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及其意义(1)

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及其意义(1)

举报
开通vip

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及其意义(1) !""#年第 $期%总第 &&’期( !"#$%& ’( )*+,-%+"-, %$. /*0+’-1 文 史 杂 志 文 史 杂 志 !"#$%&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 ! 七七"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摧毁中国培 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 曾派飞机狂轰滥炸# 并肆意屠杀高校师生$ 濒临战争前沿的平%津%宁% 沪等省市的高等院校# 为了保存我民族教育之国 脉#纷纷内迁西南大后方$ 内迁高校大部分集中在 四川$入川的高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办 学#各校师生在四川本土高校和地方...

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及其意义(1)
!""#年第 $期%总第 &&’期( !"#$%& ’( )*+,-%+"-, %$. /*0+’-1 文 史 杂 志 文 史 杂 志 !"#$%&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周年! ! 七七"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摧毁中国培 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 曾派飞机狂轰滥炸# 并肆意屠杀高校师生$ 濒临战争前沿的平%津%宁% 沪等省市的高等院校# 为了保存我民族教育之国 脉#纷纷内迁西南大后方$ 内迁高校大部分集中在 四川$入川的高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办 学#各校师生在四川本土高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 的支持下#发扬爱国主义和团结互助精神#克服困 难#共赴国难#不仅没有中断教学#而且为共同促进 四川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可贵贡献$ 一%高校内迁政策的提出 抗日战争爆发后#侵略者长驱直入#中国版图 大片领土沦陷$ 日寇在中国的横行肆虐#不仅使生 灵涂炭#社会经济遭到了巨大破坏#而且给本不发 达的中国高等教育以沉重打击$ 顾毓秀& 抗战以来 我国教育文化之损失’ 一文统计# 自抗战爆发到 !"#$年$月( 我国高等教育机关之损失#就其可知 者而言# 已达三千三百三十余万元之巨 数$ )!* 到%"&"年’月# 战争给我国"(所战区公私立大 专院校造成损失(死伤%)$人#财产损失*+&*,’)"元 法币$ ) -*这些数字无疑是骇人听闻的#而实际上许 多损失又是难以用金钱计的$ 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统治区有高校.)$所+战 争爆发后#除零星分布在西南%西北的/)余所高校 幸免于难之外#我国")0以上高等学校均不同程度 受到侵略者的蹂躏#) &*遭致巨大破坏$ 中华民族的 高等教育事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 %"&,年$月# 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发了蒋介石签 发的& 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要’ #令全国 各地各级学校及文化机关! 务必镇静" #以维持学 校秩序和课务+面对沦陷区学校所受破坏#要求比 较安全区之学校#! 应尽可能范围内# 设法扩充容 量#收容战区学生$ " 时因对这场战争的破坏性认 识不够而尚未有内迁战区高校的打算$ ! 八,一三" 事变之后#华东%华南地区的高等 院校受到战火严重威胁# 教育部于$月%"日发布了 & 战区内学校处置办法’ # 除要求非战区学校收容 学生%维持课务%短期休课和暂时停闭外#开始把战 区学生! 迁地入学"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考虑了$到" 月-"日下发的 & 战事发生前后教育部对各级学校 之措置总说明’ #国民政府正式做出了高校内迁的 决定#规定将平津地区专科以上学校迁长沙%西安# 将上海的高校迁金华%江西%贵州$希望各地当局妥 善安顿$& 总说明’ 虽明确提出了战区高校内迁#但 所定计划过于粗略#缺乏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抗战爆发之后#由于战局的变化#特别是国民 政府在做出高校内迁办学决策之后#如何对待战争 对大专院校破坏局面-如何协调内迁院校与内地院 校的关系-国民政府教育部加大了对高等学校的整 顿力度#采取了停办%改组和新设等一系列举措$ 二%四川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抗战爆发前夕#中国的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平 津%沪宁等沿海沿江地区$ 战争爆发#华北沦陷#华 东%华南%华中等地告急#大中城市首先受到日本侵 略者的攻击$全国%)$所大专院校除开%)余所以外# 其余均遭受日寇轰炸炮击#受到严重的破坏+其中 -+所院校因此停办$为了避免敌人毁灭我国高等教 育的前途#保存我国民族教育之血脉#中国教育行 政当局和战区高校师生致力于学校内迁# 坚持办 学#继续培养我中华民族的精英$ 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及其意义 " 胡 瑛 抗 战 史 研 究 !" !""