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价世界观论析(一稿)

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价世界观论析(一稿)

举报
开通vip

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价世界观论析(一稿)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世界价值观论析 专业:历史(师范) 班级:07历史一班 作者:李兴永 指导老师:文晓燕 目录 摘要    - 2 - 关键词    - 2 - 1、关于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问题    - 2 - 2、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 3 - A、 工业化迅速推进,生产力水平发展迅速    - 3 - 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    - 4 - C、新旧势力交织,自由与保守较量    - 5 - 3、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各种思潮    - 6 - (一)    、英国中产阶级构建国家经济主要原...

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价世界观论析(一稿)
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世界价值观论析 专业:历史(师范) 班级:07历史一班 作者:李兴永 指导老师:文晓燕 目录 摘要    - 2 - 关键词    - 2 - 1、关于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问题    - 2 - 2、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 3 - A、 工业化迅速推进,生产力水平发展迅速    - 3 - 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    - 4 - C、新旧势力交织,自由与保守较量    - 5 - 3、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各种思潮    - 6 - (一)    、英国中产阶级构建国家经济主要原则    - 6 - A、经济个人主义    - 6 - B、自由放任    - 6 - C、服从自然法则    - 7 - D、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 7 - (二)、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政治观    - 7 - (三)、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则体现了英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 8 - 4、关于中国中产阶级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    - 9 - 参考文献    - 11 - 摘要:18世纪中后期发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对英国和西方世界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无比重要的影响。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意识,阶级从此诞生。英国中产阶级正是在工业革命的深入和发展中不断壮大的。整个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对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做过深刻的探讨和分析并为之奋斗,形成了一个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财富分配、世界观、自由主义、中产阶级、土地贵族、功利主义、国家干预等。 1、关于英国中产阶级的形成问题 中产阶级形成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 必然带来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中产阶级作为成长中的阶级以及与工业革命相伴相生的阶层, 自然难以逃脱这场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 到维多利亚时代中期, 一个崭新的阶级———中产阶级首次在历舞台上亮相。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商业的扩张、一系列工业技术的变革、经济增长的加速; 它也是人类在控制生态环境、摆脱自然暴虐方面的谋生方式的一场革命 .生活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改善, 包括也意味着社会本身的剧烈变迁: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社会结构和组织、政治和行政上层建筑。简言之, 工业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在社会组织方面的革命”。 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工业主义”使“旧社会”中的各阶层更明确其理想, 珀金最后以“企业家的社会”为题标示中产阶级在19 世纪中后期的胜利。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认为,维多利亚时代中期、也就是19 世纪50~70 年代是“经济进步、社会安定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英国明显地出现了庞大的处于中间地位的中产阶级集团。总之,19 世纪下半叶“, 经济上的中产阶级”在数量、财富和重要性方面继续增长,实业家虽然还处于核心地位,但经理群体开始形成。“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也逐渐壮大,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职业化进展迅速,专业人员和那些被私营机构雇用的人,在数量上开始超过被公共机构雇用的人。 2、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A、 工业化迅速推进,生产力水平发展迅速 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主义者塞缪尔·斯迈尔斯赞扬工业革命是“一场财富和繁荣的收获”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物质产量直线上升。在整个19 世纪,英国的原煤产量增加了20 倍;生铁产量在1740 ~1788 年间增加了4 倍,而在随后的20 年间又增加了4 倍,在19 世纪增加了30 倍。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原棉进口大幅度增加,1780~1800 年间增加了5 倍,整个19 世纪增加了30 倍,结果,棉纺织业取代毛纺织业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纺织业。其他许多指数、尤其是农业人口的下降同样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了工业国 。工业生产的增长推动了外贸出口的增长。1816~1842 年间,英国外贸出口以每年7 %的速度长;1842~1873 年间,年增长率高达11 % 。工业生产及外贸的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发展1782~1852 年间,英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 %~4 %。