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FreeKaoYan11人的毕生发展

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FreeKaoYan11人的毕生发展

举报
开通vip

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FreeKaoYan11人的毕生发展人的毕生发展 11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呆在家中。爸爸一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弛轿车,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的孩子们学习。 因为全家人没有时间一起交流谈心,我一旦做错了什么事就会受到他们的责备,而我即使做对了什么也得不到什么奖赏。你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闹点乱子,让...

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FreeKaoYan11人的毕生发展
人的毕生发展 11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呆在家中。爸爸一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弛轿车,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的孩子们学习。 因为全家人没有时间一起交流谈心,我一旦做错了什么事就会受到他们的责备,而我即使做对了什么也得不到什么奖赏。你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闹点乱子,让他们揍你一顿,至少这样能引起他们的些许注意…… 我的理想是创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我想看到自己10年后坐在教室中,当然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教室。我的意思是,这所学校不是注重如何在这个政治和经济环境中生存下去,因为现在的政治太差劲了,它注重的是如何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我学校的教师将享有同等地位--白人、黑人、西班牙后裔、中国人等等--因为它注重的是纯洁心灵、解放思想和肉体,而不是那些金钱游戏。金钱可以帮你买到豪华的奔弛轿车、宽敞明亮的豪宅,但如果你的心灵得不到满足,那么你仍然会感到失落。 以上是达利尔的话,他今年16岁,来自亚特兰大,是位非裔美国人。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幼年时的经历对他的人生理想所产生的影响。达利尔是如何发展成这个样子的呢?将来达利尔会如何发展呢?在这一章,我们将解释塑造一个人毕生生活的各种事件和因素。 假设你怀中正抱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那么请你预测一下,这个孩子在1岁时会是什么样子呢?在5岁时呢?在15岁时呢?在50岁时呢?在70岁时呢?在90岁时呢?你的预测肯定会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综合结果--这个孩子肯定能够学会一种语言,但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成为一位天才作家。另外,你的预测肯定对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考虑--如果小孩的父母都是才华横溢的作家,那么,你可能会预测这个小孩将来也会显示出文学才能;如果这个小孩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你也许会预测说,这个孩子将来的成就肯定会超过其父母。在本章,我们将着重讲述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对新生儿的生活进程做出系统预测。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发展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发现有机体怎样以及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对发展进行记录和解释。研究人员们对不同能力和机能第一次出现的时间阶段进行研究,观测这些能力是如何演化改进的。在这里,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心理机能、社会关系,以及人性的其他关键方面都是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间而发展和变化的。表11.1粗略勾画了人的一生的主要阶段。 在本章中,我们将概括性地讲述研究人员是如何记录发展,讲述他们用来解释时间进程中发展变化模式的理论。然后,我们将你的生活历程划分成不同的领域,分别描述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在本章前半部分,我们重点讲述生理、认知和语言发展。接着,我们把注意力转到一生当中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和个体在特定时间所面临的特定任务。现在,我们首先讨论一下研究发展的意义。 表11.1 毕生发展的阶段 阶段 年龄段 出生前 从受孕到出生 婴儿期 足月出生到大约18个月 儿童早期 从大约18个月到大约6岁 儿童晚期 从大约6岁到大约13岁 青春期 从大约13岁到大约20岁 成人早期 从大约20岁到大约30岁 成人中期 从大约30岁到大约65岁 成人后期 从大约65岁以后 研究和解释发展 假如现在要求你列出,在过去一年中,你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你会列出什么内容呢?你是参加了新的健身活动,还是休养生息治疗痼疾?你是培养出了一系列新的业余爱好呢,还是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某一兴趣之上?你是结交了一大帮新朋友呢,还是只与其中一人亲密交往?在描述发展时,我们使用变化这一概念。刚才,我们请你对自己的所发生变化仔细思考一下,以说明变化几乎总是涉及正负两面之间的权衡。人们通常认为,人的一生在童年期主要是收获--向好的方面变化,在成年期主要是丧失--向坏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所采纳的发展观强调选择,故而收获和丧失都是发展的特征。例如,当人们选择终生伴侣时,他们放弃了多变性,却得到了安全感;当人们退休时,他们放弃了地位,却得到了悠闲。 同样重要的是,你不能把发展看成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你会看到,许多发展性的变化都需要个体积极地与所在的环境进行交互作用。 让我们看看研究人员是如何记录发展变化的。 记录发展 记录发展的第一步是确定,在某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一个普通人在身体外表、认知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常模研究(normative investigation)试图刻画某个特定年龄或发展阶段的特征。通过系统地观察、测试不同年龄的许多个体,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发展的关键点,这些数据提供了发展或成就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模式 ,即常模。 常模标准可以让心理学家区分生理年龄(chronological age)(一个人出生以来的年月)和发展年龄(developmental age)(一个儿童能表现出大部分人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或心理发展水平时的生理年龄)。如果一个3岁儿童能具有大部分5岁儿童典型具有的言语能力,那这个孩子言语技能的心理年龄就是5岁。常模向我们提供了比较不同个体或不同团体的标准。 发展心理学家使用多种研究设计来了解变化的可能机制。在纵身设计和追踪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中,将持续观察和测试同一个体,通常是连续多年不间断。例如,也许在连续数月内的每个星期,研究人员都会对某些儿童进行若干次测试,用以确定每个儿童开始使用成熟策略来解决算术问题的准确时刻(Siegler & Crowley,1991)。通过确定发生变化的具体时刻,研究人员就可以对变化发生之前必定出现的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研究人员经常用追踪设计来研究个体差异。为了解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后果,研究人员可能需要对人生早期一系列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以使确定此类因素如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历程。 追踪设计的一个普遍优点是,因为被试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经济阶段,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就不会与不同社会条件所造成的变化产生混淆。然而,它的一个缺点是,某些类型的理论模型只能适用于与被试生活在同一时间阶段的人。而且,追踪研究花费巨大,因为很难长时间对同一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而且,数据也极易因被试的中途退出或消失而发生损失。 许多发展研究使用横断设计(cross-sectional design),在这种设计中,研究人员在同一时间观测、比较处于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被试,对与年龄有关的行为差异得出结论。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分别让11岁、15岁及19岁的被试来完成同一个实验任务,以研究青少年期的朋友是如何提供社会支援的。横断设计的一个缺点根源于它在出生日期和生活年代都不同的被试之间进行比较。与年龄有关的变化混淆在因出生于不同年代而遭遇不同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而产生的差异中。因此,一个比较10岁和18岁被试的研究可能发现,现在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成长起来的10岁与18岁被试之间的差异,因为所发现的差异既与其发展阶段有关,也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关。 两种研究都会使得研究人员有机会记录到从一个年龄向另一个年龄的变化,但研究人员怎样解释变化的总体模式呢?下面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解释发展 绝大部分儿童都能学会使用语言,但每个儿童学习的速度略有不同,大多数的青少年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擅长推理,但在他们之间又有优劣之分。要解释发展,我们就必须既要考虑到发展的普遍、共性的方面,也要考虑到标志每个个体的变化的独特方面。 不同发展理论的最大差别之处往往在于对儿童期所发生变化的看法上。例如,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解释新生儿与10岁儿童之间的广泛差异:这样的发展在何种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在何种程度上取决于习得的经验?先天-教养的争议(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长期存在于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之中,他们辩论着遗传与学习孰轻孰重,一方坚信婴儿生来并无知识与技能,经验(或说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出,称之为经验主义,它将人类的发展归功于经验。经验主义者认为,指导人类发展的是人在被教养过程中所接受的刺激。反对经验主义的学者有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他坚持先天论,认为天性,也就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进化产物,塑造了儿童的发展。 在1798年,在法国的阿韦龙村附近发现了一个由森林中的动物抚养长大的男孩,由此,经验主义者和先天论者之间的争论变得更为激烈。当时人们认为,对这位12岁的阿韦龙野孩进行研究,可能有助于回答人类本性这个根本问题:他在童年阶段与人类接触,他能够完完全全地成为人类的一员吗? 年轻的让·马可·依托,一位医生,承担起了教养阿韦龙野孩的重任,他给这个孩子起名叫维克多。起初,依托的强化训练似乎很起作用:维克多变得有感情,举止得体,学会了听从指示。但5年后,他的进步就停止了,依托只好终止了实验,是天性还是教养失败了呢?也许维克多从小遭到遗弃,也许他生来残疾。如果是这样的话,任何训练都能取得的成就都是很有限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与依托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相比,现代的训练程序是否对这个野孩更为有效?哈伦·莱恩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这个案例清楚地说明了早期社会接触对交往的心理发展的关键作用。 现在,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系列新技术,用于研究天性和教养的作用,不再需要像维克多这样不幸的自然实验。我们知道,洛克和卢梭所持的极端观点并不能反映人类行为的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复杂行为都是由个体的天性和教养的相互作用:经验决定了人实现潜能的方式。在本章中,你将会看到,个体的独特潜能和实现方式是如何随时间而展现的。 小结 发展心理学家提出理论来解释人的一生是如何及为何发展变化的。研究人员利用常模研究方法来描述特定年龄或发展阶段的特性。追踪研究长时间考察同一组个体,横断研究则同时研究不同年龄的群组。 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为发展变化中遗传与经验的相对重要性争论了很久。现在,绝大部分研究人员都认为发展是天性和教养相互作用的结果。 毕生生理发展 我们需要一些特殊的知识来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本章所描述的许多类型的发展。例如,在读到关于社会交往里程碑的论述之前,你也许对它们视而不见。但是,某些变化即使对没有受过训练的双眼也显而易见,这个变化就是生理发展(physical development),我们还是以此为始进行讨论。毫无疑问,自从出生以来,你已经巨大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将持续下去,直至生命终结。因为生理变化数量如此庞大,故而,我们只集中探讨对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那些变化。 孕期和童年期的发展 你生来就具有独一无二的遗传潜质:在受孕的那一刻,精子与卵子相结合,变成了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zygote);你从母亲处得到正常人所具有的46个染色体的一半,从父亲处得到另一半。在这一节中,我们讲述孕期,也就是从受精到出生之间的生理发展。我们还将描述婴儿在出生前就已具有的某些感知能力。最后,我们描述童年所经历的重要生理变化。 子宫内的生理变化 最早的行为是心跳,它始于孕期,当时受精卵大约是3个星期大,1/6英寸长。对刺激的反应大约在6个星期时就可以观测到;此时受精卵还不到1英寸长。在8星期时,可以观测到受精卵的移动。 在8个星期后,受精卵就可被称为胎儿。母亲在受孕16个星期后可以感觉到胎动,此时,胎儿大约7英寸长(出生时平均长度约为20英寸)。大脑在子宫中成长时,大约每分钟能产生25万个新的神经元,出生时可达到超过1千亿个神经元。对人类和许多其他哺乳动物来说,神经元细胞的繁殖和迁移到正确的位置主要是在孕期进行的,而轴突和树突的分枝发展主要是出生后发生。图11.1显示了大脑从怀孕25天到9个月之间的发展序列。 在怀孕的第一个月期间,诸如营养、感染、放射或药物之类的环境因素可以阻碍器官和身体结构的正常形成。例如,如果母亲在从怀孕开始的第2到第4个星期之内感染了风疹,这个孩子则有50%的可能性会受到诸如智力障碍、眼疾、耳聋、心脏病之类病魔的摧残。如果是在其他时间感染风疹,这些负面作用的发展概率就要小得多(第2个月是22%,第3个月是8%)。同样,在敏感期使用某些物质(如酒精)的母亲很可能让孩子处于危险之中,如大脑损伤及其他障碍。