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门酒肉臭”的“臭”字音义

“朱门酒肉臭”的“臭”字音义

举报
开通vip

“朱门酒肉臭”的“臭”字音义唐剑锋 (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7) [摘要]杜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对于其中“臭”字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迥异。有理解为“腐臭”的,有理解为“香气”的,也有理解为“气味”的。到底孰是孰非?笔者提出拙见,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9-0045-01 应该说,上述理解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证据。但要依据原诗的诗意以及当时社会大背景,将“臭...

“朱门酒肉臭”的“臭”字音义
唐剑锋 (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新疆喀什844007) [摘要]杜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对于其中“臭”字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迥异。有理解为“腐臭”的,有理解为“香气”的,也有理解为“气味”的。到底孰是孰非?笔者提出拙见,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9-0045-01 应该说,上述理解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证据。但要依据原诗的诗意以及当时社会大背景,将“臭”理解为气味甚至“香气”应为不妥。他们将“臭”解释为“气味”、“香味”的理由是:酒肉在寒冷的天气中是不可能腐臭的;而酒不存在腐烂发臭的可能;豪门大宅内也不可能让有腐烂发臭的气味弥漫大院,甚至飘出朱门大宅之外;另外,有《汉语大字典》为证;有《周易》、粤方言为证。若凭上述几大理由证明“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就是气味(香气)义,笔者认为是偏颇、错误的。他们的看法,看似有理,实则大谬。因为他们对“臭”字的理解缺乏应有的历史观,同时也违反了语言的社会性原则。 有人说:“此诗是天宝十三年十一月写作的,酒肉在这种寒冷天气中是不可能腐臭的。从‘路有冻死骨’一句可看出天气的寒冷,既然天寒地冻‘冻死人’,就不可能有‘酒肉腐臭’。”初看上述观念,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牵强附会的痕迹。据一般常识知道,肉在寒冷天气中虽不容易腐臭,但不是“不可能腐臭的”;再冷的天气,如果将肉放置时间过长,也是会变质发臭的。在寒冷的冬天,在酒肉不易腐臭的季节里,而“朱门酒肉”却“臭”了,这更足以说明朱门酒肉之多,摆放的时间之长,也更能揭露出社会上层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下层穷人却流落街头因冻饿而死,这就更能衬托百姓之苦,更能显示当时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危机严重的现实。 如果忽视中国的白酒历史,简单认为酒不存在腐烂发臭的可能,酒是愈陈愈香不会腐臭,其看法更是主观臆断。据史料反映:中国的白酒(即蒸馏酒)起源很晚。有认为白酒起源于唐代的,但因论据不足,故不可信;而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确切记载,中国的白酒应起源于元代。《本草纲目》曰:“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1]这就是说,唐宋时代还没有经过蒸馏的高度白酒,只有一种形似今天的醪糟酒,因其颜色浑浊、发黄,故多称黄酒。这种酒易变质,不宜长期保存。所以,古代一般选用冬天酿酒,夏天酿造的酒要尽快喝掉或卖掉,否则,就会变质发臭。因此,在古代的文献中,经常会出现“酒败”、“酒酸”的说法。如《孙子新书》:“楚庄攻宋,厨有臭肉,樽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败酒”就是指腐败变臭的酒。又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卖不出去),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酒酸”全是因为他家养的一条恶犬造成的。上述文献说明,唐宋以前的酒,变质发臭是常有的事。因此,唐·杜甫之“朱门酒肉臭(变质腐臭)”,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主观认为“豪门大宅内不可能整天臭气熏天”,这完全是一种望文生义式的曲解。显然,诗人杜甫在这里只是对封建权贵奢华生活的一种讥讽和鞭挞,在表达手法上只是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而已。这就好比今人说“铜臭”是一个道理。我们岂能认为那钱就真是臭的呢。 另外,今天的人们虽可引用《汉语大字典》中关于对“臭”的解释,但第一个解释①“气味的总称”,自然也包括了“臭味”之义。顾野王的《玉篇·犬部》:“臭,香臭揔称也。”这正说明“臭”字,不止有香味义,且有臭味义在内。就在《汉语大字典》“臭”字的这一词条里,还有第二个解释②“秽恶难闻的气味。《玉篇·自部》:‘臭,恶气息”第三条解释③“腐败、朽坏。《书·盘庚中》:‘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孔(安国)传:‘如水在水中流,不渡臭 败其所载物。’孔颖达疏:‘肉败则臭,故以臭为败’”[2]。可见,对“臭”错误的理解是以叶障目,只见“香”用,不见“臭”义。 其实,汉语词汇史的知识告诉我们,早在上古时期,“臭”字已开始引申为“难闻的气味”。如《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孔颖达《左传正义》:“虽积十年,尚犹有臭气。香气尽而臭气存。”另外,他还说:“既谓善气为香,故专以恶气为臭。”大约到战国末期,“臭”字就转指“臭气”。即便是在杜甫自己的笔下,“臭”字的“臭气”常用义也已经固定下来了。杜甫诗中用了3次“臭”字,除“朱门”句外,另外两次也都是用来表示“恶臭”之义。《遣闷》诗:“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疮。”杨伦《杜诗镜铨》注:“何云:臭即恒温所谓‘遗臭’。” 《驱竖子摘苍耳》:“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这是一联对仗句式。“臭”和“白”词性相对,“臭”显然不是表示“气味”的名词。[3]同时,在唐诗中,“臭”字有不少表示“腐臭”义的用例。例如张九龄《杂诗五首》“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孟郊《秋怀》“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韩愈《谴疟鬼》“求食欧(呕)泄间,不知臭秽非”。元稹《后湖》“臭腐鱼鳖死,不植菰与蒲”。白居易《问友》“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寒山《诗三百三首》“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很明显,在早于、晚于杜甫的诗人的诗句中有“臭”表示“腐臭”义的。 最后,有人还以《周易》中的文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比照,这是用今天粤语俗话中所说的“兰花臭,就是兰花味。广东的一种草,即臭草,有人称之为香草”,究其因,他们都只是想证明“酒肉臭”的“臭”是好的气味,可释为“飘香”,这也显得牵强。因为“其臭如兰”、“兰花臭”中的“臭”释为“香”,不是由“臭”字本身决定,而是由语境决定的。“臭”跟“兰花”连用,当然是可解释为“香”义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系联出“朱门酒肉臭”的“臭”字也只是“香味”义。很显然,此“臭”非彼“臭”,我们万不可如此套用。 另外,从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来看,杜甫诗句中的“酒肉臭”也不应该简单解释为“酒肉的飘香”。这样的理解,不但不符合杜诗的原意、不能反映杜甫所处的由盛及衰时代的社会实际,而且也使诗句本应表现出的那种对社会的愤懑、贫富对比的意味大打折扣,减弱了全诗本有的那种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总之,“朱门酒肉臭”中的“臭”,不应该读xiù,也不应简单理解为“气味”、“香味”;而应读chòu,只可理解为“香”的反义词。我认为“朱门酒肉臭”的本意应为朱门酒肉腐败变臭,“臭”字在该诗句中应解释为酒肉腐烂、发出不好闻的气味:义即恶臭(xiù)。
本文档为【“朱门酒肉臭”的“臭”字音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23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