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

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

举报
开通vip

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 随念三宝经-12 这是药方,我们说到“无病”嘛,对不对。“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正得,无病”,你怎么样子去“无病”呢,这个贪、嗔、痴的习气病怎么样子去消呢,如果你把这个三十种经论都通达的话呢,你这个病一步一步减轻,最后就是“无病”了,就是我们《随念三宝经》上所说的“正得,无病”。这个就是在治病的过程,这个就是药方,要按方吃药这样子就对了。 那么《入菩萨行》详细地说明菩提心的修习的前行,受持的仪轨以及如何依六度,圆满菩提心的过程,他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并且堪布索达吉有他的很多的一...

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
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 随念三宝经-12 这是药方,我们说到“无病”嘛,对不对。“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正得,无病”,你怎么样子去“无病”呢,这个贪、嗔、痴的习气病怎么样子去消呢,如果你把这个三十种经论都通达的话呢,你这个病一步一步减轻,最后就是“无病”了,就是我们《随念三宝经》上所说的“正得,无病”。这个就是在治病的过程,这个就是药方,要按方吃药这样子就对了。 那么《入菩萨行》详细地说明菩提心的修习的前行,受持的仪轨以及如何依六度,圆满菩提心的过程,他的可操作性非常强。并且堪布索达吉有他的很多的一些自己实修的心要在其中。 第四类就应该是在知见上面,在中观正见上面下功夫了,就包括了《辨中边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金刚经》和《因明释量论》这么几种。《辨中边论》是弥勒菩萨的慈氏五论之一,是唯识宗重要的典籍,依三性来建立唯识中道见,为我们阐述了何为中道,何为边见的根本问题,对树立佛法的正见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如果有些人智慧比较广,希望学得广泛一点呢,那么可以学慈氏学二十论,除了这个慈氏五论,除了这个《辨中边论》以外,我们所说的《宝性论》、《辨法法性论》、《现观庄严 1 论》、《大乘经庄严论》,这个慈氏五论都可以学。包括无著菩萨的七论,包括世亲菩萨的八论,合起来就是慈氏学二十论。这个呢,那你这个二十论通达了,那么这个整个的广行派你都懂了。 如果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或者智慧不够呢,把这个《辨中边论》学一学是好的。 然后是深观派的《入中论》和《中观四百论》。龙树菩萨的《中论》根本上是没办法看得懂的,你能够直接看懂,那你是菩萨了。那应该从《入中论》和《中观四百论》上下手。 佛陀示现般涅槃以后呢,弘扬佛法的分为两大派:深观派和广行派。弥勒菩萨他以《现观庄严论》,也称为《现证庄严论》为宗纲,开广大行派,以比较隐说般若,比较隐义的方式来宣说般若。显说的是法相修证次第,由凡夫到成佛的修证次第;隐说的是般若。无著菩萨、世亲菩萨跟着来弘扬,这是广行派。 龙树菩萨他开创深观派,以《中论》为根本论,直接开显般若空性义理。那么对这个根本论,又有两大论师来阐扬她的密意:第一个是月称菩萨造《入中论》,来抉择中观正见,显明龙树菩萨的深义;第二是提婆菩萨,又称为圣天菩萨,他的父母亲在这个天神面前祈祷才怀孕的,才怀上他的,他以会集修行窍诀的方式来作了一本《中观四百论》。那么我们要修持 2 了悟般若空性呢,对于《中观四百论》是不可不学,他的窍诀都在其中了。那么《入中论》是偏重于理论,《四百论》是偏重于实修。 那么《金刚经》就是般若系的重要的典籍了,以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来阐明解脱道、方便道的修行次第,来阐述空、无相、无愿。 《因明释量论》是因明学的根本典籍。我们对于法义要不笼统,要很明确、很微细都通达的话,对于《释量论》要能够学会。如果《释量论》看不懂的话,可以先学《因明入正理论》,商羯罗主菩萨所说的,那个就比较浅了,讲那个因明三支:宗、因、喻。但是一般来说,如果有指导的话,《释量论》也是可以学,不是很难。这个应该是第三步了。 第四步就是入佛知见,开显成佛修行的捷径。