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

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

举报
开通vip

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专题限时集训(十) [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时间:40分钟)                     1.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序号 甲 乙 丙 ① CO2 SO2 石灰水 ② HCl CO2 石灰水 ③ CO2 SO2 Ba(NO3)2 ④ NO2 SO2 BaCl2 ⑤ CO2 NH3 CaCl2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2O3俗称铁红...

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
专题限时集训(十) [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时间:40分钟)                     1.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序号 甲 乙 丙 ① CO2 SO2 石灰水 ② HCl CO2 石灰水 ③ CO2 SO2 Ba(NO3)2 ④ NO2 SO2 BaCl2 ⑤ CO2 NH3 CaCl2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Na2SiO3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C.CH3COOH俗称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D.SiC俗称金刚砂,可用作砂纸、砂轮的磨料 3.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合理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Cl2是电解质 B.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还原性:Mg>C C.SO2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将铁粉放入稀HNO3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稀HNO3不能将Fe氧化成Fe3+ 4.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变化的是(  ) 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SO3通入BaCl2溶液中 C.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5.已知X、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得到E、F、G。下列假设与结论能对应成立的是(  ) 图10-1 选项 假设 结论 A 若X、Y均为固体,E为气体 则E一定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若该反应是氯碱工业的主要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 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不同(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C 若X为单质,Y为氧化性酸,气体E是能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则Y一定是浓H2SO4 (续表) 选项 假设 结论 D 若X为有机物,得到E是一种红色沉淀 则X一定是醛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Si、P、S、Cl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C.工业上通常用电解钠、铁、铜对应的氯化物制得这3种金属单质 D.金属铝、铁、铜都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其抗腐蚀的原因都是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 C.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8.5种常见物质X、Y、Z、E、F均含有同一元素M,已知Y是单质,Z是NO(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图10-2 A.X可能是一种氢化物 B.M可能是金属 C.E是一种有色气体 D.X→Y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现有H2SO4、Ba(OH)2、Na2CO3和氯水4种溶液,有如图10-3所示的相互关系,图中每条线段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图10-3 A. M一定是Ba(OH)2 B.Y可能是氯水 C. X一定是Na2CO3溶液 D.Z可能是H2SO4 10.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了如图10-4所示装置: 图10-4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特质有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集气瓶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用热水浴给B、D两个集气瓶加热。两个集气瓶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个发生装置按图10-5所示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图10-5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中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某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图10-6 (1)双氧水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Ⅰ中发生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化学式是________,装置Ⅲ中A在________极区产生。 (4)ClO2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若反应开始时盐酸浓度较大,则气体产物中有Cl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Cl2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ClO2变质可分解为NaClO3和NaCl。取等质量NaClO2,其中一份给以适当条件使之变质,另一份严格保存,均配成溶液,并分别与足量FeSO4溶液反应时,消耗Fe2+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判断”)。 12.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图10-7 (1)将过程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会褪色的是________。 A.品红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溴水 (2)过程①中,FeS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 (4)过程④中,蒸发结晶需要使用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⑤调节pH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稀硫酸  B.CaCO3  C.NaOH溶液 (6)过程⑥中,将溶液Z加热到70~80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为测量所得到的聚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下列实验。 ①用分析天平称取2.700 g样品; ②将样品溶于足量的盐酸后,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专题限时集训(十) 1.C [解析] 本题的关键点就是丙溶液过量,故①得到CaCO3和CaSO3沉淀,②得到CaCO3沉淀,③得到BaSO4沉淀,④得到BaSO4沉淀,⑤中若CO2多,NH3很少,发生反应,不会生成沉淀。 2.B [解析] 水玻璃指Na2SiO3的水溶液,B项错误。 