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

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

举报
开通vip

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 19 世纪中叶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逼下, 中国 被迫打开国门,并卷入了世界现代化浪潮中。 为回应随之 而来的主权沦丧、政治权威流失、政治失序等统治危机, 晚清政府被迫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运动, 以期挽救日益衰 颓的统治,维护皇族和官僚集团的利益。 然而在多种因素 的影响下,改革都遭遇了挫折和失败,辛亥革命的爆发最 终终结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 晚清中国的系 列改革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 其失败的原因何 在? 对仍处于现代化征途中的中国当代改革有何启示与 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

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
19 世纪中叶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威逼下, 中国 被迫打开国门,并卷入了世界现代化浪潮中。 为回应随之 而来的主权沦丧、政治权威流失、政治失序等统治危机, 晚清政府被迫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运动, 以期挽救日益衰 颓的统治,维护皇族和官僚集团的利益。 然而在多种因素 的影响下,改革都遭遇了挫折和失败,辛亥革命的爆发最 终终结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 晚清中国的系 列改革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 其失败的原因何 在? 对仍处于现代化征途中的中国当代改革有何启示与 借鉴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早期的系列改革 运动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回答以上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一、“外生型”现代化与晚清政府的改革回应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以来才出现的一场世 界范围的社会大变动, 具体指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 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等诸领域发生的由传统 向现代过渡的历史变迁过程。 根据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不同, 现代化从类型上大体 可分为“内生型”现代化与“外生型”现代化。 与西方国家 由内而生的现代化不同, 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 西方国家的外部挑战下被动开始的,属于“外生型”现代 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 基础、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东方专制帝国”,拥有绝对权力 和最高权威的皇帝通过精致的官僚机构实施对全国的统 治。 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社会变革动力与机制的东方社会 在没有外力的刺激与压迫下极易因此陷入盘桓不进的 “锁定”状态。 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这种高度整合的自给 自足的地方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相结合的体制 , 是东方社会性质停滞不前和缺少变化的原因”。1840 年西 方殖民者的入侵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 “停滞状态”,将 中国社会推向了现代化的征途。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三 千年未有之变局”正是始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 在此之 后,西方的商品、思想和制度等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现代 化产物对传统中国社会构成了巨大冲击, 促使社会形态 逐步发生改变。 然而,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在承担历史进步 不自觉的工具的同时, 更多地是给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深 重的灾难。 战败后割地赔款的主权沦丧以及殖民者入侵 后对各种资源的疯狂掠夺既给统治者带来了巨大的合法 性危机, 也逐步唤醒了广大民众的国家意识与政治参与 意识,国内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在这种内外压力的 时代背景下,晚清统治者被迫开始了一系列旨在“救亡图 存”的改革运动。 二、晚清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从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的中国现代化早期, 晚清政 府相继发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三场改革运 动。 1、洋务运动及其后果 洋务运动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洋 务派在清朝统治者的支持下推行的改革运动。 改革以“富 国强兵”为口号,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标,以学习西 方的武器制造和军事技能为重点, 具有明显的抵御外侮 的时代特征。 在此期间,清政府兴建了数十个军事工业企 业,洋务派还举办了大量民用工业企业作为辅助。 洋务派 举办民用工业的举措虽然促使了早期中国民族工商业的 兴起,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和体制保障,民族工业并 没有因此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期望以军事装备的现代化 来实现国家自强的洋务运动因中方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惨败而宣告失败。 2、戊戌变法及其后果 收稿日期:2009-09-11 作者简介:匡仁春(1983-),男,江西泰和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2007 级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法学。 