相关的经论有《六祖坛经》、《观无量寿经》、《密集金刚五次第明灯论》和《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密宗道次第广论》。 那么《坛经》是禅宗的根本典籍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满至高的见地来开显成佛修行的捷径。 《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根本典籍之一。阐明净土宗的根本理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且圆满地包含了四种念佛:实相念佛、观相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佛都包含在其中了。这个我们应该也讲过了。 3 《密集五次第》她其实就已经包含了成佛之前的那些修持,大威德金刚和胜乐金刚和密集金刚的修持。以大威德金刚来摧破那些微细的无明惑业,然后以胜乐来成就光明,然后密集成就幻身,光明幻身双运,入金刚喻定,圆满成佛。 那么《密宗道次第广论》就讲四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四续部的修证次第。 其实第一步应该是四本,第二步是八本,第三步是十三本,第四步是五本。合起来应该是三十本。那么我们快速成佛之道就在其中了。如果能够都通达的话呢,整个的修行成佛都非常明了了。 其实我们这个《随念三宝经》把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其中了。因为什么,我们前面讲过,不管你修什么法,他都是对于三宝功德的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解释;都是由浅至深的皈依三宝的过程;都是为了成就诸佛菩萨的品质。 所以我们要口诵心行,这个是转经。其实我们诵经要口诵心行,口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心相续没有转变,没有清净,外表上面学得再多,口里面会说,那也是没有什么益处了,反而容易生起慢心来。 好像有一个公案,大家应该有些听说过,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有一次,苏东坡又跑去师父禅堂里面跟师父一起打坐。打完坐以后,师徒两个下坐。然后苏东坡就问佛印禅师说:“师 4 父,弟子在这里打坐像什么啊,” 禅师就开示,就赞叹他说:“哎呀,东坡居士,你坐在这里面相好庄严,举止安祥,好像一尊佛一样。” 苏东坡很开心。师父再问苏东坡的时候说:“你看师父在这里打坐像什么啊,” 出家人穿这个黑海青。苏东坡这个人有一点小聪明,他说(,想),哎呀,我以前跟师父打机锋总是输的,这次我要赢一回。他就说:“师父坐着打坐穿个黑海青黑黑的,好像一堆牛屎一样。” 师父笑一笑没说话。没说话,苏东坡就很高兴了,说,哎呀,好了,这次师父不说了,说明我赢了。师父哑口无言了。 很开心啦,回到家里面去春风满面。他妹妹苏小妹就问他说:“哥哥你什么事这么开心啦,” 他就说:“我以前跟师父打机锋从来就没有赢过,这次我赢了,师父还哑口无言了。” 他妹妹说:“那你说来我听听看。” 然后他把这个经过一说。他妹妹说:“哎呀,你这次输得更惨啦。” “为什么,” “因为师父的心很清净,看一切外境都很清净。师父的心是佛心,所以看你这么糟糕的人都是佛。你的心是很染污、很 5 混浊,你的心是牛屎心,你就看师父那样子的修证功德,你看起来都好像一堆牛屎一样。所以其实你输了。所以师父呢,觉得不值得跟你说了,笑一笑而已。你输得非常惨啦。” 所以其实修行学佛关键的是要能够在心地上下功夫。所以我希望大家随时随地消除“牛屎心”,成就佛心。记得啊,不要老是心里面充满了贪、嗔、痴的垃圾,老是一堆牛屎放在心里面,那就很糟糕。 所以这样子的去修是成就“无病,正得”,“无病”。 我们再看“时无间断”。“时无间断”就是彻底断尽了烦恼,不复更生。于圣道果位所获功德恒无有尽,称为“时无间断”。“时无间断”意思其实也就是说什么,就是说我们已经通过修学佛法,已经断了见惑、思惑以后,它会不会以后再生起来呢,不会了,不会再生了。那么这个所成就的圣道果位呢,她不会间断,恒无有尽,称为“时无间断”。这个功德你真正成就了果位了,不会再去生烦恼。 具备功德 然后所取殊胜的具备功德是:“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 好了,明天我们再学。 回向。 6 第,讲 请大家翻到法本的第十页。