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它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认识小学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对学生来说,小数所表示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把小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小数的意义说课稿一、说教材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它是建立在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认识小学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拓展,对学生来说,小数所表示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在把小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2、能较正确的进行十进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3、掌握含有小数部分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4、通过探索小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过程与方法:利用小数和十进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将抽象的意义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象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三、说教法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突出重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和练习法。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思考、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课的要求,我准备了课件。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探索新知;3、巩固运用;4、课堂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此环节通过让学生做以下习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及整数的数位的相关知识。相机教师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来认识数的大家庭中的又一名新成员——小数。(板书课题)这样设计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探索新知这一环节又可分为五步:第一步:通过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小数?你知道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思?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小数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第二步:出示1.52、0.25、0.365、121.32这些小数让学生读同时教师板书:1.52读作一点五二0.25读作零点二五0.365读作零点三六五121.32读作一百二十一点三二这时教师指出: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板书)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此时,让学生讨论:小数读法和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点和不同点?全班交流后,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各个数字即可。第三步:小数的写法。教师读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写完后集体订正,总结小数的写法。第四步:小数的意义。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两份呢?()五份呢?()师:这里的、、还可以用分数表示0.1、0.2、0.5,和分别表示2个和5个,0.2里面2个0.1,0.5里面5个0.1.由此可以看出,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是一致的,它们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同理,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1份有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0.01表示。25份用表示,也可以用小数0.25表示。0.25表示25个0.01.。如果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用什么分数表示?引导学生说出,365份用什么分数表示?小数呢?像0.1、0.25、0.365……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板书)。然后出示以下习题让学生说出表示的意义。0.21、0.75、0.56第五步:引导学生认识数位顺序表。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从这个数位顺序表,你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点左边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小数点右边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表示几个0.1、0.01、0.001……。(三)、说巩固练习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四)、说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说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板书出来,这样设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测量活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测量活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能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为小数。教材创设了学生在教室内进行测量活动的情境,由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所以学生可以直接用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表示,或用小数表示。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测量本班教室内的物品长度,然后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活动,进一肯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把分数转化成小数。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三、说教、学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操作法”、“观察法”、“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及小数的意义,探究单位换算的方法。2、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四、说教学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前让学生动手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亲身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1、教师汇报课前测量到的数据:课桌长6分米,宽45厘米。学生汇报课前测量到的数据,观察发现:测量数据单位不统一。2、引导学生质疑:把这些数据的单位都改写成以米为单位?3、探索把老师测量的结果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4、尝试换算: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7页表格。5、共同交流:重点交流复名数换算成单名数的方法。(三)拓展延伸,巩固应用。1、完成课本8页习题。2、把“五元五角五分”换算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3、课后在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数量单位也可以进行换算。(四)总结全课,谈体会与收获。四、板书设计:测量活动——单位换算6米=6/10米=0.6米45厘米=45/100米=0.45米2米3厘米=2.03米方法:把长度、质量等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单位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比大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第三节《比大小》。一、说教材。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呈现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先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高一些;然后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的排列还是从小到大的排列;第3个问题“王平的成绩可能是多少”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大小的范围。学好本节知识为后面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以及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基于对教材、学情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二、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本着这一理念,本课教学采用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对比发现、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一直贯穿整堂课的始终,因为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是一种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因些根据教材内容,本节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比较、总结概括的方法,体现了“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预设为以下四个部分。(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说说方法。26和132763和768(设计意图: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唤起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做好铺垫。)