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七章-景观生态评价

第七章-景观生态评价

举报
开通vip

第七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七章 景观生态评价 概 述 景观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学科应用领域中密切联系的环节,是正确认识景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的前提,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 本章在对景观评价的基本内涵、内容与方法等概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内容,并结合相关的评价内容介绍比较完整的案例。 1.景观评价概述 景观评价既是景观分类工作的延续,又是景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建设实践的必要环节。 1.1 景观评价的概念与特点 1.1....

第七章-景观生态评价
第七章 景观生态评价 概 述 景观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学科应用领域中密切联系的环节,是正确认识景观、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景观资源的前提,是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 本章在对景观评价的基本内涵、内容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等概述的基础上,介绍了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内容,并结合相关的评价内容介绍比较完整的案例。 1.景观评价概述 景观评价既是景观分类工作的延续,又是景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建设实践的必要环节。 1.1 景观评价的概念与特点 1.1.1 概念 (1)评价:主体在对价值客体属性、本质、规律等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价值客体能否满足并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需要作出判断的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是主体对客体进行评价的出发点,而主体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主体选择评价标准与手段的实质,就是在选择与主体某种需要相联系的价值关系作为评价活动的反映对象。 因此,所谓评价就是按照明确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并把它变成主观效用(满足主体要求的程度)的行为,即明确价值的过程。 (2)景观评价 各国学者达成的共识,其一是景观评价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其二是景观评价是一个系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过程,即必须作出事实的判断;其三是景观评价的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通过景观评价,可以对景观状况、景观及其组成要素的敏感性、干扰状况等级、景观抗性阈值及其等级分布、景观功能大小和景观格局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景观规划、景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景观评价主要是在景观层次上对景观功能的综合辨识,而与对生态系统甚至以下层次上的评价(如土地评价、环境评价等)有所不同。 1.1.2 景观评价的特点 (1)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1.2 景观评价的内容与基本方法 1.2.1 景观评价的内容 (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自然和人文属性) (2)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比较与评估) (3)景观功能价值评估(货币化) (1)是通过评价景观的自然属性健康状况及视觉美学意义,对景观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2)则主要通过对景观可能的若干利用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估,更多的是为了发展生产的需要; (3)是景观资产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景观质量、景观生产价值进行综合并货币化的过程,注重景观价值潜力的转化过程。 1.2.2 景观评价的基本方法 除传统方法外,还用到多种技术手段。 “3S”可为数据采集、处理、结果输出的技术支撑。 此外,类似于统计学零假设的中性模型,景观组成、结构的计量方法,研究空间自相关的分形几何学,研究复杂多元属性的模糊数学方法,在景观评价中都可以广泛应用。 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技术体系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共同性,在对具体景观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1.3 景观评价的程序与一般 步骤 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步骤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成本核算步骤微型课题研究步骤数控铣床操作步骤 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 收集资料,构建景观信息系统,划分景观类型 构建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 景观健康或景观适宜性或景观评价及等级区划 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2.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2.1 景观美学的概念 从美学的意义上讲,景观是指环境中具有审美属性和价值的景色或景物。突出了景色和景物的观赏性,并把这种观赏性归结为对象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和价值。 同时,景观范畴还有一个从单纯的自然景观向包含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扩展过程,景观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综合体,而且往往被人们注入不同的文化色彩,即景观不仅具有自然性,也具有文化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常常融合在一起,很难将它们截然分开。 因此,美学意义上的景观概念不完全是学科的概念,它总是同观赏者的情感体验和评价直接关联,因而也不是纯客观的。 2.1 景观美学的概念 由于城市、环境等景观建设的需要,美学同某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形成了专门研究景观的美学分支,景观才成为美学专门研究的对象。地理学中关于景观的研究同美学研究的合作、交叉,产生了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是研究景观美化和景观美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的软科学。 随着环境科学、生态学的发展和美学研究范围的拓宽,产生了一个范围更宽的交叉学科——环境美学,景观又被纳入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的范围之中,含义更加深广了。 