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 匡仁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 摘 要:19 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 为回应剧烈的国内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清朝统 治者实施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一系列改革运动。由于统治者改革意识与改革技巧的不足、政治权威 的流失、传统文化的阻力和时机选取失当等原因,改革最终都遭遇失败,并成了革命的催化剂。晚清改革失败的教 训对于当下中国的改革进程仍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外生型”;现代化;改革;“闪电战”;费边主义 中图分类号:D6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09)06-0003-03 南昌高专学报 2009 年第 6 期(总第 85 期) 2009 年 12 月出版 Journal of Nanchang College No.6(Sum 85) Dec.2009 3 南昌高专学报 2009 年 甲午海战的惨败极大地震动了满清统治者和官僚阶 层,要求雪耻的民族主义情绪激荡中华大地,面对国内压 力, 清朝统治者在器物改革失败后将改革的目标转向了 政策和有限的制度层面。 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维新派主 张学习日本,设立国会,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然而其全 面的“闪电战”改革战略遭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 的抵制, 维新派激进的改革方式和拙劣的改革策略使其 进一步遭到以士大夫阶层为代表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反 对。这次短暂的改革尝试最终以光绪被囚、维新派或被捕 杀或逃亡国外而宣告结束。 3、清末新政及其后果 戊戌变法失败后, 随着西方列强的进一步入侵,《辛 丑条约》 签订造成的巨大财政压力和国内部分民众的武 装反抗, 使清朝的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维护自身利 益,原本保守的慈禧不得不调整策略,实施新政。 “清末新 政”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发展工商业到废除科举、兴 办学校和派留学生,从编练新军到整饬吏治、改定刑律和 宪政改革。而在其中,宪政改革是所有新政改革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中层 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改革运动。 1906 年,清朝 统治者被迫下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正式开始宪政改 革。 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利益而推行的“皇族 内阁”和“铁路国有化”措施严重挫伤了立宪派的利益,并 遭到社会的广泛反对,改革丧失了基本的社会基础。辛亥 革命的爆发终结了清王朝, 也终结了中国现代化早期的 所有改革尝试,改革最终成了革命的催化剂。 三、晚清改革遭遇挫折与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首先, 改革者缺乏强烈而主动的现代化取向的改革 意识和高超的改革技巧是改革失败的主观原因。 晚清改 革作为清朝统治者回应西方挑战和日益严重的国内危机 的一种手段, 是在民间社会和其它政治力量的压力和推 动下进行的, 改革领导集团缺乏推进社会现代化转型的 决心和勇气, 这使得改革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被动性 和盲目性。在洋务运动中,改革者抱持的是“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陈旧理念,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在戊戌 变法和清末新政中, 统治者首先想到的是要维护既有的 专制统治,改革进程中没有展示出高超的改革技巧,急进 的改革策略选择使维新派尽失人心, 而清末新政中统治 者顽固而拙劣的设立“皇族内阁”和“铁路国有化”举措使 其丧失了最后的支持力量。 其次, 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权威和有效的权力集中而 产生的执行力危机是改革失败的体制原因。权力集中,特 别是在一个权力总量本来就很小的体系中的权力集中, 是政策创新和改革的首要前提。 可以说,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领导者权威是实施自上而下改革的必要前提。 而在 晚清王朝中,为应对农民起义而下放政治、军事权力的决 策使中央权威衰退, 对外战败后的割地赔款进一步削弱 了上层统治者的合法性。 在戊戌变法中, 最高领导层中 “帝党”和“后党”的“双头政治”的存在严重削弱了以光绪 为代表的改革派的威信, 改革的相关举措在大部分地方 政府中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更严重的是,改革所需要 的权力集中和政治权威不仅没能在改革中得到强化巩 固,反而随着改革的失败而日益式微,以致到“清末新政” 后期时地方政府纷纷宣布独立, 中央集权和统治权威彻 底丧失,中国进入了一个分崩离析的“战国时代”。 再次, 强大的社会和文化阻力以及改革时机选取滞 后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支持改革的力量是否团结和壮大。 综观晚清 的改革运动,改革者势单力薄,改革遭受到保守的官僚阶 层和激进的革命派的抵制, 对广大民众实际利益的忽视 甚至剥夺使其没能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而“中体西用” 等守成的文化观念也阻碍了现代化取向的改革的推进。 另外,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及至洋务运动的时期,社会危机 不如后期那样显著,社会仍较稳定,清朝统治者尚具备较 高的政治权威和管控能力, 如果最高领导阶层能够达成 共识,强力推动现代化改革,晚清改革的结局也可能是另 一番景象。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缺乏历史责任感和现代 化意识的清朝统治者最终丧失了改革的较佳时机, 以致 到“清末新政”时已是回天无力。 此外, 任何改革都是以维护现有统治者的政治统治 为其根本目的, 因此不触动清朝统治者的政治统治是晚 清改革的最终边界。 清朝统治者维护其特权统治的改革 目的与要求权力分享的现代化改革取向之间始终存在着 内在的紧张关系, 这种紧张关系的不可调和性是改革最 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新型社会集团要求扩大政治参与 的权力分享诉求在僵化的旧型政治体制中无法得到满足 时,革命便成了唯一可能的方式。 肇始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过去 30 多年。 当前, 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 政治体制 改革滞后所凸显出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改革进入 了攻坚阶段。作为中国现代化早期的改革尝试,晚清改革 对于仍处于现代化征程中的当代中国改革依然具有一定 的启示意义:首先,改革需要一个具备强烈现代化意识的 强有力的政治决策层来实施。 