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举报
开通vip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者:-----------------------日期: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4号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由公安部消防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现予公告。  中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者:-----------------------日期: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修订本)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建设国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局部修订公告第4号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由公安部消防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时废止。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8月21日  关于发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7]1447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74,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5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74同时废止。  本规范只规定了建筑设计的通用性防火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施行中,必要时可根据本规范规定的原则,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并报国家计委和公安部备案。  本规范由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贯彻实施。公安机关负责检查督促。对没有专门防火规定的,或按本规范设计确有困难时,应在地方基建综合主管部门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当地公安机关协商解决。  本规范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公安部七局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7年8月26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我部消防局会同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等10个单位共同修订的。  在修订过程中,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调查了27个大中城市的200余个各类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现状,总结了最近10多年来的建筑防火设计方面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教训,吸收国外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建筑防火先进技术成果。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十章和五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第四章P16-P28),民用建筑,消防车道和进厂房的铁路线,建筑构造,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等。  鉴于本规范是综合性的防火技术规范,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希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我部消防局,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987年5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防火技术,做到促进生产,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一、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二、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库)、花炮厂(库)、无窗厂房、地下建筑、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屋顶上的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  第1.0.4条建筑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第2.0.1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表2.0.1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墙防火墙非燃烧体4.00非燃烧体4.00非燃烧体4.00非燃烧体4.00承重墙、楼梯间、电梯井的墙非燃烧体3.00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50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0.50非燃烧体0.25房间隔墙非燃烧体0.75非燃烧体0.50非燃烧体0.50非燃烧体0.25柱支承多层的柱非燃烧体3.00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0.50支承单层的柱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00非燃烧体2.00燃烧体梁非燃烧体2.00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难燃烧体0.50楼板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层顶承重构件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0.50燃烧体燃烧体疏散楼梯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1.00燃烧体吊顶(包括吊顶搁栅)非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15燃烧体  注:①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②高层工业建筑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其节缝隙点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件的规定。    ③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吊顶,如采用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④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非燃烧体。    ⑤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非燃烧体。    ⑥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按附录二确定。  第2.0.2条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的房间,其梁、楼板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一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设有自动灭火设备时,其梁、楼板的耐火极限仍可按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第2.0.3条承重构件为非燃烧体的工业建筑(甲、乙类库房和高层库房除外),其非承重外墙为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可降低到0.25h,为难燃烧体时,可降低到0.5h。  第2.0.4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楼板(高层工业建筑的楼板除外)如耐火极限达到1h有困难时,可降低到0.5h。  上人的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第2.0.5条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顶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承重构件有困难时,可采用无保护层的金属构件。但甲、乙、丙类液体火焰能烧到的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第2.0.6条建筑物的屋面面层,应采用不燃烧体,但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其不燃烧体屋面基层上可采用可燃卷材防水层。  第2.0.7条下列建筑或部位的室内装修,宜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一、高级旅馆的客房及公共活动用房;  二、演播室、录音室及电化教室;  三、大型、中型电子计算机机房。   