到19 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空前增长。1801~1850 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25. 6% ,1851~1901 年又增长了213. 9 %。相应的,英国的年人均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根据菲利斯·迪恩的统计,1700 年英国的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 镑,1750 年前后就增加到20 镑,而到1860 年又增加了一倍。 图表(一) 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 经济的迅速增长、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并没有使英国社会的每一分子都分享到工业化的成果,并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财富在各阶层中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被极少数人所垄断,大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对于一些人来说,工业革命甚至使他们的生活状况更恶化了。1801 年,1. 1 %最富有的英国人拥有国民总收入的25 %;1848 年,1. 2 %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 %。相比之下,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却从1803 年的42 %下降到1867 年的39 % 。可见,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财富的分配不当使穷人更穷、富人富。悬殊的贫富差距使后来成为首相的迪雷利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英国可以分为两个民族穷人和富人,他们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亨利·梅休在他的《伦敦的劳工和穷人》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在伦敦这座世界第一的城市里,存在于财富和知识中的‘悲惨、无知和罪恶’至少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耻辱。”贫富悬殊在当时的英国极为普遍,在一些新兴的工业城镇尤为明显。19 世纪的一位社会学家曾对曼彻斯特这个工业革命的心脏城市作过这样的评价“, 世界上没有其他哪座城市,其贫富悬殊是如此之大,贫富之间的鸿沟是如此难以逾越。” 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英国达到强盛的顶峰。1851--1881,国民生产总值从5.23亿英镑上升到10.51亿英镑,人均产值从24英镑上升到36英镑。财富分配的不均,贫富对比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是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贵族在政治上占上风,尽管中产阶级已经参与政权,工人阶级也逐步获得选举权。 19世纪上半期日益加深的贫困及贫富差距问题贫困问题的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根源,但是到了工业化社会后,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英国千百年来的农业社会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迅速解放,经济迅猛增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经济的迅速增长,社会财富的巨大增加,使英国人迈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但与滚滚而来的财富相伴随的却是贫困现象的加剧。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工业革命所召唤出来的巨大财富并没有被合理地在社会上分配,它大部分流入了有产者的腰包,多数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好处,许多人甚至受到了它的危害,受到了贫困的威胁,生活状况反而恶化了。贫困问题的大面积持久发展,使英国社会犯罪率大大升高。贫困是许多灾难之源,当一个人因失去工作而无以为生的时侯,一种求生的本能会驱使一些人去偷窃,抢劫,沦为罪犯。1839年皇家委员会的一项关于警察力量的报告指出:“我们调查发现,大面积的犯罪,其根源在于财产问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任何可考虑到的抢劫财物的犯罪,其根源在于万恶的贫困和匮乏。”其实,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许多范围就是因为“面包和黄油”问题。19世纪初,英国社会中已经出现了食利阶级和劳动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尖锐对立。成批的穷人奋起反抗,又被判处极刑,但是反抗之声仍然不绝于耳。  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分配不当引起贫富悬殊,贫富悬殊又加剧两极分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种状况的持续在英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贫困必然使社会下层特别是工人阶级对现实产生不满,他们通过个体犯罪及集体反抗表达这种不满,由此而导致激烈的社会冲突。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近代史上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最尖锐的时期之一,这与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显然不符。社会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工人阶级贫困化,使英国整个国家遭受其害。其最直接的表现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工人因生存条件的不断恶化导致其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并进而发展到英国国民体质的整体下降。 C、新旧势力交织,自由与保守较量 工业革命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到1851年时英国已经有超过一半(51%)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和利益格局的变动,原来主要集中于农村区域的简单的“土地贵族—农民”的阶级矛盾,逐渐被一种混杂的多维阶级关系及矛盾所取代。 随着工业革命发展而崛起的资产阶级在经济力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对政治地位的要求也逐渐提上日程,这就导致了新旧势力之间自由和保守的争执。随着工业资本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他们越来越不满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对权力的垄断,迫切要求通过议会改革破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他们先后在大工业城市成立政治联合会和“全国政治联合会”,提出了“完成议会改革”的纲领。 