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举报
开通vip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 2010年1月 目 录 I前 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45 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56 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67 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88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99 避雷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010 GIS本体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11 开关柜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12 敞开式SF6断路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313 高压电...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 国家电网公司 2010年1月 目 录 I前 言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 45 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56 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67 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88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99 避雷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010 GIS本体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11 开关柜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212 敞开式SF6断路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313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17附录A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标准 18附录B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21附录C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29附录D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典型图谱 30附录E 编制说明 前 言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是发现设备潜伏性运行隐患的有效手段,是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为规范和有效开展电力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规范。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刘庆时、张国强、丁屹峰、韩晓昆、黄鹤鸣、杨清华、赵颖、闫春雨、毛光辉、彭江、牛进仓、孙白、王承玉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主要电力设备带电检测的项目、周期和判断标准,用以判断在运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从而预防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本规范适用于10kV及以上交流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7354 局部放电测量 GB/T725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标准 GB7674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 GB/T8905六氟化硫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验导则 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 419电力用油名词术语 DL 429.9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 Q/GDW 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Q/GDW 169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 Q/GDW 170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 Q/GDW 171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 Q/GDW 172 SF6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 3  定义 1.1  带电检测 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 1.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MHz-3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1.3  红外热像检测 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1.4  超声波信号检测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20kHz-200kHz区间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1.5  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超高频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300MHz-3000MHz区间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1.6  暂态地电压检测 局部放电发生时,在接地的金属表面将产生瞬时地电压,这个地电压将沿金属的表面向各个方向传播。通过检测地电压实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判别和定位。 1.7  接地电流测量 通过电流互感器或钳形电流表对设备接地回路的接地电流进行检测。 1.8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两个电容型设备在并联情况下或异相相同电压下在电容末端测得两个电流矢量差,对该差值进行正切换算,换算所得数值叫做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1.9  SF6气体分解物检测 在电弧、局部放电或其他不正常工作条件作用下,SF6气体将生成SO2、H2S等分解产物。通过对SF6气体分解物的检测,达到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 1.10  SF6气体泄漏成像法检测 通过利用成像法技术(如:激光成像法、红外成像法),可实现SF6设备的带电检漏和泄漏点的精确定位。 1.11  金属护套接地系统 为限制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将电缆金属护套通过不同方式与地电位连接构成的完整系统。 4  总则 1.1  对电力设备的带电检测是判断运行设备是否存在缺陷,预防设备损坏并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1.2  带电检测实施原则 带电检测的实施,应以保证人员、设备安全、电网可靠性为前提,安排设备的带电检测工作。