第三章 厂房  第一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3.1.1条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3.1.1分为五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3.1.1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丙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  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②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    ③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三。   第二节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第3.2.1条各类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应符合  表3.2.1的要求(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表3.2.1生产类别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厂房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甲一级二级除生产必须采用多层者外,宜采用单层4000300030002000----乙一级二级不限6500040004000300020001500--丙一级二级三级不限不限2不限8000300060004000200030002000-500500-丁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40001000不限2000-4000--1000-戊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50001500不限3000-6000--1000--  注:①防火分区间应用防火墙分隔。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厂房(甲类厂房除外)如面积超过本表规定,设置防火墙有困难时,可用防火水幕带或防火卷帘加水幕分隔。    ②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及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纺织厂房(麻纺厂除外)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50%,但上述厂房的原棉开包、清花车间均应设防火墙分隔。    ③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    ④甲、乙、丙类厂房装有自动灭火设备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一倍;丁戊类厂房装设自动灭火设备时,其占地面积不限。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且每层人数不超过2人时,最多允许层数可不受本表限制。    ⑥邮政楼的邮件处理中心可按丙类厂房确定。  第3.2.2条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应设在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  第3.2.3条在小型企业中,面积不超过300㎡独立的甲、乙类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  第3.2.4条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均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上述丙类厂房面积不超过500㎡,丁类厂房面积不超过1000㎡,也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建筑。  第3.2.5条锅炉房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但每小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超过4t的燃煤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第3.2.6条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注:其他防火要求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电力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第3.2.7条变电所、配电所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但供上述甲、乙类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电所、配电所,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时,可一面贴邻建造。乙类厂房的配电所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非燃烧体的密封固定窗。  第3.2.8条多功能的多层或高层厂房内,可设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但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非燃烧体墙和1.5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厂房隔开,库房的耐火等级和面积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的规定。  第3.2.9条甲、乙类生产不应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第3.2.10条厂房内设置甲、乙类物品的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非燃烧体墙和1.5h的非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第3.2.11条总储量不大于15m3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附近,且面向储罐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三节厂房的防火间距  第3.3.1条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的规定(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3.3.2条一座凵形、山形厂房,其两翼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本规范表3.3.1规定。如该厂房的占地面积不超过本规范第3.3.1条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面积不限者,不应超过10000m3),其两翼之间的间距可为6m。  第3.3.3条厂房附设有化学易燃物品的室外设备时,其室外设备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与相邻厂房外墙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非燃烧体的室外设备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  厂房的防火间距                                      表3.3.1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01214121416141618  注:①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以后有关条文均同此规定)。   ②甲类厂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2m,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m。   ③高层厂房之间及其与其他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3m。   ④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⑤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盖耐火极限不低于1h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房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4m。   ⑥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甲、乙类厂房不应小于6m;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4m。   ⑦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的外墙均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5%。   ⑧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厂房,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  第3.3.4条数座厂房(高层厂房和甲类厂房除外)的占地面积总和不超过本规范第3.2.1条的规定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时,可成组布置,但允许占地面积应综合考虑组内各个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生产类别,按其中允许占地面积较小的一座确定(面积不限者,不应超过10000㎡)。组内厂房之间的间距:当厂房高度不超过7m时,不应小于4m;超过7m时,不应小于6m。  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按相邻两座耐火等级最低的建筑物确定)。  第3.3.5条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4.3.4条的规定,但高层厂房与甲类物品库房的间距不应小于13m。  