请合掌跟我念—— 现前大威势 度自他八苦 王贼兵狱难 水火风饥渴 贫穷诸灾厄 应念得销除 诸毒不能害 恶咒不能着 诸天龙鬼神 精祗魔魅等 灾星与恶星 药叉罗刹众 一切非人祸 灾害不能侵 远危难斗诤 横夭决不临 身强家宅安 财位速成就 求子女眷属 一一皆如愿 日夜身心调 睡眠无恶梦 衣食住病药 四缘悉随顺 正寿增色力 愚痴者增慧 乐施增富饶 见善且勇为 常逢善知识 有暇闻正法 了知正因果 修为无倒错 家庭常雍乐 悉作修行侣 得世人尊仰 出言人皆信 7 能建立三宝 救济诸苦困 生死若客游 不忧堕恶趣 能如法修为 由戒生定慧 从初地至十 渐入如来位 度现生父母 并累世宗亲 宏愿无穷极 行普贤大行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早成佛道,所以我们来继续学习《随念三宝经》。 昨天我们讲到了,“正得,无病,时无间断。”我们如何去灭烦恼病呢,我们讲到了修学次第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四本经论,第二个步骤是八本经论,第三个十三本,第四个五本经论,这样子总共合起来是三十本。 其实我们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第一步是信,第二步是戒,第三步是定,第四步是慧。这个圆成佛道呢,他这个一些比较精粹,比较精华的心髓应该都在其中了。 请大家看到经本的第二页,我们继续看底下的说法宝功德。 【极善安立,见者不空,智者各别内证。】 “极善安立”,是佛说法善于随顺众生的根机,对于具有三乘菩提种姓的有情,各各使他们都获得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于菩萨的菩提,这样子的菩提涅槃果位;对于暂时没有成熟解脱因缘的这些有情,也让他们能够获得人天的安乐,称为 8 “极善安立”。 “见者不空”,一闻正法,终为道种;能够闭恶趣门,开涅槃路;乃至于举手投足都能得殊胜利益,称为“见者不空”。 “智者各别内证”,二乘的有学、无学和大乘的诸地菩萨,由初地乃至于十地,以根本的无分别智,各各现证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这样子的理体,所以称为“智者各别内证”。 三宝在佛入涅槃以后以法宝为核心。那么皈依三宝呢,佛是开示皈依的大师,法是正所皈依,僧是修行助伴。所以我们要特别注重于法宝。 首先是应该要注重于闻、思、修。没有闻、思、修就不能够产生正信、正见。但是更重要的呢,还要注重于实践,实行,所以说“智者各别内证”。这个是实践,实修的功德。 佛陀说:“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手拔有情苦,亦非将自证移于他。”不是将自己的觉悟移到其他众生这个心相续上去。“惟为说法令解脱。”那么佛陀是指明正确的解脱的道路,所以说佛是指出道路和方法,这个能够引导一切众生走向解脱的方法就是佛法。 那么真实要解脱的话呢,要成就的话呢,还是要依靠自己的修持转变内心,来广修六度波罗蜜。所以其实佛法她的真正含义是佛菩萨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境界,所以佛法她应该有实践性、情感性、理辨性和知识性。 9 首先是要能够用之于实践,学后起修。所以世间的有些学者,他们研究佛法很多年,读了很多经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但是因为缺乏信仰,缺乏身心的实践,所以不能够得到真实受用,不能够得到真知正见。那么只是把她作为一种学问来研究,这样子是没有什么益处。而且真实的佛法的要义,真实义是不会了解的。所以可见佛法离开了实践就没有办法体现她的有效的超出轮回的价值。 第二种情感性,是“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陀他以智慧不入生死,以大悲不入涅槃,不会堕入到小乘的自乐涅槃境界,将自己修证成佛看作是利益教化众生的需要;并且把帮助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超出生死轮回,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后理辨性呢,佛法是特别注重于理论辨析的信仰。那么特别强调要有理性,所谓的四依四不依: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么我们信仰佛法是以理性的信仰为基础的,所以特别注重于因明的学习,注重于逻辑的思考和推辨和以理服人。 然后知识性,佛是正遍知,遍知一切的大智慧,那么见道的开悟和佛地的正遍知,都是依靠累生累劫学习知识,开发本具智慧的结果。所以要特别注重于对于整个三藏十二部的通达了解。那么首先应该是学习菩提道次第,那么对于整个的成佛 10 的次第都了解。 这个是我们说到“智者各别内证”。 究竟依托 底下的究竟依托是说: 【法律善显。决定出离,趣大菩提。无有违逆,成就和顺;具足依止,断流转道。】 “法律善显”。如来说法无与伦比,以无颠倒语开显如来自己内证觉知的境界,这样子从理论上建立称为教法;那么从实修方法上面建立,讲说修证的规律称为证法,所以说“法律善显”。在弥勒菩萨所开示的《瑜伽师地论》上面,第八十七卷上面说到:由三因缘,如来所说教法,无与伦比,无与等。第一个是宣说不共法故,二是宣说无倒法故,三是宣说自觉法故。佛陀能够洞察有情的根器和意乐,所以能够“法律善显”,很善巧方便帮助众生显发本具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比方说好像我们得到一个摩尼宝,首先是用比较粗一点的布来打磨,然后再用比较细柔的布来擦拭,最后用清水来洗净。同样的,佛陀说法也是根据众生的根器,从不同层次来开示,浅法、深法、甚深法和究竟了义法,引导众生能够方便地成就。 提婆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上说: 先遮止非福,正见破除我, 后断一切见,知此为善巧。 11 佛陀根据有缘有情的根机来遍洒甘露法雨,令众生能够得利乐,最终能够成就究竟无上的佛果。所以佛陀宣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随类,随顺众生的根器,契理契机而开示的,所以称为“法律善显”。 无量种三宝 比方说如来开示三宝,我们皈依三宝,那么由浅至深如来说了有七种,乃至于无量种三宝的种类。 第一是住持三宝。住持就是能够传承并且弘扬佛法,使佛法在世间薪火相传,灯灯相续。以佛像为佛宝,以经书为法宝,以现前僧团为僧宝。佛陀灭度以后佛法主要是依托住持三宝而得以流传。所以住持三宝虽然不是究竟意义上的三宝,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焰续佛灯明”、“住持正法城”的话,众生也是无缘听闻到佛法,踏上修行的道路。所以虽然是只是一种缘,一种缘,缘因佛性,但是住持三宝是佛法得以流传的重要的载体。 第二是化相三宝。三宝在世间的显现、化现。以应化于世、示现八相成道的释迦牟尼佛作为佛宝,以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和五时八教、三藏十二部作为法宝,以佛陀在世间度化的贤圣僧为僧宝。化相三宝代表着三宝在世间的出现,标志着佛法在娑婆世界的发源,这一期的佛的教法她的渊源。我们现在能够修学佛法,就是渊源于化相三宝。 12 第三类是理体三宝。也就是究竟意义上的三宝。 佛是觉悟,他的品质是无限的慈悲和智慧,佛其实就是觉悟者的慈悲心和智慧。 法是道,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和正确反映本质规律的智慧。那我们一切众生按照法来行道就能成佛,佛也以此法,以此道来教化利益众生。并且法也可以说是空性。一切的经教和修行法门最终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能够证悟空性,所以法的究竟处就是空性。而非经教,经教是相似的法宝,究竟的真实的法宝应该是证悟的智慧、空性。 僧是贤圣僧的品质,就是无漏的智慧和解脱。 理体三宝是三宝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宝,胜过摩尼宝,她的真正的原因。 第四个是一体三宝。三宝内容上面虽然有三,但是本质而言就是一体的。佛的本质是觉性;法的本质实质是空性;僧的实质是和谐,在事相上面来说就是指六和,在理体上就是指生命内在本具的高度和谐,就是觉性与空性不二。 乃至于我们说圆满成佛的时候,在佛身圆具三宝:佛陀的身体是僧宝,佛陀说:“我亦僧数”;那佛陀他的这种内证的智慧,证悟的这种智慧演说出来开示众生是法宝;然后佛陀他成就这个不生不灭的彻底究竟圆满的显发不生不灭的真心,这个是佛宝。 13 那么自性三宝是第五类。《六祖坛经》上面六祖大师所开示的:“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所以可见一切众生都具有自性三宝,只是需要开发显现。那么我们皈依住持三宝是为了通达理体三宝、自性三宝。 所以我们要了解了这个三宝的种种的种类和相状以后,我们要防止两种偏差: 第一种是仅仅停留在皈依住持三宝上。这样子的没有真正的去转变内心的话,一定会流于表面,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 另一类呢,他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去,说:“噢,既然我自己有自性三宝了,本具了,那何必去皈依外在的三宝呢,何必去皈依住持三宝呢,” 我们要知道自性三宝虽然本具,但是要通过相应的修学实践才能显现。