例如,母亲在怀孕的前两个月中饮酒,则有可能导致婴儿面部畸形。怀孕期间抽烟也会使胎儿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在怀孕的后5个月抽烟。怀孕期间抽烟增加了流产、早产和婴儿体重过轻的危险。事实上,怀孕期间被动抽烟的妇女也一样更有可能生出体重过轻的婴儿。 实际上,在整个怀孕期间,有些物质始终是有害的。例如,可卡因流经胎盘,则可能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对成人来说,可卡因会使其血管收缩;而对孕期妇女而言,可卡因会使胎盘的血流紧缩,从而使胎儿的供氧量减少。而如果供氧量严重减少,则可能会导致胎儿大脑血管破裂。此类出生前的不幸事故可能会导致终身的智力缺陷。研究人员认为神经系统中可卡因损坏的部分主要是那些负责注意控制的神经:曾在子宫中接触过可卡因的儿童,可能终身都要费力克服无关视觉及听觉信息的干扰。 借助以上例子,我们进一步强调,即使在出生之前,外界环境及营养就会对胎儿的身体及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婴儿生存的先天机制 婴儿出生伊始具有什么先天的能力?我们习惯上认为新生儿完全处于无助之中。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把婴儿描绘成“一个可爱的、扭动的肉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反应”。如果你正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以下发现会使你倍感惊奇,婴儿一离开子宫,就表现出通过感官获得信息,并做出反应的非凡能力。人们也许应该认为婴儿具有生存的先天机制,能够对成人照料者做出反应,影响他们的社会环境。 例如,婴儿在出生前就能够听到声音,当他们出生时能对某些声音做出反应,相对于其他妇女的声音而言,新生儿更喜欢母亲的语言,这表明他们在子宫里就学会了辨识母亲的声音。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新生儿能辨别通过母亲的身体时发生改变(这时有些频率的声音被过滤掉了)的母亲语音。因此,新生儿能辨别与他们出生前所听到的声音很接近的声音。遗憾的是,他们似乎对父亲的声音经验不足:新生儿对他们父亲的声音没有什么特别偏好。即使到4个月大,婴儿在父亲和陌生人的声音之间还是没有什么偏好。 婴儿还立即使用他们的视觉系统。出生几个月后,新生儿的眼睛开始产生警觉,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探询性地搜索某些声音的来源。尽管这样,他们出生时的视觉还是比其他的感觉发展的迟缓一些。成人的视敏度大约是新生儿的40倍。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婴儿的视敏度迅速得到改善。新生儿对三维世界也体验不足,在出生约4个月后,他们才能聚合来自双眼的信息,形成深度知觉。好的视觉--即对视敏度、对比度和颜色差别产生敏感--需要在眼睛中央窝有大量的感光细胞,需要眼睛的光学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见第4章)。婴儿视觉系统的许多组成部分还没有成熟。好的视觉还需要婴儿根据视觉经验在大脑的视觉皮层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无数的联系。而对于出生伊始的新生儿,此类联系还不够多。 婴儿虽然没有完美的视觉,但也具有视觉偏好。罗伯特·范茨的开创性研究发现,4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开始偏爱轮廓鲜明的物体,而不喜欢扁平的物体,偏爱构造复杂的物体,而不喜爱简单的物体,偏爱整体的面孔,而不喜欢面孔特征随便排列的面孔。最近的研究证实,儿童一出生就偏好人类的面孔,而非视觉上相似的圆形。事实上,4天大的新生儿就能认识母亲的面孔。 我们如何知晓? 新生儿和他们母亲的面孔 将4天大的婴儿放在特别的椅子上,给他们的身体适当的支撑,允许头从一边转到另一边。让他们面对一个灰色的屏幕,屏幕上开了两个窗口。实验开始时,母亲的面孔出现在一个窗口后,另一个窗口出现一个陌生人的面孔(陌生人的面孔与母亲的面孔大致相仿)。母亲和陌生人的面孔要保持中性表情,不能移动或讲话。在连续两个试次中,婴儿看母亲面孔的时间是看陌生人面孔所用时间的两倍。 这个结果表明,年龄极小的婴儿已能存储一些与周围环境有关的信息:例如母亲的面部特征。因此,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说婴儿具有“生存的先天机制”。 一旦婴儿开始在他们的环境中挪动,他们很快就开始获得其他感知能力。例如,伊利诺·吉布森和理查德·沃克的经典研究考察了婴儿如何对深度信息做出反应。此研究使用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在此装置中,一块板盖的玻璃的表面,如图11.2所示,使用棋盘图案的棉布来制造出深端和浅端。在最初的研究中,吉布森和沃克证明,婴儿很轻易地离开中央的板块,爬向浅的一端,但不愿意爬向深的一端。历来的研究表明,对深度是否恐惧取决于婴儿的爬行经验:刚开始学会爬行的婴儿惧怕深度,而不会爬行的同龄婴儿则没有这种恐惧。因此对高度的谨慎并非先天决定的,但在婴儿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探索世界时,他们很快就学会了这一点。 童年期的生成和成熟 新生儿变化的速度惊人。但如图11.3所示,身体各部分的生理发育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你也许已经注意到,头部似乎占据了婴儿身体的大部分。刚出生时,婴儿的头部已经是成人大小的60%,是整个身体长度的1/4。在第一个半年中,婴儿的身体重量翻了一番,一岁时翻了两番。到了两岁时,儿童的躯干是其成人时长度的一半。而生殖器官在青春前很少变化,然后迅速地发育到成人状。 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生理发育伴随着运动能力的成熟。成熟(maturation)是指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其种族通常的生活环境中被抚养长大的典型生长过程。新生儿所经历的典型成熟序列是由遗传得来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输入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例如,在图11.4所示的运动序列中,一个儿童不需要进行特殊训练就能学会走路。这个序列适用于绝大部分的婴儿;但也有小部分儿童会跳过一步,发展他们自己的序列。即便如此,在一些生理刺激较少的文化中,儿童学会走路的时间会晚一些。土著美洲人把婴儿紧紧包裹起来,以便于背携,这会妨碍婴儿学步,但一旦除去了婴儿身上的包裹,他们也会以同样的序列成长。因此可以认为,所有无缺陷的新生儿都具有同样的生理成熟潜质。 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儿童时代结束的第一个具体表现就是青春期生长突进。在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生长激素进入血液,在接连几年中,青少年每年可以长高6英寸,体重迅速增加。青少年的身体并不是匀速发展到成人的比例,手和脚首先长到成人大小,手臂和脚紧跟其次,躯干的生长最为缓慢。因为,个体的总体体型在青春期可以多次发生变化。 生长突进开始后的2-3年后就到了青春期(puberty),或说性成熟期。(拉丁语pubertas意为“有毛发覆盖”,指手脚、腋下和生殖器区域毛发的生长)。男性的青春期以产生精液为始,女性则是以月经初潮(menarche)即月经的来临为始。在美国,初潮的平均年龄在12-13岁,但正常范围是11-15岁。对男孩来说,首次产生精液的平均年龄在12-14岁,但同样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生殖变化通常带来性的觉醒。在第12章,我们将讨论性动机的起端。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其他方面发生影响。这些变化通常会导致少年更多地关注仪表: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对同伴接受的强调夸大了个体对躯体形象(body image)(即对自己仪表的主观看法)的关注。对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孟加拉国、土耳其、台湾等地)青少年的数据做平均,发现38%的女孩和27%的男孩认为自己容貌丑陃,缺乏吸引力,一些女孩对躯体形象和社会自我的其他方面过分关注会导致自毁行为。为达到一种被扭曲的完美观,少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进食障碍,如厌食症(自我摧残)和饥饿症(过分使用泄药等)。幸运的是,青春期早期可能是这种关注的高峰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开始越来越接受自己的形象。 在青春期过后,身体再次进入生命历程中生物学变化相对缓慢的阶段。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影响你的身体--例如,通过节食和锻炼,下一个包括老化在内的巨大变化发生在成年中期和后期。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随年龄发生某些显而易见的变化与你的外表和能力有关。随着越来越步入老年,你会发现自己的皮肤有了皱纹,头发越来越稀少,变得灰白,身高也会下降一到两英寸。你还会发现自己的感官也不如以前那么灵敏了。这些变化并不是65岁时突然发生的,它们是从成年的早期就逐渐开始了。在我们描述与年龄有关的常见变化之前,我们想指出一个一般性的道理:许多生理变化并不是因为老化,只是因为不使用。研究结果支持一个普遍的信条,“用进废退”。保持(或重新开始)锻炼身体的老年人,很少会体验到那些通常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困难。现在,让我们看看一些不可避免的、经常影响成人评价个人生活的变化。 视觉 绝大多数65岁以上的人会丧失某些视觉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大,眼睛的水晶体会变黄,不那么灵活。水晶体变黄被认为是一些老年人视力不佳的原因。低频波的颜色--紫色、蓝色和绿色--对一些老年人来说特别难以区分。水晶体僵化使得观看近距离物体大为困难。同时,水晶体僵化也会影响暗适应,使得老年人的夜间视觉下降。许多正常的视觉变化可以用眼镜加以矫正。 听觉 丧失听力在60以上的人中相当普遍。一个普通老人在听高频声音时会有困难。这种损伤在男性身上比在女性身上更为厉害。老人在理解言语时会有困难,特别是那些用高频声音说出的语言。听力损伤可以是渐变性的,在达到极度之前很难被觉察到。此外,即使个体意识到听力损伤,他也许会否认这一点,因为他认为这是老化的不详征兆。听力丧失的某些生理方面可以用助听器弥补。同样,你应该意识到,当你年龄变老或与老年人说话时,用低沉的音调,清晰地说话,降低背景噪音,这都有助于你们之间的交流。 生育和性功能 我们已经知道,青春期意味着生育功能的开始。在中年和老年,生育能力下降了。在50岁左右,大多数女人会经历更年期,即月经和排卵的停止。对男人来说,这种变化不会那么突然,但能够生育的精液量在40岁后逐渐减少,而精子数在60岁后开始降低。当然,这些变化主要与生育有关。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变化不一定损害性体验的其他方面。性活动有助于生活的健康和快乐,可使老年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因为它能激起生理机能,提供有氧运动,刺激幻想,它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关键形式。 上面我们简单回顾了生理发展的一些典型标志。在此背景下,现在我们转向个体是如何发展起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的。 小结 婴儿有着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获得信息、形成社会关键。生理的成长通常伴随着运动能力的成熟。 在青少年阶段,个体会经历青春期。少年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躯体形象。成年期的一些生理变化是由于不使用,而并非老化过程。但大多数成人都会经历视觉、听觉和性功能的变化。 毕生认知发展 个体如何理解一生中生理及社会变化?认知发展(cognitive development)就是研究心理的过程和产品如何在时间进程中产生和变化。由于研究人员对最早出现的认知能力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将对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给予特别关注。但是,我们也将描述对成年期认知发展的某些发现。 下面我们首先讨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开拓性工作。 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看法 在将近50年的时间内,让·皮亚杰发展了一套有关儿童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的理论。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兴趣也许源于思想活跃的青年时代。皮亚杰在10岁时发表了第一篇文章,14岁时就得到了博物馆长的职位。皮亚杰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访谈,使用简单的实验,从而产生了有关早期心理发展的复杂理论。他的兴趣不在于儿童拥有多少信息,而在于他们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内部表征和思维方式如何发生变化。 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 皮亚杰使得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叫做图式(schemes),图式是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皮亚杰把婴儿的最初图式描述为感觉运动智慧,后者就是指导感觉运动活动,如吮吸、观看、抓握和推的心理结构。经过练习,基本的图式可以组合、整合和分化为更为复杂的、多种多样的行为模式。例如,儿童推开不想要的物体,或找到身背后想要的物体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皮亚杰认为,有两个基本的过程协同工作,以达到认知的发展,这两个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应。同化(assimilation)对新的环境信息加以修改,使之更为适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儿童来说就是使用已有的图式来对新感觉到的数据加以组织。顺应(accommodation)就是对儿童已有的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 婴儿从吮吸母亲的乳房(或奶嘴),到用吸管喝饮料,或直接拿着杯子喝饮料,想像一下这期间所发生的变化。最初的吮吸是与生俱来的反射性反应,但必须有所改善,才能适应母亲乳头的大小和形状。为了适应奶瓶,婴儿仍然需要不做改变地使用(同化)原来行为序列中的许多部分,但必须与以前不同的方式来抓握和拿橡皮奶嘴,以使瓶子保持适当角度(顺应)。从奶瓶到吸管直至茶杯,这几步需要更多的适应,但仍然依赖早期的技能。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就是这样同化与顺应相互穿插、相互作用的结果。适当地使用同化和顺应就使得儿童的行为和知识越来越少地依赖具体的外部现实,越来越多地依赖抽象的思维。 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相信,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有序的、但不连续的阶段(见表11.2)。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以同样的顺序经历这些阶段,虽然比起其他儿童,某些儿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通过某个特定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大约踌越从出生到2岁。在最初的几个月中,婴儿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以天生的有限图式为基础,例如吮吸、观看、抓握和推。在第一年中,感觉运动序列得到了改善、组合、协调和整合(如吮吸和抓握、观看和操纵)。随着他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对外界有影响,他们的行为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表11.