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电磁环境、检测仪器设备等),依据本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4.2.1 带电局部放电检测判定 带电局部放电检测中缺陷的判定应排除干扰,综合考虑信号的幅值、大小、波形等因素,确定是否具备局部放电特征。 4.2.2 缺陷定位 电力设备互相关联,在某设备上检测到缺陷时,应当对相邻设备进行检测,正确定位缺陷。同时,采用多种检测技术进行联合分析定位。 4.2.3 与设备状态评价相结合 状态检测是开展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为消隐除患、更新改造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状态评价为较差的设备、家族缺陷设备等是下一周期状态检测的重点对象。最终目的都是尽最大可能控制设备故障停电风险、减少事故损失。 4.2.4 与电网运行方式结合 同一电网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存在不同的关键风险点,阶段性的带电检测工作应围绕电网运行方式来展开,对关键设备适度加强测试能有效防范停电、电网事故。 4.2.5 与停电检测结合 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但是带电检测也不能解决全部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必要时、部分常规项目还是需要停电检测。所以应以带电检测为主,辅以停电检测。 4.2.6 横向与纵向比较 同样运行条件、同型号的电力设备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同一设备历次检测进行纵向比较,是有效的发现潜在问题的方法。 4.2.7 新技术应用 带电检测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检测手段,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使用新技术,积累经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1.3  在进行与温度和湿度有关的各种检测时(如红外热像检测等),应同时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1.4  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一般应高于+5℃;室外检测应在良好天气进行,且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1.5  室外进行红外热像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 1.6  室内检测局部放电信号宜采取临时闭灯、关闭无线通讯器材等措施,以减少干扰信号。 1.7  进行设备检测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检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与趋势,进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分析和比较,做出综合判断。 1.8  对可能立即造成事故或扩大损伤的缺陷类型(如涉及固体绝缘的放电性严重缺陷、产气速率超过标准注意值等),应尽快停电进行针对性诊断试验,或采取其它较稳妥的监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9  在进行带电检测时,带电检测接线应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1.10  当采用一种检测方法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要采用其它可行的方法进一步进行联合检测,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信号,应注意组合技术的应用进行关联分析。 1.11  当设备存在问题时,信号应具有可重复观测性,对于偶发信号应加强跟踪,并尽量查找偶发信号原因。 1.12  老旧设备局部放电带电检测 带电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需从末屏引下线抽取信号,很多老旧设备没有末屏引下线,不能有效进行带电检测,可以在工作中结合停电安装末屏端子箱和引下线,为带电检测创造条件。从末屏抽取信号时,尽量采用开口抽取信号,不影响被检测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1.13  带电检测信号表现出的家族性特征 应重视带电检测发现家族性缺陷的分析统计工作,查找缺陷发生的本质原因,着重从设备的设计、材质、工艺等方面查找,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同型、同厂、同工艺的设备是否存在同样缺陷隐患,并分析这些缺陷在带电状态下表征出来的信号是否具有家族性特征。 5  变压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按DL/T664要求执行。 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完成。 2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1)330kV 及以上:3月; 220kV:半年; 110kV及66kV: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按Q/GDW 168要求执行。 1)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2)已安装成熟在线监测的设备,可根据情况适当缩短在线检测周期,延长人工取样周期。 3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适用于铁芯、夹件及电容末屏接地线,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4)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4 铁芯接地电流测量 必要时 ≤100mA 当怀疑有铁芯多点接地时进行该项测量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变压器箱体、储油柜、套管、引线接头及电缆终端,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1.2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对于66kV及以上设备,除例行试验外,新投运、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变压器,在投运后的第1、4、10、30天各进行一次本项试验。若有增长趋势,即使小于注意值,也应缩短试验周期。烃类气体含量较高时,应计算总烃的产气速率。取样及测量程序参考GB/T7252,同时注意设备技术文件的特别提示。 当怀疑有内部缺陷(如听到异常声响)、气体继电器有信号、经历了过负荷运行以及发生了出口或近区短路故障时,应进行额外的取样分析。 1.3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高压电缆接地线(变压器为电缆出线结构)、铁芯和夹件接地线上取信号。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见附录B)。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比较其它检测方法,如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声波检测等方法对该设备进行综合分析。 6  套管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按DL/T664要求执行。 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完成。 