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举报
开通vip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灌注桩施工6.1施工准备6.1.1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7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6.1.2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综合确定。6.1.3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JGJ94-20086灌注桩施工6.1施工准备6.1.1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勘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2桩基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危房、精密仪器车间等的调查资料;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5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6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检报告;7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6.1.2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条件综合确定。6.1.3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应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2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泥浆护壁灌注桩必须有泥浆处理措施;3施工作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劳动力组织计划;4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5桩基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6.1.4成桩机械必须经鉴定合格,不得使用不合格机械。6.1.5施工前应组织图纸会审,会审纪要连同施工图等应作为施工依据,并应列入工程档案。6.1.6桩基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6.1.7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6.1.8用于施工质量检验的仪表、器具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6.2一般规定6.2.1不同桩型的适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2旋挖成孔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3冲孔灌注桩除宜用于上述地质情况外,还能穿透旧基础、建筑垃圾填土或大孤石等障碍物。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慎重使用,采用时,应适当加密勘察钻孔;4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后插钢筋笼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5干作业钻、挖孔灌注桩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6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层中不得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7沉管灌注桩宜用于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夯扩桩宜用于桩端持力层为埋深不超过20m的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6.2.2成孔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固,确保在成孔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和偏移。应在成孔钻具上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并应在施工中进行观测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6.2.3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应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482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挖掘成孔时,必须保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采用锤击沉管法成孔时,沉管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对照为辅。6.2.4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表6.2.4的要求。表6.2.4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偏差成孔方法桩径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桩、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泥浆护壁钻、挖、冲孔桩d≤1000mm≤-501d/6且不大于100d/4且不大于150d>1000mm-50100+0.01H150+0.01H锤击(振动)沉管振动冲击沉管成孔d≤500mm-20170150d>500mm100150螺旋钻、机动洛阳铲干作业成孔灌注桩-20170150人工挖孔桩现浇混凝土护壁±500.550150长钢套管护壁±201100200注:①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②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6.2.5钢筋笼制作、安装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5的规定;表6.2.5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20钢筋笼直径±10钢筋笼长度±100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式接头(钢筋直径大于20mm),并应遵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3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可置于内侧;4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100mm以上;5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应立即固定。6.2.6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1/3。6.2.7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m或单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6.2.8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6.2.9灌注桩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Ⅰ泥浆的制备和处理6.3.1除能自行造浆的黏性土层外,均应制备泥浆。泥浆制备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泥浆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496.3.2泥浆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2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黏度不得大于28s;4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应采取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6.3.3废弃的浆、渣应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环境。Ⅲ冲击成孔灌注桩的施工6.3.10在钻头锥顶和提升钢丝绳之间应设置保证钻头自动转向的装置。6.3.11冲孔桩孔口护筒,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200㎜,护筒应按本规范第6.3.5条设置。6.3.12泥浆的制备、使用和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6.3.1~6.3.3条的规定。6.3.13冲击成孔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当表土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时,可加黏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2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成孔时,可按照表6.3.13的操作要点进行;3进入基岩后,应采用大冲程、低频率冲击,当发现成孔偏移时,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500㎜处,然后重新冲孔;4当遇到孤石时,可预爆或采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5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及泥浆流失等事故;6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7进入基岩后,非桩端持力层每钻进300~500㎜和桩端持力层每钻进100~300m时,应清孔取样一次,并应做记录。表6.3.13冲击成孔操作要点项目操作要点在护筒刃脚以下2m范围内小冲程1m左右,泥浆比重1.2~1.5,软弱土层投入黏土块夹小片石黏性土层中、小冲程1m~2m,泵入清水或稀泥浆,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粉砂或中粗砂层中冲程2m~3m,泥浆比重1.2~1.5,50投入黏土块,勤冲、勤掏渣砂卵石层中、高冲程3m~4m,泥浆比重(密度)1.3左右,勤掏渣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钻小冲程反复冲击,加黏土块夹小片石,泥浆比重1.3~1.5注:1土层不好时提高泥浆比重或加黏土块;2防黏钻可投入碎砖石。6.3.14排渣可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等方法,当采用抽渣筒排渣时,应及时补给泥浆。6.3.15冲孔中遇到斜孔、弯孔、梅花孔、塌孔及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等情况时,应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6.3.16大直径桩孔可分级成孔,第一级成孔直径应为设计桩径的0.6~0.8倍。6.3.17清孔宜按下列规定进行:1不易塌孔的桩孔,可采用空气吸泥清孔;2稳定性差的孔壁应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排渣,清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的泥浆指标应按本规范第6.3.1条执行;3清孔时,孔内泥浆面应符合本规范第6.3.2条的规定;4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允许厚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3.9条的规定。Ⅴ水下混凝土的灌注6.3.26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置导管或气泵管二次清孔,并应进行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沉渣厚度等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6.3.27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当掺入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不受此限);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并应满足本规范第6.2.6条的要求;3水下灌注混凝土宜掺外加剂。6.3.28导管的构造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的分节长度可视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2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0.6~1.0MPa;3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516.3.29使用的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或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制作。6.3.30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2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0.8m;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4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本文档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2948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2-02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