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举报
开通vip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近年来,我区冬种马铃薯发展迅猛,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类病虫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青枯病、蚜虫等病虫也时有发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和重点病虫。 (一)马铃薯黑胫病发生症状及防治 症状 主要侵染茎和薯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厘米出现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近年来,我区冬种马铃薯发展迅猛,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各类病虫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青枯病、蚜虫等病虫也时有发生。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和重点病虫。 (一)马铃薯黑胫病发生症状及防治 症状 主要侵染茎和薯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厘米出现症状,病株矮小,节间短缩,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发生规律 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是病薯带菌,病菌通过切薯传给种薯,造成母薯腐烂,并从母薯进入植株地上茎。田间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从伤口再侵染健株。雨水多、低洼地发病重。贮藏期和窖内通气不良,温度高、湿度大,容易造成烂窖。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单株选优,芽栽或整薯播种。 (3)催芽晒种,淘汰病薯。可采用土沟薄膜催芽晒种,具体做法是: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米,宽1.0-1.3米,长度根据种薯数量而定的土沟。沟底铺草厚10.0-13.3 厘米,上堆种薯3-4层,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在17-25?下催芽7天左右,当幼芽催出火柴头大小时,白天揭膜晒种,夜间盖草帘防冻,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4)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5)适时早播,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 (6)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换茬,避免连作。 (7)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入窖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1-4?,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 (8)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洒“天达2116”8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0.1%硫酸铜溶液或氢氧化铜,能显着减轻黑胫病。 (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症状及发生规律 主要侵害叶、茎、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至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法:及时监测,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处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洒65%的代森锰锌、50%的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预防处理;播种时,准备两把以上切刀,浸放在盛有0.1%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等消毒液的器皿中,用其中一把刀切块,当切到病薯(或可疑病薯),烂薯后,立即换另一把切刀;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 (三)、马铃薯主要地下害虫防治 1、蝼蛄也叫拉拉蛄、土狗子。蝼蛄的成虫(翅已长全的)、 若虫(翅未长全的)都对马铃薯形成危害。它用口器和前边的大 爪子(前足)把马铃薯的地下茎或根撕成乱丝状,使地上部萎蔫或死亡,也有时咬食芽块,使芽子不能生长,造成缺苗。它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与土壤分离,透风,造成失水,影响苗子生长,甚至死亡。它在秋季咬食块茎,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易感染腐烂菌造成腐烂。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都是在地下随土温的变化而上下活动的。越冬时下潜1(2,1(6米筑洞休眠。春天,地温上升,又上到10厘米深的耕作层危害。白天在地下、夜间到地面活动。夏季气温高时下到20厘米左右深的地方活动,秋天又上到耕作层危害。一般有机质较多、盐碱较轻地里的蝼蛄危害猖獗。 