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阶段/年龄 特征和主要成就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以生来就有的一小部分感觉运动反应开 始了生活。儿童发展出客体恒常性和开始进行 符号思维。 前运算阶段(2-7岁) 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儿童改善 了其符号思维的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理解了守恒,儿童可以对具体的、实实 在在的物体进行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岁-) 儿童发展出了抽象推理和假设思维的能力。 婴儿期,最重要的认知发展,就是获得了对抽象物体形成心理表征的能力。所谓的抽象物体是指儿童感觉运动不能直接接触的物体。客体恒常性(object permanence),是指儿童理解了物体可以独立于他们的行为和感觉而存在或运动。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中,儿童用眼光追随物体,但当物体消失在视野之外时,他们移开目光,就好像物体从他们的心灵中消失了一样。但在3个月大时,他们开始盯着物体消失的地方看。在8-12个月大时,儿童开始搜索消失的物体。到2岁时,儿童已经肯定,“消失”的物体继续存在着。 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大约顷2到7岁之间。在这个发展阶段,认知上的最大进步就是对不在眼前的物体有了更好的心理表征。除了这个成就之外,皮亚杰还根据儿童不能做出什么来定义前运算阶段。例如,皮亚杰相信,儿童前运算思维的特点是自我中心(egocentrism),即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你听过一个两岁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对话,你就可能注意到这种自我中心,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似乎是在与自己对话,而不是与他人交流。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也会表现出中心化(centration),即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物体鲜明的知觉特征所吸引的倾向。中心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皮亚杰所演示的,儿童不能理解的液体的总量不会因为容器大小和形状发生改变而改变。 我们如何知晓? 皮亚杰证明中心化 将同样多的柠檬汁倒进两个相同的杯中,5岁和7岁的儿童都认为杯中有同样多的柠檬汁。但当把其中一个杯中的柠檬汁倒进一个细长的杯中时,这两组儿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5岁的儿童知道高杯中的柠檬汁还是原来的柠檬汁,但他们还是认为现在的柠檬汁多了。7岁的儿童正确地肯定说,它们的量并没有变化。 在皮亚杰的演示中,年幼儿童的注意力固着于单一的、知觉上突出的维度--杯中柠檬汁的高度。大一点的儿童既考虑到高度,也考虑到宽度,从而正确地推理出,外在表现并不是现实。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大约是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了心理运算,即在心灵中产生逻辑思维的活动。研究人员通常会把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相对照,因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完成他们早先不能实现的任务。具体运算使得儿童可以用心理活动代替物理活动。例如,如果一个儿童看见亚当比扎拉高,后来又看见扎拉比坦尼亚高,这个儿童肯定会推理说,亚当是三人中最高的,而他并不需要实际操纵比较这三个人。但是,如果这个问题是用言语来表述的,则这个孩子还是不能做出适当的推论。这种没有直接的、物理的观察就不能确定相地高度的现象,说明抽象思维在具体运算阶段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柠檬汁研究也表现了具体运算阶段的另一个显著特征。7岁大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皮亚杰所谓的守恒(conservation)。他们知道,即使物体的外表发生了变化,但如果不增加或拿去什么,物体的物理性质不会改变。图11.5表示了皮亚杰从不同角度测试守恒的例子。儿童最新获得的与守恒有关的运算之一就是可逆性。可逆性是指儿童理解了物理活动和心理操作都是可逆的:儿童可以推理说,柠檬汁的量不可能发生了变化,因为当物理行为颠倒过来时,即当柠檬汁倒回原先的杯中时,两者的量看起来还是一样多。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大约从11岁起,在认知发展的这个最后阶段,思维变得抽象了。青少年开始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现实只是多个可以想像到的现实中的一个,他们开始思考真理、公平和存在此类深刻的问题,儿童开始担当科学家的角色,以细致的方式尝试每一系列可能性;青少年也开始使用我们在第9章描述的高级演绎推理,与他们的弟妹不同,他们具有从抽象的前提(“如果A,那就B”和“现在不是D”)得出逻辑结论(“那就不是A”)的能力。 早期认知发展的当代观点 皮亚杰的理论依然是我们理解认知发展的经典参考文献。但是,当代研究人员已经提出更为灵活的研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丰富多样的创造性的技术是如何精致、提炼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能力的结论。 再访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 皮亚杰认为,客体恒常性的发展是2岁儿童的重大成就。然而,当代的研究表明,3个月大的婴儿,甚至更小的婴儿,其实就已经发展这个概念的某些方面。他们似乎能够理解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即一个固体不能穿过另一个固体物体,这个定义的发现已由研究人员雷尼·拜爱宗用不同的任务证明。在一个任务中,婴儿在观看一连串不可能的事件时表现出了惊讶的表情。 我们如何知晓? 婴儿对不可能事件的凝视 婴儿坐在一个大的展示箱前,正对面是一面小帷幕:在屏幕的左边是一个长长的斜坡。婴儿看到下面一串事件:帷幕拉起(这样婴儿可以看见后面什么也没有),然后又放下;一个玩具汽车被推上坡道;汽车滚下了坡道,穿过展示箱,消失在帷幕后面,再出现在帷幕的另一段,最后离开右边的展示箱(见图11.6)。 在婴儿习惯化这个事件之后,给他们观看两个测试事件。(习惯化是指对一个重复多次的刺激降低了反应。)在两个测试事件中,当帷幕拉起时,一个小盒子出现在后面,但盒子的位置有所不同。在可能事件中,盒子出现在展示箱的后部,在汽车轨道的后面,这样汽车可以自由地穿过展示箱。在不可能事件中,盒子放在轨道上,挡住了汽车的路径,尽管这样,在这个事件中,汽车还是可以自由地穿过展示箱:婴儿注视“不可能事件”的时间多长一些,说明他们感到惊讶(去习惯化了)。 我们不能把婴儿的惊讶当做是他们完全掌握客体恒常性的概念,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并不确切地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即使这样,拜爱宗的研究表明,即便是特别小的孩子也已经掌握了关于物理世界的重要知识。 再访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还记得吗?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儿童以思维的自我中心为其典型特征。然而研究表明,儿童对他们的听众有恰当的敏感性。例如,儿童对自己知道什么和他人知道什么之间的差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我们如何知晓? 儿童关于他人知识的知识 要求4岁和5岁的儿童想一想,6个月的婴儿(安)、4岁大的儿童(玛丽)和成人(苏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就这三个人,向儿童询问这样的问题:“她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吗?”“她知道狐猴长什么样子吗?”儿童能够知道哪些人知道哪些:婴儿不应该知道大象,但儿童应该知道大象;婴儿和儿童都不知道狐猴,但大人知道。这个数据模式表明,儿童在做判断时并不仅仅只根据他们自己知道的东西(即他们知道大象,但不知道狐猴),他们并不总是自我中心。 儿童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听众而改变交流策略。当4岁的儿童给2岁儿童讲解一个玩具时,他会使用简短、简单的词和句子,而在对同伴或成人讲解时,就用复杂一些的言语。这种改变再次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有限度的。 儿童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是建立在儿童思维方式发生阶段性的显著变化基础之上。近来,研究人员们认为,随着儿童发展起基本理论时,变化可以分别发生在几个重要的领域之中。所谓基本理论(foundational theories)是指儿童最初理解世界的框架,它被儿童用来解释他们在世界中的经验。例如,儿童把他们关于心理状态的特征的知识,集聚为心理理论,或叫朴素心理学。这样做,儿童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过程。 研究人员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科学概念的发展,诸如儿童是如何把一个物种生物特性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物种上的。要求儿童回答,一系列的动物中,哪些动物会睡觉或有骨头,4岁儿童倾向于根据他们认为的动物与人类的相似程度来回答。例如,更多的4岁儿童认为,狗比鱼更具有这些特征;认为鱼比苍蝇更具有这些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必须用基于动物世界结构有序的理论,来代替基于脊椎动物之间形式上的区别。同样,3-4岁的儿童也能理解,物体内部的东西影响它们的功能,虽然他们还不太完全知道狗的身体内有什么东西,但是他们能够肯定,如果将狗体内的东西拿掉,狗就不成其为狗了。你看到,在每个领域中,儿童都开始发展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然后利用一系列新的经验不断地对这个理论进行修正。 社会和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认知发展的许多方面是儿童内部成熟过程的产物:环境对儿童认知能力如何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很少有什么影响。然而,当代研究人员开始注重认知发展中社会交往的作用。此类研究可以追溯到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他认为儿童通过内化(internalization)的过程而发展。所谓内化就是儿童吸收来自社会环境的知识,这个环境对认知如何随时间展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维果茨基开创的社会理论得到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的支持,就如皮亚杰的理论一开始时就抓住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员的注意力一样,许多研究人员试图使用维果茨基的任务来研究不同文化中儿童的认知成就。这些研究开始对皮亚杰观点的普遍性提出了质疑,原因之一就是在许多文化中,儿童并没有表现出皮亚杰所主张的形式运算。在晚年,皮亚杰本人开始推测,他描述为形式运算的儿童成就,也许依赖于儿童所得到的特定的科学教育,而不是依赖于生物学决定的认知发展的特定阶段。 维果茨基的内化概念有助于解释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儿童的认知是否发展成能够完成本文化所看重的功能。例如,皮亚杰发明的任务是要反映他认为恰当和重要的认知活动。其他的文化也希望他们的孩子在别的方面有所超越。如果是根据他们的对毛线编织的认知复杂性的理解,来评价皮亚杰的孩子,则相对于危地马拉的玛雅儿童来说,皮亚杰的孩子看起来似乎是发展迟缓。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式在决定儿童完成皮亚杰任务的成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心理学家必须使用这样的发现来区分认知发展的先天的一面和教养的一面。 上面我们所描述的发展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我们很容易知道12岁的儿童具有1岁婴儿所具备的各种认知能力,下面我们转向整个成年期所发生的更为细微的变化。 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在描述童年的认知发展如何变化成青少年期的状态时,“变化”一般是意味着“变得更好”。当我们到了成人晚期的时候,文化留给我们的刻板印象就是“变化”意味着“变得更糟”。然而,人们即使认为成人期带来了普遍性的衰退,他们还是预期,在生命的后期,他们仍然能得到什么。下面我们考察一下智力和记忆,看看丧失和获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智力 很少有证据支持健康老人的一般认知能力会下降这一看法。全部人口人只有大约5%的人的认知功能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当与年龄有关的认知功能确实下降时,一般只有某些功能受到了损伤。如果把智力分为言语能力(晶体智力)和快速学习能力(液态智力)这两部分时,液态智力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下降。液态智力下降被认为主要是因为加工速度的减慢:在完成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许多心理操作的智力任务时,老人表现出较大的困难。 但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向坏的方向发展。例如,心理学家现在开始探索与年龄有关的智慧收益。所谓智慧,就是指生活某些基本方面的专长。表11.3列举了某些能够定义智慧的知识类型。你可以看到,每种知识类型都是在长期的、终生的实践中获得的。此外,在生命后畏期的智力表现上,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研究表明,那些高度追求环境刺激的老人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 表11.3 智慧的特征 丰富的事实性知识 有关生活条件及其各种变化的一般性和特定性知识 丰富的程序性知识 有关判断策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一般性及特定性知识 终生的生活背景 有关生活背景及背景之间时间(发展性)关系的知识 不确定性 有关生活的相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知识,以及有关如何 应对这些不确定性的知识 我们如何知晓? 当教授变老时 将22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老教授(60-71岁)与其年轻同事(30-59岁)和同龄的其他老人(控制组)做对比,看看他们的智力功能。他们要完成一系列探索认知功能不同方面的任务。在某些测验(如配对-联想学习)上,老教授们表现出典型的、与年龄相关的能力下降。然而,在其他测验上,老教授与年龄教授没有什么差别。例如,他们在听磁带、复述故事时与年轻教授表现得同样出色。而老年控制组在这个任务上却表现出典型的、与年龄有关的能力下降。如何解释老教授们保持下来的功能呢?研究人员认为,教授的职业需要他们保持高度的心理活动,而这可以使他们免受某些典型老化症状的困扰。 此发现会使你想成为大学教授吗?其他研究表明,你并不一定要如此。重要的是,应该让大脑保持工作。华纳·席埃及其同事们证明,训练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可以扭转某些认知能力的下降趋势。因此,似乎是不使用(而非衰退)引起了与加工速度无关的智力活动的缺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用进废退(或者参加训练,找回它)”这句格言适用于明知的老年人。 老年人如何才能成功处理随年龄增长而不可避免地到来的变化呢?成功地发展也许包括尽量多地获取新知识,尽量减轻因变老而导致的某些能力下降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策略被心理学家保罗·保茨和玛格丽特·保茨称为报酬的选择性最优化。