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近苏轼(生平 作文)

走近苏轼(生平 作文)

举报
开通vip

走近苏轼(生平 作文) - 26 - “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 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3、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 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 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走近苏轼(生平 作文)
- 26 - “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 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3、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雨渐渐小了一些,苏轼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 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 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风雨,唱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走着,心情渐渐轻松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起来。晚风习习,云散天开,夕阳在 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回过头,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场风 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4、忘记和铭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苏轼瞑目 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 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 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 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5、说“安” “乌台诗案”的惨酷经历使天真的东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以一 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向这个当时 还很荒凉的小镇。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深自闭塞,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 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 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他无情地剥除了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即便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 过利益或声名。在对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渐渐回归于澄明、空灵、淡泊与安然。 6、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 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 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 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 一词一句总关情。 - 25 - 品味苏轼 你的一生如此波澜,但你却像一叶平稳的小舟。这样洒脱的处世为人,超然物外又重情重 义的你,会料想到今日众人将你歌颂么? ——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记 欧阳修一时的多虑将你判为第二,而你,只是淡然的笑了;朝中无人同你一样看透朝政, 你毅然请求外调,离开时,不舍的笑了;被人冤枉,差点送命,再次出京,你依旧是笑,无奈 的笑了。你,竟如此爱笑么?本属于你的东西没了,本可保住的官职丢了,本子虚乌有的事情 将你闭上绝路..但你,却还能如此释怀的去面对生活,依旧高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的爱国之歌,依旧感慨出“物与我皆无尽”的人生哲理。是你的性格使然,让你如此 乐观。还是被一次又一次重创的你,已无力去品味悲伤? 自古文人大都是不愿涉足政坛的。但你,却总怀揣着治理国家的志向。纵使被伤害,甚至 赔上性命。你还是不放弃,是你不知道腐败的官场很难去改变么?我想,你是知道的。但在左 边胸膛跳动的那颗爱民之心,是不允许你独自离开,置百姓与不顾的。 谁说一进入官场,心就会如石般坚硬、冰冷?你还是那么多愁善感。与兄弟的离别内心很 难受吧?七年未见,其实很挂念他吧?为什么一直忍着不说呢?是怕自己的思念会使弟弟的生 活受到影响,还是要证明自己的坚强?七年了,七年,喝的大醉之时,才敢吐露真言,用“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话来安慰自己。与妻子的分离内心很痛苦吧?刹那间,那样深 爱过并承诺要厮守一生的人,就这么远去了。这痛苦,你怎能忍受十年?这十年中,你的内心 承受着多大的煎熬?白天与他人吟诗作赋,在寂静无人的黑夜,恐怕只有你一人在偷偷落泪吧? 末了,只可诵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悲伤的词句来表达深情。你啊,面对这亲情与 爱情,你的直率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跌宕起伏的人生,连绵不断的情缘,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你啊!