防治方法 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坏它们的越冬环境,冻死准备越冬的大量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数量,减轻下年危害;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诱杀成虫。利用糖蜜诱杀器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分别对有趋旋光性、趋糖蜜性、趋马粪性的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药剂防治。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灌根: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100毫升;使用毒饵:小面积防治还可以用上述农药,掺 在炒熟的麦麸、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饵,在晚上撒于田间。 2、蛴螬 也叫地蚕,是金龟子的幼虫。在马铃薯田中,它主要危害地下嫩根、地下茎和块茎,进行咬食和钻蛀,断口整齐,使地上茎营养、水分供应不上而枯死。块茎被钻蛀后,导致品质丧失或引起腐烂。成虫(金龟子)还会飞到植株上,咬食叶片。 蛴螬及其成虫都能越冬,在土中上下垂直活动。成虫在地下40厘米以下、幼虫在地下90厘米以下越冬,春季再上升到10厘米左右深的耕作层。它喜欢有机质,喜欢在骡马粪中生活。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藏于土中。幼虫有3对胸足,体肥胖,乳白色,常卷缩成马蹄形,假死性。 防治方法 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坏它们的越冬环境,冻死准备越冬的大量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数量,减轻下年危害;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诱杀成虫。利用糖蜜诱杀器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分别对有趋旋光性、趋糖蜜性、趋马粪性的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药剂防治。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灌根: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100毫升;使用毒饵:小面积防治还可以用上述农药,掺 在炒熟的麦麸、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饵,在晚上撒于田间。 3、金针虫 也叫铁丝虫,是叩头甲的幼虫。以幼虫危害,春季钻蛀芽块、根和地下茎,稍粗的根或茎虽很少被咬断,但会使幼苗逐渐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虫钻入块茎,在薯肉内形成一个孔道,降低了块茎的品质,有的还会引起腐烂。 金针虫的成虫和幼虫,均可钻入土里60厘米以下的地方越冬,钻入时留有虫洞,春季再由虫洞上升到耕作层。夏季土温超过17?时,它便逐渐下移;秋季地表温度下降后,又进入耕作层危害。幼虫初孵化出来时为白色,随着生长的变化而变色,有光泽,体硬,长2,3厘米,细长。 防治方法 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坏它们的越冬环境,冻死准备越冬的大量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数量,减轻下年危害;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诱杀成虫。利用糖蜜诱杀器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分别对有趋旋光性、趋糖蜜性、趋马粪性的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药剂防治。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灌根: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100毫升;使用毒饵:小面积防治还可以用上述农药,掺 在炒熟的麦麸、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饵,在晚上撒于田间。 4、地老虎 也叫土蚕、切根虫。以幼虫危害性大。成虫是一种夜蛾,分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等多种。地老虎主要危害马铃薯等作物的幼苗,在贴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断,使整棵苗子死掉,并常把咬断的苗拖进虫洞。幼虫低龄时,也咬食嫩叶,使叶片出现缺刻和孔洞。它也会在地下咬食块茎,咬出的孔洞比蛴螬咬的小一些。地老虎的幼虫,是黄褐、暗褐或黑褐色的肉虫,一般长3,5厘米。小地老虎喜欢阴湿环境,田间覆盖度大、杂草多、土壤湿度大的地方虫量大;黄地老虎喜欢干旱环境,对湿度要求不高,夏季怕热。它们的成虫都有趋旋光性和趋糖蜜性。 防治方法 秋季深翻地深耙地。破坏它们的越冬环境,冻死准备越冬的大量幼虫、蛹和成虫,减少越冬数量,减轻下年危害;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田埂、地头、地边和水沟边等处的杂草和杂物,并带出地外处理,以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诱杀成虫。利用糖蜜诱杀器和黑光灯、鲜马粪堆、草把等,分别对有趋旋光性、趋糖蜜性、趋马粪性的成虫进行诱杀可以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药剂防治。