选择性意味着老人降低为自己确定的目标,优化即指老人在对自己最为重要的方面进行锻炼或训练;补偿就是指老人使用其他方法应对丧失--例如,选择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环境,下面我们考察一个例子: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阿瑟·鲁宾斯坦被问到,他怎么能在如此高龄时还继续做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家,他总结了三点策略:(1)步入老年后,演奏的曲目少而精;(2)现在,更加频繁地练习每曲目;(3)在演奏节奏快速的曲目之前,演奏更多的节奏缓慢的乐曲,从而使得后面的曲目听起来节奏更快。这就是选择(精选曲目),优化(加强练习)和补偿(增加速度的对比)的例子。 记忆 老年人一个常见的抱怨就是记忆力没有以前好了。在许多记忆测验中,60岁以上的人确实比20多岁的人表现得差。即使受过高等教育、拥有良好的智力技能,人们也会体验到记忆力的衰退。但是,对于提取一般性知识和多年前发生的事件的个人信息,老化似乎不会降低老人在这方面的能力。在一个涉及姓名和面孔的研究中,对于35年前中学毕业班中的同学,中年人能够认出90%;而对于50多年前中学毕业班的同学,老人也能够认出70%-80%。但老化对信息的有效组织、存储和提取过程却有影响。 然而,研究人员迄今为止还未能发展出一个完全合适的理论来描述老人记忆的损伤的机制。某些理论集中探讨老人和年轻人组织和加工信息之间的差异,另一些理论关注老人注意新信息的能力的降低。还有一种类型的理论考虑产生记忆痕迹的大脑系统的神经生物学变化。研究人员们还相信,老年人的记忆成绩下降的一个原因正是他们自认为记忆力不好。现在研究人员们还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的相对作用。 某些形式的记忆损伤显然是生物学决定的。深受阿尔茨海默病症之苦的老人们经历了记忆的逐渐丧失和人格的退化。在美国,约有10%的65岁老年人、50%的85岁老人都会患此病,这些人中包括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他在1994年11月宣布自己患有此病。阿尔茨海默病症发病之初症状极为缓和,所有能观察得到的仅仅是记忆力下降,但病情会逐渐恶化,病人会表现出人格上的变化,包括情感淡漠、缺乏自发性、不再进行社会交往。在患病后期,阿尔茨海默病症人也许会变得完全沉默寡言,注意力分散,甚至忘记自己丈夫(或妻子) 孩子的名字。很显然,这样的记忆丧失比起一般性的老年记忆损伤来说,要更加彻底,更为不幸。 下面我们将从一般性的认知发展转到更为特定的方面:语言的获得。 小结 让·皮亚杰认为儿童使用一种叫做图式的心理结构来同化和顺应环境中的信息。皮亚杰·命名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获得客体恒常性;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中心化的特征;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能够守恒,进行具体心理运算;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以抽象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推理。 当代研究人员已经对皮亚杰理论的某些方面进行了修正。例如,儿童在最初的几个月就表现出客体恒常性的某些方面;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并不总是自我中心。研究人员也认为,在儿童获得或转换基本理论的过程中,不同的知识领域也许有不同的发展。最后,必须在文化背景下看待皮亚杰的理论。许多文化看重的是其他一些认知技能,而不是许多当代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技能。 成年期的许多认知能力的下降可以追溯到认知过程的一般性减速。处于成年后期的个体可以用他们所获得的智慧来补偿。他们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来保存一大部分认知功能。绝大多数人在成人期都会体验到某种程度的记忆能力下降,但这种损伤与阿尔茨海默病症人的记忆丧失比起来要轻微得多。 语言获得 一个不寻常的事实是:到6岁大的时候,儿童就能够把语言分析成语音和语义的各个单位,使用他们发现的规则把声音组合成词,把词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进行连贯、有序的对话。儿童非凡的语言成就使得大多研究人员都认为,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有生物学基础的,也就是说,儿童与生俱来就有语言能力。即便如此,这也取决于儿童出生在什么地方,对于世界上4000多种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可能成为其母语。此外,儿童同时也具有学习口头语言和手势语言(如美国手势语)的能力,这意味着学习语言的先天基础既十分牢固,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下面,我们给出证据,用以支持儿童具有先天语言能力这一结论,并以此来解释婴儿为什么能够如此熟练地学习语言。我们也会对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讨论,毕竟儿童学会的是他周围世界中特定的语言。表11.4列出了儿童在获得某种手势或口头语言时必须掌握的知识。你也许应该读一读第9章中“语言使用”一节,看看成人是如何在流利的会话中使用这些知识的。 表11.4 语言的结构 语法 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使用的学科,它包括几个领域: 音素学 研究构成词的语音的学科 音素 是区分词的言语最小单位,例如b和p区分了bin和pin。 语音学 是研究语音,对其进行分类的学科。 句法 是指词与词相互组合,而形成句子的方式。例如,主语+动词+宾语,是标准的英语 句子词序。 词素 是区分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bins一词有两个词素,bin和s。 语义学 是研究词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随时间变化的学科。 词汇意义 是指词的词典意义。词的意义有时候是用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上下文来表 达或它被说出时的方式来表达。 语用学 参与对话的规则;交流、安排语句顺序、恰当回应他人的社会惯例。 感知语言和词汇 假设你就是刚刚出生的婴儿,那么你所能听到就是周围嘈杂的声音。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懂得,这其中的某些声音与人际交往有关?孩子获得语言的第一步就是注意到这个语言中区分意义的声音差异(对手势语来说,这个孩子必须注意到手的位置之间的差别)。人类的声带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而每种口头语言只是使用其中的一部分;没有一种语言使用了所有的声音差异。语言中区分意义的最小单位就是音素(phoneme),英语中大约有45个不同的音素,假定你听到某人讲到词right和light,如果是土生土长的英语使用者,你很容易就听出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别。但如果你的语言经验仅限于日语,你就不会听出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别。这是因为说英语的人获得了区分这两个音的能力?还是因为说日语的人失去了这种能力? 为回答这类问题,研究人员需要找出研究不会说话的儿童的语言能力的方法。 我们如何知晓? 你出生的时候能感知印度语吗? 研究人员利用我们在第6章描述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使婴儿对声音形成条件反射,这些婴儿一听到输入的语音发生了变化,就会把头转向声音的来源。强化这种行为的奖赏是一个明亮的盒子,盒子中有一个会拍手和敲敲的玩具动物。这个程序能够保证,如果孩子能够检测到声音的变化,他们很可能把头转向声音的来源。为了测量孩子区分语音的能力,研究人员监控在发生声音变化时孩子转头的频率。 珍妮特·沃克及其同事利用这种技术,考察了言语知觉能力的先天基础,就像前面所讲的语音问题一样。沃克研究了某些印度语所使用的但英语不用的声音差异,这些差异对学习印度语的成年英语使用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沃克及其同事测量了学习英语和印度语的婴儿以及讲英语和印度语的成人区分印度语音素之间差异的能力,发现8个月内的婴儿,不管是学习英语还是学习印度语,都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但对8个月以后的婴儿和成人来说,只有讲印度语的人才能听出印度语音素之间的差异。 这个研究强烈地显示,你出生伊始就天生具有感知(对语言来说极为重要的)声音差异的能力。但是,你很快就失去了感知其中某些声音差异的能力,这些差异在你的母语中并不存在。 除了这个言语感知的生物学基础之外,许多儿童也具有环境的支持。在许多文化中,当成人与婴儿和儿童讲话时,他们使用一种不同于与成人讲话的语言方式,即用一种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child-directed speech)的夸张、高语调的语言形式。儿童指向语言的特征出现在许多、但不是所有的文化中。儿童指向语言能够保持婴儿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到父母正在说的内容,从而帮助儿童获得语言。儿童指向语言的声音模式也强调情绪色彩,这种色彩也许能够帮助建立婴儿与照料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什么年龄的儿童能够感知到对他们诉说的语言中的语音模式(即词)的重复,这是语言获得的第一大步:如果你没有注意到小狗这个声音模式总是与那个毛茸茸的小动物一同反复出现,那么你就不可能知道小狗与那个毛茸茸的小动物有某种关系。总体而言,婴儿在6-7个半月时开始意识到重复的声音具有某种意义。但对于某个特定的词,儿童学到其意义的时间会早几个月:儿童早在4个半月时已经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了! 学习词的意义 一旦你能够检测到声音和某种经验的联系,你就已经准备好开始学习词义了。毫无疑问,儿童是学习词汇的能手。在18个月左右,儿童的词汇学习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发展,研究人员把这个阶段命名为命名爆炸阶段,因为这时儿童以极快的速度学习新词,特别是物体的名称(见图11.7)。到6岁时,儿童平均能够理解14 000个词。假定这些词大部分是在18个月到6岁之间学会的,可以算出儿童大概是一天学会9个新词,换言之,在他们醒着时是一小时学一个新词。这怎么可能呢? 假设一个简单的情景,一个小孩和父亲在公园中散步,父亲指着一个东西说,“这是小狗”。这个孩子首先必须确定,小狗这个词到底是指世界中的哪一部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许小狗是指“任何有四条腿的东西”,或者是指“动物的毛皮”,或者是指“动物的吠声”,或者是指其他人在指到狗时都正确的意义。在所有这些可能性中,儿童如何能确定一个词的意义呢? 我们认为,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对每个新词的意义首先建立一些假设。例如,你可以看到,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会扩大,即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大范围内的东西。他们也许用小狗一词来代表所有的动物 ,用月亮一词来代表所有圆的东西。在另外一些时候,儿童对某个词义外延的理解也许会缩小,如相信小狗一词只是指他们家的狗。 但是,儿童形成假设的这个观点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儿童极有可能认为小狗是指动物的整体,而不是动物的前爪。有研究人员认为,儿童的假设可能受到了先天所具有的原则所制约。例如,儿童也许受互相排除这一原则的制约,认为一个物体只有一个名称。这个原则是如何制约儿童的假设呢?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倾向于假定一个新词适用于一个物体的整体。但是,如果他们已经知道这物体整体的名称,如电话机,他们就使用互相排除原则,假定这未知的新词(如话筒)是指这个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假设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正确的。一个2岁的孩子因为母亲将他的救火车称为救火卡车就生气不已,相互排除原则可以解释其原因! 获得语法 在解释儿童如何获得词义时,我们把儿童描绘为科学家,他们的假设受到先天原则的制约。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比喻来描述儿童如何获得把意义的单位组合起来、形成更大单位(也就是语法)的规则。儿童面对的挑战是,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规则。例如,在英语中,典型的词序是主格-动词-宾格;但在日语中,典型的词序是主格-宾格-动词。儿童必须发现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到底是什么词序。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现在,许多研究人员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存在于人类的基因中。例如,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具有帮助他们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心理结构。某些支持语法生物学基础的最佳证据来自于,儿童在缺乏很好的输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完整的语法结构。例如,研究人员们研究了严重丧失听力的聋童,这些儿童不能获得口头语言,而他们的父母也不能使他们接触完整的手势语。这些儿童开始创造他们自己的手势系统,尽管环境并不支持他们创造的语言,但他们的的手势系统产生规则的语法结构。“不管是否已有语言作为向导,儿童似乎已经准备好在词和句子的层次上寻找结构,建立交流的系统”。 但研究人员如何能够确定,究竟是什么知识是先天具有的呢?研究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研究许多不同语言中的语言获得,也就是跨语言研究。通过在全世界的许多语言中考察儿童容易获得什么、难以获得什么,研究人员就可以确定语法的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得到先天资质的支持。 我们再回到儿童是科学家这一论题。儿童在学习某种特定语言时利用了先天制约机制。丹·斯洛宾把这些机制定义为构成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系列操作原则。按斯洛宾的理论,操作原则表现为对儿童的指令。例如,这里是一个帮助儿童发现词与词组合成为一个语法单位的操作原则:“把在一个特定表述中一起出现词类和功能词类按有序的方式存储在一起,并标记记上这个表述的类型。”简言之,这个操作原则就是指,儿童必须记住词出现的顺序与其意义之间的关系。通过总结许多研究人员所提供的数据,斯洛宾推导出了操作原则,这些研究人员考察了许多不同的语言。但我们这里还是只用英语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些原则是如何起作用的。 想一想说英语的儿童在2岁左右如何开始使用词的组合(双词阶段)。儿童这时的言语被描述为电报句,因为这时主要是短的、简单的句子,通常只有名词和动词。电报句没有帮助表达词与词之间、思想之间关系的功能词。例如“牛奶没有”就是一个电报句。 成人要理解两个词的句子,就必须知道说出这些词时的语境。例如“坦尼娅球”可以是指“坦尼娅想要球”,或者“坦尼娅扔球”,或者其他什么。尽管如此,有证据表明,处于双词阶段的儿童已经获得了某些有关英语语法的知识。操作原则使得他们能够发现,词序在英语中很重要,依次出现的三个关键成分是动作者-动作-客体(主格-动词-宾格)。支持这个“发现”的证据来自儿童对如下句子的误解:“玛丽被她的小羊追随去了学校”。儿童把这个句子理解“玛丽(动作者)追随(动作)她的小羊(客体)”(见图11.8)。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必须利用其他的操作原则,来发现“动作者-动作-客体”这条规则有例外。 再看一下斯洛宾称之为扩充的操作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儿童使用同一个意义单位,即词素,来表达同一个概念。这些概念的例子包括所有格、过去式和连续行为。在英语中,这些概念都是通过在一个内容词后面加上一个词素,如-'s,-ed和 -ing来实现的。请注意,在名词或动词后面加上一个声音后,其意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儿童利用诸如“扩充”之类的操作原则来形成此类词素如何工作的假设。