2、今天进行“教学能手”大赛,前两位选手的得分已分别是9.87分和9.90分,哪位选手的得分高呢?(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自主探索,与同桌交流你的方法(1)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2)汇报交流。(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归纳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过度:3号选手的得分是9.96分,你能将这三位选手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三)当堂测试,巩固知识。1、三个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桌合作,交流方法。2、4号选手的表现比2号差一些,比1号好一些,4号选手可能得多少分呢?3、完成课本第11页第7题。(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全课,快乐学习。课后和爸爸妈妈亲子互动,玩玩猜价钱的游戏。(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板书设计:比大小9.90>9.879.96>9.90>9.98整数:比数位,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小数:先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购物小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xx,叫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购物小票》。一、说教材《购物小票》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在学过整数和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本节课将通过量身高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了解算理,再通过合作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强调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课件演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体验学新知识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教法上这节课我准备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小数加减法中的迁移。2、重视情景的创设,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内需。3、教师大胆放手,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大胆的拚弃教材原有的例题,以情境串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三、说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学生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设计了有趣的“量身高、购物”活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技能,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实现“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建构目标。四、教学流程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我准备紧紧抓住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鉴于以上想法,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情境导入——探究方法——实际应用——拓展演练。(一)、情境导入“乐知者不如好之者”,有效的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前我预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一根被老师使用中无意间撕断的米尺,只知道末端数据,让学生帮帮老师解决一些问题。(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就是,引出小数减法的意义,)师板书算式,并引导得出第一个课题《小数减法》(二)、探索方法:1、小数减法在学生列出算式之后我顺势而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独立计算),接着运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就是,因为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我重点是想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学生说的话,归纳总结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显示)。2、小数加法为了引出小数加法,我先修复软尺,然后,安排了量学生身高的活动,我会找班上不知道自己身高的学生来量,(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因为,软尺只有1.18米,所以学生就会列出加法算式,师板书算式,并板书课题:小数加法。接着,还是让学生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运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三)、拓展运用1、安排了购物的情景(在安排购物情景时,把物体图片贴在黑板上,其中有一个帽子的图片贴的高一点,我安排的价格相对的特殊一点,会出现位数相同的加减,位数不同的加减,整数与小数的加减),让学生自由购物,并根据购物的情况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环节中,安排了一个涂一涂的练习:1.25+2.41,3.66-1.25(意图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中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涂一涂),在涂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在亲身经历涂的过程后,学生体会到1和2都是个位上的数,1个一与2个一才能相加,2和4是十分位上的数,2个十分之一与4个十分之一加起来才得6个十分之一,5和1是百分位上的数,5个百分之一与1个百分之一才能相加得6个百分之一。也就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也就是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学生涂完后,让他们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汇报。汇报的时候,只要能说得清楚、明白,我都会肯定。接着,我进行总结:在小数计算时,我们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的加减法一样计算。通过涂一涂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计算时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只有充分理解,学生才会掌握得更扎实。2.摘帽子:为什么这顶帽子没人买?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分两派进行激烈的争论,多数同学由于思维限制认为摸不到,少数同学认为老师站在凳子上后再伸手就摸得到。然后我请两派的同学分别发表意见,在认为摸得到的同学最终说服摸不到的同学时,我也可以亲自给学生做个示范。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探究的乐趣,达到学生乐学、好学的课堂氛围,训练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着力点在于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一切本着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最后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最后让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强调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达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不妥之处,请在座的的专家批评指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谢谢各位专家!《量体重》说课稿《量体重》是义务教育阶段,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一课。本节知识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掌握了小数基本的加减法之后,进行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学习。学好此内容,不仅为将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量体重”“智慧爷爷”等情境..引出小数退位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材还把“小数进位加法”的探索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星星。【说教法与学法】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最佳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2.课件出示情境:0.24+0.1=0.82-0.32=1.54+2.3=9.88-4.32=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二、提出问题1、问题情境1.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笑笑38千克淘气45.2千克丁丁33.4千克2.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三、探索算法(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3、学生独立探究算法。4、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师:谢谢你。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列竖式)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请2位学生板演。3、引导学生评价。(课件出示情境)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6、分组讨论,并做好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四、巩固和应用“有奖解答”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2、P16第一题。(课件出示)..1..看谁算得最准确。8.25 7.3 10+1.55-2.25-2.45——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P16第二题。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名称单价/元书包32.50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五、总结回顾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2、学生谈收获。