就好像深埋在地底下的矿藏一样,如果不经过勘探,不经过开采,那么仍然是一如既往的长眠在地底下,乃至于经过亿万年都不能够发挥丝毫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透过皈依住持三宝,通过闻、思、修来开发我们内在本具的自性三宝。 第六类是因三宝和果三宝。因三宝是指外在的,身外的三宝,让众生能够迷途知返,能够觉妄悟真,这个都是外在的三 14 宝的作用。好像埋在地底下的植物的种子,虽然它自己有生机,有生命力,但是如果没有适度的空气、阳光和水份和土壤的话,就永远都无法生长。众生虽然本具佛性,如果不值遇因三宝呢,也不能显发。果三宝是指自身三宝,自身成就三宝最低的界限就是见道以上,开悟。 老是说见道,什么是见道啊,断尽见惑,这个是称为见道。那是什么果位呢,我们知道见道以上就称为圣了。见道以下都称为贤,哪怕你在修行道路上面,那只是称为贤。 那么小乘来说就是初果。我们要知道初果须陀洹果他就已经断见惑了;二果、三果、四果,都是在断思惑;到阿罗汉的时候呢,见惑、思惑具足断尽了,所以灰身灭智,不受后有了。这是小乘来说。当然他有很多的一些修证的具体的方法和次第。 乃至于大乘呢,什么时候是见道位呀,初地菩萨。前面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只是属于贤位,三贤位。 所以什么时候可以成就果三宝呢,成就果三宝最低的界限就是见道以上,开悟以后。获得了见道的无分别智,能够破除见惑。见惑:我们见解上的不正确,迷惑。现在我们听闻了佛法,怎么样,我们只是一种概念性的理解和明白,没有现观,没有现证,要真正的到见道位以上是现证了,那么能够得到见道的无分别智,破除见惑,就算自己获得了道谛。获得道谛以后就是自身获得了法宝,我们说真正的法宝就是道谛和灭谛。 15 底下我们会讲到法宝的八种功德,这个都是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上所开示的。《宝性论》大家有机会应该,出家人来说应该好好学一学。佛宝的八种功德,法宝、僧宝的各个的八种功德,都有完整的表述。 那么获得道谛,就是自身获得了法宝,同时是见道位以上,所以自己也是获得了圣僧的资格,僧宝的资格。继续往上修,到八地菩萨就获得不退转,高位圣僧的资格。到了十地,十地菩萨的末期能够以金刚禅破除二障,也就是能够入金刚喻定,破除烦恼障、所知障的最细的、最微细的习染而成佛。那么这个时候就在自身获得圆满的果三宝,佛、法、僧三宝融为一体了。常、乐、我、净的自性身是佛宝;无上智慧法身是法宝;作为人格意识的佛、佛身是属于僧宝的范畴,佛陀说“我亦僧数”。这样子果三宝圆满成就。 第七类就是俗谛三宝和真谛三宝。 所以我们说“法律善显”,佛陀说任何一法都能够由浅至深,能够根据众生的根机来开示悟入。 “决定出离,趣大菩提。”“决定出离”是断圆满,“趣大菩提”是证圆满。佛陀说法,说佛自己成佛的经历,能够令闻法者断烦恼障和所知障。“决定出离”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不同于外道所说的一切都是生灭法。所以说佛说法呢,法宝的功德是“决定出离”,能够出离两种生死。并且在彻底灭烦恼 16 障和所知障的同时,无上的证悟功德能够成就,能够成佛。所以说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了让众生“趣大菩提”,最终是为了让众生成佛。 《法华》上说: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 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 破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 《妙法莲华经》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会三乘归一佛乘,如来畅佛本怀来作大狮子吼。以前说声闻、说缘觉、说菩萨乘都是为了令众生趣入一佛乘,唯有一佛乘。所以我们要知道佛陀说三乘法是方便,开权显实、会三归一都是为了令众生“趣大菩提”。而能够“趣大菩提”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对三宝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这个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随时随地忆念三宝功德是很重要。我们一直强调,因为这个是虽然是基础法,但是是我们成就能否得到,或者成就的大小都与这个皈依学得怎么样有极大的关系。 17 对于皈依的领悟越深入,将来成就越大,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真切的皈依之心,就能够把我们由凡夫的我执状态解脱出来,将我们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之中走出来。