然而,因为这个原则需要儿童用同样的方式来标记所有的情况,儿童也就会产生过度泛化(overregularization)的错误。例如,儿童在学会过去式规则后,他们会把-ed加在所有动词之后,产生诸如doed之类不正确的过去式。在儿童学习复数规则时,他们也会过分扩展这个规则,造成像foots之类不正确的词。过度泛化是一个特别有趣的错误,因为它通常出现在儿童学会使用名词和动词正确形式之后。儿童首先使用正确的动词形式,显然是因为他们把这些词作为单独的词汇来学习的;但当他们学会动词的一般性原则以后,他们就把这个规则扩展到这个规则的例外动词身上,虽然他们以前已经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就会使用其他操作规则来克服这些暂时的过分扩展化。 儿童的语言获得对他们参与社会交往的能力有巨大的影响。在我们转向毕生社会发展之际,你应该牢记这一点。 小结 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生物学基础。支持这个看法的证据来自一些先天能力的实验,这些实验证明儿童具有感知音素差异(即使在周围使用的语言中不存在的音素差异)的能力。到大约7个半月大时,儿童能认知反复出现的声音。这种能力使得他们开始获得词的意义。研究人员认为,儿童通过形成和修改假设来学习新词的意义,而这些假设受到诸如“相互排除”之类的先天原则的制约。 跨语言研究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语法的哪些方面最有可能受到先天资质的支持。语言运用能力被定义为一系列指导儿童分析周围语言的操作原则。 毕生社会性发展 在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从出生到老年生理和认知变化是多么巨大。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性发展:即个体的社会交往和预期在一生中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将看到社会和文化环境与生物学意义上的老化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一生中的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奖赏。 在我们讨论社会性发展时,你应该特别注意文化和环境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例如,生活在经济困境中的人经受“正常”发展进程中不会遇到的情况。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趋势使得发展心理学家对特殊情境的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些特殊情形中,许多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卫生、安全和生存都受到威胁。美国的文化使得男性和女性以及少数民族的差异更为扩大。例如,相对于使得男性和女性以及少数民族的差异更为扩大。例如,相对于老年男性,老年女性更容易处于经济贫困之中,而老年黑人女性会比老年白人女性更加贫困。这些差异是当代美国社会结构性不平等的直接产物。 当我们在对“平均”生活进程下结论时,你应该记住,文化决定了某些个体会偏离这个均数;在我们描述“正常”个体所面临的心理挑战时,请记住,许多个体面临着非同寻常的挑战。研究人员的责任之一就是记录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而且还要设计出能减轻这些可怕后果的干预方法。很清楚,健康保护、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机构和协调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心理学家在寻找什么才最符合家庭和儿童的利益上有着重要作用。当我们讨论社会性发展时,我们会有机会来回顾一下文化的冲击。 在阅读本章余下的部分时,你应该记住,年龄的发展和文化经验的社会性积累是怎样共同决定了人生的任务。在开始讨论社会性发展前,我们首先对艾里克森的生命全程发展理论进行介绍,这个理论清楚地说出了人生各个阶段的挑战和奖励。 艾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艾瑞克·艾里克森(Erik Erikson)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的学生。他提出个体必须成功地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psychosocial stages),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一个主要冲突或危机。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有8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危机见表11.5。虽然每个危机不会完全消失,但如果个体想要成功应对后面发展阶段的冲突的话,就需要在特定的阶段充分地解决这个主要危机。 在艾里克森提出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儿童需要通过与看护者之间的交往建立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信任是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的自然伴随物,因为父母为儿童提供了食物、温暖和,由身体接触带来的安慰。但是,如果儿童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经历不一致的回应,缺乏身体的接近和温暖的情感,以及看护者经常不出现,儿童就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伴随着运动的发展和语言技能的出现,儿童探索和操作物体(有时是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安全的自主感和成为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的感受。相反,在第二个阶段中过分的约束和批评可能导致自我怀疑。同时,要求过高(如过早或过严格的“上厕所训练”)可能阻碍儿童征服新任务的坚韧性。 在学前期结束前,养成了基本信任感的儿童能够主动产生智力或运动行为。儿童首先培养对当前的环境的信任,然后培养对自己的信任。父母对儿童主动发起活动的反应方式要么促进了自主感和自信感,这是儿童下个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要么导致儿童产生内疚感,使他们感到没有能力进入成人的世界。 到了小学阶段,如果儿童顺利解决了以前的发展危机,那么现在他们就不仅仅是随意地探索和试验了,而是准备系统地发展各项能力。学校活动和体育活动为儿童学习知识技能和运动技能提供了场所,与同伴的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社会技能的场所。努力追求这些技能使儿童感到自己有能力。但是,一些儿童更多地是作为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或者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以致产生了自卑感,导致他们无力去面对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要求。 艾里克森认为青春期阶段的基本危机是要面对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种混乱中发现自己的正确身份(同一性)。解决这个危机使得个体培养出对自我的一致感觉;如果失败则导致缺乏稳定核心的自我形象。 成年初期的危机是解决亲密和孤独之间的矛盾,即发展对他人做出充满情感、道德和性的承诺的能力。做出这种承诺要求个体克制一些个人的偏好,承担一些责任,放弃些许隐私和独立。解决这个危机时如果遭遇失败,则很可能导致心理学意义上的孤独感和没有能力与他人交流的感觉。 下一个重要的发展的时机是在成年中期,它被称为是再生力。30-40岁时,个体把自己和伴侣的承诺扩展为对整个家庭、工作、社会以及后代的承诺。没有妥善解决之前发展阶段的个体,现在仍然沉缅于自我中心,质疑以前的决定和目标,不顾安危地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 成年后期的危机是自我完善和绝望。对以前阶段危机的解决使成人可以回顾往事而没有遗憾,可以享受一种完整感。如果以前的危机还没有解决,愿望仍没有实现,那个体会有挫折感、绝望感和自卑感。 我们将会发现艾里克森的理论框架对于追踪个体一生的发展很有用处。我们先从儿童开始。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的基本生存取决于与他人形成卓有成效的关系。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一辈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模式、价值、标准、技巧、态度和动机被塑造得符合特定社会认同的要求。这个过程涉及许多人(亲戚、朋友、老师)和机构(学校和教会),它们对个体施加压力,促使其接受社会认同的行为价值和标准。但是,家庭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者。家庭这个概念本身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得承认这样的事实:许多孩子成长于一个少于(单亲家庭)或者多于(一个大家庭)一个父亲、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环境。无论何种家庭,它都帮助个体形成对他人反应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反过来变成个体一生与他人交流的基础。 依恋 社会性发展始于婴儿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情感关系被称为依恋(attachment)。因为儿童不能养活和保护自己,依恋的最初功能是保证生存下去。某些物种的幼雏对第一次看到或者听到的移动物体自动地产生印刻。在发展的一个关键时刻,印刻(imprinting)迅速发生,而且很难被修改。印刻的自动性有时是很麻烦的。习性学家洛伦兹发现,人工养育的鹅会对人(而非同类)产生印刻。幸运的是,在自然界里几乎所有的幼鹅最先见到的都是其他的鹅。 人类婴儿较少依赖本能的依恋行为。虽然很多医院希望通过将新生儿放在母亲的怀里来培养依恋,但人类主要还是依赖复杂的信号来加强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联系。婴儿的引发亲近的信号(比方笑、哭和叫)是告诉他人来关注他们的行为。比如,10个月大的婴儿能选择性地用微笑来影响观看他的人。当然,成功依恋不仅依赖于婴儿发生信号的能力(比如笑),而且依赖于成人对信号反应的倾向。又有谁能抵挡儿童的笑容呢?颇有影响的儿童依恋专家John Bowlby(1973)认为,婴儿会与那些对他的信号进行持续和适当反应的人形成依恋。 Mary Ainsworth 及其同事发明的陌生情境试验是被最广泛使用的测评依恋的方法之一。在标准程序的第一步,儿童被带进一个有很多玩具的陌生房间里。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儿童被鼓励去探索房间和使用玩具。几分钟后,一个陌生人走进屋与母亲交谈,并接近这个儿童。接着,母亲离开房间。经过短暂分离后,母亲返回,与儿童重新在一起,陌生人离开。研究人员记录下儿童与母亲分离和重聚时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在这个实验中的反应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安全依恋型 儿童在母亲离开房间时显得忧伤;在母亲回来后要寻求接近、安慰和接触;然后慢慢地又去游戏。 不安全依恋-回避型 儿童显得冷淡,可能在母亲返回后主动避开或忽视他。 不安全依恋-矛盾型 儿童在母亲离开后变得极为不安和焦虑;在母亲返回后也不能安静下来,对母亲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表现出接触的需要。 在美国中产阶级的样本里,70%的婴儿被归为安全依恋型;在不安全依恋型的儿童中,大约20%被归为回避反应型,10%为矛盾型。对依恋关系的跨文化研究(研究的国家包括瑞典、以色列、日本和中国)显示,主要依恋类型一致性很高,这也合乎情理。在每个国家,大多数的儿童都属于安全依恋型;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安全依恋的不同类型上。研究人员还发现,陌生情境实验的依恋分类和通过自然观察法及母亲报告得到的依恋的分类有很高的一致性。 建立在陌生情境实验基础上的分类,尤其是将儿童分为安全依恋型和不安全依恋型,能有效预测儿童以后在许多情境中的行为。例如,追踪研究显示,15个月时在陌生情境试验中,表现出安全抑或不安全行为的儿童,到8-9岁时在学校里更受欢迎,更少经历社会性焦虑。从依恋性质到后来发展相似的连续关系,这在10岁儿童和青少年那里也得到了证明。这说明在陌生情境里表现的依恋性质的确有长期的影响作用。在17章中我们会看到研究人员用依恋来预测成人恋爱关系的性质。 我们已经看到了依恋关系在儿童期的重要性。与提供社会支持的成人建立安全依恋可以使儿童学到很多亲社会行为,使他们能承担风险,冒险去探索新环境,去寻找和接受人际关系里的亲密。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父母该做些什么来培养这些至关重要的安全依恋。 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 儿童把他们独特的气质带到与父母的交往中:有着好几个孩子的父母通常都知道,从一出生,每个孩子就有很大不同。儿童的气质可能使父母最好的(或最坏的)教养行为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研究人员承认,儿童气质和父母行为相互影响,产生出诸如依恋等发展结果:父母改变儿童多少,儿童就改变父母多少。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找到了一个对不同的气质的儿童都是最优的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这个方式处于控制和反应两个维度的交界处:“控制是指父母愿意充当儿童社会化的负责人,而反应是指父母认识到儿童的个体特点”。如图11.9所示,权威型(民主型)父母对儿童提出合适的要求(他们要求孩子服从适当的行为规则),但他们也对儿童做出反应(他们保持交流的渠道畅通,培养儿童调节自己的能力)。这种权威型方式最可能在父母与儿童之间培养出有效的联系。如图11.9所示,相反的教养方式有专制型(父母严格训练,但很少注意儿童的自主性),或者放任型(父母有响应,但不能帮助儿童学习生活必要的社会规则),或者忽视型(父母既不管制也不对儿童的独特性产生响应)。 即使有相同教养方式,父母也会根据他们所认为对儿童意义重大的社会化目标,而采取不同的考虑。教养行为(parenting practices)产生于不同目标的反应。因此,希望孩子在学校表现好的权威型父母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家庭环境,孩子从中可以理解到为什么父母重视这个目标,也可能在学校里努力表现好,因为他们朝着这个目标有效地社会化了。但是,因为并非所有权威型父母都看重学校的成绩,所以不能仅仅凭借教养方式来预测儿童在学校的表现。父母的基本态度和特殊行为对规划儿童的一生同等重要。 与富有爱心的成人结成密切的关系,这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正常社会化的第一步。当与主要看护人的最初依恋扩展到家庭的其他成员身上时,他们也成了儿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榜样。儿童从早期依恋中培养了回应自己和他人需要的能力。 接触性安慰和社会经验 儿童从依恋中获得了什么呢?弗洛伊德及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依恋父母是因为父母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食物。这种观点被称为依恋的碗柜理论。假如碗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儿童就会健康成长。这听起来有道理吗? 哈里·哈洛并不认为碗柜理论解释了依恋的重要性。他开始用自己的假设来检验碗柜理论。他的假设是,婴儿可能会依恋那些给他们接触性安慰(contact comfort)的人。哈洛将刚出生的短尾猿与母猿分开,放在已经有两个人造“母猴”在内的笼子里:一只母猴是用金属网做的,另外一只母猴是绒布做的。哈洛发现,幼猿紧紧地搂着绒布做的母亲,很少会和金属网做的网亲在一起,尽管只有金属网做的母亲提供奶!当遭遇惊吓时,幼猿把绒布母猴当作安慰处。而当探索新的刺激物时,幼猿则把绒布母亲当作行动基地。当恐惧的刺激物(比如敲鼓的玩具熊)出现时,幼猿会跑到绒布母亲那里。当新奇的刺激物出现时,幼猿会逐渐地冒险去探索,但在进一步探索前会回到绒布母亲那里。 哈洛及其同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健康的社会性发展,这些猴子对替代母亲的强烈依恋是不够的。