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举报
开通vip

社会环境分析【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社会环境分析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

社会环境分析
【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精品文档......社会环境分析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信息社会的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前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信息资源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如今人们能够及时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帮助人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的计算,用计算机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的产生和发展.(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发生转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一部分人可以由原来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网上看病,网上授课,网上学习,网上会议,网上购物,网上洽谈生意,网上娱乐等成为人们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对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设法消除其不利影响.(1)信息泛滥.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2)信息污染.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使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人们如果不加分析,便容易上当受骗,受其毒害.(3)信息犯罪.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已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如信息窃取,信息欺诈,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社会危害.(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的毒害,它导致了一些行为偏差.如果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人们阅读书本,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世界,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容易使人产生双重人格,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又扮演另外一种身份.有少数同学长期沉溺于上网,以致诱发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恐惧症.长期使用电脑,如果不注意自我调节,容易引起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疾病.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信息化;第二,智能化;第三,国际化;第四,未来化。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信息社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信息是经济社会的驱动;第二,             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因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             人们的时间和生活观念总是倾向未来;第四,             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增多,使竞争和对抗成为人们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等等。其中,“智力工业”、“知识工业”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工业,这是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说,产业革命时代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那么本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则是电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社会生产趋于智能化。现代教育有如下特征: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工业社会由于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工人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得以形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义务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使全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财产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这种广泛性和平等性的程度,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包括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等等。因此,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本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所谓终身教育,俗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正如郎格朗所说的,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概念,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终身教育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讲到:“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7]现代生产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的论断的科学性。几百年来,由于新的技术和工艺在生产上的应用和变革,使得一些传统的行业不断消失,一些新的行业不断产生。这种变革就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是指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知识)。因此,需要全时空的大教育观,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工业生产要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要求教育为它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因此,现代教育只有走出象牙之塔,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教育本身也才能得到发展。近些年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8届教育大会,就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题。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合作教育等在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工业社会比起农业封建社会来说,虽然人身得到了自由和解放,但他受到社会分工的束缚。而且工业社会强调的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统一化,个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社会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个别学习提供了可能。这就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发展个性与培养同一社会同一时代的共性不是矛盾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个性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并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个性与全面发展也是不矛盾的。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不能要求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一样的发展。全面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在德、智、体诸方面都一样的发展,平均的发展。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很单纯的,只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学校要为社会发展服务。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成为信息的策源地。高等学校不仅要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而且要创造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学校教育由过去单一的普通教育,发展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多种教育;高等教育由单一的长期学术性教育发展到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同时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多种形式并存。教育的多样性还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学分制的普遍推行,使教育内容(表现在课程上)因人而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多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突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局面。课堂教学虽然一时间还不会消失,但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学生广泛参与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点。  