你这一生确像词中所写“回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苏轼”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 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 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 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因此让人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2、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 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 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 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 - 24 -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 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 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身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 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苏轼微醺,一张脸在初春的微寒中红润润的,雨水顺着这张脸滑落下来,流到嘴角,在笑 出的酒窝里打了个旋,滴落在地上。 这是怎样一张脸呀!他笑着,笑别人的狼狈,笑自己的“癫狂”。 (二)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 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 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他的眼睛微微睁着,嘴角因为肉体的疼痛一抽一抽的抖动着,凌乱的头发在脸上横冲直撞。 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谩骂与拷打并行,侮辱与诽谤交织的通宵,他的脸上总是留着雨的印记。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 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汴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 一辆囚车在穿行,雨水在他脸上淌着,泪水在他心中流着…… (三)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 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 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彩虹,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 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 [简评] 这篇文章几乎与全国甲卷的例文一模一样,不过在个别词句上稍加变动(变动部分用下划 线标注),就妥贴的转变为《脸》。文章在第一二两个部分分别加入了一个小段落,以突出“脸”。 作者深知“脸”上的一切都是“内心”的表现,因此,这些段落的加入就显得不着痕迹,贴切 自然了。 《脸》这个文题有很大的宽容度,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内心的表露,这就使得很多文章可 以转化为《脸》。作者抓住了这个窍门,不费什么笔墨,就把自己原先做过的《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定风波》一文移植过来了。 很多同学拿到抽象的概念性的题目尚且可以马马虎虎的对付出一篇文章来,一旦遇到形象 性的题目思路立刻就被形象禁锢住了,绕来绕去写不出什么有深度的文章。连这篇文章的构思 技巧是可以借鉴的。这不是抄袭,而是“偷自己的懒”,利用自己平时作文的积累而进行深加 工。这种文章在考场上往往因为思想的深刻,语言的成熟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在此,评论者也可以偷自己的一个懒了,对于文章的其它评价可以参见《意料之外情理之 中——定风波》一文的简评。 - 23 - 方才还在树丛中跳跃的松鼠不见了,方才还在树林里聒噪的鸟儿不叫了,剩下的是一片人 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 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人们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苏轼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全然不 像汴梁城里的那些宽阔而平坦的大路。 汴梁,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 二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 的打在房檐上,石阶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方才还在厅堂里谈笑的朋友不见了,方才还在檐下吵闹的孩子不见了,剩下的是一片人声 喧哗……他们大喝着他的名字,把仓皇走出的他一把抓住,推推搡搡弄上了囚车。 风雨来得太意外了,他猝不及防,方寸大乱。 乌台的囚室外,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街上的人却不少,人们要看一看他——这个曾经 一举高中榜眼,曾经被皇帝大加赏识,曾经春风得意的苏轼。梁城里的宽阔而平坦的大路上, 一辆囚车在穿行,雨在他眼前下着,雨水在他心中流着…… 三 雨渐渐地小了一些,他看看脚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这一霎那,他忽然觉得它们比 朝靴比官印更可贵。 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风雨。无论你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 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既然如此,扬起脸,面对着风雨,叹一句:“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吧!那么,黑夜过去是白天,风雨之后见阳光,也就是另一种人生的必然了。 