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针灸ppt模板

中医针灸ppt模板

举报
开通vip

中医针灸ppt模板中医针灸ppt模板 篇一: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历模板 姓名:罗红霞住院号:18762 首次病程记录 2012年10月09日09时40分 患者罗红霞,女,40岁,因“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一周,加重一天”入 院。 患者于一周前清晨起床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痛伴上肢窜痛麻木,头有沉重感,恶寒畏风,无发热、恶心、呕吐,院外未做任何治疗,自行休息五日,无明显好转,于一天前加重,昼轻夜重,夜间疼痛明显,今日遂来我院门诊求诊,以“项痹病”收入住院。入院症见:患者颈部僵痛,活动不利,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

中医针灸ppt模板
中医针灸ppt 模板 个人简介word模板免费下载关于员工迟到处罚通告模板康奈尔office模板下载康奈尔 笔记本 模板 下载软件方案模板免费下载 篇一:三级甲等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病历模板 姓名:罗红霞住院号:18762 首次病程记录 2012年10月09日09时40分 患者罗红霞,女,40岁,因“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一周,加重一天”入 院。 患者于一周前清晨起床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痛伴上肢窜痛麻木,头有沉重感,恶寒畏风,无发热、恶心、呕吐,院外未做任何治疗,自行休息五日,无明显好转,于一天前加重,昼轻夜重,夜间疼痛明显,今日遂来我院门诊求诊,以“项痹病”收入住院。入院症见:患者颈部僵痛,活动不利,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引出颈部疼痛加重,上肢怕冷,无发热、恶心、呕吐。舌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起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纳差,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否认有手术、外伤、输血、传染病等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1 体 格 检 查 T:36.8? P:60次/分 R:20次/分 BP:110/75mmHg 神清,精神一般,急性面容,表情痛苦,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紫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部压痛明显,活动度减小。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胆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红肿。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望诊:神清,精神一般,表情痛苦,急性面容,舌质淡红,苔薄白。 闻诊:无特殊异味。 切诊:脉弦紧。 专科检查:颈部棘突旁压痛明显,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活动度减少,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叩顶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 门诊资料:暂缺。 姓名:罗红霞住院号:18762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1.项痹病(风寒痹阻) 西医诊断:1.颈椎病(神经根型) 2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四诊合参,结合祖国传统中医学之理论,患者以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为主症,故归属祖国传统医学“项痹”范畴。患者夜卧受凉,风寒入侵,致颈部肌肉、筋脉痉挛,脉络不通,故不通则痛,出现颈部僵痛伴双上肢麻木活动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此为外感风寒之象,故此病症为风寒痹阻。 西医诊断依据:1、患者,罗红霞,女,40岁。以“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一周,加重一天”收入住院。2、查体:体温36.8?,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5mmHg。颈部棘突旁压痛明显,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活动度减少,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叩顶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与肩凝症相鉴别,临床见肩部窜通,遇风寒痛増,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关节活动受限。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故可鉴别。 西医鉴别:与偏头痛相鉴别,典型偏头痛的发作先兆是视力障碍,如出现闪彩、暗点等,之后出现剧烈偏头痛,疼痛常在颞、额、眼眶处,为胀痛、跳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出汗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随后症状消失,可有家族史,影像学CT可助鉴别。 