西域,于公元610年设伊吾郡,在伊吾屯田。 唐朝在西域的屯田始于公元630年,到公元791年吐蕃攻占西域时停止,历经161年。唐朝屯田以军垦为主。有军就有屯,在11个屯田区中,有7个是西域战略要地,主要分布于伊州(今哈密地区)、西州(吐鲁番地区)、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乡)、于阗(今和田附近)、庭州(今吉木萨尔县一带)、轮台(唐轮台、乌鲁木齐南部乌拉泊古城)等地。东起巴里坤,西至楚河畔,南到昆仑山,北至准格尔,屯田遍及天山南北。唐代设置支度营田使专管西域屯田,西域屯田出现繁荣局面。 三、元、明、清时期的屯垦 唐朝衰弱之后,以至五代、两宋时期西域屯田相继衰微结束。元代西域屯田达20年,军屯与民屯并举,开垦荒地约150万亩,不但恢复和发展了西域的农业生产,而且解决了军队的粮食供给,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对巩固边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因撤出军队,屯田遭到破坏。以至明代逐渐废弛。主要分布于哈密力(哈密西北)、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腾竭儿(今阜康)、亦里黑(今伊宁)、曲先(库车)、可失哈尔(今喀什)、翰端(今和田)等地。有屯军2万余人,屯民3.7万户,屯田6.6万余公顷。 1725年清朝就在哈密、巴里一带组织军队屯田,为进行统一新疆的战争提供了大量军粮和驼马。新疆统一后,清政府即在天山南北大力推行屯田。屯田方式有军屯、民屯和“犯屯”三类。“军屯”由驻防各地的绿营兵和部分八旗兵进行。屯兵每人种田20亩(实际往往超过此数),官府提供农具、耕畜、籽种,按月发给粮饷。屯兵每年交粮12-18石。“民屯’由陕、甘一带迁来的汉、回百姓和新疆维吾尔族人(从事。陕、甘一带来的百姓,官府先借给农具、耕畜、农具、建房银和口粮,分三年偿还。每年按亩缴纳屯租8-9升,约为亩产的十分之一。对维吾尔族农民(“回屯”或“维屯”),以百户为单位进行安置屯田。耕地面积以播下的种子数量来计算,每户200-300亩,每户每年交粮16石。“犯屯”又称“遣屯”、“流屯”,是指内地罪犯流放到新疆进行的屯垦。每人得田12亩,籽种、耕牛按军垦的半数拨给,每年纳粮6石,超者奖,不足者罚。屯犯可以带家属,轻罪者经过3-5年,重罪者经过10年的勤恳劳动,可以在新疆落户,转为民屯。清代的屯田范围遍及南北疆,共经历195年。屯田分布在东疆地区的巴里坤、哈密和吐鲁番。北疆地区的木垒、奇台、吉木萨尔、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晶河(今精河)、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和阿勒泰、伊犁。南疆地区的喀喇沙尔(今焉耆尔)、新平(今尉犂)、卡克里克(今若羌)、库车、阿克苏、乌什、巴尔(今巴楚)、喀什葛尔、叶尔羌以及和田等地。 1840年以前,清代前期在新疆共有屯丁12.67万人,屯田20万公顷。1840-1850年,布彦泰、隆迎阿任伊犁将军,新疆屯垦掀起第二次高潮,先后垦荒地83万公顷。1864年后新疆爆发战乱,浩罕国阿古柏和沙俄乘机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屯垦事业遭到毁灭性破坏。公元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4年建立新疆省后,左宗棠、刘锦棠大力倡导民屯。新疆第一任巡抚刘锦棠根据新疆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新疆屯垦章程》,鼓励各族军民进行屯垦。清朝在新疆的屯垦事业出现第三次高潮。屯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统一。 四、民国时期的屯垦 民国时期。1912-1928年,杨增新统治新疆,发展民屯,使新疆耕地由70.3万公顷很快增加到80.1万公顷,基本解决了全疆军民衣食问题。1928——1933年,金树仁统治新疆,屯垦遭到极大破坏。1933-1944年,盛世才统治新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下,兴修水利、创办农场、举办民屯、组织军队屯田,使耕地有了较大的增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1944年下半年开始,新疆烽火四起,农民流离失所,土地大批荒芜,农垦萎缩,农场解体,屯垦事业再次衰落。 纵观新疆历史,可以得出一个规律:屯田兴,新疆宁,屯田废,新疆乱。屯垦能为戍边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而戍边又为屯垦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二者结合,形成了良性互动。 第二章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产生及发展 一、新疆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于23日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崩溃。接着,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华南、西南、中南和西北广大地区进军。西北战场上,第一野战军于5月下旬攻占西安,会同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十九兵团继续西进,于8月26日攻克兰州,9月6日攻占了西宁。23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银川。至此,西北已经解放陕、甘、宁、青四省。9月29日,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绥远宣告和平解放。这样,人民解放军兵临玉门关下,直叩新疆大门。1949年9月25日,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隆隆炮声中,新疆国民党军队在陶峙岳将军率领下发布起义通电,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接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宣布“自即日起,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竭诚接受毛主席之八项和平声明与国内和平协定,全军驻守原防,维持地方秩序,听候人民军事委员会及人民解放军总部之命令”。26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发布省政府起义通电,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归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8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给陶峙岳、包尔汉及新疆军政起义人员发来电报,表示嘉许,希望他们“团结军政人员,维持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并和现在准备出关的人民解放军合作,废除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实行新制度,为建设新新疆而奋斗”。