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歌手大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歌手大赛》。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教材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让学生列分步算式,综合算式。这样的情境十分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小学加减法,能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二、学情分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准确的计算,并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并能进行简便计算。三、教学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相互交流,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训练学生温故知新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第一个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两名同学唱歌引出课题:歌手大赛,再有学生和我喜欢的两名歌手引出要坚决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图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第二个程序:自主探究,构建模型1、出示了情境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②、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从学生的问题中板书: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3、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同桌交流汇报得出9.43-(8.65+0.40)=9.43-9.05=0.38(分)5、强调解决方法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第三个程序:巩固习题在这个程序中,我设计了基础练习。第四个程序:出示简便计算让学生先观察数学特征,在进行计算。同桌交流得出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还应用减法的性质。课后反思:1.教学重点写的不够完整。2.在教学简便计算使不应该出示题目,应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给限制了。3.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师上的感觉很吃力。二、认识图形《图形分类》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分类》,它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基于上述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2、通过实际实践,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三、说教法与学法1、说教法(1)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2、说学法(1)自主观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A、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B、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C、运用拓展,课外延伸5分钟D、总结评价,交流收获3分钟E、课堂练习,效果检测10分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五)、课堂练习,效果检测五、说预期效果如果能按照设计思路顺利完成各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问题不大。这些图形对学生并不陌生,类别特征也较鲜明,学生分类应该问题不大。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很快体验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大量的应用实例也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六、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是对学生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学过的知识成为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体系。由于分类的依据不同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分法。只要学生能说出依据,我觉得都应该给予肯定。因此,在让学生分组活动时,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我觉得还是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自主的理念。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本课时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补充生活中应用图形特性的图片,比较有效。由于城区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在分类时出现了很多种分法,教师的预见性不够,既要让学生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这点处理的不够到位。《图形分类》教材容量较少,加上巩固练习设计又较少,导致时间分配不是很好。《三角形分类》说课稿【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至2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2、教材简析“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依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观察、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因此这是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我认为“三角形分类”的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5、教学准备多媒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固体胶、剪刀等。【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说教学流程】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复习铺垫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①叫角。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有边,角,顶点。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揭示课题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板书:三角形分类)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探究新知动手操作,探讨三角形分类方法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给每小组学生分一张彩色卡纸,让学生把附页上的三角形剪出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让学生选代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并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然后:①学生代表自评作品②学生互评③老师点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出三角形分类方法这一话动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环节教学流程设计意图探究新知按角分类的三角形按照教材顺序依次展示第一类锐角三角形,第二类直角三形,第三类钝角三角,并出示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这三种三角形的特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按角分类的三角形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突破了难点。探究新知按边分类的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引入展示学生以边分类的彩色卡纸。问:学们有什么新发现?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2、等边三角形的教学问: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等腰三角形都只是两条边相等吗?看不出可以拿尺子量一量。学生归纳:(课件展示)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等腰三角形,并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实践。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巩固运用深化理解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2、游戏巩固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课小结大家谈收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四、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整个黑板主要用于展示学生按角和边进行三角形分类的彩色卡纸作品。这样安排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与发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有关性质中的探索发现(一)三个内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探索发现三边性质的基础。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讨论、交流而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另外结合本次共同体研究主题“关注学生直观数学信息的检索与发现,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插图的能力”,认真研读教材,发现在本课内容上教材呈现了四种情境主题图:第一是“引入情境图”——“两个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引起学生兴趣、质疑,从而导入新课。第二是探索发现活动记录表和发现结果图记原因分析图。第三是尝试证明活动的“拼一拼、折一折”两个活动插图,为学生规范操作提供了方法指导。第四是“练习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寻找信息,结合信息将所学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应用解决简单问题。