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8]现代工业生产的变革造成社会的不断变革,与之相适应,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频繁正是反映了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起教育的革命。它改变了某些过去认为亘古不变的教育原则,改变了教育内容以文字教材作为唯一的载体,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有人说,人类的知识载体由无纸载体变为有纸载体,今天又在向无纸载体转化。此种说法不太确切,应该说是向多种载体转化。  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某一个国家的某一项教育改革会迅速传遍全世界。大量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学者间往来的各种信件、资料的交换,都促进了国际间教育文化的交流。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表现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教育国际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缺乏信息交流,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停步不前,使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文化大革命”10年的教训是深刻的。教育的国际性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矛盾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就有着不同特征的教育。教育的国际性不排除各国教育的民族性。在当今世界,文化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意义。教育也是一样。正是因为教育具有民族性,才有国际交流的必要。  8、教育的科学性,即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行为的理性加强了。科学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的科学性还包含着教育的法制性。法律不等同于科学。但现代社会的法制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一旦教育规范经过科学论证,形成法律,它就具有法律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现代教育是法制的教育,教育行为都有国家的立法来规范。这种法制化的教育是高度理性化的。现代教育的特征可能还可以举出若干条,但上面几条基本上包括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等。本文无意也不可能论述所有的内容,只想谈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上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错综复杂。但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是主导,教育内容是核心,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教育思想的变革就会引起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方法的变革。本世纪6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冲击波引起了教育思想的变革,一时间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潮,其中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占了上风。由此引发了教育内容的一场革命,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例如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等。反过来,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也要求教育思想的变革。古代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可以是经院式的,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就需要科学实验,从而要求教育思想转变。当代多媒体电脑进入课堂,不仅改变了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思想不转变,就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总的来说,教育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的。例如,中世纪是宗教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用宗教信仰来教育虔诚的臣民。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的统治,要求培养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于是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而成为平民百姓的权利。到本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社会生产不断变革,不仅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现存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总之,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思想随之变革,不同的社会制度又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没有国界的,因此,现代教育思想又有某些共同的特点。教育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即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使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包括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等等。本文也难于一一加以论述,只能概括地描述现代教育思想的几个特征。  1、教育价值的全面性。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历史上曾经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改变社会的一切;另一种是教育无能论,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或者遗传决定一切,教育无能为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而社会环境需要人去改造,人又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创造都需要教育。教育具有多种功能,既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又有文化功能。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又具有促进人(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为社会服务,为人的发展需要服务是不矛盾的,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树立全面的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  2、教育观念的开放性。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封闭的,它把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现代教育观念是开放的,教育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家庭、在社会。它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狭窄的,把教育局限于青少年时代的正规教育。现代教育观念是广泛的,教育延续到人的一生,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全时空性。  3、教育观念的民主性。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所谓“师道尊严”。现代教育观念是民主的,认为师生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并且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严格管理和训练,养成学生死记硬背、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式;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自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思想品质。4、教育观念的未来性。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向后看,留恋于以往的经验。现代教育观念总是向前看,看到新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新的问题。当然过去的经验是宝贵的,是创造的基础,离开过去的经验积累就没有创造。但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传统的教育观念倾向于被动地等待变革,现代教育观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对教育建设具有超前意识。从近几年审结的案件看价值观念的变化默认分类2009-01-1218:27:16阅读40评论6字号:大中小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上,一方面强化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自立意识等,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不是必然的),如行贿受贿、忽视道德、金钱崇拜等。面对这种双重效应,有些人在接受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日趋务实化、功利化。长期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提倡人们在各行各业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报酬。但是,目前有些人为人民服务热情锐减,功利性增强,甚至是急功近利。价值评价标准也开始由理论原则向现实转变。对于是否被评为“先进”等日趋淡化,更多关注的是个人收入,即个人价值的标准开始转向经济收入,求实惠和实用主义思想同时萌生,贪污、贿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等案件由此而生。第二,价值目标短期化和价值体验感性化。目前人们在工作中,很少注重工作的长远规划,而注重的是近期的效应,如经济利益、职称评定等现实的与经济挂钩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工作没有明显的经济效果或者对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等没有作用,就对其不感兴趣,甚至远离它、拒绝它。个人生活情趣日趋庸俗化、感性化,排斥了原有的钻研业务与技术的理性的精神价值,比较注重物质生活和寻求感官刺激,于是出现了嫖娼、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第三,基本价值导向趋向多元化。