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六军十万官兵一路西进来到新疆,与通电起义的陶峙岳部整编为新疆军区,扫除战乱,建立人民政权,拯救各族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新疆通过和平方式获得了解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避免了一场严重的流血战争,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维护了社会秩序,为新疆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全疆各族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热烈庆祝。但是,国民党反动派遗留下来的土匪、特务和起义部队中的少数顽固分子,不甘心失败,进行种种破坏活动,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和平起义后的安定局面。 (一)国内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1949年9月28日深夜,驻哈密178旅533团部分官兵在国民党特务及反动军官煽动下,抢劫了国民党中央银行哈密分行金库,劫走库存金银12箱,以及兰州运来的黄金1.6万余两。在此之后,鄯善、吐鲁番、焉耆、库尔勒、轮台、库车等地先后发生叛兵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残害人民的严重事件。同时乌斯满、尧乐博斯等一些地方反动势力趁机煽动叛乱。 (二)国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国内外敌对势力,极端仇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驻迪化领事馆副领事马克南,秘密勾结惯匪乌斯满,策划乌斯满匪帮联合骑七师少数反动军官组成反革命武装,公开反对解放军,建立封建宗教政权。马克南在离开新疆时,曾说:“共产党的军队,好进不好出。我要亲自看到他们一个一个渴死、饿死,葬身于黄沙旷莽之中” (三)社会经济十分落后,农村极端贫困 刚进入新中国的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以1980年不变价计),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 广大农村极端贫困,平均每3户农民仅有1头耕畜,9户农民1辆木轮车,2户农民1把坎土曼。1949年全疆粮食总产8.48亿千克,人均占有粮食195.7千克,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所剩无几。从内地调运或从苏联进口粮食,要么运费高,是粮价的8-10倍,要么必须动用大量的外汇。这对刚刚诞生的新政权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就地解决20万军队所需的10万吨粮食,保证城镇居民的供应,并把旧政府的4.5万多人包下来,绝无可能。当时新疆军区每月派飞机去北京运一趟银元,购粮以供军用。即便如此,国家对新疆部队的供应也极为有限。1950年仅1-4月,按供给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欠供经费达22236万元。北疆部队13.5万人,军马2.9万匹,于1950年1月粮料处于半供状态。所以,经济问题是当时新疆存在的首要问题。 鉴于此,毛泽东借鉴历史经验,要求军队屯垦戍边,确保新疆长治久安。 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事业奠基时期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由来 新疆建设兵团成立于1954年10月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军和第六军的大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的全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的大部组编而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前身是湘赣苏区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1944年10月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于1946年秋返回延安,与独立四旅组成第二纵队(后独立六旅归二纵队建制),次年3月西渡黄河。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6月,归一野一兵团建制,出色地完成了自卫反击、解放大西北、进军新疆和西藏阿里的光荣任务。 1946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后改称第六军,由新四旅和教导旅组成。新四旅前身是1927年黄(安)麻(城)起义组建的光山独立团发展的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后与一方面军的三十九团合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参加过“百团大战”。教导旅的前身是中央苏区红军的一部,参加了创建和保卫中央苏区诸战役和长征,还有一部分是陕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后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开辟根据地的斗争。后一二九师七七一团等3个团赴延安组成新四旅,晋察冀、冀鲁豫的劲旅到边区,组成教导旅。 第六军先后参加了保卫延安等重大战役,解放西安,攻克兰州。1949年11月由二兵团转隶一兵团建制,由王震司令员、徐立清政治委员率领进军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部起义部队于1949年12月7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新疆三区革命民族军于1949年12月20日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一兵团从二、六军中抽调大批优秀政工干部到二十二兵团和五军的军、师、团中,建立起各级党委会和政治工作机构及制度,加强了二十二兵团和五军党的工作和部队建设。 1949年9月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部和新疆省政府分别通电和平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尔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驻新疆各地区。1954年10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大部。六军一部、五军大部、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成立 新疆建设兵团。新疆的屯垦事业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二)新疆建设兵团成立前的生产活动 新疆和平解放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问题。当时新疆驻军近20万人,一年所需粮食约10万吨。号称面积中国第一的新疆,却无力供应。熟读中国历史的毛泽东及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战争年代就积累了军队进行生产建设的经验。