#年第 $ 期%总第 &&’期( 文 史 杂 志 文 史 杂 志 !"#$%& ’(’%& !"#$%&’ "( )*+,$&+#$, &%- .*/+"$ 内迁院校落脚的地域有三!一是作为大后方的 西南地区" 抗战时期一共接待了内迁院校!"所#二 是西北地区"先后有""所院校内迁至此#三是战区 省份的内地"如江西的泰和$广西的桂林$浙江的金 华等% 八年抗战时期"战区内迁院校落脚地主要在西 南地区"又集中在四川% 其时内迁四川的战区高校 共#$所"占内迁西南高校数的%$&!’% 内迁四川的 战区院校多在重庆$成都两地% 重庆是国民政府& 陪都’ 所在"是战时全国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成了内迁高校最多的地 方% 内迁重庆的院校达()所"其中大学*所!中央大 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沪江大学$东吴 大学$之江大学$武昌中华大学和陆军大学#独立学 院+,所!上海医学院$朝阳学院$江苏医政学院$江 苏教育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南通学院医科$国立 音乐学院$湘雅医学院$香港华侨工商学院和乡村 建设学院#专科学校"-所!中央政治学校$蒙藏学 校$国立医专$中央工业职业学校$国立艺专$吴淞 商船学校$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武昌文华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专科学校$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上海立信会 计专科学校$北师大劳作专科和国立剧专#大学研 究院"所!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内迁成都的高校院所是",所"即!中央大学医 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中央大学牙科 专科学校$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光华协和大学$金 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朝阳大学和清华大学 航空研究所% 此外"四川的万县$江津$乐山$三台$金堂$泸 县等处也曾有内迁院校驻脚% 巴蜀之地"凡是较为平坦之地"称为& 坝子’ " 内迁四川的高校麇集重庆$成都"学府毗连"学子如 云"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和江津白沙 坝"即为名噪一时的& 文化四坝’ % ( .)特别是沙坪 坝$华西坝最为著名"有& 人间’ $& 天堂’ 之称% ( /) 重庆为战时首都"人才荟萃"中央大学迁沙坪坝"全 是战时简易建筑#但所迁来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胜 于他校%附近大专院校亦多"生活资源适中"因而被 称为& 人间’ % 成都系四川省会城市"大后方要地" 市区南郊华西坝" 有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校 园广阔"大小数十座西式洋楼% 抗战爆发"齐鲁大 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东吴 大学$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等"都先后内迁借用 华大校址$图书设备$教学医院办学% 数校合计"学 生几近万人%由于成都平原物丰价廉"生活舒适"比 之其他艰苦地区"华西坝被称为& 天堂’ % 根据教育部* 历年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概况+ 统 计"到0*..年"中国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校( !) "而 四川就占了近%,所"接近总数的/,2% 重庆内迁院 校加上原有大学$新建院校共3*所"为全国之冠%成 都到1*.4年大专院校达)4所"仅次于重庆%此外"还 有15余所院校栖身于四川的万县$江津$乐山等地% 四川的高校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河山"全国高 等院校最多的城市在四川"重庆$成都是全国最大 的两个文化教育中心%这一切表明"八年抗战时期" 四川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三$迁川高校艰苦办学 校舍简陋$设备不足$生活艰难$空袭干扰"这 是抗战时期四川教育的普遍遭遇"内迁四川的大专 院校更是困难重重% 抗战时期"日寇虽未能打进四川"但四川却旷 日持久地遭到日本飞机狂轰滥炸达1,$个市县"占 当时全川1.-个市县的%$6%内迁院校集中的重庆" 1*4$年至1*.)