第3.3.6条高层工业建筑、甲类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易燃、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四章有关条文的规定,但高层工业建筑与上述储罐、堆场(煤和焦炭场除外)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第3.3.7条屋顶承重构件和非承重外墙均为非燃烧体的厂房,当耐火极限达不到本规范表2.0.1中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时,其防火间距应按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但上述丁、戊类厂房,其防火间距仍可按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要求确定。  第3.3.8条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但单层、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执行;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  第3.3.9条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与下述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30m;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30m;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20m;  厂外道路(路边)——15;  厂内主要道路(路边)——10m;  厂内次要道路(路边)——5m。  注:①散发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与电力牵引机车的厂外铁路线的防火间距可减为20m。    ②上述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如有安全措施,可不受限制。  第3.3.10条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0的规定。  室外变、配电站与建筑物、堆场、储罐的防火间距                    表3.3.105~10>10~50>50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52025202530253035丙、丁、戊类厂房及库房一、二级三级四级121520152025202530甲、乙类厂房25甲、乙类库房储量不超过10t的甲类1、2、5、6项物品和乙类物品25储量不超过5t的甲类3、4项物品和储量超过10t的甲类1、2、5、6项物品30储量超过5t的甲类3、4项物品40稻草、麦秸、芦苇等易燃材料堆场50甲、乙类液体储罐总储量1~5051~200201~10001001~500025304050丙类液体储罐5~250251~10001001~50005001~2500025304050  注:①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堆场、储罐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但室外变、配电构架距堆场、储罐和甲、乙类的厂房不宜小于25m,距<其他建筑物不宜小于10m。    ②本条的室外变、配电站,是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000k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超过5t的室外总降压变电站。    ③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    ④干式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湿式可燃气体储罐增加25%。  第3.3.11条城市汽车加油站的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3.11的规定。  汽车加油机、地下油罐与建筑物、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表3.3.11名称防火间距(m)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独立的加油机管理室距地下油罐靠地下油罐一面墙上无门窗的独立加油机管理室距地下油罐独立的加油机管理室距加油机255不限不限其他建筑(本规范另规定较大间距者除外)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01214厂外铁路线(中心线)厂内铁路线(中心线)道路(路边)30205  注:①汽车加油站的油罐应采用地下卧式油罐,并宜直接埋设。甲类液体总储量不应超过60,单罐容量不应超过20,当总储量超过时,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4.4.2条的规定执行。    ②储罐上应设有直径不小于38mm并带有阻火器的放散管,其高度距地面不应小于4m,且高出管理室屋面不小于50cm。    ③汽车加油机、地下油罐与民用建筑之间如设有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体实体围墙隔开,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  第3.3.12条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   第四节厂房的防爆  第3.4.1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钢柱承重的框架或排架结构,钢柱宜采用防火保护层。  第3.4.2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必要的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面积,易于泄压的门、窗、轻质墙体也可作为泄压面积。  作为泄压面积的轻质屋盖和轻质墙体的每平方米重量不宜超过120kg。  第3.4.3条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22.爆炸介质威力较强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较快的厂房,应尽量加大比值。  体积超过1000m3的建筑,如采用上述比值有困难时,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0.03。  第3.4.4条泄压面积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  第3.4.5条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轻质屋盖作为泄压设施。顶棚应尽量平整避免死角,厂房上部空间要通风良好。  第3.4.6条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如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下不宜设地沟,如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实;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密封。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第3.4.7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尽量避开厂房的梁、柱等承重构件布置。  第3.4.8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如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非燃烧体防护墙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或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  第3.4.9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其分控制室可毗邻外墙设置,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非燃烧体墙与其他部分隔开。  第3.4.10条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管、沟不应和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该厂房的下水道应设有隔油设施。   第五节厂房的安全疏散  第3.5.1条厂房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一、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二、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三、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四、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注: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规定的每层面积均指每层建筑面积。  第3.5.2条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使用面积不超过50㎡且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设一个。  地下室、半地下室如用防火墙隔成几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第3.5.3条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表3.5.3的规定。  厂房安全疏散距离(m)                                   表3.5.3生产类别耐火等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高层厂房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甲一、二级3025--乙一、二级755030-丙一、二级三级8060604040-30-丁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6050不限50-50--45--戊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10060不限75-75--60--  第3.5.4条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5.4的规定计算。