实验者最初以为和绒布母亲在一起的幼猿是正常发展的,但当这样抚养长大的母猿成为母亲时,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在生命早期被剥夺了与其他猿猴交往的小幼猴,成年后在社会和性关系的形成上有困难。 灵长类专家史蒂芬·索米发现,将感情脆弱的幼猿交给有帮助能力的母猿看护,幼猿的的生活会有实质性的变化。索米注意到,在爱心和关注中长大的幼猿将从猴群的边缘猴转变为大胆、外向的年轻猿猴,在成年后成为第一个离开猴群去另一个新猴群的。这种交互抚养教给他们应对技巧和信息,以及如何从其他猴子那里获得帮助和保持高社会地位,这些学习也很重要。现在我们来看看,对猴子的研究对人类有什么教益。 剥夺 人类社会有时会制造出这样的悲剧:儿童被剥夺了接触安慰。许多研究显示,缺少紧密的充满爱意的关系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甚至生存。1915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一位医生指出,尽管有足够的医疗看护,巴尔摩的孤儿院中90%的婴儿还是在第一年就死去了。30年住院儿童的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有足够的营养,儿童还是经常患上呼吸道感染及不明原因的发烧、体重无法增加、身体状态不断恶化。对美国和加拿大育婴堂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尽管有良好的食物和医疗照顾,那里的儿童有严重的感情和生理失调,而且死亡率很高。 消极的环境也对社会性发展有影响。在一项对10名年龄在1-3岁的受虐儿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儿童不能对一个伤心的同伴做出适当的反应。当一个孩子不安和哭泣时,儿童的正常反应是关注、移情或者伤心。然而,这些受过虐待的儿童很可能会现出恐惧、生气或者是身体攻击。还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儿童期和青春期的身体和性虐待与以后的精神健康情况之间的关系,在一组有375年轻成人的样本中,几乎有11%的人报告说曾经受到过某种虐待。这一组中有80%的人表现出一种或更多的精神失常的症状。 儿童受虐待事件给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找出最符合儿童利益的干预措施。在美国,大约有50万儿童和青少年被从家中带走后被安置在政府资助的某种环境中(比如收养院和集体宿舍中)。这些孩子总是对离开虐待他们的家庭感到高兴吗?答案是复杂的,因为即使受虐待的儿童通常也会形成对看护人的依恋:孩子可能还保持着对原来家庭的忠心,希望他们被允许返回家庭后一切都会正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研究设计各种干涉计划,希望通过改变导致虐待的环境来保存或者重建以前的家庭。 在这一节中你看到了儿童期的经验对后期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我们现在来关注一下生命的后期阶段,从青春期开始。 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前面我们根据生理和认知的变化定义了青春期。在这一节,那些变化将作为社会经验的背景。因为当个体达到了生理和精神成熟的某一水平后,新的社会挑战和个人挑战就出现了。我们首先来看看青春期的基本经验,然后再回到变化中的个体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体验 对青春期的传统看法是把它看做是人生的一个独一无二的骚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个体有着极其不稳定的情绪、不可预测和困难的行为:风暴和行为。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作家,如歌德。赫尔大力宣传了这种将青春期看作是风暴和压力的思想(1904)。他是现代第一个对青春期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在他之后,受弗洛伊德思想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持这种观点。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认为极其动荡是青春期正常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种动荡反而是发展受约束的一种表现。安娜·弗洛伊德就写道,“青春期的正常是通过不正常表现的”。 文化人类学的两位开拓者,玛格丽特·米德和本尼迪克特,认为风暴和压力理论并不适用于很多非西方文化。他们描述了很多文化,在那里,儿童逐渐地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成人责任,并没有一个充满压力的突然的转换期,或者一个不定的动荡期。但是,直到对西方社会有的代表性儿童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动荡理论才在心理学界受到广泛的质疑。这些研究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很少有儿童会有所谓的内心动荡和非理性的行为。表11.6总结出了超过2万名青少年心理适应调查的主要数据。 表11.6 正常青少年的心理自我 项目 在该项目上青少年认可的百分比 在正常的环境下我感到放轻 91 我享受生活 90 通常我能够控制自己 90 我觉得自己强壮健康 86 多数情况下我快乐 85 即使在伤心的时候,我也能被幽默的笑话逗笑 83 不幸的是,那些有适应不良问题的青少年在成人期很可能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看看下面有关青春期不良行为与成年期犯罪之间关系的一项研究。 我们如何知晓? 青少年攻击性的后果 一项对一个典型瑞典小镇中上学的青少年(10-13岁)的大型跟踪研究,比较了解他们操作(通过他们报告)和生理功能与他们有犯罪记录的可能性或者是成年后(18-26岁)的其他适应问题。在这些孩子中,那些有早期攻击性行为和多动症的儿童明显有可能在成年后有记录在案的罪犯。另外,早期适应不良与其他成人适应问题(比如酗酒和需要心理治疗)有很密切的联系。图11.10显示了早期攻击性与成人犯罪之间的关系。 因此,青少年问题不能用“风暴和压力”的神话来错误地解释。尤其是因为青少年的自杀率很高,与他们有联系的所有人都要认真对待青少年不稳定的现象。 我们已经讨论了普遍的青春期经历,下面我们来看看青春期的认同感问题。在艾里克森对人一生的描述中,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时发现一个人的真实身份。我们来看看社会关系和未来目标在认同感(身份形成)上有什么作用。 社会关系 对青春期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家庭(或者看护人)和朋友作用的变化上。我们已经知道儿童对成人的依恋在刚出生时就形成了。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朋友。但是,只有从青春期开始,同伴在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上才能够与父母竞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青少年逐渐确定他们发展中的身份的社会因素,决定他们要成为哪种类型的人,以及要发展哪种关系。出于这个原因,青少年经常与同类的(根据他们的吸毒方式来做判断)同伴聚在一起。 由于同伴成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青少年对被拒绝的焦虑也越来越多。结果在12-13岁时对同伴价值和行为(就是父母所担心的同伴压力)的顺从达到了极点。由于同伴压力的可能性,父母常常担心他们要与孩子的朋友竞争,以防止孩子学坏。但是事实是,青少年通常与父母和朋友谈生活经历的不同方面。比如青少年表示他们最可能与父母,而不是朋友,谈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好。而与朋友他们最可能谈论约会和性。因此想与孩子朋友在某些方面竞争的父母,也许不得不找到让孩子谈论“朋友”话题的方法。 父母和处于青少年期孩子的关系必须经历一个转折,从父母有绝对权威到给予孩子适当的做出重要决定的独立性或自主性。这种转变对某结父母而言是困难的,因为他们希望通过允许反抗(但不允许会危害前途的不正确选择)来承认孩子的成长。 我们如何知晓 ? 香港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 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方式在各种文化中都是一致的吗?研究人员与香港的中国青少年的冲突很感兴趣,因为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较少强调自主性。研究人员要求7、9和12年级的学生列出他们与父母在生活中的实际冲突,以及冲突的频率和严重性。还要求学生为自己在冲突中的立场提供理由:“你为什么认为你可以这样做(或者不这样做)?”结果显示他们在西方的青少年有一致的经历。中国青少年主要和母亲在日常生活问题上(比如打电话和看电视)有中等频率和程度的冲突。而且这些青少年的主要理由是他们要有自主性,或者是利用自己做决定的方法来虚拟一个独特的身份。因此,即使在一个不强调自主性的文化中,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仍然集中在建立一个独特身份的意愿上。 这项研究再一次证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青春期会有变化,因为孩子越来越不能服从父母的权威。尽管在青春期友谊也会有某种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只是反映了朋友间越来越多的相互依赖,平等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因此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比朋友关系更容易引起冲突。认同感的发展最终要求青少年建立起独立的义务。这些义务对父母和同伴的环境比较敏感,但并不是对他们中任何一个的简单反映。重要的是,青少年要在他们的环境中找到持久的社会支持。这种社会支持使青少年能够计划他们的未来。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 未来目标 到了青春期,个体会认真回答这个永恒的问题:“你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也许还记得本章开头的那个16岁的达利尔。他嘲笑等待着他的未来,认为那是过去的一种功能。“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其实暗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个体的身份部分地取决于他的目标。比如职业的选择包含了对身份形成很重要的任务:对个人能力和兴趣的肯定。对其他现实选择的觉知,以及选择和实现选择的能力。青少年对未来的关注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他们既担心他们的职业和家庭,也担心全球的经济衰退或者核战争。他们还对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来实现未来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必须完成教育目标,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和家庭的目标。在每一个阶段,目标都受到性别角色、家庭环境和可用资源的限制。 当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对未来有同样的期待。研究人员研究了一些能帮助青少年设定未来目标的社会和个人程序。 我们如何知晓? 抱负和目标的社会环境 一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男孩的抱负和目标:抱负是指假如男孩在长大后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工任何工作”,他们会选择什么工作;目标是指男孩觉得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得到的”工作。数据来自2、4、6年级在贫困的少数民族学区上学的或者是在富有的白人学区上学的男孩。图11.11显示了与白领工作(如律师或医生)相关的抱负和目标。尽管低收入家庭男孩的低目标可能不那么让人吃惊,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所有年龄段都表现了低抱负倾向。这是因为,低收入家庭的男孩甚至不承认那些自认为一定得不到的好工作。 很显然,如果青少年对工作没有追求,他们就不能得到工作。怎样才能改变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追求和期待呢?这项研究表明儿童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目标的影响:他们对他们在学校里能读到什么程度的信念。因此,改变低收入家庭学生对未来的感受最终要求教育改革,使所有的学生都相信学校经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青春期后期对教育和职业定下的目标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未来的选择。但是作为所有方面的认同感,目标形成最好在一生的范围中来考察。关键在于要有探索新方面的愿望和灵活性。这种探索是建立在成功完成了青春期要求的自信的基础上的。青春期的成功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时期的两个任务是亲密感和再生力。弗洛伊德指出成年人的需要是Lieben und Arbeiten,即爱和工作。马斯洛则提出这个时期的需要是爱和归属感。当需要被满足后,则又出现了成功和尊重的需要。其他一些理论也认为这个时期的需要是归属或社会接受和成就或能力的需要。这些理论的一个共同的核心是在成年时期,社会关系和个人的成就占重要地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成年期的这些问题。 亲密感 艾里克森认为亲密感(intimacy)是一种对他人承担性爱、情感及道德承诺能力。亲密感可能出现在朋友关系和恋爱关系中。它要求坦率、勇气、伦理感,并且往往要牺牲一些个人偏好。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艾里克森的假设:社会亲密感是成年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如图11.12所示,在人们健康生活的报告中,家庭和朋友的影响在生命历程中一直交替出现。社会支持的变化反映了每个年龄段的典型的生活事件。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关系。 成年初期是大多数人开始婚姻关系或其他稳定关系的时期。因此,被当做家庭的群体这时通常是扩大的。以前对关系和家庭的研究集中在“标准”结构的家庭上,即由父母亲和他们的孩子组成的家庭上。但是,这种结构事实上已经变化了。研究人员试图描述这些非标准结构的发展结果。例如,一些研究现在关注同性恋双方进入和维持长久关系的途径。研究指出,异性恋和同性恋维持长久关系的策略是一致的:两种类型的个体都试图通过分享任务和活动来保持与对方的接近。但是由于同性恋的社会接受性低,同性恋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维持关第,如作为夫妇在公共场合出现。某些异性夫妇同样需要面对不断的阻力,这些阻力影响了他们的社会接受。研究发现,异族通婚的夫妻往往要面对各种偏见,这些偏见对维持关系有消极的影响。 上面提到的每一种关系都加强了家庭在成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当个体决定要孩子的时候,家庭的作用发展了。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出生常常会威胁夫妻的幸福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异性夫妻,研究人员关注男性和女性在转换为父母角色上的不同方式。现代西方社会较过去而言,婚姻关系中的平等观念更常见。但是,孩子的出生可能促使丈夫和妻子在性别定向上更加传统。妻子可能感到照顾孩子的负担过重,丈夫感到供养家庭的压力 。总的结果是,随着孩子的出世,双方都发现婚姻关系变得消极了。虽然对同性夫妇抚养孩子的研究非常有限,但正如你所可能预料的,研究发现,与抚养有关的性别角色对同性伴侣双方关系的影响很小。 对于大多数异性婚姻的双方来说,婚姻满意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与青春期孩子的冲突。与人们常有的看法相反,许多父母希望孩子离开家庭,离开自己,留给自己一个“空巢”。当孩子不与父母在一起时,父母会更喜爱他们。我们当然不希望我们阻碍了你生孩子的计划。我们的目的是要你了解我们的研究,研究可以帮助你预期和解释你的生活模式。这样你会考虑你所能采取的措施,来保证儿童不会阻碍婚姻关系。 到了成年晚期,如果婚姻基本上幸福,是不是所有人都试图保持婚姻关系呢?