使用毒土和颗粒剂:播种时每亩用1,敌百虫粉剂3,4千克,加细土10千克掺匀,顺垄撒于沟内,毒杀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虫。或在中耕时把上述农药撒于苗根部,毒杀害虫;灌根:用40,的辛硫磷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100毫升;使用毒饵:小面积防治还可以用上述农药,掺在炒熟 的麦麸、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饵,在晚上撒于田 全膜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青海省循化县农业局 王平宾 811100 马铃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和蔬菜作物。近几年,根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精神,我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尤其在我县推行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后,马铃薯的亩产量达到2000—3000公斤,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今年六月份以来我县降雨量明显增加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样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我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现状大量调查,对其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1 ,发生现状 1,1 发病症状:马铃薯晚疫病由真菌藻状菌侵染致病。晚疫病危害马铃薯的叶片,茎和块茎。病斑在叶片上,多发生于叶尖或叶缘,初为黄褐色。不规则形,无整齐边缘。发病后期,病叶很快腐烂变黑,发出特殊的腐败臭味。茎部病斑褐色条状,初稍凹陷,潮湿时亦生白霉。块茎受病,发病多自芽眼或薯蒂开始,常易引起杂菌感染而发腐。 1,2, 发生特点 1,2,1发生面积大。晚疫病是本地马铃薯生产上的大病害,田间发生普遍。, 1,2,2, 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不同马铃薯品种间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株型匍匐,叶面平滑,气孔多密的高原5号品种发病明显重于高原6号品种。据2008年8月调查,高原5号发病率21,3%,是期定植的高原6号的1,2倍左右。 1,2,3 发病损失重。一般出现中心病株后遇到适宜的发病条件,10—15天,病害就扩展至全田植株,约1个月后,全田植株腐烂枯死。 2.重发原因 2.1发病主要原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病薯或田间遗留病薯发芽后形成中心病株,病部长出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使病害迅速扩展,地上病菌借雨水和地面流水渗入土中可侵染土中薯块使之发病。18?,20?,相对湿度在95%以上适于发病,长期多雨,病害容易流行。 2.2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单一,并且连年种植,给晚疫病提供了条件。 2.3高温.高湿是晚疫病发生的必要条件。 3.防治方法 3.1选用高抗品种: 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因为马铃薯晚疫病菌很容易发生变异,可选用克新4号,乌盟601、荷兰七号等抗病品种。 3.2选无病种薯及处理:留种块茎,在收获.入窖.出窖和切薯时,都严格检查,剔除有病块茎,保证种薯不带病。并且将选用的种薯用内吸性杀菌剂浸种,如50%多菌灵500倍液或2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种。然后堆积并覆盖严密,闷种2小时,再摊开晾干。 3.3及时发现和消灭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或摘掉病叶深埋.并用1-2%硫酸铜液进行消毒处理;病株周围也应喷药封锁。 3.4科学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和生物有机肥。在每亩施用2500公斤土杂肥的同时,每亩用免耕肥100公斤作为底肥。免耕肥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补充马铃薯所需要的硼、锌、钙等中微量元素,尤其对重茬连作地块,施用免耕肥更为适宜。 3.5药剂防治。中心病株发生后,对感病品种,应及时喷药防每亩可用银法利75毫升加上安泰生100克进行喷雾; 也可用50%甲霜灵500倍液或52.5%抑快净2000倍液加6000倍液天然芸苔素———硕丰481进行叶面喷雾。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 防治对象 方法 在生产上应避开高温季节,•要多次防蚜。•建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病 毒 病 实行无毒种薯播种。 采用芽栽,小整薯播种,淘汰病薯,切刀消毒,抗病育种,使用脱环 腐 病 毒种薯 用1%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1000倍液,56,代森锌,50,敌晚 疫 病 菌清,50,退菌特5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蛴 螬 用50,地亚农乳油500ml,加水25kg,喷洒马铃薯种薯250kg 用麸皮与纯“敌百虫”。•0.25,拌成毒饵或用4,“敌百虫”粉剂蝼 蛄 拌适量麸皮、鲜草,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地 老 虎 用糖蜜诱杀或灯光诱杀。 