当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m。  底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0.90m;疏散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40m。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指标                            表3.5.4厂房层数一、二层三层≥四层宽度指标(m/百人)0.600.801.00  注:①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少;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80m。    ②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  第3.5.5条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的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宜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要求应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3.5.6条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一台消防电梯(可与客、货梯兼用),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6.00㎡,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其面积不应小于10.00㎡;  二、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在底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三、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四、消防电梯间前室,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五、消防电梯,应设电话和消防队专用的操纵按钮;  六、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注:①高度超过32m的设有电梯的高层塔架,当每层工作平台人数不想过2人时,可不设消防电梯。    ②丁、戊类厂房,当局部建筑高度超过32m且局部升起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50㎡时,可不设消防电梯。   第四章 仓库  第一节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4.1.1条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按表4.1.1分为五类。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4.1.1储存物品类别火灾危险性的特征甲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3.常温下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乙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丁难燃烧物品戊非燃烧物品  注: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    ②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第二节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和安全疏散  第4.2.1条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4.2.1的要求。  第4.2.2条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冷库,每座库房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隔面积,可按《冷库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4.2.3条在同一座库房或同一个防火墙间内,如储存数种火灾危险性不同的物品时,其库房或隔间的最低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                               表4.2.1储存物品类别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层库房多层库房高层库房库房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座库房防火墙间每座库房防火墙间每座库房防火墙间防火墙间甲3、4项1、2、5、6项一级一、二级1118075060250----------乙1、3、4项一、二级三级3120000500500250900-300-------2、5、6项一、二级三级5128009007003001500-500-------丙1项一、二级三级514000120010004002800-700-----150-2项一、二级三级不限36000210015007004800120012004004000-1000-300-丁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3000210030001000700不限1500-1500500-4800--1200--500--戊一、二级三级四级不限31不限30002100不限1000700不限2100-2000700-6000--1500--1000--  注:①高层库房、高架仓库和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筒仓可采用钢板仓。储存特殊贵重物品的库房,其耐火等级宜为一级。    ②独立建造的硝酸铵库房、电石库房、聚乙烯库房、尿素库房、配煤库房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规定增加1.00倍,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③装有自动灭火设备的库房,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及注②的规定增加1.00倍。    ④石油库内桶装油品库房面积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⑤煤均化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为12000㎡,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⑥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占地面积”均指建筑面积。  第4.2.9条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戊类多层库房外,供垂直运输物品的升降机,宜设在库房外。当必须设在库房内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井筒内,井筒壁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第4.2.10条库房、筒仓的室外金属梯可作为疏散楼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60cm,倾斜度不应大于60°角.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第4.2.11条高度超过32m的高层库房应设有符合本规范第3.5.6条要求的消防电梯。  注:设在库房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可不设前室。  第4.2.12条甲、乙类库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设在丙、丁类库房内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分隔开,其出口应直通室外或疏散走道。   第三节库房的防火间距  第4.3.1条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1的规定。  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                               表4.3.1防火间距(m)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耐火等级一、二级101214三级121416四级141618  注:①两座库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总建筑面积不超过本规范第4.2.1条一座库房的面积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②高层库房之间以及高层库房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3.00m。    ③单层、多层戊类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减少2.00m。  第4.3.2条乙、丙、丁、戊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4.3.1条规定执行;与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4.3.4条规定执行;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4.3.1条的规定增加2m。  乙类物品库房(乙类6项物品除外)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与其他民用建筑不宜小于25m。  第4.3.3条屋顶承重构件和非承重外墙均为非燃烧体的库房,当耐火极限达不到本规范表2.0.1的二级耐火等级要求时,其防火间距应按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确定。  