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适用于电容末屏接地线,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4)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3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初值差≤10%。 2)异常:初值差>10%且≤30% 3)缺陷:初值差>30% 1) 采用相对值比较法,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2) 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 3) 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4 相对电容量比值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初值差≤5%。 2)异常:初值差>5%且≤20% 3)缺陷:初值差>20% 1) 采用相对值比较法,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2) 初值宜按下述方法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 3) 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套管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1.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3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如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末屏电流差值的正切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1.4  相对电容量比值 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如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电容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7  电流互感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按DL/T664要求执行。 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完成。 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适用于电容末屏接地线,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4)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3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初值差≤10%。 2)异常:初值差>10%且≤30% 3)缺陷:初值差>30% 1) 采用相对值比较法,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2) 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 3) 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4 相对电容量比值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初值差≤5%。 2)异常:初值差>5%且≤20% 3)缺陷:初值差>20% 1) 采用相对值比较法,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2) 初值宜按下述方法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 3) 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电流互感器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1.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3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检测从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如取异相电流互感器或同相的套管末屏电流换算与自身末屏电流差值的正切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1.4  相对电容量比值 检测从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如取异相电流互感器或同相的套管末屏电流换算电容值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8  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按DL/T664要求执行。 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完成。 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适用于从电容末端抽取信号,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4)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3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初值差≤10%。 2)异常:初值差>10%且≤30% 3)缺陷:初值差>30 1) 采用相对值比较法,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2) 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 3) 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4 相对电容量比值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初值差≤5%。 2)异常:初值差>5%且≤20% 3)缺陷:初值差>20% 1) 采用相对值比较法,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2) 初值宜按下述方法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合格,带电后立即检测的数值作为初值。 3) 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高压引线连接处、耦合电容器本体等,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1.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电容末端抽取信号。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3  相对介质介质损耗因数 检测从电容末端接地线上取信号。如取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电流差值的正切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1.4  相对电容量比值 检测从电容末端接地线上取信号。如取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换算电容值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9  避雷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按DL/T664要求执行。 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完成。 