1949年12月25日,毛泽东发出《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决心在全军立即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部队粮饷问题。 白手起家,执行新疆军区大生产命令。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于1950年1月21日发布命令: 一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即使因机关业务关系,不能全部参加劳动生产,亦得自己动手参加本单位种菜,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 二全新疆部队19.3万人,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者、辎重汽车兵团、挽马、骆驼、运输等部队,军工部工厂职工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 三除由苏联购买双挽犁1.5万个,坎土曼5万把、铁钯5000个外,其余农具,均由各部自行准备。 四棉种由苏联购买10万千克,粮食种子则由食粮中开支,准予实报实销。 五王震同志在财经委员会上根据上述生产建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命令的报告,予以批准,随同命令同时公布。我们在春耕夏耘秋收时期分赴各地检查。各部业已学习过毛主席去年12月5日文告,希望各部订出自己的生产计划,互相帮助,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命令要求:“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当年“开荒种地4万公顷”。遵照命令,1950年,驻疆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各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在野兽横行的雪山深谷,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铺路,盖房建场。初入垦区,没有住房就住苇棚和地窝子,没有碾子和石磨只好煮麦粒和玉米粒充饥。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耕畜就人拉犂,缺少种子,就节约(每人每天100克)口粮。共有11万军人投身开荒种地的大生产运动。当年开荒播种5万多公顷,收获粮食3427万千克,棉花37.85万千克,油料186万千克,瓜菜2254.5万千克,年终存栏牲畜18万头(只)。全军粮食自给7个月,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1年部队播种面积增加,收获粮食比上年增长35.4%。1952年播种面积扩大到10.8l万公顷,比1950年增加近1倍。这样,不仅改善了部队生活,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负担,使部队在新疆站稳了脚跟。实践证明,解放军不仅会打仗,在生产战线上也是一面旗帜。 节衣缩食,奠定新疆现代工业基础。驻疆部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同时还节衣缩食,兴建了新疆第一批现代工业企业。 解放前,新疆的工业异常落后,一斤铁,一斤钢,都生产不出来。为了改变新疆工业落后面貌,驻疆解放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国家支付的一部分军费作为建设资金投入。但还是差很多。王震将军号召全体指战员节衣缩食,积累资金,以支援新疆工业建设。王震的号召,干部战士热烈响应:每年(2套)军衣节约 l套,2件衬衣节约1件,一年发1套棉衣改2年发1套,鞋、袜自备,帽子去掉帽檐,衬衣去掉翻领,军衣口袋由4个减为2个,并从粮食、菜金、马饲料、杂支、办公费用等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援工业建设。1950—1951底年参加集资指战员达90%以上,资金数额占两年工业建设总投资的80%。创建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兴建的项目有: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即后来的十月拖拉机厂)、新疆机械厂、八一面粉厂、木工厂等10多个工矿企业。同期,生产部队为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 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驻疆部队将开垦的3.67万公顷耕地无偿赠给各族群众,把节衣缩食兴办的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新疆省政府。计有:七一棉纺厂、苇湖梁火力发电厂、八一钢铁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六道湾露天煤矿、八一面粉厂、乌拉泊水电站、肠衣厂、陶瓷厂、被服厂、毛巾厂、水磨沟发电厂、肥皂厂、水泥厂等19个企业和618辆汽车以及市、镇军人合作社(含商品2000多万元),随厂干部、战士达10797人。 培养建设人才,成立新疆军区八一农学院。1952年,新疆军区在第二步兵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学校,毛泽东亲自给学院取名“八一农学院”。当年8月1日开学。涂治任院长。从内地省(市)大专院校和新疆农业技术人员中选调了63人到校任教。学生全部从部队官兵中选送。设置农业、农经、森林、畜牧、水利5个系。当年招生804名。1954年兵团成立后,学院交兵团管理。兵团副政委张仲翰兼任政委。1956年,政治部干部部在《高等教育事业的计划》中提出了扩大八一农学院,增设本科专业。 1954年-1957年兵团累计投资613万元扩建八一农学院,并将原来的三年制专科改为四年制本科。1957年11月,八一农学院交自治区,受国家农垦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 (三)新疆驻军整编 成立生产建设部队 1952年2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部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将驻新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二军、六军大部,五军一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编为生产部队。分别整编为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1个运输处,共约15万余人,担负屯垦戍边任务。 生产部队各师的领导人及驻地如下: 一兵团二军第五师编为农一师,驻阿克苏;师长任晨,政委贺劲南。 一兵团二军第六师编农二师,驻焉耆;师长,刘克明,政委,阳焕生。 五军第十四师编为农三师,驻伊犁;师长尼基金,政委,伊敏诺夫。 五军第十五师编为农四师,驻新源;师长冯祖武,政委胡天勋。 一兵团六军第十六师编为农五师,驻哈密;师长任书田,政委陈晓岚。 一兵团六军第十七师编变为农六师,驻五家渠;师长郑云彪,政委苟成福。 二十二兵团九军第二十五师编为农七师,驻沙湾县炮台;师长刘振世,代政委史骥。 二十二兵团九军第二十六师编为农八师,驻石河子;师长罗汝正,政委鱼正东。 二十二兵团第第二十七师编为农九师,驻焉耆;师长傅志华。 二十二兵团骑兵第七师编为农十师,驻绥来县小李庄;师长林海青。 二十二兵团骑兵第八师编为工一师,驻石河子;师长王季龙。