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举报
开通vip

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科目名称:世界近代史 论文题目: 浅 谈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保 守 性 学号:2013413601 姓名:郭子英 浅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 摘 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关键词,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保守性 君主立宪制 任...

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科目名称:世界近代史 论文题目: 浅 谈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保 守 性 学号:2013413601 姓名:郭子英 浅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 摘 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社会革命。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关键词,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保守性 君主立宪制 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和社会的传统。任何革命的政治解决都要受客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传统的制约,也就是说要符合于本国国情,才能站得住脚。英国革命的君主立宪制的结局不但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还符合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宪政传统和民族的心理素质,即符合英国国情。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历史因素 英国革命的君主立宪结局比起法国革命的共和结局是具有一定“保守性”、“不彻底性”,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正需要“这个革命不十分彻底,不进行到底, ?不坚决无情”。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是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的“妥协”,但这儿的“土地贵族”指的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而不是封建势力。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本质区别,伏尔泰就称1688年是“英 ?国真正自由时代”,称君主立宪制是“百姓的自由和君主制并存”。纵观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事,追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渊源,可以说,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17世纪那样社会经济以及阶级对比条件下所做出的符合于英国国情的、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而且考虑了当时英国人民承受力的最佳选择。 ,一,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海外市场不断扩张,财富也随之增加,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要求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上层阶级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的最大阻碍。也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斯图亚特王朝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继承了英国王位,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曾三次解散议会;他不关心英国的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这些政策大大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查理一世继位后,大肆搜刮钱财,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 此时的英国,一方面王室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国家处在无序之中;另一方面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反对封建压迫的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逐渐蓬勃兴起,越演越烈。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利益,激化了一些新生的阶级矛盾。 ,三,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简单来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的问题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是认为,同法国革命相比,英国革命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革命。第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能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的方式,去完成废除农民封建义务和实现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的任务,它只是片面地取消了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并没有解决农民问题。第二,英国在革命之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 ?制度,而不是共和制度,因此在民主方面大打折扣。第三,指导英国革命的思想是所谓“清教主义”,资产阶级只能用宗教的旗帜去发动革命,而不是像法国革命那样,直接诉诸理性主义去发动群众进行革命。第四,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中同新贵族结盟,而在法国革命中,人民群众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追溯历史渊源,决不是要否认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我们仍然要把英国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放在首位。第一要强调,17世纪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的革命,其次也要看到,英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及其特色。 在16一17世纪西欧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大转变时期,英国走在前列。但是,英国的工业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也不是总的工业产量第一,集中手工工场与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或据有海上霸权。不发达的经济决定了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的水平,分散手工工场是16一17世纪英国呢绒工业主要的生产形式。此时英国工业中的资本主义成份还不太高,只是处于过渡时期的初级阶 段。那么,为何又说英国走在西欧的前列呢,这是因为英国封建农村的彻底变革,即农奴制的较早消灭、大规模圈地运动以及遍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呢绒业。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和新贵族的崛起是17世纪革命前夕英国社会的显著特色。在土地所有权转移过程中,旧的封建大贵族没落了,新兴的贵族兴起了。这些新贵族又称为土地贵族,他们主要来源于中、小贵族,也从富商和自耕农及大贵族中得到补充。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在这场土地所有权转移中获利。他们与法国封建地主不同,他们“对于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不但不加反对,反而完全抱容忍的态度。这个阶级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的财产。这些土地所有者一方面供给工业资产阶级的手工工场所必须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状况相适应。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这就使土地所有 ?者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由此可见,17世纪英国客观实际决定了在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和妥协的必然性。那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并不强大,与它一起推翻封建统治的有两个阶级:一是与自己有共同利害关系而且曾经携手合作过的新贵族,二是既坚决反对封建统治但又痛恨资本主义剥削的人民大众。与新贵族妥协,必然导致“保守”或“不彻底”,却是现实可行的。依靠人民大众,虽然可望把革命进行到底,但必然危及资产阶级的利益。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只能进行前一种革命,即1688年那样的所谓“光荣革命”,因为革命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所以成功了。后一个革命因社会条件尚未成熟而失败了,但是正是它的无形力量把英国革命推向可歌可泣的最高峰一一共和时期。 共和是英国革命的最高峰,它表明了以平等派为代表的人民大众把革命进行到底的迫切愿望与无比力量。但是,在17世纪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共和只不过是英国的插曲而已”,因为平等派的“财产权平等,主权在民、议会权力有限”的理论超越了当时英国的客观实际,并且危及了有产阶级的财产自由,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感到了威胁。资产阶级唯有走与新贵族妥协这条路了。在保留王权问题上,独立派与长老派并没有原则分歧。在共和时期的权力机构——“国务会议”的41个成员中就有22个拒绝宣誓批准处死国王和废除君主制。共和时期的残缺国会更是被平等派温斯坦看成“与君主制一样丑恶”。 克伦威尔是英国革命叱咤风云的人物。人们指责他反复无常:一会儿同意处死查理一世,一会儿又用残酷手段镇压平等派。其实他这一切看来反常的行为也是受到当时英国特定环境和英国古老宪政传统的制约。他是新贵族,本来就是王权主义者,正如他1651年说的,“能够保持我们作为英国人和从督教徒的权利, ?带有某些君主政权特色的国家制度,将会是极有效的”。他在处死国王前一个月还在作各种与查理一世妥协的努力,杀死查理只是他力求保持自己最高权力和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的最后抉择。共和时期平等派尤其掘土派激进的言行以及整个国家的无政府状况,迫使克伦威尔走上个人独裁的道路。有趣的是,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是采用君主专制形式,而是冠以“护国公摄政”之美名。因为照英国 人看来,“护国公的称号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而国王的称号则受到限制”,正如克伦威尔自己说的,“国王的地一位轻如我帽子上的一根羽毛”。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显然摒弃了英国古老的宪政传统,他与1640年以来的每个政权一样,因为没能找到取代革命中被推翻政权的可接受的宪政而失败了。 综上所述,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甚至资产阶级的革命道路,没有划一的 模式。要使现代化和革命化事业站得住脚,经受历史的考验,就不能割断各国具体的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即要作出符合本国国情的选择。事实证明,用法国革命彻底的共和结局来强求英国革命,是不切实际的。英国人民是在革命中的种种宪政尝试,其中包括共和制尝试失败后才选择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因为它符合国情,才有生命力,并反过来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列宁选集》第一卷.第541页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商务印书馆. 1982年.第188、185一186页 ?林举岱.《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意义》.载《历史教学》1956年第8期 ?王荣堂.《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载《历史教学》1959年第9期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国家史略》上卷.北京.1983年版.第464页 ?阿伯特主编.《奥利弗?克伦威尔的作品和演说集》.剑桥.1939年.第一卷.第507页
本文档为【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43