第4.3.4条甲类物品库房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3.4条的规定。  甲类物品库房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3.4甲类3、4项1、2、5、6项≤5>5≤10>10民用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30402530其他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52025202530121520152025  注:①甲类物品库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但本表第3、4项物品储量不超工过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超过5t时,可减为12m。    ②甲类库房与重要的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第4.3.5条库区的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应满足围墙两侧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要求。第四节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4.4.1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如采取安全防护设施,也可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  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布置。  第4.4.2条甲、乙、丙类液体的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的桶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2的规定。储罐、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4.2一、二级三级四级甲、乙类液体1~5051~200201~10001001~5000121520251520253020253040丙类液体5~250251~10001001~50005001~25000121520251520253020253040  注:①防火间距应从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堆垛外缘算起。但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②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甲类厂(库)房以及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但甲、乙类液体储罐区、半露天堆场和乙、丙类液体堆场与上述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四级建筑的规定增加25%。    ③浮顶储罐或闪点大于120℃的液体储罐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④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表相应储量储罐与四级建筑的较大值。    ⑤石油库的储罐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4.4.3条计算一个储罐区的总储量时,1m3的甲、乙类液体按5m3的丙类液体折算。  第4.4.4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4的规定。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表4.4.4液体类别固定顶罐浮顶储罐卧式储罐地上式半地下式地下式甲、乙类≤10000.75D0.5D0.4D0.4D不小于0.8m>10000.6D丙类不论容量大小0.4D不限不限-  注:①D为相邻立式储罐中较大罐的直径(m);矩形储罐的直径为长边与短边之和的一半。    ②不同液体,不同形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采用本表规定的较大值。    ③两排卧罐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m。    ④设有充氮保护设备的液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浮顶储罐的间距确定。    ⑤单罐容量不超过1000m3的甲、乙类液体的地上式固定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如采用固定冷却消防方式时,其防火间距可不小于0.6D。    ⑥同时装有液下喷射泡沫灭火设备、固定冷却水设备和扑救防火堤内液体火灾的泡沫灭火设备时,储罐之间的间距可适当减少,但地上储罐不宜小于0.4D。    ⑦闪点超过120℃后的液体,且储罐容量大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为5m;小于1000m3时,其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可为2m。  第4.4.5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成组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的储量不超过表4.4.5的规定时,可成组布置;  液体储罐成组布置的限                                    表4.4.5储罐名称单罐最大储量()一级最大储量()甲、乙类液体2001000丙类液体5003000  二、组内储罐的布置不应超过两行。甲、乙类液体储罐之间的间距,立式储罐不应小于2m,丙类液体的储罐之间的间距不限。卧式储罐不应小于0.8m;  三、储罐组之间的距离,应按储罐组储罐的形式和总储量相同的标准单罐确定,按本规范第4.4.4条的规定执行。  注:石油库内的油罐布置和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4.4.6条甲、乙、丙类液体的地上、半地下储罐或储罐组,应设置非燃烧材料的防火堤,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火堤内储罐的布置不宜超过两行,但单罐容量不超过1000且闪点超过120℃的液体储罐,可不超过四行;  二、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最大罐的容量,但浮顶罐可不小于最大储罐容量的一半;  三、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的一半。卧式储罐至防火堤内基脚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m3;  四、防火堤的高度宜为1~1.6m,其实际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  五、沸溢性液体地上、半地下储罐,每个储罐应设一个防火堤或防火隔堤;  六、含油污水排水管在出防火堤处应设水封设施,雨水排水管应设置阀门等封闭装置。  第4.4.7条下列情况之一的储罐、堆场,如有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可不设防火堤:  一、闪点超过120℃的液体储罐、储罐区;  二、桶装的乙、丙类液体堆场;  三、甲类液体半露天堆场。  第4.4.8条地上、半地下储罐的每个防火堤分隔范围内,宜布置同类火灾危险性的储罐。沸溢性与非沸溢性液体储罐或地下储罐与地上、半地下储罐,不应布置在同一防火堤范围内。  第4.4.9条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其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9的规定。  液体储罐与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                              表4.4.9泵房铁路装卸鹤管汽车装卸鹤管甲、乙类液体拱顶罐152015浮顶罐151515丙类液101210  注:①总储量不超过1000m3的甲、乙类液体储罐和总储量不超过5000m3的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石油库区内油罐与泵房、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可按《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②泵房、装卸鹤管与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5m。    ③厂内铁路线与装卸鹤管的防火间距,对于甲、乙类液体不应小于20m,对于丙类液体不应小于10m。    ④泵房与鹤管的距离不应小于8m。  第4.4.10条甲、乙、丙类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4.10的规定。  液体装卸鹤管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4.10一、二级三级四级甲、乙类液体装卸鹤管141618丙类液体装卸鹤管101214  第4.4.11条零位罐与所属铁路作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m。   第五节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  第4.5.1条湿式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1的规定。  第4.5.2条可燃气体储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湿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  二、干式或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直径的2/3,球形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三、卧式、球形储罐与湿式储罐或干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其中较大者确定;  四、一组卧式或球形储罐的总容积不应超过30000。