年"先后有*/55多架次飞机前来肆袭 轰炸"累计被炸达115多次"炸死炸伤)1555多人%( %) 仅1*.5年!月1!日这一天" 就有四批日本飞机向重 庆投弹$55多枚"摧毁房屋455多幢"造成政府建筑 物$工矿企业$学校及民房的巨大损失%( $)历次轰炸 之中"文教机关一直是日军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中重庆北碚夏坝抗战时期南京中央大学校舍 抗 战 史 研 究 !" !""#年第 $期%总第 &&’期( !"#$%& ’( )*+,-%+"-, %$. /*0+’-1 文 史 杂 志 文 史 杂 志 !"#$%& ’(’%& 央大学为例!" 前后遭受之轰炸达数十次之多# $% !& 复旦大学虽然落脚北碚一偏僻小镇!也未能逃脱被 炸厄运$ 图书馆是各大专院校办学的主要设施之一!战 争的浩劫加上颠沛流离之后!入川的战区各高校图 书设备损失惨重$ 如东北大学迁校四川三台后! "!#!年方建成可容纳$%%余人的图书馆阅览室!而 收藏的中外文图书仅&万余册$% ’%&有的入川高校图 书资料丰富一些!但藏书馆室极差$ 中央大学因校 长罗家伦对迁校早有准备!故而馆藏(%余万册图书 毫无损失!全部迁川$然而在沙坪坝新校的图书馆! 却是一座’ 简易平房!不足)%%%平方米!只能容(%% 个座位!而学生超过数倍( )于是学生每晚都要* 抢 座位+抢参考书+抢灯光, 因灯光昏暗!要抢距电灯 近的座位- $ (% ""& 至于校舍建筑就更差了$ 复旦大学在北碚!校 舍是租用的民房兼自盖的 * 几间土坯平房( !* 教 室破烂!桌凳数量有限!不敷使用( !迟到的学生只 能站在门外听课!学校没有电灯!晚上除宿舍可每 两人领一盏煤油灯外!* 其余各地皆漆黑( !所以学 生只能拥挤在寝室里自习$ % "&&迁至乐山的武汉大 学!住的是* 残破的庙宇( !学生分散在七个地方学 习和生活$ 武大工学院一年级的男生最苦!* 军训 在月耳塘!实习上课却在城外( !无论严寒酷暑刮 风下雨!都要往返奔跑其间)稍迟一点没赶上吃饭! 就得饿着肚子学习$ % "$& .. 所有这一切!都给内迁四川的大专院校办学造 成了严重困难/但是!迁川高校不管环境如何恶劣! 不管校址在城市还是乡村! 不管校舍如何简陋!不 管生活如何清苦!仍然坚持办学!尽最大努力使学 校弦歌不辍$ 私立金陵大学和其他几所教会大学迁来成都 后!借用华大的校园+校舍+实验室+教学医院和图 书馆等!实行联合办学$为了节省办学经费!充分利 用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华西坝上的六七所大学精 诚团结!共渡难关0 每周至少四校长例会一次! 协商关于行政+财 政+教职员待遇及有关公共事宜!以致虽分四校!实 则合作为一!迄无冲突摩擦之虞)每月有四校教务 协会!由四校教务长+注册主任会商关于授课时间 安排+招生+考试等问题)同样亦有训导长协会!磋 商关于学校训导事宜$ %!"& 迁川高校的教师在困难的环境中敬业乐业!认 真教学!潜心学术!一丝不苟!为造就民族精神呕心 沥血$ 抗战时期!重庆物价飞涨!伙食每况愈下!不 仅缺肉食! 就连蔬菜也不够吃! 霉变掺杂的所谓 * 平价米(充斥大学食堂$ 中央大学的教授待遇菲 薄!连最低生活也维持不了)然而教授们在"!*&年 ))月)&日还发出了1 致全国大学教授书2 !委婉谢 绝了友邦给予的生活补助费!表现了崇高的奉献精 神3 % )(&薪水低+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打折是迁川高 校普遍面临的情况$ 迁校乐山的武汉大学!因学校 无力安排住房!全由教师们向当地百姓租借$ 为了 生计!教师有的变卖衣物!有的到中小学兼课!或当 家庭教师$ 教授吴其昌+萧君绛等均因贫病交加而 死$ 武大教授吴熙载回忆0 我在武大工作八年!差不多有七年时间过着兼 课生活!每个星期都必须来回奔走于乐山城与牟子 场之间! 一到县中! 在三天内连珠炮地上完#$节 课!晚上还要为学生批改作业和备课!三天后!又风 尘仆仆地赶回武大!准备实验和上课$ %!%& 迁校成都的金陵大学教授黄方刚!夫妻二人都 在大学教书!而孩子没钱上学$ * 黄教授患了败血 症!因无钱买新药而死$其妻仍在大学执教!但收入 无法维持一家人生活!只有炸起油条叫孩子上街去 卖$ (% )+& 然而!为了振兴国家和民族!迁川各院校师长 怀抱强烈的爱国心+爱国志!不辞辛苦!以育天下之 英才为己任!竭智尽力!兼职兼教!多作贡献$ 金大 文学院院长刘国钧教授!是当时国内惟一的图书馆 管理学专家!于)!*)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图书馆专 修科)除负担教学任务外!还兼科主任$为了培养中 国文学高级人才! 他还创建了金大中国文学研究 所!自兼负责人!并担负教学$ % ),&此类乐教敬业!牺 牲奉献的例子在迁川高校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迁来成都!金女大校 长吴贻芳在办学条件十分艰难情况下! 勤勤恳恳! 努力维持$一次吴校长患了肾炎!遵医嘱卧床休息! 饮食中忌盐$ 炊事员送来未放盐的菜$ 吴校长转告 伙食管理员0* 今后不必为我留无盐的莱! 我已找 了一个临时保姆!她可以在木炭炉上帮我煮$ ( 管 理员仍然坚持!吴校长说0* 校里这么多人!如果生 了病都照这样办!我就接受!否则就是我在享受特 抗 战 史 研 究 !" !""#年第 $ 期%总第 &&’期( 文 史 杂 志 文 史 杂 志 !"#$%& ’(’%& !"#$%&’ "( )*+,$&+#$, &%- .*/+"$ 殊待遇! " 金女大一向主张开门办学#强调服务社 会!!"#"年春#学校设立乡村服务处后#从成都至仁 寿#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需时较长#但吴校长仍不 顾一切#两次前往仁寿联系点看望和指导工作!