2.1 景观美学的概念 景观美学的研究涉及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分别对景观美学展开了研究。 如吴家骅(2000)认为,景观美学的研究主要包含心理学美学和生态环境美学2个方面。 陶济(1985)认为包括景观的审美构成和审美特征,景观审美的心理结构和特征,景观审美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及其在审美意境中的积淀,景观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美学原则等方面。 2.2 景观美学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2.2.1 景观美的特性 景观美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 景观美的社会性(与人发生关系) 景观美的可愉悦性(满足人的感官) 景观美的时空性(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2.2 景观美学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2.2.2 评价的基本原则 (1)直觉性原则 (2)功利性原则 (3)功能性原则 (1)直觉性原则 在景观审美中,美感直觉就是人们不假思索地赞赏美的对象,而一下子又说不出为什么美的感受,这就是美感的个人直觉性。 审美感受的直觉性,表现为审美感受是直接的、直观的,审美过程必须始终面对审美对象,直接进行具体的感受。 不过,审美感受虽然是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中包含着理性的内容,因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刹那间的判断,尽管好像并不存在理智活动、不存在抽象的思考,但以前的经历等却会制约着人们的审美感受,事实上刹那间的判断是以以往生活经验和人类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的。 (2)功利性原则 在审美感受中具有不与直接功利联系的一面,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一个实际的目的,没有直接的实用目的,没有个人的狭隘功利要求。 而就社会而言,个人的无功利之中潜藏着社会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它在更为普遍的程度上肯定了审美感受的功利性,只是这种功利性经过历史的长期积累和演变,常常不为审美的个人所觉察罢了。 审美感受的社会功利性,更普遍地表现为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在审美过程中,陶冶了情操,愉悦了精神,从而更有利于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内容的功利。 总之,审美感受是在不与个人直接功利联系的后面,包含着社会功利的满足。 (3)功能性原则 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首先是方法要科学,但在充分尊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必须指出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中功能性因素的重要性。 实际上,对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往往是有着某种评价的目的,如为了景观的规划、营造、恢复或改造等进行的。为满足不同的功能,其评价指标的选择或方法等有所不同。 从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不仅在于景观好看与否,更重要的是其是否解决了功能的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等。 形式美也只有和功能密切结合,才具有理性的根基,只有在功能与形式的相互协调中才能充分体现景观的美学价值。 2.3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就是找出景观被感受的美感,主要根据视觉品质排定景观的等级、表达对不同景观的偏好。由于景观美内涵的丰富,以及美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景观资源本身的特性及其深广的内涵,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标准,所以,与景观资源其他内容的评价相比,对其美学质量评价的难度较大。 迄今为止,国外对于景观资源美学质量评价方法大致采用了3种,即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直观评价法。 (1)描述因子法 描述因子法(descriptive inventories)是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整体的美景度值。 此法首先选择和定义一系列被认为与美景度有关的景观特征或构景成分;然后从这一系列构景要素上对每个具体景观作出评价。 记录每个景观中各种特征的存在与否,并统计其数目,在有的情况下,给每种特征赋予一个数值;最后将每个景观的构成特征与美景度联系起来。 有时只是单纯地对记录结果求和,有时则是综合各种特征或特征值,从而获得一个美景度指数。 (1)描述因子法 描述因子法在具体方法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人选择像热烈、多样性、和谐等高度主观性的、定义模糊的景观特征因子,但后来逐步发展到采用比较客观的、有明确定义的景观特征因子。此法的难点就在于所选择的景观特征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特征,同时又能充分地把多种不同的景观区分开来。Litton指出描述因子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景观评价,而且同时适用于规划或设计服务的景观评价。因此这种方法在景观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尽管如此,描述因子法也存在2个缺陷:一是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用者的专业知识和判断,以及依赖于所选择的描述性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相关性;二是这种方法难以直接将各种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亦即很难建立起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2)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法(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实际上是一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它是通过向公众提问(可以是口头或表格等方式)汇总的结果来评价公众对景观的满意程度或可接受程度。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但通常没有明确提出的假设之上,即受调查人所表达的对景观的喜好程度是与景观美关联的,即人们越喜欢的景观就是越美的景观。 (2)调查问卷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把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时比较方便、经济,只需整理一套问题清单并做成问卷即可,不需要进行艰苦的野外工作和图片处理,对问题的选择不受森林资源现状的限制,并且问题的大小完全可以根据目的任意确定。 但此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对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问法下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反应,因此,如何措辞显得很关键。