二、设计思路基于教材的内容安排和呈现结构特点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通过学生画、量、撕拼、折拼、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动手操作能力及阅读插图找信息的能力。3.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呈现的各个情境主题图为线索,我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分为2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发现及简单应用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的教学。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一、“复习铺垫,故事引入”:复习有关平角、直角、三角形的类型的有关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改编创设书上27页“大小三角形争论”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二、探索发现、实验证明、得出结论:1.分小组每人画、量、算,统计讨论交流,初步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2.验证活动:书上28页提供的两个实验活动进一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师生一起先看书明确方法后再尝试,展示;第二让学生自己看书看懂方法后独立尝试再指明汇报再次引导学生读懂教材插图意思,然后再全班一起规范操作一次。3.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尝试归纳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三、强化认识,通过出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三角形让学生说内角和是多少度,形成深刻印象无论大小,形状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到课始判断大小三角形说得对错,最后介绍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四、巩固应用:1.设计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度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解决,在这里我也注重对学生阅读插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看书先说说图上告诉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然后再想办法计算。2.设计“闯关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第一关“算一算”,是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第二关“选一选”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选择方法;第四关“算一算”等腰三角形已知顶角求底角的度数,第四关“算一算”等边三角形求每个角的度数。五、总结评价:让学生先自己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评价,最后老师总结和评价学生。三、教学流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整个教学上力求充分体现“让学生探索发现获得知识”的教育理念和引导学生“读懂教材插图”为主题的活动要求,根据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1.认一认:出示平角、直角、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为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好铺垫。2.情景导入:创设“讲故事”情境,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引出课题。(二)探究发现实验证明得出结论1.探究发现: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时,不能没有探究实践,我让学生分6人小组每人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小组内交流发现,再集体汇报,初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在180度左右,并引导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在180度左右的原因。2.实验证明:当学生形成统一的发现,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再通过书上提供的两个活动,让学生自主活动操作尝试。在活动中,我不像过去那样去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认真读懂教材插图信息,积极开动脑筋,尝试验证的方法。这样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想像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认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就是180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及思维的严谨性,并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读懂插图信息的习惯和能力。3.得出结论:通过以上两次活动,让学生自主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三)强化认识出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三角形让学生说内角和是多少度,形成深刻印象无论大小,形状,颜色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再回到课始的故事,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判断对错并分析原因;最后介绍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并体会成功的喜悦。(四)应用巩固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1.以一般三角形为例,应用巩固:出示一个一般三角形,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2.利用“智力大闯关”,巩固内化;设计4道闯关题,第一关书上29页1题:已知一般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的最基本的练习;第二关选择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种方法解答。第三关;以学生熟悉的红领巾为例,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顶角求底角。第四关以学生常见的人行横道标志为例,它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求每个角的度数,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五)总结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说收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还有老师的三句话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道只有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开动脑筋,才会真正学到知识。《四边形分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四边形分类》一课。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几乎已经走进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每一堂课中。下面就《四边形分类》一课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数学教学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相对应给出的ABC三组图形,其中,主要是对A组平行四边形和B组梯形进行研究。教学四边形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基于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课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二、教法、学法: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法,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三、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的核心问题是:根据什么将四边形分类?针对这个核心问题,我主要设计了两个解决方法:解决方法一、问题情境:屏显各种四边形(无长、正),提问学生:怎样将这些四边形分类?解决策略:教师运用引导发现试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判断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分类。观察各类四边形特点,了解梯形特征,教师再运用传授试教学,介绍梯形概念,学生记忆、理解。这一环节中,我是想开课中就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根据四边形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解决方法二、问题情境:根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点来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哪种四边形?解决策略:在学生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后,运用多媒体显示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特点来判断属于什么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学生小结巩固四边形分类,教师引出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这是一次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过程,更是一次体验成功喜悦的过程。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在之后设计了简单的练习题,并且与学生一起完成书中33页的练习题组,通过练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全体进行课堂总结,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上的体现。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也许不够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贵黔小店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26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3-03-30
浏览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