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千人指标

千人指标

举报
开通vip

千人指标6 公共服务设施 6.0.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 6.0.2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6.0.3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6 条规定。配建指标,应以 表6.0.3 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表6.0.3 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 居住规模 类 别 ...

千人指标
6 公共服务设施 6.0.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 6.0.2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6.0.3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6 条规定。配建指标,应以 表6.0.3 规定的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表6.0.3 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 居住规模 类 别 居 住 区 小 区 组 团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总 指 标 1668~3293 (2228~4213) 2172~5559 (2762~6329) 968~2397 (1338~2977) 1097~3835 (1491~4585) 362~856 (703~1356) 488~1058 (868~1578) 其 中 教育 600~1200 1000~2400 330~1200 700~2400 160~400 300~500 医疗卫生(含医院) 78~198 (178~398) 138~378 (298~548) 38~98 78~228 6~20 12~40 文体 125~245 225~645 45~75 65~105 18~24 40~60 商业服务 700~910 700~910 450~570 100~600 150~370 100~400 社区服务 59~464 76~668 59~292 76~328 19~32 16~28 金融邮电(含银行、邮电局) 20~30 (60~80) 25~50 16~22 22~34 — — 市政公用(含居民存车处) 40~150 (460~820) 70~360 (500~960) 30~120 (400~700) 50~80 (450~700) 9~10 (350~510) 20~30 (400~550) 行政管理及其它 46~96 37~72 — — — —                 注: 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 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 规定; ③总指标未含其他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 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 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在采暖地区应自选确定。 6.0.3.1 各地应按表6.0.3中规定所确定的本规范附录A第A.0.6 条中有关项目及具体指标控制; 6.0.3.2 本规范附录A第A.0.6 条和 表6.0.3 在使用时可根据规划布局形式和规划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 6.0.3.3 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 6.0.3.4 (取消该款) 6.0.3.5 (取消该款) 6.0.3.6 旧区改建和城市边缘的居住区,其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可酌情增减,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6.0.3.7 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份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 6.0.3.8 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设置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7 条的规定。对其中的服务内容可酌情选用。 6.0.4 居住区配套公建各项目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6.0.4.1 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居住区的规划规划布局形式,应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并应利于发挥设施效益,方便经营管理、使用和减少干扰; 6.0.4.2 商业服务与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各级公共活动中心; 6.0.4.3 基层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居民,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 6.0.4.4 配套公建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应考虑发展需要。 6.0.5 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0.5.1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应符合 表6.0.5 规定; 表6.0.5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 名 称 单 位 自行车 机动车 公共中心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7.5 0.3 商业中心 车位/100 m2营业面积 7.5 0.3 集贸市场 车位/100 m2营业面积 7.5   饮 食 店 车位/100 m2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 车位/100 m2建筑面积 1.5 0.2         注: ①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②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6.0.5.2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 房志学---<论中国城市发展方向>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句话不无道理,现今,中国是世界最有活力的国家,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在国防,科技等领域.近年来,美国,日本,西欧各国经济持续低迷,与此相反,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增长,整个综合国力急剧递增.总之:中国改革开放30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所瞩目.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投资中国,增大了中国的工业出口的能力,助长了中国高速度的工业化.强大的工业生产力推动了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十几亿的人口所形成巨大的市场令人垂涎三尺,因此 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向中国转移,21世纪的"世界工厂"正在中国形成.我为中国而骄傲. "世界工厂"这个称呼在19世纪为英国所独占;20世纪,这个称呼被美国人夺走;到20世纪70年代,这个称呼又被日本人从美国人手中夺走.令我骄傲的是,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国在21世纪又夺回了"世界工厂"这一称呼. "世界工厂"需要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以便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物流积聚,转运与流通.因此,它需要巨大的产业集聚和广阔的经济腹地.中国改革开放30以来,工业生产能力逐渐增强,并且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新型产业集聚,进而促使城市空间的出现,扩大.城市的数目增多,规模增大,城市人口增多,生产和消费能力增大,市场急剧扩大,产品供不应求,急需产业体系形成,完善.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进一步应对竞争,把握机遇,大城市群形成,崛起.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城市圈逐渐形成,环渤海城市圈亟待形成,在未来,我肯定:大城市群是中国"世界工厂"化的支柱,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引擎,大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与竞争将决定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我相信,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也相信:中国政府必将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把建设大城市群作为中国城市发展方向.到那时,我们祖国人民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祖国,不要让我们失望
本文档为【千人指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1-27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