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

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

举报
开通vip

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前沿问题探讨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刘学勇1滕遥21.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830053;2.新疆师范大学附中新疆830053)[摘要]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生命循环论和教育与自我教育循环论视角,分析教育者和学习者如何进行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来增加自身本质力量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过程。教育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形式、手段或工具,教育的目的就是适应并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其循环过程实际就是循环教育。循环教育会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成为自再生、自复制和自选择发展的人。因此,若循环教育面向现代...

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
前沿问题探讨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刘学勇1滕遥21.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830053;2.新疆师范大学附中新疆830053)[摘要]本文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生命循环论和教育与自我教育循环论视角,分析教育者和学习者如何进行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来增加自身本质力量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过程。教育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形式、手段或工具,教育的目的就是适应并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其循环过程实际就是循环教育。循环教育会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成为自再生、自复制和自选择发展的人。因此,若循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则循环教育不仅适应、促进学习者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引领学习者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以个人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为统一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习者,促进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词]教育循环教育教育者和学习者自由全面本质力量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良好教育也促进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那么教育是什么呢?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答。国外对教育的答如下:古希腊柏拉图从辩证法和国家发展的角度认为,“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捷克的夸美纽斯从教育实践的人和教育科学发展的角度认为,“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英国的斯宾塞从科学教育和快乐教育的角度认为,“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美国的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的角度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P4)。国内对教育的答解释有:蔡元培从教育、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提出“五育并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2]。陶行知从教、学与做的关系角度认为,教育是“教学做合一”[3]P136)。叶圣陶从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工具的关系角度认为,教育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4]P63)。“从专门技术性的角度看,教育就是通过各级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其他有组织的媒介,有意地把上—代的文化遗产和所积累起来的知识、价值和技能传给下一代的过程。”[5]P26)王道俊从人和社会中介的角度,认为“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6]P10)。教育有两个一般规律:一是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7]P28)叶澜从活动的对象和目标的角度,认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8]P8)。从作者简介:1.刘学勇,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研究。2.滕遥,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15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9]P4)。胡德海从人类知识、文化传承的角度,认为“教育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形式、手段或工具”[10]P171),教育规律则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及教育内部即教育这一现象领域内)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关系”[11]P2)。顾明远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教育实际结合的角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人之所以要受教育是因为要传承文化。现代教育就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12]。本文欲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生命循环论和教育与自我教育循环论视角,探究教育者和学习者通过进行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来增加自身本质力量[13]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的过程,并答教育是什么。一、人类社会发展趋向有人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称为前资本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力量软弱,人们为了生存只能依赖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因此,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前资本主义社会是侧重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人的社会属性但缺少人的自我属性和自然属性,也就缺少能动性和自主性。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大工业的发展,生产力得到解放,个体对共同体的依赖减弱,因而,资本主义社会侧重发展人与自我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形成物化的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建立在对物依赖的基础上,使人的活动出现异化,缺少真正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注重发展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统一体的整体关系,也就是注重人的自我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为统一体的整体属性发展,其共同表现就是人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宽容、批判和创造。人若没有自由的活动,就没有自觉、自主和自为的行为,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由不仅是人与自我关系的自由、人与社会关系的自由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由,而且是三者关系为统一体的整体关系的自由,是全面的自由。人与自我关系的自由追求的是人的自觉、自主和自为的主体意识,人与社会关系的自由追求的是法律规定下人的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由追求的是人和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下的人自觉、自主和自为的发展。所以,人的全面自由表现为人的自由、平等、民主、正义和法治[14]P302)。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与自我关系的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而且是以三者关系为统一体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我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为统一体的整体属性发展。人的整体属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前提。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总的、最高价值观即终极价值[15]P182)信仰。