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 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新疆生产建设部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有必要成立一个统一领导新疆生产建设部队的领导机构。1954年10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的广大指战员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军序列,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王恩茂在兵团成立大会上说,的兵团基本任务就是:领导部队加速完成国营农场建设,更大地发展农业生产,以适应兰新铁路修通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供应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粮食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并能逐年增加支援内地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他工业原料。同时,兵团要有力地帮助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促进新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陶峙岳任第一任司令员,王恩茂任第一任政委(兼);程悦长、赵锡光为副司令员,张仲翰任副政委;陶晋初为司令部参谋长,王季龙为政治部主任。司令部驻乌鲁木齐市。当时下辖10个农业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其中官兵10.5万人。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初期,党政工作受新疆军区和新疆分局领导,生产管理工作受新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1956年6月,中国农垦部成立,王震任部长,兵团副政委张仲翰是副部长之一。“1957年1月起,新疆兵团脱离了军队系统,已不属于正式军队系列,而变成了国家的农垦企业”。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垦区,受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重领导。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新疆屯垦事业由原军垦农场开始逐渐转变为正规化国营农场,正式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企业化经营性生产代替原军队自给性生产,按照企业化生产进行管理,加强了对生产的领导,使兵团的各项事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截至1956年12月底,兵团指战员全部办理复员转业手续,并从1957年7月起实行工资制,取消供给制,实现了向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转变。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兵团广大干部职工遵照毛泽东主席“不与民争利”、“为新建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教导,以顽强的意志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沿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原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产基地。 (一)创建国营农场时期 科学管理,扩大职工队伍。从1954年起,兵团先后从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甘肃、江苏、上海、天津等地招收大批知识青年、支边青壮年、接收大批转业复员军人和各类自动来疆人员参加兵团建设。不仅减轻了国家的就业压力,改善了我国人口布局,而且给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至1960年末,总人口已达72.41万人,为1954年兵团成立时的4.l倍。新疆兵团成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织形式,为吸引迁移人口、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也为新疆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年共规划新农场44个,此后又用2年时间,把已建成的36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把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进一大步。 (二)大发展时期 1958-1966年,是兵团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兵团广大干部和职工创造了第一次辉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上奠定了兵团现有的规模和战略格局。 1958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如火如荼,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重点开发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共开垦新荒地56.67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107个。 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根据党中央“全党动手,兴办工业”的号召,决定因地制宜积极兴办工业。当年积极筹建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织厂等现代工业企业。到1958年底新增各类企业110个。到1959年兵团新建企业132个,其中现代化企业37个。1960年工业总投资达7548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至年底,全兵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43个,工业总产值达60149万元,比1957年增长2.5倍。这个时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 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按照农、轻、重的次序调整了兵团各行各业的关系,压缩了基本建设投资,纠正了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撤销9所学校,对39家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坚决执行中央“农业第一,粮食第一”方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经过调整,从1963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1/3,达97669万元,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兵团在全国农垦系统中已成为最大的农垦组织。