此外,这种方法的调查工作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有时候公众在回答问题时所作的选择与面对景观实体或图片时所作出的选择相互矛盾。 (3)直观评价法 直观评价法(perceptional preference assessment)在很多方面与问卷法相似,都是通过公众的评判来评价景观质量。 但这种方法是从心理物理学理论衍生而来的。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建立环境刺激和人们感觉、知觉和判断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手段的学科。 景观美学评价中正是运用了该学科的主要思想,把景观与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因此,这种方法通常又称心理物理学方法(psychophysical method)。 (3)直观评价法 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建立景观评价模型包括3部分内容: 一是测定公众的审美态度,即获得美景度量值; 二是将景观进行要素分解并测定各要素量值; 三是建立美景度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 通常通过公众对制作的景观彩色相片或幻灯片(也可到现场)的观感来确定景观的优美程度,探求景观特征与人们审美评判反应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景观要素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3)直观评价法 心理物理学方法评价景观价价值高低具有2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以公众评判为依据,而不是依靠少数专家; 二是景观的物理特征能够客观地加以测定,这样就避免了大量运用诸如多样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则或其他生态学原则所带来的不便。 由此可见,心理物理学方法更能客观反映景观的实际美学价值,是较盛行的一种评价方法。 2.4 案例分析—婺源县天然阔叶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Q2005&FileName=JXND200506018&v=MjQ5NDZ9PrsfZ5hMe0x246sRNBawlES5nmXnaBQr5FS/zC81xWqxuB7UzKmPRGyEfg8=&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JWcmp6bVNMRElBMXViREd2S0lIcnpWcWZ0T3Bnb0UrZ29JbEZNVUNTdEZWV0JSMA==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育的价值。 生态系统的这些功能虽不表现为直接的生产与消费价值,但它们是生物资源直接价值产生与形成的基础。可以说,正是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才使人类的生态环境条件得以维持和稳定,这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所在。 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可以分为4个层次: 生态系统的生产(包括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等); 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包括缓减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处理废物等); 生态系统的娱乐价值(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素养、生态美学等)。 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本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性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评价的主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 自然作为进化的整体,是生产服务性功益的源泉; 自然生态系统是多种性能的转换器。 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3.3.1 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分类 第一,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可以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 第二,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三,选择价值,它是人们为了将来能流够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某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 第四,存在价值(又称内在价值),它表示人们为确保这种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它是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价值,与人们是否进行消费利用无关。 3.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3.3.2 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 直接市场价值法(货币价值) 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 权变估值法(无形效益评估) 生产成本法(恢复、保护或重建损失所需花费) 实际影响的市场估值法 3.4 案例分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LY/T1721-2008) 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换言之,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与理论上所描述的相近,那么它们就是健康的,否则就是不健康的。 一个不健康的生态系统往往是处于衰退、逐渐趋向于不可逆的崩溃过程。 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弹性,保持着内稳定性。如果系统中任何一种指示物的变化超出正常幅度,系统的健康就受到了损害。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变化都是有害的,它与系统多样性相联系,多样性是易于度量的。 4.1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事实上,生态系统健康可能更多地表现于系统创造性地利用胁迫的能力,而不是完全抵制胁迫的能力。 健康的生态系统对干扰具有弹性,有能力抵制疾病,是系统在面对干扰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弹性能力越大,系统越健康,弹性强调了系统的适应属性,而不是摆脱它。 4.2 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原理 动态性原理(随时间而变化) 层级性原理(系统形成时的时空范围差别) 创造性原理(本质特征) 有限性原理(一切资源都是有限的) 多样性原理(稳定和功能优化的基础)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组分原理(人类地位的两重性) 4.3 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4.3.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要点 第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应该建立于单个物种的存在、缺失或某一状态为基础的标准上。