缓缓的走着,心情渐渐的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 已经散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他回过头去,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阳的余晖中另有一种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 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简评] 这篇文章选材于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文章将词的意境具体化,写苏轼在沙 湖道中经历了一场出乎意料的雨,暗示人生中的意外风雨,意外波折,又写苏轼在风雨中顿悟, 他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的一种必然: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任何人生的挫折都将成 为过去。以苏轼的豁达而有此感悟是一种必然,是一种情理之中。 文章选材独到,构思精巧,对人物的性格及命运分析精准,因而在依托《定风波》原词的 基础上可以游刃有余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文章的第一部分几乎就是原词的精装再现。 作者将苏轼在沙湖道中的境遇具体细致的描绘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第二部分则完全是合理 臆想,依托原词,对乌台诗案前苏轼被擒的场景进行大胆想象,使之与眼前的景象形成关联: 人生的风雨与现实的风雨。由此引发心灵上的呼应,促成本文观点的形成。 细致的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描写细腻美好,深得原词的韵味;这些描写目的明确, 词词句句无不为主旨服务。结构清晰是文章的另一个特色,两大主体结构既体现了原词的风貌, 又形成了内容上的关联,深刻地揭示了主旨。 《脸》(2006 江西卷) (一) - 22 -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 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 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 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 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又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 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 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 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 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 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 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站在西子湖畔,成就人生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 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何必在乎站在哪里呢?站在哪里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 [简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1被贬黄州,2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 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 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 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风,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 文章在第一部分充分使用了中学阶段课本中所选的苏轼的经典诗文。这些诗文大多是高考 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作者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将一些词句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文章,可以说是一 种有心人的非常聪明的做法。体现了学习的灵活性,更达到了高考设置名篇背诵的目的。 本文的突出特色是选点的精准,位置与价值在苏轼的这两个人生阶段都有充分的体现,十 分切合考题,并且可以引发更深层的议论。是文章不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是从苏轼在不同位置 创造不同价值的现象背后有挖掘出一层深刻内涵:只要有一颗不屈的心,一颗爱人的心,那么, 不必在乎站在哪里,站在哪里都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5 全国Ⅰ卷)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定风波 一 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水噼里啪啦 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 21 - 黄昏时分,独自走在西子湖畔,梅花飘香,柳枝轻舞。 晚风阵阵吹来,我自融入其中。 禅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这花间月下,我看到了他们的身影…… (一) 西子湖畔,孤山寺中,林和靖在山间植梅六百余株,以供日常用度,养白鹤一只,名为“鹤 皋”。有朋自远方来,鹤皋就充作门童迎来送往。闲暇时泛舟西湖,这是何等惬意的生活! 官场,在他来看,是避犹不及的龌龊之所,为五斗米折腰,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是,这 一切并不妨碍他与现实生活的交流。范仲淹、苏子瞻、梅尧臣……都是他结交的对象。与那些 虽身在官场中却道德高尚,志趣高远的朋友蔬食薄酒,畅谈欢歌,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孔夫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有范仲淹、苏子瞻为友,一生未踏入仕途的林和靖拥有怎 样的好机会啊!但是,将生命托付给西子湖、孤山寺的林和靖清楚自己交友的尺度:可以和平 共处,决不融入其中。杭州城近在咫尺,二十年间,醉心山野的林和靖竟然没有踏入半步。那 锦衣玉食,那高屋广厦,那美女如云,那市井繁华……都不是他想要的! 梅花暗香缕缕,人生恬淡和谐,这是林和靖。 (二)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苏轼在政治的漩涡中再一次被卷入低谷,被迫远离政治核心,来到 这西子湖畔。