基本价值导向指个人对集体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信奉的就是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无论思想上是否想得通。但目前的现状是,从无条件服从转向有条件服从,尽可能地保护个人利益,想尽办法达到或满足个人要求,否则就会心理失衡,甚至公开攀比,与组织讲条件,失职、渎职等案件由此而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主观原因,也在客观原因,既有历史的反思,也有现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减少消极因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确立崇高的目标。价值目标是人们在社会中追求的最终目的。确立崇高的价值目标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人生目的在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价值目标的确立,会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奋斗找到可靠的依据和方向。现实生活中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及近期的“八荣八耻”教育,都是为此服务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能减少浮躁,立足本职、放眼未来,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自觉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价值目标教育,是由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决定的,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引进外资、外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速我们的发展,但外国的腐朽的价值观也会乘隙而入,使一些意志不坚强者在所谓的“人权”、“自由”的口号下,在灯红酒绿、金钱美女的诱惑下迷失方向,丧失立场,走上歧途,甚至对原有的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和动摇,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由此发生。第二,教育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道德价值导向是对道德的核心问题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问题的直接回答,是一个阶级、社会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和培养理想人格的道德原则。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集体利益的观念被淡化,在党员干部中,必须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必须使党员干部自觉地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树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观念。因为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最基本的要求是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市场经济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优胜劣汰,从形式上看,谁有能力,谁就发展,谁发展谁就有能力,这就容易使人误认为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有独立性、自主性、进取性人格,从而夸大个人能力、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致使价值的天平严重倾斜,也严重淡化了集体观念,淡化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弱化了集体主义,危及社会主义事业,对个人的人格完善有百害而无一益。实质上,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也是鼓励人的自由发展的,但自由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强调的是在维护集体利益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统一。再者,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所以它并不是摒弃而是更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是科学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原则。第三,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人格的本质表现是个人同他人和社会的自觉关系,表现为个人的能力和才能在社会上的应用。当一个人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系时,他就具有良好的人格,否则,一味老子天下第一,那他的人格就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导致违纪问题的发生。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是人格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和道德准则的集中和完美的体现。所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是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第四,要正确理解价值评价标准。所谓价值评价标准,就是人们评价各种事物标准的尺度。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不在于他得到什么,占有、支配多少的社会公共资源,而在于他的贡献,他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贡献。因此,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以其劳动创造来衡量,即他对集体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对他人,对社会贡献越大,他的价值也越高,越能受到人们的尊重、肯定和赞誉,反之亦然。对人们进行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教育,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决定的。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体现价值规律,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倾向。所以,正确理解价值评价标准,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作者:张存库  主题类号:G4/高等教育【文献号】1-218【原文出处】《青年探索》【原刊地名】广州【原刊期号】200006【原刊页号】37~41【分类号】G4【分类名】高等教育【复印期号】200102【标题】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作者】张存库【作者简介】张存库 西安理工大学德育系【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猛烈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念因此而产生新的变化: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正文】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社会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不仅带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必然也会受到改革开放大变革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变动性。通过对自1992年至1998年我国数家研究机构、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受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思想所规范和教育,呈现出了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大到人生理想、职业选择、岗位分配,小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婚姻都由组织决定。虽然这种价值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曾起过巨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具有强调集体至上性、绝对性的弊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传统价值观要求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统一性,不提倡或抑制人们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又如,传统价值观由于其片面性和缺乏层次性,在强调社会整体价值观时忽视个体价值,强调“义”时忽视“利”,强调“平等”时忽视“竞争”等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失了,合理的个人利益没有了。然而,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现实的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这样,原来一直被压抑的个性、自我价值如雨后春笋,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式并积极追求其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需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明显增长。根据有关方面对全国八省市大学生的思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学习动力的来源,有47.3%的学生认为“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高于认为“报效国家”的学生比例13个百分点(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7题统计结果)。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中“信仰共产主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让位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2题统计结果),而择业标准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服从国家需要”二者之和所占比率不足10%,“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却占31.7%之多(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3题统计结果)。就连“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80年代初期青年的人生话题,在今天的大学生中持“赞成态度”的同学仍有30%之多,还有近20%的人表示“难以判断”(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9题统计结果)。