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至2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适用于从避雷器末端抽取信号,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4)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3 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 1)35kV及以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投运后半年内测量1次,运行1年后每年雷雨季前测量1次 2)必要时 1)测量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阻性电流或功率损耗,测量值与初始值比较,不应有明显变化,当阻性电流增加一倍时,必须停电检查。 2)当阻性电流初值差达到+50%时,适当缩短监测周期。 测量时应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运行电压,应注意瓷套表面状况的影响及相间干扰影响。 1.1  红外热像检测 用红外热像仪检测避雷器本体及电气连接部位,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1.2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避雷器末端抽取信号。正常时信号谱图应不具备局部放电特征。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与同组间其它避雷器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做出判断,应无显著差异。本项目宜在每年雷雨季节前进行。 10  GIS本体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参考DL/T664 见10.1条 2 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见10.2条 3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波形或音响,且≤5dB。 2)异常:数值>5dB。 3)缺陷:数值>10 dB。 见10.3条 4 SF6气体湿度20℃ (μL/L) 1)投运后1年,以后3年1次 2)补气24h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新安装、大修后: 1)断路器灭弧室气室:≤150 2)其他气室:≤250 运行中: 1)断路器灭弧室气室:≤300 2)其他气室:≤500 见10.4条 5 SF6气体纯度 1)投运后1年内 2)必要时 1)正常:纯度≥97%。 见10.5条 6 SF6气体分解物20℃ (μL/L) 1)投运后1年,以后3年1次 2)必要时 1)正常:SO2≤2且H2S≤2 2)缺陷: SO2≥5或H2S≥5 见10.5条 7 SF6气体泄漏成像法检测 1)补气间隔小于2年时 2)必要时 SF6设备各部位无泄漏迹象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各单元及进、出线电气连接处,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注意与同等运行条件下其他相同单元进行比较。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1)检测和分析方法可参考DL/T664。 2)新设备投运、A类检修后1周内完成。 3)对电压互感器隔室、避雷器隔室、电缆仓隔室重点检测。 4)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1.2  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GIS中局部放电波形有很陡的上升前沿,脉冲的持续时间只有几个纳秒,但在气室中的谐振时间达到毫秒数量级,使得在气室中多次谐振的频率最高可达1.5GHz以上;GIS的同轴结构相当于一个良好的波导,信号在其内部传播时衰减很小。超高频放电脉冲的特征参数主要有信号的幅值、放电起始点和脉冲间隔,都可用于缺陷的识别。超高频放电信号频谱范围一般为500-2000MHz,通过检测超高频电磁波信号可实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类型的判别和定位。 在检测前应尽量排除环境的干扰信号。检测中对干扰信号的判别可综合利用超高频法典型干扰图谱、频谱仪和高速示波器等仪器和手段进行。进行局部放电定位时,可采用示波器(采样精度至少1GHz以上)等进行精确定位,必要时也可通过改变电气设备一次运行方式进行。 1)新设备投运、A类检修后1周内完成。 2)适用于非金属法兰绝缘盆子,带有金属屏蔽的绝缘盆子可利用浇注开口进行检测;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3)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1.3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一般检测频率在20-100kHz之间的信号,若有数值显示,可根据显示的dB值进行分析。若检测到异常信号可利用超高频检测法、频谱仪和高速示波器等仪器、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新设备投运、A类检修后1周内完成。 2)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1.4  SF6气体湿度检测 SF6气体可以从补气口处取样,测量方法可参考DL/T506、DL/T914和DL/T915。测量完成之后,按要求恢复补气口,注意按力矩要求紧固并检漏。 1.5  SF6气体纯度和SF6气体分解物检测 可选择性地进行测量SF6气体分解物。测量方法参考DL/T917、DL/T918、DL/T919、DL/T920、DL/T921。 11  开关柜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柜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20K。 2)缺陷:柜体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20K。 见11.1条 2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波形或音响,且数值≤8dB。 2)异常:数值>8dB且≤15dB。 3)缺陷:数值>15dB。 见11.2条 3 暂态地电压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相对值≤20dB。 2)异常:相对值>20dB。 见11.3条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开关柜及进、出线电气连接处,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注意与同等运行条件下相同开关柜进行比较。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1)检测和分析方法按DL/T664规定。 2)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应开展一次测温。 3)对大电流柜酌情考虑。 1.2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一般检测频率在20-100kHz之间的信号,若有数值显示,可根据显示的dB值进行分析。若检测到异常信号可利用超高频检测法、频谱仪和高速示波器等仪器和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应进行一次检测。 2)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1.3  暂态地电压检测 每个站所有开关柜检测时应使用同一设备进行。有异常情况时可开展长时间在线监测,采集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 1)新设备投运后1周内应进行一次检测。 2)相对值:被测设备数值与环境数值(金属)差。 3)异常情况可开展长时间在线监测。 