诊疗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3 1.本病符合项痹的诊疗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施项痹的诊疗方案。 2.专科II级护理,普食。 3.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待结果回报后再行调整治疗方案。 4.中医治疗予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为治则,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全 方以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共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佐以川芎、蔓荆子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羌活15克 独活15克 防风15克 藁本10克 姓名:罗红霞住院号:18762 炙甘草15克川芎15克 蔓荆子15克 共三剂,日一剂,中煎取汁300ml,分三次餐后温服。 5.给予中成药颈复康冲剂口服,日2次,一次2袋,用于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等治 疗。 6.中医特色治疗:针灸治疗,取穴随症调整;推拿手法治疗;颈肩部阿是穴拔罐 治疗;颈椎牵引治疗;中药“骨伤痹痛液”痛点外擦等治疗。随症调整。 7.健教宣传:休息,保暖,保持心情舒畅,本病可治愈。 医师手签名: 医师签名:赵爱发 2012年10月10日10时00分 袁良勇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4 患者入院第二天,仍诉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痛,双上肢麻木,颈部活动仍受限,无明显好转。不能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查体:颈部棘突旁压痛明显,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活动度减少,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叩顶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入院辅助检查:颈椎CT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C7有退行性改变,C5-C6椎间盘向后突出。余未见明显异常。今袁良勇主治医师在调阅病历,仔细检查,解析病情后指出:患者以颈部僵痛及双上肢麻木窜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结合患者诸症状,符合项痹病(风寒痹阻)的诊断。 处理:1.继续予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治疗,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全方以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共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佐以川芎、蔓荆子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拟方如下: 羌活15克 独活15克 防风15克 藁本10克 炙甘草15克川芎15克 蔓荆子15克 日一剂,中煎取汁300ml,分三次餐后温服。 2.余治疗方案暂时不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请上级医师指导诊治。 医师手签名: 医师签名:赵爱发 2012年10月11日10时00分 徐泽彷科主任医师查房记 5 录 姓名:罗红霞住院号:18762 今日徐泽彷科主任医师查房:患者诉颈部僵痛稍减轻,但好转不明显,颈部活动仍受限,双上肢麻木无明显好转,夜晚无法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病史汇报如下: 1.患者,女性,40岁,因“颈部僵痛伴双上肢窜痛麻木一周,加重一天”入院。 2.患者于一周前清晨起床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僵痛伴上肢窜痛麻木,头有沉重感,恶寒畏风,无发热、恶心、呕吐,院外未做任何治疗,自行休息五日,无明显好转,于一天前加重,昼轻夜重,夜间疼痛明显,今日遂来我院门诊求诊,以“项痹病”收入住院。入院症见:患者颈部僵痛,活动不利,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引出颈部疼痛加重,上肢怕冷,无发热、恶心、呕吐。舌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起病以来,神清,精神一般,纳差,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既往体健,否认有手术、外伤、输血、传染病等病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4.查体:体温:36.8?,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5mmHg,神清,精神一般,急性面容,表情痛苦, 6 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紫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浮,咽部无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颈部压痛明显,活动度减小。