终极价值不仅调控人的活动,而且分别观照和渗透于人与自我关系的价值观、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观。因此,离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维度上的任意一个维度的价值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就成空洞的抽象,也就无法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就无法实现。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16]P214),这个双向作用链就构成循环。循环是相互作用的形式,相互作用则是循环的内容[17]P143)。而教育是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形式、手段或工具[18]P171),因此人类知识、文化也是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形成的循环来传递的。若没有这个循环,自身本质力量就不能到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主体上,就会形成异化,也就无法实现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也就无法实现对人类知识、文化的扬弃。不论教育者还是学习者进行对象化时,不仅要对象化本身之外的客体,还要对象自身的存在。而价值16前沿问题探讨是人的存在以及对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意义[19]P19),对象化自身的存在,就是对象化自身的价值,所以对象化的客体有人本身之外的客体价值和自身价值两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不仅是实然关系、还是应然关系和价值关系[20]P30),因此教育者和学习者对象化客体不仅包括自我还包括社会和自然,形成教育者和学习者自我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和自然的价值,与此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价值的整体发展,形成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终极价值,形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因此,人类知识、文化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即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形成的循环来进行传递和继承。三、生命循环论德国生物物理化学家曼弗雷德·艾根结合分子生物学、进化论、信息论、非平衡热力学和自组织理论的进展,于1970年提出了超循环理论[21]P30),探讨了生命信息起源的问题[22]P65),这里暂且叫它生命循环论。而循环发展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23]P288)。生命循环包括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基本的超循环和复合的超循环[24]P65))等,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循环发展过程。所以,人的成长是螺旋式循环发展的过程。而教育是培养人成为人的发展过程,即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必须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则教育也是螺旋式循环发展的过程,教育循环包括教育反应循环、教育催化循环和教育超循环等,教育循环的过程也是从教育反应循环、教育催化循环到教育超循环,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循环发展过程。因此,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递和继承,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由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到超循环的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循环发展来实现的。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循环教育是由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25]P5)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系统。教育实践是教育者和学习者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相互补充、统一发展的过程。教育和自我教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循环发展的辩证关系,即教育—自我教育—再教育—自我教育的循环关系,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26]P186)。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整体自由全面发展,与此表现出来就是教育者和学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即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自我素质[27]P199)的和谐提高。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学习者要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传递的内容信息应包含有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知识、文化,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才有可能影响社会主义社会自由全面的发展进程。所以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知识、文化的传递和继承,是通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螺旋式上升循环发展来实现的。因此,关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知识、文化以下简称知识、文化)的传递和继承,是教育者和学习者通过从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到超循环的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循环发展来实现的。五、建构教育循环过程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趋向、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生命循环论和教育与自我教育循环论的视角,画出教育螺旋式循环发展的框图如图所示。1.教育的反应循环:如教育者或学习者)进行知识、文化的传递学习)时,若知识、文化自然、社会和自我)作用于教育者或学习者)的相应价值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教育者或学习者)的相应知识价值、文化价值,然后转化为相应价值力量自然、社会和自我),最后增加了教育者或学习者)的本质力量,这样构成的循环称为教育反应循环。例如相应教育反应循环如下:1)传递的知识、文化通过教育者价值催化剂的作用,生成教育者的本质力量的反应循环。2)教育者的本质力量通过教育者本身催化剂的作用,生成教育者新的知识、文化。3)传递的知识、文化通过学习者价值催化剂的作用,生成学习者的本质力量的反应循环。174)教育者的本质力量通过学习者本身催化剂的作用,生成学习者的新知识、新文化。2.教育的催化循环是指由教育反应循环耦合联系起来的循环,它包括教育的自催化循环和交叉催化循环,而教育的自催化循环是基础。3.教育超循环是指由教育催化循环耦合联系起来的循环。教育反应循环是一个教育者或学习者)本质力量和个人的知识、文化自我再生的过程;教育催化循环是一个教育者或学习者)本质力量和个人的知识、文化自我复制的过程;教育超循环不仅使教育者或学习者)本质力量和个人的知识、文化自我再生、自我复制,而且还能自我选择、自我优化[28]P65),从而实现教育者或学习者)的复杂性进化过程。下面简述一下教育循环框图的循环过程。教育者或学习者)学习需要传递的知识、文化时,这个知识、文化若作用于教育者或学习者)的相应价值自然、社会和自我),生成教育者或学习者)本质力量的反应循环;若教育者或学习者)的本质力量归作用于教育者或学习者),生成教育者或学习者)新知识、新文化的反应循环,若这两个反应循环耦合起来就形成教育自催化循环,也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若教育者要传递的知识、文化通过教育者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学习者,新生成学习者认为要学习的知识、文化;若学习者学习的知识、文化作用于学习者价值,新生成学习者的本质力量,若其归于学习者,就会生成学习者的新知识、新文化,进入学习者的自催化循环;同样学习者成为了学习者,学习者的本质力量反馈作用于教育者,生成教育者的知识、文化,若作用于教育者价值,生成教育者本质力量,这个本质力量若归于教育者,就会生成教育者的新知识、新文化,进入教育者的自催化循环。这样,教育者和学习者本质力量作用于对方,交叉进入对方的自催化循环的过程,就形成教育交叉催化循环,也就是教育的教和学的过程。所以这个教育交叉催化循环过程可以理解为基础教育过程。若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教育者或学习者)具备一定的本质力量,作用于社会或自然的反应循环,生成社会或自然)知识、文化,这个知识、文化作用于教育者或学习者)价值社会或自然),生成教育者或学习者)本质力量,这个本质力量若归于教育者或学习者),就会生成教育者或学习者)的新知识、新文化,进入教育者或学习者)的交叉催化循环。教育者和学习者本质力量作用于社会或自然,生成社会和自然)知识和文化,进入对方的交叉催化循环的过程,就形成教育基本超级循环。显然这个教育基本超级循环规模比前者要大,属于中等规模,所以这个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中等教育过程。图循环教育18前沿问题探讨若经过较长的教育过程,教育者或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本质力量,作用于社会或自然)的反应循环,生成人们的社会或自然)生产关系[29]P262)或经济基础),人们的社会或自然)生产关系作用于社会或自然)生产方式[30]P67),生成社会或自然)生产力[31]P262)或上层建筑),社会或自然)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作用于社会或自然),生成新的社会或自然)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形成相对教育自催化循环。