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他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 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 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 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 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 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 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柳枝飘荡摇曳,人生坚韧潇洒,这是苏子瞻。 朦胧的月光里飘来几缕暗香,清澈的湖水中倒映着条条垂柳。在这人间至美的西子湖畔, 我看到了他们的身影,看到了中国文人优雅而高贵的精神世界。 [简评] 这也是一篇似曾相识的文章。《一枝一叶一世界》这一篇题目也是非常形象性的,因而它 的宽容度也很大。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用肉眼看见的世界永远不会是全面的,永远都是“一 枝一叶”,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世界有整体的认知。那么,哪一个人,哪一件事不都是“一 枝一叶”吗?透过这枝枝叶叶,我们了解到整个世界。管窥一豹,看见的是斑,感知的却是全 豹。 正基于此,很多文章就可以加工为符合这篇文题的文章。本文加工了《位置与价值》,稍 加变动,在个别词句上可以强调了花、树枝等形象,这目的是为切题,同时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位置和价值》(2005 全国Ⅱ卷) 站在哪里 一个人站在人生的转折当口,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确定,明天你将站在哪里?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 20 - 《纪念》一文显然是从《位置与价值》脱胎而来的。在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加入了一个元素: 历史的纪念碑。这样就使文章与文题贴合得更紧密了。 “位置与价值”中“价值”这个点是引发“纪念”的关键。人们纪念的事物必定是很有价 值的,这就使得作者找到了两者的相通之处,找到了转换的关节点。作者在此只需轻轻一拨, 《位置与价值》就变成了《纪念》。这种方法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建立在见解透辟,思维清楚, 逻辑严密,技巧纯熟的基础之上的。 《双赢的智慧》(2005 山东卷) 黄昏时分,独自走在西子湖畔,梅花飘香,柳枝轻舞。 晚风阵阵吹来,我自融入其中。在这花间月下,我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感受着他们的智慧…… (一) 西子湖畔,孤山寺中,林和靖在山间植梅六百余株,以供日常用度,养白鹤一只,名为“鹤 皋”。有朋自远方来,鹤皋就充作门童迎来送往。闲暇时泛舟西湖,这是何等惬意的生活! 官场,在他来看,是避犹不及的龌龊之所,为五斗米折腰,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是,这 一切并不妨碍他与现实生活的交流。范仲淹、苏子瞻、梅尧臣……都是他结交的对象。与那些 虽身在官场中却道德高尚,志趣高远的朋友蔬食薄酒,畅谈欢歌,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尘世有太多的无奈,当内心无法容忍那种种喧嚣,离开,不失为一种智慧。尘世间少了一 个备受折磨的灵魂,山野中多了一位潇洒隐逸的闲人;尘世间少了一些令人心痛的呻吟,山野 中多了许多让人心醉的歌吟…… 梅花暗香缕缕,人生恬淡和谐,这是林和靖的智慧。 (二)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苏轼在政治的漩涡中再一次被卷入低谷,被迫远离政治核心,来到 这西子湖畔。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他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 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 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 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 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 福的堤,又是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在苏堤的烟柳中我们看到了百姓收获,看到 了苏轼的收获。 柳枝飘荡摇曳,人生坚韧潇洒,这是苏子瞻的智慧。 朦胧的月光里飘来几缕暗香,清澈的湖水中倒映着条条垂柳。在这人间至美的西子湖畔, 我看到了他们的身影,看到了他们双赢的智慧,看到了中国文人优雅而高贵的精神世界。 [简评] 在《位置与价值》、《一枝一叶一世界》之后,我们又看到了这篇文章。三篇文章取材是 同源的,议论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作者将林和靖与苏轼结成对子,经过深刻思考,就可以幻 化出多种角度,适应不少文章。 这篇《双赢的智慧》是一篇难度比较大的文章,但是作者却驾轻就熟,将文章处理的既贴 合题目又另有深度。在图解了双赢之后,又能有一个更高的层次:这种双赢,不仅体现着中国 文人的智慧,更体现着他们优雅而高贵的灵魂。 《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 浙江卷) - 19 -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 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 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 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苏 轼在人生的波折中,用内心的低谷成就了近乎圆满的的人生。 历史的画卷合上了,在人生中,我们用心追求圆满。 [简评] “圆形与星形”的题目让许多同学觉得不知所云,无从下笔。但是,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 既然“星形”是不确定的,何不将它定义为有一个尖的“心形”?这样就变得比较好处理了。 星形,作者定义为心;圆形,作者定义为圆满。用一颗心成就一份圆满,就是本文的主旨。 作者在文中仍然使用“被贬黄州”、“修筑苏堤”这两个老事例,将两个事例构成递进的 两个层次,阐释了在低谷中用心追求圆满的人生道理。