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胆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脊柱及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红肿。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专科检查:颈部棘突旁压痛明显,颈脊柱无侧凸,生理曲度变直,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活动功能部分受限,活动度减少,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叩顶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沉、C-反应蛋白,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颈椎CT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C7有退行性改变,C5-C6椎间盘向后突出。余未见明显异常。 徐泽彷科主任医师听取病史并查看病人后分析: 1.患者病情于一天前急性加重,颈项僵痛伴有上肢反射疼痛麻木,持物无力,头有沉 姓名:罗红霞住院号:18762 重感,颈部功能活动明显受限。项痹病的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 2.针灸治疗: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 7 为主,并配合辩证结果而施以相应穴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放射走向取穴。 ?主要穴位:颈项部局部取穴为主,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大椎、颈椎夹脊、肩背穴、阿是穴等。 ?功效:祛风散寒,舒经通络。 ?操作方法:大椎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肩臂部传导;夹脊穴直刺或向颈椎斜刺,施平补平泻法,使针感向项、肩臂部传导;其他穴位按常规针刺。 3.推拿治疗: (1)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2)手法: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拔伸法、拔伸旋转法、搓拿法、揉搓法等。 (3)操作: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同时按揉风池穴1分钟,从风池穴起至颈根部,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5分钟左右。随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5分钟左右。 ?然后做颈项部拔伸法,医者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肩部并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按在风池穴上方,其余四指及手掌托住下颌部,嘱咐患者身体下沉,术者双手向上用力,前臂 8 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 ?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以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为主,用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使患者手指有串麻感为宜。 ?牵抖患侧上肢2~3次,最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使患者有轻快感为宜。 4.对症处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点按大椎、颈根穴(肩井前2寸凹陷处)、神门,时间各一分钟。 5.手法辩证操作: 风寒痹阻型:沿足少阴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经拿风池、肩井穴各一分钟;横 篇二:针灸穴位及功能大全 针灸常用腧穴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定位 (一) 手太阴肺经 1. 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1)咳嗽、气喘、咳血、胸胀满、咽喉肿痛;2)呕吐、泄泻、腹痛;3)小儿急惊风、癫狂;4)肘臂疼痛。 【刺灸方法】直刺 0.8,1.2 寸,或刺络放血。可灸。 2. 孔最(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 9 【主治】1)咳嗽、咳血、气喘、咽喉肿痛;2)外感有汗或无汗,尤其热病汗不出;3)肘臂挛痛。 【刺灸方法】直刺 0.5,1.2 寸。可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任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1)咽痛、咽干、咽痒、咳喘;2)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牙痛;3)半身不遂。 【刺灸方法】向上或下斜刺 0.3,0.8 寸。可灸。 4.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 脉会)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1)咳喘、咽痛;2)呕吐、呃逆、腹胀;3)无脉症;4)腕臂疼痛。 【刺灸方法】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寸。可灸。 5.鱼际(荥穴) 【定位】在手部第一掌指关节后方,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1)咳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2)乳痈;3)掌中热。 