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务业稳步前进,科教文卫体欣欣向荣,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个队任务全面承担的积极发展态势,“经济建设,安定团结,维护统一,民族团结”四个力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兵团业绩受到新疆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兵团秉承不和当地百姓争利、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的宗旨,仅1964-1966年底,兵团还帮助新疆58个县(市)的87个公社进行“五好农村”(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号居民点)的规划建设,共投资2393.95万元,完成99个项目,勘测土地56.8万公顷,建设条田116.3万公顷,修建水泥和卵石渠道91公里,水利建筑物2066座,公路296千米,修建民房26340平方米,派出长年驻社干部752人,培训技术人员2097名。有效促进了兵团与地方政府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兵团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各项事业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1974年兵团人口和职工大量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生产连年下降,财务连年亏损。“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兵团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3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1975年10年累计经营亏损7.94亿元。1974年粮、油、肉不能自给,吃返销粮1695万公斤。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加上其他因素,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各师番号。1975年5月24日,自治区党委决定成立新疆农垦总局,11个地、州相继成立农垦局。根据中央文件的规定,自治区农垦总局的职能和任务是;主管全疆国营农场的业务工作。各师的机关并入所在地、州机关。成立地、州农垦局,主管地、州范围内的国营农(牧)团场的工作。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四)农垦总局时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成立后,原来隶属于兵团主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为农垦职工生活服务的2个汽车团、10个汽车营以及5000余辆汽车、21个拖拉机修配厂、机械厂,132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和原兵团、各师物资供应、商业、粮食、勘测设计、科技、建筑工程部门和所有大中专院校、垦区医院、通讯线路等全部对口移交地方。兵团原来形成的一套为农牧业服务的体系便被拆散。物资供应和基本建设投资大量减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1976年有18个农垦团场被下放到县,有的被拆散后下放到公社。干部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也发生了改变,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强烈不满。不仅如此,还撤销了为保卫边疆而建立的400多个武装值班连队。引起人们的混乱。场、社关系紧张,生产下降。亏损更加严重。兵团屯垦戍边、发展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削弱。加上政策失误,新疆各地,尤其是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地区多次发生群众闹事、民族纠纷,甚至是反革命暴乱事件。这直接威胁着祖国西部的国防安全和国家统一。因此,尽快恢复兵团,就成了发展新疆经济、维护边疆稳定的迫切需要。 1975—1977年,农垦总局所管理的农牧团场,除原兵团移交地方的农牧团场外,又增加了44个地方国营农场。由于多种原因,农牧场总数虽然增加了,但生产水平却下降了。仅1976年全疆农场共亏损2.6亿元,金额占全国农场亏损的一半,是全国农场亏损最多的一年。事实证明,撤销兵团体制不利于农垦事业的发展,不利于新疆的开发和建设,不利于保卫新疆的安全,不利于场、社团结和民族团结。 1978年2月,国务院决定将“黑龙江、新疆、广东、云南四省区的垦区,改为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和省区双重领导,以省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这四个垦区的“基建设投资和国家统配、部管物资,以及化肥、农药、油料列入国家计划,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直接供应”。这样断了线的供应渠道得以恢复,保证了国营农场的正常生产。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使新疆农垦得到恢复和发展。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9.23万吨,比1977年增长48%;棉花总产5.25万吨,比1977年增长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近18亿元,比1977年增长138.9%,每年平均递增24.3%。 (五)生产建设兵团的恢复与振兴 1978年,国家农垦总局派出工作组,对新疆农垦总局的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恢复新疆建设兵团的建议。1981年,时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4次赴新疆调研、考察,再次向中央提出恢复新疆建设兵团的建议。