3.B [解析] Cl2属于单质,单质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B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Mg+CO22MgO+C,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正确;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C项错误;铁粉与稀HNO3的反应,若铁粉过量,氧化产物为Fe2+,若稀HNO3过量则氧化产物为Fe3+,错误。 4.C [解析] A项中生成的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有沉淀析出,错误; B项中有BaSO4沉淀生成,错误;D项中酸性条件下NO将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且产生的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错误。 5.B [解析] 若X、Y分别为CuSO4和H2O,条件是电解,则气体E为O2,A项错误;电解NaCl溶液,当NaCl消耗尽时,其实质是电解水,阴阳极分别产生H2和O2,其体积比为2∶1,B项正确;若X为S,Y为浓硝酸,气体E也可为SO2,C项错误;甲酸的酯也有醛基,D项错误。 6.B [解析] 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A项错误;Si、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B项正确;工业上用热还原法来冶炼铁,用火法炼铜或湿法炼铜,C项错误;铁和铜在空气中很难自然形成氧化膜,D项错误。 7.D [解析]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的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不能说明其具有氧化性,A项错;只要能氧化KI且生成单质I2的物质,就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B项错;SiO2可与HF、NaOH溶液等反应,C项错误;HCl、NH3极易溶于水,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水中,气体溶解,液面迅速上升,D项正确。 8.B [解析] 5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元素M,且Z为NO,故M元素为N元素或O元素,B项错误;根据几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M元素应为N元素;若X是NH3,则转化关系为NH3→N2→NO→NO2→HNO3,X→Y也可能是N2H4→N2,Z→E是NO→NO2,A、C项正确;上述转化也可能为O3 →O2 →NO→NO2→HNO3,O3 →O2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9.D [解析] 分析所给的4种物质,Na2CO3、Ba(OH)2均能够与另外3种物质反应:故Na2CO3、Ba(OH)2分别为M或Y中的一种。而H2SO4、氯水都能够与Na2CO3、Ba(OH)2反应,且二者不能反应,故H2SO4、氯水分别为X或Z中的一种。综上所述,D项正确。 10.(1)酸性、还原性 (2)恢复红色 仍无色 (3)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4)①使SO2和Cl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 ②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SO+2Cl-+4H+ ③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解析] 由题中装置图看出,装置A为制取SO2的实验装置,E为制取Cl2的实验装置,此实验装置可以验证SO2和Cl2的漂白性及其漂白特点。(1)装备E中发生的反应为4HCl(浓)+MnO2MnCl2+2H2O+Cl2↑,浓盐酸表现出了酸性和还原性;(2)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其中Cl2的漂白性是因为其强氧化性,是不可逆的,SO2的漂白性是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是可逆的,加热时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故B瓶的现象为恢复红色,D瓶无明显现象;(3)Cl2和SO2都能污染空气,所以实验产生的尾气要用NaOH溶液吸收;(4)Cl2和SO2可以发生反应:SO2+Cl2+2H2O===4H++2Cl-+SO,产物均无漂白性,所以当二者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比例通入时,品红溶液不褪色,当比例不为1∶1时,可以褪色但是褪色速率变慢;将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可以根据气泡来控制气体的流速并且使气体混合均匀。 11.(1)H—O—O—H Na2SO3 (2)2ClO2 +H2O2+2OH-===2ClO+O2↑+2H2O (3)H2SO4 阳 (4)5NaClO2+4HCl===5NaCl+4ClO2↑+2H2O ClO+3Cl-+4H+===2Cl2↑+2H2O (5)相同 [解析] (1)NaClO3中Cl原子化合价为+5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S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Ⅰ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是NaClO3,还原剂是Na2SO3;(2)电解Na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水,由气体a、b是Na2SO4溶液的电解产物可知为H2和O2,由气体a为反应Ⅱ的产物之一可知其为O2,为H2O2被ClO2氧化得到的产物,故反应Ⅱ的反应物为ClO2、H2O2和NaOH,生成物有NaClO2和O2,根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即可;(3)电解Na2SO4溶液时OH-在阴极生成,故Na+通过离子隔膜向阴极移动得到产物NaOH溶液,而阳极生成H+,SO向阳极移动得到产物A(即H2SO4溶液);(4)①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NaClO2和HCl,其中NaCl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既可升高也可降低,故反应为NaCl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氧化产物ClO2和还原产物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根据原子守恒将方程式配平即可;②若产物为Cl2则ClO和HCl发生了归中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的ClO和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根据原子守恒将方程式配平即可;(5)变质过程为NaCl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无论变质与否,与Fe2+反应时氯元素最终都转化为Cl-,故转移电子数相等。 12.(1)ACD (2)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 (3)Fe(或铁) (4)蒸发皿、玻璃棒 (5)B (6)促进Fe3+的水解 (7)31.1% [解析] (1)过程②中产生的气体是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对酸碱指示剂没有漂白作用。 (2)FeS化合价升高为1+2=3, O2 化合价降低4,两者个数比是4∶3,再结合原子守恒配平。 (3)过程③中加入铁将Fe3+还原为Fe2+,又不引入杂质。 (4)蒸发溶液时将液体放在蒸发皿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5)中和过量硫酸,选择CaCO3固体,若选择NaOH 溶液,则易使Fe3+沉淀。 (6)升高温度,促进Fe3+的水解。 (7)由已知可得m(BaSO4)=3.495 g,则n(SO)=0.015 mol,根据组成知n(Fe)=n(SO)=0.015 mol,m(Fe)=0.84 g,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4 g÷2.700 g×100%=31.1%。
本文档为【专题十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Wor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12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4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高中物理
上传时间:2014-03-26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