【刺灸方法】直刺 0.5,1 寸。可灸。 6.少商(井穴) 【定位】手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开 0.1 寸。 10 【主治】1)咽喉肿痛、咳嗽、气喘;2)热病;3)中风昏迷、小儿惊风、癫狂。 【刺灸方法】直刺 0.1 寸,或向腕平刺 0.2,0.3 寸,一般常用点刺放血。可灸。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合谷(原穴) 【定位】手背第 1、2 掌骨间,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 【主治】1)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失音、口眼歪斜、痄腮、鼻衄、耳鸣、耳聋;2)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3)胃痛、腹痛、泄泻;4)瘾疹、痤疮;5)半身不遂;6)闭经、滞产;7)小儿惊风;8)戒烟戒毒。 【刺灸方法】直刺 0.5,1 寸。可灸。 2.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1)上肢痹痛;2)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3)热病;4)腹痛、吐泻、痢疾;5)风疹、痤疮;6)高血压;7)癫狂。 【刺灸方法】直刺 1,1.5 寸。可灸。 3.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11 【主治】1)肩臂疼痛、肩周炎、手臂挛急;2)半身不遂;3)瘾疹;4)瘰疬。 【刺灸方法】直刺或向下斜刺 0.8,1.5 寸。可灸。 4.迎香(手足阳明交会穴)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1)鼻塞、鼻衄、鼻炎;2)面痒、面瘫;3)胆道蛔虫症。 【刺灸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 0.2,0.5 寸。不宜灸。 (三)足阳明胃经 1.承泣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1)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瞤动、夜盲;2)面瘫、面肌痉挛。 【刺灸方法】直刺 0.3,0.7 寸,左手拇指把眼球往上推,在眼眶边缘缓进针,不提插,不捻转,出针时要按压针孔。不宜灸。 2.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1)口角歪斜、唇缓不收、口疮流涎、齿痛颊肿、眼睑瞤动;2)足痿。 【刺灸方法】向颊车方向平刺 0.5,1.5 寸,或直刺 0.2,0.3 寸。可灸。 12 3.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眼喎斜、齿痛、颊肿、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刺灸方法】直刺 0.3,0.5 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 1,1.5 寸,可灸。 4.下关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1)口眼喎斜、牙关不利、牙痛、三叉神经痛;2)耳聋、耳鸣;3)足跟痛。 【刺灸方法】直刺 0.5,1.2 寸。可灸。 5.头维(足阳明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旁 4.5 寸。 【主治】1)偏正头痛;2)目眩、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目赤肿痛、视物不清。 【刺灸方法】向后平刺 0.5,1.0 寸。不宜灸。 6.梁门 【定位】在上腹部,脐上 4 寸(中脘穴),旁开 2 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纳呆、大便溏薄。 【刺灸方法】直刺 0.5,0.8 寸。可灸。 7.天枢(大肠募穴) 13 【定位】在腹中部,肚脐旁开 2 寸。 【主治】1)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2)疝气、水肿;3)热病;4)痛经、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方法】直刺 0.8,1.2 寸。可灸。 8.梁丘(郄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 2 寸。 【主治】1)急性胃痛;2)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3)乳痈。 【刺灸方法】直刺 1,1.5 寸。可灸。 9.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刺灸方法】向后内斜刺 0.8,1.5 寸。可灸。 10.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1)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鸣、痢疾、泄泻、便秘、小儿疳积;2)心痛、心悸气短、癫狂;3)高血压、头痛、头晕;4)休克、气短;5)乳痈、乳少;6)预防流感;7)鼻热、鼻干、鼻涩、咳嗽痰多;8)下肢痿痹、下肢不遂、脚气。 【刺灸方法】直刺 1,2 寸。可灸。 11.条口 14 【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下 8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1)下肢痿痹,跗肿,转筋;2)肩臂痛。 【刺灸方法】直刺 1. 0,2.0 寸,可透承山。 12.