1981年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政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必要性,做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8月,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一行到新疆视察工作时,就恢复新疆建设兵团的问题,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认为恢复新疆建设兵团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见过慎重研究,于1981年9月22日向中央写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报告从战略考虑,提出恢复新疆建设兵团的三大好处:一是有利于巩固国防,二是有利于加快新疆的经济文化建设,三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恢复新疆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兵团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兵团恢复以来,是兵团事业的振兴时期,也是兵团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兵团恢复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维护新疆稳定,发展新疆经济的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公、检、法及其他政府工作,都由自治区领导。生产业务工作,包括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等,作为农垦部直属企业,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的国民经济计划,成为自治区经济规划的一部分。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的权限审批。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军事工作归乌鲁木齐军区领导。并按照中央的要求,以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保持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形式,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恢复组建十个农业师和三个农场管理局,连同建筑工程师、公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共有18个师级单位。兵团和师设司令部、政治部、纪律检查委员会。1983年中央批准兵团成立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局(处)。 这时兵团拥有221万人,其中职工92.5万人;耕地面积90.7万公顷,播种面积73.61万公顷。粮食总产92.3万吨,棉花总产5.25万吨,油料总产5万吨,甜菜总产24.76万吨。牲畜年终保留头数271.54万头。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 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12个师级单位。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10个,农场管理局3个,建筑工程师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16个。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兵团加速农垦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促进经济发展。1979年起,国家改变了对国营农场统收统支的财务制度,开始实行财务包干。克服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1983年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农七师耿千里家庭农场。1984年兴办了6万多个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体制。取消了农工的等级工资制度,结束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了收入和效益挂钩的新的分配制度。划给职工家庭宅基地3.1万公顷,户均0.13公顷,发展庭院经济。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依托科技,振兴兵团。从1999年起,兵团率先在国内实施的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及田间作物生长与环境动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农业精准技术,总体居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兵团的棉花、小麦、瓜果良种培育,以及工业、建筑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等都取得丰硕成果。刘守仁院士主持选育的军垦细毛羊、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等研究成果创造着和正在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7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兵团工作。批准兵团对外可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公司,享受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的各项政策。2000年11月,中央又批准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哈密农场管理局和和田农场管理局分别更名为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二师、第十三师和第十四师。这些政策措施为增强兵团屯垦戍边实力、提高兵团在全国的地位、更好地发挥保卫和建设新疆的作用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组织保障。 2004年兵团党委出台了《关于深化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及三个附件,即“1+3”,2005年兵团党委又下发了“1+3”补充文件,制定了以“土地承包经营,产权明晰到户,农场集中采供,产品订单收购”为主要内容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这次改革的重大成果是解决了兵团的特殊体制,先进的大农业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接轨。 工业调整结构,推行了企业厂长(团长、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国家管理机关与企业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关系变成了合同管理。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搬掉了干部的“铁椅子”,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兵团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并举、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独立的特殊组织。