% !"& 迁川院校的学生#大多也是勤奋好学#刻苦钻 研#前引复旦大学学生晚自习’ 抢座位" 事例已见 大概!下面一段文字记载的是私立朝阳学院内迁成 都后#同学们刻苦学习的情况( 朝阳学院迁到成都是住在庙里# 迁到兴隆场# 还是冷庙旧祠堂#泥菩萨伴读#油灯如豆!图书设备 说不上#许多教材买不到!))上课是教师口授#学 生笔记! 集体宿舍很少#二年级以上的同学自租民 房居住#四散在场外#上课下课#有的要走几里路! 但是同学们的上进之心#好学之心#不为艰苦的物 质条件所左右# 更没有被恶劣的政治气候所压倒# 仍是自强不息#弦诵不绝! %!"& 内迁四川的高等院校各有其特点# 良好的校 风$好学作风更是普遍的传统!金陵大学迁成都后# 部分学生在华西坝华西大学明德楼借读#而吃住却 在九眼桥边的红瓦寺*从红瓦寺到华西坝距离有六 公里以上! % $%&漫长的抗战岁月#漫长的求学道路# 其苦可见一斑! 武大科研风气一向很浓! 迁乐山时#虽然因经 费短缺#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遭日寇轰炸#损失较 重#使学术研究遇到了极大困难#但武大师生仍因 地制宜地开展科研活动(!"&"年组织生物系学生利 用假期赴峨眉山采集动植物标 本*%"’(年筹设了选矿室和冶金 实验室*恢复了+ 文哲季刊, $+ 社 会科学季刊, $+ 理科季刊, $+ 工 科年刊, *添设了文科研究所和理 科研究所# 法科研究所内增设政 治学部$ 工科研究所内增设电机 工程学部! 至此#武大有文$法$ 理$ 工四个研究所# 下设%%个学 部* 各研究所还确立了研究范围 和专题! 学生中组织了自然科学 座谈会$ 文学座谈会$ 工程座谈 会#科研学术空气逐渐活跃起来! 不少师生取得了科研成果# 发表 了一些论文专著! 学校每年举办 一次’ 科学展览会 " #分理化$生 物$土木$矿冶$机械$电机等)个部门展出#由师生 当场表演和解释疑难#参观者甚为踊跃*对乐山普 及科学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高校内迁的意义 迁川院校在艰苦办学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国共 产党提出的’ 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 坚持团结# 反对分裂" #’ 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的号召#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积极贯彻抗日主张#力 争实现民主政治! 特别是内迁四川的各校学者$教 授中的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和进步学生#与当地高等 院校密切合作#与广大师生员工团结一致#以高度 的爱国主义热忱#办学不忘抗战#读书不忘救国#不 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主运动!在那艰苦的岁月 里#他们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其中有些人 后来成为专家$学者$国际上的名人! 与此同时#他 们也培养$锻炼了不少革命志士(有些在校的青年 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战争*有的学生毕业后 走上革命道路#参加了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不少出类拔萃者在各地党政机关$文教$科 技$ 医卫事业或大专院校等方面担任重要职务#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区高校大内迁#保存了我国 科技文化精华$高等教育之国脉#改变了中国高等 教育分布不合理的格局!内迁高校在极其困难的条 件下为坚持抗战#弘扬民主#发展学术#造福地方做 宜宾李庄抗战时期中国营造学社旧址-邓小刚 摄影. 抗 战 史 研 究 !" !""#年第 $期%总第 &&’期( !"#$%& ’( )*+,-%+"-, %$. /*0+’-1 文 史 杂 志 文 史 杂 志 !"#$%& ’(’%& 文史 信息 文史 信息 出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有效地保证了我国 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不至于因为战争而中断"他 们将先进的思想#技术#文化带给了相对落后的西 部地区! 堪称民族危亡关头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文化思想在极宏阔的时间#空间上的成功大转移和 大传承" 内迁高校!集中于重庆#成都!使四川成了 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心" 内迁四川的高等院校!各有 其特点和优良的校风!又在治学#科研#教学#学习 以及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加之!这 些学校还从发达地区带来了较高的文化种子#科学 技术和民主精神!对四川的文化教育发展起了很大 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当年国难当头的艰苦岁月里! 许多学者#教授枵腹从公!呕心沥血!为国育人$内 迁院校莘莘学子含辛茹苦!为拯救国家#民族的危 难奋力求学!