3、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各种思潮 (一) 、英国中产阶级构建国家经济主要原则 中产阶级对工业社会产生之时出现的许多问题并非毫不知晓。尽管他们相信世界在进步,而且处在他们的摆布之下,但中产阶级依然受到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困扰。虽然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但其才干可能最终被证明无助于保持繁荣这一忧虑给前者蒙上阴影。那些经历辛苦出人头地的人可能成为另一些人野心的牺牲品。中产阶级把自己发财致富建立在成千上万受他们剥削的工人贫困之上未必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使贫穷的欧洲由旧的生活方式中解脱出来而不入新的生活方式,中产阶级是由责任的。这种责任足以使他们把信心和忧虑结合起来。在中产阶级心目中,贫穷与犯罪总是连在一起的,最终贫穷本身开始被界定为犯罪,所有这一切都是中产阶级使其富足合理化、超越城市劳苦大众地位合法化努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为了化解当时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相继引用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大卫·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并以此确定了中产阶级构建本国经济的主要原则: A、经济个人主义。个人有权用他们承袭而来或者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任何个人,只要没有妨碍他人同等的权利,都有权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任何事。 B、自由放任。国家的功能应当减少到能够维持公共安全的最低限度上。政府应收缩为一个谦恭警察的角色,维护秩序,保护财产,但绝不可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自由主义者认为,经济的运行和国家一样都必须遵循自然经济规律而不是服从统治者的随意命令。他们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私人企业不受政府约束,这种自由经济与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所需要的政治自由一样重要。他们认为,当人们为了自我利益努力奋斗时,他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取得的成就也就多。私利和自然竞争推动刺激了经济活动,因而能以最低的价格生产更多的产品,最终受益也是整个国家。所以国家既不应该阻止自由竞争,也不应该剥夺个人财产,这些都是鼓舞人们努力为有效工作努力。 C、服从自然法则。如同宇宙各个领域一样,经济领域中叶存在着永恒的规律。例如供求关系、收益递减规律等。人们必须承认和尊重这些规律,否则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D、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竞争的目的是维持低廉价格,淘汰效率不高的生产者,确保最大限度地生产出符合公众需要的产品。因此不准出现垄断或者为了不称职企业利益立法限定价格,自由的国际贸易有助于维持低廉价格。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适合的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这个制度保证社会宽松、平等,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发挥自己创造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论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造成破坏,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纯粹的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第一次议会改革后,自由贸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工商业资产者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自由贸易,国家完全不干预,实行彻底的“自由放任”。许多政治经济学家为此做了大量舆论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等。尽管“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一家喻户晓,政权却掌握在大地主手里,他们用政权的力量来保护他们的土地利益,因此反对完全的贸易自由,其典型就是“谷物法”。1836年,伦敦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一个“反谷物法同盟”。其结果就是造成巨大的政治压力,自由贸易学说更得到广泛的传播。1849年,实行百年的《航海法》废除,表明自由贸易被彻底认可。工业资本主义大获全胜。1838年震惊世界的宣章运动拉开序幕。宣章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目标,但19双接口仍是个变革的世纪,自觉的变革逐渐成为风气。19世纪下半期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改革,表明在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两党已经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二)、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政治观 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最主要的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寻求强化传统社会的基础,即以土地和贵族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这个基础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已经被严重动摇,自由主义者则像改变现状,实现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诺言。保守主义赞美社会,自由主义者考虑的中心是个人自由。保守主义企图保留以世袭贵族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自由主义者强调个人的价值不取决于出身,而是成就。保守主义坚持国家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而自由主义追追求的是一个理性王国,在那里政治制度都以明确原则为基础。保守主义认为,天生即恶的人应该服从比他们强的人,而自由主义者则对个人驾驭自由生活的能力充满信心。 伴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深刻变化,政治民主化逐渐成为1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探索英国19世纪城市政府改革与社会民主化进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近代英国历史的理解。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的民主化改革,首先源于解决城市问题的现实需要。其次,英国经济基础的变动迫切需要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变革。英国城市政府改革不仅仅是对市政府上层建筑的有形改革,而且还在地方层次上开创了无形的民主化进程,它为城市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民主、自由、开放的精神。