金 针 虫 用 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kg--50kg拌种薯250kg--500kg。 28星飘虫 用6,的敌百虫500-800倍液喷雾,每隔2周喷一次。 蚜 虫 用天蚜净、抗蚜威、等内吸杀虫剂,多次喷雾防除。 一、细菌病害 1(黑胫病 症状表现:受害植株通常由腐烂种薯开始向茎的上部扩展,茎内髓部黑色腐烂,维管束组织变色。生长矮化僵直,早期受害的叶片褪绿,顶部叶片边缘向上卷曲,以后全株逐渐枯萎死亡。后期发病的植株结出感病程度不同的薯块,病薯横切面可看到维管束变黑。轻的只在脐部变色,感病重的薯块在田间就已变黑腐烂,有臭味。 传播途径:此病初次浸染主要来自种薯表面或种薯内部带菌,种植后种薯腐烂并释放大量的细菌到土壤里。细菌在土壤里存活时间短,可通过土壤和水分短距离移动并侵染附近寄主茎部和正在发育的子薯。在生长季节里,细菌可在寄主或某些杂草的根际增值、宿存。收获后细菌在土壤中的残株或贮藏期带病块茎上越冬。切割种薯和机械操作及昆虫危害所造成的伤口是主要传染媒介。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执行检疫,防止病薯传入。(2)选择沙壤土种植。(3)可选用小整薯播种,切块种薯播种前要严格挑选,剔除病、伤薯块,等切面愈合后下种。(4)要及时挖除田间病株,在空窝内施用石灰消毒。收获时清除田间废弃的马铃薯块和植株残体。 2(环腐病 症状表现:生育中后期,叶片及茎出现萎蔫。下部叶片边缘稍有向上卷曲、褪绿、,脉之间有淡黄色区。块茎和茎部横切面的维管束呈褐色环状腐烂,用手压挤,常排出乳白色无味的菌浓。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在带病块茎越冬。病菌主要通过种薯切面以及在生育期向茎、根、匍匐茎或其它部分的伤口侵染,某些刺吸式口器昆虫也可把病菌由病株传播到健株上。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 3(软腐病 症状表现:生育后期和贮藏期薯块腐烂。马铃薯的茎叶及块茎都能通过皮孔、伤口侵染。植株上有暗褐色条斑,严重时茎髓部腐烂,形成中空而倒伏,感病块茎表皮呈淡褐色,随之软腐,有恶臭。 传播途径:软腐病侵染与黑胫病相似,病原细菌在高温潮湿条件最宜发病。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期可达3年之久。细菌常通过水洗块茎伤口侵染而传播。块茎未成熟、受伤、太阳照射及其它真菌侵害,温暖、高湿和缺氧、施用氮肥过多均有利于软腐病的侵染。 防治措施:(1)收获前加强中耕培土,注意田间排水,以降低皮孔的侵染。(2)成熟块茎在收获和装运过程中,避免手工和机械损伤,防止阳光直射,贮藏在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贮藏前不宜用水冲洗块茎。 二、真菌病害 1(晚疫病 症状表现:病叶最初在叶尖和叶缘呈现暗绿色小病斑,在潮湿等有利于发病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呈水浸状不规则暗绿色病斑,病叶边缘向上卷曲、干枯,叶背面病斑边缘可看到由病原菌形成的霜霉层。病害严重时,叶片下垂,大部分叶片枯死脱落,只留下顶端少数绿色叶片。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斑停止扩大,并形成坏死区。被侵染的块茎表面有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稍微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病薯切开后可看到由表面向内扩展1厘米左右的一层棕褐色干组织。病薯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常伴随次生微生物的侵染而腐烂。 传播途径:病原菌以菌丝在贮藏块茎或废弃块茎内越冬,次年播种后,随幼芽生长侵入茎叶,然后形成分生孢子(孢子囊),通过空气或流水传播侵染。分生孢子吸水后,通常可形成6,12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能用芽管萌发从叶片气孔侵入寄主。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到土壤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块茎。晚疫病在气温20?左右,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最易流行危害。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3)根据当地历年发病情况,确定 在发病前施药预防,以后每隔2,3周施药1,2次。 2(早疫病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病斑多为圆心或卵圆心,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多数情况下,在成株期,特别是开花以后发病较重。病菌可通过表皮或伤口侵染块茎。退化的品种,未成熟的块茎以及高温多湿、肥力不足的情况下较易感染。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喷施药剂预防病害发生。 3(丝核菌溃疡病 症状表现:苗期受害常引起茎的环剥,植株矮小,顶部从生,叶片上卷褪绿;匍匐茎上有红褐色病斑;块茎表面产生黑褐色不规则菌核,不易洗掉;块茎出现破裂、畸形、锈斑和鳞片状变色组织,茎末端组织坏死。 传播途径:病原物以菌核在块茎或土壤中越冬,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并侵染幼苗、匍匐茎和块茎。伤口容易被侵染,低温、多湿、排水不良有利于发病。 防治措施:(1)选用无病种薯。(2)及时消除病株残体。(3)施用内吸杀菌剂有一定效果。 4(黄萎病 症状表现:此病引起植株早期感染。叶片褪绿、黄化、枯萎。茎的维管束变成淡褐色,有时在茎的基部呈现坏死条纹。块茎维管束环呈淡褐色,表面有不规则斑块、芽眼周围呈粉红色或棕褐色,严重时可引起块茎内形成空洞。 