许多可钦可叹的事迹在巴蜀大地至今 传颂"这是四川近代教育史上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 财富% 注释& ’ !() 时事日报*第十九卷五期!!"#"年!$月" ’ %()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第 二编!+ 教育,- 一. !第&’(页" ’ &(’ )( 侯德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 迁史稿* 第*+页!第’"页!四川教育出版社,-$.年 版" ’ *() 四川与抗日战争* ! 第’"页/)-页!台 湾!川康渝文物馆!.""/年版" ’ /( 黄大受- 台湾. &) 忆抗战时期的大学生 活* !) 文史杂志* .""+年第&期" ’ +() 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十四编" ’ ’() 当代中国的四川*- 上. !第%/页!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 "() 沙磁文化* ."*%年第%卷!第%期" ’ .-() 抗战以来的东北大学* ! 载 ) 教育杂 志*第&.卷!第.号!第%&页" ’ ..(’ ./() 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 !载 ) 抗战时期西南的教育事业* ! 贵州文史书店.""* 年版" ’ .%() 回忆抗战时期内迁的复旦大学* !载 ) 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 ! 贵州民族出版 社."))年版" ’ .&(’ .+() 在乐山时期的武汉大学 * !载 ) 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 " ’ .*() 华西医科大学校史* 第++页!四川教育 出版社.""-年版" ’ .’() 抗战时期的华西协合大学* !载) 抗战 时期西南的教育事业* " ’ .)(’ %.() 迁蓉的金陵大学* !载) 抗战时 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 " ’ ."() 迁蓉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载) 抗战 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 " ’ %-() 抗战时期迁川的朝阳学校* !载) 抗战 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 "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成都.教师 抗 战 史 研 究 刘正爱在)读书*!""# 年第 $! 期上 发表)+恢复,赫图阿拉城*一文!指出近 年来频繁播出的以清代历史为背景的电 视连续剧!多出现+满清,一词$与此相 应!社会上许多人!包括许多学者以及满 族不少人在内! 也在无意识地使用这个 听起来很+自然,的词汇" 殊不知在近半 个世纪以前!+满清,一词竟是一个+忌讳 词," $%&’ 年 ! 月 ( 日!国务院曾颁布过 )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 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 该通知说& +满清,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中国 人民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这段历史上遗 留下来的称谓" 在目前我国各族已经团 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的情 况下!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使满族人民在 情绪上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为了增进各 族间的团结!今后各级国家机关#学校# 企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在各种 文件#著作和报纸#刊物中!除了引用历史文献不便 更改外!一律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 其实!&" 年代国家强调不要随便使用+满清,一 词!一是为了区分+统治阶级,与+满族人民,!以便澄 清一部分人头脑中+清朝)满族,的错误认识$二是考 虑到+满清,一词在 *% 世纪末 !+ 世纪初使用的语境 会影响+团结满族人民,"对于这一点!如果我们想到 +支那,一词所包含的历史性与政治性!便会很容易 理解" -子华 摘编. ! " # $ % & ’ ( $ ) !!!!!!!!!!!!!!!!!!!!!! *’
本文档为【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及其意义(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999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21
浏览量: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