根据国家关于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兵团实际,坚持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积极实施结构优化、外向带动、科教兴兵团和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战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特色和创汇农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提高兵团综合实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而奋斗。 第三章、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担负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兵团成立以来,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实践历程中,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做出过明确的要求。赋予兵团屯垦戍边执行战斗队、生产队和工作队的“三个队”的任务;要求兵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做新疆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稳定新疆和巩固祖国边防的“四个模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新疆兵团更好的发挥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的“三大作用”,在新时期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 一、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充分发挥了建设大军的作用 兵团的实力需要通过屯垦得到增强,兵团的作用需要通过戍边得到发挥。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任务的同时,对新疆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创了新疆现代化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明显;创建了新疆的现代工业,为新疆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兵团发挥了屯垦戍边的建设大军作用,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新疆和平解放时,工业总产值9 800 万元,其中手工业产值占92.8%。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驻疆部队节衣缩食创办了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推动新疆商业流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上个世纪50年代初,驻疆部队还把自己创办的“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包括人员、设备)全部无偿移交自治区政府,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兵团恢复后,相继组建了兵团商贸集团公司、兵团物资集团公司、兵团供销合作总公司等大型企业,有效促进了新疆商业流通和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到2010年兵团生产总值增加到751亿元,占自治区的15%,已经有新天国际、青松建化等14家兵团控股的企业先后上市,给新疆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现在兵团拥有工业企业4 763 家。形成了煤炭、电力、纺织、轻工、食品、造纸、皮革、机械、化工、建材、医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繁荣新疆经济,改善国家工业发展的布局做出了贡献。 兵团的前身人民解放军进疆伊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垦荒活动。兵团成立后,继续向沙漠要耕地,在新疆两大沙漠周围和千里边境沿线建起了一个个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体系。50 多年来,兵团在大漠戈壁、亘古荒原,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等军垦新城,建起200 多个富有军垦特色的小城镇,176个农牧团场,遍布天山南北。新疆成为国家重要的棉、粮、油和甜菜生产基地。有效地改善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布局,加快了新疆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了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维护新疆稳定和国防安全,是兵团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我国最靠近国际政治、宗教势力交汇中心和国际“热点”多发地区的省区。近代以来,境外敌对势力极力在新疆做文章。长达几千公里的边境线,又远离内地、交通不便,不仅使得单纯依靠军队守卫边疆成本浩大,也难以应急和周全。新疆这种特殊的区情,使得新疆需要一支亦兵亦民,熟悉本地情况,平时以生产为主,有事时能“召之既来、来之能战”的特殊组织,以分担一部分国防军的任务。兵团是一个准军事组织,是一支强大的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每当“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同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分子相互勾结,相互呼应,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制造事端,并由此引发局部地区社会动荡时,兵团都能够通过本身具有的组织优势和“以民治乱”的特殊形式,平息事态,控制局势。起到稳定社会、稳定大局和稳定人心的作用。 (一)兵团承担着重要的维护稳定的职能 兵团特殊的组织形式,适应了巩固西北边防的需要。50多年来不论是承担中印、中苏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任务,还是与国防军同守边防线、巩固祖国西北边防、减轻国家负担,都起到了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面对“三股势力”和西方敌对势力危害新疆稳定的活动,不论是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中,还是在20 世纪90 年代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反渗透活动中,兵团总是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分裂活动不可逾越的屏障,有效地维护了新疆的稳定,为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鉴于境内外“三股势力”猖狂的破坏活动,1997年党中央决定:及一步加强兵团内部武装力量的领导,由新疆军区一位副司令兼任兵团副司令,从转业军人中选调一批优秀的干部,加强兵团的师和团一级领导力量。