凡夫的生命他是以无明、我执为核心,无明是惑业之源,我执是烦恼之根。所以如果想从这种凡夫的迷惑颠倒的生命状态之中脱颖而出的话,应该说是很难的。就好像要摆脱地心引力的控制一样,这个是比较难。需要怎么样,我们发射那个卫星,要用火箭作为动力,用火箭把它推出去。同样的,我们要斩断我执,要破除无明,那唯有依靠对三宝生起决定的信解和迫切的皈依之心。这样子的话,真心,全身心的皈投三宝,完全的全身心的无条件的皈投三宝,就能够将我们以前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三宝为中心,才能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生命发展轨道。所以迫切的皈依之心和正确的皈依之因,以及我们对三宝功德的忆念和皈命是推动我们的生命提升,走向解脱道的最强劲的最根本的动力。 世俗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我们皈依是学佛的开端,那么将会对今后的修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要能够真实地了解。不要说,哎呀,我学佛很多年了,这个是小法。如果你这样子的话就说明你根本上还没有进门。所以我们要知道皈依呢,他不是一时兴起的戏言,而是最庄严的一生的承诺,我们获得新生,从这个意义上面去理解皈依。乃至于是 18 贯穿我们未来生命生生世世,乃至于到圆满成佛为止的恒久的誓言、誓愿。 所以小乘,声闻乘皈依就说:“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么大乘行者他其实是发愿“尽未来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直至菩提永皈依”,一直到圆满成佛以来,我们都永远皈投三宝,这样子是皈依。 菩提信物 然后皈依之后应该有菩提信物,四种菩提信物,应该每个人都有。但是一定要了解他的意思。 我们前面做了传灯法会,其实皈依是真正的传灯法会。为什么,将佛陀,将诸佛如来他的这种智慧之灯传承下来,这个是真正的传灯法会。那么皈依师是弟子皈依三宝的见证,也是佛法传承的纽带,我们透过一个庄严如法的皈依的仪式来将诸佛世尊点燃的生命智慧之火代代传递下去,这样子的是真实的传灯。 那么四种信物是什么,法名、皈依证、法本、念珠。这个都有,但是有没有知道它的意思呢, 法名它意味着自己身份的改变。无始以来凡夫众生都是以我执为核心,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流浪漂泊。那皈依三宝以后呢,我们得到法名了,其实就是表示我们与原有的这种凡夫的六道轮转的生命状态彻底断开来,奠定以三宝为中心的全新的 19 人生里程。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说的话,我们佛弟子的年龄应该是从皈依那天开始计算。这是新生嘛,和以前的那种凡夫的生命状态是不相同的了。在经历了这次重生以后呢,我们开始走上解脱道的更有意义的人生,自觉觉他的人生。所以我们这个法名是第一种菩提信物,能够随时提醒我们:昨日之日譬如昨日死,今日之日譬如今日生。那一念这个法名就应该知道要斩断过去的习气,不要重蹈覆辙。法名同时也是策励我们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法名同时它也寄托了皈依师对我们的殷切的期望,和对我们迅速解脱成就的祝福和加持。这个应该是第一种菩提信物了。 第二种就是皈依证。皈依证其实是护照,也是象征。那是什么护照啊,皈依证它是我们将来能够通往佛国净土的护照。它同时也是证明,是十方三宝对于我们获得生命的新生的证明和认可。同时也是我们正式成为三宝弟子的象征。 然后第三种是念珠。念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我们受皈依要有一串这个念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其实拿起这个念珠就应该知道三宝具足,三宝的象征在其中。这个珠头是什么,佛宝。这个珠线是法宝。这个小珠子代表僧宝。这样子的呢,拿念珠的时候应该要记得,就马上能够忆念三宝的功德,这样子呢,而且念珠不离身,这样子能够随时忆念三宝。 而且我们还要知道那个念珠呢,那个《密宗道次第广论》 20 上面有详细的解说,材料不同,它适用于修哪一类法。一般最常规的是菩提子的念珠了,那么也就提醒我们要按照菩提道次第来修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圆证菩提果。