文章中两个图形的形象与文章主旨密切 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纪念”(2005 广东卷) 历史是值得敬畏的 怎样的人才能够被史书收录?怎样的人才能历史的纪念碑上留下千秋英名?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 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 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 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 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 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高傲的头颅低下。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不屈。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又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 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 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 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 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 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 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爱民。 也许我们无法左右人生的顺逆,我们如不系的小舟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但是只要有一颗不 屈的心,一颗爱民的心,那么,在历史的纪念碑上,必定为你名字预留着一个永恒的空间。 [简评] - 18 - 被安抚的心灵不会永远平静,风再起时,水面也许还会泛起涟漪。只有真正的释怀,才是 恒安之道。失意之时,寻一方净土,做一件实事,让那款坎的钟声不仅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 更给它深刻的启示。 经历乌台诗案,从仕途的巅峰一下子跌入谷底的苏子瞻对清风朗月,看水落石出,听余音 袅袅,释千古之愁。当佛印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当林和靖去寻“梅妻”的“疏 影、暗香”,苏子瞻却在孤山寺的钟声里听到了更多。那钟声撞击着他的心灵,撞碎了旧梦,却 又启示了前程。 于是,西子湖畔,一道长堤筑起来了,历经千年。 这是一道为民谋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一道苏子瞻在孤山寺古钟余 响里,放弃对功名的追逐,释然的回归本性,回归自我的心灵的堤。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世事沧桑,风云变幻。心灵太柔软,古寺太遥远。那 么,面对失意,让我们归于平静,争取内心的恒久安宁吧。 偶尔,到自己心灵的古寺中走走,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简评] 这是一篇词藻华美的论说文。作者从两个层次展开议论:1 远离尘世,避入山林,可以得 到内心的安宁;2 成就功业,为民造福,可以得到恒久的安宁。第一个层次作者选取了林和靖 为事例,分析了他对世俗的厌烦,对山林的向往,在山林中的怡然,并将这种怡然归结为在现 实与理想的冲突中超越一切的胜利。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的升华,苏轼与林和 靖都醉心于山林,但是,苏轼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修筑苏堤,为民造福,这样他的内心就得 到了更高层次的安宁:恒久的安宁。 文章词采华美,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名句。这些名句都是日常学习中的积累,例如文章开篇 巧妙化用《枫桥夜泊》,展开场景的描写,又如文章画线部分《赤壁赋》的灵活运用,都是值 得同学们借鉴的。 “圆形与星形”(2005 福建卷) 圆满与心 用线围一个圆,无论在哪一个点上,轻轻的向圆心方向按下去,你会发现,少占了一些面 积,却成就了一颗心。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看到了赤壁下的苏轼—— 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 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多么圆满的人生 路!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 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的圆变得残缺了。 被贬黄州的苏轼以自己的灵魂为圆心,向内退守,成就了一颗追求精神的解放的心。 用线围一颗心,在最低落的那个点上,轻轻的挑起来,你会发现,你将要成就一个圆。 翻开历史的下一页,我看到了西子湖畔的苏轼—— 在这里,再次被迫远离政治核心的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看到西湖如美丽杭城的 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 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 17 -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 顺着历史长河,无数旷达之士面对失败痛苦,莫不泰然处之。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 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 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 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 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 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 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 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 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所以,我们应该忘记别人的嘲讽,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样;原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如原谅天有晴有阴一样。