18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工商业资产阶级人士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经济实力空前提高。政治大权操纵在土地贵族手中,使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严重失衡,因而获得政治权利就成为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主要历史使命。这样,从1832年的议会改革到1884年的改革,选民人数不断增加,不仅中产阶级,甚至于工人大众也开始分享政治权利。这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选权,但其民主化的总趋势是无可否认的。资产阶级开始在议会中占据优势。 (三)、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则体现了英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狄更斯无疑是为中产阶级读者群创作,同时也是维护中产阶级道德标准的。阿诺德认为,狄更斯熟悉中产阶级,在自己的体验中了解了中产阶级,并以大师的手笔描述了这一阶级。但他与读者的关系以及他在小说中维护中产阶级理想与价值观的方式却是复杂而难以确定的。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与中产阶级价值观密切相关。狄更斯的早期小说反映了一种无忧无虑的中产阶级乐观主义:对进步和社会前景的信心,对传统的丧失信心和对企图将中世纪理想化的人们的鄙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对贵族的反感与批判,这在早期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英国19世纪上半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由于他的卓越的诗歌创作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主民族革命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它是欧洲文学界的一面光辉旗帜。恩格斯赞赏他对现实社会的辛辣讽刺。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努力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艺术价值。 4、关于中国中产阶级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 从西方现实经验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的根本。这一基于事实的经验归纳,可以说无法否定它的结论:即中产阶级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就中国社会现实来说处于一种中产阶级成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个良性社会,和谐社会,即橄榄型社会,这就要求我国中产阶级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对比西方中产阶级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正从着自由、公平、正义的大方向进步,对中产阶级来说有一个不断改善的发展环境,这也是国家喜闻乐见的。“第一,中国提出了改革和市场化的口号,事实上也真实地做了,这让有知识的中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施展身手,获取财富,第二,中产阶级不存在现实的物质困境,他们的政治欲望不会太强烈,相反,由于其精英意识,即自己才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进步的主力军,他们不附会一般大众的急迫声音,认为后者导致社会动荡具有破坏作用,是双输的结果,很多时候他们甚至直接和大众的声音对抗。因此,他们肯定当权者作出让步的实际姿态,并希望在这样一个稳定的环境里通过温和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相对中产阶级自身发展更需要提的是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应当承认,中产阶级其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是社会财富创造的生力军。但是中产阶级的保守倾向仍然是不完美的,甚至有其固有的重大缺陷。他的缺陷在于其观念道德感和社会责任的匮乏。但历史地来看,西方在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由于社会矛盾突出,贫富分化严峻,其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则非常突出,很多人甚至愿意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道德目的而行动起来并为之献身。其中,不能不提到一个知识现象,即西方知识分子在血与火的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之后对承载社会道德责任的革命、运动的消极作用的反思,群众的道德义愤在这一反思下被刻画为无序、野蛮、残暴,其动机被描述为普遍的自私,而道德文章被定义为缺乏真正责任的浪漫主义的非理性,虽然当然的争论多多,但是,中国受西方正统模式教授出来的知识分子很可能将这种反思的声音演变为对群体声音的遗弃,转而坚持类精英主义的立场,而这正符合中产阶级的自然倾向。与此同时,中国在创造巨大财富的过程中,和西方历史上一样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为富不仁的现象,而且资源浪费、环境逐步恶劣,人性堕落道德崩溃种种可能都出现了。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 参考文献 ———————————————————— [1]刘长江.中产阶级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J]党史教研部. [2]周晓虹.全球中产阶级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5.8. [3]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 [J].2010年3期. [4]严幸智.狄更斯中产阶级价值观论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J]2004年第2期. [5]陈伟芳.英国中产阶级与19世纪城市发展.扬州大学学报.[J]2007年5月第3期. [6]马文·佩里(美).世界文明史.[M]商务印书馆.1993. [7]菲利普·李·拉尔夫(美)、罗伯特·E·勒那.世界文明史.下.[M]商务印书馆.1999.3. [8]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 [9]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李宏图.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与社会政治现代化模式.[M]世界历史1992. [11]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History.of.England.[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2]陈祖洲.近代英国中产阶级形成中的问题.[J]历史研究第1期. [13]天涯 [OL]
本文档为【19世纪英国城市中产阶级价世界观论析(一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9-08-24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