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书讲解部分PPT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书讲解部分PPT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举报
开通vip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书讲解部分PPT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学科素养] 1.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精神)2.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科学精神)3.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政治认同)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01课前自主梳理02课堂合作探究04课后巩固提升03链接社会热点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知识巧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1)地位:在世界...

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书讲解部分PPT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学科素养] 1.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精神)2.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科学精神)3.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政治认同)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01课前自主梳理02课堂合作探究04课后巩固提升03链接社会热点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知识巧梳理]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1)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特点:历史辉煌而,内涵而绚丽,风格鲜明而。(3)作用:反映人们的,展示人们的,展现中华民族的和美好追求。悠久丰富独特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精神向往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科学技术(1)地位: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2)特点: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和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生动体现。文明程度实用性整体性创造力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成因(1)我国幅员辽阔。(2)各地千差万别,发展程度不同。(3)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2.区域文化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借鉴、吸收,既,又保持着。自然条件经济社会交流渐趋融合各自的特色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中华各民族文化(1)特性:既有的共性,又有各自的。(2)地位: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都是中华民族的。(3)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强大的。中华文化民族特性瑰宝骄傲相互交融中华文化归属感文化底蕴民族凝聚力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包容性(1)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的认同和对文化的理解。和睦相处借鉴积极成分和睦自身文化其他民族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点拨]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并非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外来文化我们应坚持辩证的观点,吸收和借鉴其积极成分,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坚决反对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3.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生命力不竭力量之源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自我小测试]1.判断(1)中国的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的前列。()(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科学技术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5)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就是能在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填空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三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其中源远流长以和为见证;博大精深表现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的;而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又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所谓包容性,即和,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的认同和对的理解。汉字史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自身文化其他民族文化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探究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材料一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齐鲁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而每种地区文化内部,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例如齐鲁文化,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但不同民族的舞蹈却各有千秋。例如: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朝鲜族跳舞轻快、典雅,动中有静。[问题设计] (1)各区域之间为什么会有文化上的差异?这些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关系?(2)阅读材料二,同是舞蹈,不同民族各有千秋。这说明了什么?(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有什么关系?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提示:(1)①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②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3)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独特性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方法技巧] 侧重点法区分三个表现 独特性 侧重于与其他国家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不同文化形式风格独特,特点突出 区域性 侧重于不同区域文化存在差异 民族性 侧重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 从外部看 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多元化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世界看 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 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特别提醒]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易错点(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不等于民族间的文化没有共性。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3.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侧重点 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台湾风物图卷》的丰富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台湾风物图卷》被誉为台湾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因此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观点错误,“走向同一”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答案:A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试题感悟·素养提升](1)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该题以《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理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两岸交流结合起来,既从知识上考查了中华文化,又引导学生从政治上认同和支持党和国家的两岸交流政策,帮助学生从政治上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2)错项排查·提升素养: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文化的交流、借鉴,有利于达成共识,甚至增加共性。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3)母题变式·拓展思维:如果③改为“与《清明上河图》同样具有文化价值”,强调两幅画都有文化价值,是符合题意的。如果设问中“它”改为“这表明”,④改为“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是可以入选的。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探究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但是当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传入中国后,中华文化就迅速以包容的姿态使这些宗教生存了下来,并且具有了中国的特征。在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土地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民间信仰和睦相处,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大特色。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问题设计] (1)作为一种文化,中国的道教能与外来宗教和睦相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上述结论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有什么关系?提示:(1)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用图示法表示为: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 阐释 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就是求同存异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 阐释 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就是兼收并蓄 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启示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解析: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①③符合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②说法有误;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④说法错误。答案:B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网构知识]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核心要点]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2.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热点一 俄罗斯姑娘获一等奖2018年12月7日,一幅楷书版的《早发白帝城》在深圳东方美术馆进行展出。这幅书作是一位24岁俄罗斯姑娘习书一年的书法作品。这也是她仅仅学习一年书法后,第一次报名参加第二届“东方杯”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并且从500余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据此回答1~2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1.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象形的灵动、狂草的飘逸、小楷的娟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工具,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载体。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解析:②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加上五千年传承的积淀,其内涵和底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汉字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③正确;④错误,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答案:B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2.为了给更多在华外国人提供互相学习、交流和展示汉字书法才艺的舞台。继在成功举办首届“东方杯”在华外国人汉字书法大赛的基础上,赛事再度升级。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练字氛围,激发了外国人对中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这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②促进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③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影响力 ④促进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进程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解析:本题考查传播中华文化的意义,①②正确;③选项中“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④选项中“世界通用语言”的说法均不正确。答案:A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热点二 治疗疟疾新方法灵感来自中医古典文献2018年12月18日,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据此回答3~5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这充分说明了(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D.医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解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项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项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题意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选A项。答案:A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4.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国内和国际对中药的努力可能将中药学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从文化生活角度启示我们(  )A.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C.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D.加大对中医药的科技投入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解析:启示型选择题主要应从如何做去思考。本题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D项不是文化生活的内容;B、C两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5.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把中药学带到一个新的时代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我国中药学发展要重视从中国传统医学中获得灵感。②敢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积极借助于现代科技,开展中药研究,寻求中药学发展的突破点。③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医学成果,推进中药学发展。人教版政治·必修3返回导航上页下页04课后巩固提升
本文档为【人教高中政治必修3书讲解部分PPT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新缘资料馆
一回首,出现混迹工程界好久了!!!
格式:ppt
大小:915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20-04-0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