丰隆(络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 8 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 【主治】1)咳嗽痰多、哮喘、咽痛、胸痛;2)癫狂、善笑、痫证;3)头晕、目眩、头痛、高血压;4)呕吐、便秘;5)下肢痿痹。 【刺灸方法】直刺 1,1.5 寸。可灸。 13.内庭(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 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1)胃热牙痛、口歪、喉痹、鼻衄、头痛;2)腹胀、腹痛、胃痛吐酸、泄泻、痢疾; 3)足背肿痛。 【刺灸方法】直刺 0.3,0.5 寸,可灸。 14.厉兑(井穴) 【定位】在足第 2 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旁开 0.1 寸。 【主治】1)面肿、齿痛、口歪、鼻衄、喉痹;2)癫狂、梦魇;3)热病;4)胸腹胀满。 【刺灸方法】浅刺 0.1 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四)足太阴脾经 15 1.隐白(井穴) 【定位】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旁开 0.1 寸。 【主治】1)腹胀、便血、呕吐;2)尿血、崩漏、月经过多;3)癫狂、昏厥、梦魇、惊风;4)胸痛。 【刺灸方法】点刺 0.1 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可灸。 2.太白(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第 1 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1)胃痛、腹胀、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痔疾;2)心痛、胸痛;3)体重节痛。 【刺灸方法】直刺 0.8,1 寸。可灸。 3.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 通冲脉) 【定位】在足内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1)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痢疾、泄泻;2)发狂妄言、嗜卧;3)心烦、失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4)脚气、水肿;5)月经不调、胞衣不下。 【刺灸方法】直刺 0.5,1 寸。可灸。 4.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定位】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1)腹胀肠鸣、泄泻、纳差;2)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痛经、不孕、赤白带下、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3)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4)小便不利、水肿; 16 5)荨 麻疹、风疹、湿疹;6)失眠、高血压;7)疝气;8)下肢痿痹、脚气。 【刺灸方法】直刺 1,1.5 寸,孕妇禁针。可灸。 5.地机(郄穴) 【定位】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 3 寸。 【主治】1)水肿、小便不利;2)遗精、月经不调;3)腹痛、泄泻、食欲不振。 【刺灸方法】直刺 1,1.5 寸。可灸。 6.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1)腹胀、痢疾、黄疸;2)水肿、小便不利、尿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3)膝痛。 【刺灸方法】直刺 1,2 寸。可灸。 7.血海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1)小便淋漓、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经期头痛;2)湿疹、瘾疹、皮肤瘙痒; 3)丹毒;4)股内侧痛。 【刺灸方法】直刺 1,1.2 寸。可灸。 17 8.大包(脾之大络穴) 【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 6 肋间隙处(侧卧举臂取穴)。 【主治】1)胸胁胀满、胁肋痛;2)咳嗽、气喘;3)全身疼痛、四肢无力、各种扭伤。 【刺灸方法】斜刺或向后平刺 0.5,0.8 寸。可灸。 (五)手少阴心经 1.少海(合穴)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1)心痛、健忘、癫狂善笑、腋胁痛;2)手臂挛痛、肘臂屈伸不利、手颤;3)暴喑。 【刺灸方法】直刺 0.5,1 寸。可灸。 2.通里(络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 寸。 【主治】1)心悸怔忡、倦卧懒言;2)暴喑、舌强不语;3)腕臂痛;4)遗尿。 【刺灸方法】直刺 0.2,0.5 寸。可灸。 3.神门(原穴、输穴) 【定位】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18 【主治】1)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2)癫狂、痫证、痴呆;3)暴喑、失语;4)呕血、吐血;5)目黄胁痛;6)头痛、眩晕;掌中热。 【刺灸方法】直刺 0.2,0.5 寸。可灸。 4.少府(荥穴) 【定位】第 4、5 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1)心悸、胸痛、善惊;2)小便不利、遗尿、阴痒、阴痛;3)小指拘急、掌中热。 【刺灸方法】直刺 0.3,0.5 寸。可灸。 5.少冲(井穴) 【定位】手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开 0.1 寸。 