当代中国具体国情中基本 的一条是我们仍处于现代化征途中,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改革者须牢牢把握现代化的 发展趋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须认识到现代化不仅仅意 味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民主政治也是现代化的题中之 义。而作为改革领导者的政治决策层要能够真正强有力, 除必要的中央集权外, 高度的政治团结和较一致的政策 取向也是必需的。其次,合适的改革战略选择是改革成功 的必要因素。 改革从理论上有“闪电战”和“费边主义”两 种战略选择。前者指制订并公布全面的改革时间表,然后 尽快地逐个实现,是一种全面的、“斩草除根”的“闪电战” 战略。 后者指不暴露总体目标,把改革分为各个阶段,实 行一事一办, 是一种渐进的费边式的战略。 从整体上而 言, 要在一个对改革路径短期缺乏共识的具有强大阻力 4 第 6 期 马克思高呼婚姻不能听从已婚者的任性, 相反已婚者的 任性应该服从婚姻的本质。这是多么深刻的论断。如果为 人父母者能够少一点从个人的主观任性出发来决定婚姻 的生命 ,能够更多地看到家庭是一个伦理的实体,那么, 他们在最后签名时就不会那么坚决。 既然家庭是一个伦 理的实体,那么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利益都要尽量兼顾。不 管是夫妻中的哪一方在提出离婚要求的时候都要以家庭 为目的。既要考虑到夫妻中的另一方,也要考虑到他们的 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和要求。 如果离婚只听从一 方的任性,而对于另一方的意志于不顾,那么这种离婚是 完全不道德。 但如果夫妻双方仅仅从两个人的主观意志 和任性出发而不顾子女的意志,同样是不合乎伦理的,甚 至更应受到抨击的。在马克思看来,子女的利益高于夫妻 的利益,子女的幸福对于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夫妻关 系可以重新建立, 无论男女都可以选择新的配偶重新缔 结婚姻,组建家庭。但是亲子关系是血缘关系,是先天的, 是不能后天缔造的。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父母加于 他们的伤害是无法避免的, 他们只能被迫去接受父母带 给他们的一切。 父母的离异使他们不得不生活在单亲家 庭或重新组合的家庭。他们得到的爱是残缺的。特别是对 于那些未成年的子女来说,父母的离异对于他们的打击更 是毁灭性的。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小孩对于社会来说可能 是一种不利的因素。 据报道,现在青少年的犯罪呈上升趋 势,国家还专门出台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旨在预防和 减少青少年的违法和犯罪行为,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 问题,法律本身是无力的,它必须借助于伦理道德。因为青 少年犯罪折射的正是一个家庭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小孩或 者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或者直接就是父母离异留下的隐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全集(第 3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4]恩格斯.《致路易莎.考茨基》全集(第 37 卷第 98 页)[M].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的环境中推进改革, 渐进式的费边主义战略无疑会极大 地减少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 减轻改革所带来的 社会震荡。 但在一些具体改革举措上, 又需要我们具有 “快刀斩乱麻”的决心和勇气,“闪电战”有利于改革成效 的取得。 因此,总体上,改革需要“费边主义”和“闪电战” 两种战略的有机结合。再次,改革时机的选择对于改革的 成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 在其著作 《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书中强调了这样一个观 点, 即一个政府最危险的时刻是它陷入了全面危机而想 采取补救措施的时候。换句话说,当社会陷入了急剧动荡 等统治危机时再推行改革已经为时已晚, 改革往往会成 为革命的催化剂。 因此,在时机的选择上,改革宜早不宜 晚,应在危机尚未明显出现、最高统治者阶层仍有足够政 治权威时加以推进,这样,改革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美]萨缪尔·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87.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萧功秦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 保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高旺 .晚清中国的政治转型—以清末宪政改革为中心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匡仁春: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 On Reform in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Abstract: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was involved in the modernization tide in the world. In answer to the challeng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ulers in the Qing Dynasty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political reforms such as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and the Hundred Days Reform, of which most resulted in failures and became the catalyst due to the inadequate awareness and techniques in reforms, erosion of political authority, traditional cultural barriers and unwise choice. However, the failure of the reforms merits the follow-up reform process in China. Key words: Endo-growth; modernization; reform; blitz war; Fabianism (上接第 2 页) 5
本文档为【现代化转型中的晚清改革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9019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9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5-21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