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1996(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3题统计结果)和1997(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8题统计结果)两年,进取意识、自立能力、竞争意识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两年分别为23.7%和68.3%、25.3%和42.9%、23.6%和76.3%,但奉献精神和组织纪律却呈减弱趋势,两年分别为39.6%和25.2%,36.2和22.9%。这些结果可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自我与社会、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上,明显地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二、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目标是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主要是指人生价值目标。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应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个人眼前追求的目标应服从于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个人目标应服从于社会的主导目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甚至最高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一般来讲,前边代表着现实主义价值目标,后边代表着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大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起来,不仅树立长远的和远大的目标,而且也要为理想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及饱满的热情,干出一番事业,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同全国人民一样是受一种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追求的教育和影响的。那时候强调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这种价值目标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可以牺牲个人的欲望“勒紧裤腰带”辛勤工作,日夜操劳以至奉献自己的生命。应当说,在那个年代,社会上的许多人,履行这一信仰,创造了至今仍令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景仰的理想主义人格的丰碑。这种理想,这种境界以至到80年代的中前期,仍然在大学生中间所信仰。清华大学化72班同学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北大学生喊出的“振兴中华”就是证明。应该说,80年代中前期大学生“陆续从‘小我’走向了‘大我’,从抽象的人生思辩走向了人生实践,从课堂天地走向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一化,在社会实践中去选择自我的位置”(注:董宽宽:十年回首:中国大学生心态历程《大学生》1989年第4期 第7页)。但是到了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的普遍性、主导性则大大减弱了。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人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个人的现实生活最为实惠。如今大学生更为关注的是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例如:在义利观上,有89.3%的学生赞同“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9题统计结果),这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理想主义义利观相比,显然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待“事业第一,生活第二”的观点,有45.7%的同学表示反对,高出同意的学生比例27.5%个百分点(注:北京市教委编:《九十年代首都大学生高校思想教育研究》1990-1994(内部资料)第573页)。认为“现在多数人不关心政治,而只关心切身利益”的学生占64.2%,高出否认的学生比例46.2个百分点(注:北京市教委编:《九十年代首都大学生高校思想教育研究》1990-1994(内部资料)第574页)。现在许多学生在学校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学习实用知识。有82.8%的同学认为“想学一些实用知识的心情更迫切了”,仅有4.9%的学生表示否认(注:北京市教委编:《九十年代首都大学生高校思想教育研究》1990-1994(内部资料)第557页)。96(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6题统计结果)97(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31题统计结果)两年的统计,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所占比例一直居首位,分别占73%和56.6%。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还体现在大学生对物质享受、对金钱不加掩饰地追求。赞同“有钱能使鬼推磨”观点的大学生达49.3%,同49.6%的否认比率基本持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4题统计结果)。作者在对九十年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时,发现当代大学生评价职业的主要参数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职业的稳定度等,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条件(注: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青年探索》 2000年第1期 第43页)。“理想、理想,有利就想”、“一切向钱看”等口号已被许多大学生所崇尚,以往的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地位,被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存在和追逐金钱的现实主义价值观所取代。三、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在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这是因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是稳定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在道德领域居一元主导的地位。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一直是人们的政治追求。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承认个人利益、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基本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不可能的,也无法运用社会的多种控制来实现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价值观的绝对性和严格性正在受到动摇。当今,在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和不同的社会存在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多元价值观并存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有信奉“理想的追求高于金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生活观念,如赞同“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学生占51.8%(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9题统计结果)。也有信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如有49.3%的大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4题统计结果)。有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占34%,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思想占47.2%(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7题统计结果),还有坚持“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占20.2%)(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4题统计结果)和“生活得是否舒服、满意”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占20.3%)(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0题统计结果)。在政治信仰上,有14.3%的学生认为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有17.9%的人认为“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还有25.8%的人认为,“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材(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2题统计结果)。总之,在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世界图像。四、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取向既是价值判断与选择,也是对价值目标的追求。价值取向是由价值主体的需要产生的,人的需要决定着人们政治、思想、道德生活等一切行为的取向与追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体,它不仅会有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有大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多种经济成分必然产生多元的市场主体,而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要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择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的价值取向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现象。