【主治】1)心悸、心痛;2)癫狂、中风昏迷;3)热病;4)臂内后廉痛。 【刺灸方法】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六)手太阳小肠经 1.少泽(井穴) 【定位】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旁开 0.1 寸。 【主治】1)乳痈、乳汁少;2)中风昏迷、热病;3)头痛、目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4)肩臂外后侧疼痛。 【刺灸方法】斜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2.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 通督脉) 【定位】微握拳,当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远侧掌横纹 19 头端,赤白肉际。 【主治】1)头痛项强、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2)耳聋、目眩、目赤、咽喉肿痛;3)癫狂、痫证;4)热病、盗汗、疟疾。 【刺灸方法】直刺 0.5,1 寸。可灸。 3.养老(郄穴) 【定位】前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处。 【主治】1)目视不明;2)肩臂疼痛。 【刺灸方法】直刺或斜刺 0.5,0.8 寸。可灸。 4.支正(络穴) 【定位】掌心对胸,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5 寸。 【主治】1)头痛项强、肘臂挛痛;2)消渴、热病;3)好笑善忘、癫狂;4)疣证。 【刺灸方法】直刺 0.3,0.8 寸。可灸。 5.小海(合穴) 【定位】在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1)肘臂疼痛、麻木;2)癫狂痫证。 【刺灸方法】直刺 0.3,0.5 寸。可灸。 6.天宗 【定位】在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 1/3 等分点处。约与第 4 胸椎相平。 20 【主治】1)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2)气喘;3)乳痈。 【刺灸方法】直刺或斜刺 0.5,1 寸。可灸。 7.颧髎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面痛、齿痛、唇肿。 【刺灸方法】直刺 0.3,0.5 寸,斜刺 0.5,1 寸。可灸。 8.听宫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2)牙痛、三叉神经痛;3)癫狂、痫证。 【刺灸方法】张口,直刺 1,1.5 寸。可灸。 (七) 足太阳膀胱经 1.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中 。 【主治】1)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内眦痒痛、胬肉攀睛、近视、远视、青盲、色盲、夜盲、目翳、目视不明;2)腰腿痛。 【刺灸方法】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 缓慢进针,紧靠眼眶边缘直刺 0.3,0.5 寸,出针后按压。不宜灸。 21 2.攒竹 【定位】在面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1)前额痛;2)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近视、眼睑瞤动;3)面瘫;4)呃逆。 篇三:针灸 第一节?急性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发热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1.?大椎、曲池、合谷;2.大椎、曲池、复溜; (二)昏迷 1.人中;2.十宣;3.合谷、太冲;4.百会、人中、涌泉。 (三)虚脱 1.百会、神阙、关元;2.关元、命门、足三里;3.气海、足三里、膏肓; (四)抽搐 1.百会、印堂、大椎;2.合谷、太冲;3.风府、曲池、涌泉; 第二节?疼痛症状对症处方选穴 (一)?头痛 前额痛 1.?印堂、太阳、列缺;2.拈竹、阳白、合谷。 偏头痛 1.?风池、外关、阳辅;2.悬钟、中渚; 后头痛 22 1.?风池、后溪;2.天柱、束骨;百会、至阴。 巅顶痛 1.?百会、太冲;2.行间、三阴交。 (二)?耳痛 1.?听宫、翳风、外关;2.耳门、液门、太溪。 (三)?眉棱骨痛 1.?拈竹、鱼腰;2.阳白、丝竹空。 (四)?牙痛 1.?合谷、内廷;2.昆仑、太溪。 (五)?三叉神经痛 风池、翳风、合谷;2.眼痛加拈竹、阳白;3.上颌支痛加 四白、下关; 4.下颌支痛加颊车、承浆; (六)喉痛 ?1.合谷、少商;2.列确、照海; (七)项痛 1.后溪、大椎;2.列缺、天柱;3.落枕、昆仑。 (八)胸痛 1.膻中、内关;2.郄门、丰隆。 (九)心绞痛 1.郄门、巨阙;2.大陵、心俞。 (十)胃痛 23 1.中脘、足三里;2.内关、公孙;悬枢、脊中、胃俞。 (十一)胁肋痛1.支沟、阳陵泉;2.日月、丘墟;3.期门、太冲。 (十二)胆绞痛 1.?中脘、胆俞、阳陵泉;2.日月、阳刚、胆囊俞、3.丘墟、太冲。 (十三)腹痛 1.?中脘、天枢、足三里;2.气海、上巨虚、大横;3.内关、三阴交、公孙。 (十四)肾绞痛 1.?肾俞、三阴交;2.志室、大溪。 (十五)腰痛 1.?命门、腰眼、昆仑;2.肾俞、委中、次??。 (十六)尿道痛 1.?大赫、中极、曲泉;2.关元、然谷。 (十七)肛门痛 1.?孔最、长强;2.腰俞、束骨。 (十八)足跟痛 1.?大陵、女膝、2.肾俞。?? 第三节?一般症状对证处方选穴 (一)寒战 1(气海、关元;2.大椎、间使。 24 (二)头晕 1.风池、印堂;2.太冲、内关、侠溪。 (三)失眠 1.神门、三阴交、大溪;2.百会、身柱、肝俞;3.照海、申 脉(补阴泻阳) (四)嗜眠 1.血海、足三里、心俞;2.申脉、照海(补阳泻阴) (五)多梦 1.心俞、神门、太冲;2.厉兑、隐白。 (六)多汗 1.合谷、复溜;2.肾俞、后溪、通里。 (七)盗汗 1.