研究人员试图确定什么样的夫妻基本上是错误的组合--例如,关于他们的交往模式;什么样的夫妻可以避免离婚的结局。现在大约2/3的婚姻是以离婚结束的。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维持不幸福婚姻往往更为不幸。 我们如何知晓? 不幸婚姻的结果 研究人员研究了82对一起生活了至少15年的中年夫妇(较老的夫妇年龄在40-50岁之间)。另外他们还研究了72对在一起生活了至少35年的夫妇(较老的年龄在60-70岁之间)。每组夫妇被分成了对自己的婚姻关系满意和自己婚姻关系不满的两组。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状态,结果发现,婚姻关系对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不满意的婚姻影响了女性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为什么女性更多地受到不幸婚姻的影响呢?研究认为,女性更多地试图去治俞破裂的婚姻,相反,男性则更多地逃避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更倾向于忍受她们的丈夫。这就意味着,她们经历着从照顾健康状况不佳的年老的丈夫,到服丧和承受着经济上的不安全感这样一个过程。和其他有关成人发展的研究一样,研究人员刚刚开始研究同性恋和其他非正常关系的人到了老年期的亲密感问题。 当我们思考配偶或伴侣的死亡时,我们就又回到了那个结论:到了生命晚期,社会交往的平衡好像又从家庭转向了朋友。关于成年晚期的传统看法是,个体变得越来越孤独。同时,老年人可能与较少的人进行社会交往,这些交往的实质变化了,实际上这是亲密感需要的继续。这种交替来自于选择性社会交互理论(selective 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这种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多地选择能满足自己情绪需要的伴侣。Laura Carstensen认为选择性交往是人们调节情绪体验和保持身体活力的现实选择。老年人与某些人保持深入接触,特别是家人和老朋友。 让我们以我们最初提出的观念结束本节,那就是,社会性亲密感是健康生活的先决条件。重要的不是社会交往的数量,而是质量。当你到了老年,你将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给自己直接的情绪上的支持的个体,以保护自己对亲密感的需要。 再生力 那些建立适当亲密关系的人有能力注意力转向再生力(generativity)。这是超越自己对家庭、工作、社会或下一代的承诺,是30-40岁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对于更好的定向使得成人建立起心理健康的感觉,以弥补对年轻的渴望。 我们如何知晓? 生活的结果和再生力 George Vaillant对95个高智商男性进行了长达30年的追踪访谈和观察研究,时间从30年代中期他们从大学毕业开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后来的行为与大学时候有很大的差别。访谈的内容包括身体健康,社会关系和事业成就。30年后,有30个人发展得最好,另外30人最差(见表11.7)。中年时期,发展好的男人开始再生力任务,对他人有责任心,以某种方式为社会做贡献。他们的成熟程度似乎与他们孩子的适应能力也有关--父亲越成熟,越能在孩子适应世界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这个研究说明了再生力的前提条件:发展良好的男人的其他生活方面十分稳定,这就使他们可以将资源转向外面,指向下一代。如果问成年中期的人(平均年龄52岁)和老年人(平均年龄74岁)良好的适应是什么,他们会给出相同的答案。两组人都回答适应依赖于成为一名“关注他人”的人--即成为一名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的人士。这是再生力的本质。 我们注意到,大多数老年人带着某种程度的成就感回忆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从成年的最初几年开始就稳定了。对于社会关系,正如我们看见,成年后期是目标转换的时期;当未来发展不如意时,优先次序发生变化。但是在这个变化中,老年人保持着看重生活价值的感觉。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期的最后一个危机是自我整合与失望之间的突然。资料表明,很少有成年人带着失望来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多数老年人以整合的满意的感觉回顾生命历程--展望未来。 表11.7 最好和最差发展结果组在心理社会性成熟上的差异 最好组 最差组 在大学中人格完整性为最后5% 0% 33% 成人后生活受母亲支配 0% 40% 50岁时与朋友关系冷淡 0% 57% 30岁前未婚 3% 37% 50岁时悲观、自我怀疑、被动,并且对性怀有恐惧感 3% 50% 童年的生活环境差 17% 47% 如今工作中有一些管理的职责 20% 93% 事业道路的选择反映了父亲的决定 60% 27% 儿童的发展结果优秀 66% 23% 老年期的文化建构 我们对成年期研究的综述强调连续性而不是非连续性;个体不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变老的。即使是这样,对生命后期的文化信念和期望无疑是很强的。研究人员收集了大学生对祖辈们的世俗的看法,记录下这些期望。这些研究指出青年人有不止一种关于老年人的世俗看法。对老年人的态度随着这些传统看法的改变而改变。青年人对“理想祖父”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但对“沮丧”的老人有消极的态度。虽然如此,总体而言,世俗的看法是消极的,特别表现在身体吸引力和精神能力的下降这些方面。 这种消极的世俗看法造成了对老年人的偏见,被称为年龄歧视(ageism)。对老人的歧视限制了老人的机会,孤立了他们,强化了消极的自我形象。心理学家对他们在语言上对老人的歧视总是感到内疚。对过去40年的139本科教材的调查显示,很多书都没有包括成年晚期,或者是传授了关于老年的世俗看法。但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年龄歧视记录在一个记者的报告中,这个记者故意“变老”了一段时间。 我们如何知晓? 体验年龄歧视 帕特·摩尔假装成为85岁的老女人。她在美国100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流浪,希望了解在美国,人老了意味着什么。厚厚的眼镜和耳塞减弱了她的视觉和听力;腿上厚厚的绷带使她行动困难,缠着胶布的手就像患了关节炎一样不那么灵活。这个“弱小的老女人”努力奋斗,要在这个年轻、强壮和灵活的人的世界中生存下来。她无法打开瓶子、握住笔、看清标签,或是挤上公共汽车。这个高速、喧嚣而阴暗的世界吓坏了她。在需要帮助时,很少有人搭理她,她的衰老常常被人嘲笑,有一次甚至还被一伙街头流氓飨以老拳。 摩尔的经历支持了这个观点: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社会意义上,这个社会都是不接受老年人的。 通过对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社会和个体诸多方面的讨论,我们已经走完了整个人生。在结束本章之前,我们再回顾一下两个经验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领域:性别发展和道德发展。 小结 文化和历史差异对个体经历生命的社会方面可能有实质性的影响。艾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看做是一系列的危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应对下一个阶段的冲突。 伴随一生的社会化过程通常开始于儿童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婴儿在很小时就能回应看护人,并与之交流。陌生情境是用来考察儿童对父母的依恋的。安全依恋的儿童在长大后在社会上更有能力。对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民主)权威型方式最可能产生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有效联系。缺乏依恋体验会影响社会性发展。哈里·哈洛的猴子试验证明,没有母亲的猴子缺少社会技能。对人类而言,早期生活中缺少有爱心的关系会影响身体和社会性发展。 跨文化研究表明,青春期并不一定是风暴和压力。到了青春期,同伴在很多方面开始与父母的影响竞争。青少年必须从父母的中建立自主性。青少年既在个人层面又在社会层面上担心他们的未来 ;未来的抱负和目标受到了青少年个人环境的影响。 成人期是关注关系和成就的时期。亲密性可以在友谊和爱情中发生:在一生中,个体要在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中保持平衡。当个体进入老年期后,他们对社会交往更有选择性。成年期的另一个任务是再生:一种为他人幸福而做的努力。大学生对老人有消极的看法,这对他们对老年生活的期待有不良影响。 性别发展 大多数儿童在早期就获得的一个信息是在社会环境中有两类人,男性和女性。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觉察到的差异完全是社会性的:他们在不知道任何解剖学知识之前就已经开始感到性别的差异。由于成年人了解解剖学和超出生理意义的性别差异,你就可能开始思考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差异不是生理因素的直接结果?哪些是由社会化引起的?男孩和女孩是怎样学习他们所处的文化对他们的不同期待的? 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区别男女的生物特征是性差异。这些特征包括不同的生死器官以及激素和解剖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普遍的,生物学决定的,不会因社会影响而发生变化。它是随时间还会导致某些传统社会角色的发展。例如,由于妇女能够用母乳喂养婴儿,因此史前人认为,妇女应该呆在家中照料孩子,而男人则应外出打猎觅食。 性别差异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婴儿期后,男孩要比女孩更加活跃,更具有攻击性。在全世界,男孩都比女孩更有可能进行粗野的游戏。这个差异与性激素有关。生物学因素可以创造行为的倾向。研究人员知道,性激素可以影响社会游戏,对年轻的雄性和雌性老鼠及猴子的观察发现与人类相同的行为差异。雄性动物进行需要粗大肌肉运动的身体游戏,雌性动物则进行需要细致运动技能的活动。 与生物学意义的性别不同,性别(gender)是指一种学习得来的,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现象。在不同的文化中,性别角色与日常活动的联系紧密程度不同,对跨性别行为的容忍程度也不同。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个体对男性化和女性化认识的程度,它包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接受的程度。这种意识在十分年轻的时候就已开始发展了:10-14个月的婴儿就已表现出对同性别儿童某些运动的偏好。性别角色(Gender Roles)是指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表现出最基本的男性和女性差异。 研究男性和女性差异的研究人员常常试图确定哪些差异应该归功于天性,哪些归功于教养,也就是说,哪些是由基本的生物学决定的,哪些是男孩和女孩在一个特定文化中被社会化的结果。请注意,儿童自己似乎认为这都是生物学决定的。 我们如何知晓? 儿童对性别差异的理解 要求4岁、5岁、8岁、9岁和10岁儿童对名为克里斯和帕特的10岁儿童做出预测,告诉这些儿童这两个人物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岛屿上。但是,告诉其中的一些儿童说,克里斯(或者帕特)在这个隔离的小岛完全是由同性别的亲属抚养的(如克里斯是男孩,抚养人都是男性),或者完全是由异性亲属抚养的。那么环境是如何影响4到10岁儿童对克里斯和帕特行为的预测的?在9岁之前,儿童都认为,不管社会背景如何,与性别有关的典型行为总是会出现。例如,年幼的儿童认为,不管是谁抚养的,男孩克里斯都是一样有可能想成为消防队员,女孩克里斯都是一样有可能想成为护士。与此相关,年龄大的孩子的判断更加受孩子抚养环境的影响:克里斯的职业选择既受他或她自己的性别的影响,也受他或她抚养人性别的影响。 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往往会低估环境对男孩和女孩发生差异的作用。它们也与另一项发现一致,即2-6岁的儿童对性别角色的看法比成人更加极端,更为僵化。如果呈现穿着中性衣服的婴儿,在对此婴儿做出判断时,这个年龄的儿童比成人更有可能受到随意给出的“男性”或“女性”标签的影响。儿童的极端反应也许与他们处在正在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这一阶段有关。与大一点的孩子相比,他们总体上更加容易接受符合性别的行为的“程式”。 我们已经说过,性别角色是在文化背景下获得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造就这个角色的一些力量。 性别角色的获得 被人认为是男性和女性特征的许多成分是由文化塑造的。许多研究人员指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在出生伊始就已经开始了。一个研究发现,父母在描述新生的女儿时,使用诸如“小的”、“精致”、“美丽”和“娇弱”这样的词,描述新生儿子的时候则用“坚实”、“警觉”、“健壮”和“协调”这样的词。而这些婴儿在身高、体重和健康程度上实际并没有差别。父母给他们的儿子和女儿穿戴不同的衣服,给他们不同的玩具,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们说话。从18个月开始,如果玩与他们的性别相称的玩具,父母就倾向于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反应。例如,一个实验发现,如果男孩玩通常是女孩的玩具,父亲就不太倾向于给出积极的反应。一般说来,如果儿童从事与他们性别一致的活动,他们就更会受到父母的鼓励。 家长不光是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动因。例如,埃莉诺·麦克贝认为,家长不是简单地给儿童打了性别角色的印记。她发现,游戏方式和对不同玩具的偏好与家长的偏向或角色并没有很高的相关。年幼的儿童是隔离主义者--即使在成人不管他们时或在成人鼓励男女混合游戏时,他们也喜欢与同性别的儿童一起玩。麦克贝相信,儿童性别行为中的许多差别都是同伴关系的产物。 我们如何知晓? 男孩和女孩游戏的结构 为了了解同伴关系的作用和性别角色的获得,研究人员开始对男孩和女孩游戏之间的差异进行细致分析。一个研究人员考察了4-6岁同性别儿童是如何与其他儿童一对一玩的,或者,如何在更大的组中一起玩的。研究人员给儿童录像,再对儿童之间的交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男孩和女孩一样可能进行一对一玩耍,但女孩和同一个女孩在一起的时间要更长一些(也就是说,男孩拥有更多的游戏伙伴),这也许是因为女孩能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在这些儿童中,只有6岁的男孩才更有可能从事涉及到整个小组的活动。 这些研究人员并没有完全说话为什么是6岁的男孩,而不是6岁的女孩,转向群体游戏。与其他情形一样,我们很难知道,究竟是因为某些生理的原因(性的差异),还是因为成人对男孩和女孩游戏的期待(性别角色差异)。即使当女孩开始群体游戏时,她们的群体也不同于男孩的群体。例如,男孩的群体比女孩的群体更关注主导地位--谁对谁有决定权;女孩的群体一般更关心一致性而不是权力。因而,男孩和女孩生长在不同的心理环境中,这些环境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 我们已经简单回顾了男孩和女孩怎样,以及为什么以不同的方式来体验社会发展。在下一节中,你会看到,某些研究人员认为,性别对道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结 虽然性差异是由于生物学方面的原因,但文化同样也决定性别差异。儿童很早就开始获得有关性别差异的知识。性别角色的某些方面是从父母处获得的,特别在是父母坚持以传统方式抚养孩子的时候。儿童也因不同的同性别伙伴常模而被社会化成不同的性别角色。 道德发展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看到发展紧密的社会关系对于毕生发展是多么重要。现在我们考察一下作为社会团体一员生活的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你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这是道德行为的基础。道德(morality)是一个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系统。社会需要儿童成为接受道德价值体系,并以道德原则指导自己行为的成人。