传播途径:粘附在块茎上的带菌土壤、感病的块茎以及感病的杂草均可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也可通过气流传播。病菌主要通过根毛、伤口、枝条和叶面侵入。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3)防除感病杂草如蒲公英、荠菜等。 以上是常见的细菌及真菌病害、它们不仅在生产中出现,如没有好的贮藏条件也很容易感染病菌,故在贮藏时一定要注意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0,4?,相对湿度在65,, 85,为宜,贮藏窖要进行通风换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避免贮藏窖温度、湿度增高,影响薯块的生理活动,引起病菌萌发、侵染,导致薯块发病腐烂。 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达到田间持水量时的土水势为,50,,350毫巴,大多集中于,100,,300毫巴间。田间持水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土壤中所能保持悬着水的最大量,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且被认为是一个常数。 向您推荐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目前我市比较普遍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马铃薯瓢虫、蚜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其中以马铃薯的病毒病最为严重,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马 铃 薯 病 害 1马铃薯晚疫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无病种薯;三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2,3次。马铃薯苗期和开花初期喷1000倍植物动力2003可明显减轻病害的为害。总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预防,消灭中心病株,加强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2马铃薯早疫病 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二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三是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喷1:1:150的波尔多液、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根据发病情况5,7天喷洒一次,共喷3,4次进行防治。 3马铃薯环腐病 环腐病主要是种薯带菌传播,带菌种薯是初侵染来源,切块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实验表明,一般切一刀病薯可传染 20个以上的健康薯,最多可以传到60个,经田间调查,发病株率可达到68.97%。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田间拔除病株与选用低毒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马铃薯黑胫病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三是主要采取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防治原则。发病防治方法同环腐病。 5马铃薯病毒病 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剂,只能从农业技术上加以防止。选用脱毒种薯。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素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乐果乳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洒2,3次。 马 铃 薯 虫 害 1地下害虫 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400,500g,3%辛硫磷颗粒1.5,2?,拌在50?细土或沙里,于伏、秋耕时或播前施入犁沟内,打耱或播种复土。在成虫盛发期,对害虫集中的作物或树上,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防治。 2蚜虫 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0.3%苦参素杀虫剂1000倍液,或烟碱楝素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 3马铃薯瓢虫 幼虫分散前,喷洒2.5%功夫3000,4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马铃薯虫害蝼蛄的发生与防治 技术分类:种植技术 > 蔬菜类 > 马铃薯 作者: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年7月6日 16:23:09 阅读次数:60 次 危害特点: 蝼蛄昼伏夜出,温室中温度高,蝼蛄活动早。小苗往往比较集中,危害 严重。在土中咬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蝼蛄咬断处往往呈丝麻 状,这是与蛴螬危害的最大差别。有蝼蛄活动时,常可在地面见到穿成的隧 道。夜间9,11时活动最猖獗。早春和晚秋气温低时,只在表土层挖隧道、 拱土。成虫有趋马粪肥和趋光性,因身体肥大不善飞翔。 蝼蛄吃发芽的种子,咬断幼根嫩茎,造成缺苗断垄。