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举报
开通vip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围绕“自我研学”中的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荻港(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 经营: 摧枯拉朽: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学法指导一: 【找新闻导语的方法】 1.注意导语的特征。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比较短小的新闻(只一段话)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时一般是第一段话。 学法指导二: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 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来源:Z+xx+k.Com]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 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写出新闻的要素。 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介绍此事件在于说明这次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附】 新闻有关知识什么是新闻——广义和狭义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语、背景、结语 新闻的要求——“五个W”和“一个H” 新闻的特点——传播性和真实性、时效性 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 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 )     弗洛伊德( ) 粉碎( ) 安慰(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吞食: 安慰: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篇新闻的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试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 1.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印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 2.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导语中“再见啦,卡拉瓦乔。再见啦,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欧元与欧洲民族文化的关系,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从中我们了解到了随着欧元的发行,欧洲人民正与以前钞票上的民族文化告别。他们的那种不舍与依恋,让我们意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灿烂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的骄傲,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根据信息补充句子。 ①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鹅都给你。”羲之欣然提笔,得鹅而归,王羲之真是任性率真啊! 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真是被世人珍重呀! 求鹅写经,为人 ; ,其字为世所重。 2.关于开展书法教育问题,个别学生认为这样做会增加课业负担。如果你要说服他,你该怎么说?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2 外国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 )   渗透( )   卓有成就( )   仲裁( ) 拨款( ) 逝世( ) 颁发(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来源:学科网ZXXK] 遗嘱: 颁发: 建树: 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学法指导一: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希望同学们以后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_________________,更敬佩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3 “飞天”凌空 【导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一: 【动词的作用】 动词的作用可以表达为:准确生动地+描绘了……过程(……技巧)+显示了/写出了……性格(形象)+表现了……心情(品质/精神/感情) 学法指导二: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一刹那( ) 慷慨( ) 哧地( ) 悄然(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学法指导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来源:学#科#网Z#X#X#K]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导学目标】 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体会、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时计划】 1课时。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做出这个选择,我不后悔!”戴明盟说,同学们听到这有血性,有担当的话语有什么感受呢?戴明盟又是谁呢?他就是“一着惊海天”的主角!中国航母成功起降第一人!今天,我们就来一睹歼-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澎湃( ) 桅杆( ) 凛冽( ) 浩瀚( ) 娴熟( ) 默契( ) 咆哮( ) 镌刻( ) 殚精竭虑(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镌刻: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3.作品简介 本文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4.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需所需。[来源:学_科_网]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2.围绕歼-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1.读课文“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试着赏析本段文字。 2.本文作者能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你觉得作品的成功之处在哪儿?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本文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 课外搜集其他关于此事件的新闻报道。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单元 5 藤野先生 【导学目标】 1.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以时间为顺序,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 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 4.学习藤野先生高尚品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之师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个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什么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发髻(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喝采( ) 杳无消息( ) 瞥见( ) 深恶痛疾( )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绯红: 宛如: 标致: 客死: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适值: 杳: 瞥见: 深恶痛疾: 3.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等。 4.背景介绍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在补习日语的同时,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于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1909年,由日本回国,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时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叙事线索,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内容的精练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又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感受形象 1.学生跳读课文,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的人”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2.文中具体写了几个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典型事例?给每一个事例拟一个小标题,并思考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回答。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2.学生集体诵读第5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概”可否用“因为”替代?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3.学生自读第24~31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4.学生自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6 我的母亲 【导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3.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形象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柔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共同感受这深沉而博大的母爱!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 )  穈先生( )  掷铜钱(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牢骚( )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文绉绉: 管束: 气量: 面红耳赤: 下流: 3.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xīng),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对后来的文学革命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4.背景介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是安徽绩溪人,冯顺弟16岁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当时胡传48岁,前妻曹氏死去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于是续娶冯氏。婚后第三年冬,生一男孩,即后来的胡适,他是冯顺弟的唯一骨肉,在胡适只有3岁8个月的时候,胡传死于厦门,当时冯顺弟只有23岁。她余生守寡,一心操劳家务,处理家族事务,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终于培养成才。冯顺弟1918年11月去世,享年46岁,当时胡适已经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来源:Zxxk.Com]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3.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1.怎样理解“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 2.“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句中加点词“悔”“急”“真用”怎样理解?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来源:学#科#网] 2.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3.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后 拓展延伸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候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探究以下几则资料,你能从中有所发现吗? 胡适与鲁迅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老僧不见不闻”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胡适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胡适还说过:“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7* 列夫·托尔斯泰 【导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胡髭( )     黝黑( )   一绺( )   藏污纳垢( ) 粗糙( ) 禁锢( ) 酒肆( ) 颔首低眉( ) 尴尬( ) 犀利( ) 锃亮( ) 满含粲然( )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器宇: 禁锢: 滞留: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3.作者介绍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其主要作品有《成功的秘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狼子野心》,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4.背景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3.找五名学生每人读1-5段中的一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1.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2.读第一部分,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 3.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来源:Z_xx_k.Com]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1.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论题为:托尔斯泰是幸福还是不幸。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8* 美丽的颜色 【导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源:Zxxk.Com]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 ) 炽热( ) 猝至( ) 窒息( ) 吹嘘( ) 沸腾( ) 咽喉( ) 溶液( ) 触目( ) 踱步( )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 猝:突然。 窒息: 吹嘘: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小心翼翼: 3.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 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认真细致阅读本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1.第一自然段中“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此句中的“艰苦”和“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步骤四 探究写法 把握主旨 1.本文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比如“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等等。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再次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会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她从事科学工作所拥有的坚定信念上。学习本文后,谈谈你受到的最大启发。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三单元 9 三峡 【导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法指导一: 【文言实词理解法】 1.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来推断古汉语中词语的含义,其形式同现代汉语的组词法一样。 2.互文见义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等对立位置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领略一下1500多年前雄壮绝美的三峡风光吧!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阙( )  叠嶂( )  曦月(xī)  襄陵( )  沿溯( ) 素湍( ) 绝 ( ) 属( )引 御风( ) 长啸( ) 2.读课文,用“/”划分朗读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四字短语 ①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 ③夏水襄陵: ④沿溯阻绝: ⑤乘奔御风: ⑥素湍绿潭: ⑦回清倒影: ⑧清荣峻茂: ⑨晴初霜旦: ⑩林寒涧肃: ⑪属引凄异: ⑫哀转久绝: 学法指导一: 3.逻辑分析法。根据上下文,前后句的意思逻辑推理。 4.成语助解法。成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的用法,我们可以利用成语中某些语素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5.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意义不明确的就要回忆学过的课文中哪种含义与这个词语环境贴近,由此推断它在此处的含义。 学法指导二: 【景物特征概括法】 1.抓写景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语句。 2.抓描绘景物时运用的方法,如象征、联想、想象和修辞。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 ②哀转久绝 (3)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        ②虽乘奔御风 ③不以疾也 ④良多趣味 (4)一词多义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绝①沿溯阻绝       ②绝 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5)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回清倒影 ③晴初霜旦 ④素湍绿潭 4.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5.教师点拨。 (二)感受美景 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再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齐读),用“三峡的________美,你看那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品析美景 突破难点 阅读课文,作者描写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 2.在描写三峡的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来源:学科网]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2.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3.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上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阔的三峡工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如何变化,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豆浆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9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1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