12  敞开式SF6断路器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半年至1年 2)投运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1)正常:热像图本体相间同类部位热点温差<3K 2)异常:热像图本体相间同类部位热点温差≥3K 见12.1条 2 SF6气体湿度20℃ (μL/L) 1)投运后1年,以后3年1次 2)补气24h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新安装、大修后:≤150 运行中:≤300 见10.4条 3 SF6气体纯度 1)投运后1年内 2)必要时 1)正常:纯度≥97% 见10.5条 4 SF6气体分解物20℃ (μL/L) 1)投运后1年,以后3年1次 2)必要时 1)正常:SO2≤2且H2S≤2 2)缺陷:SO2≥5或H2S≥5 见10.5条 5 SF6气体泄漏成像法检测 1)补气间隔小于2年时 2)必要时 SF6设备各部位无泄漏迹象 1.1  红外热像检测 检测断路器本体及电气连接处,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注意与同等运行条件下其他断路器进行比较。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1)检测和分析方法按DL/T664规定。 2)新设备投运、A类检修后1周内应开展一次检测。 3)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13  高压电缆带电检测项目、周期和标准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1 红外热像检测 1)大修后带负荷一周内(但应超过24h); 2)其他3个月1次; 3)必要时 1)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应加强监测,超过10℃应申请停电检查; 2)终端本体相间超过2℃应加强监测,超过4℃应停电检查。 电力电缆终端和非直埋式电缆中间接头、交叉互联箱、外护套屏蔽接地点等部位 必要时:当电缆线路负荷较重(超过50%)时,应适当缩短红外热像检测周期,建议一个月测量一次。 注意:①需要对电缆线路各处分别进行测量,避免遗漏测量部位;②被检电缆带电运行,带电运行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并尽量移开或避开电缆与测温仪之间的遮挡物,如玻璃窗、门或盖板等;③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30%。 2 外护层接地电流 1) 交接后一周内 2) 3个月1次 3)必要时 正常: 满足下表全部条件时; 异常: 满足下表任何一项条件时; 接地电流 绝对值 <100A 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 <20% 单相接地电流最大值/最小值 <3 接地电流 绝对值 ≥100A且≤200A 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 ≥20%且≤50% 单相接地电流最大值/最小值 ≥3且≤5 缺陷:满足下表任何一项条件时 接地电流 绝对值 >200A 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 >50% 单相接地电流最大值/最小值 >5 必要时: 新建、扩改建电气设备在投运初期一周内应进行一次接地电流检测; 在每年大负荷来临之前以及大负荷过后,或者度夏高峰前后,应加强对接地电流的检测。 对于运行环境差、设备陈旧及缺陷设备,要增加监测次数。 对接地电流测量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电缆线路的负荷情况,综合分析接地电流异常的发展变化趋势。 3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 2)投运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4)当放电幅值达到3V以上时,应尽快安排停运。 4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1)1年 2)投运后 3)大修后 4)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2)异常:在同等条件下同类设备检测的图谱有明显区别。 3)缺陷: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 1)与标准图谱(附录)比较。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5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1)1年 2)投运后 3)必要时 1)正常:无典型放电波形或音响,且数值≤0dB。 2)异常:数值>1dB且≤3dB。 3)缺陷:数值>3dB。 1.1  红外热像检测 利用红外成像技术,对电力电缆终端和非直埋式电缆中间接头、交叉互联箱、外护套屏蔽接地点等部位进行检测和诊断。检测时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尽量移开或避开电缆与测温仪之间的遮挡物,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1)检测和分析方法可参考DL/T 664; 2)新设备投运、大修后1周内完成; 3)当电缆线路负荷较重(超过50%)时,应适当缩短红外热像检测周期,建议一个月测量一次; 4)对电缆线路各处分别进行测量。 1.2  外护层接地电流 对电缆金属护套的环流和接地电流进行测量,对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 1)新建、扩改建电气设备在投运初期一周内应进行一次接地电流检测; 2)在每年大负荷来临之前以及大负荷过后,或者度夏高峰前后,应加强对外护层接地电流的检测; 3)对于运行环境差、设备陈旧及缺陷设备,应增加检测次数; 4)对接地电流测量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电缆线路的负荷情况,综合分析接地电流异常的发展变化趋势。 1.3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电缆终端接地线上取信号,在电缆本体取同步信号。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4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检测从电缆中间接头或交叉互联箱接地线上取信号,在电缆本体取同步信号。正常时应无典型放电图谱。 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比较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5  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 一般检测频率在20-100kHz之间的信号,若有数值显示,可根据显示的dB值进行分析。若dB值显示为0,或无显示,但通过检测仪器可以听到疑似放电声音,也应引起注意。 附录A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标准 (规范性附录) 高频局部放电测试结果 图谱特征 放电幅值 说明 缺陷 具有典型局部放电的检测图谱且放电幅值较大 放电相位图谱具有明显180度特征,且幅值正负分明 大于500mV,并参考放电频率。 缺陷应密切监视,观察其发展情况,必要时停电检修。通常频率越低,缺陷越严重。 异常 具有局部放电特征且放电幅值较小 放电相位图谱180度分布特征不明显,幅值正负模糊 小于500mV大于100mV,并参考放电频率。 异常情况缩短检测周期。 正常 无典型放电图谱 没有放电特征 没有放电波形 按正常周期进行 附录B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资料性附录) 放电类型 图谱类型 图谱特征 电晕放电 相位图谱 分类图谱 单个脉冲时域波形 单个脉冲频域波形 内部放电 相位图谱 分类图谱 单个脉冲时域波形 单个脉冲频域波形 沿面放电 相位图谱 分类图谱 附录C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 (资料性附录) 定义: 1、 单周期检测数据: 检测一个50Hz周期局部放电的峰值与相位角。 2、 峰值检测数据: 检测50Hz周期的相位角与局部放电信号的峰值和放电速率的关系。 3、 PRPD检测数据 获取局部放电信号峰值时,数据显示不同大小峰值的局部放电信号个数与50Hz周期相位角的关系。 