组与组的防火间距、卧式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长度的一半;球形储罐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且不应小于10m。  储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                       表4.5.1≤10001001~1000010001~50000>50000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民用建筑,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易燃材料堆场、甲类物品库房25303540其它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21520152025202530253035  注:①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执行。    总容积按其水容量(m3)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1kgf/cm2=9.8×104Pa)的乘积计算。    ②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25%。    ③容积不超过20m3的可燃气体储罐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第4.5.3条液氢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第4.6.2条相应储量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离减少25%。  第4.5.4条湿式氧气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5.4的规定。  湿式氧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                      表4.5.4≤10001001~50000>50000民用建筑,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易燃材料堆场,甲类物品库房203035其它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01214121416141618  注:①固定容积的氧气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执行,其容积按水容量()和工作压力(绝对压力,1kgf/㎡=9.8×104Pa)的乘积计算。    ②氧气储罐与其制氧厂房的间距,可按工艺布置要求确定。    ③容积不超过50m3的氧气储罐与所属使用厂房的防火间距不限。  第4.5.5条氧气储罐之间的防大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半径。氧气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第4.5.6条液氧储罐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第4.5.4条相应储量的氧气储罐的防火间距执行。液氧储罐与其泵房的间距不宜小于3m。  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库房内,且容积不超过3的液氧储罐,与所属使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  注:1m3液氧折合800标准状态气氧计算。  第4.5.7条液氧储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设置沥青路面。   第六节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4.6.1条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单独设置。储罐区宜设置高度为1m的非燃烧体实体防护墙。  第4.6.2条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6.2的规定。  液化石油气储罐或罐区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                         表4.6.2≤1011~3031~200201~10001001~25002501~5000≤10≤50≤100≤400≤1000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354050607080民用建筑,甲、乙类液体储罐,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材料堆场303545556575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253035455565助燃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202530405060其他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121520182025202530253040304050405060  注:①容积超过1000m3的液化石油气单罐或总储量超过5000m的罐区。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0m,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的规定增加25%。    ②防火间距应按本表总容积或单罐容积较大者确定。  第4.6.3条位于居民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其储罐与重要公共建筑和其他民用建筑、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现行的《城市煤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但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上述储罐的单罐容积超过10或总容积超过30m3时,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均应按本规范第4.6.2条的规定执行。  第4.6.4条总容积不超过10的工业企业内的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储罐,如设置在专用的独立建筑物内时,其外墙与相邻厂房及其附属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执行。  当上述储罐设置在露天时,与建筑物、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4.6.2条的规定执行。  第4.6.5条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数个储罐的总容积超过3000时,应分组布置。组内储罐宜采用单排布置,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0m。  注:总容积不超过3000,且单罐容积不超过1000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组,可采用双排布置。  第4.6.6条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气瓶库,其四周宜设置非燃烧体的实体围墙。其防火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液化石油气气瓶库的总储量不超过10m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管理室除外),不应小于10m;超过10时,不应小于15m;  二、液化石油气气瓶库与主要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与次要道路不应小于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应小于25m。  第4.6.7条液化石油气储罐与所属泵房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第七节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的布置和防火间距  第4.7.1条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第4.7.2条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7.2的规定。  露天、半露天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                               表4.7.2一、二级三级四级粮食(t)筒仓、土圆仓500~10001001~2000020001~40000101520152025202530粮食(t)席穴囤10~50005001~20000152020252530棉、麻、毛、化纤、百货(t)10~500501~1001001~5000101520152025202530稻草、麦秸、芦苇等易燃烧材料(t)10~50005001~1000010001~20000152025202530253040木材等可燃材料()50~10001001~1000010001~25000101520152025202530煤和焦炭(t)100~5000>5000688101012   第八节仓库、储罐区、堆场的布置及与铁路、道路的防火间距  第4.8.1条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站址应根据储量大小,宜设置在远离居住区、村镇、工业企业和影剧院、体育馆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地区。  第4.8.2条甲、乙类物品专用仓库,甲、乙、丙类液
本文档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娟娟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7KB
软件:Word
页数:57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3-0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