还有一些用金刚菩提,用那个莲花子的菩提。乃至于用种种的材质来做。 而且我们要知道,拿这个念珠念佛号也好,持咒也好,这个功德可以增上,增上很多倍,增上无量倍。 所以我们要知道,念珠它象征着佛法的传承,象征着我们这个皈依体的传承,皈依是获得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是佛法最殊胜的最根本的传承。那念珠就可以象征完整的三宝,这个珠母、念珠和珠线不可以分离,也就象征着佛、法、僧三宝不可分离。 同时另一方面,一一法都可以这样说,每一法都可以这样子说。乃至于我们说这个念珠就可以代表佛身功德、佛语功德、佛意功德。这个珠头,母珠好像一支佛塔一样,这是佛意功德;这个珠绳是佛语功德;这个小珠是佛身功德。佛陀示现千百亿化身,所以念珠应该要常随身。 再一个方面的话呢,这个念珠最好是不要请那种上面有画那个佛像,阿罗汉像的那些,是不需要。那么我们随时携带念珠,就象征着我们随时、时时刻刻不离三宝,那我们拿起念珠念佛、持咒,象征着我们对三宝的忆念,对三宝的感恩,也体现我们要能够精进地修学,而且能够令功德增上。 21 然后第四种菩提信物应该是法本。法本帮助我们认识皈依的意义,深入了解皈依以后呢,应该修学的内容是我们法身慧命的成就 指南 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验证指南下载星度指南下载审查指南PDF ,开发指南。 那法本最略的应该就是这个《随念三宝经》,很简略,好像《心经》一样很短,有这样子的法本我们能够随时持诵的话,就在忆念三宝的功德了。 要广来说就是我们昨天所说的,三十本经论都是法本了,乃至于三藏十二部了。那么这是我们走向成佛之道的地图,虽然我们现在透过学习明白了我们本具佛陀的品质,但是现在我们的心行基础,仍然还是凡夫心,还是生灭心,还是执着于外境实有。那么这些刚强难调难伏的烦恼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除的。所以皈依以后我们还要透过对于法宝的修学来对治凡夫心,来了解对治凡夫心,成就不生不灭的真心;显发不生不灭的真如妙心的窍诀,掌握开发我们自身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自性本具的宝藏的,这样子的开采技术。那么这些窍诀,这些开采的技术都含藏在法本之中。 所以我们要了解受皈依以后要有这些菩提信物。 “决定出离,趣大菩提。”“决定出离”是断圆满,“趣大菩提”是证圆满。 无有违逆 “无有违逆,成就和顺”,佛陀所说的一切经教都是不相 22 违的,这个称为“无有违逆”。虽然有小乘、大乘的不同,虽然有性宗、相宗的不同,有三论、唯识的不同,有说空、说有的不同,但是他所阐扬的都不会违背如来所证得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不过从不同的层面来解说了。 所以他所解释的义理都是极为“和顺”的,都是同一意趣的,都是为了令众生得解脱的,所以称为“成就和顺”。 因为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佛陀应机所说的法也是浩瀚无边。但是八万四千法门她的终极归宿都是一致的,都是帮助行者圆满成佛所必需的,所以说“无有违逆”。也就是佛陀所说的一切经论都不相违,一切法宝八万四千法门,一切教法互不相违。 有些人他没有了解这一点,他就学佛时间久了以后,他就觉得自相矛盾了,他就觉得不理解了,说:你看《弥陀经》里面教我们要念阿弥陀佛,要执持名号,乃至于《观无量寿经》教我们要观想念佛。但是《金刚经》又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以观想念佛,(那不观像念佛,观想念佛,,)那不是“以色见我”吗,念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不是“以音声求我”吗,他就觉得不理解了。为什么,觉得好像互相矛盾一样,其实这个是没有真正通达佛法,所以才产生的迷惑。 我们现在这里学到这个法宝功德,“无有违逆”,就应该 23 要明白,都要明白,正如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上面所开示的一样:“尽佛所说一切法,须知皆为一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需。”都是一个有情他成佛之道上面所必需的。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成佛所需的。 颇邦喀大师(是不是就是帕绷喀仁波切,是一还是二,)也曾经作一个比喻,就说好像一个人犯了热病,那么医师就会给他开凉的药,就告诉他千万不要吃温补的东西。