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2)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2)

举报
开通vip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⑴劳动力市场现象⑵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2)规范研究方法三、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普遍性和绝对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四、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⑴劳动力市场现象⑵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2)规范研究方法三、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2)普遍性和绝对性(3)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四、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1)确定、分析研究对象,搜集、分类事实资料。(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五、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商品价值、社会价值)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是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实现互惠交换的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它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可以是总人口、不同年龄组人口、不同性别人口,因此也就有了总人口劳参率、年龄别劳参率、性别劳参率,其计算公式如下:总人口劳参率=×100%年龄别(性别)劳参率=×100%二、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变动的反映程度叫做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ES)。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其公式如下:ES=/1,当ES=0时,供给无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不变。2,当ES→∞,供给有无限弹性,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3,当ES=1时,单位供给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4,当ES﹥1时,供给富有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5,当ES﹤1时,供给缺乏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变动趋势:(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25—55岁年龄组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①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②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劳动时间缩短,灵活工时制度普遍推行。③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技术状况、教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三、经济周期与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相同: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一级劳动力:25—55岁年龄段的男性成年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中年妇女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存在着较为敏感的反应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综上所述: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群体。四、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以特定时期内,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即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反方向关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如下: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我们用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Ed=据此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可分为:1,当Ed=0,需求无弹性,工资率无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都固定不变,2,当Ed→∞,需求有无限弹性,工资率不变,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3,当Ed=1,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4,当Ed>1,需求富有弹性。5,当Ed<1,需求缺乏弹性。搞懂图就搞懂了这个概念详见P8-9的图1-2和图1-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的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劳动的投入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边际产量: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详见P10图1-4.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知企业短期需求的决定:①企业若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量投入到a点最好,②企业若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量投入到到b点为最好,③企业若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就不能简单说了,它取决于产品价格和生产费用AP:平均产量,总产量Q和可变的劳动要素的投入L的百分比,即AP=Q/LMP:边际产量,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而增加的产量。总产量的变化数与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变化数的百分比,即MP=△Q/△LTP:总产量VM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量(也叫边际产品)乘以产品价格,VMP=MP×PMRP: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在完全竞争竞争的市场中,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即MRP=VMP,因此就有:MRP=VMP=MP×PMC:边际成本,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显然,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也就是工资W,因此,MC=W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P=MC,因为MRP=VMP,MC=W,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MRP=VMP=MP×P=MC=W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之间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和体现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性质:(四点)P12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的表现:(三点)P12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代表人物: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代表人物:L·瓦尔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①劳动力资源的最有配置②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③充分就业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三个方面:①人口规模②人口年龄结构③人口城乡结构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和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提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商品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是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论只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而非真正的价值理论。工资决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二、工资的形式:基本工资、福利1,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包括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把握工资率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在以工资率为计算标准的条件下,工人基本工资在正常情况下高于工资率乘以时间,这是因为存在夜班工资等工资制度②工资率既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也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关③以工资率为计量单位计算的只是基本工资,不是全部劳动报酬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工资制度安排三方影响。实际工资:是经过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计算公式如下: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3,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小时工资制、日工资制、周工资制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8小时)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标准×标准工作周日数(5天)计件工资:是根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形式。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三、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基本工资=劳动报酬。福利支付形式:(一)实物支付:免费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二)延期支付: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的特征:①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②法定性③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实物作为福利支付的普遍形式主要原因:(3点)。见P17延期支付的优势:(4点)见P18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又称劳动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国劳动获得报酬或经济收入的经济活动。这里包含三个含义:①主体: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②劳动属于社会劳动③劳动是有酬劳动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也等同于消费与储蓄的总和。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和。总需求一般包括消费品需求和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总供给=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就业总量决定: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总需求决定的。这是因为两个公式:总供给价格函数和总需求价格函数,P19二、失业及其类型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失业类型: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直至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变换所形成的失业。它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经常性的动态的变化,是正常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从长期来看,劳动力需求的总水平并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从短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的改善,必然会带来一部分人的失业。解决技术性失业最好的办法是:①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②强化职业培训③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导致的失业。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对策: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导致的失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候状况对行业的影响;二是气候状况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三、需求不足性失业: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接受市场现行工资率,有就业要求的人不能满足其就业需要而引起的失业,就叫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是指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导致的失业。(2)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循环所导致的失业。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①刺激总需求②扩大有效供给③政府推行积极的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中前两点对策的重点是投资。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按公式可以表示为:失业率=X100%=X100%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计算单位,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即将所有失业者的失业持续时间求和,然后除以失业人数,按公式表示为:平均失业持续期=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失业的负面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政府行为:政府支出、劳动力市场制度构建、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劳动力市场制度构建:1,最低劳动标准(1)最低工资,(2)最低工资标准(3)最长劳动时间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1,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措施:①调整政府购买水平②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③变动税率。2,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货币政策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措施:①调节法定准备金率②调整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3,收入政策:狭义收入政策:仅仅是指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用于控制货币工资与物价的增长,达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三大政策之一。广义收入政策:不仅包含上述宏观调控,而且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即通常所说的社会收入分配政策。收入政策的作用: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在现代经济学中,对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包括:①洛伦茨曲线②基尼系数③库兹涅茨比率④人口(或家庭)众数组分布频率⑤帕累托定律。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尺度,也即是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0时,收入便接近绝对平等当基尼系数→1时,收入便接近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0.2时,收入差距非常小0.2<基尼系数<0.4时,收入差距正常基尼系数>0.4时,收入差距比较大收入政策的主要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第一,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作为微观经济单位—企业增长工资的参照标准;第二,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影响宏观经济稳定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甚至冻结第三,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调控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行为。(2)收入平等化政策:(简答12分)第一,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对高消费征税第三,发展社会保障失业第四,提供就业和培训第五,发展教育事业第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本文档为【《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希望图文
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6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2-05-05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