若人们的社会或自然)生产关系作用于自然或社会)生产方式,生成自然或社会)生产力或上层建筑),自然或社会)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作用于自然或社会),生成新的自然或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形成相对教育交叉催化循环;若人们的社会或自然)生产关系作用于社会或自然)生产方式,生成社会或自然)知识、文化,从而进入教育者或学习者)的基本超级循环过程,就形成教育复合超级循环。显然这个复合超级循环规模要比基本超级循环大,所以这样的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过程、高等职业教育过程。因此,教育是形成和建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级循环的循环过程,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成为自再生、自复制和自选择发展的人,形成和提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本质力量,从而实现适应和促进人、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实践活动,在这里简称循环教育。这个循环教育框图是以一个教育者和一个学习者为例来进行分析,就其循环教育过程来看还是比较简单的,若对多个教育者和多个学习者来进行分析,显然循环教育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属于复杂的复合超级循环。因此循环教育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非平衡非线性系统自组织的循环[32]P143),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发展一样,是不可逆的螺旋式循环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真谛。六、循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循环教育如何发展才能引领人和社会的发展呢?在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处于核心的位置,“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则处于支持性的位置[33]。在这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循环耦合的组织形式要现代化,也就是“反应循环催化循环超循环”链[34]P144)的现代化,提高循环教育效率,所以循环教育要借助理性工具[35]P315)实现教育循环高效发展。若教育循环过程是平衡的封闭的,就是死循环,是没有生命的意义,就不符合人和社会发展的趋向;所以教育“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是指教育循环过程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是建立在非平衡非线性系统自组织不可逆开放的循环。这种开放的表现就是引领。因此,循环教育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向发展下,它不仅借助理性工具形成和建构教育循环过程,而且引领教育循环过程;不仅借助理性工具适应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且引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引领中国社会主义自由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终极价值指导下,循环教育引领人和社会发展的趋向,也是循环教育理性价值[36]P316)的表现。七、循环教育的启示循环教育是什么呢?综上所述,循环教育是借助理性工具,形成、建构和引领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级循环的循环过程,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成为自再生、自复制和自选择发展的人,形成和提升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本质力量,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其传递性、循环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实践合理性[37]311)即理性价值性和理性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循环教育不能随意只选择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知识、文化中的一部分进行循环传递,否则就会破坏学习者整体人的成长,虽然看是相对提升本质力量,但无法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也就不能适应、促进和引领社会的发展,更谈不上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循环教育应是“反应循环催化循环超循环”,不能随意拆散、更迭循环教育过程,否则无法达到循环教育的目的。若遵循循环教育过程,遵循学习者以自然属性、社19会属性和自我属性为统一体的整体性发展,循环教育不仅可以将学习者培养成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塑造健全的人格[38],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螺旋式发展,而且也为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出一个幸福的人。参考文献:[1]薛晓阳,蔡澄,马兰芳主编.教育原理与策略[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2]张静.试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的贡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3]陶行知.陶行知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5]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6][7]王道俊,扈中平主编.教育学原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2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11][18][26]胡德海主编.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12]滕珺.关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探索——顾明远的教育现代化思想探析[J].教育研究,20088).[13]翟洪涛.人的本质力量的理论研究综述[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4][15][16][19][20][27][35][36][37]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21][22][23][24][28][32][34]沈小峰.混沌初开:自组织理论的哲学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9][31]丰子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杨耕,范燕宁,谭培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3]石中英.“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38]刘学勇,滕遥.创造性终身教育活动探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9).ApproachingEducationfromAnothrPrspctiLIUXuyong1TENGYao21.EducationalScincCollg,XinjiangNormalUnirsity,Xinjiang830053,China;2.MiddlSchoolAttachdtoXinjiangNormalUnirsity,Xinjiang830053,China)Abstract:Fromthpointofthdlopmnttndncyofhumansocity,thralizingmchanismofprson’sallrounddlopmnt,thlifcyclthoryandthcyclthoryofducationandslfducation,thispaprtndstoanalyzhowducatorsandlarnrstransmithumanknowldgandculturtoincrasthslfractioncycl,catalyticcyclandhyprcyclprocssofslfnaturpowr.Educationisthform,mansandtoolstotransmithumanknowldgandcultur.Thaimofducationistoadapttosocityandpromotthd⁃lopmntofhumanbings.Thprocssofducationalcirculationisactuallycirculatingducation.Circulatingducationwillimplthducatorsandlarnrsbcomthpoplwiththabilityofslfrgnration,slfrplicationandslfslctionanddlopmnt.Thrfor,ifthcirculatingducationmtsthndsofmodrnization,thworldandthfutur,itnotonlyadaptstosocityandpromotsthdlopmntoflarnrs,butalsoladsthdlopmntoflarnrsandsocity,cultiatsfrandcomprhnsidlopdlarnrsascombinationsofprsonalattribut,socialattributandnaturalattribut,andpromotsthharmoniousdlopmntofhuman,socityandnatur.Kywords:ducation,circulatingducation,ducatorsandlarnrs,frandcomprhnsi,naturpowr20
本文档为【从另一个视角认识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636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2-22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