苗大后,咬食作物 根部使成乱麻状,使幼苗萎蔫而死,在表土层穿行时,形成很多隧道,使幼 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温暖湿润,多腐殖质、低洼盐碱地,施未腐 熟粪肥的地块受蝼蛄危害严重。 形态特征:蝼蛄属不完全变态,其若虫和成虫相似。 (1)成虫:体型粗壮肥大,体长36,55毫米,黄褐色,从背面看头呈卵 形。前翅鳞片状,长14,16毫米,黄褐色,覆盖腹部不到1,3。后翅扇形, 纵卷成尾状,长30,35毫米,长过腹部末端。 (2)若虫:刚从卵中孵化出来时头胸特别细,而腹部肥大,全体乳白色, 以后变成浅黄以至土黄。翅未发育好。 (3)卵:椭圆形,长2,2.8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为黑色。 生活习性: 3年完成一代,成虫和若虫在60厘米以下土层越冬。3,4月苏醒,喜在温暖湿润土中活动。4,6月中旬发生最盛,6,8月又迁入较深土层,若虫越夏,成虫产卵。每头雌虫产卵120,160粒。到9月上旬气温稍低时,越夏若虫又上升到表土危害。气温15,27?活动最盛,低于12?就停止活动。 防治方法:(1)毒饵诱杀:5公斤麦麸炒香后加敌百虫热溶液10倍液拌匀,每亩施5,8公斤。 (2)马粪诱杀:在田中均匀挖一些坑,使坑在田间交错排列。坑长30,40厘米,宽20厘米,深6厘米。将适量马粪放入坑内,与湿土拌匀摊平后,在上面撒一把毒饵,每亩用毒饵约0.25公斤左右。 信息来源:贵州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黔ICP备08100659号 | 马铃薯蛴螬 病害图片 , , , ,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蛴螬 Holotrichia oblita (1)为害特点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各种金龟子的幼虫的统称,俗名白地蚕、 白土蚕、蛭虫等。菜田中发生的约30余种,常见的有大黑鳃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等。蛴 螬在国内广泛分布,但以北方发生普遍,为害多种蔬菜。在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 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所垄。 (2)形态特征 以大黑鳃金龟子为例。成虫体长16,22毫米,身体黑褐色至黑色, 有光泽。鞘翅长椭圆形,每侧有4条明显的纵隆线。前足胫节外侧有3个齿,内侧有1个距。 老熟幼虫体长35,45毫米,体乳白色、多皱纹,静止时弯成“C”型。头部黄褐色或橙黄 色。蛹体长21,23毫米,为裸蛹,头小、体稍弯曲,由黄白色渐变为橙黄色。 (1)生活习性 在北方多为两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55,150厘米无冻土层中 越冬。卵期一般10余天,幼虫期约350天,蛹期约20天,成虫期近1年。5月中旬至6月 中旬为越冬成虫出土盛期,晚上20:00,21:00时为成虫取食、交配活动盛期。卵多散产 在寄主根际周围松软潮湿的土壤内,以水浇地居多,每次可产卵百粒左右。当年孵出的幼虫 在立秋时进入3龄盛期,土温适宜时,造成严重为害。秋末冬初土温下降后即停止为害,下 移越冬,并在翌年4月中旬形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高温时则下移筑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虫 大多在原地越冬。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和喜湿性,并对未腐熟的厩肥有较强的趋性。 (4)防治方法 ? 农业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大豆、花生、薯类、玉米或与之套作的菜田, 蛴螬发生较重,适当调整茬口可明显减轻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以免 将幼虫和卵带入菜田,并能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耐害力,同时蛴螬喜食腐熟的农家肥, 可减轻其对蔬菜的为害。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磷酸钙等化肥,所散发的氨 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适时秋耕,可将部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 死或被天敌捕食、机械杀伤。 ?灯光诱杀 在成虫盛发期,每50亩菜田设40瓦黑光灯1盏,距地面30厘米, 灯下挖坑(直径约1米)、铺膜做成临时性水盆,加满水后再加微量煤油漂浮封闭水面。傍 晚开灯诱集,清晨捞出死虫并捕杀未落入水中的活虫。 ? 人工捕杀 施农家肥前应筛出其中的蛴螬;定植后发现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 的幼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 ? 药剂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辛硫磷、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 具体操作是将药液均匀喷洒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后闷种3,4小时,其 间翻动l,2次,种子干后即可播种,持效期为20余天。或每亩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 100,150克,对少量水稀释后拌细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 覆一层细土后播种。