后溪、阴郄;2.大椎、合谷。 (八)失音 1.扶突、合谷、间使;2.廉泉、通里、太溪。 (九)嚼肌痉挛 1.下关、颊车、合谷。 (十)喉头痉挛 1.廉泉、扶突、合谷;2.列缺、照海。 (十一)鼻塞 1.?通天、迎香、合谷;2.风池、上星、列缺。 (十二)鼻衄 25 1.?上星;2.百会、手三里;3.天府、合谷。 (十三)口苦 1.?阳辅、灵道。 (十四)口臭 1.?大陵、前谷; (十五)流涎 1.?人中、颊车、合谷;2.承浆、地仓;3.劳宫。 (十六)梅核气 1.?天突、照海;2.膻中、内关;廉泉、太冲。 (十七)胸闷 1.?中脘、内关;2.大陵、太冲;3.山.中、期门??? (十八)气短 1.?膻中?、气海;2.太渊、肺俞 (十九)呃逆 1.?中魁;2.膈俞、内关;3.中脘、期门、足三里。 (二十)泛酸 1.?上脘、太冲、足三里;2.梁丘、公孙、内关。 (二十一)恶心呕吐 1.?内关、足三里;2.中脘、公孙; (二十二)心悸 1.?内关、神门;2.郄门、通里; (二十三)腹胀 26 1.?中脘、天枢、足三里;2.气海、内关、公孙;3.章门、 建里、阴陵泉。 (二十四)便秘 1.?支沟、照海;2.天枢、上巨虚;3.合谷、阳陵泉、行间。 (二十五)尿潴留 1.?三阴交、阴陵泉;2.关元、委阳;3.中极、阴谷。 (二十六)尿频 1.?曲骨、三阴交;2.中极、大赫、曲泉。 (二十七)肛门瘙痒 1.?百会、长强、次??; (二十八)外阴瘙痒 1.少府、蠡沟;2.行间、三阴交。 ????????? 常见疾病辨病处方选穴 第一节?消化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口腔、食道病例 (一)口腔炎 1.?劳宫;2.地仓、合谷。 (一)?口腔溃疡 1.?地仓、曲池、少府;2.合谷、足三里、承浆。 (二)?食道炎 1.?天突、内关、梁丘; 27 二.?胃肠病证 (一)?胃痉挛 1.?中脘、内关、梁丘;2.梁门、足三里、公孙。 (二)?慢性胃炎 1.?中脘、足三里、脾俞;2.建里、内关、胃俞。 (三)?胃下垂 1.?中脘、气海、足三里2.梁门、天枢、气海;3.百会 (四)?胃、十二指肠溃疡 1.?胃俞、脾俞、足三里;2.梁门、太冲、丰隆。 (五)?幽门梗阻 1.?幽门、内关、足三里; (六)?胃神经官能症 1.?上脘、间使、太冲。 (七)?急性胃肠炎 1.?中脘、内关、足三里;2.曲泽、委中; (八)?急性肠炎 1.?天枢、气海、上巨虚、阴陵泉;2.合谷、曲池、足三里、公孙。 (九)?慢性肠炎 1.?脾俞、肾俞、大肠俞;2.肾俞、命门、关元;3.脾俞、大肠俞、天枢。4.天枢、气海、大肠俞。 (十)?消化不良 28 1.?中脘、章门、足三里、公孙; (十一)疳积 1.?四缝;2.身柱;3.脾俞、胃俞;4.脾俞、大肠俞、关元俞、八??穴。 (十二)肠功能紊乱 1.?大横、归来、足三里;2.天枢、大肠俞、上巨虚。 (十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1.?天枢、上巨虚;2.大巨、阑尾穴;3.合谷、曲池、足三里、内庭。 三.胆、肝、胰病证 (一)?急性胆囊炎 1.?丘墟、太冲;2.胆囊穴或腓后点;3.肝俞、胆俞;4.日月、阳陵泉。 (二)?胆道蛔虫症 1.?四缝;2.中脘、胆囊穴;3.胆俞、阳刚。 (三)?胆结石 1.?日月、期门;2.丘墟、太冲。 (四)?慢性肝炎 1.?太冲、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2.肝俞、至阳、神门。 (五)?急性胰腺炎 1.?中脘、梁门、太白;2.天枢、内关、支沟。 三.?其它病症 29 (一)?肠道蛔虫症 1.?四缝;2.迎香、四白;3.天枢、气海、百虫窝、足三里。 (二)?习惯性便秘 1.?支沟、大横、照海;2.气海、天枢、上巨虚。 (三)?直肠脱垂 1.?百会;2.长强、承山。 (四)?痔出血 1.?长强、二白、承山;2.百会、次??、孔最。 第二节呼吸系统 辨病处方选穴 (一)?支气管炎 1.?天突、尺泽;2.列缺、丰隆;3.肺俞、孔最。 (二)?哮喘 1.?孔最、膻中、足三里;2.内关、列缺、太渊、风门;3. 大椎、?肺俞。 (三)?上呼吸道感染 1.?身柱、风门;2.风池、鱼际、合谷、尺泽。 (四)?慢性咽炎 1.?列缺、照海;2.太渊、太溪。 (五)?胸膜炎 1.?内关透外关;2.肺俞、膻中; (六)?肺炎 30 1.?大椎、曲池、尺泽;2.肺俞、膈俞、鱼际;3.膏肓俞、内关、太溪。 第三节?心脑血管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心血管病证 (一)冠心病 1.?心俞、内关、膻中、神门。2.?厥阴俞、巨阙、郄门。3。膈俞、通里、丰隆。 (二)心肌炎:?1.?心俞、内关、曲池。2.?心俞、神门、三阴交。3.大椎、厥阴俞、郄门、足三里。4.?脾俞、膻中、气海。?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1.?心俞、胆俞、内关、神门。2.?脾俞、膈俞、足三里。3.?肾俞、太溪、三阴交。4.?心俞、肝俞、太冲、丰隆。 (四)风湿性心脏病 1.?内关、郄门、心俞。2.?间使、大陵、足三里。3.?通里、神门、少府。4.?太渊、尺泽、侠白。5.?肺俞、膻中、风门。 (五)肺原性心脏病 1.?心俞、列缺、气海。2.?肺俞、天突、膻中。 (六)心动过速 1.内关、神门。2.?心俞、少海。 (七)心律不齐 1.?内关、通里、少海。2..?郄门、支正、膻中。 31 (八)心房纤颤 1.?厥阴俞、内关、通里。2.?心俞、神门、大陵。 (九)心绞痛 1.?内关、神门、膻中。2.?郄门、公孙、阴郄。3.?丘墟、照海。 (十)高血压 1(印堂、人迎、内关。2.?风池、曲池、太冲。3.?曲泽、丰隆、合谷。 (十一)低血压 1(内关、足三里。2.?中脘、百会、三阴交。3.?心俞、肝俞、脾俞。 (十二)贫血 1(心俞、肝俞、内关、足三里。2.?肾俞、隔俞、命门、三阴交。3?大椎、气海、阴陵泉、悬钟。? (十三)无脉症 1.?太渊、人迎、心俞、肺俞。2.?太渊、复溜、内关、尺泽。3.?太渊、曲池、太溪、太冲。 4.?太渊、通里、青灵、血海。 (十四)脉管炎穴 上肢 1.?夹脊穴(颈6?--?胸3)、曲池、少海、八邪。2.?内关、太渊、曲池。 32 下肢: 1.?夹脊穴(腰2—腰5)、阳陵泉、阴陵泉、八风。2.?足 三里、绝骨、太冲。 二(颅脑病症 (一)脑震荡 33
本文档为【中医针灸ppt模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