不应该仅停留在对物种大量的调查或统计的基础上。同时应有实验室的工作配合。 第二,系统健康评价应该能反映人们对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认识。 第三,虽然作为最佳的健康评价度量应该是最简单的、可以系列化、有可分辨的变化状态,然而生态系统健康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因为单一数值将多个维度(一维度代表以类型项目)压缩到了一个几何级数上、维度为零的程度。 第四,系统健康评价的标准该与在数值上的变化相对应,即使给几十年,发生的数量改变也不应该出现间断。健康的度量应该具有统计学属性。 第五,考虑到最小数量的观察,系统健康的度量应该与观察次数不具相关性。 4.3.2 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指标 生态系统中某些绿色植物防御性次生代谢物减少,处于患病、鼠害和虫害严重、光合作用受阻、生长速率下降的濒危境地。 物种生态对策改变和多样性的下降。 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下降。 植物根系互惠共生微生物减少,对生物生长不利的微生物增多。 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系统波动及稳定性的变化。 污染物的排放:湖泊的富营养化,海洋的赤潮,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的负效应。 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营养物的流失量增加,因此,系统无法利用和保护。 植物体或生物群落的呼吸量有明显增加。 系统内产品转化率低和分解速率增加,枯枝落叶层的累积明显下降。 系统中水和营养物质的瓶颈效应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劣、生态平衡失调,以非良性循环为主。 4.3.3 生态系统健康的度量 由于生态系统是对变量的,那么,生态系统健康标准也是多尺度的、动态的,它是有结构(组织)的、有功能(活力)的、有适应(弹力)的。 综合这3方面,组织、活力和弹性就是系统健康的具体反映。换句话说,健康就是由复杂系统所表现的3项测量标准。 它作为生态系统健康度量的标准暗示了一个被加权的总结或一个对组分更加复杂的操作运算,加权中考虑了每一组分对整个系统功能的相对重要性的评估,这个评估就成为价值。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价值就能成主观的、表明的数量化中转化为较客观的、更本质的丰富内涵。 表7-7 生态系统健康度量成分、有关概念及方法 健康的成分 有关概念 相关度量 起源领域 可能的方法 活力 功能 GPP,NPP 生态学 度量法 生产力 GNP,GEP 经济学 通过量 新陈代谢 生物学 组织 结构 多样性指数 生态学 网络分析 生物多样性 平均互信息可预测性 生态学 弹性 生长范围 生态学 模拟模型 联合性 优势 生态学 4.4 案例分析—信丰国家森林健康示范区生态公益林健康经营评价 http://xuebao.jxau.edu.cn/picture/article/66/b6/ae/646bc643492ca94be0d2dfc58aa7/c744a879-1afb-4bf2-a1b6-9e826f649656.pdf 5.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5.1 生态风险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ER)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少该系统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状况。 生态风险具有如下特点: 不确定性 危害性 内在价值性 客观性 5.2 区域生态风险的评价方法 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由于生态风险评价首先起源于环境科学领域,因此,最初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很多集中在评价污染物可能给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带来的概率损失领域。 然而,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具有危害作用且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是污染物,各类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转基因生物的逃逸、生态入侵、景观结构的恶性改变等,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都存在极大的威胁与其相适应的评估方法也,这些一旦发生必然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危及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组分的安全和健康,因而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风险源。 生态风险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上,与其相适应的评估方法也就各有侧重。 生物技术引起的生态风险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技术进行评估,而生态入侵引发生态风险侧重于应用生态学知识。 可见,生态风险范围极广,涵盖了从分子生态学到全球生态系统研究的广阔领域,应用哪些原理和方法,没有绝对的界限,优势需要综合应用。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在景观基础上,描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与单一地点的生态风险评价相比,它所涉及的风险源以及评价受体等都在区域内具有空间异质性,即存在区域分异现象,这就使其更具复杂性。 区域生态风险分析步骤如下: (1)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 “区域”是指在空间上伸展的非同质性的地理区。 在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之前,首先必须对所要评价的区域有所认识和了解,根据评价目的和可能的干扰及终点,恰当而准确地界定研究区的边界范围和时间范围,并对区域中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只有熟知评价区域的这些基本情况,生态风险评价才能顺利进行,评价结果才更具有可信性。 因此,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必须建立在对区域的充分认识上。 (2)受体分析 “受体”即风险承受者,在风险评价中指生态系统中可能受到来自风险源的不利作用的组成部分,它可能是生物体,也可能是非生物体。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等级,在进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时,通常经过判断和分析,选取那些对风险因子的作用较为敏感或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关键物种、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类型作为风险受体,用风险的受体来判断、分析或代替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 恰当地选取生态受体,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整个区域的生态风险状况,又可达到简化分析和计算、便于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2)受体分析 “生态终点”是与受体相关联的一个概念,指生态系统受危害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对于生态风险评价,终点必须是具有生态学意义或社会意义的事件,它应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定义,便于预测和评价,这就要求生态终点是可以度量观测的。 