然而,正如你所知道的,在某个特定情形下,究竟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可以变成一个导致激烈争论的问题。因此,也许不是偶然,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也是争论不休。这个争论始于劳伦斯·柯尔伯格的开创性研究。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劳伦斯·柯尔伯格通过研究道德推理而建立了他的道德发展理论。所谓道德推理就是指人们对在某种情形下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所做的判断。柯尔伯格的理论受到了让·皮亚杰观点的影响,后者试图把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儿童一般性认识发展联系起来。在皮亚杰看来,随着儿童所经历的认知发展阶段的不同,他也会给一个行为的后果和行为者的意图赋予不同的比重。例如,对前运算儿童来说,一个无意中打碎10个杯子的人要比一个有意打破1个杯子的人更加“没规矩”。随着儿童年龄增大,行为者的意图在道德判断中会得到重视。 我们如何知晓? 认知发展和道德推理 要求3岁、4岁、5岁儿童对人们的行为做出道德判断,这些行为在三个维度上有变化:行为、后果、意图。在某特定情形下,行为既可以正性,也可以是负性的(如爱护动物与殴打动物),后果也是如此(如动物或是愉快或是悲伤)。为了操纵意图,实验者把某些行为描述为故意的,把另一些行为描述为偶然的(如行为者要么是故意、要么是碰巧打到了动物)。要求儿童对某种行为的可接受性进行评价,从5个代表“特别、特别坏”到“特别、特别好”的面孔中挑出一幅,来表示他的打分。年幼的儿童的可接受性评分几乎都取决于行为的后果,只有5岁的儿童考虑到了行为者的意图。但是,如果问儿童是否应该惩罚行为者,有更多的年幼儿童考虑到行为者的意图。 这些结果说明,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越来越复杂,他们也开始从单纯注意后果转换到既考虑后果也考虑意图。然而可接受性判断和惩罚判断之间的差异说明,某些形式的道德判断可以使儿童在更小年龄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始时所看到的,要求儿童去完成的特定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儿童看起来的“成熟”程度。 柯尔伯格扩展了皮亚杰的观点,定义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见表11.8)。道德推理的最低水平是以自我的利益为基础,最高的层次则围绕社会利益,不管个人收益如何。为了证明这些阶段,柯尔伯格使用了一系列两难问题,让不同的道德原则处于针锋相对的境地: 在一个两难的问题中,一个叫做海因茨的人试图弄到药,来挽救他患癌症的妻子。一个肆无忌惮的药剂师只在海因茨付出此药剂师进价高10倍的价格才肯把药卖给他。这个价格比海因茨所有的钱以及所能借到的钱要高得多。海因茨只好不顾一切,闯进了药店,偷走了那副药,那么,海因茨应该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实验者进一步询问参加研究的儿童,找出他们做判断的理由,并进行打分。 打分的标准是儿童做出判断的理由,而不是判断本身。例如,如果某人说海因茨应该盗窃药品,因为他要担负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妻子的责任;或者说他不应该偷窃药品,因为他要维护法律(尽管他感情不愿这么做)。那么这个人都在是表达个体要担当应负的责任,因此都应该打分在第4个阶段。 有4个原则制约着柯尔伯格的阶段模型:(1)个体在某个时间只能处于某一个阶段;(2)每个人都以相同的顺序经历每个阶段;(3)每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更为全面,更为复杂;(4)每个文化中都有同样的阶段。柯尔伯格从皮亚杰那儿继承了许多阶段论的思想。事实上,从阶段1到3的进步看起来与正常的认识发展进程相匹配。儿童有顺序地经历这些阶段,而每个阶段在认识上都可以看作比前面的阶段复杂,到13岁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达到3阶段了。 有关柯尔伯格理论的许多争论都围绕阶段3以后。柯尔伯格最初的观点是,在阶段3后,人们的道德发展会稳步地继续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达到阶段4到阶段7.事实上,许多成人都没有达到阶段5,只有少数的人超过了阶段5.柯尔伯格后面几个阶段的内容似乎是主观的,而且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后面的几个阶段会比它们前一个阶段更为全面,更为复杂。例如,阶段6道德判断的基础是“避免自责”,阶段5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的福利”,阶段6看起来并不比阶段5更为成熟。而且,后面的阶段并没有在所有的文化中都被发现了。下面我们转向当代对柯尔伯格理论更为广泛的批评,这些批评是在考察性别和文化时产生的。 表11.8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水平和阶段 道德行为的理由 1.前常规道德 阶段1.愉快-痛苦定向 避免痛苦或避免被抓住 阶段2.代价-收益定向;互惠性-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取得奖赏 2.常规道德 阶段3.好孩子定向 获取赞同,避免遭反对 阶段4.法律和规则定向 服从规则,避免责难 3.有原则的道德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推进社会的福利 阶段6.道德原则定向 达到公正,避免自责 阶段7.普遍道德定向 坚持普遍性原则,感到自己是宇 宙的一员,超越社会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指导 道德推理的性别和文化观点 许多对柯尔伯格的批评围绕他所声称的普遍性:柯尔伯格后面的阶段没有人认识到成人道德判断可以反映不同的,但同样道德的原则。在一篇著名的批评文章中,卡罗尔·吉丽根指出,柯尔伯格最初的工作仅仅出自对男孩的观察。她认为,这种研究方法忽略了男性和女性在道德判断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吉丽根认为,女性的道德判断是以“爱护他人”为基础,逐渐过渡到自我实现阶段,而男性的判断是以“公正”为基础。因此,吉丽根的理论扩展了柯伯尔的看法,考虑到了更为广泛的,与童年期以后道德判断有关的因素。虽然我们尊重吉丽根的贡献,但研究表明,她关于男人和女人在道德推理上有独特风格的看法是不正确的。让我们看一下证据。 有些研究表明,妇女为了维护她们社交关系中的和谐来做出道德决定,而男人更加注重公平性。尽管这样,研究人员继续就道德推理是否真的存在性别差异展开讨论。虽然男人和女人在达到成人道德发展水平时所经历的过程有所不同,但他们作为成人做出的道德判断却非常相似。一种可能性是,性别差异只是男人和女人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后果,当遇到同样的道德两问题时,男人和女人做出的关心和公平反应非常相似。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成人关于道德两难问题的推理一方面是考虑公正性,一方面是考虑人道主义。这种混合将存在于人的一生的大部分时光,但正如你可能预料到的,道德判断受到成人认知一般性变化的影响。成年后期的一个有关变化就是在个体在做判断时,把他们判断的基础从特定情境的细节转换到一般原则的应用上。这样,道德判断越来越以一般性社会利害关系(如“符合法律哪一条?”)为基础,而不是特定的两难问题(如“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作为特例处理?”)为基础。 注意,有关道德推理中性别差异的争论的争论主要还是就西方文化中的道德推理做出的。跨文化比较向这样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文化之间的比较表明,即使是仅对与道德判断有关的情形做出普遍性的说法也是不可能的。考虑一下这样一个情境:你看见马路边上有一个人,他的汽车轮胎瘪了。你现在停下来帮他吗?如果你说“不”,这是不道德吗?如果你是在美国长大的,你可能会认为,在这种情境下,是否帮助仅是你个人的选择,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但如果你是作为印度教徒在印度长大的,你也许会认为不帮助确实是不道德的,因为印度文化更强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 让我们看一个道德推理跨文化比较的研究。 我们如何知晓? 正义与人际间的责任 参加这个研究的被试来自于两个地方: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地区和南印度的迈索尔地区。这些西方和印度文化的代表要对一些对比正义和个人间责任的情形进行反应。例如,假定你给最好的朋友提供结婚戒指的方法就是去偷火车票钱。正义的原则告诉你不应该偷,但人际间责任的原则告诉你,你应该尽到你自己的义务。如果你是在西方文化中长大的,你可能不会把个人间责任看做是道德问题:不能提供结婚戒指是很不幸的,但不是不道德的。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个人间的义务在印度的印度教文化中具有道德的色彩。因此,研究人员预期,印度被试会比美国被试更有可能倾向于尽个人义务。如图11.13所示,三种年龄的印度被试确实倾向于选择个人义务。 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到文化在定义道德与否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你是在美国长大的,你很可能惊诧于印度人对信守朋友间允诺的强烈责任感--他们情愿去偷,也不愿不提供结婚戒指。请注意,这种文化常模之间的差异很有可能适用于美国和印度之外的国家。在后面的章节我们还将进一步表明,在对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强调上,美国和印度是西方和非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小结 柯尔伯格紧跟皮亚杰,提出了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吉丽根批评了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他的观点忽略了男性和女性在道德判断上的基本差异。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成人既考虑公正性,也考虑人道性。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样的情形和行为被认为是道德或不道德的有不同的标准。 学会如何成功地成长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本章的一些主题,为成功成长开出一剂处方。在本章开始,我们鼓励你把发展看成总是有得有失的变化。据此,在一生中成功兴隆的秘诀就在于巩固一个人的收获,而减少一个人的损失。我们认为,“用进废退”的规则既适用于生命的生理方面,也适用于生命的认知方面。许多被一般人认为与年龄有关的变化其实是由于不使用,而不是由于衰退。因此,我们第一个忠告就是:保持它。 我们也指出,成功成长的一部分就是使用选择性优化与补偿。也许你还记得,选择就是人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优化就指人们在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锻炼或训练自己。补偿是指用其他的方法和途径来应付损失。在本章讨论成年期社会关系如何变化时,我们看到了这个过程的另一个好例子。老人把与能提供最佳情感支持的人交朋友作为自己的目标,朋友的选择则要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变化以补偿去逝或其他中断。虽然这个选择性优化的观点产生于对老化过程的研究,它也是概括你一生中所做选择的好方法。你应该永远选择对你最重要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来优化你的表现,并在通向这些目标的道路受阻碍时进行补偿。这是我们对毕生发展的最后忠告。我们希望你能聪明、健康地成长。 要点重述 研究和解释发展 ☆ 研究人员收集常模的、追踪性的和横断性的数据来记录、描述变化 ☆ 毕生发展既取决于天性,也取决于教养 毕生生理发展 ☆ 在孩子还在子宫里的时候,环境因素就能影响生理的发育 ☆ 新生儿和婴儿具有一系列非凡的能力:他们为生存而预告装备了 ☆ 在青春期,青少年也许会变得过分关心自己的躯体形象 ☆ 成年后期的某些生理变化是不使用的后果,而不是因为不可避免的衰退 毕生认知发展 ☆ 皮亚杰关于发展的关键思想包括图式、同化和顺应的发展以及不连续的发展四个阶段理论。这四个阶段是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 皮亚杰理论的许多方面因创造性研究范式的发明而受到改变。这些范式显示,婴儿和儿童比皮亚杰所想像的要更有能力 ☆ 研究人员指出儿童会发展出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在不同的心理和生理领域随时间变化 ☆ 跨文化研究质疑了认知发展理论的普遍性 ☆ 通常只在几种能力上有明显的、与年龄有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研究表明,有些认知缺陷是由不使用引起的,而不是由不可避免的衰退引起的 ☆ 成功的认知老化可以看做是人们选择与他们密切相关的领域,优化他们的功能,通过使用替代行为来补偿损失 获得语言 ☆ 许多研究人员相信,人类天生就具有语言制造的能力,即便如此,与成人进行交往也是语言获得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与科学家一样,儿童建立有关他们语言的意义和语法的假设。这些假设经常受到天生具有的原则的制约 毕生社会性发展 ☆ 社会性发展发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 从典型发展变化进程的偏离,通常是因为文化决定的环境 ☆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看成是一系列个体必须应付的危机 ☆ 社会化是指儿童获得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和态度的过程 ☆ 社会化开始于婴儿对照料者的依恋 ☆ 不能形成依恋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 儿童期缺少教养关系会妨碍社会性发展 ☆ 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 ☆ 青少年必须通过与父母和同伴形成舒适的社会关系,通过选择将来的目标来发展自己的同一性 ☆ 成年期的重要问题与亲密和再生力需要有关 ☆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在社会交往中变得不那么活跃,因为他们只选择与他的情感联系最紧密的社会关系 ☆ 人们部分地根据他们对他人生活做出的贡献来评价自己的生活 ☆ 对老年人的负性刻板印象导致年龄歧视 性别发展 ☆ 性别角色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指习得的、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和态度 ☆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起始于出生之时,一系列的社会化因素强化了性别的刻板行为 道德发展 ☆ 柯尔伯格定义了道德发展的阶段 ☆ 后来的研究评价了道德推理中的性别和文化差异 ☆ 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情形和行为是道德或不道德的有不同的标准 关键术语 顺应 年龄歧视 阿尔茨海默病症 同化 依恋 躯体形象 中心化 儿童指向语言 生理年龄 认知发展 守恒 接触性安慰 横断设计 发展年龄 发展心理学 自我中心 基本理论 性别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 再生力 印刻 内化 亲密 语言运用能力 纵向设计(追踪设计) 成熟 初潮 道德 天性-教养争议 常模研究 客体恒常性 过度泛化 教养行为 教养方式 生理发展 音素 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青春期 图式 报酬的选择性最优化 选择性社会交互理论 性差异 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 智慧 受精卵
本文档为【心理学与生活中文版FreeKaoYan11人的毕生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19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0KB
软件:Word
页数:48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8-09-05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