等到这个热病消除以后呢,再给他投一些温补之药,这时候又告诫他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你看同一个病人,又是同一个医生,前后的处方都不同,而且还互相矛盾。但是要知道他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让这个病好起来。所以称为“无有违逆”。 同样的呢,佛说法也是为了帮助众生治烦恼病,证得究竟成佛之乐。那么共下士道好像治重病一样,先求这个重病减轻不要堕三恶道,能够到人天善道之中来闻法。共中士道是病已经减轻了,希望能够断病根,能够永出轮回。上士道是希望永久地解脱痛苦,不单单是治愈今生今世的病,而且治愈多生后世的病,永远的解脱痛苦;不单单是治愈自己的病,更治愈一切如母众生生死流转的病。所以说这个次第井然,没有矛盾,所以称为“无有违逆,成就和顺”。 佛所说的经法不单单是互不相违,无有违逆,不会互相矛盾,而且层次分明,义理和顺。上乘的功德自然涵括下乘的功 24 德,你要修上士道,自然要包含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功德。一定是由共下士道,乃至于一定呢任何根器的众生都一定是从暇满难得开始起修。 所以《道次第略论》上说:“佛者,过无不离,非仅断其一分;德无不圆,非仅成其一品。上士发心志求佛果,当灭一切恶,集一切善。故余乘一切断证功德,皆为大乘道中所摄,是故上士皆当修学。” 皈依学处 所以其实哪怕我们皈依多年,甚至于我们已经接受过无上瑜伽部的灌顶,乃至于我们正在修学金刚乘法。如果皈依学处没有学好的话,没有修好的话,那么上面的不管你什么法,一定都是很难成就。好像金字塔的塔尖一样,如果失去了塔基呢,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无法安立。 如果你皈依学处没有学好呢,那么不管你修什么法,乃至你修生起成就次第也好,圆满成就次第也好,都是好像在冰上建房子一样,用的时间越多,将来损失越大。为什么,太阳一出来,这个冰一融化,你那房子就垮掉了。前面所作的通通是白费心机。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特别强调这个皈依法呢,因为这是根本法。如果没有认真地修学好皈依的话,那么一切法都难以相应,都难以产生证悟的功德。 那我们趣入圣教最殊胜之门就是修清净的皈依。而修清净 25 的皈依呢,我们已经讲过了,他分为五大类法。 第一个是依何因皈依,就是为什么要皈依呢。 第一个是因为暇满难得。这么难得,这么珍贵,胜过摩尼宝的人身,我们不要让她空过了,再不要浪费了。以前我们浪费了很多次,太愚痴了。现在呢,要让她最有价值,那就是修学佛法。而且我们暇满人身难得又容易失去。 念死无常。很脆弱,一口气不来,便同隔世。所以修行要有紧迫感,要生起紧迫的皈依之心来。 第三个虽然是无常,但是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下辈子能够再得人身,我们自己有把握那也还好一点,但是不能够。没有成就呢,不知道自己会到哪里去。但是如是因,如是果,看我们自己平时的起心动念是善少恶多,所以往往都是堕到三恶道之中去。所以要迫切猛励地皈依三宝,生起紧迫的皈依之心来。这是为什么要皈依了。 然后皈依何境是第二类法。我们要能够认明皈依境,佛陀有圆满的大悲、大智、大力的功德,这个是我们的皈依境。 可皈依的原因是四个: 佛陀本人已经解脱了怖畏。他已经断德圆满,证德圆满,所以断证功德究竟圆满,所以已经无有怖畏,堪为皈依处,堪为众生的依止处。 第二个是佛陀善巧帮助其他众生脱离怖畏的善巧方法。如 26 果他自己解脱怖畏,但是他没有方法帮助其他人,那跟他学也没有用啊。 第三个是有大悲心,愿意平等地普度。 第四个是不管有恩无恩,都愿意饶益教化。佛陀的大悲心为大悲所系缚,恒时对众生怀有悲悯心。 这个是皈依何境。 第三个类是皈依量。皈依量就分为四个部分:由知功德之门来修皈依,由知差别之门来修皈依,由承许之门来修皈依,由不言有余之门来修皈依。 皈依以后他的量是什么,然后皈依的利益是八个。然后皈依的学处呢,分为各别学处和共同学处。各别学处又有应遮的学处和应行的学处。共同学处是阿底峡尊者所开示的六个方面,我们前面的讲《随念三宝经》,前面都已经讲了,很详细地讲了佛宝的功德,也讲了法宝的功德。那么这个由功德之门来修皈依,我们应该了知了。 由知差别之门来修皈依是六个部分:第一个是体性差别,第二是事业差别,第三是信解差别,第四是修行差别,第五是随念差别,第六是生福差别。 体性差别。佛陀是现证菩提者,是没有任何障盖。 27
本文档为【随念三宝经讲义-12.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6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