我们要记住初生婴儿的第一次笑容,我们要记住八旬老人没牙的掩 笑…… 那阵风吹过,吹走了,吹走了失败痛苦;那阵风吹过,吹过后,铭记住,铭记住了美好快 乐! [简评] 这篇文章写得隽永美好,作者创造了一个点:“那阵风吹过”,由此触动灵感,展开联想 大胆想像,从珍珠、宝剑、胡杨等物,陶渊明、苏东坡等人身上找出“忘记和铭记”的共性, 指出要善于忘记那些失败痛苦,善于铭记那些美好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玉珠,才能 露出刀锋,才能创造不朽的神话,才能写出心中的圣地,才能表现出淡泊与从容,旷达与豪迈。 从而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真理: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我们的人生才活得惬意,活得从 容与豪迈。 作者审题准确,入题巧妙,选材精当。凭借日常的文化积淀和文学积累,作者诗词名句信 手拈来,如果没有平时像河蚌育珠那样的刻苦修炼与积攒,是断难这样得心应手的。 苏轼的材料在这篇文章中并不是全篇使用,而是恰到好处的成为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这 正体现了材料在文章中的灵活运用。 说“安”(2005 北京卷) 中国的古诗中常有这样的画面:亮落下去了,乌鹊在远处悲鸣,秋霜在不觉中落在树枝上、 草叶上,转瞬间,满眼皆是。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诗人们往往就在这样的秋夜时分听到了夜半的钟声。 人生在世,不尽人意者十之八九,失意之时,寻一座古刹,让那噌弘的钟声,慰藉受伤的 心灵,给它最温柔的安抚。 一树梅花、一只白鹤、一座古寺、一个闲人。在人生旅途上看清了风云惨淡的林和靖远离 了尘世的喧嚣,避开了俗事的纷扰,躲入了幽静的山林,听到了噌弘的钟声。他在这幽静的山 林中的到了自然最温柔的安抚。 中国的诗人们在红尘中饱受精神的磨难,在山林的钟声中得到了灵魂的安宁。残酷的现实 与美好的理想的较量中,这些山林深处的隐居者并没有输,他们始终让自己的灵魂站在巅峰上, 站在俗世中人永远也爬不上去,甚至永远看不到的巅峰上。 - 16 - “持节云中”的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归隐之 心。从密州的纵马奔驰,到黄州沙湖道中上的雨中徐行,这一跑一走虽然促成了苏轼不朽的文 学成就,但是背后却有着更多令人遗憾的东西。优秀的人才在无休止的相互倾轧,相互残害中 消磨着他们的锐气,永无止境的内耗将那些优异者变成再也难以拿出实绩的“精神贵族”。 青年时,我们为了理想而呐喊,冲锋,劈波斩浪。日子一天天过去,呐喊变成了彷徨;射 天狼变成了买田置产;奔跑变成了徐行!老年时,我们捋着长髯,飘飘似仙的感慨:也无风雨也 无晴。代代相传,周而复始,两千余年! 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当内耗逼着青年停下了奔跑的脚步,一个民族放慢了发展的速度。 土筑的超然台已经残破不堪,在斜阳的余晖中显得那么的苍凉。 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解说 [译]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 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 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 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 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 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这首词通过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全词感情奔放,气概豪迈。 [简评] 这又是一篇随想式的文章。作者这一回选取了苏轼修筑的“超然台”为情感的出发点和回 归点,进行追忆,展开议论,并形成首尾的呼应。 超然台是苏轼在密州为官时修筑的,在那里,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一豪放词 的开端之作。词中的一些意象关涉奔跑,例如:“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些意象触发了 作者,写“跑”的灵感。 作者的构思是十分精巧的。文章仍旧由两大主体部分构成,这两大主体部分分别取材于两 首著名的苏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而这两首词中一跑一走 的形象恰好又使作者找到了对比点,由此形成了文章的主旨:当内耗逼着青年停下了奔跑的脚 步,一个民族放慢了发展的速度。这就使得文章的主旨有了一种超越:超越于形象上的奔跑, 转而谈人生的状态。 “忘记与铭记”(全国Ⅲ卷) 那阵风吹过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 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 的祝福,情人的蜜语,一些伤心往事却难免淤积于胸,块垒难消。面对万千世事,我们该忘记 什么,又该铭记什么呢?答曰: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囚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 15 - 这本是一道“不为游观为民耳”的大堤,却无意间成了世间最美的风景。这是一道为民谋 福的堤,一道中国文人的社会良心筑成的堤。有了无数绝美的诗文,再筑一道实在的长堤。人 生有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柳枝飘荡摇曳,人生坚韧潇洒,这就是苏子瞻。 结束语 他在密州尽职,他在原野飞奔,他在杭州修堤,他在史册留名。且不提少年时金榜题名的 荣耀,且不提暮年时身类转蓬的苍凉。单凭这丰厚的人生中段,就足以超然地面对世事,无愧 天地。 [简评] 这又是一篇《超然台怀古》。一座超然台,成为作者写很多文章的出发点,作者在这里组 合材料,写成切合题目要求得文章。这一次,作者还是选取两个材料,使文章形成作者熟练的 两大主体结构。 本文的第一部分保留了上一篇《跑——超然台怀古》的第一部分并作了加工,对于苏轼的 政绩多加了些笔墨,这样就强调了苏轼的“丰富”,而后作者有选取了《位置与价值》中的第 二部分作为本文的第二主体部分,这一道苏堤,使苏轼的成就显得更加丰满,更贴合“猪肚”。 最后,作者以“结束语”的方式点明题目,点明主旨。一句“单凭这丰厚的人生中段,就足以 超然地面对世事,无愧天地”是文章的“豹尾”。 “跑的体验”(2005 湖南卷) 跑 ——超然台怀古 汽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远远的就看见一座貌似城墙的土堆,那就是密州的超然台。 晚云似火,登台漫想,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现开来…… 初春的风还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柔和了很多。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饥荒的密州正逐渐的显出 生气来。一队人马轻快的奔驰在原野上,尘沙扬起,喊声震天。祈雨归来,他突发奇想,要顺 便享受一下狩猎的乐趣。 这一年,苏轼正当不惑。经历了御史台案,经杭州辗转到密州,人生跨过了仕途的巅峰, 正要走向不系之舟般的辗转。 面对密州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凄惨景象,他大刀阔斧,敢作敢为,上表减免赋税,开仓 赈济灾民,鼓励恢复生产,救助收养孤儿……尽到了一个朝廷命官的职责。 也就是这一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北宋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最大的一次胜利,收复了 大量失地。不可理解的是,朝廷却在此时向辽国割地七百余里。苏轼因为战争的胜利而颇受鼓 舞、更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密州至多有一两只小野兔的平旷土地上,他想象自己穿上汉代羽林军的锦帽貂裘,牵着 黄犬、架着苍鹰,纵马奔驰,弯弓射虎,奔赴边关,杀敌立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他在奔跑,那颗年轻的心并没有因为一时的官运不济而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再坚硬的 石头也耐不住流水的日夜消磨。 政局的风云多变,朋党的此消彼长,斗争的腥风血雨……苏轼仿佛一条小船,一路漂泊。 御史台案、乌台诗案;黄州、惠州、儋州……最终客死天涯!奔跑的灵魂也有疲惫的时候。 - 14 - 双脚不离开坚实的土地,眼睛紧盯着国计民生;心中淡泊了个人的荣辱,梦里不灭的是凌 云壮志。这才是真正的超然,紧密的拥抱着现实生活,却超越了一切声色狗马的低级趣味,超 越了一切猥琐的世俗私欲。 这就是苏轼,一个真正超然物外的人,一个伟大的诗人。 土筑的超然台已经残破不堪,在斜阳的余晖中显得那么的卓尔不群。 [简评] 又是一篇《超然台怀古》。这一次,作者只选取了一个材料来阐释“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而“超然”二字恰恰就是它的注脚。 作者紧紧抓住王国维原文的精神内质,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 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 高致”,而苏轼恰好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作者选点精准,议论到位,把深刻的道理用《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背景和内容阐释得清楚明白。 “凤头猪肚豹尾”(2005 江苏卷) 猪肚般丰厚的人生 ——超然台怀古 汽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远远的就看见一座貌似城墙的土堆,那就是密州的超然台。 正是春末,柳斜风细,晚云似火,城上高台,真个超然! 登台漫想,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现开来…… (一) 初春的风还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柔和了很多。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饥荒的密州正逐渐的显出 生气来。一队人马轻快的奔驰在原野上,尘沙扬起,喊声震天。祈雨归来,他突发奇想,要顺 便享受一下狩猎的乐趣。 这一年,苏轼正当不惑。经历了御史台案,经杭州辗转到密州,人生跨过了仕途的巅峰, 正要走向不系之舟般的辗转。 面对密州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凄惨景象,他大刀阔斧,敢作敢为,上表减免赋税,开仓 赈济灾民,鼓励恢复生产,救助收养孤儿……尽到了一个朝廷命官的职责。 也就是这一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北宋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最大的一次胜利,收复了 大量失地。不可理解的是,朝廷却在此时向辽国割地七百余里。苏轼因为战争的胜利而颇受鼓 舞、更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 “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密州至多有一两只小野兔的平旷土地上,他想象自己穿上汉代羽林军的锦帽貂裘,牵着 黄犬、架着苍鹰,纵马奔驰,弯弓射虎,奔赴边关,杀敌立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二)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苏轼在政治的漩涡中被卷入低谷,被迫远离政治核心,来到这西子 湖畔。他看到的不是自己命运的坎坷,他看到的是西湖如美丽杭城的眉目,一旦淤塞消失,世 间就少了一分难得的美景。他义卖字画,发动募捐,调动民众疏浚清淤。挖出来的淤泥如何处 置呢?他的目光落到了白堤上:再筑一道大堤,岂不一举两得? 于是,五里长堤,六座石桥,为西子湖再添两道亮丽的风景:“苏堤春晓”、“六桥烟柳” 并称“西湖十景之首”。当春日晴朗,柳条低垂,微风过处,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 淼,柳披纱缦,水被云吞…… - 13 - 缓缓的走着,心情轻松而愉快,小曲儿也不觉间哼唱了起来。晚风习习,不觉间云已经散 了,夕阳在西山的头上又露出了艳红的脸。 无论昨天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今天遭遇了怎样的凄惶,有着这样的一颗无畏乐观的心,他 已经超然物外,看淡晴雨,留给明天的是伫立在自己的灵魂的巅峰上俯瞰人生。 夜风很凉,船已经把黄州远远的留在身后,漫天星辰璀璨,他告诉我只要有平静且无畏乐 观的心,留给明天的就是自我的辉煌。 [简评] 这是一篇随想式的文章,作者创设了一种情景:深夜在长江上行船,船过黄州。由此引出 对苏轼的漫想,对明天的思索,并形成文章首尾的呼应。 苏轼在黄州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人生收获,这恰好被作者加工成文章的两个层 次:在黄州安抚了心灵,取得了文学的成就;在黄州乐观无畏,取得了人生的辉煌。 