即使是在同一群体中,由于每个个体的利益要求、思想、观念不同,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对社会的实际感受不同,也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在日渐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更为明显。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耳濡目染着时代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在随着变化,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集中表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除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价值取向外,多数大学生还将自身需求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作为其价值取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里,他们都选择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奋斗目标。他们已不崇尚“螺丝钉”精神,而更加注重从自身需要出发,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他们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愿意为他人服务,但又注重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这些现象在近些年来的许多调查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如:表1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型、科学型、实用型和信仰型几乎并驾齐趋(注: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教育研究》 1999年第5期 第35页)。这说明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型价值观为特征,而是以多样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体系。又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有考研的(42.63%)、出国留学的(21.8%),也有想从事商贸、金融工作的(26.5%),有想进三资企业的(21.2%),也有想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17.4%),还有想去乡镇集体企业的(15.9%)等等(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4题统计结果)。从政治取向看,有想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21.6%),有想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8.8%),有想成为忠诚的爱国者(29.4%),还有想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13.7%)等等(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1题统计结果)。表1 不同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等级  123456排列1984 政治型 审美型 科学型 实用型 社会型 信仰型1987 政治型 审美型 科学型 实用型 社会型 信仰型1992 实用型 社会型 政治型 科学型 审美型 信仰型1997 社会型 科学型 实用型 信仰型 审美型 政治型五、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在伦理学界向来有“功利论”与“义务论”的争论,即人对价值的追求是外在的物质、利益、享受?还是超越物质,充实人性,提升精神?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在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中,人们更多地强调精神的需求,忽视物质利益。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既不谈个人的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的或经济的标准去评判,而是以个人为社会、他人作贡献的大小,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准则作为价值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这样的意识环境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其价值判断表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与价值观的社会本位取向向个体本位取向标准偏移的趋势相一致,身处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不仅从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都变得功利、务实,在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人生追求等价值取舍的坐标上,表现出理想现实化的倾向。他们希望精神与物质并重,理想与实惠共求,读书与赚钱兼得。这其中包含着复杂交织的二重性:期望自己有专业成就,又力图打好经济基础;既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又要求服务单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既渴望有独立、高雅的学习生活,又期望有丰厚的物质收益。这导致了他们由注重精神需求转向现实生活,由以往对于“前途”、“成材”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工资收入、住房、职称、行政级别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其价值判断明显地带有功利化色彩。如:北京大学团委1996年对毕业生的择业调查反映,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经济收入(73.3%)、发挥才能(50%)、兴趣爱好(36.4%)、社会环境(34.5%)、专业对口(28.2%)、社会地位(18%)、变迁机会(14.6%)、住房(13.1%)、社会需要(8.7%)(注: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毕业生调查《青年研究》 1997年第3期第16页)。关于职业的判断标准,笔者也曾作过研究,九十年代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中“经济收入高”、“能发挥个人才能”是两个最主要的价值评价标准(注: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青年探索》 2000年第1期 第43页)。另外,其他高校在毕业生中做的择业观调查,结果也差不多,“收入多”、“实现自身的价值”一般都排在前几位,对“环境”、“升迁”和“单位发展前途”等也都很看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与过去相比,不仅更为现实,而且讲求实用,并明显带有功利色彩。六、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实现价值的途径是由自己选择还是听从于老师、家长或者学校、社会呢?这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观念的主要指标。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受绝对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影响,人们选择实现价值的途径往往只能借助社会、借助集体来进行,根本谈不上个人的价值选择,“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干一行,爱一行”、“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等已成为当时倡导的流行口号。大学生事业的成败、祸福和前途,完全取决于社会、决定于集体,那时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价值选择无济于事,完全是一种社会外在因素控制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强调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崇尚个性、自信、自省,多元趋向,更为务实,既注重社会发展趋势,又注重个体人生感受,欣赏物质前提下的精神要求,推崇“事业顺利,收入可观”和“命运自立,个性洒脱”等等,而这些价值观念的崇尚和实现,使他们在实现价值的途径上更相信自己的选择。即使内化社会的需要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听天由命,而是合理地进行选择。社会需要符合了自己的愿望可以接受,如果不符合,则予以放弃。在价值选择的途径上完全采取的是一种内在价值控制。比如,在职业选择上,改变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价值观念,而是根据自己的发展,“爱一行,干一行”。因此,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敢于放弃,重新选择,行业上的“跳槽”和人才外流增加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以上简要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的形成背景。虽然与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有所差异,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坏事,事实上,这也是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变化又是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是积极的。但是理解和肯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现在历史条件下的变化,并不是说就无可忧虑了,事实上,全面认识和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也会发现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如: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化过程中,“个人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可忽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迷失、人格解体的反传统、反文化的虚无主义心态;还有对金钱不择手段疯狂地追求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一些不健康的享乐主义心态等等。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困惑和苦闷,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予以解决。同时,还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本文档为【社会环境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imle
我是一线教师 有丰富的 教学经验
格式:doc
大小:157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5-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