1998年,根据解放军四总部通知,兵团军事部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所属15个师局人武部由整团级调整为副师级,以加强兵团民兵建设,提高军事素质,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新疆与8 个国家接壤,有5 400 公里国境线,边防巩固是新疆稳定的重要保障。兵团边境团场的民兵常年在边防线上从事生产活动,是人民军队的特殊“耳目”。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等显著优势,可以把发生的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政治损失。兵团始终坚“兵”的特点,寓兵于民,劳武结合,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戍边任务。 1962 年“伊塔事件”发生后,遵照中共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兵团承担起维持治安、劝阻边民外逃、对边民外逃遗留下来的农牧业生产和基层工作实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的艰巨任务,在沿边境地区有计划地、迅速地建立了边境农场带。50多年来,兵团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特殊作用。兵团始终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高举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维护法律尊严的旗帜,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新疆历次重大军事和政治斗争中,在抢险救灾、执勤巡逻、平息突发事件、制止动乱、打击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中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兵团还承担着内地省市重刑犯的看押改造任务。兵团民兵经常协助公安部门抓捕犯罪分子,追捕越狱逃犯。为新疆地区和全国的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二)兵团是构筑国防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有助于形成维护稳定的强大机制,为国防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生产建设兵团与驻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地方各族人民共同构筑了国防安全屏障,维护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兵团在历次重大政治斗争中始终冲在最前列,20 世纪50 年代初,剿匪平叛,迅速稳定了新疆局势。在“1990年4月阿克陶县巴仁乡发生反革命武装暴乱、1997年伊犁2月5日骚乱事件、1989 年5月19日乌鲁木齐发生骚乱事件中,兵团武警和民兵都迅速出动,平息了事态。组建民兵防暴分队,出色地完成了重要目标的警卫任务,受到军委总部的表彰。” (三)兵团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态的体制机制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起,兵团除积极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外,还执行一定的援外任务。1959 年至1961 年,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内地各省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兵团曾向灾区人民支援粮食、种子等物资。1965年以后,兵团抽调各级干部和业务骨干,支援内地有关省区发展农垦事业。 从1960 年开始,兵团执行国家交给的援外任务。1960年3 月至1965 年11 月,支援越南创办8 个军垦农场。1965年8 月至1981 年7 月,支援坦桑尼亚建立两个农场和两个农业项目。1968 年6 月至1978 年5 月,支援巴基斯坦修建喀喇昆仑公路。1978 年9 月至1991 年1 月,支援索马里建设费诺力稻谷农场。1960 年至1984 年,兵团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3 个国家,派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1.17万人次,提供3 个农场的成套设备项目,5 个技术合作项目和所需工程技术人员的对外援助,圆满完成了土地规划、开荒造田、水利水电、房建通讯、道路修筑等建设。1987 年4月至1988 年8 月,兵团工一师还支援斯里兰卡,承包了哈威利农田水利工程。兵团技术人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战胜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援外任务,赢得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和赞扬。兵团人不仅以自己的奋斗与牺牲换来了祖国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宁,更重要的是还在国际上为祖国赢得了光荣与尊严。 三、兵团在新疆屯垦戍边充分发挥了铜墙铁壁作用 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兵团的特殊作用。1954 年新疆团的成立,就是因为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而决定的。胡锦涛同志指出: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基地。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而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起着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作用。 (一)兵团的开发建设使新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兵团的开发建设,能够稳定边疆、充实边疆,使新疆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进而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防御态势。 完善的屯垦戍边战略布局,使屯垦戍边成为国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驻新疆部队最初的屯垦戍边活动是从驻防之地的大生产开始的。随着部队整编和兵团的成立,屯垦区域的部署和规划主要根据国防安全
本文档为【兵团屯垦戍边史(修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7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M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02
浏览量: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