文章的第一部分中画线的词句和上一篇文章《说安》的画线部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灵 活的运用我们日常学过的课文中词句,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2005 湖北卷) 超然台怀古 汽车行驶在齐鲁大地上,远远的就看见一座貌似城墙的土堆,那就是密州的超然台。 正是春末,柳斜风细,晚云似火,城上高台,真个超然! 登台漫想,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现开来…… 公元 1075 年,北方边界战事频繁,宋将王韶率军抵御西夏入侵,取得了宋开国后的最大的 一次胜利,收复了大量失地。不可理解的是,北宋却在此时向辽国割地七百余里。苏轼因为战 争的胜利而颇受鼓舞、更因为割地的屈辱而倍感痛心。 这一年,苏轼正当不惑。经历了御史台案,经杭州辗转到密州,人生跨过了仕途的巅峰, 渐渐走向不系之舟般的辗转。 面对的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凄惨景象,他上表减免赋税,开仓赈济灾民,鼓励恢复生产, 救助收养孤儿……此时的苏轼,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朝廷命官,看起来全然没有才子的倨傲和诗 人的浪漫。 国家的边关战事,辖区的民生疾苦,每一件都让他不能释怀。然而,他不仅仅是一位爱国 勤政的官员,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初春的风还是寒冷的,但是已经柔和了很多。刚刚经历了一场 大饥荒的密州正逐渐的显出生气来。一队人马轻快的奔驰在原野上,祈雨归来,他突发奇想, 要顺便享受一下狩猎的乐趣。 在密州至多有一两只小野兔的平旷土地上,他想象自己穿上汉代羽林军的锦帽貂裘,牵着 猎犬、架着苍鹰,全城的人都来看他像孙权一样亲自弯弓射虎。他自比杀敌英雄魏尚,希望得 到朝廷信任,奔赴边关,杀敌立功。 这一刻的诗人,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身处逆境,昔日那些亲人的远去,手足的分离,宵小 的暗算,官场的风雨……瞬间全都消失了。在自己的幻梦之中,他策马狂奔,弯弓射虎,他持 节云中,征战边关。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豪迈的语句喷薄而出,横扫婉约柔美的词风,开 豪放词之先河。“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 12 - 的是保持自己的人格与操守。这样的人,是真性情者。有的人认为棱角分明易得罪人,但正是 这棱角,使生命的变得更高贵,是生命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辉。 结束语 自嘲,是让自己拥有明亮的眼睛,豁达的心境;自嘲,是让自己拥有不便的初衷,不屈的 人生;自嘲,是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种艺术。 [简评] 自嘲是自我解嘲,在面对人生中的一些无奈的现实的时候,自我解嘲一下,收获的不是 “嘲”而是“解”。作者准确地把握住自嘲的精髓,通过苏轼的两件逸闻趣事,把苏轼豁达的 心境,不屈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分析的透辟入理。 文章结构仍是两大主体结构互不雷同,第一层写苏轼为儿子题诗的趣闻,着力写他的豁达, 第二层写苏轼对自己大肚子看法,着力写他的棱角分明,不屈于时。 作者对于苏轼了解是比较深的,材料的掌握也比较全面,因而面对“自嘲”这个难度比较 大的话题能处理的轻松自如。不是为写自嘲而写自嘲,不是简单的图解,而是在“自嘲”背后 分析出了更有价值的人生观点。 “留给明天”(2005 天津卷) 黄州漫想 江轮经过黄州正是深夜,我独自站在甲板上,看着漫天星辰,900 年前的他走近了我…… (一) 二十二岁登进士科,二十七岁登制科头等,被皇帝预定为未来的宰相……留给明天的,曾 经是多么圆满的人生路! 然而,在辉煌的未来与眼前的弊政之间,良心使他在任何时候都选择直言不讳,“一肚子 不合时宜”使他得罪了当权的宵小。 于是,风雨来了。“乌台诗案”使他从仕途的大路上一下子被扔到了这偏僻荒野的黄州。 “平生文字惟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对于在黄州的未来,他曾是这样规划的。 他食言了。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 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 如梦…… 在乌台的黑夜之后,在山水之间,他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回归了心灵的宁静,留给明天的 是登上文学的巅峰。 (二) 沙湖道上的雨来得是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意外,刚刚还是晴朗的天,霎时间暗了下来,雨 水噼里啪啦的打在树木上,岩石上,天地立刻陷入一片迷蒙…… 他的周围是一片人声喧哗……他们走在雨中,有的撩起衣襟,擦拭不断打在脸上的雨水; 有的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早已遍是污泥的鞋子;有的大步疾行,忽的跌倒在地上,溅起一片 泥水,引来一阵惊叫…… 他微醺,走在后面。这条沙湖道他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小路曲折、泥泞,他看看脚 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在他的眼里,它们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贵。白天过去是黑夜,晴朗 之后遭风雨。无论怎样左躲右闪都无可避免地要与它们相遇,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吧? 他扬起脸,面对着风雨,长声吟啸:“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11 -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 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 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 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
本文档为【走近苏轼(生平 作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221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75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6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4-01-27
浏览量: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