GIS超高频局部放电典型图谱: 电晕放电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金属颗粒放电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空隙放电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移动电极局部放电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GIS超高频典型干扰图谱: 雷达噪音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马达噪音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闪光噪音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移动电话噪音 单周期检测图谱 峰值检测图谱 PRPD检测图谱 附录D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典型图谱 (资料性附录) 序号 项目 周期 标准 说明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 电缆本体及接头局部放电试验 1)2年 2)必要时 正常:无典型放电图谱。 正常 35kV Q<20pC 110kV Q<10pC 220kV Q<10pC 异常:具有局部放电特征但放电量较小。 异常(I,II) 35kV 20pC100pC 110kV 10pC80pC 220kV Q>50pC 处理 标准 停电,进行离线检测并检修 1)曾经发生事故的电缆线路应密切关注,并适当缩短监测周期。 2)与标准图谱(附录B 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典型图谱)比较,确定局部放电及类型。 3)异常及缺陷应根据处理标准进行处理。 4)当测试须加滤波器时应把无滤波器和加滤波器的文件分别命名和存储; 5)当检测到异常时,需对该电缆接头相邻的两组接头进行检测并分别建文件进行放电谱图和放电波形的记录; 6)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每个记录部位应记录不少于5张放电谱图3张波形图。 附录E 编制说明 1.目的和意义 随着用电需求的迅猛增长,电网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对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电力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成为可能,凭借先进成熟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技术,我们在超前防范设备隐患、降低事故损失、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供电风险等方面大有可为。 国家电网公司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公司系统内部推行电力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带电检测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检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技术,及时、准确的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此外,带电检测有别于在线监测,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适合当前我国电力生产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带电检测技术的全面深入应用,能够提前发现电力设备潜伏性隐患,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节省人力、物力,避免由于检修时间较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编制过程回顾 本规范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结合部分带电检测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单位经验,于2009年8月提出由北京市电力公司编写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标准在编制中,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先后组织多次会议,对规范的编制给予协调和指导,并组织专家对规范多次提出修改意见。 2009年9月至11月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委派中国电科院专家多次到北京市电力公司进行现场调研、考察、验证,有关网省公司组织人员到北京公司交流,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会议期间,各网省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等领导现场观摩北京公司带电检测工作,一致认为该项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12月3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北京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力公司、福建省电力公司、湖北省电力公司有关专家共同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利用函调方式,向系统内各网省公司广泛征求了对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2010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收到24个网省公司的反馈意见,规范起草人针对每条反馈意见均给出答复,对合理的建议给予采纳完善规范,并形成送审稿。 3.实施带电检测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电力设备带电检测由于是在设备运行状态下开展的检测,因此,人员与设备安全是最重要的,各种带电检测技术必须有安全措施,不可为了得到测试数据而牺牲安全因素。 带电检测与成熟的在线监测技术相比较,前者在技术层面上劣于后者,但前者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更容易建立技术及管理人员的信心,适合当前的电力管理模式。同时在检测设备维护成本方面,前者与后者相比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任何一项在线监测技术都可以转化为带电检测技术,而部分带电检测技术转化为在线监测是很难实现的。 带电检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测试过程中要注意信号的可重复性,重复性包括周期、幅值、波形、频率等。 带电检测技术要注重组合技术的应用。当一项技术认为存在异常后,要采取多项技术加以验证,最后通过停电检测来对比分析。比如带有频率的信号,要不但要注意幅值的变化,还要注意频率的范围、带宽和发展趋势,这可能需要超高频、高频、射频、超声波、声波组合检测,再通过频谱仪分析,高速示波器分析等,也许还需要红外、气体检测等技术,通过组合技术的应用,能够给设备进行确诊。 带电检测目前刚刚走向实用化阶段,规范中的标准还是经验值,可能部分标准过于严格,会给设备诊断带来一定的误判。但这项工作给我们设备管理者带来一种新的诊断设备状态量的方法,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状态检修的大方向。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积累经验,采用带电检测与例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修正标准,若干年后我们就会真正会将规范上升为标准。 由于部分设备带电检测受当地电磁环境影响较大,各单位可根据规范适当修订部分数值,并上报国家电网公司备案。 规范目前所列设备及项目并没有完全涵盖电网中全部设备,今后将不断吸收其他类设备带电检测成功经验和新增项目,以充实丰富该规范。 2
本文档为【电力设备带电检测技术规范(试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267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2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3-07-26
浏览量: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