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 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马铃薯 的 地下害虫--沟金针虫 学名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mann 鞘翅目,叩头虫科。别名 沟叩头虫、沟叩头甲、土蚰蜒、芨芨虫、钢丝虫。分布在我国的北方。 寄主 各种农作物、果树及蔬菜作物等。 为害特点 幼虫在土中取食播种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农作物和菜苗的根部,致使作物枯萎致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 形态特征 老熟幼 虫体长20—30mm,细 长筒形略扁,体壁坚硬 而光滑,具黄色细毛, 尤以两侧较密。体黄 色,前头和口器暗褐 色,头扁平,上唇呈三 叉状突起,胸、腹部背 面中央呈一条细纵沟。 尾端分叉,并稍向上弯 曲,各叉内侧有1个小 齿。各体节宽大于长, 从头部至第9腹节渐 宽。 生活习性 2—3年 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 土中越冬。在河南南 部,越冬成虫于2月下 旬开始出蛰,3月中旬 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 期,白天潜伏于表土 内,夜间 出土交配产卵。雌虫无飞翔能力,每雌产卵32—166粒,平均产卵94粒;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卵发育历期33—59天,平均42天。5月上旬幼虫孵化,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当年体长可至15mm以上,到第三年8月下旬,幼虫老熟,于16—20cm深的土层内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平均约16天。9月中旬开始羽化,当年在原蛹室内越冬。在北京,3月中旬10cm深土温平均为6(7?时,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土温达9(2?时,开始为害,4月上中旬土温为15(1—16(6?时为害最烈。5月上旬土温为19(1—23(3?时,幼虫则渐趋13—17cm深土层栖息;6月份10cm土温达28?以上时,沟金针虫下潜至深土层越夏。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温下降到18? 左右时,幼虫又上升到表土层活动。10月下旬随土温下降幼虫开始下潜,至11月下旬10cm土温平均1(5?时,沟金针虫潜于27—33cm深的土层越冬。由于沟金针虫雌成虫活动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防治方法 参见蛴螬。在测报调查时,每m2沟金针虫数量达1(5头时,即应采取防治措施。在播种前或移植前施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667m2 2—6kg,混干细土50kg均匀撤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撒在定植穴或栽植沟内,浅覆土后再定植,防效可达6周。 危害马铃薯的蚜虫主要是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分类上属同翅目、蚜总科、蚜科。 【寄主及危害特点】 杂食性,寄主多,越冬寄主多为蔷薇科木本植物(如桃、李、梅、杏、樱桃等);夏寄主多为草本植物(除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蔬菜外,还包括许多一二年生草本观赏植物,特别是温室花卉)。以成若虫群集叶背吸汁危害,还可传播马铃薯等蔬菜,鸢尾、小苍兰等花卉,烟草、芝麻等经济作物的病毒病(据报道,该虫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多达100种以上)。 【形态及习性】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为体形细小(长约2毫米)、柔软、呈椭圆形的小虫子,体色多变,以绿色为多,也有黄绿色或樱红色的。其生活史属全周期迁移式,即该虫可营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的繁殖方式,并具有季节性的寄主转换习性,可在冬寄主与夏寄主上往返迁移危害。但在温室内及温暖的南方地区,该虫终年营孤雌生殖,且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年发生世代多达30代以上。 【防治方法】(1)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有助于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消灭部分蚜虫。(2)加强测报,抓住田间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及时施药,药剂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粉2 000,3 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 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或2.5%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或40,菊杀乳油、或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2,3次,隔7,1 5天1次,交替喷施,前密后疏。(3)必要时在有翅蚜向薯田迁飞时,田间插上涂有机油的黄板(黄板高出作物60厘米,450块,公顷),诱杀有翅蚜,或在田间插竿拉挂1 0厘米宽的银灰色反光膜条驱避蚜虫。
本文档为【马铃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