对陆地生态系统来说,潜在的生态终点包括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森林生产力的变化及某一物种的出现和消失等。 景观生态学中那些与干扰相关联的、能反映生态系统概念及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标,如优势度、蔓延度、破碎度等,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也可用以度量生态终点。 (3)风险源分析 “风险源分析”是指对区域中可能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干扰进行识别、分析和度量。 这一过程又可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源描述两部分。根据评价目的找出具有风险的因素,即进行风险识别。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涉及的风险源可能是自然或认为灾害,也可能是其他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只要它具有可能产生不利的生态影响并具有不确定性,即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所应考虑的。与局地生态风险评价不同的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风险源通常作用于较大的区域范围,影响的时间尺度也较长。风险源分析还要求对各种潜在风险源进行定性、定量和分布的分析,以便对各种风险源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这种分析一般根据区域的历史资料以及某一干扰发生的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 (4)暴露和危害分析 “暴露分析”是研究各风险源在评价区域中的分布、流动及其风险受体之间的接触暴露关系。 如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中,暴露分析就是研究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的迁移、转化过程,方法一般用数学或物理模型。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暴露分析相对较难进行,因为风险源与受体都具有空间分异性特点,不同种类和级别的影响会复合叠加,从而使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4)暴露和危害分析 “危害分析”是和暴露分析相关联的,它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确定风险源对生态系统及其风险受体的损害程度。 传统的局地生态风险评价在评价污染物排放时,多采用毒理实验外推技术,将实验结果与环境监测结合起来评价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危害。 有关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危害分析,显然难以用实验室进行观测,而只能根据长期的野外观测,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推测和评估。 (4)暴露和危害分析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暴露和危害分析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部分。 在进行暴露和危害分析时要尽可能达到定量化,各种风险源的危害之间要具有可比性。 (5)风险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即评估危害作用的大小以及发生概率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前述各评价部分的综合阶段,它将暴露分析和危害分析的结果结合起来,并考虑综合效应,得出区域范围内的综合生态风险值;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其他组分有机结合起来,得出评价的结论。 另外,风险评价还应包括对风险表征方法、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等方面的说明。 (6)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提出综合的以及针对某个风险源、某方面影响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因此,对某区域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是揭示该区域生态状况及空间变异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景观格局及变化的分析,可以揭示区域景观的结构完整性、合理性、稳定性等性质,从而达到预测与评估景观生态风险的目的。 5.3 案例分析—福建东山岛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本章小结 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景观的开发利用评价或适宜性评价以及景观功能价值评价。依据其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评价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景观美学质量是找出景观被感受的美感,主要根据视觉品质排定景观的等级、表达对不同景观的偏好,景观美具有多样性、社会性、可愉悦性和时空性的特性,其评价方法主要有描述因子法、调查问卷法和直观评价法。 本章小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等方面,其服务功能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以及存在价值,评价方法多种多样。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保障正常的生态服务功能,满足合理的人类需求的同时,维持自身持续向前发展的能力和状态,评价标准是多尺度的、动态的。 本章小结 生态风险是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或将来减少该系统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状况。它具有不确定性、危害性、内在价值性、客观性的特点。 生态风险评价就是指受一个或多个胁迫因素影响后,对不利的生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与单一地点的生态风险评价相比,它所涉及的风险源以及评价受体等都在区域内具有空间异质性,使其更具复杂性。 思考题 何谓景观评价?简述其特点和主要内容。 景观美具有哪些特性?其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试述各方法的主要步骤及其优缺点。 简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及其基本原则。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通常可分为哪几类? 如何理解生态系统健康?简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要点。 何谓生态风险?它有哪些特点? 简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本文档为【第七章-景观生态评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001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6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